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家長和孩子差四十歲是種怎樣的感覺?_跟父母相差40歲受夠了

蠢人一個說: 老爹49歲才有我這個獨苗,放眼世間,這樣的年齡差應該很少見吧。 小學的時候,某次放學,我爸來接我…

蠢人一個說:

老爹49歲才有我這個獨苗,放眼世間,這樣的年齡差應該很少見吧。

小學的時候,某次放學,我爸來接我,同路的同學驚詫地問:「這是你爸?我還以為是你爺爺呢?」從此,我就不讓他來接我了,也不讓他參加我的家長會,我爸也很自覺,他知道我在意這個,所以直到我大學畢業,我爸也一次都沒參加過我的家長會。

初中的時候,晚自習放學和同學聊天到很晚才回家,我爸不放心,但又不敢露面來接我,聽我媽說,他就藏在電線桿後面,一直等著我聊天結束,默默跟在我後面保護我回家,可惜我很晚才知道這個事。那個年紀叛逆又理所當然,並不覺得父母的愛有多麼貴重。

現在想起,恍若隔世,潸然淚下。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由於上班在郊區,每天騎車上班,我爸就我一個獨苗,不放心我的安全,每天陪著我一起騎車,直到被廠裡的其他職工笑話了,我在家發了脾氣,他才停止接送,結果沒一個月,我就被摩託車撞了,在家休息了幾個月,復工後他又繼續接送,我也默認了,那個時候他都70多歲了。

我的同事同學都知道我老爹疼我,也都知道我老爹的年齡很大了,我也度過了少年時的敏感期,對這個年齡差很坦然了,不再像以前那樣藏著掖著,躲躲閃閃的,能夠比較大方地去應對別人的詫異,懷疑,好奇甚至揶揄了。

我談戀愛了,準備帶男朋友回家,他反覆問我給對方說他年齡沒,然後刮完鬍鬚換上衣服說自己看起來並不太老,我說你壓根不像70多的人,看著年輕,也就60歲一點而已,況且,誰要是嫌棄我的父母,我就不跟他過,我爸笑得特寬慰。

男方父母曾一度懷疑我是被抱養的孩子,親家見面那刻他們也釋疑了,因為我長得既像我媽也像我爸。

婚禮前夕,我爸病倒了,畢竟70多歲的人了,病勢很兇險,我差點以為自己要失去我爸了。準老公還沒娶到媳婦,就已經在病榻前為準嶽父餵藥送飯了。幸好我爸不但痊癒了,還精神抖擻地參加了我的婚禮。

孩子出生了,我爸緊張地不敢去抱,擔心自己年齡太大抱不穩孩子,我把襁褓遞給他,他小心翼翼坐著抱著,一動不敢動,歡喜得不行。他78歲了,終於迎來了這個孫女,愛得無以復加,甚至為了孫女的餵養問題和我翻臉,鬧脾氣。

我女兒2歲多的時候在家撞上了玻璃,出了很多血,他已經80歲了,硬是背著這個哭鬧不止的小傢伙一步一步地走向衛生站。我媽腰不好,只能陪在一旁,逗著孩子,兩個老人就這樣一個打著傘,一個步履蹣跚,在細雨中帶著孩子去包紮。

我最恨孩子不懂事,她覺得爺爺太老了,總是躲避著誤解著爺爺的愛,讓我爸寒心。在我爸93歲病危的時候,我拖著女兒去醫院看她爺爺最後一面,女兒哭著對他說自己會好好讀書,好好長大,不讓父母操心,可我老爹也只是搖搖頭,擺擺手,想安靜一下。

我想,他不是不愛,而是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了。

我老爹,本以為自己會孤獨一生,卻在近暮年時遇到了我媽,又生下了我,擁有了一個家庭。他經歷了民國、解放前、新中國、困難時期,特殊年代,改革開放,見證了風雲變幻的歲月,也經歷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閉眼的那刻,他分外的安靜。

我與我老爹人世間的緣分,在監控儀拉起直線時戛然而止,可他對我的愛,卻深深烙印在我的血液中。送別我老爹的過程,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洗禮,這個世上,唯有家人,是這個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蟲樣年華說:

我和孩子年齡相差39歲。在她小的時候,我覺得很好。以為39歲才生她,所以我會比年輕的媽媽,有更足夠的耐心,更細緻的細心。把孩子照顧的非常好。因為結婚遲,生育遲,所以經濟上也相對好一些。因為在準備懷孕之前,我和愛人做足了準備生孩子的計劃,尤其是在經濟上。所以孩子的到來,對我們來說,一切都那麼從容。

我的這種自信和自豪,大概只持續了三年,也就是在孩子上幼兒園那年,我就明顯的感覺到後悔。

孩子自從出生後,一直是我在親自照顧,我對她傾注了我全部的熱情和愛心。把她看的很重很重。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已經42歲了。但是她的同班同學的媽媽,都是20-30歲的。更讓我難堪的是,她一個同學的奶奶45歲。每次接送孩子,在一群年輕的媽媽面前,我有隱隱的自卑感。當然這個年齡的孩子是不會感到自卑的。她每天都很開心,很快樂。她覺得媽媽是最漂亮的,最美麗的媽媽。

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家長會都比較多,這種自卑尤其體現在家長會上。每次家長意見的時候,我發現我的關注點和年輕媽媽的關注點完全不同。給孩子打扮上,我也是中規中矩,而年輕的媽媽,明顯吧孩子打扮的更甜美可愛一些。在親子運動會上,年輕的家長都會玩的很嗨,而我一圈活動下來,早已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但是又不想讓孩子落後,所以每次都會拼了老命的堅持。其後果是,每次親子活動後,我都要用幾乎一周的時間來緩解老胳膊老腿老腰。這是在精力和教育觀念上。

本來以為孩子上了小學,初中,我的焦慮自卑會緩解。後來才知道,錯,而且是大錯特錯了。別人家的孩子和父母之間可能是代溝,我和孩子之間差的是隔代溝。孩子在小學還好,但是進入初中後,孩子明顯不太願意我們去參加家長會,尤其是不喜歡媽媽去。後來有一次,孩子偷偷的告訴她的家教老師,說是別的小朋友媽媽都好年輕,自己的媽媽像奶奶,她覺得挺難堪的。所以她比較怕開家長會。我知道,我的年齡已經給孩子帶來一定的自卑感了。

而我這個時候,已經50多了,精力上變得越來越不行,無法像小學一樣陪跑。所以我給她請了家教。來代替我這個作為媽媽的人來給她輔導作業。因此每個月,家裡又多不得不多了一項開支。輔導作業還可以花錢請人代勞,但是許多地方,是別人無法代勞的。而我明顯的能力精力知識都明顯的老化過時跟不上,這讓我常常會覺得力不從心,也會覺得虧欠孩子。等孩子成年的時候,我都6-70歲的老人了,能幫她的地方就更少了。所以我現在最大的感悟就是:人最好該幹啥的時候就幹啥。遵從自然規律就是最好的安排。該結婚的年齡就結婚,該生孩子的年齡就結婚生孩子。

身邊的朋友同事親戚年輕人,我都會建議如果不準備單身輩子,就選擇在合適的年齡結婚。如果不準備丁克一輩子,那就最好選擇在適合生育的年齡生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合適的時間幹合適的事情。

城鎮戶籍打工者說:

老爸五十年代大學畢業,耿直理工男。曾被劃為右派,結婚遲。他四十一歲時,才有我這個長子(第一個孩子)。

小時候,老爸教會我遊泳、騎車、打桌球。但從不帶我玩籃球、足球、滑旱冰等容易與人發生踫撞的運動。

生活物質上,我比身邊很多同齡人要優越。父親會請上海的伯父,給我寄來奶粉、糖果、兒童自行車。他自己從大城市出差回來,會給我買小水壺、白淨富態的唐僧面具及成套小人書。記憶中最有趣的玩具,是能移動、能抬手臂、有閃光燈的拍照小熊。在七十年代,可是奢侈時髦玩具。這些,花費的全都是他省吃儉用下的錢。但他很少給我買孫悟空面具與刀槍棍棒等攻擊性玩具。

我還沒識字時,他就給我訂閱了畫書。看著色彩斑斕的圖片,聽著父母講白雪公主、善良王子給窮人送去金葉子等童話。

開始讀書後,父親給我訂閱了《兒童文學》、《少兒文藝》等課外讀物。

記得我上小學時,他曾在參加家長會間隙,就對孩子的未來希望,與別的家長閒聊。他希望我似他一般,就滿足了。

初中時我貪玩,學習成績下滑。身為教師的老媽嫌丟臉,家長會都是老爸去參加。但記憶中,曾被老爸狠揍一次,不是因為成績差,是我說謊騙了他。

高中分文、理科班時,是老爸與我最大的衝突。我喜文厭理,成績也明顯文高理低。但老爸堅持要我學理科,拗不過他,我只有硬著頭皮啃數理化。

八十年代的高考,先要預選淘汰一半畢業生。通過預選拿到高考志願表時,父親根本不與我商量,毫不猶豫的在重點大學第一志願欄裡,給我填寫上他的母校,他所學的專業。這是父權最頑固的一次體現,我也終於明白,他就希望我與他一樣的含義。他就想子承父業,想讓我也成為吃技術飯的理工男。

無奈,趕鴨子上架終難成功,我首次高考名落孫山。這樣的結果,給父親的打擊好像比我的還大,父親再也不幹涉我學業了。後來,我理改文,九十年代本科畢業,也通過面向社會的公開招考,當上警察。

雖然我沒成為吃技術飯的理工男,但父親對我還是頗為滿意。特別是他退休後,原工作企業宣布破產,其退休金大幅縮水,由企業退休金變成社保養老金後,他也慶幸,最終沒逼我堅持報考他的專業了。

母親去世早,老年的父親,一直與我共同生活。我結婚成家後,就讓父親搬出廠區老宅。幾度換房,都將父親帶著身邊,照料他的日常起居,幫他打理人情客往。

父親八十歲病故,至今,我都是長輩親友口中的大孝子。

父子間相差四十歲,會出現的狀況:

兒子幼時,父親寵愛著;

兒子還沒完全長大,父親己漸漸的老了;

兒子進入社會,只能自己闖蕩,父親無能為力;

兒子終於成熟,能好好回報老人,繼續盡孝時,父親卻走了。

只能希望來世再續父子緣……

景姐聊情感說:

我跟二寶就是相差38歲,剛剛開始意外懷孕的時候,我感覺天都塌了一樣,因為我是最不理解那些生二胎的人。

因為頭胎生的時候生了一天,疼的那個叫一個酸爽,心裡暗暗發誓,以後給我500萬也不會生孩子,太疼了。

後來28歲的時候了宮頸糜爛,做了一個利普刀手術,醫生要我籤字的時候問我「你有沒有孩子?」

我回答「有啊!」

醫生說「那就好,那你可以籤字了」

就因為醫生和我這幾句一問一答,讓我誤會做了這個手術就會不孕。

所以之後10年都沒有避孕,然後37歲的時候突然就意外懷孕了,我感覺不可思議,因為10年都沒有中招,怎麼可能會懷孕?

最後我就和老公商量打胎的事,本來都商量好了,去醫院流產,因為我們覺得以我們的經濟情況不適合養兩個孩子。

沒有想到最後臨去的那一天,老公態度發生360度大轉彎,說這是一條生命,而且已經10年沒有懷孕,就那一年懷孕,而且剛剛懷孕的時候二胎放開政策也要出臺了。

家裡所有人都勸我生下來,以後跟大寶有個伴。

就這樣我稀裡糊塗的把小寶生下來了,她跟她姐姐相差13歲。

剛剛生下來到兩歲之間,孩子特別特別磨人,整夜整夜不睡覺,每天至少晚上要哄孩子哄六七次,還有餵奶,換尿布,然後漲奶還要用溫開水打溼毛巾敷,吃不完的要擠掉。

反正整個人都快抑鬱了,一直在心裡悔不當初,覺得自己腦子進水才給自己弄一個二胎來折磨自己的。

每次孩子不聽話就氣的暗自流淚,覺得自己命不好,別人的孩子出生之後都是吃了睡,睡了吃,很好養,只有自己遇見睡渣寶寶,有點怨天尤人的感覺。

後來孩子大了,帶孩子出門最害怕的就是被人誤會是孩子的奶奶,所幸在外面,不管是遊樂場還是公交車上,遇見的所有人都沒有誤會過我。

然後孩子上幼兒園又怕被老師誤會是奶奶,還好老師園長都沒有誤會,然後和園長聊天,園長還以為我是第一個孩子,因為我說小寶比較嬌氣,她說第一個孩子都是這樣的,正常。

然後我現在找了一份保育員的工作,接觸的家長居然都不屬於特別年輕的媽媽,好多二胎,而且看著比我年齡大,所以我越來越不覺得這大年紀有這麼小的孩子有什麼自卑的了。

現在大女兒馬上高考,小女兒上幼兒園中班,雖然小女兒上幼兒園總愛生病,但好在她能說會道,非常會甜言蜜語。

經常說什麼「媽媽,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我以後長大了當畫家,當廚師賺很多錢,買很大的房子,你想要什麼,房子裡面都有。」

會在我下班有時候躺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給我蓋一個小毛毯,說「媽媽,我怕你萬一看電視睡著了感冒了,所以給你蓋一個毯子」

反正就是特別特別會說一些讓我暖心窩的話,情商超高。

讓我覺得即使累也並快樂著。

所以我覺得現在我還沒有體會到和小寶相差38歲近40歲年紀有什麼跟普通孩子爸爸媽媽有不一樣的。

但我感覺以後小學或者初中開家長會可能會遇見尷尬時候,免不了要跟自己小一輩的家長同框,那個時候可能兩極分化就特別明顯吧。

若水sunning說:

很認真的回答這個問題,我家倆女兒,大女兒十九歲,小女兒十三個月,我今年四十五歲,去年我家弄瓦之喜,又得一個千金。。。年齡大了之後在帶寶寶,心態和年輕人完全不一樣,心態平和,不急不躁 ,沒有了生活中的焦慮,和窘迫,對待孩子,只有無窮無盡的愛,大女兒讀大學了,也可謂學業有成,一直在讀萬卷書,現在鼓勵她行萬裡路,用自己的雙眼去認識社會,去體驗生活,小女兒在我身邊,像小天使一樣,溫暖這我們。

大天使已經展開翅膀高飛了,遨遊在天際,母親是她最堅強的後盾,鼓勵她,幫助她去開創自己美好的生活。

小天使在母親身邊,我們彼此陪伴,開心快樂的伴你成長。。。。。四十五歲了,因為有你們我可愛的女兒,我不會變老,我還要努力豐富自己,多學知識,我和我的女兒們一起快樂成長。。。。

往事如風說:

我四十二歲生二胎的。二寶和大寶相差14歲。讓我記憶猶新和難為情的一件事是,頂著一頭花白的頭髮去醫院生產。(為了孕期的寶寶頭髮一次也沒染。)

孕期把該做的檢查全部做完。花了2600大洋做了無創DNA檢測,NT 四維一樣不拉。迎來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就心滿意足了。

瓜熟蒂落,剖腹產拿出來一個7.4斤的漂亮女寶,湊成了好字,再也不用眼饞別人家的小姑娘了。其實,我大寶比二寶難帶。頭胎一是沒啥育兒經驗,再個和孩子奶奶在照顧孩子方面意見不大一致,導致孩子體弱多病,三歲前感冒拉肚沒間斷過,整天嚇得不行不行的。那時感覺懷孕生產不是最大痛苦,日後 在養育孩子方面讓我感到無比的無助和害怕,自此十多年封肚。

政策放開後,四十一歲的心竟蠢蠢欲動,抱著順其自然的想法,一切水到渠成。

二寶不但皮實,而且聰明伶俐情商高,小嘴甜的齁死個人兒。總之,從沒後悔在大齡之時孕育子女,也從沒羨慕同齡人此時的清閒自在。我有我的快樂天地,別人或許不知,但我能親身體會再次為人母的愉悅和幸福。

濰坊久久說:

這個問題,從我和母親,我和我家二寶角度最好回答了。

母親39歲生的我,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那70年代正好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所以我差點被計劃了去。本身是老小,又身體不太好,所以一家人當寶貝,父母在我身上投入了更多的心血,供備我上學直致成家立業,我也成了父母的驕傲,四個子女中唯一一個大學畢業的。如今,父母年事已高,老父親才過了82的生日,我想父母之恩湧泉難報,因母親做過手術,上樓難,我兩次給父母換房子,起初住了一個小高層西山,母親嫌熱又不能開空調,就又買了一個小高層帶電梯六樓,現在每天早晨父親都推著母親去街邊公園,我步行上班,白髮蒼蒼的父母望著這個年過四十的小兒子,那時真希望時光永遠留在那個明媚的早晨,讓我的老父母不要再老去。如今,父母那裡的大事小情基本上我出面去辦,哥哥姐姐有什麼事也找我商議,我似乎成了大家庭的主心骨。所以,年齡差距大不是問題,只要心相近。

17年前,我和妻子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那時就想這輩子就守著一妻一女了,放開二胎後,喜歡孩子的我們也一直想再要一個,給老大做個伴,可妻子一直忙著公司裡的事,兩次都沒成功,17年六月,我又訂了一套四室兩廳的房子,那時很鬱悶,想老大考上大學後,我們倆在這四室兩廳裡是何等的寂寞,想不到的是,二寶不約而至,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我四十五,妻子四十四,這小傢伙就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每天早晨,當二寶朝你呵呵笑時,心都萌化了,累而快樂著,我和妻子幹事創業更有勁頭了。所以說年齡差距大不是問題,只要你真心愛她(他)。

今年新房交付,裝修後,把四個老人老人湊在一起,妻子,大寶,二寶,我,多麼溫馨的畫面!

於思小天使說:

我45,二胎生了個兒子,今年5歲,剛好差40歲[捂臉]我覺得挺好的,較之帶女兒時的急躁,現在的我溫和,更有多餘的空間表達我愛,加上我這人心態較年輕,陪兒子玩啥的都能很瘋[呲牙]所以不覺得有啥問題!只求長命百歲,能陪他久點[可愛][耶]

哎呦嘿咯餵說:

我出生的時候爸爸已經40歲,這在那個年代並不多見~讀書那會兒家長會沒現在這麼多,對同學之間父母的差距沒感覺,大概初中快畢業時吧,忽然同學間開始愛互相串門子,一大幫吆喝著春節時初一到十五各同學家吃吃喝喝,才發現同學爸爸媽媽都挺年輕的,樣子倒不明顯,我爸媽顯得比同齡人年輕,是從很多家還有個小的弟弟妹妹發現的,到大學時對比就更明顯了,同學們來自全國各地,有些農村的家長直接比我爸媽年輕快20歲,這個階段的感覺是特別怕失去,剛明白了世間是有生死離別的,就特別特別怕,覺得自己還沒長大,好怕突然失去他們,真是多愁善感強說愁的年紀,記得有天黃昏瞬間擔心爸媽老去跑到樓下哭了一晚……這些年,也許由於我的爸爸媽媽年輕時也算吃過小苦鍛鍊過吧,面相比同齡人年輕許多不說,八十幾耳聰目明身體硬朗,當年很多同學朋友的父母陸陸續續有的走了父母都單了,我的爸爸媽媽身體素質還不錯,不遠千裡的來陪伴著我,如今一碗湯距離想見就能見到,雖然媽媽廚藝不如當年但還是有兒時記憶中的味道,就是這樣,三歲寄宿的我雖然很獨立並沒有像很多同齡人那樣的童年,和家人經常分離,但是後來的生活補償給我更多的愛,人到中年仍然可以爸媽身邊享受孩子的感覺,非常慶幸!🙏由衷感恩!我希望跟娃兒爸一起也能陪伴我們的孩子更長久些🙏

撿檢說:

我跟我父母就相差四十多歲。我媽是43歲生下我。我爸比我媽又大三歲。

當時,在農村我從來沒有覺得什麼的。因為,我隔壁鄰居跟我同歲的。他們父母也都是四十多歲生下他們。因此,在農村感覺很正常的。

直到我十來歲,轉學到縣裡讀書。我才覺得父母帶給我的尷尬。

媽媽去給我看家長會。同學說,「撿檢,你的奶奶來了。」我說是我媽媽。他們說哪有那麼老的媽媽?

我看著他們的父母。確實比我父母年輕。我的媽媽已經是滿頭白髮了。他們的媽媽個個青春靚麗。

後來,有開家長會。我就不叫媽媽去了。總覺得叫她去,很丟我的臉。

跟我大哥大嫂走在一起。別人總是認為他們就是我的父母。他們總要跟人解釋,我是他們的小妹妹。

由其是我大嫂。被人說成是我媽媽。她說她才比我大15歲,哪有那麼老?說那些人眼睛有毛病?母女都認不出來?

我感覺大嫂比我還尷尬!

其實,那時候。我寧願他們誤認為我大哥大嫂就是我的父母。我從心底嫌棄媽媽那麼老!現在想起來,也是小時候的不懂事。哪有做兒女的嫌棄媽媽老?

鄉下到縣裡的時候,我爸爸已經逝世了。縣城裡的同學,從來也沒見過我的爸爸。因此,父親帶給我尷尬的場面是沒有的。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帶給我的總是歡樂。

跟父母相差四十歲,受到的寵愛也是最多的。兄弟姐妹也都會寵著你。

我的哥哥姐姐就很寵我。在我父親不在的日子,我也是跟隨著大哥長大。從來沒有對我這個小妹嫌棄過厭惡過。

我是遇到好哥哥好姐姐好嫂子。要是,沒有他們的好。我的童年也不會那麼幸福!

我是幸運的。很多兄弟姐妹對父母四十多歲生的孩子大多是厭惡的。不會照顧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弟弟妹妹。

我也要給那些四十多歲的人,還要生孩子的人一個警告。首先,你要保證自己身體好。能夠培養自己兒子成人。第二要保證你身體不好的情況下。你的長子長女能夠好好照顧他們的弟弟妹妹。

如果做不到。我覺得已經到四十歲的歲,不要再生子女了。生了以後,自己痛苦,子女也痛苦!

我一直都很感恩我的大哥。要不是他,我不知道我的現在生活會變成怎樣?

跟父母相差四十幾歲。給我的感覺就是父母突然離世。沒有好的兄弟姐妹,你的童年會比別人過得悲慘。這就是我真實的感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110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