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從銀行辭職的員工都有3、4個,有人會說怎麼可能呢?銀行工作這麼輕鬆而且收入又高,怎麼還想著辭職呢?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真正做過這份工作,就會體會其中的辛苦,根本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樣朝九晚五,節假日雙休這麼舒服。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銀行人辭職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吧!
工作壓力比較大,與收入不成正比
大家都說銀行收入特別高,甚至誇張的說銀行任意的收入年薪百萬,每次年度統計的時候金融業的平均工資都是排在前面的。
但是這也就是平均工資,我無法知道上面的領導每個月工資多少,但是我們基層人一個月的基本工資就是3000+,其餘都靠完成任務情況。
基層員工拿著最底層的工資,卻做著最累的事情。尤其是這年末和年初,有時候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還有客戶竟然還埋怨櫃員中午還要去吃飯。
雖然我們表面上的上班時間是朝九晚五,但實際上我們8點就要到網點,要開晨會,匯報上一天的工作和布置當天的工作,打掃衛生,準備上班工作。
下午5點下班,基本上6點鐘才能回家,下班之後還要清點一天的工作,整理好工作。
我們不是下完班就沒事了,晚上經常要開會,進行業務培訓和學習。平時工作時間都沒時間開會學習,只能是利用下班時間進行。
有時候6點回家,匆匆忙忙吃口飯就要趕到7點的會議,一開就是九點多。
拋開上班時間不說,就是上班中也是要保持大腦的高度緊張,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不能分心。要知道多輸一個「0」和少輸一個「0」相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一天下來,大腦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特別容易疲憊。而且在營業廳內沒有窗戶透氣,更加難受。
業績上的壓力大
除了工作時間長,平常的業績壓力也很大。前面我就已經說了,基層員工的基本工資其實很低,最主要的就是靠績效,而績效完不成,那麼拿到手的薪酬就低。
現在每一位銀行員工都有業績考核指標,其中包括每個月拉來了多少銀行存款,開了多少個手機銀行,營銷了幾筆貸款,這都是要考核的內容。
如果完成了規定的業績指標,銀行會給員工獎金提成。如果完不成規定的業績指標,就只能拿基本工資。
簡單來說就是業績完不成,你每天坐在辦公室做事也是得不到錢的。
銀行就和公司一樣,根本不是看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看你做了多少貢獻,你做的多並不代表你就得的多。
有親戚在銀行的人就知道一到要完成任務的時候,就找到七大姑八大姨來完成任務,發動全家及親戚的朋友都來幫忙。
網際網路金融逐漸替代傳統業務
這幾年銀行招的員工也越來越少,需要的員工也比較少了。
大家可能都發現了,現在銀行櫃檯人員越來越少,你去銀行可能櫃面人員只有一兩個,而外面大堂就有三四個。
現在來銀行辦理業務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家,因為他們還是習慣傳統業務,喜歡用存摺。而年輕人都只是開一張銀行卡,其餘的都是在手機上辦理,下載一個銀行的APP,就可以辦理大部分的業務。
現在很多大城市都能看到全自助營業廳,一整個營業廳只能自助機器,沒有員工。
有人會問,既然現在業務少了,那為什麼還要辭職呢?
業務少了,但是需要做的工作並不會減少,需要拓展新客戶,需要辦理智能業務,考核更加重。沒有客戶走到營業廳,就更加難完成任務。
基層的銀行員工升職的空間並不大
基層銀行員工的工資收入不高,而且晉升的機會也很小,有些人做了一輩子的櫃員,也有人做了一輩子的客戶經理。
在銀行通常要工作4-5年以上,才能升到客戶經理這一職位。如果想往上發展,當行長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而且不單單是要靠自己自身的能力,也要靠背景。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有些人能力強,但是沒有背景,這輩子可能最多就是一個客戶經理。而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可能勉勉強強可以養活自己。但是對於男人來說,如果一輩子都只是一個客戶經理,要養一家人確實有些吃力。
一般辭職的都是年輕人,因為年輕有多種選擇,像我這樣人到中年就已經沒有動力和勇氣辭職。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如果有更好的發展,那就辭職,畢竟年輕就是要敢闖敢幹。
想從銀行辭職的人簡直太多了!銀行的工作讓人感到很累,身累心更累,但出去又能幹嘛呢?這些年在銀行學到了什麼呢?這些糾結大都是年齡在三十多歲以上的員工及二級支行的小領導(行長、副行長)。這些人的辭職成本比較大。那些剛入職三五年的根本就不考慮(除非老眼光的家裡人勸說幹擾),直接就辭了!在以前哪能聽到從銀行辭職!
目前,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工作基本差不多,早已不是「金領」時代了!尤其營銷任務,上級行下任務,一般不會是按照各個銀行的實際情況下的,而是按照人情關係及領導對上級的表現欲下的,而且不止這些因素。舉個例子:分行給一級支行下達任務1個億,一級支行就給各二級支行下達兩個億,並且按兩個億考核,如果各二級支行完成總數一個億甚至更多一點,只要沒完成兩個億,一級支行還會對各二級支行處罰,這樣一來,罰金和節約的獎金就被主要領導另作他用了。各二級支行總是努力,每次努力都有「泡沫「,泡沫越來越大,基層員工和領導就越來越辛苦。
還有,領導不知是外行還是為了表功,不切實際的制定不良貸款」零容忍「制度!這本身就是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但卻被大力推崇,基層領導及客戶經理為了保位子、保收入,有的甚至自己為客戶墊付本金、利息!
不切實際的」追趕、超越「令人很累,因此,辭職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想辭職的肯定是一級支行行長、副行長一下的中層及員工。
我本人就在銀行工作,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在銀行工作的10個人中,有7個想辭職,剩下的3個是領導。如果還年輕或者有別的機會銀行根本留不住人。
我所在的銀行網點,一共有20多個人,近3年新招聘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中離職率將近70%。沒錯離職率就是這麼高,我所在的營業網點有一個授權櫃員,已經懷孕快37周了,還在堅持上班呢。
銀行也早已不是什麼鐵飯碗了,僅僅是一個五險一金齊全的工作而已。
銀行的離職率為什麼這麼高呢,原因有以下3點:
1.工作太忙,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
我所在銀行網點,每天早上8點就要做好上班的全部準備工作,也就意味著7點就要到單位。中午大家輪換著吃飯,40分鐘的時間。晚上看著關門早,其實關門後還有很多工作,開會、產品學習、通報業績完成情況,有時候網點的任務完成得不好,下班後還要等著行領導來訓話和督導。有幾個懷孕的姐姐因為業績完成得不好,領導批評起來也是絲毫不留情面。即使在網點工作,每天下班到家最早也要晚上八點半了。下班後可以說是精疲力盡,根本沒有自己的空閒時間。
新招聘的大學生辭職率高,主要還是因為太忙,沒有自己的時間。
2.工作壓力大
在銀行工作,尤其是在網點工作,工資收入基本上全靠績效工資,而且考核的壓力非常大,如果完不成營銷任務還會被扣罰工資績效,有時候還得倒貼錢給單位。一人進銀行全家跟著忙,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如果完不成營銷任務,在每天的晨會上還要被批評和自我檢討,壓力非常大。
3.提拔晉升很難,不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提拔晉升的
在銀行提拔晉升很難,不是通過努力人人都可以當行長的。在國有6大行,有很多50多歲快要退休的大姐還在趴櫃檯當櫃員呢。很多快要退休的人,還在營銷一線幹著呢。在銀行工作如果把你分在了網點,那麼轉崗、晉升和提拔真的太難了。職業生涯發展也很受限制。
工作能力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看個人的關係和背景了。在銀行工作你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忙的人要忙死,閒的人要閒死,越忙幹的越多,出錯也多,提拔晉升的時候也就越沒有你的事。
總之,在銀行工作的年輕人如果有第二個選擇,大部分可能都會選擇離職,很多人為都是在騎驢找馬,把銀行這份工作當成一個跳板而已。銀行也早已不是以前那麼光鮮亮麗的工作了,對於銀行這份工作,還是要理性看待。
我曾經看到過某個大行對於員工的心理健康和情緒調查報告,其結果大致是其中有60%左右的員工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這其中又有20%的員工處於抑鬱狀態。我不知道這個銀行後來是否採取了措施,但是我看到的依然是很多銀行員工離職。
事實上,國內銀行發展到現在,有些觀念理念和用人方式確實已經異化,導致現在的員工流動性越來越大:一是考核唯數字論,不講客觀環境只看數字。比如說現在經濟下行,銀行卻依然要有30%的增長率,而且層層加碼,底層員工可不堪言。二是管理一言堂。銀行高層的人不下基層,不了解實際,用人唯親,用人唯近,決策機制和私營企業老闆一樣。三是極度壓榨員工。銀行基層員工都是白加黑、五加二,拼命工作,但是完不成任務等於0,沒有獎金更沒有加班費。
在這種情形下,銀行員工想離職也是情有可原。不過,銀行員工離職也確實面臨找工作不易的困境,所以大多數銀行員工不到逼不得已都會選擇繼續熬下去。不過大家都這樣的心態,這家銀行能好嗎?
我是空谷財譚,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我曾今是建行的,媳婦是農行的。我們都辭職了,考公務員走了。不喜歡銀行,你以為你去了銀行人家把你當行長培養,其實你只是一枚櫃檯上的螺絲釘,沒有盼頭的坐櫃,每天上班接款車,點庫,辦業務,主管盯著,攝像頭盯著,神秘人盯著,主任(行長)盯著、客戶盯著…你累了只能在櫃檯周圍走走,大不了去大廳溜達溜達。
下班點庫,交款,等款車,走人。回家真的感覺骨頭都鬆了,第二天繼續!
我實在受不了這種日復一日複製粘貼又沒有盼頭的生活,辭了。
我想銀行人90%都想過辭職,然後數據表明,60%的人會辭職,不過大多數辭了是跳槽去別的銀行或者證券、保險、投資公司這些金融機構,小部分是完全跳出金融圈。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辭職?真的是身心疲憊!喘不過氣!以前黃金十年高速發展期,從上到下都是獎勵為主,大家都很有幹勁的營銷拉存款,水漲船高嘛,即使領導工資是普通員工的幾十倍,但是肉多了多少都分點出來大家一起吃。
但是,一個很嚴重的隱患,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是畸形的!很多業務就是為了要獎勵不切實際的開展,比如說一些助農貸款,人家農民可能根本就不想要,為了任務和獎勵逼著人家要,或者直接就是違規的拿了人家的身份證資料不經過本人同意的就辦了貸款,貸出來的錢客戶經理和領導自己分掉了!這是真事!所以三年五年之後,循環貸結束了,貸款規模縮減了,這時候要逼著農民真金白銀的還款了,人家沒錢你能怎麼辦!反正後來誰收貸款誰遭殃!前頭放貸款的人都高升了,後頭擦屁股的人天天背責任被罰款!你說心累不心累!
上面是貸款的情況,現在說存款。黃金十年的結束多少是受到了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很多客戶的資金都轉移去餘額寶、p2p,存款天天往下掉,卻還是硬要製造虛假繁榮,怎麼做?買存款!重金購買時點數!我記得2013年底是最瘋狂的時候,當時我們這裡的一家本地的村鎮銀行給到了12月31日過一夜就給1%的利息!!!百分之一啊!就是千分之十啊!往常一般最多也就千分之三、千分之四這樣頂天了,可想那一年最後的瘋狂有多狂!這也導致我們四大行也被迫要給客戶千分之六,不然實在搞不來存款。
虛假業績這種事情就像滾雪球,只能越滾越大,存款越買越多,所以後來不得不說很大一塊薪酬都變成了費用,拿去買存款,都貢獻給客戶了。
銀行定任務真的很不切實際,經濟都有上行下行,都有繁榮和衰落的周期,這是自然規律啊,可是銀行的任務只能一年比一年多,每年都要有增量,這科學嗎?怎麼就不能跟著經濟形勢改改任務切合實際呢!這種不顧實際情況盲目下任務,罰的都是員工,很多任務完不成怎麼辦,最後只能自己買!信用卡完不成,自己辦,貴金屬賣不掉,自己買,保險推銷不出去,自己掏錢,什麼任務最後都是被領導逼著自己掏錢來買,心累嗎?!
再說說服務吧,要提高服務質量這是對的,也是應該的,但是想要員工對客戶好,首先是不是應該要單位和領導對員工好?只有員工在很和諧、很積極的環境中工作,他才能把正面的姿態展現給客戶。現實是員工被壓榨得分分鐘想爆炸,所以經常跟客戶一言不合就衝突升級,懲罰有什麼用,這也罰那也罰,看看有多少錢夠你罰的,一個忍不住就撂攤子走人不幹了!
再說內控,防員工比防外賊嚴得多!所有的本行帳戶都被監管,有什麼大額消費就被詢問,有什麼員工之間、員工與客戶之間的轉帳就要寫說明報告,護照、通行證全部上收,離開本地也要報告,各種被管控、監控,不自由,對外說的要保護客戶隱私,對內員工就要變成透明人?就連合理合規的正常用錢都要被質疑半天,員工真的很心累!
說了那麼多,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錢越來越少!活越幹越多,監管越來越嚴,任務越來越重,帶來的卻是薪酬的大幅跳水、跳崖,這種嚴重的收入付出不對等的薪酬,但凡有能耐能跳出去的人都辭職了,留下來的要麼養家餬口不敢走,要麼沒啥志向怕找不到新工作,留下來是惡性循環,天天想辭職,又不得不幹活,最後就變成得過且過,得一天是一天。
銀行人很無奈,辭職和想辭職,總有一個在路上。
2018年入職國有四大行,幹了還沒七天,我就跟父親打電話:我不幹了,這都不是人幹的活。
沒正式籤訂三方合同之前,關於我考銀行的事我一個人都沒說,最好的朋友,同學也不例外。當正式籤署三方合同之後,我發了個朋友圈,當時大多數同學都還沒有找到工作的,班裡的人一片恭維:各種各種行長叫著,心裡別提多開心了,各種炫耀,誰知道這才是考上銀行最美好的時候。
一切都在我培訓結束之後正式加入工作之後停止了,迎接我的是社會給我的當頭一棒。第一天晚上開會從六點半開到晚上十點半,我都已經睡了一覺又睡醒了上邊竟然還是滔滔不絕,我也是服了,這領導真不是誰不誰都能當上的,不光要會念稿子還得會念三四個小時,不光會念三四個小時還得會熬夜,十點半終於結束了我想這可以早點回去睡覺了,讓我驚掉下巴的事情又發生了,我的各位哥哥姐姐們竟然又回去加班了。我服了,第一天上班工裝都不是行裡發的,因為要統一服裝,要不神秘人會扣分,然後主任讓我找我師父的工裝穿,因為他要加班,所以我就先回宿舍了,然後倒頭就睡,活了這麼久,大學期間也做了不少兼職,包括進電子廠打螺絲,都沒有感覺這麼累過,睡到十二點多點,我師父給我打電話讓我去找他拿工裝,我TM是真的服氣了,這就是我心心念的銀行嗎?
然後正式上班之後,每天早上七點半開門,八點開會,然後忙忙碌碌的收拾亂七八糟的東西,等著九點開門,下午五點關門之後,開始對帳,到六點半調款。本以為可以結束了,誰知道奶奶的還要全員治理信息,簡單來說就是複製粘貼,每人一天90個,一個差不多兩分鐘時間,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直到十點系統下聯機。那時真的是夠夠的,每天晚上到宿舍睡覺澡都懶得洗,手機還沒玩20分鐘手都已經拖不住了,這樣的生活過了七天,第七天晚上下班差不多十點半了,我跟父親打電話:我不幹了,這都不是人幹的活。奶奶,大伯都打電話勸我好好幹,時間長了就好了,可他們怎麼知道我都受了什麼苦?你們都躺被窩睡著了,我竟然還沒下班,十一點多在往上級行發郵件的事我幹得多了。
從我自身來說:銀行離職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工資待遇低下。這是最致命的一點,銀行的黃金時代在15年之前,之後就不行了,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普及,銀行的各項業務都遭到巨大衝擊,銀行原本的業務多元化。不管是存款貸款或者理財,自己在家動動手指支付寶都搞定了,雖說手機銀行也在普及,但是遠遠不夠,還是不夠方便。相應的員工工資也跟著大幅度下滑,我最低的時候拿的工資2600+,這點錢還不夠我自己一月生活成本呢,別說談戀愛,娶媳婦,買車買房了。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我期望薪資多少,我為了進行說一月兩三千夠基本生活就好,誰知道真的給我發一月兩三千,早知道我就說一月兩三萬了。原本想著我是靠工資過活的,進入銀行才知道我是為了理想活的。不要看網上平均工資,你和馬雲平均下來也是幾千億,沒有意義。
2.壓力山大。一年365天哪天不拉存款,哪天沒有普惠?強制分配任務,這點跟銷售的工作類似,家裡沒有資產沒有背景的人絕對聽到這個腦袋大,這個不是技術性的問題,我加幾天班能趕回來,真的是人情帳。沒有資本沒有背景的普通家庭一聽到任務絕對難受,大客戶每個銀行都伺候的好好的,你不認識他他怎麼會鳥你。
3:晉升無望。如果沒有背景,那就是論資排輩,真的很難,像我18年進行,現在還是一線基層,我們理財經理非本地無背景無人脈,當上理財經理用了8年,但是有個省會行長的兒子僅僅用時2年,有個海外分行行長的兒子直接1年上調到上級行服務領導了,就算一起進行的但是都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就算花錢有時候也真的沒有背景好辦事。
4:地位低下。銀行這個行業在外人看來體面有地位,但是你問問銀行人都知道有多慘了,具體可以參考2019年辦理ETC的時候,低聲下氣求人送禮品給人家辦,但是還會遭到人家的拒絕。在網點你辦個業務指著櫃員或者大堂經理的鼻子罵一頓他都不敢還口,你投訴個服務不好,他不求爺爺告奶奶跪求你原諒,對員工本人罰錢扣分。還記得20年來的那個小姑娘,客戶的其他銀行卡被ATM吞了,因為卡面都是一樣的,上邊也不顯示是誰的名字,他讓客戶去那個銀行打個東西,證明卡是他的,其實哪個銀行離我們這隻有200米,但是那個客戶指著鼻子罵的太難聽,聲音還特別大,在高櫃我們都能聽到,難聽到什麼程度呢,給你寫好稿子讀你都得小聲讀,真是張不開口,素質太低了,那女孩聽了沒五分鐘,哭著就進裡邊櫃檯了,哭了十分鐘就回家了,第二天就辭職了,誰勸都不行,說啥都不幹了,她才進行沒半年。這種例子真是數不勝數,你讓我三天三夜都講不完,適可而止吧。有時候我們下班時很多員工身上的戾氣都很重,很負能量,時間久了脾氣越來越大,就算不工作的時候有時也莫名地火大。
5:工作辛苦。很多人都認為銀行朝九晚五,那只是你們看到的朝九晚五,實際上我們早上7點半人都到齊了,晚上九點可能人還沒走完,我上班這麼多年了,合同上寫著一天工作八個小時,但是一天低於12個小時時間真是鳳毛麟角,下班之後屁事不斷,剛辦完這個坐那休息兩分鐘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辦完了還有其他事,一天到晚事情不斷。
6:忙到爆炸。一人在銀行,全家跟著忙。我們有時候忙得連電話都接不到,這個電話還沒打完,下一個電話都有打過來了,我18年上班的時候那7-10月份基本上都是晚上十點之後下班的,我朋友給我介紹對象,我說可以啊,啥時候有空了晚上十二點出來吃個晚飯把。我晚上十一點半還在給上級行發郵件,讓我一個二十三四的小夥子都感覺工作強度難以忍受。
7:開會,學習。要問我們一年開會,學習會有多長時間,我給你說365天,今天學習馬克思,明天開展總結會,今天奮戰開門紅,明天舉行動員會。今天這個更新,明天那個升級。天天望不到頭,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本來想著下班之後能夠遛遛狗,陪陪女朋友,在放鬆下。現在可好了,全成開會了,回來澡都不想得洗。
可以說我進銀行之後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離職。到現在四年多了,每當想起自己的這個決定我都懊悔不已,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銀行,我決定頭都不看一眼的離開。
我曾經在銀行工作了6年,目睹過太多的人事調動和離職風波,最後自己也成為了離職大軍中的一員。
可以這麼說,幹銀行的,沒有幾個不想辭職的,可能也就在偶有的工資高一點的月份,工資發下來的一瞬間,覺得銀行也挺好,大部分時間,都是痛苦糾結,想辭職的。
我在銀行待了6年,一開始的時候,聽說和見到離職的人還是少的,因為那時候,銀行還是好幹的,尤其是國有銀行,背靠大樹好乘涼,客戶數量和質量都還不錯。
之後,隨著網絡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的崛起,人們理財觀念的轉變等等,導致銀行越來越不好幹,很多客戶來辦卡之後,開通了手機銀行和網銀,就再也沒見過客戶了,見不到如何營銷,如何賣產品?
沒有業績,就沒有money,拿不到錢,還得把活幹了,於是越幹越累,越幹越不想幹,越幹越應付了事。
2018年,我們行經歷了大規模的不良爆發,從省行到市行,再到支行,牽扯甚廣,追責又有什麼用呢?掙錢的時候,拉項目的人,上層的領導吃到了紅利,不良貸款爆發的時候,就要全行的人一起買單。
那時,我們行裡有的人扣除五險一金,倒扣績效拿到手的錢是0!想想多可笑,累死累活幹了一個月,一分錢沒拿到,還不夠扣的,其餘的人也沒好到哪去,到手的錢不到一千。
這種日子,過了兩個月,就開始有很多人辭職了,其中有剛提拔的支行副行長,有市行業務處室部門員工,更多的是基層網點的員工。
那時,大家的想法很簡單,我連正常的生活都過不下去了,還留在這幹嘛?很多人去了其他的商業銀行,有的當櫃員,有的當領導,總好過在這熬死。
2018年,整個一年,我們行損失了很多人才,80後走了一片,90後還沒成長起來,所以一下子,空出了很多位置,所以,在之後的幾年裡,很多人被提起來了,但是這些人真的遠不如當年走的那些人。
之後,2018年-2020年,都沒怎麼緩過來,工資不能和曾經相提並論了,但是指標和任務,卻一點也沒少,培訓考試也一點沒少,會議還是那麼的多。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另謀出路了,考公考編,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努力方向。
我們一個小小的支行,從2018年開始,離職的人數就達到了8個,有的是因為家庭原因,有的是因為發展原因,有的是因為工資原因,有的是因為壓力原因,大家去的地方也不一樣,有去其他股份制銀行的,有去證券公司的,有去保險公司的,有去政府單位的,有去事業單位的。
近幾年,因為疫情,各行各業都不好幹,最終導致體現在銀行這裡,客戶沒錢不能存,沒錢還不上貸款,最後,就是行裡掙不到錢,員工拿不到錢。
與此同時,工作一點都不少,壓力紛紛往下壓,培訓會議照樣開,投入產出如此不均衡,誰會還想在這幹呢?更何況,還有以前作比較,那更是沒法待了,沒有曾經的輝煌作比較,心裡還能好承受些,一有比較,就更會心理失衡。
看到辭職的人,每天中午可以休息,法定節假日正常休息,上班可以吃東西喝水,想去廁所就能去,還能夠打扮得時尚,實現美甲自由,誰不想辭職呢?
歡迎關注@哆啦職場說,每天聊聊銀行的那些事,分享職場故事與乾貨,期待與您的相逢!
我認識一個銀行的支行的行長離職出來,在開鞋材廠4年多的,就養了13個員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三年以來。他的工廠生意越做越好,除了員工的工資,房租,水電費開支後,一雙鞋大底賺0.68錢。一年的年利潤就做到400多萬。這個人特別低調,開的車是二手紅旗車價值兩萬多,他存款就將近1300多萬。穿的衣服、褲子不超過200塊錢,抽菸只抽5塊錢的,這個老闆特別低調!
作為銀行辭職人員,告訴大家銀行人員每天在做什麼,信用卡、etc、薪資貸、對公開戶、掃碼付、雲閃付、跑商戶這些是不賺錢的任務,大額存單、保險、基金、定投、信託、貴金屬、紀念冊、紀念鈔、理財產品等等,只要你聽到過的都算。各個崗位並不能專注的做本職工作。很多都是政治任務,很多都是硬性任務,總之任務是一個方面。完成任務你的出去外拓跑業務,陌生拜訪,走街串巷,拉親帶友,全家總動員,最後爹媽見你都躲了,親朋好友都屏蔽你。
第二就是時間成本,正常工作八小時,如果您是銀行廳堂人員, 那麼就是10小時起,因為沒有午休,隨時在崗,五點銀行大門關閉了,可是大門裡的人還在做班後工作,結帳,報表,培訓,學習,考試等等,總之走出銀行大門最早也要6點吧,遇上學習啥的就得10點,節假日永遠不能和家人一起,因為要上班,節假日經常因為串休,員工同事間的小友誼灰飛煙滅。沒孩子還好,有孩子的,孩子上學放學家長會別想去。其他腦補吧
第三,各種檢查,合規、風險、服務神秘人,這都是按月定期的大活人來檢查,絕對比你大姨媽來的準,罰款罰款,最後結束。一句話讓你在一對一監控下工作10小時,所有言行舉止必須按標準來,累不累?
本人在銀行年薪20-30w,辭職不後悔,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