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於「嚴重」,反正我覺著是被高估了。
今兒這位是張永熙張老。
不是說怹老人家的業務水平不好,而是沒有好到可以和老侯大師比肩的程度。
由此說到赫赫有名的「南張北侯中少林」。
這位少林先生,雖然為人處事上好受人褒貶,不過業務能力是非常之強。
連馬三爺都讚不絕口的人能錯的了?(「少林」兩個字都是怹給起的)
那段兒《賣布頭》,在我親耳聽見的當中,沒有比孫少林先生更好的。
和怹差不多的,我聽過的也許只有閆笑儒老。
其他的,包括老侯大師、於寶林先生等等還就是略遜一籌。
而且人家是晨光茶社的掌穴,實力上也是獨霸一方。
和老侯大師並稱,倒也勉強說的過去。
而「南張」張永熙先生,就遜色了許多。
說是南京相聲的「掌旗人物」。
其實南京作為相聲的三大發祥地,大部分只是徒具虛名,比起天津、濟南,那是差遠了。
張永熙先生的這個「掌旗」,其實還是在天津、濟南闖蕩。
「南張」只不過是南方曲藝界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事實上不論勢力,還是實力,都比孫少林差了不少,更別說老侯大師了。
私以為大體上、大約也就和於寶林先生在一條水平線上。
所以,說在名氣和受歡迎程度上,張老能和老侯大師齊名,其實是被吹捧了。
不過,張老的人性是真好,脾性很讓人敬服。
(話說大班主的那段《張雙喜捉妖》,可也有永熙老的一份功勞)
比如當年張壽臣老的徒弟穆祥林和康立本,最早是張永熙先生在張家口帶拉的師弟。
後來這二位為了在天津立足,不得已改拜了張壽臣先生。
這種「跳門」是門裡很忌諱的事情。
可是在張老的自傳中,提及二人時,用的都是康寶瓈和穆寶珩的藝名,為他們避諱此事。
這是很仁義的事情。
提到張永熙先生的自傳,裡面還有這麼一段兒:
「我平生最大的憾事,也是我一生最大的汙點。我曾因為一時感情衝動,沒能把握自己,害了一位好姑娘,也傷害了我的愛人娟華,更給自已帶來了五年的牢獄之災。」
這樣對自己年輕時犯過的錯誤直言不諱、並且勇於承擔的舉動,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以上……
我來評論的話,非郭德綱莫屬,因為我聽他的相聲基本就沒笑過,和當年聽牛群馮鞏相聲的反差太大太大,聽了前面的,我就能猜到他後面要說什麼,這還怎麼笑?其實不搞笑倒也罷了,卻有那麼多人說他相聲說得好,這樣我就不服氣了。
很多回答都歪得不行,人問題是「被嚴重高估的相聲演員」,不是「我最討厭的相聲演員」,個人審美喜好如果能夠為一個演員蓋棺定論,那麼人氣越高的演員,一定是最容易收穫最多倒好的,因為人氣越大意味著基數越大,而鮮花和茶壺都是等比的,有多少捧臭腳的就會有多少罵街的。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這個人最起碼得是一個「相聲演員」,有些流量明星人氣高,但相聲連門檻都沒邁進來。所有讚譽聲都是粉圈在亂刷,這種人壓根也不存在高估,飯圈是獨立於行業標準以外的,就像你問鹿晗演技是不是被嚴重高估,人真正學表演的只會反問你:鹿晗會演戲嗎?
所以說要討論被嚴重高估的相聲演員,最起碼他得是一個相聲演員,而且獲得了超出其能力的地位和評價,而這種地位跟評價對於行業內部來說爭議極大,這才屬於被嚴重高估。
符合這個條件的,在我看來有兩個典型:
楊少華
楊少華老爺子非常火,而且很有觀眾緣,但他確實是被高估了,而且被嚴重高估。
少華老那個所謂的「蔫派」捧哏,只不過是商業包裝出來的一個偽概念而已,說白了就是搶戲,灑狗血,不按規矩出牌罷了。一般這麼量活的人,都是沒有正經傳授,而且活極度不瓷實的表現。
楊少華為什麼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固定搭檔,除了他對於相聲功利心太重,哪兒有好處就去哪兒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人接得住他。當年跟馬志明合作三年,那已然算是楊少華收斂到極致,快把自己憋屈死的境地了,但依然是各種零碎亂抖,弄得習慣一頭沉的馬志明極度不舒服,最後不得不裂穴。然後跟劉俊傑合作三年,劉俊傑是比較新的路子,很多風格他都能適應,但還是沒法長久合作,畢竟人家正在一步一步推進劇情,你在旁邊老往外支,一次兩次我現掛給拽回來了,但任誰也有栽跟頭的時候,所以還是只能各玩各的。
到了晚年楊少華終於遇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搭檔趙偉洲,蔫哏颱風也發揮到了極致。但這種成功的背後,是趙偉洲犧牲自己,替楊少華打造了一系列作品,把捧哏當成舞臺重心。但這種犧牲其實是對藝術的一種商業化妥協,趙偉洲本身的能力遠高於《枯木逢春》《危言聳聽》等,說白了他是將自己的優勢掩蓋住,全力以赴襯託楊少華的結果。火自然是火了,但這些作品在狗神的藝術生涯中,前二十都排不進去。
再後來楊少華就跑去兒子身邊量活,父子也走入了純商業化的道路,然後就是各種浮誇的標籤一通貼,就連「泰鬥」「大師」這些名不副實的稱謂都給了楊少華,這就有點過了。其實大部分觀眾對他的舞臺記憶,還是那句歇斯底裡的「我要開花」!
說了歸齊,楊少華是一個不錯的相聲演員,也非常有觀眾緣,但他的藝術成就實在不值一提,也遠遠配不上那麼多浮誇的讚譽。
孫少林
大來子孫少林,濟南晨光茶社的開創者,柳活兒一絕,有著南張北侯中少林之稱,據說裘盛戎聽了他學自己,都不得不稱讚唱得比自己還好。
孫少林為什麼被嚴重高估呢,原因之一是他一輩子不錄音不錄像,留下來的資料非常少。再有就是孫少林是晨光茶社的大穴頭,善於經營跟管理,所以他後來的很多讚譽,是他那些孝子賢孫硬吹出來的,大部分都水得不行,可信度也並不高。
這其實也是很多江湖行當的一個弊病,穴頭是組織者加利益分配者,穴頭的表演反而是其次,而且稍微有點能耐,就會被那些吃了賞飯的演員吹上天。這就跟老闆牌技其實臭的不行,但也沒幾個員工敢贏他一個道理。
孫少林的晨光茶社跟啟明茶社齊名,很多名角兒都在這裡演過,另外中國相聲史上最豪華的一次擂臺賽「晨光VS共樂」,就是孫少林主導的。根本原因就是孫少林脾氣非常大,本來劉寶瑞是去晨光走穴,結果孫少林拱火兩人說攢了,劉寶瑞也不是吃素的主兒,跟一個粉絲合作搞了共樂茶社對著幹,結果京津兩地的名角都被搬來,最後強龍不壓地頭蛇共樂還是關張大吉。
而晨光茶社沒法用自己的演員對抗共樂的攻勢,必須把張壽臣郭榮啟白全福等名角兒請來增援,根本原因就是孫少林自己的班底實力不夠,劉寶瑞李潔塵就夠他們喝一壺。另外馬老在燕春樓噴李潔塵人品差,弄得姜寶林去晨光茶社被孫少林擠兌,這事情其實也可以倒過來說,姜寶林被擠兌的根本原因是孫少林人品差愛記仇,對李潔塵投靠劉寶瑞一直念念不忘。
總而言之,孫少林現在很多讚譽,都是建立在晨光茶社是濟南相聲一枝獨秀的基礎上,作為創始人身上難免被追加很多虛假的光環,真實水平應該沒這麼神,屬於嚴重高估的類型。
我覺得被嚴重高估乃是相聲演員郭德綱,為什麼這樣說呢?
作為一個專業的相聲演員,應該帶領徒弟好好將相聲發揚傳承下去,讓相聲這種特色文化帶給廣大觀眾一種心靈上的享受,豐富老百姓的業餘生活,從而使生活更加精彩,更加愉悅!
而縱觀郭德綱現在的所作所為,根本看不到有精彩的相聲表演,看到的是輾轉各電視臺做評委做主持人,說句不好聽的話,業已被金錢迷失了方向,忘記初衷,辜負了廣大觀眾對他的信任和期盼,徹底淪為了金錢的奴隸,讓自己的形象一洩千裡!
高估,主要是從名氣和實力進行對比,名氣遠遠大於實力的就是高估,反之則是低估,比如佟有為馬樹春、馬軍盛偉、劉鶴春李雲天就屬於被低估的相聲演員。
由於各方面原因,比如上節目多、有人捧、話題多等,有些知名相聲演員獲得了比他的相聲實力更高的名氣,這種現象在演藝圈裡其實算是很常見,就像老戲骨論名氣遠不如小鮮肉一樣,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本文簡單列舉一下八位被高估的知名相聲藝人:
1、常寶華
常家六位說相聲的寶字輩藝人也是六兄弟當中,在普羅大眾那裡名氣最大的無疑是常寶華,因為他上電視機會相對較多,比較長壽,同時還有一位名氣更大的孫子開心麻花常遠。
不過,實際上在常家六兄弟中,常寶華的相聲造詣並不算高,常寶堃、常寶霆才是六兄弟中的佼佼者,常寶華這位四蘑菇的相聲水平相對於其名氣則是處於相對高估的地位。
2、楊少華
長壽的楊少華名氣也不小,除了他個人早年積累下的觀眾緣之外,其兒子楊議也是功不可沒,楊少華本人在相聲界也算有一個特殊地位,尤其是被譽為「蔫哏」創始人。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回顧楊少華老爺子的相聲成名史,你會發現他的走紅其實是很吃搭檔的,先是趙偉洲不計個人得失的作品創作,將大部分包袱和亮點都放到了楊少華身上,一舉將其捧紅。然後楊少華又和剛剛成名的兒子楊議合作,爺倆算是互相成就了一番。
如果單獨將楊少華拿出來,你會發現作為捧哏的他在相聲的造詣上並不是很高。
3、笑林
八十年代和李國盛搭檔並風靡一時的笑林曾經是全國著名笑星,其相聲風格在春晚上獨樹一幟,甚至還有自己的專有名詞:笑林廣播電臺。
不過,笑林的相聲風格和造詣同樣也備受質疑,被認為是實力配不上名氣,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笑林的作品風格太過於單一,他在九十年代以後逐漸轉向主持人領域似乎也是在證明這一點。
4、洛桑
雖然沒有進入相聲譜系,但洛桑一直被公認為一位優秀的相聲演員,他和博林合作的《洛桑學藝》在九十年代初曾風靡一時。
說洛桑相聲水平被高估一定會被很多網友吐槽,因為洛桑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可以和趙本山比肩的笑星,如果不是因車禍去世,其前途將不可限量。
但是,也許就是因為洛桑的早逝,讓我們只能欣賞到他的《洛桑學藝》系列作品,單就這些作品而言,在九十年代初還是比較新穎的,但其問題和笑林類似,風格和表演形式太過於單一,顯得後勁不足發展乏力。
5、高曉攀
高曉攀曾經一度讓人感到其相聲水平和風格耳目一新,他和尤憲超在春晚和喜劇綜藝上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儼然是一位冉冉升起的相聲界新星。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高曉攀的名氣越來越大,影視主持人和相聲事業也是全面發展,但他的相聲水平卻呈現出停滯不前的態勢,似乎很難向上發展再捅破一層天花板了。
6、張九齡
這位被德雲社粉絲大力宣揚同時也是德雲社力推的德雲社九字科藝人,不僅取了一位和古代先賢一樣的藝名,同時還比較高調,名氣一度躥升很快,似乎有很強的後勁。
但是,筆者多次聽過張九齡不同場合的相聲表演後得出一個判斷,張九齡似乎在相聲上還沒有準備充分就被推出來了,實際上他的相聲口風還很飄,在表演上還欠缺很多,似乎很缺乏說相聲的天分,看似基本功挺紮實,但在說和逗上都面臨著和張雲雷相似的困境:不開竅,這實在有些對不起他的名氣。
7、孟鶴堂
雖然孟鶴堂在出道後被德雲社力捧為相聲綜藝冠軍,但實打實說,孟鶴堂說相聲最好的時候也只能給人中規中矩的感覺,最讓人無語的是,他的基本功和文化素養似乎還存在很大的短板,說貫口崩瓜掉字,說相聲記不住臺詞,念串場詞頻出白字等等,讓人「嘆為觀止」。
可以說,如果馬三立侯寶林的相聲是一百分的話,巔峰嶽雲鵬也不過三四十分,巔峰孟鶴堂也不過二十來分,日常狀態的孟鶴堂可能只是個位數得分,甚至可能還不如很多大學裡的業餘相聲演員。
8、秦霄賢
自從有了張雲雷,嶽雲鵬的相聲給人的感覺就很有味道了。
自從有了孟鶴堂,張雲雷的相聲就給人很有特色的感覺。
自從有了秦霄賢,整個德雲社除了秦霄賢之外的相聲演員水平都像是突然提高了一兩個檔次。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可以說,秦霄賢雖然流量和名氣不小,但其相聲水平恐怕連很多高中業餘相聲演員都不如,說乾脆點,他根本就不是吃相聲這碗飯的人,相聲不是他的專業和熱愛,更像是他的敲門磚而已。
綜上,其實被高估和被低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果放在2004年,無疑郭德綱先生就應該是一位被嚴重低估的相聲藝人,如果放在2021年,恐怕他也得算成被高估的相聲演員,因此,不論是高估還是低估,都只是一份「僅供參考」的談資。
我不喜歡靠眾自媒體炒作起來的相聲團體,我也不喜歡靠賣萌、投其所好,取悅於觀眾的個人。有些自媒體人總說,姜昆打壓某某相聲團體,把德藝雙馨的姜昆說的一無是處,我看不見得,我們這個時代的相聲,還是要以侯寶林、馬季等相聲大師所倡導的歌頌時代主旋律,歌頌人民,歌頌英雄,歌頌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為主,少靠低俗的,賣萌的段子,贏得觀眾。傳統的相聲不是不能說,你們應該向侯寶林大師學習,看看人家是怎麼將舊中國遺留下來低俗相聲,改造成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精採段子的。你行更應該學習馬季大師,他是新中國相聲藝術,謳歌主旋律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