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農村老俗話說"斧不亂拿,尺不亂跨",為什麼不能亂跨尺子?

D東哥說: 我們常說,家有家規,行有行規,各行各業都有各的規定和禁忌,是不能亂來的。在民間就有不少俗話就是講行…

D東哥說:

我們常說,家有家規,行有行規,各行各業都有各的規定和禁忌,是不能亂來的。在民間就有不少俗話就是講行規的。如今天我們要說的俗話「斧不亂拿,尺不亂跨」。就是一個關於木匠行業行規的俗話,它的字面意思是:木匠的斧頭是不能亂拿的,尺子是不能胡亂跨過的。

這個俗話是怎麼來的呢?我們知道,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魯班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他的手很巧,民間許多的木匠的工具都是他發明的,除此之外,他還製造過攻城的雲梯、磨麵的石磨、能飛翔的飛烏等。

據傳說,「斧不亂拿,尺不亂跨」的木匠行規,也是魯班定下的。他為什麼要定的這樣的行規,下面,我們就詳細來講解一下這個俗話的基本意思。

一、斧不亂拿

斧不亂拿,指的是木匠的工具斧子是不能隨便亂拿亂動的。

在農村,過去從事木匠的手藝人會將自己的一些工具,如斧頭、尺子和墨斗稱為自己的「吃飯的傢伙」等。有了這門手藝,再加上這些吃飯的傢伙,就會吃喝不愁。所以,這些工具就很金貴,木匠走到哪裡,都會一直隨身帶著,生怕弄丟。

「斧不亂拿」在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沒事就不要輕易去亂動木匠的爺子,因為那是人家的吃飯的傢伙。如果隨便亂拿,給弄丟了,就會造成木匠無法工作。

木匠工作時,是需要很多工具的,它們各有各的用途,如果斧子丟了,就砍不成木料,打不成家具。所以,亂拿人家的斧子,搞不好就會砸了人家的飯碗。

二是亂拿斧子也不安全,容易傷到人。斧子是木匠工具中比較重的工具,還很鋒利,如果亂拿,可能會弄傷自己。同時,斧子較重,亂拿時,如果不小心掉下來,砸到了腳上,腳就會受傷。所以,斧子不用的時候,最好收拾起來,要放在人接觸不到,特別是小孩夠不著的地方。否則,讓淘氣的孩子碰到,就很容易傷到手指。

所以,魯班就認為,木匠斧頭平日裡要保管好,要防止他人亂拿,如果弄壞了,弄丟了,就會影響木匠的工作。因此,不用斧子的時候,一定要收好,防止別人亂拿受傷。

二、尺不亂跨

尺不亂跨,就是說,木匠用的尺子要尊重它,不能亂跨。好像有人不太明白這一點,其實這一句主講給木匠聽的,平時要對自己經常使用的工具要知道尊重和愛護。

首先,尺子對於木匠是很重要的。木匠做木匠活,離不開尺子,打家具,裁木料邊要靠尺子來測量,測量的準,活就做得漂亮。活做得好,就能掙錢多,生活自然就好。

所以,對尺子,就要時刻保持一種敬畏和尊重,要把它當作神一樣敬著。如果尺子放在地上時,就千萬不能從尺子上面跨過去,否則就是不尊敬。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凡是被從胯下跨過去的東西,都會被人看不起,是沒價值的東西。歷史上韓信受胯下之辱故事也一直讓人們耿耿於懷。

因此,尺子作為木匠的吃飯傢伙,本身也應當給以尊重,如果從它上面跨過去,就是對它的大侮辱,也是對木匠的不尊敬。

其次,尺子是很嬌貴的工縣,一定要保管好。過去的尺子可不像現在這樣,用的大多是塑料、銅、鋼做的,不容易損壞。

過去的尺子基本是用竹子或者木頭做的,用久了,就容易損壞。一旦尺子損壞了,就會影響工作,導致做出的物件不精細,達不到顧客的要求,所以,魯班要求徒弟們無如什麼時候,都要妥善保管自己的尺子。

另外,也是屬於比較尖銳的工具,平時工作時,就放在地上或木料上,如果有人不小心從上面亂跨過的話,就可能導致受傷。所以,魯班提醒人們注意,千萬不能從尺子上面跨過,以免受傷。

綜上所述,俗話「斧不亂拿,尺不亂跨」說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特別是在過去,對木匠是很有幫助的。即使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它時刻告誡我們,要保管好自己使用的工縣,尊重它們,也是對勞動和勞動者的尊敬。

星火情殤說:

斧不亂拿,尺不亂跨。這句俗語講的是木匠這個行業的規矩,為什麼木匠會有這樣一個奇怪的規矩呢?下面我給大家詳細解讀下這個問題,相信一定能夠引起大家的濃厚興趣。

斧不亂拿,尺不亂跨這句話,大多數普通人都沒有真正的理解,以為木匠使用這些工具非常珍惜嬌貴,怕被人損壞,或者因為工具都是鋒利之物,拿到手裡會傷到自己。

木工是古代最重要的一個行業,木匠在民間也最受人們尊重,任何人家都離不開木工這個行業,大到建屋造房,小到桌椅板凳這些家具,都需要請木匠來家中製作,木匠到誰的家裡做工,僱主不但要給工錢,還要供吃供住。

古代的木匠不僅僅會木工手藝這麼簡單,而且都懂陰陽,會堪輿之術。

古代人的房屋住宅選址,以及屋內所有的家具大小尺寸,從設計到建造完成,都是木匠一手經辦,古代人的住宅非常講究的,例如大門開在哪裡,房屋的中心線在哪裡,甚至門窗的大小尺寸都有規定,而這些都是由木匠師傅設計決定的。

木匠使用的尺子稱作魯班尺,古代木工的尺子和現在的尺子有很大的區別,上面不僅僅有精密的刻度,而且還標記著其他東西。

魯班尺的的刻度上,標註著財、病、離、義、官、劫、害、本八個字,這八個字是用來量制陽宅活人用的木製生活用品,稱為門公尺,可以稱作陽尺,例如房屋構造的大小尺寸,床,桌,椅子等生活用品的尺寸,每一個字掌管四個刻度單位,每個刻度單位上標註著吉兇的程度,我們舉個例子:魯班尺上標註的財字,表示物體的大小尺寸,在這段尺度範圍內,是吉利的意思。四個刻度單位上標記著:迎福,六合,進寶,財德。魯班尺上標註著害字,主管的四個刻度單位分別是:口舌,病臨,死絕,災至。物體的大小尺寸,落在這個刻度範圍上,就是兇的意思。

專門給死去的人製作棺材一些用品的木匠稱為棺材匠,使用的魯班尺和普通木工使用的門公尺稍有不同,尺上標註的是丁、害、旺、苦、義、官、死、興、失、才十個字。棺材匠使用的尺子被稱為丁蘭尺,也可以稱為陰尺,意思是專門量制死人物品的尺子。

古人認為,一件家具用品的尺寸大小是否符合規矩,是吉是兇,用魯班尺測量一下就能立刻知道,例如門窗的高低,寬窄的數值必須要落在吉字的刻度上,才能給主人家帶來好運,所以魯班尺對木匠來說,不僅僅是一件測量工具那麼簡單,而是一件能夠讓人趨吉避兇的法器,具有靈性,不能被人隨意觀看使用,更不能被一些東西玷汙,特別是月信來臨的女子,一旦從魯班尺上跨過,就會認為這把尺子被汙穢的東西玷汙了,會導致魯班尺失去靈性,沒有了驅邪除害的法力效用。

古代木匠使用的斧子,一般都是青銅製造的,是銅和鐵的合金材質,價格都比較昂貴,也非常鋒利,木匠在做工時,無論製作還是拆除一件物品,首先用到的是斧子,因為斧是富的諧音,所以含有一斧(富)鎮百禍的意思,斧又是福的諧音,所以又有斧(福)到禍去,福進家門的寓意。

在古代斧子是家家戶戶生活上的必需品,是家中鎮宅之物,也是防身安保之物,普通百姓人家不能藏有刀劍這樣兵制利刃武器,就像現代人不能私藏武器一樣。而斧子就成為了普通人家重要的防身武器,古代普通百姓人家劈柴所用的斧頭,體積都很大,和現代的小斧頭完全不一樣。

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魯班尺已經不再被木匠使用,而是成為了民間風水師傅們的專用品,木匠已經退出了堪輿風水這個領域的歷史舞臺。但是在民間還流傳著一些古代木匠這個行業的口訣,例如:

尺子叫作井木犴, 規矩尺寸定長短,

短鬥木獬手斧子, 任何木頭它先試。

二十八宿中的井木犴,代表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生活起居規律,不僅代表著普通百姓的生活境況,也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意思。

二十八宿中的鬥木獬是發財發福的象徵,民間百姓認為,遇此吉星來呵護,時受福慶永無災。人們用魯班尺代表星宿井木犴,用斧頭代表鬥木獬,從中也可以中國文化不僅博大精深,而且已經融入滲透到了日常生活中。

用戶一葉說:

「斧不亂拿,尺不亂跨。」這句農村老俗話是針對木匠工具來說的。

過去木匠的工具,沒有電動的,全憑幹手藝活吃飯。木匠的工具種類繁多,如奔刨斧鋸鑽,鑿鏟尺墨規等一系列專用工具。

在眾多工具中斧和尺,是被木匠看作最嬌貴的工具,很忌諱別人去碰。

我們平常用的劈斧和砍斧斧刃是楔狀的,便於把木頭劈開或砍斷,而木匠斧子一面平的,是便於把木料砍的更光滑。木匠斧必須要磨得十分精細而鋒利。

木匠斧子不能隨便拿的原因是;一是如果不小心碰壞了斧刃,就得重磨,既廢力又耽誤活。二是,木匠斧是專用工具,十分鋒利,被割傷了手腳更是不嘗失。所以木匠斧子是不準別人拿用的。

再說木匠用的尺。木匠尺有杆尺(直尺),角尺,曲尺等等,都是木匠幹活離不開的工具。為什麼木匠尺不能跨呢?從實際意義來說,是怕不注意把尺踩壞了,影響工作。另一方面來說,木匠把尺也看作為自己的形象,跨尺給人感覺是受了跨下之辱,是不尊重人的表現,而令人反感。

所以在木匠幹活現場,遇到地上有尺時,一定要繞著走,不能跨。

隨著時代的進步,古老的傳統木匠工藝,也被電動機械所取代了。隨之那些關於木匠的俗語也漸漸失了現時意義。1

那些舊時光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有各行的特點,有自己的規矩。木匠作為一個曾經古老傳統的職業,行裡的說法也很多。

民間流傳有一句四不能碰的俗語「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光棍的行李,姑娘的腰」,第一條說的就是木匠的斧子。可見木匠在舊行業裡的特殊地位。

那麼,「斧不亂拿,尺不亂跨」,又是為了什麼不能亂跨尺子呢?

為什麼木匠不讓外人亂拿自己的斧子呢?

古代,工業不發達,木匠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職業,也極其受人尊重。而斧子是木匠工作中所最常用的工具,曾在一本書中記載了,古代木匠職業生涯中很少會換斧子,在木匠心中,斧子也是自己的工作夥伴,只有自己了解了它的習性,相互磨合,才能做出好看又實用的物件。 因此,木匠格外的看重自己的斧子,不要說亂拿他的斧子,如果你要摸一下木匠的斧子,說句戲言,沒準他都會跟你拼命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外人觸碰了自己的斧子,會帶來不好的晦氣。所以以前的木匠在做完木匠活後會用紅布把斧子包起來,以顯示它的地位和珍貴。所以就有了斧不亂拿的說法。

木匠行業中,對於工具還有很多講究,比如砍凳不許坐,自己不能坐,更不能讓別人坐。斧頭用完後,堅決不能放在砍凳上,怕萬一跌落傷了刃。所以,斧頭不用時,要將斧子刃朝裡放在砍凳下面。

尺子不能亂跨是什麼意思?

同樣的道理,尺子在木匠的工作過程中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以前木匠使用的尺子花樣很多,有工字尺、丁子尺和摺尺等多種形式,尺子決定了木匠做活的精度,木匠的畫線是否準確、正確體現了一個木匠的技術水平。所以木匠也特別珍愛自己的尺子,平常都不能隨意擺放。

外人不能隨意觸碰尺子,更不能隨便從尺子上不跨過。除了怕踩壞尺子,還有一種意思是因為「跨下」表示了羞辱不尊重的意思,同時木匠也會認為別人跨過自己的珍愛的工具,會給自己帶來晦氣。

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人,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木工行業至今供奉魯班為祖師。這些規矩俗語一直傳承到今天,和他嚴謹的敬業精神息息相關。

見腫消世界說:

話不亂說,「斧不亂拿,遲不亂跨」。看似是「俗話」,但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話不亂說,因為說錯話要得罪人,有的甚至出人命。

斧,指的是斧頭。他是木匠吃飯的家什之一,如同戰士的槍一樣;離開了斧頭,木匠也就不是木匠,所以,木匠的斧頭一般磨得非常鋒利,你拿後使用不當,就會把「斧頭砍壞」,這讓木匠心疼不已,同時也容易把自己割傷,引起大家不必要的「不愉快」;木匠的斧子一般不願借給他人使用,和不願借給他人汽車開一樣。

曾經有一個故事,說一家請了一個木匠給做家具,那家有個十幾歲的娃兒,特別調皮不聽話,木匠磨斧子,那娃兒就蹲在旁邊看,木匠㓲木頭,他也站在旁邊不走,木匠怎麼勸說都不聽,因為他在面前,礙手礙腳,又怕把他傷了,主家還會怪木匠「不長眼」。木匠無奈,累了,吃袋旱菸歇個氣,小傢伙拿起木匠的斧頭就去胡㓲,等到木匠發現制止的時候,一塊㓲好的木料被他搞壞了,木匠心裡那個氣呀,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木匠磨斧頭,他又站在了面前,斧頭磨好後,看到院壩旁邊曬的黃豆,順手抓了一把,左手餵黃豆,右手用斧頭剁,神奇的是黃豆都被剁成兩半;小傢伙看的如醉如痴,隨之技癢難熬,認為自己也能行,木匠看到主家回來了,認為火候到了,就大聲說,「甭動我的小斧子,快得很,割手哩」。邊站起來邊說「我去一趟茅房」。實際上木匠故意說給主家聽得。木匠一走,小傢伙隨即拿起人家的斧頭,也學木匠用左手餵黃豆,右手有斧頭剁,只一下,食指一塊肉就沒了(幸好手指沒剁斷),娃兒哭,主家尖聲大叫大罵,木匠心裡有數,急匆匆跑了過來,邊跑邊問「出了啥事」。走近一看,小娃兒左手食指一塊肉還連一點皮,血流的滿手都是很嚇人。木匠一邊安慰主家,說「莫事」,一邊埋怨小娃兒「叫你莫亂動。你不聽嘛,看看著(zhao)了吧」。最後讓主家拿了一些新棉花,把肉皮合上壓住,用一塊布纏了幾圈,用線幫助,木匠還念念有詞一番,血就止住了。

木匠的尺子有「拐尺」,有米尺,還有「五尺」。這些東西,木匠都還做,他們看到好的木頭,隨時可以做一把,「拐尺」上邊粘貼的是牛骨,在牛骨上面刻刻度,木頭部分用土漆漆幾遍,烏黑油亮,牛骨不容易找。五尺簡單。「尺子不能跨」,怕被損害只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讓「尺子鑽胯」,是對「神」的不敬。木匠敬的是魯班,就像教師敬「孔子」一樣;跨尺子就像是在羞辱「祖師爺」一樣。

在農村,假如請一個木匠做家具,講究的木匠要在院壩裡用三角馬擺好,上面放上木頭,擺上墨斗、拐尺,旁邊杵著「五尺」,木匠點燃香、蠟,放一點菜,一小盅酒,邊燒紙一邊念念有詞,把祖師爺敬了之後,掄起斧頭,在木頭上砍三斧子,就能預測主家的壽命。久而久之,尺子就有了「某種象徵」,所以輕易不要去「跨尺子」,小心中招。

斧不亂拿,尺不亂跨,馬不亂倒,否則就會「禍事臨頭」。

2020年12月18日 17.15

鄉村黑嫂說:

我是黑嫂,我來回答。

過去的農村,木匠是很受人尊重的,學木匠則是一件非常艱難的活,但學會後,後半生就基本上衣食無憂了,這種手藝並不是受苦就能學會的,它需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設計能力,跟別的手藝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打一件家具,除了會打,還得會設計,所以我們才說木匠這種手藝並不是誰都能學會的,它跟畫畫、寫文章、唱歌一樣,是需要一定的天賦的。

在過去的農村,如果是拜師學木匠,除了繁複的拜師禮之外,基本上都是學九年才能出師。學三年,做三年,師傅跟前伴足又三年,這樣才能出師。

學三年是學習的時間,這三年中,跟著師傅從基礎學起,循序漸進到複雜的家具打造。做三年是實習三年,自己不能單獨出去幹活,跟著師傅,等於是打下手,二把刀。六年過去,手藝掌握,但還不能出師,你得在師傅跟前再做三年,這三年中掙的錢都是師傅的,這叫還師恩,也叫伴足。

九年過去後,自己才算正式出師,可以對外報自己是跟著誰學的,自己獨立自主開始接活,獨立門戶。

如此嚴苛的手藝傳承,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木匠之間的規矩,這些規矩多到令人難以置信,因為黑嫂大姑父就是木匠,是老一輩的木匠,現在八十歲了,仍然還在打家具,黑嫂對這方面的事情也了解了一些。咱們今天只說這個木匠的工具,因為農村有句俗話叫「斧不亂拿,尺不亂跨」,很多人好奇的是為什麼不能亂跨尺子。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Ⅰ:關於這句話的解釋

如果我們僅僅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所謂斧不亂拿,就是木匠的斧子你不能亂拿,這是木匠安身立命的根本,人生在世,你得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所謂有智吃智,無智吃力。你有智慧,你可以靠著智慧養家和養活自己,你沒有智慧,那麼出苦力也不失為一種方法,這並不丟人。但是,只要是人,你就得有養活自己或家裡人的本事,哪怕是出苦力也算是本事之一,這叫安身立命的根本。

那木匠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手藝,這種手藝跟眾多工具是分不開的,斧子是其中之一,也是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我們看這句斧不亂拿,覺得就是木匠的斧子不能亂拿。這也解釋得通,但是為什麼不能亂拿?

有人說斧子是木匠做活的工具,隨便別人亂拿,會耽誤幹活。這是想當然的想法,斧子拿走耽誤幹活是個事實,但是當成俗話流傳,意思決不會這麼簡單,這個我們下面會仔細來說。

而所謂尺不亂跨,這裡我們要明白這個跨是什麼意思,也就是人從上面走過去,跨就是邁步走,好比說一個人躺在地上,另一個人從他身上跨了過去。

如果從字面意思來看,說的是尺子在地上時,人不能隨便從上面跨過去。有人解釋說,尺子被木匠尊重,他們認為隨便跨過去的話,會帶來黴運,甚至還有人說特別是女人不能跨,那更加有黴運。

這把農村俗話想得太簡單了,這句話中的斧不亂拿和尺不亂跨,一個講操守,一個講氣節,跟什麼耽誤幹活,帶來黴運毫無關係。

尺子是個工具,斧子也是個工具,被民間當成俗話流傳後,只歸結為耽誤幹活和帶來黴運,這也太小看農村俗話,更加小看了以前的木匠。

那麼,既然說這句話,一種是講操守,一種是講氣節,總得說出個所以然吧?得說出個道理來,這也是我們下面要說的。

Ⅱ:關於操守和氣節

有人在講這種木匠的俗話時,首先就會搬出魯班,這也不是什麼大毛病,畢竟魯班的名字在木匠嘴中是祖師爺,但斧不亂拿和尺不亂跨和魯班沒有關係。

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先來說這個斧不亂拿,斧子在過去不僅僅是用在木匠活上的,它還會被用在武器上,甚至是打仗上,也會用在禮儀上。

比如說武器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說到禮儀,我們看古詞時,常常會發現斧和鉞會連在一起說,其實鉞就是放大版的斧子,斧鉞在打仗時,還是很厲害的武器。

所以,這是個很嚴肅的東西,往小的說,是可以當武器當兇器的,往大了說,這是個禮儀所用的東西,這樣的東西能給別人亂拿嗎?在木匠拜師第一天,師傅就已經交待了這些事,比如斧頭被人拿走,出了事算誰的?沾血的斧頭是誰的?

所以,木匠很愛惜自己的斧子,看見誰動自己的斧子就生氣。

尺不亂跨,這個就更加嚴肅了。搞笑的是,有些人說因為古代尺子都是木頭做的,所以容易損壞和磨損,磨損了就看不到上面的刻度了,還有說尺子被跨會帶來黴運的,這些都是胡扯。

木匠為什麼忌諱被人跨尺子,一個最簡單的原因是尺子代表著公正、正直,當然了,古代也是有拐尺的,不管什麼,這東西代表著板正,一是一,二是二。而胯下之辱則被古人視為奇恥大辱。

在拜師第一天,師傅會告訴徒弟,學手藝,首先得學做人,做人的一個最基本原則是要正直,古代人的直是我們現在所想像不到的,遇到原則上的事,那真是一點轉圈的餘地都沒有,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這是一種氣節。

既然拜了師傅,要學手藝,你首先得學會做人,歪門邪道不能走,古怪心思不能有,遇到什麼事,給人家做活時,掙錢時,寧可直中取,不能曲中求,是要求正直。

而這個正直的代表,在木匠人手裡就是尺子,這是個測量的標準,誰跨了他們的尺子,他們會認為是踐踏了他們的正直,是侮辱他們。

所以,尺子被跨,不是怕踩斷,不是怕磨損,不是帶來黴運,而是木匠認為,跨他們的尺子是侮辱他們,是踐踏了他做為一個手藝人的正直。

Ⅲ:綜上,我們可以看出來,當我們僅從字面意思去理解一些農村俗話時,其實會理解錯誤,而當我們試圖用我們想當然的想法去解讀時,也會理解錯誤。有人看見俗話前面帶農村兩個字,就會先入為主的認為既然是農村傳下來的,那就是沒有文化也沒有內涵的,其實這更加不客觀。《詩經》這類的古籍,在以前都是以這種形式流傳的,後來才整理成書,你能說《詩經》沒有文化沒有內涵嗎?

當然了,現在科技進步了,木匠的工具發生了變化,其實手藝也發生了變化,因為一切都有機械,人工的已經落後,只要有圖紙,機器就可以完成複雜的需求,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去設計帶施工。

可是,關於斧子和尺子,仍然應該被我們所尊重,這不僅僅是兩樣工具,還是發展的見證,從刀劈斧砍的原始社會到現在的機器代替,事物在發展,世界在發展,但人們心中的道德和氣節標準不應該改變,您認為呢?

我是黑嫂,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再見!

響水大米哥說:

農村老俗話說「斧不亂拿,尺不亂跨」,為什麼不能亂跨尺子?

各行業有各行業的特點,每個行業都有自己信奉的一些說法,這些說法在木匠行業體現的非常多,木匠作為一個曾經古老傳統的職業,為人們的生活便利提供了各種方便,是和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關的職業。

關於木匠行業裡的說法很多,人們最常聽說和熟悉的就是農村四大不能碰了,這四大不能碰第一點就說明了木匠的斧子不能碰,因為斧子是傳統木匠的主要工具,很多家具的打造第一步都是由斧子來開始的,所以木匠特別看重,是不允許別人觸碰的。有的說法是如果外人觸碰了自己的斧子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晦氣。所以以前的木匠在做完木匠活後會用紅布把斧子包起來,以顯示它的地位和珍貴, 所以民間有俗諺「師傅斧,恰惜某」的說法,就是說木匠師傅會象珍愛自己的妻子一樣去珍惜自己的工具。所以就有了斧不亂拿的說法。尺不亂跨:同樣的道理,尺子在木匠的工作過程中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以前木匠使用的尺子花樣很多,有工字尺、丁子尺和摺尺等多種形式,尺子決定了木匠做活的精度,木匠的畫線是否準確、正確體現了一個木匠的技術水平。所以木匠也特別珍愛自己的尺子,平常都不是隨意擺放,要懸掛起來的。尺不亂跨,也告誡人們不要從尺子上跨過去,因為跨下表示了羞辱不尊重的意思。同時木匠也會認為別人跨過自己的珍愛的工具,會給自己的工具帶來晦氣。

所以,知道了木匠的一些禁忌說法,在和木匠交往的過程中,最好要本著尊重他人習慣的做法,避免做出令人厭惡的事情。只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傳統的手工木匠越來越少了,大都被現代化機械所替代了。

農村老俗話說「斧不亂拿,尺不亂跨」,大家聽說過這些說法麼?木匠行業還有那些禁忌,歡迎交流,更多農村俗語精彩,歡迎關注。

彩虹之南R說:

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跑腿子的行李,大姑娘的腰,不能亂碰。這說明在各行各業中有各行各業的風俗和規矩。

在古代木匠是一個很吃香的職業,人們住的房子要靠木匠,家居用具器皿也大部分是由木材打造而成,

所以在過去的農村,人們對木匠師傅是十分的尊重。因為他們的手藝不僅解決了人們的住房需求,而且還給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

當然做木匠要想出師,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天賦,因為這並不是一種只要吃得起苦受得起累就能學會的手藝,他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設計能力。

以前建造房屋不像現代,都有圖紙,照著圖紙的步驟去做就可以了。房屋也好,用具也好,那都是木匠加入了自己的設計思想和審美觀點而打磨出來的,要是放在現代,都可以去申請個人專利了。他們的能力體現在發明、設計、製造於一體。

所以去學木匠師傅是有一定挑戰性的,並不是人人都能學會。除了繁冗的拜師禮節之外,就時長比起現代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關於學習木匠所要學徒的時間,也有一句俗語:「學三年,做三年,師傅跟前伴足又三年」。

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用三年時間來打基礎,基礎扎穩之後,再實踐三年,也可以說算實習,實習三年之後應該可以正式工作了吧?對於現在讀書人來說,實習基本上就是學習的最後一步了。

但做木匠卻是不行的,六年的學徒時間,還並不足以能出師,要做到出去能單挑大梁,必須還得跟著師傅繼續學習三年,這三年沒有工資,賺的錢全部歸師傅,這叫還師恩,也叫伴足。

有了這三年的功力,那火候基本上就到位了,出門就可自立門戶,拿到了這門手藝,自己接下來的生活也可確保衣食無憂,這也相當於把一支鐵飯碗攥到了手中,但時間卻足足需要九年。

如此嚴苛的手藝傳承,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木匠之間的一些風俗文化,這些風俗文化讀來甚至會有些讓人難以置信,例如農村有句老俗話說:「斧不亂拿,尺不亂跨」,為什麼不能亂跨尺子呢?

這句俗語講的就是和木匠用的兩件工具有關,一個是用來劈木材的斧頭,一個是用來丈量尺寸的尺子。做木匠師傅是絕對離不開這兩件工具的。

「斧不亂拿,尺不亂跨」這句話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又蘊藏著怎樣的深意?其實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木匠師傅用的斧子不能讓人亂拿,用的尺子不能讓人隨意地從上面跨過去。

通過對字面意思的解釋,我們已知其然,但卻不知其所以然。木匠的斧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人拿呢?木匠師傅們難道就這麼小氣,還是這其中有什麼禁忌和說法?

其實你別說,木匠手中的這把斧子對於他們來說,還真的是十分的重要,因為它是木匠安身立命的根本,自打木匠學會了這把手藝之後,斧子基本上就成為了他們最親密的夥伴,深入到了木匠的生活之中,與之休戚相關。

所以斧子對於平常人來說,僅可以起到一個劈材的作用,但對於木匠卻成了一個最得力的助手,它在木匠心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物以「惜」為貴,因其起到的作用,木匠對它自然也是十分的珍惜。

說到木匠對它的珍惜,所以不喜歡讓人亂拿,或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真的是這樣嗎?還有人說木匠不想讓人亂拿斧子是為了不耽誤幹活,又還有人說,或許是怕傷著人,因為斧子鋒利有力,亂拿就會不小心傷到人。

其實這些說得也都有點道理,但是卻不具說服力,能夠讓人們悟出一句俗語來,並滾瓜爛熟地銘記於心,這其中自然是暗含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斧子在古代的時候,它的重要性可不僅僅是用在木匠活上,在戰場上用的鉞就是斧子的老爹,這種武器殺傷力極強,

但是由於其體形過於笨重,使用起來沒有戈、刀、矛輕便,就漸漸地退出了戰場,成為了一種禮兵器,在商朝時鉞成為了許多貴族成年男子的陪葬品。

宋朝以後鉞就徹底地退出了戰爭兵器序列,只有在祭祀等特定的場合中還有所保留。慢慢的鉞也就演變成了縮小版的斧,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生產生活工具在使用。

所以鉞在古代用作武器時,它不只是一種厲害的武器,而且是軍權和統治權的象徵。從武器中脫離出來時,

它又是以人們所尊崇的一種禮儀所自處,鉞在古代人們心中也就有了一種崇高而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你說它能隨便讓人亂拿嗎?

然而斧子不能讓人亂拿,也正是因為鉞是它的祖宗,所以木匠們在拜師學藝的時候,師傅就會給他交待這番道理,和斧子不能讓人亂拿的淵源,木匠們對斧子當然是心懷敬意,而且會保護好它。

我們再來看木匠手上的尺子,尺子對於木匠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種工具,如果木匠缺少了尺子那手上的活也基本上是無從下手。

所謂尺不亂跨,就是人不能從木匠的尺子上邁步走過去。有的人認為,這種尺子是木製的,如果人從上面跨過去不小心踩到的話,容易損壞尺子。

還有的人說,尺子是被木匠所尊重的,把尺子踩在胯下會給人帶來黴運,甚至還有的人說特別是女人不能跨,女人跨了黴運將更加嚴重。

其實說到這個黴運還是有點言過其實了,那木匠又為什麼會這麼忌諱被人誇尺子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古代有關的一個胯下之辱的典故: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他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的老婦人的施捨,所以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將其稱為「胯下之辱」。

這胯下之辱的典故無論是在古代,還是把它放在現代,都會被人們視為一種奇恥大辱。而尺子之於木匠而言,是一種公平公正的象徵,也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

所以木匠們在拜師學藝的那一天,師傅也會告誡他們,學手藝,首先要學會做人,歪門邪道不能走,遇事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這也是一種為人正值的節氣。

而木匠手中的尺子,就是正直的化身,有了尺子就有了度量的標準,無論是做人也好,還是處事也罷,用尺子畫了標準,也就相當於為自己的為人畫上了一條底線。

而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用去丈量公平、正義的尺子。賦予這樣象徵意義的一把尺子你說它能讓人隨意地踐踏嗎?

如果讓它從胯下過了,那就相當於侮辱了木匠們作為一個手藝人的正直,踐踏的不是尺子,而是手藝人的尊嚴。所以木匠們自然是不同意的,你理解了嗎?

綜上所述,俗話說「斧不亂拿,尺不亂跨」,從字面意思是難以理解到它的精髓之處,甚至會出現錯誤的理解。

原來斧不亂拿是對古代一種操守和禮儀的尊敬,而尺不亂跨是對為人節氣正直的一種肯定。如果只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顯得很膚淺了,殊不知,這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為人處事之道。

儘管現在科技進步了,木匠已經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一切都已經被機械取代,斧子和尺子也隨著木匠的歸退而下了崗,

但是賦予在它們身上的操守和節氣依然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所以這句俗語,放在今天依舊不曾過時,仍熠熠生輝的屹立在人們生活的中央。

這樣的斧子和尺子,聞之是不是會讓人肅然起敬呢?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斧子和尺子雖都已經步入了沒落,但住在它們身上的精神和節氣標準是我們所要追隨的目標。

我是彩虹之南R,感謝您的閱讀!

豫南鄉農說:

斧頭和尺子是木匠最主要、最心愛的工具,而木匠又是八大匠之首。這個俗話還要從古代民間的「八大匠」論資排輩說起。木匠是八大匠之首,古時候被人們稱為八大匠是:木匠、泥瓦匠、篾匠、油漿、船匠、剃頭匠、鐵匠和石匠。如果這八大匠聚集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只有木匠才有資格坐在上席,其餘的只能坐在副首或者下席。這是因為他們的用具都離不開木匠給他們製作,鐵匠和石匠用的錘柄和剃頭匠用的扁擔都需要木工給他們製作,他們的用具都離不開木工。因此,只有木工才有資格排在這些匠工的首位。

而斧頭和尺子又是木匠吃飯的主要工具,也被默認為是木匠的老師,特別是尺子如果沒有尺子,木匠就無法丈量尺寸鋸料做東西。

1.斧不亂拿

①.安全因素:木工用的斧子非常鋒利,一般的人拿著斧子的時候使用不當就會有安全隱患。不是傷著別人就會傷到他自己,追究安全事故責任的話可能會牽扯到自己。再個就是木工用的斧子刀刃很難磨快,別人拿去後在砍東西的時候不知道愛惜,可能會把斧口砍的都是豁口,這樣不僅影響自己使用,還會減少斧子的使用壽命。

②.職業忌諱:過去的手藝人非常懂得行規,從不去拿別人謀生的主要工具,這樣就等於搶奪了別人的飯碗,使別人無飯可吃。

木工也是一樣的道理,你把他的斧頭拿走後,他就沒有斧頭砍木料也就無法做事情,這樣他就無法掙錢養家餬口。

2.尺不亂跨

①.跨尺是對尺的侮辱:跨的意思就是人們用兩腿從尺子上面跨過去,用腿跨過的東西被人們看著是對那件東西的侮辱。比如人們常說的,韓信受過跨下之辱,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男人或是女人跨下的東西都被人們視為最骯髒的。尺子被木工視為老師,沒有尺子丈量木料他們就不知道尺寸,木工鋸料之前都要先用尺子量好了尺寸再下鋸。因此,木工行業也有一句俗話,比如,有人說不知道那截木料的長短,老師傅就會說:「你不會找老師問問,」老師指的就是尺子。

所以,跨尺會被木工認為不僅是對他老師的侮辱,同時也是對他自己的侮辱。

過去沒有摺尺、圈尺的時候,木工都是用一個木製的「五尺杆」子,或10寸為1尺的尺杆丈量木料的尺寸。那個五尺杆子就是在上面做有5個10寸的長尺杆,丈量一桿為5尺,這個五尺杆也被木工師傅認為是摸黑路闢邪的神器。因為它的寓意為:凡是被五尺杆量過的東西,都逃脫不了被鋸鋸斷的命運。因此,那些牛鬼蛇神見了五尺杆子都得躲的遠遠的,生怕自己被五尺杆子量著而被鋸斷。

②.容易損毀尺子:尺子相對來說比較脆弱,如果從尺子上跨過去不注意的話就會把尺子踩斷,這樣,木工就沒有工具使用了,他也會因此而無法賺錢養家。

這也是木工忌諱別人從尺子跨過的原因之一。

寫在最後:①.斧不亂拿: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斧頭鋒利容易傷人,或因砍豁了斧口影響使用壽命。二是寓意搶、借別人的飯碗使別人無飯可吃。

②.尺不亂跨:也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寓意被視為侮辱木工的老師及本人或木工行業。二是容易踩斷尺子,使木工師傅無法幹活賺錢養家。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尊重別人使用的工具。

澹奕說:

民家請你起門屋,官家請你起官所。

在過去,木匠的地位其實是非常高的,居於傳統「六匠」之首。

春秋戰國時期,木匠鼻祖魯班,就是憑藉自己出眾的技藝,竟然做到了楚國的大夫之位,而墨家的墨子,年少時期也做過木匠,大批手工業者追隨,形成了墨家學派。

莊子在《外篇》中也說:梓慶削木為鐻的故事,認為木匠是最具有匠人精神的群體。

雖然漢代之後,木匠的地位不斷弱化,尤其是如今,各種現代工藝越來越巧妙發達,使得木匠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但是還是留下了很多傳統的木匠規矩。

斧不亂拿,尺不亂跨。

像是鋸子、刨子、斧子、墨斗、尺子,這些都是木匠隨身攜帶的物品,是他們吃飯的傢伙什,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大夫的診療箱、農民的鋤頭、漁夫的漁網一般。

這些工具,對於木匠們來說,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關鍵,就靠這些工具吃飯了,所以木匠們對這些用具也非常愛惜珍重。

斧頭不能亂拿,過去的斧頭可不像如今這麼唾手可得,由於冶鐵技術的限制,在古代很長時間之內,斧頭這類的鐵器並不便宜,甚至可以說相當貴重。

就像廚師手裡的菜刀一樣,木匠用慣了一把斧頭之後,就認準了,不會輕易改變。

木匠做木工活的時候,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要用到斧頭,如果有人隨便亂拿斧頭,木匠要用的時候卻不能及時拿到,就會非常礙事。

更重要的是,斧頭畢竟是金屬製品,雖然很堅硬,但是外人畢竟沒有木匠本身那麼愛惜,讓斧頭沾水不擦、磕碰磨損,這就不好了。

而木匠手裡的尺子更是如此,同樣都是木匠非常看重的物品。

過去的木匠,通常都有個小「怪癖」,那就是會將尺子隨身攜帶,做工的時候要麼放在身上,甚至是用嘴巴叼著,就是不會放在視線以外的地方,防止被別人拿走。

倒不是尺子有多貴重,而是尺子也不能夠有磨損偏差。

木匠活是非常要求精準的,倘若尺子刻度不準確,那麼就是非常麻煩甚至危險的事情,所謂匠人精神,就是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相對於斧頭,以往的尺子以木製為主,雖然不珍貴 ,但是木尺上的刻度卻比較容易磨損,如果有人總是跨尺子,帶起來的塵土泥沙之類就會落到尺子上,傷害到尺子。

凡事都有可能,尺子刻度不對,那麼木匠建設房屋的時候就會出現偏差,所謂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小小的問題時間一長,也可能出大亂子。

另外也還有一種就是,有人跨尺子的時候萬一沒站穩,尤其是過去裹小腳的女子們,稍不留神就會把尺子給踩斷。

因此,木匠們非常不喜歡有人擅自去動他們的傢伙什,也就有了斧不亂拿,尺不亂跨之說。

其實不僅是木匠的斧頭、尺子,各行各業的從業者,都並不喜歡有人擅動自己的東西。畢竟,熟悉這些東西的,通常只有這些東西真正的主人。

外人亂動,就容易弄壞,比如你拿廚師的刀去挖泥巴,拿大夫的藥錘去砸核桃,拿漁民的漁網與做繩子,都非常不合適。

斧不亂拿,尺不亂跨,不僅如此,對別人的東西,都要慎重對待不要亂碰,時代變了,但有些傳統規矩卻不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25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