對抗抑鬱症最好的方法是積極配合系統抗抑鬱治療。接受系統抗抑鬱治療後多數患者會在2-4周內開始好轉。當然,好轉後仍然需要堅持治療,不可擅自停藥以免病情反覆。初次發病需連續服藥時間約2年,發病次數越多需服藥時間越長、以後復發的可能性越大。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是疾病就需要接受治療。抑鬱症又被稱為「心靈感冒」,是一種普通且常見的疾病,不是疑難雜症不是絕症,不是精神病,而只是情緒問題,服用抗抑鬱藥物也不會讓人變傻變呆、也沒有依賴性,不需要終身服用。
作為「心靈感冒」的抑鬱症的處理方法很多時候跟「普通感冒」有相通之處
症狀輕且時間短的「感冒」不需要服藥治療,「多飲溫開水、注意保暖」可能是此時的標配;但症狀較重或持續時間較長的「感冒」則需要就醫用藥治療、嚴重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療。作為「心靈感冒」的抑鬱症也是如此,症狀輕且時間短、對生活、學習/工作、人際關係等未造成不良影響的「輕度抑鬱」,可嘗試通過「運動療法、心理治療」等自行調整;但對於症狀偏重或時間較長,對生活、學習/工作、人際關係等造成明顯不良影響時則需服用抗抑鬱藥物治療;對於症狀嚴重甚至出現生命危險的患者,則需要住院治療。
總結:確診抑鬱症,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就能慢慢好起來,不用恐慌。
你好,我是精神科醫生,是真正治療抑鬱症的醫生,聽我說說。
你求助醫生告訴你是抑鬱症,那沒聽一聽醫生對你的建議嗎?抑鬱症作為精神醫學疾病,是疾病的一種,是病當然能治好,前提你得樹立個治療的信心,樹立後不要輕易動搖!
抑鬱症的表現大家都很清楚,抑鬱症的治療我不排斥心理治療或者其它自我調節的方法,的確有一些患者通過自我調節或心理諮詢的方式改善了症狀,但別人的經驗不一定適用你,你的情況也不一定跟別人一樣,判斷抑鬱症的嚴重程度還是需要專科醫生來做,如果你的症狀很輕,你又堅持不吃藥的其它治療方法,醫生會尊重你的選擇;但如果你的抑鬱程度已經達到中重度以上,請一定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因為單純的心理治療對中重度以上的抑鬱幾乎無效。
藥物治療說了你也不喜歡聽,給你舉一個例子,周日值班,收治了一個女性抑鬱症患者,心煩、焦慮、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精力減退,悲觀厭世,因為生意失敗,前幾天剛剛割腕輕生,被家人及時救下後送入院治療。如此嚴重的抑鬱症還是存在相當風險的,一邊是叮囑患者丈夫24小時不離視線監護,防止患者再次出現衝動輕生行為;一邊考慮到患者目前抑鬱情緒明顯,且焦慮症狀強烈,嚴重時甚至出現想撞牆緩解焦慮的行為,藥物選擇上我選擇了雙通道的抗抑鬱劑鹽酸度洛西汀片,好處是五羥色胺和去甲腎兩個通道同時起效,抗抑鬱效果要強於傳統的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當然單一應用抗抑鬱劑無法儘快緩解患者情緒,還有坦度螺酮和蘿拉西泮改善患者強烈的焦慮症狀,期間患者的情緒也有波動,但都一一平復下去了。今早查房時患者已經能夠看手機了,人也明顯精神了好多。抑鬱症的興趣喪失往往是最初恢復的症狀,精力減退也會隨之褪去,很欣慰的看到她這麼快的控制住了焦慮和抑鬱症狀,患者今天跟我提要求想到本地的親戚家走一走,我和她約定這兩天情緒平穩的話周五服藥後可以讓丈夫陪她去親戚家外出。
也許你沒有說出你的問題,也許你的問題還要頑固於我說的這名女性患者,但作為精神科的醫生依然有辦法有信心幫助你走出抑鬱,就好比我怕她的情緒緩解不下來還準備了其它的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方案一樣。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精神科醫生,我上面還有很多專家,很多「大牛」,總有一款能夠適合你。
不是因為我是精神科醫生才勸你去精神專科醫院,我只是根據我的專業經驗把自己認為最適合你的經驗告訴你,希望飽受抑鬱症折磨的你少走彎路,更希望全社會可以從心裡接受精神病院這個神秘的地方,就像面對其它醫院一樣,這裡是治病救人的地方。
最後將我喜歡的一位老前輩的玩笑話送給你「對於萬惡的抑鬱症,我有特殊的預防技巧:對昨天不後悔,對今天不生氣,對明天不擔心,對睡眠不輕視,對運動不排斥,愛自己,擁抱生活。記住咯,莫斯科沒有眼淚!」
這一個精神力不斷上升,精神需求卻被持續壓抑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被負面情緒困擾,如:抑鬱、焦慮、暴躁等。據2016官方統計的數據報表顯示,中國"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一個億。也就是說:平均每13個人裡,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或者更多的,是徘徊在抑鬱症邊緣的待療愈疏導人群。
下面,是一份為所有人準備的《抑鬱必備手冊》。當我們自己的心理狀態不佳時,當我們的親人或者朋友,感到抑鬱或者難過、迷茫等感覺並不好時:我應該做什麼?以及一定不要做什麼?多一分了解,就多一份療愈的力量!
遇到心情抑鬱的朋友
應該做的
不該做的
我們一般人都認為:自己的認知、思想都是自己控制的,我們怎麼被情緒影響成這樣個樣子呢?
其實有時情緒對認知的影響還真的不小
有的抑鬱患者總結出一個規律:高興的時候想到的大都是樂觀的事,悲傷的時候想到的大都是悲觀的事。
高興的時候由於頭腦和身心都被當前的事物佔據了,對於事情負面方面感覺比較麻木,不敏感。
悲觀消極的時候對於事情積極的方面感覺麻木,而對消極的方面敏感,所以想到的是事情的負面方面,想像是很生動的,衝擊比較大。
這些不是有意控制的,而是不由自主的。
不該做的
應該做的
抑鬱患者生命能力很低,顯得很懶,不想動,原本勤快利索的人現在變得無所事事,不想做事、不想上學、不想上班、不想活動,不要以為他真的就是懶散,其實那是疾病的症狀。
不該做的
應該做的
我們一般人在工作疲憊時,往往會選擇洗個熱水澡、上街散個心等方式來緩解,最多就請個假,休息一段時間就能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但是,抑鬱症患者卻無法靠休息恢復精力,如果此時繼續高強度的工作,對病情將更為不利。
所以當他們說累了,那就是真的累了,那是身體的疲憊不堪和心累!
不該做的
應該做的
當抑鬱的人覺得自己有病,作為親人和朋友你應該感到慶幸,至少他們能意識到自己有病,就有去醫院治療的可能,離康復也就不遠了。
更多的情況是:一個已經抑鬱的人,拒絕接受自己的現狀,拒絕就醫,拒絕面對和療愈自己。
所以,如果他有主動療愈的意願,一定要支持他!
不該做的
應該做的
隨著抑鬱的加重很多人會經歷從「不開心」到「不想活」的一個轉變。
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變得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出現認知、情感、交流方面的障礙,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如果不治療,病情將從「不開心」發展到「過不下去」,甚至「不想活」。
這個時候除了給予理解以外,主要的還是幫助其治療。
不該做的
應該做的
對抑鬱症患者而言,輕如鴻毛的精神負擔都會帶來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
有些壓力對於尋常人不過爾爾,但抑鬱症患者實在沒有力氣來對抗這些哪怕極度輕微的負面情緒,會把他愈發推向精神困局的最深處。
不要逼他們去做任何事情,一個安穩的環境對抑鬱症患者非常重要。
不該做的
應該做的
抑鬱症的患者常常會對身邊的人或事表現得漠不關心,其實最為貼切的形容是有心無力。他們已經沒有能力和能量去關照、關心他人了。
不該做的
應該做的
除了經常不想說話外,時常會忍不住情緒失控、脾氣暴躁。
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對於這種情緒上的失控抑鬱症患者自己也很苦惱。
這個時候請不要給予更多壓力,他們需要的是關愛和理解。
不該做的
應該做的
抑鬱症的對面更多的是「活力」,是身體被病困住了,導致人生也如同被困住了,體內的精力好似被榨乾了,導致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了。
所以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開心一點」、「想開一點」這種話,導致他抑鬱的並非心情,開心一點、想開一點並不會減輕他的病痛,更何況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已經失去了「開心、想開」的精神調節機制。
對抑鬱症患者多一份理解, 就會減少一分他們的痛苦。
曾經一位抑鬱的朋友告訴我:當我感覺不好時,請不要用「比較」和「規則」告訴我應該快點好起來,我更希望你可以陪伴我,傾聽我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我感到我不是一個人。
我們身邊如果遇見抑鬱的朋友,願您能給予合適的幫助,一直用關愛陪伴著每一位抑鬱的朋友。
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
何惠(化名)是一位聰慧、面容姣好的女性,今年36歲,結婚10年,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長達8年的抑鬱而被丈夫章明(化名)送來接受心理諮詢。
當她第一次來到心理諮詢室,她非常悲傷、無力,蒼白而拘束,身體縮成一小團,看上去既僵硬又冷冰。在諮詢前填來訪登記表和諮詢保密協議時,她無法獨立完成,需要依賴丈夫從旁協助和指導,似乎她所有的能量都耗盡了,難以與外界進行正常的互動。
(PS:本案例已徵得當事人書面授權同意,其個人信息已作技術處理)
在諮詢中,她習慣採用一種自我保護的姿勢,雙臂抱於胸前,整個人縮在沙發一角。她大部分時間在哭,斷斷續續地告訴我她生活的一些事情。她重複地表達她對改善自己的狀況不存希望,她不能信任任何人。她常常整夜整夜的失眠,為了能睡著,會吃一些安眠藥物,但現在好像藥越來越無效了。這加深了她的絕望感。
目前她還是在繼續工作,做一家醫院的後勤人員。客觀來說,她很勝任這份工作。然而,從她的主觀來說,她覺得自己力不從心,低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並經常想辭職。但她的同事和先生經常勸她繼續工作,她的工作才能持續。同時,因為難以保證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家庭和工作,她常為此感到自卑自責和罪惡感。
儘管她外貌和能力都受到不少人的認可,可是她的自尊總是處于波動狀態。她偶爾會有適度的自我價值感,但較多的是常常感到自我厭惡和罪惡感,她甚至會用自殘,比如打、揪和割,傷害自己。在她的自我厭惡背後,有著被遺棄感和焦慮。有時候想到死亡(自殺),心靈才有了一絲平靜和解脫感。
在首次諮詢中了解了一些她早年時代和原生家庭的情況:她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不錯,爸爸是一家公司的經理,是一個注重成就、非常理性的人,媽媽有著抑鬱的人格結構,在懷孕期間遭遇丈夫出軌,出現產後抑鬱,並在孕期產生過不想要這個小孩(何惠)的想法。
丈夫出軌事件給何惠的媽媽帶來了創傷體驗,影響了她對自己作為女性的自信和對生活的信心,所以她也無法傳遞給女兒溫暖的愛和積極的感受,及正面對待自己和世界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反,女兒一直體驗到的是被冷漠對待,被拋棄感和存在的焦慮。
何惠與爸爸的關係相對好一些,爸爸很看重她的未來,對這個女兒有很高的期待,經常會嘉獎她,但同時也對她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這種互動並不足以增強何惠的自我價值感。對於妻女的抑鬱狀況,何惠的父親不能理解。他相信,意志力能夠戰勝一切,想開點就沒有事兒了。
何惠的丈夫跟她的父親持相似的態度,他很難理解妻子的抑鬱狀態,認為這是因為她被寵壞了,覺得妻子的抑鬱是意志薄弱和無能的表現。丈夫的態度和指責讓何慧的自卑感和罪惡感加重,她覺得自己太脆弱,拖累了家人,給別人帶來麻煩,陷入更深的抑鬱中。
因此,在諮詢最後15分鐘,我就何惠的情況與她的丈夫章明進行了簡單的溝通,讓他對抑鬱症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採用更有效的方式協助妻子的康復。章明意識到,過去自己對妻子的教育和批評不僅沒有幫助到妻子改善狀態,反而增加了妻子的心理負擔,他願意嘗試諮詢師的提議,給予妻子更多的理解和情感上的支持,讓妻子感受到:無論我是好的,是壞的,是優秀的,還是糟糕的,都是被愛的。
正如我大多數抑鬱症來訪者一樣,在討論諮詢計劃時,何惠未表達她對諮詢抱有怎樣的期待,也沒有說她是否能夠再次諮詢。她甚至不相信她能夠得到改善,也就是說,她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我表達了我的理解與鼓勵:「你的人生正經歷一個巨大的情緒低潮,就如陷入黑暗的深淵裡,你看不到前方的陽光,你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你對人生、對工作、對症狀都沒有希望,你在其中感受到的是無力、無助、自卑、自責,甚至想過放棄自己。不過,跌倒最深的低谷,也就意味著回升階段的到來!你能夠前來諮詢,這就是積極改善的行為,是生命中出現的一絲陽光,你做得很好!我邀請你繼續往前走,我們一起走到更多的陽光地帶,那裡有你最希望擁有的生活狀態。」(備註:第二次諮詢她如約而至,並堅持做了半年的諮詢,直到她早年的傷口得到療愈,自我得到重建,能夠更好的面對自己和外界環境。)
長期的較嚴重的抑鬱,大多是早年與父母的依戀關係有著創傷,比如是母嬰關係。嬰兒在媽媽眼中看不到喜愛和親密,母嬰互動中極少有愉悅的感受,這是抑鬱症形成的土壤之一。後天可能由於感情失利、工作受挫等誘因陷入抑鬱,也可能沒有外在原因,內在長期感受到痛苦的煎熬。而一個母嬰關係較為健康愉悅的人,或許遭受同樣的挫折,也會失落痛苦,但卻不會持續的陷入抑鬱。何惠的情況就是這一個典型,她在胎兒期已經感受到沒有生存的價值,在抑鬱症媽媽的養護下,母嬰期的依戀關係不良,她會吸收媽媽的抑鬱狀態,形成抑鬱人格。
對於陷入了漆黑中的抑鬱患者,我會慢慢的引導其看到陽光,開始是一絲、兩絲昏暗的光,接著會擴大及提高亮度,讓其生命能量的頻道在不知不覺間,從負面轉化到正面去。在開始時,我讓何惠找一件感興趣的新事情去做,她找不到。後來她去買了一盆小綠蘿回家,算是完成我的作業。我要求她養護好這盆植物,每天跟綠蘿講話,告訴它,主人希望它健康長大。一個星期後,綠蘿開始冒出一些綠油油的小葉子,這件事情讓何惠很觸動,感到生命還有一些生機。之後,我們討論了一些話題,比如何惠的優點,親人、丈夫、朋友們喜愛她的原因,她所具備的能力、特長和興趣愛好,回顧生命中曾讓她感受到愛的時刻……每次討論完,我觀察到何惠的容顏就會放鬆一些,眼眸裡的神採也會增加一分。
關於依戀關係的創傷,我採用了催眠的技術來處理。帶著何惠回溯到生命的最早期,當她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媽媽的肚子裡,她感覺到莫名的恐懼和寒冷。在我的引導下,她聽到了爸爸媽媽的強烈爭吵,爸爸摔門而去,媽媽一邊哭泣一邊說話:「你爸爸這樣無情無義對我,我怎麼活下去啊?你這個時候來到世界上有何意義?你來就是受苦的,還不如不要來!」
在我的引導下,「胎兒」表達出真實的內心:「媽媽,看到你這麼痛苦,我也是痛苦萬分啊,我本來帶著對這個新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而來,我希望我是受歡迎的,我的家庭是溫暖和諧的。可看到你們這樣,我也很害怕,我怕你們不要我、厭惡我,我怕迎接我的是不快樂的童年和人生,我怕我是沒有價值的人……」何惠淚如雨下,壓抑了三十多年的感受終於有了一個抒發的出口。接著,向前走到嬰兒期,何惠看到自己餓了很久,哭得臉色發青,也沒有食物,沒有人來管自己,她感覺到這個世界的冷漠與自己的卑微。我引導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後,再讓她去尋找下媽媽,她才發現,原來媽媽那段時間飽受失眠之苦,在下半夜服用了安眠藥,早上就會昏睡過去,無法聽到嬰兒的哭聲。當媽媽醒過來後,何惠看到她帶著自責手忙腳亂的衝奶粉,何惠的心裡湧起了一絲溫暖。從催眠中醒來,她反饋內心對媽媽多了一份理解和心疼,少了一些怨恨,覺得媽媽也挺可憐的。
在與媽媽的相處中,何惠吸收了媽媽的抑鬱能量,我用完型心理技術進行了一系列的處理。在我的引導下,何惠向「媽媽」表達,媽媽的抑鬱症及父母關係不良對她的影響,她表達了許多埋藏在心裡的感受,湧出多種情緒,有悲傷、焦慮、無力、憤怒。當她扮演媽媽的時候,她感受到媽媽深深的愧疚和無力,「媽媽」向女兒道歉,並告訴女兒,爸爸媽媽都是愛她的,只是因為自身的情緒問題,沒有能力做一個好媽媽,包括懷孕的時候,並非想拋棄她,而是擔心迎接她的是破碎的家庭。她真心希望孩子能快樂生活,不要被她所影響。女兒接受了「媽媽」道歉,並向「媽媽」反饋,她知道媽媽原來是愛她的,她也釋然了。然後,我引導何惠進行一個能量分離儀式:何惠在意象中看到,她身上的抑鬱能量像黑煙一樣飄起來,回到了「媽媽」的領域,何惠對「媽媽」說:「抑鬱是媽媽你的一部分,我已決定做回我自己,我已決定以後不帶著你的抑鬱來生活,媽媽你要不要離開抑鬱是你的決定,女兒我會祝福你。」這個處理完成後,何惠很高興地握著我的手說,她感到她可以重生了!
為了修復和重構依戀關係,增強她的內心力量,我後續安排了一系列的處理。我引導其代入完美媽媽的角色,給「胎兒何惠」「嬰兒何惠」進行愛的互動,以修復其早年沒被滿足的愛的需求。當何惠她看到了胎兒和嬰兒的身體變得暖和起來,他們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何惠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經過半年的諮詢,此時的何惠已是一個全新的人:打扮入時,眉目生輝,嘴角帶著笑意。她告訴我,不知不覺自己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已經一步一步擁有了,也很奇怪過去為何一直沒有發現?我知道此時的她亦非彼此的她了,內心也感謝她願意給我一個機會陪伴她一路走過來,更祝福她在今後的人生中能夠幸福下去!
我曾是一名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多次自殺。如今已經六年了,基本走出了抑鬱症的陰霾。這六年來,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抑鬱症時期的自殺行為,對我的身體造成的損害。
僅以此文,總結我六年來的心血,並給予黑暗中砥礪前行的人們一點點勇氣。
當我得知我患有抑鬱症的時候,我已經出現了自殺行為。這是很恐怖的事情,這意味著很多處於抑鬱症邊緣,或者深處抑鬱症陰霾的人卻渾然不知。
說一下,我當時的典型症狀。以便當我提到我是如何對抗抑鬱症的時候,你會更加的有信心。
1.對生活中的一切失去了熱情以及好奇心,導致我做什麼,都提不起來興趣。
2.內心敏感,對很多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都會想的很深入。敏感而又脆弱,極易受到傷害。
3食慾下降,之前喜歡吃的東西,卻吃不下去,沒有什麼食慾。
4睡眠質量極度下降,每天想睡,卻經常沉浸在無窮無盡的思考中,很想停止,卻停不下來,好不容易睡著,卻容易被噩夢驚醒。晚上輾轉反側,白天無精打採,每天像是一個行屍走肉一般,看著別人都能休息好,在那個時候,能夠有個十分鐘小憩的睡眠(倘若能睡著),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驚喜和享受。
5無窮的自責和自卑中,深感現實的無奈,和自己的無能為力,沒有人能幫到我,深深的無助感,一走了之,對我來說,真的是最大的解脫。
6不被他人理解,努力偽裝成正常人的樣子,卻掩飾不了抑鬱症的症狀,其他人只會把你當成奇怪的人對待,或者把你理解為變的奇怪,沒人關注到我是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所謂的好朋友,好哥們,因為自己的奇怪慢慢遠離,對生活更加絕望。
就是這樣極度黑暗中,我度過了兩年,我的身體和精神狀況越來越差,當我意識到自己抑鬱症的時候,我已經嘗試安眠累藥物自殺了,當時我是原本吃了八粒,加上當時十八歲,我又多吃了18粒,我內心對著自己說,假如真的死了,那是老天要亡我,我必死無疑。想起了曾經愛我的人,愛我勝過愛自己的媽媽,我內心極度痛苦掙扎,但我還是選擇了死亡。慶幸的是,24粒還不足以讓我死。慶幸的是,我沒有留下最愛我的媽媽痛苦地生活下半生。
那一刻我意識到,上帝也不想讓我死。那我就堅強地活著。(一下就是我艱難的鬥爭史,掙扎史)
我開始對身邊那些品德很好的人,吐露自己的心聲,儘管當時高三,學習非常非常緊張,我又是在精英版,管理很嚴格,逃晚自習是要被打的,還可能告訴家長。但就是那樣,有一個善良的同學還是選擇了開導我(我對感覺不錯的人說了,但他們都沒有幫到我,甚至進一步重傷了我)就這樣,我在極度痛苦中,找到了一絲絲安慰。這也成為了我高考前幾個月的唯一支柱。
轉眼間,成績出來了,不是很理性,但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上,我不能允許自己再有這樣糟蹋自己的機會。
到了大學,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我發現,那個灰暗的高中時期,我遇到的那些所謂的朋友,根本配不上這個稱呼。原來,我在那個錯誤的時期,遇見了錯誤的人,讓我錯誤地以為那就是真實的世界!
我開始嘗試交往更多不同的朋友,我被認可,被表揚,我的自信,我對生活的熱愛慢慢的燃燒了起來。
直到某一天,兩個人對我說,我感覺你很厲害呀。我才知道,自己原來還是可以的。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差,對於一直感受被諷刺被挖苦的我來說,那一句普通的話,無異於雪中送炭。
儘管這其中,我仍然是睡不著覺,可能有時候只能一天睡一兩個小時,身體極度疲乏了才能睡著覺,但我的精神世界有了一些好轉。我開始更加努力的擺脫抑鬱症。
我意識到,我不能玩手機,不能熬夜,不好的睡眠,會更加加深我的抑鬱症,即使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我也不能看手機,不然看了更加睡不著。
大一大二這兩年,睡眠沒有什麼好轉,皮膚,身體也更垮了,但精神世界好了一些,還是讓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大三的時候,我決定長跑。既然身體極度疲勞才能睡著覺,那我就跑五公裡!每天雷打不動的五公裡!無論下雨天還是下雪天。不能室外我就室內!
就這樣一個月下來!我的皮膚變好了一點,我的睡眠也越來越好了,我慢慢找到了那種之前對世界的感覺!
我嘗試著感受客觀世界,不再那麼注重精神世界。我嘗試著傾聽馬路的車笛聲,水聲,嘗試著感受自己的呼吸聲,感受自己的身體的每一寸不舒適,並努力著讓自己舒適,慢慢地,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越來越清晰了。
每天晚上,無論有多忙,我都不會想白天的事,就想著睡著,感受自己的身體的每一處疲乏,並努力緩解他,我失眠的症狀終於好了很多!我更加的有信心了。
我開始和別人交流抑鬱症,大膽的說自己的過去,大膽的和家人訴說自己,和家人交流心聲。曾經感覺熬不過去的日子,那麼不值一提。
我交了女朋友,我會和她吐露自己的心聲,儘管她沒有很在意,也沒有很注意我的抑鬱症。但是女生會對你這裡那裡不滿意,而你會感覺很奇怪,這也是對我內心世界的一種糾正,我願意為了她改變,我深愛著她,我慢慢地感受到她的心思,我也慢慢的了解了,原來正常人是這種想法。儘管幾次差點分手,但真愛是無敵的,越過了這一關,我的抑鬱症基本上好大半。(期間我也談過一個人,但那個人也加重了我的抑鬱症)。我從一點一滴的行動開始向正常人靠近。
如今,我的思想深度和情商,都提升了很多,也更加珍惜親情和真正的友情。或許這就是這六年來,抑鬱症給我的禮物🎁
希望每個黑暗中的人,不要放棄光明,希望每個光明中的人,不要忘記拉那些人一把,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好好活下去!希望我的切身經歷能夠影響到你,遠離抑鬱,擺脫抑鬱!
我就是一名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如果你得了抑鬱症,如果是輕度的,沒有自殘輕生的念頭,那麼建議你去多活動,多出去外面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有條件的話可以多去旅遊,最好不好一直呆在家裡。如果你是中度或者重度的,建議你去醫院心理科看看,該吃藥還是得吃藥,不要去排斥它,我就有吃藥,現在快好了,快停藥了,網上說的那麼副作用剛開始確實是有一些的,但是很快就消失了,副作用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還有就是如果你自己一個人很難過,你可以出去外面吹吹風,聽聽音樂,最好聽輕音樂,釋放一下壓力,或者尋找心理醫生的幫助,我看過心理醫生,確實也很不錯,你可以向心理醫生吐槽你不開心的事情,心理醫生不會把你的隱私洩露出去的,如果是跟朋友講,可能會把不良情緒傳遞給朋友,如果你不夠信任他,就最好不好跟朋友講。抑鬱症還得自己走出來啦,嚴重的話 吃藥很很重要哦。抑鬱症會使得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降低,吃藥可以維持濃度平衡。
另外,希望你快點好起來哦。成長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接受分道揚鑣,接受世事無常,接受孤獨挫折,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接受自己的缺點,然後發自內心的去改變,找到一個平衡點,跟世界相處,首先是跟自己相處,天黑開盞燈,落雨帶把傘,難過先難過,之後再振作。
全球3.22億抑鬱症患者,中國佔3成!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是世界範圍內的首要致殘原因及總疾病負擔的重大因素。2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公布,全球抑鬱症患者數已達3.22億,2005-2015年患者數量增加了18.4%。(WHO官網)
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3%的人罹患抑鬱症,發病風險最高為孕婦、產後婦女及老年人,年齡<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也有發生。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會發病(圖1)。女性抑鬱症患者的數量多於男性。極端情況抑鬱症可導致自殺。
其中,中國抑鬱障礙患者數為54 815 739人,患病率為4.2%,總傷殘損失健康生命年(YLD)為8981 401人年,佔總YLD的7.3%;焦慮障礙人數為40954 022人,患病率為3.1%,YLD為3804 591人年,佔總YLD的3.1%。
根據是否伴有躁狂發作,分成單相和雙相抑鬱。基於抑鬱症狀的數量及嚴重度,可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輕度抑鬱患者在維持常規工作或社交活動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功能通常保存較好。重度抑鬱發作期間,患者幾乎不可能維持正常的社交、工作及家庭活動。
目前針對中重度抑鬱已有有效治療手段,包括心理治療(如行為激活、認知行為治療及人際治療),以及藥物治療(如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及三環類抗抑鬱藥)。醫務工作者需留意抗抑鬱藥的不良反應、實施治療的能力,以及患者個人喜好。心理治療包括個人及團體面對面形式,由專業人士或受到督導的業餘治療師開展。
抗抑鬱藥是中重度抑鬱的有效治療形式,但並非輕度抑鬱患者的一線治療手段。此類藥物不應被用於治療兒童抑鬱,也並非青少年抑鬱的一線治療,須慎用。
責編:醫師報新聞頻道副主任張廣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醫師報》(微信號:DAYI2006)!
第一個層面提升認知:提升對抑鬱症的認知,不僅是生理疾病更是心境障礙
謝謝邀請。我覺得要分為三個層面,第1個層面提升認知。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大家對抑鬱症有很大的認知的偏差,這就好比打仗,首先我們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如果我們連抑鬱症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很難打勝仗。
抑鬱症不僅僅是生理疾病,更是心理層面的障礙。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抑鬱,我們都是抑鬱症的潛在患者。因為抑鬱它是一種情緒的描述,當這種情緒頑固不退的,在我們身上以症狀的形式體現出來,那就是抑鬱症,從生理層面講,是因為神經遞質攝取不平衡導致的以持續負向情緒為特徵的心境障礙。神經遞質濃度過高就會焦慮,神經遞質濃度過低就會抑鬱。所以藥物的目的就是為了平衡神經遞質的攝取水平。
抑鬱症是一種受害者思維模式,一直被困在過去,編製作為受害者的故事
那麼從心理層面意識療法認為抑鬱症它是一種思維模式。為什麼很多經過多年藥物治療的抑鬱症患者會反覆發作,在臨床上它的復發率在80%以上,究其原因在於,頭腦的思維模式沒有徹底扭轉之前。抑鬱症它一直會潛伏在你的潛意識層面,蠢蠢欲動,這也是為什麼在做生理治療的同時要輔以心理幹預。
這種思維模式,它是一種受害者為主導的思維模式,一直會活在過去,一直從過去尋找原因,這種思維模式好像是負向情緒的觸發器。生活當中任何的事件觸發了這種思維模式。從而讓自己沉浸在哀怨,自責,悔恨,等等負向情緒裡面難以自拔。他們確信自己是個受害者,除非時光能夠倒流,除非施害者能夠跪地求饒,否則事情很難得到轉機。
第二個層面是方向的問題:當你開始對抗你的抑鬱症,抑鬱症就會被強化
第2個層面是方向的問題。在問題裡面提到了對抗抑鬱症,實際上這是我們下意識的做法。抑鬱症就是在這種對抗的情況下不斷的被強化。對抗的結果就好比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你越努力,你的抑鬱狀態就會越嚴重。
我們經常說抑鬱症是心靈的感冒,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感冒,有的人可能在一輩子當中不知道感冒了多少次,對感冒我們可能會坦然接納,但是對待抑鬱症,我們下意識就想著如何去抵抗。如何改造自己,讓自己好起來,讓自己回到從前,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活在過去的表現。當我們在頭腦裡面不斷的去尋找原因,不斷的想要改造自己的時候,我就會發現自己更多的缺點,更多的不足,更多的不如意。
抑鬱症是心身對抗的表現形式,是你頭腦想像中的世界跟這個現實世界的衝突。
當你對抗抑鬱症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你要改造自己,你要在頭腦裡面尋找原因,你要否定自己,你會跟這個外在的世界相處得更加的不愉快。因為抑鬱症它本來就是一種心身對抗的表現形式,他是你頭腦想像中的世界跟這個現實世界的衝突。無論你是想要對抗你的頭腦的虛幻世界,還是要對抗這個現實的世界,他都不會帶來終極的療愈,它只會讓這個對抗變得更加的激烈,直到其中一方偃旗息鼓。所以為什麼在重度的抑鬱症患者身上他會想到自殺,自殺就是結束這兩者對抗的一種最極端的方式。
第3個層面這是方法的問題。我們一直在對抗抑鬱症。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那麼我們知道了敵人的狀況,我們自己有什麼樣的實力是對抗抑鬱症,以及這樣做的後果!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我們也能夠得到一個比較直觀的方法,來應對我們的抑鬱症,那就是在生理治療的同時輔以心理幹預,這樣雙管齊下才能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眉毛鬍子一把抓。
第三個層面:自我療愈通過不斷踐行覺知情緒下的真實,用新的思維模式取代舊思維模式
第三個層面就是方法的問題,既然抑鬱症是一種受害者的思維模式。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從改變這種思維模式上入手,意識療法就是藉著意識的回歸,在頭腦裡面新建一種新的大腦迴路跟思維模式去取代舊有的思維模式的一個過程。你首先不用去抗拒去排斥我們的抑鬱,當你抗拒排斥的時候,你就跟抑鬱症保持距離,那麼你就很難看到這種抑鬱情緒下所要傳遞的真實是什麼!所有的問題只有看到才能夠被療愈。否則那都是一如既往的頭腦思維,那會讓你更加困在你的抑鬱症當中難以自拔。
比如有一個女孩前來尋求幫助,他抑鬱的原因是因為她在參加工作的時候,父母給他做了決定,結果導致現在工作不順心。工作壓力又很大,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所以抑鬱了。在這種狀態下,她將所有的怒火發洩給了父母。當我引導他走向覺知的時候,我讓他首先不要抗拒自己的抑鬱情緒,不要心懷怨恨的去看待父母,不要以為自己是受害者。當我讓他看到父母當初做這個決定的初衷的時候。她才理解為人父母的苦衷。慢慢的才開始,知道自己這種思維模式源自於自己,需要父母給自己拿主意,把這個選擇權交還給了父母,這才是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
很多人對自己患上抑鬱症時抱有牴觸的態度,同時帶有極大的病恥感,害怕別人帶有色眼鏡來看待自己,他們在認知上將抑鬱症等同於精神病。基於當下的這種現狀。所以自我心理療愈的理念被提出來。通過自我踐行意識療法的方法,讓自己獲得不困於心不惑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出離頭腦,活在當下,活出自我的力量。成為自己的心理療愈師。
陳了凡:社會福利基金心理專家委員會高級顧問,認證國際催眠治療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創始人,自我心理療愈發起人,長時間潛心研讀大師的著作,用兩年的時間寫下了將近100萬字的心理學著作,意識療法跟森田療法認知療法CBT一樣是心理療愈的體系,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識療法它是自我心理療愈的體系,旨在成為自己的心理療愈師
我就是抑鬱症患者,我分享我的治療方法。焦慮症是屬於精神類的疾病,造成焦慮症的原因有很多。是有精神系統紊亂造成的,大腦的一個控制系統出現問題。
一般是由大腦多巴胺分泌過少或者是不分泌造成的,有些抑鬱症通過自己的軀體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但是有些需要儀器和藥物來輔助治療,我分享下我的治療方法。
1、聽從醫生的話,按時吃藥,及時和醫生溝通你的精神狀態,有什麼不良的反應。並且做仿生物儀器的治療。
2、首先自律起來,早睡早起,晚上10點之後睡覺,早上7點起床,睡覺時候不要吃東西。
3、每天吃完飯要出去散補,千萬不要悶在家裡,要出去放鬆自己,晚上至少跑步一個小時,但是不要勞累,慢跑。
4、多喝水,控制好自己的飲食,每天6分飽就可以,因為藥物有開胃作用,會導致你血糖增高等疾病的產生。
5、心情一定要控制好,不要出現壓抑或者緊張,一定要時刻放輕鬆才可以。
6、不要做勞累的工作,適當運動就可以。
7、儘量少看手機或者電子產品,會影響病情的恢復。
8、找一個事情做,一定不要閒下來,不然會亂想,比如釣魚、做自媒體、攝影等等,要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
9、多出去和朋友聊聊天、談談心,多和父母子女溝通,找一個知己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不要藏在心裡,心裡不要有壓力。
10、最重要的是自己心態的調整,一定不能有消極的想法,自己內心一定強大起來,正確對待疾病。
感謝您的邀請,怎麼對抗抑鬱症?我相信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比精神科醫生更專業的了。今天李醫生為您歸納一下,抗抑鬱治療。
抑鬱症的藥物治療
抗抑鬱的治療,藥物治療當然首當其衝。但臨床上抗抑鬱藥物多種多樣,如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 SSRIS),如氟西汀等;選擇性5-HT及NE再攝取抑制劑( SNRIS),如文拉法辛等;NE及特異性5-HT能抗抑鬱藥(NaSA),如米氮平;選擇性NE再攝取抑制劑(NRI),如瑞波西汀;5-HT平衡抗抑鬱藥(SMA),如曲唑酮;NE及DA再攝取抑制劑( NDRIS),如安非他酮;褪黑素MT1MT2受體激動劑和5-HT2受體拮抗劑,如阿戈美拉汀等等。藥物種類這麼多,如果選擇則成為關鍵。
❗接下來為您介紹一下抗抑鬱治療的基本策略。
- 伴有明顯激越的抑鬱障礙 伴有明顯激越和焦慮的抑鬱障礙患者往往病情較為嚴重,有較高的自殺風險,藥物治療起效也較慢,且療效不佳。治療中可選用鎮靜作用相對較強的抗抑鬱藥,如米氮平、帕羅西汀等;也可選用抗焦慮效果較好的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及度洛西汀等抗抑鬱藥物。在治療早期,由於抗抑鬱藥物起效較慢,可考慮合用苯二氮䓬類藥物。
- 伴有強迫症狀的抑鬱障礙 臨床研究發現伴有強迫症狀的抑鬱障礙患者預後較差。藥物治療可使用SSRIs中的氟伏沙明和舍曲林,以及三環類藥物氯米帕明治療,但通常使用藥物的劑量較大。
- 伴有精神病性症狀的抑鬱障礙 抑鬱障礙患者可伴有幻覺、妄想或木僵等精神病性症狀,針對該型抑鬱障礙在使用抗抑鬱藥物的同時,可選擇合用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藥,劑量可根據精神病性症狀的嚴重程度適當進行調整。當精神病性症狀消失後,繼續治療1-2個月,若症狀未再出現,可考慮減少抗精神病藥的劑量,直至停藥。
- 伴有軀體疾病的抑鬱障礙 軀體疾病與抑鬱症狀同時存在,相互影響。抑鬱障礙常常會加重軀體疾病,甚至使軀體疾病惡化,導致死亡,如冠心病、腦卒中、腎病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等,軀體疾病也會引起抑鬱症狀的加重,故需要有效地控制軀體疾病,並積極的治療抑鬱障礙。抑鬱障礙的治療可選用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的SSRIs或SNRIs藥物。若是軀體疾病誘發的抑鬱障礙,患者的軀體不適主訴較多,軀體性焦慮較嚴重,應選用對抑鬱和軀體性焦慮症狀均有效的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抗抑鬱藥物,若同時伴有軀體性疼痛症狀應選用度洛西汀治療。
心理治療
對於抑鬱障礙患者可採用的心理治療種類較多,比如
- 支持性心理治療可適用於所有就診對象,各類抑鬱障礙患者均可採用或聯用;
- 認知行為治療方法可矯正患者的認~知偏差,減輕情感症狀、改善行為應對能力,並可減少抑鬱障礙的復發;
- 精神動力學的短程心理治療可用於治療抑鬱障礙的某些亞型,適用對象有所選擇;
- 人際心理治療主要處理抑鬱障礙患者的人際問題、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心理治療對於輕中度抑鬱障礙的療效與抗抑鬱藥療效相仿,但對嚴重的或內源性抑鬱往往不能單獨使用心理治療,需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
物理治療
ECT是給予中樞神經系統適量的電流刺激,引發大腦皮層的電活動同步化,引起患者短暫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發作,對精神症狀有治療作用的一種方法。
造應證包括:
- 嚴重抑鬱,有強烈自傷、自殺未遂及行為者,以及明顯自責自罪者。
- 拒食、違拗和緊張性木僵者。
- 極度興奮、躁動、衝動傷人者
- 抗抑鬱藥物治療無效或對藥物治療不能耐受者。
治療抑鬱障礙時,MECT的次數一般為8~12次,其近期療效較為明確,但療效維持時間較短,因此需與抗抑鬱劑合併治療,避免治療停止後症狀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