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老年人最怕什麼?_老年人最怕什麼藥

淳午8231819413185說: 老人最怕什麼呢?有的說怕沒有錢;有的說怕子女不孝順;有的說怕老伴去世了自己…

淳午8231819413185說:

老人最怕什麼呢?有的說怕沒有錢;有的說怕子女不孝順;有的說怕老伴去世了自己孤獨;有的說怕生病……然而,我認為——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患上癱瘓症。

其實,老年人沒有必要去擔心這錢不錢的事。若是企事業單位的人,退休後有養老金;若是農民,上了60歲後能領養老保、有土地,吃的方面可以自給自足。只要心態好,不去攀比,錢有多少就用多少,開開心心的就可以安度晚年。

子女孝不孝順也不要怕。本來子女孝順父母,贍養父母天經地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萬一養的是孽子妖女,老年人也不別灰心。大不了在吃得做得的時候多掙錢和積攢錢;如果子女真的是白眼狼,不盡贍養義務,那麼,老年人有了錢就自己過。最終,被笑話的人不是自己,反而是子女。

若老伴丟下自己先到閻王爺那裡報到了,老年人要化悲痛為力量,能從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老年人什麼場面沒有見過?因此,生死是自然規律,有生就必有死。死亡雖然可怕,但任何人都無法避免。老伴去了另一個世界,老年人肯定會孤獨。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尋找樂趣。如找老友敘敘舊,走親戚散散心;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爭取從孤寂中享受快樂。

最後談談老年人生病的事。人不是鋼筋鐵骨,人吃了五穀雜糧都會生病。把癱瘓症除外,老年人患上其它病都不可怕。如果是絕症,大不了短時間內醫治無效,痛快的死反而是一種解脫。

然而,老年人最怕的是,自己陡然間患上癱瘓症。我曾經看到過一位癱瘓患者,患病前1米78的個頭,體重80公斤,平時談吐聲如洪鐘,走路利索,每頓能吃上五大碗飯,可謂壯碩威猛。

自從此人患上癱瘓症之後,臥在床上就是五年。平常風風火火的一個人,長時間臥在病床上,人早已瘦骨嶙峋,病房裡時常散發出陣陣惡臭味。1米78的個頭踡縮成一小團,身上有多少根骨頭都能數得清清楚楚。說徹底一點,就只剩下一張皮和206塊骨頭了,80公斤重的身板,現在也只有二、三十斤了。

試想,患上癱瘓,一臥床就是五年。病人被徹底折磨了,更連累了家人。錢花去了,家人什麼事也做不了,患上癱瘓症的人也沒有回天之力。也許,人間最大的不幸莫過於如此了。最終,五年之後的某一天,這位癱瘓症者在長期病痛的折磨中,才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之所以,老年人什麼都不怕,就怕患上令人談虎色變、生不如死的癱瘓症!

用戶羊倌說:

老年人最怕的是身體出狀況,人到齡了,身體的各個部位.器官都多少有點毛病了,這是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因素,但當我們面對時還是最怕身體健康出問題,老年人一但健康出了問題,花錢看病給自己造成經濟負擔,給社會資源,是兒孫子女也造成了巨大的生活精神壓力。所以老年人必須要有一個良好寬鬆的心態,健康的生活理念,只有身體健康了,才能開心快樂過好每一天,才能享受生活的樂趣幸福,更好的享受兒孫繞膝天倫之樂滿堂福。願天下老人健康快樂!

亮劍3549說:

一個人,從嬰兒呱呱墜地開始,由小長大,由弱變強,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又由強變弱,既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步入老年階段,這是自然法則。老年人有六怕:一怕生病住院。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生理機能隨步退化,人體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各種疾病,老年人一但生病住院,一是花錢,二是需要有人照顧,除自己痛苦之外,還要給子女增加額外的負擔,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者,更是如此。二是怕孤獨寂寞,尤其是單身老人,更是老無所依,老無所樂。三是怕沒有老窩,沒有存款,生活沒有保障,老無所養。四是怕子女沒出息,啃老。五是怕子女不孝順。六是怕兄弟姐妹不和睦。

心理諮詢師許燁說:

比起貧窮,老年人更怕的是:失去健康

所以,老年人需要學會愛自己,第一步就要重視自己的健康。


你可以通過這二個方法來排摸自己的健康狀況:

一、自我健康狀態探查

身體是有自愈能力的,同時它也是有智慧的。

當你懂得與身體對話,你就能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

你可以選擇一個入睡前的夜晚,讓自己全身放鬆。確保你所處的是一個舒適、安靜、自然自得的睡眠環境。

隨後,你可以通過想像力在自己的額頭,想像創造出一個柔軟的能量箭頭。這個箭頭可以是有光澤的,也可以是有溫度的。

當你能夠感受到這個能量箭頭的形象後,你可以讓它從你的額頭開始,慢慢開始巡航。從額頭,到面部,頸部,肩膀,背部,腰腹,大腿,小腿,腳掌。告訴箭頭,如果經過的巡航部位是健康的,那麼箭頭會很流暢地進入下一個巡航部位。

如果經過的部位存在一些健康問題,那麼箭頭的巡航就會停滯,或者箭頭會變大、變小等。

這種自檢方式類似於心理學中的催眠引導。如果自身操作感到有難度的話,可以尋找懂催眠的心理諮詢師來帶領。

二、反思你是否善待了你的身體

1. 你每次生病間隔多久?

2. 生病期間,是否會覺得非常疲勞?

3. 這樣的疲勞,是否能讓你停下步伐,讓自己徹底的放鬆、休息?

4. 你是否經常感覺到頸肩部肌肉的酸痛或僵硬,時常有頭暈、頭疼的現象?

通過以上四道簡單的自測題,你能夠看到以往的自已,是能夠傾聽身體給出的訊號,還是一直忽略它,直到身體不堪重負,只能以更嚴重的疾病呈現出「抗議」。


我們內心的安全感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我們的控制感。

也就是說,當我們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們的肢體動作,辦事效率與質量基本都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

這時,我們會感覺良好。但如果身體出了健康狀況,那麼這種控制感就會被削弱,並且你還將承擔由疾病引起的恐慌情緒。因為一旦生病了,會有更多你無法操控的事件發生。

尤其對於60歲的我們而言,失去控制感大體等同於喪失自尊。


12月25日,浙江金華一個家庭的監控視頻顯示家中老人被保姆暴力拖拽,老人艱難爬到門口呼救,嘴裡喊著兒女的名字,結果又被保姆拖了回去。。。

事發後,儘管兒女都圍在老人身邊,照顧老人,但老人的神情已經恍惚。

兒女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小家庭,由於老人身體不好,所以才請了住家保姆。沒想到,反而造成了對老人更大的傷害。

如果老人的身體能夠保持健康,就能儘可能的保留住自主控制感。因為她還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

人到60歲,會面臨的變數與生活挑戰一定不會比年輕時的少;而身體、智力卻會受到自然法則的限制走下坡路。

但如果我們在60歲之前,願意傾聽身體給出的訊號,善待我們的健康,60歲之後的老年生活質量會比忽視健康的人高出很多。

用戶正言說:

老年人最怕什麼?做為老年人,感覺最怕的莫過於生不如死!這裡所說的生不如死就是臥床不起,不死不活,不但給兒女添麻煩,個人還遭罪,這是百分之百的老年人都怕的。有人說老年人怕死,其實七八十歲的老人都不怕死,都把死看開了,早死晚死早晚都死,死並不可怕,是人生規律,任何人都要走這步棋,怕有什麼用呢!另一方面,老年人也怕摔倒,如果胳膊腿摔斷了,老了也就遭罪了,所以你看大街上老年人走路都是瞪大眼睛邁小步,生怕那一步踩空跌倒。所以說,人老了就怕摔壞了或臥床不起,如果人活到八九十歲,沒什麼毛病,突然急病死了,那這個人就是積大德修來的福,這是百分之百老年人所要的壽終的辦法與方式!

鄉間農夫俊哥說:

老年人最怕是什麼?

每一個人都會進化到老年齡,已經是老年的人應該知道老了是最怕的是什麼?

在我也回答問題這個老年人最怕的是什麼?我也簡單地分析幾點吧!

第一,老年人怕孤獨,因為人越老,越會拋開一切身外之物,而看重情,正所謂"情到深處人孤獨",才會怕情的缺失,怕孤獨。也還怕女兒不在身邊啊!老人還圖什麼呢?無非是想享受天倫之樂。

第二,怕沒價值,我以前為兒為女,現在兒女長大了,居然他們說:爸媽你們落後了,嘿!你是我一手培養出來的,現在嫌我老,你說氣不氣人啊!對不對呀?所以,我們做老人家的心就碎了,你是我培養大的,現在卻來教訓我。你看,最怕沒有價值,就是我不行了,就是沒有價值啊!

第三,怕兒女不孝順,兒女不孝順感覺很冷啊!兒女不孝順,然後會打架啊!兄弟不和,我們最害怕看到這些,對不對呀?我們希望兄弟能夠和睦,一家和諧。

第四,怕自己生病,一生病就會拖累兒女。你有金山銀山,只要生了病,就到醫院,你就都推出去,都拿不回來。健康可能也拿不回來。所以最怕的是,生病拖累兒女,怕生病。不怕嗎?年輕人都怕,是不是這樣。

第五,一般人不敢說的,但我敢說,怕死。因為生病的老伴,生病的那些老朋友一個一個的不見了,然後自己就害怕起來了。

謝謝各位讀者, 謝謝大家分享!

用戶陳維仁501說:

有的人說老了的人怕死,我卻問了不少的老人,他們總是回答:怕死,你怕得了嗎,哪個人一輩子最後不死?再有錢的人,再大的官,再幾兇惡的狠人,到頭來還不是個死字,只是死法不同,有的悠悠閒閒的死去,有的卻不得好死,只要不痛苦地死去,就算八輩子俢來的福!

所以,有不少的老人,一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就作了後事的安排,有的為了不加重兒女的負擔,連死了穿的什麼都準備了,等到那一天的到來,把死當著「回家」。

但一些善良的慈父慈母最怕的是老了拖累子女,特別是生病在床,什麼都不能自理,行動吃力,吃喝拉撒全憑後人侍候。常言說,久病無孝子,這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你想,如果長期病倒在床上,睡著吃,睡著屙,時間久了,能耐煩護理的人有多少?即使是醫院的護士,若不是職責所在,哪個又願意?

所以,忠告老人們,在晚年時,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爭取少生病,即使是長壽,最好是不讓子女為難,同時多多善待子女們,把自己的錢,寧願自己吃穿簡樸些,該支持子女的不要吝嗇;如果多子女,一定要公平公正,一碗水要端平,讓子女們有點想頭,老了病了才會少遭些罪。

祝天下老人身體健康,少災少難,一帆風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1736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