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現在英國沒落了嗎?_英國怎麼沒落成這樣

鴻鵠高飛一舉萬裡說: 英國沒落了嗎?這得看和誰比。如果和當年大英帝國全盛時期比確實是沒落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英國…

鴻鵠高飛一舉萬裡說:

英國沒落了嗎?這得看和誰比。如果和當年大英帝國全盛時期比確實是沒落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英國已沒落成為當今國際體系中無足輕重的國家。大英帝國全盛時期的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裡。這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曾創造過以一國的工業產值佔據世界工業總產值40%的紀錄。英鎊當時的國際地位就有如現在的美元。英國首都倫敦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

19世紀80年代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第一名的位置被美國取代。到了20世紀初英國又被德國反超而屈居第三。緊接著英國又受到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儘管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戰勝國,然而這個老牌霸主卻在兩次大戰中損失慘重。二戰後美國已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各領域全面取代了英國的霸主地位。時至今日英國在外交上很大程度就是奉行追隨美國的政策。

大英帝國昔日遍及全球的殖民地早已成為歷史。如今的英國只剩下英倫三島和14個海外領地。1958年西德超越英國成為僅次於美、蘇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1970年後日本超越英國和西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2006年英國的GDP總量又被復興中的東方大國所超越。如今英國的GDP總量甚至被自己的前殖民地印度所超越。英國在經濟地位下降的同時軍事實力也在下降。

如今英國只有一支19萬人的常備軍。這不僅遠遠低於美、中、俄這三個世界頂級軍事強國,甚至就連我們很多人眼中並不算強的韓國也有超過60萬現役武裝力量。英國的常備軍規模不到韓國是1/3,只和以色列這樣一個彈丸小國差不多。殖民體系的崩塌、經濟地位的下降、軍事實力的萎縮這一切都容易使人形成一種英國這個昔日霸主已經不行了的刻板印象。20世紀英國的沒落與中國的復興可謂形成了鮮明對比。

可以說如今的英國在我們有些人眼中已從昔日的世界霸主變成了跟在美國後面亦步亦趨的跟屁蟲。當英國這個昔日世界霸主走下坡路的時候中國卻在20世紀後半期迎來了偉大的民族復興。如果對比中、英兩國過去幾十年間的發展當然會覺得英國在衰落,但這種衰落只不過是一種相對衰落而已。迄今為止英國在政治上仍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經濟上是僅次於美、中、日、德、印的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雖說被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搶走了大部分風頭,但英國的倫敦至今仍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時至今日仍有550多家跨國銀行、170多家國際證券公司在倫敦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如今的倫敦仍是全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場、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英鎊在國際貿易中的統治地位已被美元取代,但迄今為止英鎊仍與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同為五大國際儲備貨幣。

英國是全世界最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截至2021年英國的工業增加值仍排在全球第九位。如今英國的羅羅公司仍是世界三大飛機發動機製造商之一:其生產的軍用和民用發動機都是行業裡的明星產品。從「狂風」、「海鷂」、以及「颱風」這樣的空中雄鷹到波音787、空客A380這樣天上旅館都是羅羅公司的客戶。航空發動機作為飛機「心臟」有相當高的技術門檻,因此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製造航空發動機的能力歷來被視為考驗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重要指標。在這一領域有突出建樹的國家工業化水平就不會低。當然羅羅公司僅僅只是英國發達工業的代表之一:英國的葛蘭素史克公司是世界第六大製藥公司。ARM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智慧財產權提供商。全世界一度有超過95%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了ARM架構。CUPE公司則在超精密工具機製造領域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

雖說如今英國的軍隊規模不是很大,但其裝備精銳成都卻一點都不低。目前英國這個老牌海軍強國在艦艇噸位方面僅次於美、中、俄、日四國。英國海軍裝備有各型艦艇80餘艘。這其中包括兩艘航母、6艘驅逐艦以及11艘潛艇。陸軍方面能自主生產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放眼全球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以色列、韓國10個國家。英國空軍的戰機大部分都是三代機、四代機,而且各種作戰類型的飛機很齊全很先進。

英國有相對較強的軍事製造和研發能力,所以大部分裝備都能自己研發製造。英國的軍事工業規模可觀、種類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具有獨立研製包括戰略核武器在內的各種大型武器裝備的能力。英國再怎麼說也是全球僅有的九個擁核國家之一。英國現有225枚核彈頭。英國彈道飛彈的射程約為12000公裡。英國在殖民地的獨立浪潮中儘可能保有海外軍事基地。迄今為止英國在全球範圍內還剩下14處海外軍事基地。

目前英國的14處海外軍事基地中中駐軍超過1000人的軍事基地有10處:分布在愛爾蘭、賽普勒斯、德國、直布羅陀、阿富汗、肯亞、獅子山、福克蘭群島、加拿大和汶萊等地。駐軍規模小於1000人的有4處:蘇伊士運河、百慕達、開曼群島和英屬聖馬丁。英國海外駐軍合計15.5萬人。這些遍布各洲各洋的基地控扼國際能源、貿易和軍事戰略的關鍵節點。這使英國依然擁有在全球範圍內遠距離投送兵力和物資補給的能力。

如果是美、中、俄這樣的軍事強國輕視英國軍力倒沒什麼,可如果其他國家敢輕視英國的軍力搞不好就會重蹈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的覆轍。更為關鍵的是英國作為戰勝國和德國、日本這些國家不一樣。英國的軍力發展是不受限制的。二戰後英國軍隊的規模的確大大縮小了,可只要英國自己願意就隨時可以進行擴張。戰後日本、德國的復興與英國的持續衰敗容易使人產生一種錯覺:英國現在混得還不如日本、德國。

可我們要知道德、日作為戰敗國如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主要在於科技經濟領域,然而在政治軍事領域是受到諸多限制的。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德國不能擁有核武器,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的英國在國際政治領域的影響力也不是德、日兩國能比的。近年來一些國際軍事網站、雜誌認為印度的軍事實力已超越英國。這其實更多是從印度軍隊在兵力和武器裝備的規模上而言的,卻但印度在軍工體系、訓練補給、戰術思維等方面仍遠不及英國。

近年來印度軍隊靠著買買買也裝備了一大批先進武器,可缺乏完整工業體系的印度連炮彈都需要進口。英國在兵力和武器規模上確實比不過印度,但英國的軍工生產能力明顯強於印度。放眼全球除了美、中、俄三國之外可能還真沒哪個國家的軍力能碾壓英國——即使是印度、日本這種常規兵力看起來比英國多的國家也不能。戰後在科技、經濟領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德國、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的政治影響力、軍事影響力也不如英國。

英國還具備很多國家所不擁有的軟實力優勢:有人說今天國際社會的很多遊戲規則是美國人制定的,然而實際上美國人在制定這些遊戲規則時幾乎都參考了英國的經驗。近現代意義上的憲政制度起源於英國,股票、債券等近現代金融工具也是從英國向全球蔓延的,工業革命同樣誕生於英國。英國也在這一過程使自己的影響力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世界各地。我們今天所身處的這個世界其實被打上了深刻的英國烙印。

迄今為止英語還是世界通用語言,倫敦依然還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如今國際通用的時間、空間、速度、裡程、重量、貨幣、食品、醫藥等計量單位很多都出自英國。同樣很多國際通用的工程技術規範、醫藥技術標準、會計準則也出自於英國。英國還是大英國協的盟主。大英國協有52個成員國,此外南蘇丹、蘇丹、蘇利南三國正在申請加入大英國協。52個大英國協成員國的領土面積加起來達到了31462574平方公裡、人口加起來約為23.28億。

西府趙王爺(提問者)說:

英國表示,當今世界上比我強的國家,不會超過3個。

英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國家,一度制霸全球。

首先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冠軍選手,英國當年可以說是打遍了全球無敵手。放眼五洲四洋那些排得上號的強國,像什麼法國荷蘭西班牙,沙俄大清美利堅,有一個算一個,基本都挨過英國的毒打。

比如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近乎全軍覆沒,拿破崙的法蘭西陸軍也是英國的主導下兵敗滑鐵盧,而那個自詡為「歐洲憲兵」俄羅斯帝國,則是被英國人在克裡木半島打成了大清。另外還有在英美戰爭中,英軍攻破了美國的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倉惶西狩,國會山莊付之一炬。

其次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之地,當年是英國人瓦特把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憑藉這場技術革命,英國的生產力大幅度提升,成為了當時的世界第一工廠。據統計,在英國工業最強盛的時期,全球有大約3成的工業品,都是出自英國的工廠。

19世紀,英國憑藉引領工業革命和掌管著海洋霸權的優勢,國力攀升至頂峰,成為了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那時候的英國統治著全球約25%的領土和人口,殖民地遍布全球。亞洲是英國的種植園、北美是英國的林區,澳洲是英國的牧場,秘魯是英國的銀礦,南非是英國的金礦……

憑藉廣袤的殖民地,英國成為了繼西班牙之後的又一個「日不落帝國」。只要是在英國的領土上,太陽就永遠不會落下來。即便是英倫三島的上空已經繁星點點,南亞次大陸的頭頂依舊豔陽高照。

總而言之,曾經的英國無比輝煌,這個國家曾是人類文明的扛把子,主宰了一個時代。

然而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長盛不衰的帝國。正所謂盛極而衰,當一個帝國來到了極盛時期,那麼衰落就難以避免。

英國20世紀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尤其是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國丟掉了全球老大的帽子,打遍全球無敵手的皇家艦隊再也不復當年。甚至連面對阿根廷這種級別的對手,英國收拾起來都相當的吃力。

另外隨著全球殖民體系的崩塌,英國的那些殖民地也紛紛脫離獨立,英國的領土迅速萎縮。時至今日,英國那遍及世界的殖民地已經丟失殆盡,只剩下英倫三島以及一些小面積的海外屬地,領土總面積不足鼎盛時期的百分之一。

很明顯,英國沒落了,曾經那個無敵於四海,制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國不見了,剩下的只是一個偏居於英倫三島之上的普通國家。不過話說回來,咱們常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爛船還有三斤釘。英國作為曾經的地球扛把子,縱橫全球數百年,積攢的家底不可謂不豐厚。即便是家道中落,那也得要點時間才能把這些家底敗光吧。

所以在老王我看來,雖然英國的衰落無可爭議,但如果就此說英國不行了,那還為時尚早。在當下這個時代,英國依舊還是全球有數的大國,各方面實力均位居全球前列。

首先在經濟方面,英國是全球主要的經濟體,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以GDP數據為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21年英國總計完成名義GDP約3.19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五,為歐洲第二大經濟體。另外以英國6700多萬的人口數計算,英國在2021年的人均GDP差不多是4.7萬美元,同樣是位居世界前列。

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英國有著十分穩定的經濟結構,各方面的經濟產業都發展得非常不錯。比如在工業領域,英國作為「現代工業革命的搖籃」,曾經是世界上工業水平最高的國家。雖說如今衰落了不少,但依舊是全球有數的工業大國,實力不可小覷。

不說別的,單憑一個羅羅公司,英國工業就足以吊打全球大部分國家。這裡的羅羅公司是英國的一家百年名企,最開始是造汽車的,後面轉型到了發動機領域,並成為了這一領域的領軍企業。

如今的羅羅公司乃全球三大發動機製造商之一,和普惠、通用齊名。在國際市場上,羅羅公司的產品隨處可見,像大家比較熟悉的波音737、空客A380等大型民航客機,都是羅羅公司的忠實客戶。

航空發動機作為飛機「心臟」,技術門檻相當的高,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所以製造航空發動機是非常考驗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的,但凡是能夠在這一領域有著突出建樹的國家,那麼工業水平就應該不會低。

當然羅羅公司僅僅只是英國發達工業的代表之一,類似的這種行業代表英國還有許多。比如在半導體行業,英國擁有大名鼎鼎的ARM公司,他們家的晶片架構覆蓋了全球超過9成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而英國藥企葛蘭素史克公司,則是全球醫藥巨頭,長期上榜TOP10。再還有英國BAE系統公司,也是全球前幾的軍工巨頭,底蘊實力甚至能與洛馬、波音比肩。

工業從來都是一個國家經濟穩定的要素,英國發達的工業,無疑是給韓國的經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而除此之外,英國還有更加發達的第三產業,為英國經濟提供著充足的動力。

英國是一個金融大國,尤其是在金融服務業領域,幾乎就是傲視全球。在英國的首都倫敦,有著大量的金融機構駐足,包括有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證券交易所,以及大宗商品管理中心,像黃金,大部分期貨,原油等指數大家只認倫敦價格。所以倫敦也由此成為了全球獨一無二的金融中心,重要程度甚至不輸紐約。

總的來說,如今的英國經濟表現依舊突出,擁有著十分強勁的實力。而英國除了經濟實力不俗外,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

根據全球火力指數給出的數據顯示,英國目前擁有一支相當豪橫的國防力量。

在兵力人數上,英國當前的現役部隊人數約為19.4萬人,另外還有大約3.7萬人的預備役人員。總的算下來,英國如今的國防力量總兵力大約是23.1萬人。

裝備情況上,英國當前在海上裝備各型軍艦約80艘,其中包括兩艘航母,6艘驅逐艦,以及數十艘護衛艦和潛艇。而在陸地上,英國則是裝備了大約200輛坦克,約5000輛裝甲車,以及各型火炮約200門。至於在空中的話,英國則是裝備有大約700架各型軍用飛機,其中戰機的數量在140架左右。

從上面列出的這些數據來看,英國的軍隊規模其實比較小的,不管是兵力人數,還是裝備數量,在世界上都沒什麼優勢。即便是在歐洲,英國的軍隊規模也要遠小於法國、俄羅斯這些國家。不過咱們還是那句話,兵不在多而在於精,軍隊的強弱與否,不能只看數量,還得看質量。

而英國當前的軍隊質量應該不會低,畢竟人家的裝備水平可是實打實地擺在那裡。

像他們在海上裝備的航母和驅逐艦,都算是當下同類型裝備的佼佼者;而在陸地上,英國人自家產的挑戰者2型坦克,那也算是正兒八經的三代主戰坦克。至於空中裝備的話,英國不僅裝備有「颱風」這樣的經典四代機,還引進了大量的五代機F-35。

所以總的來看,英國當前的軍事陣容是相當豪華的,而這還僅僅只是英國常規的紙面軍事實力,並不代表英國軍力的全部。

你得知道,作為當今世界有數的核大國,英國是擁有戰略核武打擊能力的。這可是一張王牌,咱們不說別的,人家僅憑几艘前衛級核潛艇,就能讓全球大部分國家甘拜下風。另外英國還有著相當不俗的軍工能力,像什麼坦克航母驅逐艦,人家都能自己造,這無疑又是一大優勢。

最後英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同樣也能為其帶來軍力上的加成。畢竟俗話說得好,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軍隊建設向來都是個燒錢的遊戲,沒點經濟基礎怎麼能行?關於這一點,看看英國的軍費預算就知道了。同樣是全球火力指數的數據,英國最新的國防預算高達68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三大巨頭。

如此綜合來看,英國的軍事實力可就不低了。如果再配合上英國發達的經濟水平,其綜合國力絕對是妥妥的世界前五水平。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講,當今世界比英國強的國家其實也就三大巨頭,其他頂多和英國五五開。

當然英國畢竟是衰落了,即便經濟和軍事實力都能位居世界前列,無法做到世界頂尖。尤其是面對三巨頭的時候,英國那點兒個頭就完全不夠看。然而硬實力不行,英國還有軟實力。要知道作為曾經的世界扛把子,英國可是制霸了全球上百年。而在此期間,英國在全球範圍了建立起了廣泛且深厚的影響力,至今都還未消散。

比如在政治領域,英國雖然沒有了殖民世界的日不落帝國,但是卻還把持著一個大英國協,在全球有著超過50個成員國。雖說如今的大英國協神散形聚,不具備太多的約束力,但是其好歹也是一個國際組織,能夠為英國的政治存在感助力不少。

此外英國還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之一,頭頂常任理事國的帽子,在聯合國內部事務決策中擁有著最高的話語權。要知道聯合國可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成員幾乎囊括了全球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既然聯合國能在聯合國坐到最高位置,那麼在世界上的地位就不會低,妥妥的國際秩序掌控者。所以玩歸玩,鬧歸鬧,別拿五常開玩笑。

在文化領域,英國的影響力也同樣深遠,英倫文化可以說是風靡全球。不說別的,單就一個令無數英雄考場折腰的英語,就足以說明英國的文化輸出效果。不管你願不願意承不承認,目前英語還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另外英國全球頂尖的科技大國,不僅諾貝爾獲獎累計人數位居全球第二,還有著牛津劍橋這樣的世界頂尖學府。

在我看來,英國如今依舊還是全球最具軟實力的國家,其綜合影響力甚至不輸當下所謂的燈塔老美。

所以總結來講,英國雖然衰落了,但卻不是不行了,它依舊是這個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國家之一。不過英國這種強大能夠持續多久,那就不好說了。畢竟英國這些年一直都是在走下坡路,所謂的強大也僅僅只是依靠吃老本。而如今英國僅僅只是一個國土面積二十幾萬平方公裡,人口不足7000萬的小國,上限屬實不太高。一旦家底耗空,那麼也就只能歸於平凡了。

翻開歷史書說:

如今的英國沒落了嗎?很多人肯定會堅定地說:英國當然沒落了、英國現在都成了美國人的「小迷弟」了。不過我的觀點是:英國目前還是一個穩穩的世界強國、影響力也很巨大;我還是那句話:吵歸吵、鬧歸鬧,千萬別拿五常開玩笑。

咱們別的先不說,大家只要看看:前段時間英國女王葬禮的排場以及參戰葬禮的國家領導數量就知道——英國那強大的影響力了。如今的英國在世界上依然是一個強國、大國、頗具影響力之國。

英國這個國家估計大家都是比較的熟悉了,沒辦法,近代第一個砸開我們大門的就是英國人——1840年的鴉片戰爭。

英國也是第一個讓我們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不是自己認為的那樣強悍。其實拋開別的不談的話,英國應該算是徹底打開了我們通往世界的大門。

英國是人類進入近代工業文明之後的第一個世界霸主,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可謂是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存在的。英國在經歷了思想啟蒙運動、第一次工業革命,特別是所謂的「光榮革命」以後,徹底的雄起了。

近代的英國曾一度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幾乎搞定了全世界。在英國最厲害的日子裡,英國的「米字旗」可謂插遍了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號稱是「日不落」的帝國。

可是英國在二戰以後,開始「衰落」了、開始走下坡路了,這也是很多人口中的英國不行了、英國沒落了的由來。

這裡我特別想交代一個事情:英國之所以變成現在的英國,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是英國人自己選擇的結果。

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英國內部對國家未來的發展或者狀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爭論或者說是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英國完全可以借著打贏二戰的餘威、借著海外殖民地還健在的實力,重新恢復當年大英帝國的榮耀、重現當年的輝煌。當時持有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就是:著名的英國二戰首相邱吉爾。

這哥們不但這麼說、還這麼做了,例如:準備聯合法國來排擠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積極地宣揚冷戰思維;積極地促成美蘇之間的衝突等等。

第二種觀點認為:英國應該是英國人的英國、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發展自己身上、用在讓英國人恢復發展過上好日子上面來。

至於恢復大英帝國的榮耀、至於和美蘇爭霸,那都是完全不重要的事情。這種觀點的持有者最具代表的就是:克萊門特·艾德禮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很多人完全沒有想到。英國人最終沒有把選票投給邱吉爾,而是讓他走人。

最終的大選結果是:艾德禮大勝,而帶領英國人取得二戰勝利的邱吉爾卻被拋棄了。

艾德禮的競選承諾以及上來以後幹了兩件大事:

一是,艾德禮決定放棄英國的世界性大國的地位以及相關的責任。在對待海外殖民地方面,英國也採取了放任或者選擇性放任的戰略。總之是把所有精力和資源都用在提高本土國民生活水平上來。

二是,艾德禮明確地表示:英國不準備跟美國和蘇聯爭霸了,而是在西方陣營裡面肯定了美國江湖一哥的地位。

總之一句話,如今的英國人只剩下在英倫三島上喝茶、品酒、看風景……,這裡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英國人自己選擇的結果。

那麼如今的英國到底有沒有沒落呢?其實我認為並沒有,我來簡單地分析一下:英國的現狀吧!

第一點:英國的經濟雖然不是世界第一了,可還是一個經濟大國、還是一個發達國家;同時工業實力、科技實力依然強悍。

英國的GDP總量,如今是穩穩的位居歐洲第二位,世界前五名。在人均方面,英國的的人均GDP也超過了4萬美元,這個數字可不算低了——那是一個妥妥的發達國家。

英國的經濟可不是像有些國家那樣:倒賣資源獲得的。英國那是一個標準的工業強國、工業大國,英國的工業產品依然暢銷全世界。

另外英國的經濟結構還是比較合理的、比較科學的。如今英國幾乎在所有的高科技領域裡面發展得都不錯,很多都是在全世界處於一流地位的。我來簡單的舉幾個很多人都知道的例子吧!

在醫療和製藥領域,英國有一家叫做:葛蘭素史克的公司(GSK)是一家著名的跨國製藥公司。根據相關的數據,GSK公司是世界第六大製藥公司。

在高科技晶片領域,不得不提的就是英國一家長盛不衰的公司ARM。這家公司最厲害的時候,全世界超過95%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了ARM架構。

在高端發動機領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發動機製造公司。這家公司是世界領先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其製造的很多航空發動機、船舶發動機以及核潛艇的核動力裝置都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

其他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有時間可以自己查查英國的經濟、工業實力、著名的高科技品牌。

第二點:英國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很多人說得那麼差,目前還是穩穩的世界軍事強國。

二戰結束以後,特別是蘇聯解體以後,英國由於自己是北約成員國、外部威脅也沒有那麼嚴重。於是乎,在軍事上的投入開始不斷地壓縮起來,例如:二戰以後英國直接報廢了幾十艘航母、各種武器也被封存了很多。

目前英國的軍隊人數總體上並不是很多:現役的正規軍19.5萬人,還有後續的預備役8萬餘人等等。

雖然英國的軍事力量的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其精銳程度可一點都不低,例如:

英國海軍裝備有各型艦艇80餘艘,其中包括有兩艘航母,6艘驅逐艦,以及11艘潛艇;陸軍有1000多輛極其先進的主戰坦克;

空軍的戰機絕大部分都是三代機、四代機、各種作戰類型的飛機也很齊全、很先進。

另外英國在軍事上面還有兩個優勢:

一是,英國由於有著強大的軍事製造和研發能力,所以大部分裝備都是自己研製、自己製造或者具備完全的本土製造能力。

二是,英國還是一個穩穩的擁核國家,核彈頭的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核打擊力也不弱。單憑這一點就可以證明:英國是一個世界軍事強國了。

話說回來,當年的阿根廷就是感覺英國軍事不行了、衰落了、然後挑戰了一把,最後的結果大家也是知道的。英國目前軍事實力總體上屬於:規模不大、戰鬥力一點也不差的狀態。

第三點也很重要:英國如今的國際影響力還是非常之大的。

英國是很多國際重要組織的、重要成員之一,例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際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等。在這些國際上的有影響力的組織裡面,英國人的話語權還是不錯的。

英國人如今還是穩穩地聯合國五位常任理事國之一,人家在聯合國裡面可是有一票否決權這個大殺器的。

另外大英國協也是一個龐大的組織,英語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就不用我多介紹了吧!

我還想說的是:英國人在歷史上曾經還是給人類做出過一點「小小的貢獻」的,例如:議會制的發明、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

另外英國在近代以來,為整個世界貢獻了數量巨多的科學巨匠,例如:牛頓、達爾文、法拉第、約翰.道爾頓……我想這些英國人的名字,只要上過學的應該都認知吧!至於對近代科學發展的貢獻,我就不想多說了。

總之一句話,英國雖然是跟自己以前相比無法相提並論、也是衰落了很多,但是目前在世界上依然是一流的強國和大國。很多人都說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綜合國力能夠超過英國的不超過四個,我認為還是有點道理的。

最後我想說,什麼是雄起、什麼是沒落,好像在全世界也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定義。很多人習慣了看不起這個、習慣了經常要秒殺那個等等。我認為:還是低調的一點好、多關注自己一點為妙。

人家都雄起了幾百年了,真的就是很多人眼中的沒落和不堪一擊嗎?我看也未必。不要拿自己眼中的「雄起」和「沒落」去定義別人眼中的雄起和沒落,也許人與人之間的三觀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根本就不一樣。

羅sir職話說:

一提到英國,很多人就會想到曾經的大英帝國有多風光,今天的英國就有多麼落魄,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要我說,這個世界上真正全方位能夠碾壓英國的,不超過兩個。

英國的強盛,是真正做到了強盛好幾百年,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從近代強到現代的,除了英國。

海上時代我們都知道,先後出現了西方的「列強」,從荷蘭到義大利,最後到英國,英國曾經的國土也是遍布七大洲,足以可見英國在遵循帝國主義制開疆擴土時,到底打下了多少的疆域。

從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開始,英國就是發源地,那時候的英國就展現了自己強大的一面。

關乎工業革命為什麼會發生在英國這樣的問題,數百年來有過太多太多的爭論,如今比較流行的說法有以下幾種解釋:

  1. 英國的人力資源有限,因此企業家們也就更有動力去研製極其代替人工去勞作
  2. 英國的人工成本太高,這其實跟第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工成本高是企業家資本家們尋找極其替代的關鍵因素
  3. 地域位置獨特,英國本來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海島,這樣的位置雖然自然資源比較豐厚,但人造資源比較稀缺,因此英國也就更為看重貿易往來和海上貿易

在大航海時代的「日不落帝國」,可以說是放眼天下沒有對手般的存在。

在當時,但凡世界上排的上號的強國,幾乎都被英國給蹂躪過。什麼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幾乎全軍覆沒啊,什麼拿破崙的法蘭西陸軍在英國的主導下兵敗如山倒啊。

哪怕是今天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當年的英美戰爭中,也曾經被英國攻下了首都華盛頓,最後在戰事焦灼的局面下,才沒有繼續找美國的麻煩。

而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蒸汽機瓦特的確把效率和工業革命的成果帶給了全人類,當時英國坐擁蒸汽機,極大提高了工人的生產效率,生產出來的商品運往全球各地,極其暢銷。

到了19世紀的時候,英國憑藉工業革命積累的優勢和海上霸主的資源集中,英國國力日漸強盛,最終成為了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當時的英國有多強大呢?

據了解,當時的英國統計著全球約25%的人口和土地,殖民地遍布全球,在太陽能夠照耀的地方,哪裡都是英女王下屬的領地和人民,因此英國也被稱之為「日不落帝國」。

再強大的帝國,也終有盛極而衰的一天,英國也符合這個標準。在英國強大數百年後,英國在二戰後終於迎來了第一次世界頭號強國的易位,把這個位子讓給了美國。

但某種意義上,英國的這次讓位其實也並不算丟臉,主要原因還是對手太厲害,德國太強大。

地位同樣和英國不相上下的法國,在德國面前直接不戰而降,相反英國在邱吉爾的帶領下,還是頑強地跟德國納粹幹了一架,最後在美國的幹預下,這場架幹贏了。

很多人事後分析,說就是這次之後,英國將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讓給了美國,這話當然沒問題,也的確是事實,但這種說法容易給人一種誤會,好像是英國實力愈發下降,才給了美國可乘之機。

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英國總體來說實力是沒有什麼太大的下降變化的,就是一種比較平穩的狀態,反之美國倒是借著這兩波戰爭,大發戰爭財,最後成為了超級強國。

換句話說,今天的美國的確是第一大國,但這不是因為英國落後導致的,本質上是因為美國追趕得太快,導致英國根本就追不上,或者說應該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決定了英國無法成長為美國今天的體量。

很多人現在看著美國越來越厲害,就忽略了英國自身的強大,這當然不正確的,也是極其錯誤的認知。

真要論資排輩,英國還是美國的老大哥前輩。

今天的英國如果和美國相比,那當然是不行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英國落後了,而是美國發展太快了,日本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們看著日本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又看著我們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英國的經濟體量的確是被甩在了三名開外,但英國的底蘊和實力文化背景依然還在那裡,單就英國的文化輸出這一塊來講,英國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前三。

在經濟領域,去年英國人均GDP高達4.7萬美元,是妥妥的高收入國家,哪怕是跟我們相比,也足足差了四倍左右。

除此之外,英國還是一個老牌的工業強國,像什麼飛機的發動機這種高工業高科技,也只有英國品牌能成為頂級品牌之一。

而在軍事力量方面,英國信奉核武器威懾論,因此英國的核武器並不多,但應該的航母、軍艦和新型戰機卻是一個不少,加之四面環海,英國骨子裡的戰鬥基因,其實並不比俄羅斯差多少。

總的來說,今天的英國因為經常被拿來和美國相比,這自然讓英國過去的一些成績顯得微不足道,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英國到了今天,在世界上依然是排名前五的強國,

英國是聯合國創始國,英國還有著一個大英國協組織,一樣在訴說著英國往日的輝煌,雖然目前英國脫歐了,但英國的全球政治影響力依然存在,且綜合國力依然羸弱,不可小覷。

實事求是地講,哪怕是今天我們和英國相比,也有許多地方是做得不足的,我們沒有英國龐大的底蘊,沒有英國歷史悠久的貴族文化,也沒有英國強大的工業革命基礎。

英國今天看似沒落了,但實際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是今天的英國,也依然是絕大多數人夢寐以求想要生活的地方。

英國從未沒落,某種意義上只是因為如今的全球霸主過於強大,兩相對比之下,才彰顯的英國似乎幾十年來一直原地踏步。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

被遺忘的天使寒說:

現在的英國和殖民地時期的日不落帝國相比確實沒落了,但是現在他有很多盟友,而且是很親的那種關係。英國早先靠殖民地擴張,把英國人的後代散布到世界各地,不僅屠殺本地土著人,還販賣奴隸,靠自己強大的先進的工業實力,徵服了世界上很多地方,所以才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也把英國盎格魯撒克遜族人散布到世界各地,逐漸形成了一個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是英國的後裔,本地人已經很少,大部分都被當時的英國人屠殺了,然後自己的後代當家作主,逐漸形成一個國家。英國和這些國家組成了一個聯盟叫五眼聯盟,他們都是盎格魯撒克遜族人,所以他們都是一夥的,美國的實力是全球第一的,也間接說明英國的實力等同於美國

吳玉寧好說:

這個問題比較幼稚可笑,英國是高度發達國家,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多方面差距。

五百年前歐洲開始工業革命,開啟人類工業文明新時代,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先後有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稱雄,最後還是英國一枝獨秀,當時世界絕大多數地方沒有國家,沒有政權軍隊,沒有貨幣,就是誰佔上就是誰的,英國佔了許多海外領土,成了日不落的國家。

英國佔了許多地方有很多益處,但是也有很多壞處,尤其需要養活海外大量低文化低素質懶惰厭學的當地人口,英國國民要求撤銷海外殖民地,一些英國佔領地方逐漸獨立,成為貧窮弱小國家,只有英國罪犯流放地澳大利亞除外。

二戰後美國稱霸世界,英國保持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依然是世界大國,國民們自己在國內過富裕幸福的日子。

阿拉斯卡啊說:

世界上人口超5000萬,人均gdp過3萬美元的只有英,法,德,美,日韓。人口超5000萬為人口大國標準,人均gdp3萬美元為中等發達國家標準。德國還是最秀的一個,比英法人口分別多1580萬,1563萬。人均gdp分別多3467$,7283$。如果德國的面積能超過50萬平方公裡,就更牛逼了。

可以發現,符合這些數據的除了二戰後雄起的日,韓,還有絕大部分由歐洲人移民組成的美國,不還是頻頻在歷史書英法德嗎!

英國沒有沒落,只是美國由於二次世界大戰雄起,顯得英國不行了。

我想到了一點,在某類人眼裡總愛嘲笑面積小的國家,認為面積小的國家在有錢也不行,鱷粉就有這種思想。英國確實不大,才24.4萬平方公裡,如果去掉北愛爾蘭的1.41萬平方公裡面積,更小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20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