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五代十國割據的政權中,有哪些政權是被宋朝消滅的?_五代十國的王朝中不是被北宋滅的

江湖小曉生說: 五代十國,就好比是一鍋亂燉。其中五代是硬菜,負責填飽肚子。十國則是配料,負責增添味道。一盤烤魚…

江湖小曉生說:

五代十國,就好比是一鍋亂燉。其中五代是硬菜,負責填飽肚子。十國則是配料,負責增添味道。一盤烤魚端上桌,烤魚本身自然是鮮美無比,可如果不加點土豆、娃娃菜、金針菇等配料,似乎又覺得少了點什麼。

宋朝作為五代的繼承者、五代十國的終結者,自然是硬菜中的硬菜,那麼它究竟吞併了十國中的哪些配料呢?

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五代十國是個啥吧?

五代十國,是唐朝和宋朝之間那段時間的統稱,當時唐朝滅亡,宋朝還沒建立,所以華夏大地分崩離析,陸續出現了五個稱霸中原的朝代,以及十個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

  • 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 十國分別是: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北漢。

好傢夥,什麼前後南北的,直接把腦子搞暈了有沒有?沒有關係,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地理位置來記這十國。

沿著長江,從西向東,一共有6個國家:

  1. 四川省有前蜀、後蜀,看名字就一目了然了。
  2. 到了湖北西部,就是南平。南平佔據著荊州、秭歸、宜昌等地,地方小得很。
  3. 到了湖南,就進入了南楚的地盤。
  4. 來到安徽、江西、江蘇一帶,先有南吳,後有南唐

這麼一來,不就解決6個了嘛!剩下4個依舊可以看地理位置:

福建的簡稱是閩,因此閩國就在福建。

浙江過去是吳國和越國的地盤,因此吳越國就在浙江。

最南邊的兩廣地區,有個南漢。最北邊的山西地區,則有一個北漢。

五代十國這麼記,似乎就輕鬆很多了。什麼?還有人想要一個順口溜?今天你算是撈著了!滿足你的所有要求:

前蜀後蜀與南吳,南唐南漢並南楚。吳越南平北漢閩,五代十國順口溜。

言歸正傳,宋朝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究竟滅了十國中的哪些國家呢?準確來說,十國中一共有6個被宋朝所滅,它們分別是:南唐、後蜀、南平、南漢、吳越、北漢。那麼剩下4個是怎麼回事呢?

一、後蜀取代前蜀,南唐滅了南吳、閩國、南楚。

要說十國當中,最優秀的,肯定還是南唐。南唐既然敢用唐朝的國號,自然是有光復李唐江山的志向的。南唐的開國之君李昪,自稱為唐憲宗的五世孫,恢復唐朝江山,似乎理所應當。

因此,十國當中,打響滅國之戰動靜最大的,也就是南唐。

第一,南唐滅亡南吳。

南吳的建立者楊行密是一個很牛的人,他將南吳的地盤,擴充到了南方割據政權中最大的局面。可惜他的後代實在是差勁得很,導致第二代開始,南吳的政權就落在了權臣徐溫的手裡。

徐溫有個養子徐知誥,完全超越了徐溫的6個親兒子,成為了徐溫的接班人,也就成了南吳的實際話事人。

徐知誥,就是我們的主角李昪,時機成熟以後,他果斷篡位,滅了南吳,先建立了齊國,後來恢復本名,改國號為唐,也就是南唐。

第二,南唐滅閩國。

閩國的情況和南吳類似,也屬於開國之君的後代拉胯導致了亡國。閩國的開國之君王審知還算不錯,可他去世以後,他的幾個兒子開始為了皇位互相殘殺。結果導致閩國內亂不斷。

當時南唐的皇帝已經是李昪的兒子李璟了,這哥們不僅會寫詞,還能準確把握滅國的機會。他在公元945年,果斷出兵滅了閩國,拿下了福建。

第三,南唐滅亡南楚。

南楚和南吳、閩國的情況還是一樣,依舊是後世之君拉胯導致的滅國。南楚的開國之君馬殷,在去世之前居然要求兒子們兄終弟及。啥意思?也就是說他希望自己的每個兒子,都能過一把做皇帝的癮。好吧,我承認你是個好爸爸,你贏了。

可這麼一來,直接就導致了南楚的內亂。他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立馬抄傢伙幹了起來。南唐中宗李璟立馬又嗅到了滅國的戰機,因此連忙派人滅了混亂中的南楚。

很多人認為後蜀取代了前蜀,其實還真不是這樣。王建建立的前蜀,是被後唐莊宗李存勖所滅。不過後唐派來的劍南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在李存勖被刺殺以後,果斷宣布自立,割據蜀地,建立了後蜀。

這麼一來,南吳、南楚、閩國和前蜀的結局,我們大致就能了解了。那宋朝是如何消滅剩下6個國家的呢?我們一一來了解一下。

二、趙匡胤滅了5個,趙光義滅了1個。

要了解這段歷史,我們先來看看五代的更迭過程吧!

  1. 第一,後梁。朱溫本來是黃巢手下的大將,後來他背叛黃巢,導致黃巢起義失敗。此後朱溫在唐朝做大做強,最終取代唐朝,建立了後梁政權,開啟了五代十國。
  2. 第二,後唐。不過朱溫有個死對頭,那就是沙陀領袖李克用。雙方打了很多年,一直互有勝負。李克用到死都沒能解決朱溫,因此他把這個遺憾留給了兒子李存勖。李存勖建立後唐以後,果斷帶兵為父出氣,這才滅掉了後梁。
  3. 第三,後晉。不過李存勖本人被刺殺後,後唐政局不穩,到了後唐末帝李從珂繼位以後,由於他十分忌憚石敬瑭,因此導致石敬瑭向契丹人借兵,最終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石敬瑭借兵滅了後唐,建立了後晉。
  4. 第四,後漢。石敬瑭一直把契丹人當爸爸一樣看待,這使得繼承人石崇貴很不爽。因此石崇貴上臺以後,對契丹人很不客氣,直接導致契丹人帶兵南下滅了後晉。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契丹人回老家以後,立馬建立了後漢政權。
  5. 第五,後周。不過後漢只堅持了3年時間,就被大將郭威給推翻了。郭威順勢建立了後周。郭威的代價是子孫都被殺光,因此他只好將柴榮收為義子,把江山傳給了柴榮。柴榮便是五代第一明君後周世宗。

以上就是五代更迭的簡史,咋還沒說到宋朝呢?別急啊,柴榮都登場了,宋朝還能遠嗎?柴榮的確很優秀,腳踢南唐,拳打契丹,大有統一天下的趨勢。不過很可惜,這位老兄在位僅僅6年,年僅39歲就去世了。

柴榮年長的幾個兒子,也都在他跟著郭威造反時,被後漢給殺了。因此柴榮臨終前,只能把大位傳給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

7歲能在亂世做皇帝?我信你個鬼!此時,趙匡胤露出了嘿嘿一笑,作為柴榮最信任的戰友,他果斷髮動陳橋兵變,被迫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了宋朝。

建立宋朝以後,趙匡胤開始了他徵戰天下,滅亡5國的一生。

第一,滅亡南平。

高季興建立的南平,其實地盤非常小,只有湖北西北那一片。可它的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是南方割據政權與中原王朝取得聯繫的必經之地。

因此高季興便幹起了打家劫舍的行當,美其名曰「收過路費」。南方諸侯們朝貢給中原王朝的禮物,都被高季興搶了,他們很不爽,索性就不送禮了,乾脆自己稱帝算了!

這個時候高季興居然跑去向這些王朝稱臣,並且索要大量禮物和封賞,還有比他臉皮更厚的諸侯嗎?此後他的後代們,基本也都沿襲了高季興的處事風格,那叫一個無恥啊!

趙匡胤打算滅掉南平,可又沒啥藉口。因此在公元962年,趁著湖南出現叛亂的機會,趙匡胤假裝向南平借道,結果順帶著就把南平給收拾了。

第二,滅亡後蜀。

後蜀在孟知祥和他兒子孟昶的統治之下,其實非常穩定,當地老百姓過了30多年的幸福生活。

不過很可惜,趙匡胤統一天下的趨勢沒法阻擋。要得天下,必得蜀地。因此公元966年,後蜀被趙匡胤所滅。老孟家在蜀地30多年的積累,也被趙匡胤一波收割了。

第三,滅亡南漢。

南漢的皇帝都比較噁心,後期是末代之君劉鋹,特別喜歡宦官。直接導致朝堂之中,擁有2萬多個宦官。朝政都歸女巫和宦官把持,就問你,這種王朝能存在多久?

趙匡胤派遣大將潘美,奪取了湖南大片地盤以後。劉鋹還認為,這些地盤本來也是搶來的,如今趙匡胤奪走了,應該就不會繼續南下了。

結果劉鋹傻眼了,趙匡胤的大軍直接殺入廣東,奪取了韶州。慌亂之中,劉鋹搞來了十幾條大船,把自己的財寶和美人都弄到了船上,打算去做個海上天子。結果大船直接被宦官們給開走了。劉鋹站在岸邊孤零零地吹著海風:我還沒上船啊!

公元971年,南漢就這麼被滅了。

第四,滅亡南唐。

南唐是十國中的佼佼者,也是最有機會和宋朝扳手腕的割據政權。而且南唐也曾經滅掉了3個諸侯國,坐擁江南最為富庶的地區,實力不可小覷。

不過南唐在柴榮的打壓之下,已經顯現出了頹敗之象。南唐中宗李璟更是自去帝號,只稱國主,並且向後周稱臣。

到了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李璟轉而向宋朝稱臣。沒多久李璟的兒子李煜繼位,他一開始還是要和趙匡胤扳手腕的,只可惜實力不濟,誰讓當初他老爹已經被後周揍慘了呢?

就算是這樣,雙方還是打了2年之久。最終李煜選擇出城投降,南唐於公元975年被滅。

第五,滅亡吳越。

準確來說,吳越不是被滅亡的,而是主動選擇滅亡的。吳越國主一直沒有稱帝,他們總是主動向五代稱臣,以此換取生存空間。不得不說,還是老錢家的人會玩啊,僅憑這一點,吳越國就存在了86年之久,堪稱十國第一,就問你牛不牛吧!

宋朝建立以後,吳越國主錢弘俶立馬向宋朝稱臣,真可謂是流水的五代,鐵打的吳越。趙匡胤滅亡南唐的過程中,吳越國出了不少力氣。可趙匡胤和後來的趙光義還是不斷暗示錢弘俶,最終迫使錢弘俶納土歸宋。公元978年,吳越國滅亡。

收官之戰:趙光義滅亡北漢,被他吹了一輩子。

北漢是哪兒來的呢?原來後周滅了後漢以後,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劉崇,立馬割據河東十二州,建立了北漢政權,並且長期和後周作對。

由於北漢有契丹人撐腰,所以後周一時半會兒還真搞不定他們。趙匡胤也是採取了先南後北的策略,沒能來得及滅掉北漢。

這事兒就被耽誤了下來,直到趙光義登基以後,終於把滅亡北漢提上了議程。趙光義的皇位來得不明不白,為了名正言順,趙光義也開始學習老哥趙匡胤,御駕親徵。

宋軍這回任務比較重啊,所以十分賣力。他們先擊退了前來援助北漢的契丹軍,隨後猛攻太原。北漢末代君主劉繼元根本扛不住,只好選擇了投降。公元979年,北漢滅亡。五代十國也因此徹底收官。

沈驀回說:

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先後建立了五個政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與此同時,其他地區還存在前蜀、南吳、吳越、閩國、南漢、南平、馬楚、後蜀、南唐、北漢這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中被宋朝消滅的主要是「十國」裡的割據政權。

簡單地說,公元960年,後周大將、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逼迫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結束了中原的五代政權。北宋在立國之初擁有的版圖就是後周的版圖,後來趙匡胤和趙普、趙光義等人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的統一策略,在完成北方的重兵部署之後,趙匡胤陸續發動了對南方政權的統一戰爭。

1、荊南(南平)

公元963年,趙匡胤派大將慕容延釗、李處耘平荊南,荊南節度使高繼衝以三州十七縣之地歸順大宋。

2、湖南(楚)

宋師平定荊南後,假道伐虢進攻湖南,俘湖南節度使周保權,湖南十四州、六十六縣悉數併入大宋版圖。

3、後蜀

公元965年,王全斌攻破成都,後蜀皇帝孟昶投降。從宋軍發兵到後蜀滅亡,總計只用了六十六天。後蜀四十六個州、二百四十座縣城以及五十三萬戶人口,全部歸於大宋。

4、南漢

公元971年,潘美率軍消滅南漢,南漢皇帝劉鋹投降,南漢全境六十個州、二百一十四縣併入大宋版圖。

5、南唐

公元975年,曹彬伐南唐,後主李煜降,南唐全境十九州一百零八縣劃入大宋領土。

6、漳、泉(閩)

公元978年,盤踞福建漳、泉二州的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上表納土,將兩州十四縣全部獻上,共計有十五萬戶人口以及一萬八千多名士兵歸降大宋。

7、吳越

陳洪進歸降大宋後,吳越王錢弘俶步其後塵,上表獻上十三州一郡八十六縣,共有五十五萬戶人口以及十一萬兵卒歸降大宋。

至此南方各個割據政權基本被平定。

8、北漢

北漢是十國中唯一一個位於北方的割據政權。由於有遼國的支持,北漢先後令周世宗和宋太祖兩位雄主鎩羽而歸。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親徵,以圍城打援的戰術迫使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北漢全境十個州,四十一個縣,人口共計三萬五千戶,兵卒三萬全部歸入大宋。

(以上圖片來自B站)

至此,北宋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南北方主要地區的統一。

尚宮女史說:

五代十國時期是介於唐宋之間的一個大分裂大割據的時期,其中中原正統政權經過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的更迭,即五代。

而在中原正統政權之外,還有包括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和北漢等十個主要的割據政權,這就是十國,其時間起止一般按照中原正統政權來劃分,即907年到960年共53年。

907年,16歲的唐哀帝李柷被迫禪位給早已經總覽大唐朝政的朱溫,由此,存在了289年的唐朝滅亡,而後梁建立,五代開始。

縱然朱溫結束了唐王朝的統治,但沒有解決節度使割據的問題,也可以說,自安史之亂之後,節度使割據的問題就一直沒有解決,即便唐王朝滅亡了,後續出現的朝代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也因此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大混亂時期。

中原正統王朝更迭了五次,直到後周建立,後周世宗柴榮文治武功,有實現統一的韜略,他曾立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他繼位之後對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外南徵北戰,連克數地,隱隱有統一之勢,但或許真的是天妒英才,他繼位不過才五年,年齡不過才39歲就在商議攻取幽州的時候突發疾病病逝。

柴榮病逝後,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所謂主少國疑,一個7歲的孩子如何能撐起後周江山?很快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於是柴宗訓被迫禪位,960年,趙匡胤結束了後周的統治,宋朝由此建立,由此結束。

儘管中原正統政權從唐朝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順利到了宋朝,但宋朝一開始也和後周一樣並沒有實現統一,應該說趙匡胤是接過了老領導柴榮統一天下的志向,向著統一天下的方向前進。

五代儘管已經終結,但十國割據政權並沒有就此結束,趙匡胤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割據政權全面滅掉,疆域全面收回來,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而在宋朝建立的時候,十國割據政權中還存在著北邊的北漢和南邊的後蜀、南唐、南平、南漢和吳越等六個割據政權。

在這些割據政權中,趙匡胤第一個解決的就是南平,南平割據政權存在的時間相比於中原政權來說開始比較久的,924年,後唐莊宗李存勖封高季興為南平王,自此高季興割據南平,南平從高季興開始經歷五位君主,末代君主是高繼衝。

高繼衝剛繼位不久,就遇到了一件大事,即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周行逢病逝,其子周保權(年僅11歲)嗣位,衡州刺史張文表起兵叛亂,周保權一面命楊師璠出兵討伐,一面向南平和宋朝乞援。

周保權此舉為自己和南平招致了災難,因為楊師璠很快就殺死了張文表,平定了叛亂,但是趙匡胤也已經派出慕容延釗和李處耘率軍南下,支援周保權是假,藉此解決南平和湖南是真。

原本趙匡胤就想先解決了南平,畢竟南平地狹兵弱,又是南北的交通要衝,拿下南平對於趙匡胤解決其他的割據政權有很大的用處,但趙匡胤一直找不到理由解決南平,而周保權的乞援給了他出兵的藉口,於是宋軍明為支援湖南,暗中以假道南平之際解決南平。

在這樣的情況下,963年,高繼衝納地歸降,南平就此滅亡。南平解決之後,趙匡胤又盯上了後蜀。

後蜀政權存在的時間也比較長,934年,後唐明宗李嗣源病逝後,蜀王孟知祥趁亂稱帝,自此割據兩川,當然孟知祥稱帝不過百餘日就病逝了,其子孟昶繼位。

孟昶親政之後也算是勵精圖治,但後期卻生活奢靡,仗著蜀地的富庶和天險以及中原政權交迭的混亂,後蜀倒也是存在了很長的時間,直到趙匡胤建立宋朝,終於對後蜀開刀了。

964年冬天,宋軍兵臨蜀地,僅僅66天,孟昶投降,然後被遷往汴梁,到達汴梁不久之後就病逝了,而蜀地又亂了一陣,在966年徹底被宋軍平定下來。

四年後,也就是970年,趙匡胤命潭州防禦使潘美攻打南漢。南漢割據政權存在的時間要比整個中原的五代加起來存在的時間都要長,由劉隱奠基,其弟劉龑在917年稱帝,自此有了南漢政權。

南漢的君主個個暴虐且荒唐,尤其是南漢後主劉鋹,他認為群臣如果有家室就會為了顧及家族和子孫後代而對朝廷不能盡忠,於是他只信任宦官,所以一個人如果想做官,就得自宮,一度宦官人數高達兩萬餘人,這樣的一個朝廷會有怎樣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潘美攻打南漢之後, 劉鋹派出軍隊駐守賀州、桂州、韶州,結果這些州都被宋軍攻下之後,劉鋹還天真地以為宋軍得到這些地方之後就不會繼續攻打南漢了,但很顯然,宋軍的任務是整個的南漢。

於是到了971年,在宋軍的步步緊逼下,劉鋹準備帶著金銀財寶和嬪妃逃亡入海,為此他準備了十幾艘船,但等他真正要跑的時候才發現,這些船隻都被宦官和衛兵提前盜出跑了,劉鋹也只能投降,南漢滅亡。

南漢被滅之後,南唐後主李煜很是恐慌,他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將姿態壓得很低,希望趙匡胤不要攻打南唐,但另一方面,李煜有暗地裡為將來可能的大戰做準備,試圖繼續保有南唐的割據之地,但趙匡胤又豈能容南唐繼續存在下去?

接下來的幾年,趙匡胤一直在採取措施暗示李煜納土歸降,但李煜不肯,974年,趙匡胤找理由讓李煜入京,這自然是要讓李煜歸降,但李煜稱病不從,趙匡胤也就不再慣著李煜,發兵水陸並進攻打南唐。

眼看著城池一座座被攻破,金陵被圍,李煜不得不派使者攜帶大量財物出使宋朝,希望趙匡胤能夠緩兵,結果直接被趙匡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堵了回去,戰事不停,最終1975年十二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就此滅亡。

南唐的滅亡,吳越是立了功的,原本宋軍攻打南唐之後,吳越也乘機攻打常州、潤州,儘管李煜遣使送去書信,說以唇亡齒寒之理,但吳越王錢俶根本不搭理李煜,直接將李煜的書信呈給了趙匡胤,並幫著趙匡胤攻打南唐。

可以說,吳越是十國割據政權中最特別的一個存在,存在的時間也最長,長達七十餘年,它自建立起就秉持著開國君主錢鏐可貴的民本思想,錢鏐曾告誡子孫後代要善事中國,要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儘量不要造成大規模的戰事,給百姓帶來災難。

於是當宋朝統一天下之勢銳不可擋時,錢俶決定歸降,在幫著宋朝攻滅南唐之後,於978年納土歸宋。

當然,趙匡胤沒能看到錢俶納土歸宋就病逝了,其弟趙光義繼位,而吳越歸降之後,十國割據政權中只剩下了北漢,北漢也是十國割據政權中唯一的北方政權,因為更北邊的遼的支持,宋朝攻打北漢還是經歷了很大的曲折的。

早在969年,趙匡胤就親自領兵攻打北漢,因著遼的支持,加上天熱,宋軍多患腹瀉病,最終趙匡胤不得不退兵。十年後,趙光義又御駕親徵,大軍兵分四路攻打北漢,最終北漢末帝劉繼元奉表投降,北漢滅亡。

由此,十國割據政權全部滅亡。

澳古說歷史說:

960年,後周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策劃黃袍加身,逼迫後周幼帝柴宗訓退位,建立北宋。

建立北宋後,趙匡胤遂開始了掃平諸侯,一統天下的徵戰之路。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趙匡胤經過四年的南徵北戰,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在這四年中,北宋滅掉了哪幾個割據政權呢?

後周。後周是五代的最後一個中原王朝。951年,原後漢樞密使郭威在澶州發動兵變,黃袍加身,逼迫漢末帝劉贇禪位,代漢建周(郭威自稱為周朝虢叔後裔,故而以「周」為國號),都開封。此後,後周曆柴榮(郭威親子郭侗、郭信皆被漢隱帝劉承祐所害,故而收養柴榮榮為子)、柴宗訓二帝,享國10年。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聯合鎮、定二州守將謊報遼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篡奪後周,建立北宋。

南平(荊南)。南平是高季興建立的一個割據政權,是五代十國中疆土最小的政權,盤踞在荊州一帶,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因南平國力實在太過羸弱,因此高季興在位期間,奉行「奉事中原王朝」之策,不管中原誰稱帝,他都是一概稱臣,故而被諸國稱為「高賴子」。此後,南平歷經高從誨、高保融、高保勖、高繼衝四主,享國40年。

趙匡胤即位後,對南平是垂涎三尺。南平地處長江中遊要衝,南北相鄰,又東臨南唐,西接後蜀,南靠南漢,只要佔據此地和湖南之地,北宋就可將江南諸國徹底割裂,從而為逐一擊破創造有利的條件。最初,因南平貢奉甚勤,趙匡胤實在找不到出兵的藉口,若貿然興師動眾,實在是有損新興北宋政權的形象,更甚者還有可能引起江南諸國的聯合針對,故而一直遲遲未有動作。

直到962年,發生在武平的一件內亂,才讓趙匡胤有了吞併南平的機會。這一年,武平軍節度使周行逢病逝,其幼子周保權繼位,衡州刺史張文表乘機兵變,佔潭州,逼朗州。周保權為自保,遂向北宋求援。趙匡胤聞武平求援後,遂決定以「假道滅虢」的方略,出師湖南、假道荊渚,以達一箭雙鵰的目的。963年,趙匡胤出兵援救湖南,在途中便以假道之計先行吞併南平。

武平。武平是盤踞於湖南地區的一個割據勢力,首任武平節度使為馬光惠。951年,南楚馬氏內鬥,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湖南大亂,靜江指揮使王逵、周行逢等將領遂舉兵造反,割據朗州,並擁立馬光惠(馬楚武穆王馬殷嫡長子馬希振之子)為武平節度使。但是,因馬光惠性情懦弱,嗜酒誤事,不能服眾,故而在不久就被王逵、周行逢所廢,而後推舉劉言為權武平留後。在劉言的帶領下,武平勢力一度佔除郴州、連州(被南漢所佔據)外的南嶺以北的所有南楚故地。

953年,劉言被武安節度使王逵擊敗,隨後王逵取代劉嚴成為武平節度使。956年,王逵被嶽州團練使潘叔嗣所殺,武清軍節度使周行逢取代王逵為武平節度使。962年,周行逢病逝,其子周保權繼武平節度使。隨後,衡州刺史張文表叛,周保權為自保求援北宋,但是北宋援軍未到,就被楊師璠所平定。963年,北宋大軍趕到,此時周保權見北宋對自己已有吞併之心,且自己已無力抵擋,遂納土歸降。

後蜀。後蜀是孟知祥建立的一個割據政權,盛時疆域轄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孟知祥原為後唐將領,925年郭崇韜率唐軍滅前蜀,在郭崇韜的舉薦下,後唐莊宗任命孟知祥為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四月,後唐莊宗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被殺,後唐大亂,孟知祥趁機佔蜀地割據自立。934年,孟知祥在成都正式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

後蜀歷孟知祥、孟昶二帝,享國32年。孟知祥、孟昶在位期間,頗能勵精圖治,境內很少發生戰爭,也甚少對外徵戰,故而蜀地在其統治時期,是五代時期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維持了30多年的和平與安寧。963年,宋平荊池後,隨即部署攻蜀。後蜀末帝孟昶聞訊,欲依託川陝險要地勢,嚴兵拒守,同時遣使約北漢共同反宋。恰在此時,後蜀叛將趙彥韜降宋,並將後蜀軍事部署悉數告之趙匡胤,於是趙匡胤遂於次年出兵攻蜀。

964年,北宋兵分東北兩路攻蜀,東路軍由王全斌率步騎三萬出鳳州,沿嘉陵江南下;西路軍由劉廷讓率步騎二萬出歸州,溯長江西進,兩路分進合擊,會攻成都。次年,北路軍突破劍門險要,大敗蜀軍,佔要隘劍閣;東路軍突破巴東咽吭夔州,連克萬州、開州、忠州、遂州等地。不久,兩路直逼成都,孟昶舉城投降,蜀亡。

南漢。南漢是劉龑建立的一個割據政權,盛時轄今廣東、廣西、海南及雲南一部。917年,靜海節度使劉龑反後梁,自立為帝,建國大越。次年,劉龑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此後,南漢歷經劉玢、劉晟、劉鋹三帝,享國五十四年。

970年,在南唐、吳越皆在名義上上表稱臣時,南漢末帝劉龑卻是打死都不願意上表稱臣,故而趙匡胤並以此為藉口,兵發南漢。九月初一,趙匡胤命潭州防禦使潘美率十州兵南下平漢。次年,宋軍克英州、雄州等州,破南漢招討使郭崇嶽六萬大軍。不久,劉鋹降,漢亡。

南唐。南唐是李昪建立的一個割據政權,盛時轄揚、楚、洲、滁、和、光、黃、舒、蘄、盧,壽、洵,泰、濠、通、潤、常、寅、歙、鄂、升、池、饒、信、江、洪、撫、袁、古、虔、筠、建、汀、劍、漳、泉等36州。937年,徐知誥廢吳王楊溥,自立為帝,建國大齊。二年後,徐知誥為給自己的帝位正名,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恢復李姓,改名為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李昪在位期間,以保境安民為基本國策,休兵罷戰,敦睦鄰國,從不主動發動對外戰爭,甚至是吳越國發生內亂時,都堅定不施侵略,反而是讓使者前去慰問。故而,在他統治時期,南唐地區社會生產逐漸復甦並迅速發展,步入繁榮昌盛,成為南方最強盛的王國。此後,南唐歷李璟、李煜等二帝,李璟在位前期,南唐步入極盛,此時南唐吞併楚、閩二國,疆土達到最盛。但是,後期因李璟奢侈無度,致使南唐政治腐敗,國力下降,被後周奪取淮南江北之地,國勢日衰。

974年,在滅南漢後,經過二年的準備,趙匡胤命曹彬率十萬大軍出荊南,南下滅唐。次年,宋軍在秦淮河大敗南唐十萬主力軍,而後又全殲南唐朱令贇所率十萬援軍,於十一月攻破唐都江寧,李煜降,南唐亡。

976年,趙匡胤崩,弟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

宋太宗即位後,中土大地僅剩吳越、北漢兩國。

吳越。吳越是錢鏐建立的一個割據政權,盛時轄兩浙13州疆域,約在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市和福建省東北部。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錢鏐接受朱溫給予的吳越王的冊封。923年,錢鏐正式建立吳越國,雖未稱帝,但卻改府署為朝廷,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禮制皆按照皇帝的規格。

錢鏐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奉行與鄰和睦、與民休息之策,並大規模修堤築壩,鼓勵百姓擴大墾田,故而一時間吳越境內經濟繁榮,文士薈萃,漁鹽桑蠶之利甲於江南,由是「錢塘富庶盛於東南」、「境內無棄田」,兩浙百姓都尊稱其為「海龍王」。此後,吳越歷錢元瓘、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等四王,享國86年。

978年,吳越國王錢鏐之孫錢弘俶見北宋此時已基本一統中國,連南方最強盛的南唐都被滅國,自知單憑一國之力已無法抵擋住北宋,故而遵循祖父錢鏐「善事中原,維護一統」的家訓,將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八十戶、十一萬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數獻給宋朝,史稱「納土歸宋」。

北漢。北漢是劉崇建立的一個割據勢力,盛時轄河東十二州,是十國裡唯一在北方的政權。951年,郭威逼迫漢末帝劉贇禪位,稱帝建立後周,而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劉崇據河東十二州稱帝,仍用後漢的乾祐年號,史稱北漢。

劉崇在位期間,奉行結遼抗周之策,時常聯合遼國進犯後周,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此後,北漢歷劉鈞、劉繼恩、劉繼元三帝,享國28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徵北漢,宋軍先擊潰支援北漢的遼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皇帝劉繼元被迫投降,北漢遂亡。

自滅亡北漢後,北宋終於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九十餘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中國。

星火辰說: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繼承的是後周廣大的領土。後周世宗柴榮已經拿下了北漢的很多土地,將北漢擠到一個太原城內,全取了南唐的江北土地,將南唐壓縮到長江以南,還從遼國手中收復了幽雲十六州中的兩州。可以說,柴榮啃下了最艱難的硬骨頭,趙匡胤、趙光義兄弟才有好肉可吃。

一、五代是梁、唐、晉、漢、周,都是相繼而立的,因此對五代來說,宋朝只是篡奪了後周

後梁滅亡於後唐,後唐被後晉和契丹人聯合攻滅(主力其實是契丹),後晉被契丹攻滅,後漢被後周攻滅。如上所述,後周世宗柴榮在位短短幾年間,幾乎年年徵戰,已經掌控了半個天下,趙匡胤的軍事才能不見得比柴榮高,然而他篡周后的局勢,顯然比柴榮初繼位時好得多。

二、宋朝建立前,十國之中的有些國家已經滅亡

譬如說十國中最先建立的前蜀,早被後唐攻滅了,但是後唐大將孟知祥趁後唐大亂之機,分裂出來建立了後蜀。

楊行密建立的吳國也早滅亡了,是被權臣徐知誥篡權奪位的,徐知誥改名李昪,建立了南唐。

馬殷建立的楚國也滅亡了,實際上是亡於馬殷諸子爭立的內亂,南唐趁機攻下長沙,但不久後被湖南諸將趕走,湖南一帶成了諸將混戰的局面。

王潮、王審知兄弟建立的閩國也滅亡了,也是實際亡於內亂,南唐、吳越等國趁機撿便宜,但有些地方還是被當地實力軍閥掌控著。

剩下的六國,是南唐、吳越、荊南、後蜀、南漢、北漢。

三、宋朝攻滅或收降的諸國

1、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北宋假途滅虢收荊南,又南下收湖南

楚國滅亡後,湖南軍閥劇烈爭鬥,還請求宋朝出兵,宋朝假意向建都江陵的荊南借道,趁機把軍隊開入江陵城中,挾制荊南少主高繼衝投降,收其三州、十七縣。

宋兵趁勢下湖南,得十四州、六十六縣,兵鋒已經離嶺南的南漢很近。

2、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兵攻入成都,後蜀後主孟昶投降

此戰,得州四十五,縣一百八十九。蜀將全師雄反宋,直到第二年年末,全師雄病死,蜀地才真正被平定。

3、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宋兵下廣州,南漢滅亡。

得州六十,縣二百十四。

4、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兵下金陵,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得州二十二,縣一百八十。(南唐本來在十國中最強,李煜後期,已經被削弱到這種程度)

5、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漳泉節度使(本原屬閩國領土)納土歸宋,緊接著,吳越王也納土歸宋

漳泉得二州,十四縣;吳越得十四州、八十六縣。十國之一的吳越滅亡,是主動投降的。

6、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兵下太原,北漢滅亡,至此,北宋統一了唐末分裂後的大部分領土

得州十,縣四十(真不知道北漢那點領土,是怎麼分出這麼多州縣的)。

(本文為星火辰整理,圖片來自網絡,更多內容請關注星火辰小濤養花知識號)

食堂講歷史說:

首先,宋朝統一戰爭其實就是泰山壓頂,摧枯拉朽,毫無懸念的戰爭。

宋朝的對手幾乎全是菜雞,宋朝統一天下是中國歷史上最簡單、最輕鬆的統一戰爭之一。

眾所周知,宋朝是五代之後又一個朝代,宋朝統一戰爭就是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五代十國,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正統中原政權和前蜀、南吳、吳越、閩國、南漢、南平、馬楚、後蜀、南唐、北漢這十個割據政權。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篡周建宋後,五代結束,宋朝開始。

一、戰前形勢。

但五代結束了,十國還沒有結束。

宋朝建立後,趙匡胤在平定了李筠、李重進叛亂之後,很快就開始準備統一天下。

當年柴榮一繼位就有削平天下之志,趙匡胤也不遑多讓,他也難以忍受有這麼多割據政權林立在大宋周圍。

此時大宋王朝完美的繼承了後周王朝的疆域,大概有111個州,而要剪除的割據政權,十國當中有後蜀、吳越、南唐、南平、南漢、北漢六個國家。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割據政權,一個是南楚被南唐滅掉後,割據湖南的武平節度使,另一個是閩國被南唐滅掉後,割據福建泉,漳二州的清源節度使。

我們來看這些對手的地盤。

西北,定難軍節度使李彝興割據的夏、綏、銀、宥四州,這是日後西夏的基本盤,趙匡胤沒什麼想法;

除此之外,還有永安節度使折德扆割據的府州;朔方節度使馮繼業割據的靈州;建寧軍節度留後楊重勳割據的麟州。

不過李彝興、折德扆、馮繼業、楊重勳四人已經歸附宋朝,因此夏、綏、銀、宥、府、靈、麟、七州也勉強算是宋朝領土。

有意思的是,折德扆的女婿就是楊重勳的哥哥楊重貴,而楊重貴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楊業!

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楊家將楊老令公楊業,不過他此時效力於北漢。

而在北方有一大國,就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宅大漠、跨遼東、據燕代數十郡之雄的遼國。

遼國是宋朝最強勁的對手,自耶律阿保機崛起之後,尤其是耶律德光滅了後晉之後,遼國就是中原王朝的噩夢,後漢、後周、北宋都不敢與之爭鋒,都得暫避鋒芒。

趙匡胤除了對幽雲十六州流流口水,對契丹人一點想法都沒有。

而在遼國和宋朝之間,有一個北漢,佔據並,汾,嵐,憲,忻,代,遼,沁,隆,石等十州之地,再加一個寶興軍,這是後周的死對頭,也是宋朝的死對頭。

西南,後蜀孟昶佔據益、彭、眉,嘉,邛,蜀,綿,漢,資,簡,梓,遂,黎,雅,陵,戎,瀘,維,茂,昌,榮,果,閬,渠,合,龍,普,利,興,文,巴,劍,蓬,壁,夔,忠,萬,集,開,渝,涪,黔,施,達,洋等四十六州之地,再加一個興元府

東南有吳越、南唐兩國,吳越佔據杭,蘇,越,湖,衢,婺,臺,明,溫,秀,睦,福,處,等十三州之地,再加一個衣錦軍。

南唐佔據升,宣,歙,池,洪,潤,常,鄂,筠,饒,信,虔,吉,袁,撫,江,汀,建,劍等十九州之地再加江陰軍,雄遠軍,建昌軍。

南唐下面還有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佔據泉,漳二州。

正南則有荊南節度使高保勖的南平佔據江陵府,歸,峽三州;

武平節度使周保權佔據的朗,潭,衡,邵,郴,道,永,全,嶽,澧,蔣,辰,錦,溪,敘,十五州之地,再加一個桂陽監。

南漢劉鋹佔據的廣,韶,潮,循,封,端,英,連,雄,龔,惠,康,恩,春,瀧,勤,新,高,潘,雷,羅,辨,桂,賀,昭,梧,蒙,恭,象,富,融,宜,柳,嚴,思唐,邕,澄,貴,蠻,橫,賓,欽,潯,容,牢,白,廉,黨,繡,鬱林,藤,竇,義,禺,順,瓊,崖,儋,萬安,振等六十州之地。

二、統一方針。

這麼多臥榻酣睡者,趙匡胤與柴榮一樣,必須要制定一個計劃,怎麼收拾這些對手。

不過趙匡胤比柴榮幸運的地方在於,柴榮為他提供了一個範本。

周顯德二年(955年)四月,五代第一名臣王樸為柴榮獻上了統一中原、削平天下的戰略方針——《平邊策》。

王樸主張「攻取之道,從易者始」,先取江淮,再逐一消滅南方割據勢力,而後收幽州,最後平定北漢。

戰略上先近後遠,先南後北,先易後難;戰術上避實就虛,聲東擊西,擾敵疲敵,逐步蠶食。

統一步驟上,先平定南方,後取幽州,再下北漢。

更幸運的是,當時十國當中,最強的南唐,已經被柴榮打得盡失淮南江北十四州。

守江必守淮,沒有江北十四州,南唐成了一個三級殘廢。

怎麼說呢?南唐巔峰時候,南唐開國之君李昪曾對李煜的爸爸李璟說,你別瞎折騰,中原(指後晉)才是我們的大敵。

也就是說,巔峰時期的南唐都不是後晉的對手,就更不是宋朝的對手。

因此,趙匡胤統一天下,沒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全是菜雞。

等到趙匡胤準備開始統一之後,他所面臨的選擇其實就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

趙匡胤當時首先選擇的是先北後南,不過他這個先北後南和柴榮的先北後南有很大區別。

柴榮的先北後南指的是先復幽雲,再平江南,這個北指的是契丹人佔據的幽雲十六州,至於之後徹底掃平契丹,估計柴榮也沒有這麼想過。

而趙匡胤的先北後南指的是先滅北漢,再平江南,這個北指的是北漢,趙匡胤最想先滅掉的是北漢。

因為這個北漢實在太煩了,北漢和後周可謂是不共戴天的死敵,趙匡胤繼承了後周王朝的一切,也繼承了北漢的仇恨。

自趙匡胤登基以來,北漢就一直在挑事,趙匡胤被北漢搞得煩不勝煩,一直想收拾北漢。

建隆元年(960年)八月初九日,忠武節度使張永德來朝。

當時趙匡胤就問張永德,怎麼弄死北漢。

結果張永德認為,北漢雖然兵少,卻十分強悍,而且又有契丹人援助,不能速取。

張永德實際上就等於否定了趙匡胤攻滅北漢之議。

趙匡胤也不傻,知道有契丹在,很難滅北漢,就暫時打消此念。

第二年,華州(今陝西渭南)團練使張暉回京述職,趙匡胤又徵求張暉的建議。

張暉認為,和北漢接壤的澤州、潞州經過李筠叛亂後,還沒有恢復過來,這時候打,百姓受不了,經濟條件不足,應該戢兵育民,等澤潞地區經濟恢復過來再圖謀北漢。

實際張暉也反對趙匡胤打北漢,張永德是從軍事、外交兩方面反對,張暉是從經濟方面反對。

軍事、外交、經濟,三管齊下,趙匡胤沒轍了。

北漢不能打,契丹不敢打,擺在趙匡胤面前的其實就只有打南方了,王樸的《平邊策》再次擺上了大宋君臣的案前。

後來,趙匡胤在趙普的建議下,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方針,這就是著名的雪夜定策故事。

而後趙匡胤曾對趙光義說:

中國自五代己來,兵連禍結,帑藏空虛,必先取巴蜀,次及廣南、江南,即國用富饒矣。河東與契丹接境,若取之則契丹之患,我當之也。姑存之以為我屏翰,候我富實則取之。」

趙匡胤這話,進一步闡述了宋朝統一策略,對雪夜定策做了一次總結。

統一步驟。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荊南先後請求趙匡胤出兵平定湖南張文表叛亂,這就給了趙匡胤一個出兵荊南、湖南的絕佳機會。

趙匡胤正打瞌睡呢,就有人送枕頭,這麼好的事上哪找去?

趙匡胤喜上眉梢,當即決定動手,拉開了統一南方的序幕。

建隆四年(963年)二月初三日,主帥慕容延釗、監軍李處耘率軍抵達宋朝領土襄州,但是趙匡胤很不厚道,沒有先滅張文表,而是順手牽羊滅南平。

二月初十日,高繼衝投降,南平滅亡。

以宋朝大軍出襄州開始算,宋軍滅南平花費時間不足七天!

如果宋朝大軍沒有哪位倒黴蛋騎馬掉死,走路摔死,那這場滅國戰宋朝大軍的死傷人數為零!

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用時最短、損傷最小的滅國戰。

緊接著,宋朝大軍繼續揮兵南下,三月武平節度使周保權投降,湖南被拿下,荊湖之地,盡歸大宋所有。

拿下荊湖之後,割據四川的後蜀孟昶,就是他要收拾的下一個目標。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初三日,趙匡胤派出兩路大軍,一北一東,發起一場滅蜀之戰。

北路大軍,主帥是王全斌,監軍是王仁贍為監軍,率兵三萬多,自鳳州沿嘉陵江南下,直攻後蜀;東路大軍,主帥是劉光義,監軍曹彬,率兵兩萬多從歸州沿長江西上。

十二月,戰爭正式爆發。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初七日,孟昶向王全斌投降,短短六十六天,後蜀宣告滅亡

宋朝滅蜀倒是很快,但是引發了四川暴亂,最後一直到乾德四年(966年)十二月,用了兩年時間才平定蜀亂。

按理說,宋朝該對南漢或者南唐下手了。

但是,乾德六年(968年)七月,北漢皇帝劉承鈞病逝,這給了趙匡胤可趁之機。

八月十七日,趙匡胤馬上派李繼勳、曹彬、趙贊等人攻打北漢。

這一仗,宋朝優勢不要太明顯,宋朝是倚強凌弱,而且北漢內部發生政變,新繼位的皇帝劉繼恩被宰相郭無為弒殺,另立劉繼元為帝。

而郭無為是個投降派,主張向宋朝投降。

但就算是這樣,第一戰,宋軍失敗。

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御駕親徵,還是沒拿下北漢。

趙匡胤沒轍,只能繼續執行先南後北政策,對南漢用兵。

開寶三年(970年)九月初一日,趙匡胤以潘美為主帥,發動滅南漢之戰。

這一戰,宋朝甚至都沒有出動中央禁軍,只派了地方兵,結果南漢壓根就不是宋朝對手。

開寶四年(971年)二月初五日,南漢皇帝劉鋹投降,南漢滅亡

然後,宋朝統一戰爭被宰相趙普和趙光義的權力鬥爭給耽擱了。

一直到開寶七年(974年)九月二十一日,趙匡胤以曹彬為主帥,潘美為副帥,率領五路大軍攻打南唐。

趙匡胤的作戰方針是:

「南方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略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不須急擊也。

不著急,慢慢打,爭取以最小的代價接收最完整的南唐。

戰爭一開始,宋朝大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基本沒有遭遇什麼挫折,順風順水兵臨南唐國都金陵(今南京)城下。

宋朝滅唐之戰沒什麼好說的,唯一有意思的就是,趙匡胤的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就是這個時候說的。

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彬率領宋軍攻破金陵城,接受李煜的投降,南唐正式滅亡。

南唐就是趙匡胤滅掉了最後一個國家。

開寶九年(976年)二月初二日,群臣為慶賀滅唐之功,請求給趙匡胤加上一個一統太平的尊號。

但趙匡胤斷然拒絕道:

「燕、晉未復,遽可謂一統太平乎?

趙匡胤認為,北漢沒滅,幽雲未復,我算哪門子一統太平?

由此可見,北漢和幽雲十六州始終是趙匡胤心中的一根刺,不拿下這兩塊地盤,自己就不算大功告成。

此時宋朝距離統一天下,還有三個半目標。

第一吳越,第二北漢,第三幽雲十六州;

最後半個割據泉,漳二州的清源軍(平海)節度使陳洪進。

其中,幽雲十六州是遼國地盤,終趙匡胤一生,都不敢對遼國動手;

吳越國主錢俶和陳洪進早就向宋朝稱臣納貢,錢俶甚至在這年來開封朝見趙匡胤。

也就是說,趙匡胤下一個要對付的目標其實是北漢。

八月十三日,趙匡胤發動了生命中最後一次戰爭。

趙匡胤派党進、潘美攻打北漢,算上這一次,這是趙匡胤第四次大規模攻打北漢。

其實,北漢經過開寶二年趙匡胤的御駕親徵,就剩半口氣了,這一次,北漢多半是要擋不住的。

但是,意外發生了,十月二十日,趙匡胤突然暴斃,享年五十歲,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統一天下的大任交給了趙光義。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四月,平海節度使陳洪進入朝覲見,納土歸降,泉漳二州正式納入宋朝版圖、宋朝正式統一福建全境。

同年五月,吳越國主錢俶入朝覲見,納土歸宋,吳越滅亡,宋朝統一南方。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月,趙光義命潘美、崔彥進等人率軍圍攻太原。不久。趙光義御駕親徵,四月二十二日,抵達太原。

五月初六日,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

宋朝局部統一中原,接下來就該去拿下幽雲十六州了。

但是趙光義兩次北伐失敗,北漢成為宋朝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統一戰爭就此結束。

四、統一結果。

總的來說,宋朝統一戰爭從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二月開始,到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結束,斷斷續續持續了十六年,先後順序是:

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泉漳、吳越、北漢。

整個宋朝統一戰爭,除了北漢依靠遼國的幫助,給宋朝帶來很大的麻煩,是塊硬骨頭,其餘各國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這也導致宋朝統一戰爭沒有名局,沒有出現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將。

號稱宋朝開國第一名將的曹彬,也不過如此,名氣並不大。

在統一過程中,宋朝一邊統一,一邊防禦遼國,一心兩用,還有心思平定內部政爭,趙匡胤甚至進行了兩次杯酒釋兵權,不斷剝奪武將權力。

宋朝的統一戰爭最終結果是局部統一中國,請注意,宋朝是局部統一中國,但是宋朝也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形勢。

中國歷史進入新的一頁,最終開始了宋朝與遼金夏對峙的局面,宋朝不是一個大統一時期,而是又一次分裂,直到元朝滅亡南宋,中國才自唐朝之後再次統一。

良人執戟2說:

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各個大小之國互相廝殺,百姓生靈凃炭。951年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國,定都東京開封府,至此,北方五代不復存在。後周顯德七年(960)趙匡胤發動陳橋突變,黃袍加身。小皇帝柴宗訓答應退位,趙匡胤取代後周稱帝,是為北宋。應該說這是一次和平的禪讓;由此可見趙匡胤高明的手段。他建立宋朝後,文韜武略,東徵北伐,恢復了當時大部分地區的統一,並且平定了二李之亂,收復荊湖、後蜀,滅南漢,亡南唐,迫使吳越和漳泉稱臣,初步完成了宋朝的統一大業,並且雄心勃勃的以收復燕雲十六州,重現大唐盛世為己任。應該客觀的看到,趙匡胤重要的功勞之一,就是將一個分裂的國家重新聚攏了起來。

‬「先易後難」一一趙普雪夜《平邊策》

趙匡胤登基後,還有南唐、後蜀、北漢、吳越以及荊南和湖南的割據,所謂南方十國,也只剩下半數左右。雄才大略的趙匡胤接過周世宗柴榮留下的未竟事業,準備一舉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公元962年大雪紛飛的夜晚,趙匡胤雪夜訪趙普的茶室,說出了自己來的原因:「吾夜不能眠,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特來見卿。」

這個場景頗有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貢獻《隆中對》一樣,趙普呈趙匡胤那本原創奏摺《平邊策》,主要的策略就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北漢問題稍後處理。」

這時的南方雖然史稱有「十國」,不過是一種習慣稱呼而己,有很多地區沒有稱國,但又是獨行其事的「國中之國」,荊南和湖南即為典型代表。

荊南雖然實際控弦不過三萬,而殺雞偏用牛刀,趙匡胤決定以泰山壓頂之勢完成北宋的第一次出徵,他派出最精銳的部隊,而且是十個州的兵力傾巢出動!當時的大宋己經擁有111個州。荊南和湖南在大軍壓境之時,兩個小朝廷根本無力反抗,基本上兵不血刃,拱手迎接王師。

‬「天下未定蜀先定」

趙匡胤隨後面對的選擇題是;究竟先收復後蜀還是先拿下南唐。

四川的地理位置,在幾千年的歷史徵戰中,從來沒有一例從南向北進攻的,即使日本侵略者從宜昌北犯重慶,也只能打到三峽入口處的界碑,弄得個鼻青眼腫,傷痕累累的退了回去。

趙匡胤下定決心徵討後蜀的重要原因是後蜀主孟昶與謀士王昭遠與北漢的密信不斷往來,信件被趙匡胤獲得,這件事促使北宋下定決心徵蜀。

中原進入四川的道路只有三條:金牛道,陰平道、米倉道。

趙匡胤決定從金牛道(劍門蜀道)和東路米倉道入川。

二路主帥是大將王全斌和趙匡胤的弟弟、以後的太宗趙光義。

雙方戰鬥的焦點是劍門關和夔州(奉節),後蜀北路守軍主將王昭遠燒毀棧道退入利州,但是王全斌重修棧道入川,迅速佔領劍門蜀道並且屯兵堅守。

夔州(奉節)後蜀守軍主將高彥儔力戰趙光義不勝,而且左右皆散去,他望西北方向拜了三拜,縱火自焚。

勝者趙光義值得擁有,而守將高彥儔也值得大大的點讚!

對後蜀的徵戰,如果由我們後人來總結的話,應該是由於孟昶的夜郎自大,王昭遠的紙上談兵,王全斌的英勇善戰,趙匡胤的深謀遠慮,趙光義所以一戰成名,成全了高彥儔的氣節等等,留給後人評說吧。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公元969年的趙匡胤己經43歲,從登基到今天,己經十年了,人生有幾個十年?舉目四望,此時的南方仍然留有南唐、南漢、吳越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

南唐是現在長江下遊以南今天的蘇皖南部,江西、福建的西部,吳越是今天的浙江和上海、福建東北部。南漢就是兩廣地區,陳洪進區區兩州,沒有資格列入十國。

徵討南漢的是大宋第一名將潘美,不過趙匡胤首先讓南唐後主李煜給南漢皇帝劉脹(注)寫一封信勸降。劉脹扣留南唐信使,並且回了信,李煜閱後轉交趙匡胤。

潘美接到進攻的命令後,宋朝南徵的第一槍打響,南漢擁有48州,首先攻破的是富州、賀州、韶關、番禺,生活極度奢華的劉脹向潘美投降。

南唐後主李煜不惜一切代價,希望能保住南唐小王朝,趙匡胤不為所動,他的戰略部署不會因為李煜的溫柔而停止腳步。這次徵討南唐,主帥是曹彬,先鋒是潘美,兵分五路,志在必得!

南唐後主李煜仍然抱著一線希望,派口才俱佳的大臣徐鉉去開封質問趙匡胤:南唐何罪之有?趙匡胤吼出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南唐覆滅。從此江南為大宋的一部分。

結束語

南唐李煜投降的同時,吳越王錢俶得到趙匡胤的保證:「盡我一生一世,保你一世,我死後,就無法了。」趙光義(宋太宗)在太平興國三年(978)對吳越施加壓力,錢俶平衡利害關係後,終於將吳越近百個縣,60萬戶百姓,十幾萬軍隊拱手相讓大宋。南方徹底歸入北宋版圖,然後太宗皇帝遵照太祖遺願,將統一大宋的烽火燒向北方的北漢。

(注)劉「脹」一字,應該是「釒」旁,無法打出,特作說明。

枕流兒說: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朱溫代唐後,在北方中原共興起了五個前後交替的政權:梁唐晉漢周。南方則有十國並立:南吳楊氏,南唐李氏(又稱徐氏),前蜀王氏,後蜀孟氏,南漢劉氏,南楚馬氏(後被周氏取代),吳越錢氏,閩國王氏,南平高氏,北漢劉氏。史稱「五代十國」。

自公元960年趙匡胤代後周之後,宋朝大軍開始南下平定眾割據政權。北方統一,南方十國滅亡順序如下。

前蜀被北方後唐所滅,南吳被南唐取代,閩國為南唐所滅

繼朱梁之後的後唐帝國,國力日盛,正式開始了南下的步伐。公元923年滅前蜀,令孟知祥任劍南節度使,割據蜀地。前蜀自公元907年王建稱蜀王,到公元925年末主王衍在押往洛陽途中被殺,建國十八年,歷兩主。

南吳割據淮南,實力是十國前期最強的國家。自公元902年楊行密被封吳王,自公元937年末主楊溥讓位徐知皓結束,建國三十六年。十國最強稱號由徐知皓的南唐取代,徐知皓改名李昇,建立南唐李氏。

李氏建立南唐之後,趁閩國內亂之時出兵,滅亡閩國,自公元909年王審知被封為閩王,到公元945年末主王延政投降,建國三十七年。

荊南投降,南楚被滅,兩年後攻滅後蜀,大宋拿下首血

公元963年,宋軍南下,先挑選了在湖南割據的南楚政權,期間因為在江陵割據的南平實力最小,有首當其衝,所以末代南平王高繼衝投降宋軍,南平最先滅亡。自高季興公元924年被封南平王開始,到公元963年滅亡,建國四十年。

同年,南楚被宋軍所滅。自公元907年馬殷被封王楚王,到公元951年先被南唐攻滅,建國四十五年,後湖南內亂,周氏父子佔據湖南全境,自公元963年被北宋所滅。

兩年後,宋軍兵鋒西指,大將王全斌僅用兩個月滅亡後蜀。自公元934年孟知祥稱蜀帝,到公元965年被北宋滅亡,建國三十三年。

宋軍南下南漢,東進南唐,再東進吳越,最後滅亡北漢

滅亡後蜀之後,南方十國就只剩下東南一帶的南漢,南唐,吳越以及北方的北漢了。

滅蜀六年後,大將潘美進軍南漢,以火攻大破南漢象陣之後,末主劉鋹投降。南漢自公元917年劉巖稱帝,到公元971年劉鋹投降,建國五十五年。

兩年後宋軍繼續進攻割據淮南的南唐,南唐雖然是十國中最強大的國家,但經過楚將劉言的反擊,又敗於北方後周之手,連年用兵加上後主李煜不善治國,只顧風月,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趙匡胤親徵南唐,俘獲李煜,南唐滅亡。自公元937年徐知皓建立南唐,到公元975年李煜被俘,建國三十九年。

滅唐六年後,吳越內亂,末主錢弘俶納土請降宋朝,吳越國自公元907年錢鏐被封為吳越王,到公元978年錢弘俶歸降,建國七十二年。

北漢是十國之中唯一一個在北方建國的國家,宋朝內部因為燭影斧聲之謎,趙匡胤死去,弟弟趙光義繼位。次年趙光義親徵,並在同年滅亡北漢,自公元951年劉崇建立北漢,到公元979年劉繼元投降,建國二十九年。

十國之中,五代後唐滅亡一個:前蜀王氏;南唐滅亡三國:南吳楊氏,閩國王氏;趙匡胤滅亡六個:荊南高氏,南楚馬氏,後蜀孟氏,南漢劉氏,南唐李氏,吳越錢氏;趙光義滅亡一個:北漢劉氏。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評論!!!

文章來源/那隻胖狐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0990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