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進行軍訓有多重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為了加強國防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提高身體素質。除此以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培養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軍訓是一種特殊的集體活動,參與者需要遵守嚴格的紀律規定,服從指揮,團結合作。這種經歷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以及對於個人行為對整個集體的影響的認識。
2,提升自我管理和協調能力:在軍訓過程中,學生們需要獨立生活、自我管理,同時也需要與隊友協同作戰、共同生活,交流溝通,這可以提升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同時還有利於養成壓力下保持冷靜思考的習慣。
3,加深對國家國防的認識和責任感:軍訓是一個有關國家安全和國防的課題,參與者通過學習軍事理論和實踐訓練可以加深對國家國防建設的認識,更加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並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成長不僅僅是個人問題,也關係到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4,塑造陽剛健康的形象:通過軍訓,學生們可以鍛鍊身體、塑造陽剛健康的形象,這不僅可以增強體魄,還有利於形成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是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之一。
大學開學跟初高中不同,首先要先開始一段時間的軍訓,一般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很多學生對此感到很無奈,畢竟在如此高溫季節中站軍姿,實在是很少有人能夠堅持下來的。那為什麼大一入學後必須要軍訓呢?這其中的原因一起往下看看某校領導的回答就知道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般男生的體質比女生的要好,能夠進行強度大的訓練,而女生就比較柔弱,可能站個十幾分鐘就感覺到累了,還有一點是因為男生們心目中都有一個迷彩夢,想以後學業完成後就報名入伍,而軍訓雖然不是部隊,但是要求標準是一樣的。
其次女生們覺得軍訓後自己的皮膚一定會被曬黑,但是沒有特殊情況是必須參加訓練的,要知道軍訓時的表現要記入到學分裡的,如果你的軍訓考核不合格,那麼就會被扣除相應的月份,不利於以後的發展。
最後就算你開學的時候無法正常參加軍訓,那麼等到結束後可以進行補充,反正無論怎麼樣軍訓這一關是逃不過去的,畢竟軍訓對學生帶來的都是好處,在以後的學習中會有很大的幫助。
軍訓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紀律教育和國防意識教育,應該利用這麼好的一次機會去培育精神、鍛鍊能力、收穫知識、塑造體質、體驗情感、磨練意志。
又即將迎來一年一次的軍訓,今天回單位走了一圈,伴隨著昂揚的軍旅歌曲,望著碧綠的操場跑道,頓時也回憶了自己曾經帶訓和參訓的5次歷程,次次歷歷在目,次次印象深刻。
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要參加軍訓,主要基於這麼幾個理由:
1.現在是國泰民安,屬於和平年代,於是我們離國防遠了,離軍事遠了,似乎和我們沒有太多關係。但是永遠不要忘記,這個世界還不是太平,國家還不是發達,我們還需要時刻做好保家衛國的準備。於是我們
應該懂點軍事常識和國防知識,更好地是培養國防意識!
2.在軍隊裡(部隊)裡首先告訴我們的是「服從命令是天職」,命令就是鐵的紀律。雖然這些在有些場合不一定適用,但是我們要永遠知道在一個組織裡,單位裡,只有信任我們的領導者才能更好地帶領我們前進,在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上級命令。
因為有組織的社會最講究的是規則和命令。
因為你選擇到一個單位就意味著你選擇遵從這個組織的制度和文化。
講集體就是要以集體利益為準,就是要學會團隊合作。
5.在軍隊裡(部隊)裡要學會吃苦,因為我們成長在五星紅旗下,所以也就沒有體會過吃苦的滋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古語這麼說,是因為吃苦能夠磨練意志,能夠奮發進取,能夠激發潛能!你能否連續站軍姿1小時活2小時,你能否站崗值班一個下午,你能否連續軍訓2個星期等等。
因此軍訓也是一個磨練意志的過程,這是精神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軍訓雖然會有點累,但是卻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 首先,軍訓可以磨鍊一個人的意志.對學生來說,軍訓收到鍛鍊,會幫助你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使你在今後的學習生涯中遇到困難時不會畏懼,克服困難.另外,站軍姿等是有利於矯正你的不良站姿的.軍訓還可以增進你和同學之間的感情,增強你的團隊意識.還有,我們國家向來有全民皆兵的歷史,軍訓也可以說是出於一種戰略準備吧.呵呵,看樣你是要經歷軍訓了,不要緊張.儘管軍訓很苦很累,但經歷一次軍訓你會發現你成熟了許多,也學到了許多.
因為軍訓是國家的法律要求,是公民應該履行的義務。每個學校的軍訓就包括服兵役範圍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八章 普通高等學校和普通高中學生的軍事訓練:第四十五條 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在就學期間,必須接受基本軍事訓練。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對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學生,再進行短期集中訓練,考核合格的,經軍事機關批准,服軍官預備役。 引用:有途網 大學軍訓的目的 學校的軍訓都是為了每個學生的體能訓練,增強身體素質,鍛鍊自身的堅強毅力。團體的訓練還會增強我們的集體榮譽感,團隊協作的能力。軍事訓練會培養我們自身的一個生活習慣,養成好的生活秩序。 大學新生軍訓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嬌生慣養,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缺少各個方面的鍛鍊。軍訓就是幫助他們鍛鍊的機會。而且通過軍訓還可以提高同學們的愛國意識和國防意識,也可以使同學們掌握基本的軍事技能。 還有以下理由:
第一:鍛鍊大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一般的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都沒有離開家這麼遠過,所以大多數人對家長的依賴心理很強,軍訓就可以讓大學生變的更加的獨立堅強;
第二:軍訓可以增進大學同學之間的了解。絕大多數大學生在軍訓之前(也就是才開學時)根本都不了解。軍訓是大學生互相了解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軍訓中有很多團隊活動,讓同學們都參與其中;
第三:軍訓可以增強學生的的團隊合作意識;
第四:軍訓可以調整好我們的作息時間,一般的學生在暑假後作息時間完全混亂,經過軍訓,會更有時間觀念。
為什麼大學新生要軍訓?
大學生軍訓可以得到以下收穫:
1、通過軍訓的實際訓練,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增強體質的同時,更促進精神品格的形成與發展。軍訓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紀律教育和國防意識教育,應該利用這麼好的一次機會去培育精神、鍛鍊能力、收穫知識、塑造體質、體驗情感、磨練意志。
2、軍訓時間與學生未來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時間相比較,雖然短暫,但卻是人生難得的寶貴積累與沉澱。通過緊張而有序的軍訓生活,學生能夠學會有效地用寶貴的時間,來安排日常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習效率及效果。
3、通過軍訓,學生們能懂得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人生哲學。遇到困難、挫折和考驗能以平常心對待,勇於拼搏挑戰,超越自我。
4、通過軍訓增加大學生對國防重要性的認知,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愛國精神。
大學生軍訓是必備課,也是國防教育的重要一環,通過軍訓能夠提高大學生國防意識,增強大學生對部隊的了解。大學生軍訓是一種感受和體驗,是親身通過軍訓感受軍人的辛苦和不易,能培養大學生自律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軍訓時間雖然不長,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但是能讓大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也是軍訓的成果。大學生參加軍訓,通過教官嚴格的隊列訓練,日常管理還有遵守記錄的教育,為以後回到學校上課奠定了一定基礎,雖然不能堅持很久,但給他們灌輸了一種意識。
大學軍訓是一所學校大一新生最為集中的時段,最開始安排軍訓,是為了對接服兵役制度,雖然國家年輕人很多,也不需要那麼多士兵,但是服兵役制度還是要有的。
有制度就要遵守,但是大學生又不能都放棄大學去當兵啊,所以為了既從形式上遵守了兵役制度,又能確保大學生順利讀大學,於是乎軍訓就有了。
後來,生活變好了,大學生需要提升吃苦耐勞的精神,需要提升愛國意識,所以又給軍訓添加了新的意義。軍事訓練會培養我們自身的一個生活習慣,養成好的生活秩序。 大學新生軍訓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嬌生慣養,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缺少各個方面的鍛鍊。軍訓就是幫助他們鍛鍊的機會。
再後來,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交際能力不足的特點顯現,而在較為艱苦的環境下,更容易培養人的團隊意識和交往能力,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個時候軍訓又擔負起了加快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建立同學關係的重任。
軍訓,還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思想上的自立和獨立,還能幫助我們養成嚴格自律的良好習慣。軍訓雖然會有點累,但是卻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
大學新生軍訓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1. 強身健體:軍訓是鍛鍊身體的好機會,同時也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和磨練毅力,對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增強愛國主義意識:軍訓不僅僅是鍛鍊身體,它還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通過軍訓,學生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國家和軍隊的歷史和現狀,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國防觀念,以及加強國防教育,提高他們的國家意識和責任感。
此外,對於計劃參軍和未來從事軍隊和安全領域工作的學生來說,軍訓還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它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軍隊生活,增強相關技能和素養,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為國家服務的能力。
雖然目前一些大學的軍訓可能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但其背後的教育意義和目的仍然十分重要和必要。
畢竟,無論是在軍隊還是在社會生活中,紀律性和集體協作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質。因此,大學軍訓的關鍵是要發揮其教育作用,提高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國家意識的效果。
我認為軍訓完全沒必要。
第一:你看:紀律性好的招人不用多說。軍訓沒必要。再來就是紀律性差的。再怎麼訓練,改了還行。但有些人就是打死不改。不管軍訓不軍訓,就是不改,所以軍訓還是沒有。所以:換句話講:軍訓完全沒必要。
第二:軍訓增加體質是不錯,但是想想體能好的,自然是撐一下就過去了。對於體質一般的,或者差的。則是煎熬。沒錯。之前也說了軍訓是可以增強體能。但是換個思路想想:對於愛運動鍛鍊身體的學生來說軍訓肯定會有所幫助。但是對於那些不愛運動身體的。打死都不運動的。就沒用,你就算強迫他去軍訓了,身體體質上去了。但那只是暫時的。那些人一旦軍訓結束。又會出現不肯運動,就往那裡一做就玩手機,電腦,看書。要知道大學又六個學期。就十來天軍訓帶來的身體體質又可以撐多久呢。我想最多也就十天半個月那些人的身體情況就好恢復到軍訓之前。甚至更差。
換句話講:愛運動的不用軍訓。不愛運動的,軍訓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總結:軍訓毫無用處
第一:
大學是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環境,軍訓不僅有利於我們身體健康,也有效的改變了我們高中的不良生活習慣,使我們的體態神情更加有神!
大學的學習環境是寬鬆的,但大學卻不是像許多新生認為的那樣,是一個紀律寬鬆的地方。軍訓的頭一個意義就是要教大一新生學會:遵守紀律。其次,「新生大學軍訓」能幫助大一新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大學生的上課時間安排得比較靈活,學校裡又沒有父母在旁督促,這就決定了咱們在大學裡的學習和生活基本上就得靠咱自己安排,這就要求要有很強的自律能力,而這樣的自律能力,恰恰是很多新生都缺乏的。
第二:
有利於我們大一新生提前適應大學生活,通過軍訓期間,與我們的老師、師兄和同學們建立和諧關係。只有建立好關係了,才能從競選班幹的投票選舉中有更大優勢!
第三:
軍訓是必修課程,沒有拿到的話就很難畢業。我們的軍訓是一年一次,重修的話會很麻煩,建議一次過。
第四:
集體意識。大學裡面,不再單單只是以一個班為集體了,更多的是以宿舍為集體,還有社團。軍訓能讓我們在少有的班集體活動中展示自我,並且能凝聚班集體力量。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感謝觀看!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 軍訓,崇文尚武的第一門課程!
(一)
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城邦,母親把初生的嬰兒放在烈酒裡泡澡,以完成某種測試。被長老認定為健康的嬰兒會重新送到母親手中允許其存活,而那些脆弱的生命則會被丟棄在山坡上,在野外自生自滅……體質的優劣成為了獲得生存權力的前提。
在中國,兩千多年前「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在培養學生的標準課程裡——禮、樂、射、御、書、數——射與御兩項都是軍事技能的學習。「射御足力則賢」,軍事技能的高下,被視為一個人是否賢德的標誌。
前者的古希臘城邦就是斯巴達。或許,你對它的印象裡會有「野蠻」二字。而「野蠻」就一定是被用作貶義嗎?「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野蠻其體魄」,1917年,還在長沙師範讀書的毛澤東就發出了這樣的疾呼。
1917,整整一百年。百年前的中國,貧窮羸弱,山河破碎。這片山河仍然是兩千多年前老秦人用箭弩統一的華夏,而千年間用禮儀播撒的文明早就不見了蹤影。
自秦漢之時,對身體素質的訓練就開始走下坡路,隋代學子為謀取功名無暇學習軍事,軍訓漸漸被棄之不顧,唐代則直接廢止。這也便有了從宋代的興文教、抑武事到清末我國人的身體孱弱,也便有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血淚史。
《史記》中講「凡文事必有武備」,沒有強健的國民哪有強大的國家?沒有強大的國家哪有燦爛的文明?
(二)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人才的最高評定標準就是「文武全才」。文以治國、武以安邦,「習文尚武」是立國之本,是萬千讀書人的至高追求。
宋代之前,文人有武功並不是什麼稀罕事。班超能投筆從戎,正是因為他身體好。祖逖聞雞起舞,也並非是起來跳交際舞,而是舞劍練習武功。即使是宋代以後重文輕武,中國的文人也沒有變得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
李白從小愛好舞劍,十五歲學練劍術,二十歲騎馬佩劍出入於通都大邑。辛棄疾能夠率領數百人殺入20幾萬人的大營,刺殺營中叛徒。王陽明善於射箭,和軍人比賽,連發三箭皆命中紅心……
古來書生皆佩劍,「孔子行教像」雙手見禮、腰中挎劍,《楚辭》「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描寫的就是高冠長劍的書生佩劍形象。寶劍象徵君子之德,包含著禮儀、修身、強體、報國的精神內涵。無論是先秦諸子、魏晉遊俠還是唐宋詩人,文人名士都有著尚武之風。
文人就該有武氣!這武氣,一是強健的身體,二是昂揚的是精神,三是民族的氣節。屈原投江、班超從軍、蘇武牧羊……哪個不是文人?哪個沒有武氣?
近代中國,與其說是被鴉片戰爭打開了國門,倒不如說是敗給了鴉片。千萬國人吸食鴉片抽「大煙」,抽壞了身體、抽沒了精神、也抽掉了氣節。讀史明智,「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不能等到國門叩響,鐵蹄踏來,才想起強身禦敵。
(三)
所有這些都不是危言聳聽。
前段時間,一封關於劉胡蘭的家長來信及回復在網絡上傳得很火。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家長反對孩子參加學習劉胡蘭的活動,他在給老師的信中寫到,「我想任何一個有理智的家長都不會想讓自己的孩子像劉胡蘭一樣在上小學和初中這個年齡的時候就參與這些殘酷的政治鬥爭,更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那麼小就被一些大人教導著去殺人,而後又被別人殘酷的殺害。」
然而,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誰也無法保證這種和平是永恆的。相反,戰爭與死亡從未絕跡,世界並不安寧,我們的維和英雄在異國的戰場上殞命,我們的祖國也並非安枕無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居安思危都應該成為常態;無論是歷史還是未來,尚武的精神都應該得到傳承;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英雄都應該被敬仰和紀念。
正如學校的回信裡所說,「你讓她從小拒絕這樣的教育,可有想過,實際生活中,如果沒有面對邪惡,面對危險敢於站出來的勇氣教育,那麼這個人的發展必然是不健全的。」泱泱中華,萬千學子,如今,建設國家、保護國家的人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並不總是陽光普照,當狂風暴雨,疾雷閃電,冰雹颱風來襲的時候,我們必須有抵擋的勇氣,有制勝的能力。
這樣的勇氣與能力,不是靠著一腔熱血就能一蹴而就,強健的體魄、昂揚的精神、崇高的氣節也絕非一日之功,所有這些都需要學習和準備。每次升學,我們的第一門課程就是軍訓。體格弱,精神也很難強大。軍訓不只是新學年的開始,更是勇氣的開始,是培養國防觀念、塑造健全人格的開始,是鍛鍊自我、挑戰自我的開始。
(四)
軍訓,是我們崇文尚武的第一門課程。
為什麼要軍訓?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在短短十幾天或是一個月的軍事訓練中就擁有強勁的體魄,那顯然也是不現實的。但我們要學會重視強健身體的塑造,要學習到最基本的強身技能。軍訓作為開學的第一個項課程,就是告訴我們,身體的鍛鍊與知識的汲取同樣重要。而前者甚至更為重要,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將變得沒有意義。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在學校的我們就面臨著許多壓力,考試、升學甚至還有別人家的孩子。好的身體素質是立足的前提,在鍛鍊的同時,也是一種減壓和釋放。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身體的行路不一定是旅行,人體每6到7年就會全部更換成新的細胞,一個強健新我的塑造何嘗不是一次人生的遠行?
軍訓並不能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會戰爭的殘酷,但在那段嚴格的訓練中,烈日暴曬、風雨洗禮、身體疲憊甚至傷痛纏身……我們會擁有堅強的意志。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意志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品格。文章開篇提到了斯巴達,那是唯一一個沒有城牆的城邦國家,在那裡,精神、意志和力量才是不可摧毀的城牆。
人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我們終有一天要走上社會,獨自面對風雨,再沒有人像父母那樣寵愛我們。人類有時候要向動物學習,一隻野獸受了傷,它可以自己跑到一個山洞躲起來,然後自己舔舔傷口,自己堅持。在斯巴達,脆弱的嬰兒沒有生存的權力,而今天,脆弱的人失去的或許更多。
除此以外,軍訓教會我們的還有團隊協作與遵守規則。軍隊裡沒有單個受罰的習慣,一個人做錯則團體動作不統一,一個人掉隊即判定整個團隊不合格。協同作戰養成了絕不允許任何一個人掉隊和紀律就是軍隊生命的文化。大道至簡,軍旅之簡尤甚——整齊劃一之簡、一呼百應之簡、合心聚力之簡。這些精神寄養,是軍訓要傳達給我們每一個人的,這些東西給予的將會是人生遠景的助力。
沒有人能脫離群體而存在,就意味著要自律,要遵守相應的規則。個人的才智、力量終究有限,想要有一番作為,這就需要有合作夥伴,有團隊精神。狼群之所以得到人的敬佩與畏懼,不是因為它的捕食能力,而是狼群的集體生存、協作與服從意識。
(五)
我們還注意到,中國有那麼多大佬都是軍人出身。軍校畢業的柳傳志,當過五年汽車兵的王石,曾獲全軍技術成果一等獎的任正非,曾任烏魯木齊陸軍學院教官的孫廣信……那些讓人終生受益的東西,就包括我們提到的體魄、意志、協作與紀律。
不只是國內,國外也是如此。2006年的一項數據報告顯示,在美國大型上市公司中8%的CEO都當過兵。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退役軍人中「尋寶」,通用電氣能源集團僱用的老兵已超過一萬人;百事的領導力開發項目設有25個令人垂涎的名額,年輕軍官佔據了7個。退役軍人更像是一塊塊「璞玉」,具有多種在軍營養成的優秀品質:忠誠可靠、吃苦耐勞、不懼危險等等。
現實中,不是誰都可以躋身軍營,但我們每個人都有以軍人樣子來塑造自己的可能。
軍訓是我們與軍旅的一次親密接觸,是身體與心靈的一次淬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這樣「苦勞餓乏」的經歷與淬鍊。
那一刻,勇敢、果斷、責任將成為我們的代名詞,我們把祖國的安危時刻裝在心裡,每天的訓練吶喊聲震天動地,隨時隨地準備戰鬥……「少年強則國強」,那個強健的新我與強盛的國家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腳下。
大學新生要參加軍訓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從專業的角度來看,軍訓可以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責任感。
紀律性和責任感對於學生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
通過軍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學習紀律和規矩,同時也能夠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
這些都是在學術上獲得成功和在社會上立足必不可少的素質。
而且,軍訓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體魄,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耐力和毅力,有利於他們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和工作。
其次,從中國學生的體質角度來看,軍訓可以改善學生普遍存在的體能不足的問題。
由於現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很多中國學生的體質都不太好。
而軍訓可以讓學生進行長時間的體力訓練和鍛鍊,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耐力和毅力。
這對於學生的整體健康狀況的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外,軍訓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在軍訓中,學生會接受軍事教育,了解保衛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變遷,愛國精神已經成為我國崛起的重要支撐,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信心,對於他們的身心成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軍訓還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們偉大的軍隊,並為將來的徵戰保駕護航。
最後,從學生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參加軍訓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軍訓中,學生可以跟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彼此,一起訓練、學習,共同經歷豐富多彩的軍訓日子。
這些經歷可以讓學生更加自信,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標,有利於他們將來的成長和發展。
綜上所述。
大學新生要軍訓有很多好處:可以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責任感,改善學生的體能不足的問題,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個人成長。
這個問題來回答的話說明一個事情就是現在的孩子怕吃苦,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你根本就很少看到孩子多麼懂事多麼的分擔家裡的家務,當然了,這句話說的太絕對了,也有很多懂事的孩子,
軍訓意味著,在太陽底下暴曬,跑步站軍姿,等等,一系列的軍訓項目,這都是現在孩子最怕的,現在的孩子害怕鍛鍊,害怕吃苦,只要有手機,飯不吃不喝都可以,
這也說明了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已經太差了,連軍訓這一點兒的訓練,這點苦都克服不了,這點困難都克服不了,那以後步入社會,摔了一跤,是不是還得找爸爸媽媽來解決?所以說,軍訓還是有必要的,可以鍛鍊學生們的某些意志,增加他們的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