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宋代詩人如果按省分隊,哪省實力最強?_宋代詩人先後順序

清山雅舍說: 宋代的詩雖不及唐朝那般巔峰,但依然有大量的經典詩作傳世,是我華夏詩壇重要的組成部分。 那麼造就宋…

清山雅舍說:

宋代的詩雖不及唐朝那般巔峰,但依然有大量的經典詩作傳世,是我華夏詩壇重要的組成部分。

那麼造就宋詩繁榮的詩人們,如果按現今的行政區劃辦一場詩賽,不知哪省實力最強,能夠力壓群雄?

篇幅有限,本文僅選取一部分宋詩代表人物,最終結果不完全精準,僅供參考。

省份歸屬以籍貫為優先,其次出生地,再次成長故鄉。

(*註:籍貫是指本人出生時,祖父的久居地,區別於祖籍和出生地)

江西

1、王安石: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領導了著名的「熙寧變法」。

與此同時,他的文學成就也是極高,詩、詞、文均有造詣。

尤其是在詩的方面,王安石重煉意、重修辭,追求新奇工巧的同時還要含蓄深婉,因而在詩壇獨樹一幟,其詩風被世人稱為「王荊公體」或「半山體」。

《元日》《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都是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詩篇,它們其實並不是唐詩,而是宋詩,所以說宋詩一樣是精彩紛呈,值得我們去品讀分享。

2、黃庭堅:洪州分寧(今江西九江)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黃幾復》

桃花人面各相紅,不及天然玉作容。

總向風塵塵莫染,輕輕籠月倚牆東。

——《次韻桃花》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牧童詩》

黃庭堅(1045-1105)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同時也是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陳師道、陳與義合稱「三宗」。同時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以唐詩集大成者杜甫為學習對象,構建了「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的詩學理論。

江西詩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派中詩人大多受黃庭堅影響,詩風以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推敲文字。

所以,我們從黃庭堅的詩中不難看出,其風格極講章法,注重遣詞用句。

3、楊萬裡: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綠楊接葉杏交花,嫩水新生尚露沙。

過了春江偶回首,隔江一片好人家。

——《二月一日曉渡太和江》

楊萬裡(1127-1206)是南宋初期著名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他的詩自成一家,世稱誠齋體,對後世影響頗大。

楊萬裡早年生活在南宋初年,當時秦檜為首的主和派當政,主戰派的愛國名臣或死或貶。在遊歷的過程中,楊萬裡不斷結識了主戰派的名臣,如王庭珪、張九成、胡銓等人,深受這些前輩的愛國精神影響。這也使得日後楊萬裡在朝廷中,始終是堅定的主戰派,力主抗金,反對議和。

後來楊萬裡又結識了主戰派領袖張浚,張浚勉勵他要「正心誠意」,楊萬裡從此終身都恪守張浚的教導,並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誠齋」,這也是誠齋體的由來。

誠齋體講究一個「活」字,即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意境,並用幽默詼諧、平易淺顯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楊萬裡廣泛地向前輩們學習,而又不因循守舊的結果。

「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這是誠齋體在當時詩壇地位的真實寫照。

楊萬裡的《小池》大家應該都能背誦兩句吧?

4、歐陽修: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

江左衣冠世有名,幾人今復振家聲。

朝廷獨立清冰節,閭裡歸來白首卿。

志在言談猶慷慨,身閒耳目益聰明。

長松野水誰為伴,顧我堪羞戀寵榮。

——《常州張卿養素堂》

造化無情不擇物,春色亦到深山中。

山桃溪杏少意思,自趁時節開春風。

看花遊女不知醜,古妝野態爭花紅。

人生行樂在勉強,有酒莫負琉璃鍾。

主人勿笑花與女,嗟爾自是花前翁。

——《豐樂亭小飲》

歐陽修(1007-1072)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繼承發展了唐代韓愈的古文理論,在宋初領導了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堪稱一代文壇領袖。

歐陽修的詩多反映社會現實,在詩中多夾敘夾議,又兼具流麗婉轉的風格,既務實又保持了藝術性。

關於歐陽修的歸屬為何不是四川,這裡解釋一下。歐陽修確實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那是因為他的父親歐陽觀當時在綿州任軍事推官。而歐陽家世代都居住在吉州永豐,所以說歐陽修的籍貫依然是吉州永豐,別忘了本文是以籍貫為最優先這一大前提。

5、朱熹: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其一》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觀書有感·其二》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

朱熹(1130-1200)是南宋著名理學家、詩人、閩學派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人尊稱朱子,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的,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

朱熹對詩詞都頗有造詣,其中詩風偏於說理但又不枯燥乏味,被讚譽為「寓物說理而不腐」。

他的出生地在劍南州尤溪(今福建尤溪),這是因為他的父親朱松當時外任尤溪縣尉,離開了祖居地徽州婺源,但如此推算朱熹的籍貫仍在徽州婺源,也就是歸屬江西。

6、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青原)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

梅花南北路,風雨溼徵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如不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採薇。

——《南安軍》

幾日隨風北海遊,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揚子江》

文天祥(1236-1283)是南宋末著名文學家、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由於當時國勢危急、飄搖欲墜,作為主戰派核心的文天祥,大多將滿腔鬥志抒發於自己的詩中,聞之令人振奮淚目。

清山語:江西的著名詩人實在是太多了,明顯優於其他地區,很多人被此文省略,也不得不省略,選出來這幾位已經足夠證明實力。

四川

1、蘇軾: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春宵》

大文豪蘇軾(1037-1101)是宋代不世出的全能型文學巨匠,詩詞書畫樣樣精通。

蘇軾一生三起三落,宦海浮沉,走過許多地方,人生閱歷極為豐富,因而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他將他的所見所悟以極為純熟的藝術手法,巧妙生動地融於詩中,讀之大感天縱奇才,令人心折。

由於他的詩作造詣超越同時代的所有詩人,所以他的創作成就是最高的。

2、蘇轍: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懷澠池寄子瞻兄》

苦寒壞我千竿綠,好雨還催眾筍長。

痛飲雖無嵇阮客,瓢尊一試午陰涼。

——《絕句》

蘇轍(1039-1112)是蘇軾的胞弟,「三蘇」之一,文學造詣也是頗高,他的詩力圖跟隨兄長腳步,詩風淳樸無華,文採稍遜蘇軾。

清山語:四川的實力也不弱,尤其有一代文豪蘇軾坐鎮,更是令人信服。說句有些託大的話,蘇軾一人可當千軍萬馬!

河南

1、邵雍: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山村詠懷》

歡喜又歡喜,喜歡更喜歡。

吉士為我友,好景為我觀。

美酒為我飲,美食為我餐。

此身生長老,盡在太平間。

——《歡喜吟》

長憶當年歸弊廬,未嘗三徑草荒蕪。

欲為天下屠龍手,肯讀人間非聖書。

否泰悟來知進退,乾坤見了識親疏。

自從會得環中意,閒氣胸中一點無。

——《閒行吟》

邵雍(1012-1077)是北宋早期的理學家、詩人,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他們都是理學的開派創始人。

他自幼愛好讀書,並對自己的學習要求極為嚴格。為了磨鍊自己的意志,他冬天不生爐子,夏天不扇扇子,挑燈夜讀,數年不輟。

除了理學的巨大成就,邵雍在詩上的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

邵雍的詩極有個人特點,融入了他極為擅長的易學內容,以說理為主,將自己的領悟徐徐道來。

2、陳與義:洛陽(今河南洛陽)

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

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併來。

——《中牟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裡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襄邑道中》

陳與義(1090-1139)是兩宋之交的著名詩人,以「詩俊」之名位列「洛中八俊」之一,同時也是江西詩派的「三宗」之一。

他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官至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同時他還是一位愛國詩人,當他看出宋高宗趙構表面振作,實則想要苟且偏安時,心中大為失望,於是稱病辭職。

3、程顥:河南府(河南洛陽)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餘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春日偶成》

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題淮南寺》

程顥(1032-1085)是北宋著名理學家,與弟弟程頤同為理學奠基人,合稱「二程」。二程的學說後來由南宋的朱熹等人繼承發展,最終形成程朱理學。

清山語:河南的優秀詩人也不少,畢竟北宋時期,河南仍是核心發達區,所以其中的代表詩人多出自北宋。

山東

李清照: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題八詠樓》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詠史》

李清照(1084-1155)不僅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同時也有詩作傳世。

她親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慘事,對宋廷的懦弱無能感到可恥與悲憤。因而她的詩中多是透露著濃厚的愛國精神。

清山語:山東原本有李清照和辛棄疾兩位大家,但二人都是以詞作為主,論詩的話地位就低了許多。

江蘇

1、範仲淹:吳縣(今江蘇蘇州)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江上漁者》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書扇示門人》

範仲淹(989-1052)是宋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推動的慶曆革新雖然只維持了一年,但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河,為後來王安石的變法奠定基礎。

他的文學成就也是極高,現存詩詞雖然不多,但題材廣泛,寓意深遠,膾炙人口,每首都堪稱精品。

範仲淹祖籍邠州,但其高祖範隋在唐末時為避戰亂,遷居到了吳縣,所以到了範仲淹這裡,籍貫已經變為吳縣。

2、範成大:吳縣(今江蘇蘇州)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四時田園雜興》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窗前木芙蓉》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州橋》

範成大(1126-1193)是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他從江西派學起,又學習中、晚唐的白居易、王建、張籍等人,最終自成一派,其詩風清新易懂,貼近現實。

範成大曾在諸臣膽怯的情況下,慨然出使金國,並且不辱使命,途中寫下的紀行詩更是極具歷史價值,反映了當時淪陷區的悲涼境況。

他一生曾數次出任地方官員,盡職盡責,力除時弊,做到了詩如其人,知行合一。

清山語:一直都很喜歡範仲淹,不論詩詞存世都很少,但幾乎每首都令人拍案叫好,愛不釋手。

浙江

1、陸遊: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遊山西村》

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泣亦無人!

——《追感往事》

陸遊(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力主抗金,收復中原。他在詩上的造詣更勝其詞,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現存有9300多首,堪稱宋代的「詩中之龍」。

陸遊的詩風兼具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選題廣泛,豪邁振奮,一掃南宋初期詩壇頹勢,為後來許多詩人所學習效仿,具有極高的地位。

2、戴復古:天台黃巖(今浙江台州)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裡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江陰浮遠堂》

雨過山村六月涼,田田流水稻花香。

松邊一石平如榻,坐聽風蟬送夕陽。

——《山村》

戴復古(1167-約1248)是南宋著名江湖詩派詩人,曾學習陸遊,作品中不乏抒發愛國情懷、反映民間疾苦的詩篇。

他一生不仕,晚年總結作詩經驗,以詩體寫下了《論詩十絕》。

3、張伯端:天台(今浙江台州)

道自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

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絕句》

國富民安後,修成體屬乾。

凝神歸妙道,抱一守丹田。

去住渾無礙,升騰任自然。

九年功滿日,獨步大羅仙。

——《抱一》

張伯端(987-1082)是道教南宗紫陽派鼻祖,被奉為全真道南五祖之一。

他融合儒釋道三家精髓,形成以性命雙修為主旨的內丹學說。

因而張伯端的詩作往往極具辨識度,多是闡述他對道的理解和看法。

清山語:陸遊在詩壇的地位類似於辛棄疾在詞壇的地位,都是地位極高、引領後世的一代大家。

安徽

1、梅堯臣:宣城(今安徽宣城)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

勢利壓山嶽,難曲志士腸。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苟。

——《古意》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魯山山行》

梅堯臣(1002-1060)是北宋初期著名詩人,與蘇舜欽合稱「梅蘇」。

他主張平淡務實,極力扭轉自晚唐五代以來華而不實的詩風,在劉克莊的《後村詩話》中讚譽他為宋詩的「開山之祖」。

2、張耒:亳州譙縣(安徽亳州)

長夏江村風日清,簷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

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

——《夏日》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夜坐》

張耒lěi(1054-1114)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也是這四位中最長壽的一位。

他的詩風平易舒暢,不尚雕琢,追求質樸自然,因而有時顯得粗糙草率。

清山語:梅堯臣是宋詩新風的先驅人物,不能光看其詩作的優劣,來評定他的地位,畢竟後來的大家也需要有前人鋪路,才能站得更高。

福建

劉克莊:莆田(今福建莆田)

試說東都事,添人白髮多。

寢園殘石馬,廢殿泣銅駝。

胡運佔難久,邊情聽易訛。

悽涼舊京女,妝髻尚宣和。

——《北來人》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鶯梭》

劉克莊(1187-1269)是南宋著名詩人,因遭受排擠,長年在地方為官,走遍了祖國大地,因而他的詩多描寫各地見聞,同時也關心民生,反映了南宋晚期的社會圖景。

清山語:其實福建到了南宋時才真正文化興旺起來,這是以朱熹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文人湧入福建的結果。

結語

綜上,通過權衡代表詩人的質量和數量,我們可以大略為參與詩賽的8個省隊劃分檔位:

第一檔:江西、四川、浙江

第二檔:江蘇、河南、安徽

第三檔:福建、山東

宋朝礙於時代限制,其核心區域多集中於南方,尤其是南宋時期,所以詩人薈萃之地多在南方也實屬正常,此事不必過度攀比。

還有哪些你喜愛的詩人或詩句,歡迎留言分享。

文以載道,史可明鑑,熱衷研讀歷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原創不易,歡迎關注點讚,在此感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22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