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為什麼會有人罵李鴻章?_為什麼說李鴻章是罪人

三晉清泉說: 之所以那麼多人罵李鴻章無非就兩字「賣國」,說起賣國就不得不討論晚清政府,封建王朝到了晚清這個時候…

三晉清泉說:

之所以那麼多人罵李鴻章無非就兩字「賣國」,說起賣國就不得不討論晚清政府,封建王朝到了晚清這個時候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變革,後期的各種失敗固然有晚清政府腐敗無能不思進取的原因,但這種腐敗無能不思進取是有其歷史的局限性,更重要的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後所致,是封建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最痛徹心扉的一次碰撞,是到了封建大廈將傾不得不變革的時候,這種變革不是一兩個人的意志就能改變得了的,即使把秦皇漢武放到那兒結局也是一樣的,更何況一個李鴻章呢?他把自己比喻為一名裱糊匠,縫縫補補即使位極人臣但年過花甲的他能做的也就是這麼多,通過自己的一點兒虛名或者技巧使損失降到最低,不然城下之盟敢問還有誰能比他做的更好,難道換成別人地就不割款就不賠了?落後就是要挨打,正所謂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呀!中國的封建制度實在是太長了,從朝廷到民間各種封建思想早已經根深蒂固,民智未開整個社會渾渾噩噩沒有方向而非要把所有責任推到某一個人身上確實是有失公允。我反而覺得這是一種制度過度到另一種制度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雖然教訓是慘痛的,但也正因為這種慘痛才幻醒了國人要革命要自強的決心之後才有了長達30年的民主革命。

WILLSON39說:

人的一生,說到底是為國還是為家、是為民還是為官、是為公還是為私、是為義還是為利多一點、大一點的問題。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為國為民、為公為義,則人民永世不忘;為家為官、為私為利,則個人再成功也會遺臭萬年。

李鴻章貴為中堂,個人成就不可謂不巨,他也興辦了北洋海軍、江南製造局等國防和工業,領導了洋務運動,但是,他鎮壓起義軍、籤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也讓他永遠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說: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是清朝。清朝初期,曾經出現過康乾盛世的美好時光。然而,清朝中後期,故步自封的統治者還在盲目的自信的時候,世界列強開始了入侵。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只能任人宰割,被迫同意無數辱國條約。

而籤下這些條約的人,是一個叫李鴻章的晚清的重臣。據統計,李鴻章一生大大小小的合約籤了30多個。儘管李鴻章是受慈禧之命,代為籤字的。但他的所作所為令人所不齒,被後世人罵了百年。

這些不平等條約的籤訂讓清朝逐步喪失了自主權,並且還涉及到大量賠款。其中數目最大的要算《辛丑條約》,1901年,清政府和11國籤下這個條約,約定我們要賠償他們4.5億白銀。

其次是《馬關條約》,1895年和日本籤訂,向日本賠償軍費庫平銀2億兩,可是當時一下子拿不出這筆錢,不得不算利息分期,無形中更是加重了負擔跟損失,《馬關條約》籤訂6天後,「三國幹涉還遼」,但日本要中國以白銀3000萬兩將其「贖回」,所以《馬關條約》日本一共勒索了中國2.3億兩白銀。

據悉,有人粗粗統計,李鴻章籤過的條約加起來,至少賠償了外國12億兩銀子。而當時的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才有8000萬兩銀子,自然是無力賠償的,只好從老百姓身上搜刮,使得百姓更加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說,在籤訂《馬關條約》時,李鴻章在日本還遭遇過意外。他當時在護衛的保護下,乘坐一頂轎子,突然從路右邊的人群中竄出一名二十三四歲的男子,左手按住轎子,右手掏出手槍,從李鴻章的右側向其面部開了一槍。負傷的李鴻章立即以右手的長袖掩住傷口,毫無震驚的神色,顯示了過強的心理素質。

事後進行了緊急處理,好在只傷到一點皮毛,並沒有大礙。

結果就是這個刺客的攪和,雙方在進行談判的時候,三億兩白銀減少到兩億兩,因此有人說李鴻章被打一槍後,馬關條約少賠了一個億。

在回國之後,李鴻章將自己被刺客刺殺的時候噴著血的黃馬褂給慈谿看。慈禧先是一怔,隨後笑道:真難為你了。

據說,就是慈禧這4個字讓李鴻章很心寒。

都說弱國無外交,眼看鄰國日本步步緊逼,大有「吞併」之勢,慈禧派李鴻章去俄國和德國去「考察」。

李鴻章第一站去的是俄國。原來,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的時候,日本把遼東半島割去了。這件事遭到了俄國、德國的幹涉,日本不得不把遼東半島還給清朝。

而李鴻章此次俄國之行的目的,就是想聯俄抗日。

結果李鴻章在這一次俄國之行中,與俄國籤訂了《中俄密約》。在這個條約裡,清朝同意俄國把西伯利亞的鐵路修到清朝的黑龍江、吉林,一直到達海參崴。同時,東北的口岸對俄國兵船開放。

這個條約,實際上把清朝整個東北地區,都變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可以說是為了對付群狼,把老虎引進來了,當真是得不償失。

果不其然,《中俄密約》籤訂不到10年,大清就不得不咽下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偌大的東北完全陷入俄國之手,這個條約的損失又何止100億呢?

接著,李鴻章來到了德國。在德國,李鴻章得到了異乎尋常的超規格接待。德皇夫婦擺設國宴,隆重接待李鴻章,德國首相、外交大臣,也對他輪番給予隆重接待,稱呼李鴻章為「副王」。而且德國還專門讓李鴻章參觀了軍事操演等等。

李鴻章在德國獲得的隆重接待,遭到了英法等國報紙的嘲笑,說德國對清朝過於熱情。德國對李鴻章一行如此重視,顯然想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希望清朝能大量採購德國軍火,二是希望德國能夠在清朝謀取更多的利益。

因為吸取在俄國籤訂條約的教訓,這次李鴻章並沒有和德國籤訂任何條約,也沒有採購德國的軍火。

李鴻章德國之行結束,後來回國後,德國對這一次對李鴻章的隆重接待和過分親熱感到「後悔」。於是他們採取了和英法等國一樣的做法,用炮火打開清朝的國門。

四年後,德國組織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逼迫清朝籤訂了《辛丑條約》,獲得了巨額利益。

帝國烽火說:

因為李鴻章做的一些事情,他的確該罵。(就談談李鴻章一些不好的勾當)

一、洋務運動是李鴻章辦理的一件大事,但是李鴻章家族也從中謀取暴力,到李鴻章去世的時候,家產一說兩千萬量,一說四千萬量。但是無論那一個數子,都是李鴻章不能依靠工資所得,這些家產就是李鴻章以權謀私所得。

二、,中法戰爭爆發,李鴻章一開始以「各省海防兵單餉匱,水師又未練成,未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 不積極準備戰鬥,到後來左宗棠等人打敗法國之後,他有籤署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使「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所以左宗棠認為李鴻章「比十個法國將軍更壞事」。

三、為了與左宗棠爭奪權利,指使手下盛宣懷逼迫胡雪巖破產,絲毫不顧及胡雪巖在收復新疆所做的貢獻,也因為此造成胡雪巖和左宗棠含恨而終。

四、甲午中日戰爭前,北洋水軍帳戶有700萬兩存銀,不購買彈藥,戰後將所有罪責推給戶部大臣翁同龢剋扣北洋軍餉。並且甲午戰爭失敗,主要是陸軍失敗,李鴻章作為北洋負責人,看到北洋軍腐敗,不加以制止,不提高陸軍實力,也負有責任。(期間北洋軍費,有很多被李鴻章拿去討好慈禧,修園子)

五、沒有清朝統一,私自收取俄國300萬的賄賂,籤訂《中俄密約》,最終使的山東半島局勢混亂,造成山東半島主權喪失。

以上五條是李鴻章確實存在的問題,雖然他有不得已的地方,但是也有他咎由自取的地方。對於李鴻章的評價,新中國建立之初就已經定論。

燦爛宇宙x0說:

為什麼有人會罵李鴻章呢?我認為源於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所作所為。

李鴻章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維護腐朽的封建統治,與農民階級為敵,為封建地主階級出力,致使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借師助剿」,屠殺中國人民。同時,李鴻章大力興辦洋務,建立近代軍事工業和北洋水師,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後,李鴻章為保存實力,避戰求和,致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運動破產。戰後去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賠償巨款,割讓了臺灣等大片土地,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誠然,李鴻章被罵是有其原因的。但是評價歷史人物則事辯證地看,功是功,過是過。李鴻章興辦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這應該被肯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188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