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私宅要出過什麼級別的官才能稱為府?_私人府邸

璀璨我心說: 看來你對這個概念完全是清楚的。 並不是一個什麼人的住宅都能被稱作府的! 不是這樣的。 按照古代的…

璀璨我心說:

看來你對這個概念完全是清楚的。

並不是一個什麼人的住宅都能被稱作府的!

不是這樣的。

按照古代的等級制度的規定,只有七品以上官員的宅院才能被稱作府。

而說文解字裡對府的解釋也是,府,即是地方行政長官或達官貴人的官邸。

因而,並不是啥人的住宅都能被稱作府的。

哪怕你是家財萬貫富甲一方的大財主,住宅豪華,也不能稱為府,最多也就稱作邸、院、園、苑啊啥的。

如果老百姓敢隨便亂稱自己住的房子是府,那是要被官府判罪的。

所謂官府,官府,那就是告訴你,只有政府官員辦公居住的場所,才是府。

所以,官和府往往是連在一起的。

這就是「官府」一詞的由來。

私宅要稱為府,就必須要出一個七品級以上的官員才可以。

這,絕對是不能更改的。

雖然七品自古代也只是一個芝麻官,但只要是官,那就不是老百姓,他們的住宅,也就是府了。

梁老師說歷史說: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事題主說的對,您要是一般人自己住的那房子,還真真不能叫做府。就這字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掛上去的。

您要是敢這麼幹,衙門口那三班衙役,他們可不是吃白飯的。立馬就得扛著水火棍,帶著鐵鏈,大木頭枷子,擱這家裡邊串門,就那熱鬧勁都讓你遭怕。

這要是整不出個啥明目來,一腳丫子就得踹出你三千裡地,整個流放玩玩,這還是最好的結果,整不好,一大刀片子這就得腦瓜子搬家。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這不至於吧!不就是個字嗎?」

字?這叫僭越,你以為這是可大可小的事?這得上綱上線,畢竟這種事帶著那麼一股子非分之想,擱過去皇帝最恨的就是這個,弄不死你,他就不是皇帝。

所以這府字屬於非賣品,您家裡邊就算是糟錢多的都擱不下了,房子建的那叫個奢華,他也不能貼這府字。

好了,咱說道這裡,大傢伙就應該知道,府這字是不能隨便掛。

接下來咱了解一下,啥人可以用這字。

咋說呢?首先這府字它可以用在官員進出辦公的場所,您比方說府衙。咱大華夏地頭上最有感的府衙,就是南陽府衙,就這地一共有經歷了五個歷史時期,呆過一百九十九個知府,就這地光房子就有一百多間。

其次就是高級官員的住所,也可以稱作府。

那麼這得多高級的官員呢?各朝各代他的規矩不一樣,但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那就是各位皇子,親王,但凡有著王爵的這都可以掛上個府字。

其他的官員,一般情況下您這只能叫宅,一般的平頭老百姓,沒有官身的,這只能稱為家。

咱舉例說明一下,擱清朝那會,這能稱為府的院子,這家主必須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這幫人,這都屬於皇親國戚了。

簡單的說,這鎮國公以上都可以稱為府,您要是再劃分的細一點,這親王和郡王,人家那叫王府,不是府。

就算您是軍機大臣,腦袋上這爵位不夠,都不能叫做府,只能叫宅。

比方說李鴻章,這牌面夠大吧!晚清有名的裱糊匠,啊這宅院也不能稱作府,只能叫做宅——李宅!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不服氣了,這就要叨叨:「你快拉倒吧,天天的連個家門都不出,不知道的,還以為你知道多少?人家李鴻章的住所那牌牌上寫的就是李府!」

俺就呵呵了!那是現在的人給掛上去的,您還當真了。擱過去掛一個試一試,分分鐘鐘的就有人去告他了。

和珅知道不!那可是乾隆眼跟前的紅人啊!一輩子的貪墨,都讓嘉慶吃撐了。

嘉慶給和珅按的罪狀——擁戴自居,是排在貪財好色前邊的。

從這您就能看出來,這府字可是真真的不能隨隨便便的使用的。

所以李鴻章那事,您當不得真,這就是後人不明白,自己整了那麼一塊牌子掛上去了,這要是李鴻章還在,這得活活氣死。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讚呦!

種田老翁說:

正好,我們村裡有個大戶人家,三兄弟合夥修了個莊園,是四合院造形,外牆全是大理石幹掛,本地無人會掛,是外省請來的工匠,好手藝。正堂屋大門上不知道從哪裡運來一塊1米X2.5米的晶瑩閃光的白平板石頭,自稱是漢白玉,叫師傳掛上去,師傳拆去包裝後發現二個耀眼大字"X府",幹掛師傳轉彎抺角試探問,你家祖上在朝中為官?回答:沒有。您家現在有人在縣府當幹部?回答:也沒有,你問這些幹嗎?師傳回答說:能在院門戓大門寫上"府"字的只能七品以上官老爺宅院才能稱府,我是做亊的可以幫你掛上去,就怕識者笑話,主東聽後只好作罷,以後再說。現在那塊石報廢了,又重新運來新的,改為"X宅"。我也算長見識了,那位師傳見多識廣,應該說得沒錯

清夢隨心說:

府,即是地方行政長官或達官貴人的官邸, 如:王府(有王爵封號的人的住宅);府寺(古代公卿的官舍);府舍(官舍,官邸)。只有達官顯貴的住宅才能稱府,即有官職在身或者爵位在身,例如紅樓夢·第二回:「路北,東是寧國府,西是榮國府。」。

府是官文進出的地方或者官員的住所,即使你家財萬貫,沒有爵位在身或者官職在身,住的地方最多是什麼園、什麼所、什麼居之類的。但古代好多商人買官,所以有了官職後就是府了。像一般的地主,鄉紳什麼的,都稱為什麼宅、也不能稱府。所以呢,只有祖上曾當上官,或者現在當官的才可以稱為府。有爵位的也可以稱府。

不過各個朝代不一樣,《宋史·輿服志》說,執政官及親王的房子稱為府,其他官員房子稱為宅,草根百姓的房子稱為家。例如:《水滸傳》中的柴皇城,職務不高,皇城使,相當於武功大夫,正七品。他家住房雖然敞闊,精緻,卻只能稱為「宅」。第五十三回,殷天賜帶混混打傷老柴。柴進從橫海郡急匆匆趕來探視,「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馬」。第三十回,武松隨同眾人,「到得張都監宅前」。張都監,名叫張蒙方,是孟州守御兵馬都監,州裡的一個小差遣官而已。老柴和老張,要是把「宅」說成「府」,會立馬進監獄。

再例如清朝,「府」指的是王宮府邸,只有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一等(輔)國公的爵位的人的宅第,才能稱為「府」,公侯以下,三品以上的官員的宅第,稱為「第」,一般士大夫的宅第就只能叫「宅」。清朝的律法上有嚴格的房屋等級和房屋面積的限定,原則上不可逾制!

總的來說,無論各個朝代,住宅能被稱作為府的不是達官顯貴就是公侯子孫,亦或者各級行政官員。沒官職在身,即使再有錢也只為「院」「宅」「園」等。平民百姓更是只能稱為「寒舍」「草舍」等。

葭明通半瓶歷史說:

首先一點:

「府」是無須花錢蓋或者買的,他是買也買不到的非賣品,所有的「府」都是國家的財產,在古代,凡是住得起「XX府」的人,全是國家分配給他住的。

一句話,所有的「XX府」沒有一家是「私宅」!

再來一點:

凡是住得進「XX府」的人絕對不會有官員,都是些投胎技術好的皇家貴戚。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一個人考上了狀元,也只敢在門楣上掛一塊「狀元及第」的大匾,不敢掛什麼狀元府招牌的,除非他被招為了駙馬,娶了公主為妻,則另當別論,那也不一定他就有住「xx府」的資格,要看是什麼級別的公主了。

再說了,狀元娶公主這種事情除了戲文之中,現實中從來也沒有發生過,因為一個讀書人闖過千軍萬馬之後,基本上也要三十歲往上了,過去的人是十幾歲就要結婚的,公主自然是不會做狀元的小老婆了。

即是說,官員們藉助婚姻也不可能住進「xx府」的。

所以說,題主,你這個題目不成立!

私宅永遠也不會被稱為府!再高級別的官員他的家也不可以稱為府!

唯有那些投胎技術好的親王和郡王的家才可以稱為府,但是,府也絕對不是他們的私宅,如果他們犯錯失去了爵位,或者因為無子嗣繼承爵位,是要搬出去府,還給朝廷的。

至於那些官員們,無論他們什麼級別,做出過多大的貢獻,對不起,國家不負責提供「府」給他們住,請自己花錢去買去蓋!

潤楊閬苑說:

我們讀《紅樓夢》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問題,只有賈寶玉家才被稱為賈府。其他的人家都叫家,不叫府。例如林黛玉的林家;甄寶玉家的甄家;薛寶釵家的薛家;史湘雲家的史家;王熙鳳娘家的王家。王熙鳳說話的時候,從來都是「我們王家」,而不說「我們王府」。

為什麼王熙鳳的娘家王家不能稱王府呢?祖上是什麼級別的官,家裡才能稱為「府」呢?

這就要從古代什麼樣的人家可以稱作「府」說起。

公爵以上的有爵之家才能被稱為「府」

中國是禮儀之邦,古代中國更講究等級、門第。

古代人到這個家大門口一看,就知道這家主人是官還是民。如果是官,那麼看他們家大門上的牌匾就知道這戶人家是有爵位的人家還是官員。如果是官員從門當和戶對上就能看出這是幾品官。

大門上掛著某某府的牌匾的人家寥寥無幾。因為只有公爵以上爵位的人家才能被稱為府。例如《紅樓夢》裡的忠順王府、北靜王府、榮國府、寧國府等。

《宋史·輿服志》記載:只有宰相及親王的房子稱為府,其他官員房子稱為宅,普通老百姓的房子稱為家。

明朝只有藩王才能稱府,官員稱宅,庶人稱家。

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一等國公的爵位的人的家,才能稱為「府」。公侯以下,三品以上的官員的家,稱為「第」或者「邸」。一般士大夫家,叫「宅」。普通老百姓家,就叫家了。

《紅樓夢》四大家族裡,只有賈家才能被稱為賈府

《紅樓夢》賈寶玉的太爺爺是榮國公,所以他們家是榮國府;賈珍的太爺爺是寧國公,所以他們家是寧國府。

林黛玉的祖上是列侯,史湘雲的祖上是保齡侯,因此她們兩家只能叫侯門或者第,不能叫府。

薛寶釵的太爺爺是紫薇舍人,不過是普通士大夫,因此他們家更不能稱府,只能稱宅。

王熙鳳的太爺爺是縣伯,屬於伯爵,他們家也不能叫府。所以王熙鳳在炫耀王家的時候,從未說過我們王府如何如何。當賈蓉管她借屏風的時候,王熙鳳也只是笑著說:「也沒見我們王家的東西都是好的不成?」

王熙鳳無論怎麼以娘家為傲,也不敢說王家是王府。因為如果這樣說就是違制。

清朝的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臣,他們都被封爵,然而他們的家都沒有資格成為「府」因為曾國藩是侯爵;李鴻章和左宗棠是伯爵。清末只有袁世凱的家可以被稱為「府」。因為袁世凱被隆裕太后授予一等公爵。所以只有袁世凱的家才是袁府。

府,一般是皇帝賜給的,或者皇帝敕造的

親王府、郡王府、駙馬府、貝勒府、公爵府等都是皇家財產,不是私人財產。有居住權沒有買賣權。

北京恭王府,傳說是《紅樓夢》賈府的原型。恭王府,原來是和珅的住宅,和珅倒臺後,嘉慶皇帝將這個宅子賜給了慶僖親王永璘;後來永璘的後人失寵,王府被收回,鹹豐皇帝將這座府賞賜給恭親王奕訢,從此這座府就叫恭王府。

《紅樓夢》的寧國府和榮國府正門之上都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敕造榮國府」五個大字。

也就是說寧榮二府是由皇帝頒旨、出資建造的,不是賈府自己出資建造的房產。

《紅樓夢》四大家族裡,也只有賈府有這個資格。而賈府的祠堂也是皇帝御筆書寫。可見皇帝對賈府的重視程度。

當然也有極少數的官員,由皇帝「賜第」,但也不能稱為府,也就是說「府」制,是王親國戚和國公才能享受的。

平民百姓家如果要掛「府」的牌匾只有兩條路

如果一戶人家不是皇家子弟,只是平民百姓,他還要在大門上要掛上某某府的牌匾,只有兩條路。他要麼投身戰場,像明朝大將軍常遇春一樣靠一刀一槍拼殺出鄂國公的爵位,要麼去當駙馬。否則沒有第三條路。

今日頭條是我發源地說:

現代官員,官職大小,私宅不能稱府。

古代官員,官員私宅才能稱府,府是皇帝封賜建造的府宅,王侯將相,六部尚書,狀元,王爺,宰相府,狀元府,尚書府,等等,都是皇帝封賜予建造府宅,府有大小,官大府門大,府宅就寬闊,封祿多,王府,相府,最大,一生享用不盡,食君之祿,報國之恩,天上神仙景,人間宰相府,最好遊玩的勝地。

古代朝庭立法也是非常嚴格,以上官職,如有叛逆朝庭,叛國投敵者,需追殺九族,很厲害的懲罰。

對貪汙犯罪者,嚴重者斬首,或剝奪官職    貶為庶民,永不為官。

紅樓夢,榮國府,就是這樣的下場,只有出一妃子,皇帝封賜建造榮國府,榮國府,所有人一生享用不盡,但是它們不滿足,放高利,害人命,一犯再犯,後被朝庭查抄,貶為庶民,榮國府冷落,悽涼景況,男者為乞,女者當妓。

古代如果沒有以上的官職,建造府宅,就是有功於朝庭,皇帝直接封賜建府。

府衙,就是州官,稱為府尹。

朝庭設定地方官王,為民辦案,縣級衙門,縣衙門不能稱為府尹,只是七品,稱縣令,大爺,官職中最小,一任期三年,最多六年,到老回鄉,俗話說,柴頭進士,無寸進。

龔柳輝說:

私宅,沒有級別的人,也可以稱為「府」,僅僅是尊稱,電視劇《勇士之城》裡面有一個「沈府」。

民國時期,日軍曾經包圍常德,爆發了常德之戰,想當年在常德有一個賣糧食的人家,積累了很多財富和糧食。

這一家人住的地方被稱為「沈府」,沈府裡只有一個小姐,被稱為沈小姐,不像賈府有一個王熙鳳當管家婆,還有一大堆丫鬟和小姐。

在賈府是王熙鳳當家,林黛玉和賈寶釵等小姐比較輕鬆自在,在常德的沈府卻是沈小姐當家,這個沈小姐非常厲害,在常德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除了縣長,就她讓人害怕了。

但是,沈家也僅僅是一般的商人而已,家裡沒有當大官的。

可見,到民國時期,這個「府」字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事實上,漢唐時期,有「開府儀同三司」,「天波府」楊家,照理說「府」字開始是官員辦公場所,後來演變成為居住的宅子也稱府邸。

看來,在古代私宅確實是大官才能稱府,但是,這個僅僅是表面現象,事實上普通老百姓的私宅也可以稱府。

在古代,真正有界限的是皇帝和老百姓,皇帝陛下有一套稱謂,所有人不能與皇帝的稱謂相同,比如皇宮裡面的龍袍、朕、大內等等。

除了這些需要避諱的稱呼之外,官員和老百姓之間的私宅的稱呼,是沒有什麼嚴格的區別的,官員的私宅可以稱某某府,普通老百姓的私宅,也是可以稱某府的。

比如,富家公子和官員的兒子,都稱公子,沒有什麼級別限制的,他們僅僅是一種尊稱而已。

查查字典,咱就知道「府」是什麼意思?

  1. 舊時官府收藏文書、財物的地方:府庫。
  2. 舊時稱大官、豪族的住宅。
  3. 敬辭;尊稱對方的家:貴府。

坦白說,就算是叫花子,也可以在自己的家門上貼門面,寫上自己的姓氏,然後加一個「府」字。

比如賈府、李府、朱府,「府」這個字不是皇帝的專用語,老百姓可以隨便用。

所謂「胸有城府」,這個府就是家的意思。

有些事情看起來複雜,其實沒有那麼複雜,有些事情看起來簡單,其實很複雜!

比如,門當戶對就是看起來簡單,其實很複雜,而稱呼則是看起來複雜,其實很簡單。

古時候「府」字當「家」字用的時候,沒有什麼級別限制,比如「貴府」,「府上」都是家的意思,人人有一個家,當然人人的私宅都可以稱「府」,現在很多小區住宅也有稱府的。


我是龔柳輝,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有趣的歷史故事

叨說歷史說: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估計大部分人都認為一般官員的私人住宅都可以叫做府。畢竟在電視劇中,叫府的私宅真是隨處可見,給人一種只要是官員的私宅都能稱為府的錯覺。

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能稱為府的住宅真不多見。因為必須達到一定爵位的人私宅才能稱為府,而且府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事實上府和宅是兩個不同等級私人房子的叫法,具有不同的意義。

首先說一下,府字有多重含義的,有指古代的官吏辦理公務的地方的含義,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國家政權機關的辦公地方。比如某某府衙,某某知府。這裡的府並不是指個人住宅使用的含義,這裡就不多討論了。

重點來說府的第二種含義,是指高官和貴族的住宅。這裡的高官貴族具體是指爵位為郡王和親王的人,剩下官員的住房基本上都被稱為宅。其實嚴格來說私人住宅,在府和宅之間還有一個等級,就是「第」。清朝的律法上有嚴格的房屋等級和房屋面積的限定,原則上不可逾制!

以嚴格等級分類的清朝為例,只有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一等國公的爵位的人的宅第,才能稱為「府」,公侯以下,三品以上的官員的宅第,稱為「第」,一般士大夫的宅第就只能叫「宅」。

由此可以看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主都是皇親國戚級別的人物,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都是王爵,這些的府基本也就是王府了,而一等國公屬於公爵,位等同或低於郡王,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超品官員,比如鎮國公,輔國公。

王府是封建社會等級最高的皇家貴族府邸。北京市西城區現存的王府均為清代所遺,分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共4個等級。各位親王、郡王只要接受了爵位,就會有王府住宅可供使用,而無「國」可就。王府都建在朝廷都城內,王爺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和繼承權。

如果王爺的某個兒子襲封職位,自然可以在王府裡繼續住下去,如果王爺沒有子嗣,或者是被廢黜王爵,王府就要被朝廷收回,再由皇帝分配給其他王爺居住使用。

由上可見「府」是國家朝廷所有的,「府」是由內務府總管的皇家財務,在獲得爵位後,由朝廷的內務府分配給他們的。除了有極少數的「第」是由皇帝賞賜以外,大部分的「第」和「宅」是要自己出銀子購置的,屬於私人所有。

所以可能你聽過恭王府、禮王府,都是貴族王府,而沒聽過大學士府、軍機大臣府。即使是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的爵位沒有到一定的程度,朝廷是沒有府給你住的,自己的住宅也不能稱為府,只能稱為宅。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和坤,作為備受皇帝恩寵,權傾一時的清朝大學士,和坤的住宅也是和第或者和宅,而不是和府。大貪官和珅被嘉慶皇帝扳倒查辦後,和宅就成了皇帝手中的賜物,在幾個家族中多次易主倒手,到鹹豐皇帝時,就賜給了弟弟奕訢。奕訢世襲王位為恭親王,最終和坤的宅邸改名為恭王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06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