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醫療條件很差,沒有抗生素,沒有消炎藥,就連現在常用的碘伏都沒有,那個時候只要傷口出現感染就意味著死亡。
古人打仗之所以將箭在糞便裡插一下,就是為了用糞便裡的細菌汙染箭頭,一旦有人被這樣的弓箭射中,那傷口就會被感染,不但傷口癒合的速度變慢,並且會出現傷口潰爛、發炎等症狀,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此時人只能靠自己硬扛,根本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治療,而硬扛的結果很大概率就是死。
其實在古代戰場上很多士兵並不是直接死於戰場,而是死於戰後的傷口感染,這個過程先是傷口發炎,然後士兵會出現高燒、渾身無力等症狀,如果士兵無法在這個階段靠自身免疫力扛過去,那就會死於高燒引起的多種併發症,並且這個過程是極度痛苦的。
大家看過《三國演義》的都清楚,關羽在襄樊戰役時就曾經被毒箭射中過,這毒箭其實很大概率就是浸泡了糞便的箭頭,如果不是碰到了華佗,那關羽就得直接嗝屁了。
在屬於冷兵器的古代,戰爭頻繁,由於領土或者其他糾紛,兩軍交鋒互相射殺那是經常發生的事,也正因為長時間的徵戰,使得士兵們積累下來了很多寶貴的實戰經驗,而對於早期的士兵來說,弓箭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對戰工具,由於射程和殺傷效果都比較理想,一度受到了很多軍隊的青睞,士兵們慢慢發現如果把弓箭的箭頭往糞便裡插一下,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據史書記載,古代的士兵在打仗前,常常會把箭頭在牛糞馬糞等牲畜或者人的糞便裡插一下,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雖然弓箭射進敵人的身上,但是傷口沒幾天就好了,士兵們為了提高箭的殺傷程度,在戰爭前,就需要製作毒箭,士兵們就把箭頭插在毒藥裡沾一下,當時熬製毒藥的成本太大,每隻箭都沾的話,軍隊裡就要準備很多的毒藥,顯然難以達到,於是慢慢的士兵們發現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不用毒藥,改用牲畜和人的糞便。
這些人畜的糞便在古代有個很文雅的名字,稱為金汁,名字是挺高大上的,但是作用同樣強大,眾所周知,金汁裡有大量的細菌,時間越久金汁的細菌就越多,而且不用怎麼準備,隨處可得還不用花錢。
事實證明,沾了糞便和沾了毒液的弓箭殺傷力同樣大,因為弓箭命中敵人後,命中要害的話自然會直接斃命,如果沒命中要害,箭頭也會在敵人身上留下很深的口子,而箭頭上的糞便也會沾染到傷口和血液中,在古代醫療條件十分有限,更沒有抗生素,又不可能人人都像關雲長一樣刮骨療傷,最多也就用清水清洗一下傷口,但是毫無作用,糞便上的細菌和箭頭上的鐵鏽會直接感染傷口,最輕的是阻礙傷口癒合,大部分中箭的敵人因為缺乏和延誤治療而斃命。
因此戰場上的很多士兵,大多數並不是因為直接戰死,而是由於受傷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而導致很多士兵死亡。
這麼做不得不說古人就是高明,首先能增加殺傷力,塗點什麼總比不塗點什麼強,毒藥最好,可是戰場上一下就是幾萬十幾萬支箭,哪裡有那麼多的毒藥,成本太高,那就用最普通常見的泥巴吧,可是殺傷力幾乎為零,好多人受傷後沒有止血藥就用黃土止血,如果用箭頭沾泥巴那豈不是還幫助了對手。
那用什麼好呢?有人提議用糞便,戰場上那麼多人吃喝拉撒,最不缺的就是這個,這樣射中敵人,起碼讓他噁心、難受一陣子,再就是不好清理,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是迷信,用這樣汙濁骯髒的東西射傷敵人,讓敵人遭黴運是民間很是流行的作法,有很多人為讓某人遭厄運,就把屎尿倒在對方身上,不管怎麼說,這是一種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方法,這樣做的效果大概並不比往傷口上撒鹽的破壞性差。
可以想像如果被射中,傷口裡滿是糞便,這可怎麼處理,自己都覺得噁心,更不說別人,只能被感染,如果不及時處理,輕者截肢,重者死亡。
遠距離的弓箭外加不花錢隨手可得的「毒藥」自然成為了戰爭中不可或缺的武器,於是從漢朝開始,作戰前把弓箭在金汁裡插一下,成了軍中的必做之事,軍中甚至還有專門負責金汁毒藥的士兵,每天先收集金汁,然後放在陽光下任其腐爛發酵,以滋生更多的細菌,提升弓箭的殺傷力,這可能是人類最早大規模使用的「生化武器」吧。
眾所周知,古代兩軍相對憑的不是計謀就是人多,所謂的高科技便是長矛、弓箭之類的冷兵器。所以,這對於士兵來說相對要安全得多,最多的也就是刀槍之傷,致命係數較低。但是,有一種方法卻讓士兵談之色變:箭頭浸糞便。這是什麼操作?為什麼要這樣做?慢慢來看。
戰場上真的會有士兵將箭頭浸入糞便之後再使用嗎?這是肯定的
古代科技力量有限,所以兵器鈍厚,殺人的功用並不是那麼高。而且,古人更不懂今天的什麼核、毒氣之類高端殺人之法,這看起來打仗的風險係數就降低了不少。但是,如果哪隊人馬遇到對方箭頭浸了糞便的武器,這就無異於遭遇生化危機了。
為什麼呢?不過是點糞便而已,至於這麼聳人聽聞麼?看過《延禧攻略》的人肯定都明白了,當年嫻妃就因為那麼一點金汁,成功將高貴妃拉下馬。這當然還是小事,重要的是高妃受金汁之燙傷,後果多麼地嚴重就有目共睹了。
而事實上,這種事並不是傳聞。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療傷之醫術並沒現在這樣先進,特別是什麼青黴素、盤尼西林類的藥物完全不存在。如此導致很多士兵因為受傷得不到良好的消炎而不治身亡。
這是因為弓箭自身特別之處,它來自於鋒利鐵器的穿刺,假如箭頭再帶有魚鉤式的回刺,那一射一取就是對人體的兩次傷害,血管、肌肉等組織都會受到不小的創傷。
這種時候士兵勢必需要最好的止血、消毒、消炎的藥物,萬一不夠及時,或者藥物緊缺,傷者傷口發炎、感染也就必不可免了。如此一來,士兵不會死在戰場上,但卻會最終因為傷情不治而死去。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各軍隊在研究一招制敵的方法時,是不計其術的。不過,前面說過,古代的物資、科技都有限,他們要求的是付出最少,可以最有效,且又能最方便使用的方法。而糞便就是最方便快捷,又不需要額外花費軍資的「毒藥」。
在那個時候,糞便太多了,大軍將士加之馬匹牲口,盡可以自產自銷,如果能在打仗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何樂而不為?
另外,糞便之中獨有的細菌又足以讓受傷者被感染,從而加速傷口惡化。這樣一來,就會加大對方軍隊的傷亡與物資消耗。
可見,常見的糞便自帶毒素,就一下成了軍中受歡迎的殺敵「生化武器」。當時中醫對此最為頭疼,明明是個小傷口,但若不知被糞便感染,或者消毒不盡,後果就可想而知了。為此,中醫給了糞便一個非常雅致的名稱:金汁。
古人為何要這樣做?其意之毒都在其中,被射者難以生還
當然,加了糞便的弓箭肯定不只是因為最便宜,最簡單。更多的,它是為了致對方於死地,從而最直接地將敵方力量消弱。如果說普通箭傷三五天可愈,那加了糞便的箭傷就得多幾倍的時間來治療。
這樣不但大大消弱了敵方軍力,還加重了敵方的軍資消耗,從而致使對方深陷有人不能戰,不治就亡的地步。所以,當時兩軍對陣時,如果發生這樣的事,還是非常讓人頭疼的。且這種戰法實在不怎麼光明磊落,通常使用的情況並不多。
有人不解,為什麼要浸糞便而不是直接浸毒藥呢?嗯,古代的毒藥應用倒是挺廣泛的,而且各種毒素被應用得也很恰到好處。如果用毒藥的話,相對比起糞便就好聽得多了。
可是,用毒有風險,試想想每把箭都浸毒藥是一件多大的工程?是統一發放毒藥還是發放前就已經浸毒?顯然都不怎麼容易操作,毒藥發下去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那後果不堪設想。其次,發放箭支前就浸毒又是非常龐大的一項工作,不但浪費軍資,還會浪費人力。
其實,就算這些都不計較,士兵們人人戴著侵毒之箭,心理上壓力還是蠻大的。萬一不小心誤傷自己,或者碰到什麼食物之類的東西上,這豈不是「自殺」?可見,用毒藥的操作方法並不那麼方便。
而糞便就不一樣了,上陣前,哪怕是上陣過程中都可以直接操作,頂多也就是臭了點,味道有點大不是?但打仗拼的是命,誰還怕這點味道的呢?
但在這裡一定要講講中了浸糞便的箭之後的事情,這是件麻煩事,因為以當時中醫使用的清熱解毒之類藥物,想要很好的清理糞便細菌,那可不太容易。如此一來,士兵們可能就面臨著生命危險。
當然,除了用藥物消毒,如果射到骨頭怎麼辦?這才是最頭疼的,畢竟弓箭的穿透力還是很高的。當年關羽為何要刮骨療毒?不就是箭頭有毒傷了骨頭麼。可見,一旦骨頭被傷到,士兵們的悲壯後果就慘之又慘了。
據很多資料可以了解,當時身中金汁浸染之箭的人,如果傷情深及骨頭,那最後往往是直接截肢。不肯截肢的,最終結果便是死亡了。可見,小小的糞便就是這樣毒意甚強,實在不能小看它。
好在古代人講人道,一般兩軍相對並不會大規模,經常性地使用這種絕命之法。翻找各種資料,雖有個別提及,但還沒有大規模應用於陣前的記載。當然,這不排除不記錄在冊的事實,但以我們對此行為的理解,內心還是不希望它成為常規性武器標準的,你說呢?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
就是為了讓箭頭沾上更多的病菌,成為致命武器。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強悍的武器之一。但是鎧甲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弓箭的殺傷力。面對身披鎧甲的敵人,弓箭往往只能造成皮肉傷,不能傷筋動骨。即使準確命中目標,往往也只是深入皮膚幾公分,不會造成致命傷。
中國歷史上的很多武將,往往深重十幾箭,還能繼續戰鬥 。比如,嶽飛部將楊再興。在比如武聖人關二爺,三國志記載,他被龐德射中額頭,照樣指揮作戰。他被射中胳膊,簡單手術之後,跟沒事人一樣。
所以說,鎧甲、盾牌等防護裝備,嚴重製約了弓箭的殺傷效力。為了打破這個尷尬的局面,很多人想到了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那就是在箭頭上餵上毒。
一支毒箭,就算是只把對方擦破點皮,也會致對方死命。實在是居家旅行必備「良品」。
但是問題又來,在古代,提煉毒yao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大規模製造毒箭,一是沒有那麼多毒yao,二是太耗時耗力。造好的毒箭還難以運輸保存,一不小心劃到自己,當時就得完蛋。所以,大規模製造裝備毒箭這種事情顯然不太靠譜。
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曾專門列出不適合大軍作戰的兵器:
又有飛標,毒弩,槍、刀、戈、戟等名不一,皆可俾素習精熟者間或用之,不可以齊大隊,為堂堂陣也。
飛鏢、毒弩這些東西,適合武林高手單打獨鬥,不適合軍中作戰。
為了大規模快速製造毒箭,聰明的古人想出了一個損招。那就是把箭頭插入糞便中。
汙穢的糞便中充滿了大腸桿菌 沙門氏菌 鏈球菌等等病菌,沾上這些東西,就算只是淺淺的一個小傷口,也可能被感染。
在缺乏抗生素的古代,傷口一旦感染,就只能聽天由命,往往兇多吉少。
這一招,可真夠損的。
金汁,聽起來像是十分名貴的東西,或是與金屬有關的液體。但實際上,它是人們談之色變、避之不及的「糞水」。
在現代社會,糞水的主要用途是作為肥料噫促進莊稼生長或產生沼氣,但在古代,「金汁」除了在古代農耕的發展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戰場上也能發揮巨大的用處!
如題中所描述的,古代很多弓箭手在將箭射出去前會用金汁簡單處理一下,說的通俗些就是抹上些糞便。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呢?
平日裡我們嫌棄糞便,不僅因為它難聞的氣味令人作嘔,還因為它不乾淨,很髒。糞便中往往有很多細菌病毒寄生蟲卵,這些東西粘在箭頭上,刺破人的皮膚,極其容易引起感染。
不潔物從傷口進入人體的血液循環,就算可以僥倖地逃脫皮膚上的創口感染,也很難抵抗病菌侵入血液的襲擊,病菌隨血液流經全身途徑各個臟器,這樣許多在當時看來稀奇古怪的病會找上門來。
在那樣不發達的醫療水平和戰爭惡劣的醫療條件下,金汁可以說是一種令戰士們聞風喪膽的很厲害的「生化武器」了,這種威力強大的武器來源又很廣泛,用起來很方便,所以金汁在戰爭中會被廣泛應用。
當受到敵人的侵犯時,為了保衛家園,古人往往能在戰爭中將強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金汁除了被用在箭頭上,還被用於守城:一盆盆金汁從城上澆下去,既能讓敵軍反胃,又能大幅度減少他們的戰鬥力。
隨著歷史的發展,金汁的處理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加熱後再從城牆上澆下去,既能燙傷敵人,又能使病菌從燙傷的皮膚侵入,使得病情惡化;將金汁發酵培養細菌——金汁可是很好的天然培養皿——使細菌大量繁殖數量更多,再塗在巨石上從城牆上砸下去,這一方法的作用原理和塗在箭頭上大致相同。
可見當時的人們為了保衛家園,也是絞盡腦汁想了不少辦法。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 中就有這樣的片段:高貴妃為了爭得皇上的寵愛,讓工匠們用鐵水進行表演,沒想到在別人的暗害下,鐵水中摻了金汁潑向了高貴妃,高貴妃被燙傷,最後皮膚潰爛而死。
然而其中還是有不嚴謹的地方:鐵水的溫度足足有上千度,若是摻了金汁,其中的細菌也會被殺死。所以我更傾向於相信高貴妃死於重度燙傷引起的組織壞死而不是金汁中的細菌感染。
然而電視劇終究是虛構,想來在真正的歷史上,金汁很難被應用於宮鬥中,反倒成了各場戰役中的寵兒。
戰爭惡劣的條件使人們不能在箭頭上淬劇毒或塗抹毒藥——畢竟軍餉不能亂花,毒藥會耗費一大筆費用,這時金汁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絕佳的代替品。如果來不及準備金汁,聰明的弓箭手還會把箭往泥土裡插一下再射出去——讓你白白受皮肉之苦還不夠,既然不能造成細菌感染,那麼讓敵人得致命的破傷風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犯我領土者,雖遠必誅嘛。
箭頭插上糞便可以說是最早的細菌戰了,其中的威力和噁心程度超乎你的想像。
弓箭可以說是古代戰爭中最厲害的武器了,攻擊射程遠還不說,其攻擊力也是十分強大,如果再放到弩機裡面,那殺傷力說是子彈都不為過。
在戰場上,縱然你是百人敵還是萬人敵,只要一輪箭雨射下去都會變成一個篩子。
在看有關古代的電視劇中,只要兩軍打仗就能看到令人震撼的一幕,漫天的箭雨射下如黑色雨點一般密密麻麻,讓人看得不寒而慄。
但在電視劇中沒有講的是,大多數軍隊在打仗前都會把弓箭插到糞便當中,這是為何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雖然弓箭的殺傷力巨大,但是卻有一個弱點,就是除了射中要害之外,敵人幾乎是不可能死的。
所以軍隊內部就進行了討論,討論如何才能有效的殺死對手,在沒有火炮的年代,弓箭的開發確實已經到極限了,於是怎麼想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這時候就有人提議,說是在打仗前準備好毒藥,每次上陣前就將毒藥抹在箭頭,這樣就算不能立即殺死,之後也是必死的局面。
但是這招很快就被驗證並不實用了,因為在打仗的時候周圍往往都是荒地,從哪準備那麼多的毒藥去。
並且打仗講究隨機應變的,可這往箭頭上抹毒藥的時候都夠敵軍跑個來回了,這顯然是不行的。
於是到了後面幾乎都是個人暗殺的時候才會選擇將箭頭抹上毒藥,軍隊就很少有往箭頭上抹毒的習慣了。
可這始終是一個問題,雖說箭頭帶火殺傷力也巨大,但這招太吃風向,如果風向不對就徹底完了,就變成殺敵100自損1000了。
這怎麼辦呢?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真是讓我們感到震驚,很快就有了毒藥的代替品,就是糞便,不管是什麼糞便都可以。
這是一種什麼說法呢?這是因為糞便上面經常有大量的細菌,而在古代那種環境中,傷口感染細菌幾乎都是預告著死亡。
並且糞便比毒藥更具有優勢的是方便且好準備,方便就不用說了,只需要將箭頭往糞便上面一插,這支「毒箭」就已經完成了。
而糞便不同於毒藥,幾乎是軍隊所到之處,就不會缺這玩意,人的或者是牲畜的,到處都是,根本不需要考慮出去採集的問題。
于是之後的軍隊就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每次打仗前都會將箭頭上面抹上糞便,只要射中敵人,雖說不能立馬陣亡,但也相差不多了,畢竟當時人們的抵抗力明顯是不強的。
不得不說這真是最早的細菌戰,而且這種細菌還不用培養,隨時要隨時都有,完全不用擔心缺這個問題。
除了箭頭上面感染細菌之外,這還有另一種目的,因為在古代糞便代表著是汙濁之物,只要沾染上就會黴運纏身。
雖說這是不科學的,但最起碼還是能噁心一下敵軍,那漫天箭雨,原諒我真的不敢想像那唯美的畫面,實在是太美好。
不過在後來有了火炮之後就沒有人再往箭頭上面抹上糞便了,畢竟只要被火炮打中,不管是不是要害都要玩完。
在此還是要敬佩一下古人的智慧,真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出無限的可能,箭頭插糞便都能想得出來,實在是佩服。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就給文青點個關注或贊吧,感謝~
(網絡配圖,侵權刪除)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多朋友不知道,古代弓箭對於有衣甲的人,是很難做到一箭致命的。
甚至對於沒有衣甲的人,一箭致命的概率也不大。
所以古代弓箭手往往很強調射速,也就是連續射箭,務必連續射中敵人。
而中箭者大部分傷亡不是當場死於出血或者臟器受損,往往是死於稍後的感染。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小說中張飛的兒子,沒有死於戰場,而是一次墜馬跌破了頭患上了破傷風。
其實破傷風就是細菌感染,在古代很嚴重。
其實,在二戰普遍使用青黴素和磺胺類藥物之前,士兵一旦受傷,死亡率很高,大部分死於傷口的感染。
而美國當時不惜代價開發比金子還昂貴的青黴素,不知道在二戰中救了多少士兵的性命。
二戰美軍士兵受傷後,一般衛生兵立即包紮止血,然後簡單清潔傷口,隨後撒上消炎的磺胺粉。送到後方以後,如果傷口有感染跡象,士兵就會被注射青黴素。
如果沒有磺胺粉和青黴素,士兵受傷後死亡率往往超過百分之五十。
而古代士兵中箭後的傷口感染,同箭頭上的汙物有直接的關係。汙物越多,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一些羽箭在射出之前,人為的浸泡泥水、汙水甚至糞便,也是存在的。
古代作戰真的很危險,哪怕有一個小傷口,也會有危險。
弓箭的發明曾極大改變了人類的戰爭模式——在弓箭發明之前人們只能拿著短刀長矛近距離搏殺,決定戰爭勝負的是雙方士兵的體力,然而隨著弓箭的發明就使遠距離殺傷敵人成為可能,事實上我們如今的槍炮乃至飛彈仍沿襲的是弓箭所帶來的這種作戰思維,不過在打擊敵人的距離上早已取得質的飛越。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秦國就已在長期的戰爭歷練中將弓箭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發現的三稜弓弩箭頭有4萬多支,但4萬多支箭頭的底邊寬的誤差不超過1毫米。兵器型號的統一化大大便利了秦軍裝備的更新換代效率——在秦軍中絕不可能出現弓弩和箭不匹配的問題,但在別的國家這幾乎就是家常便飯——戰士們甚至不得不在戰前先對自己的兵器進行修整以便利自己的作戰,這大大影響了軍隊的作戰效率。然而弓箭畢竟不同於槍炮——儘管就作戰思維而言都是立足於遠距離殺傷敵人,然而現代槍炮所利用的是機械力,而弓箭說到底仍是憑人力操縱。一個人無論力氣多大,說到底力量仍是有限的,所以當箭射出之後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不斷減速,以致於最後出現了「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的現象。既然連魯縞都穿不過,那麼面對敵人的重甲士兵呢?
事實上在冷兵器時代弓箭的作用正在於實現對敵人的遠距離殺傷,尤其是當密集的漫天箭雨射出時對敵人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不過就實際殺傷效果而言:弓箭其實還不如刀、劍、矛等近戰兵器。可以說空氣阻力在無形之中成為了弓箭手所需要面對的一個隱形敵人,而自從弓箭被發明之日起關於如何提升弓箭的實際殺傷效果的思考就從沒停止過。弓箭這種遠程兵器相比刀、劍、矛等面對面貼身肉搏的兵器而言:能準確命中敵人致命要害部位的概率其實是很小的,再加上敵人的鎧甲往往在要害部位會特意加固,所以能造成致命傷害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對此最早的解決之道是:在箭頭上抹上毒藥。這樣一來即使沒射中敵人的致命要害部位,哪怕只是劃破了敵人的皮膚也會使毒藥滲進敵人的血液之中,從而導致其毒發身亡。可以想像如果密集射出的漫天箭雨全是毒箭將會對敵方造成何等的殺傷力度。然而這種設想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古代戰爭中並不存在化學類毒藥,所能利用的無非不過就是砒霜、鶴頂紅之類的傳統毒藥,這些毒藥有一個共性就是不具備傳播性——必須直接下毒給某個人才能將其毒死,而不能通過一個中毒者傳播給其他人。也就是說基本上必須確保每支箭都是帶毒的,才能對敵方造成大面積殺傷,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弓箭的使用成本。
既然毒藥的大規模使用不現實,那就只有另想辦法了,漸漸地有人發現可以用牲畜和人的糞便代替毒藥。糞便之中含有大量細菌,一旦傷口沾染上糞便將使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古人也許不知道細菌學,可他們的確直到糞便會導致傷口感染的客觀事實,於是就有人開始將這應用於戰爭——在箭頭上塗抹糞便。這樣一來如果射出的箭直命中敵人要害自不待言,即使沒命中要害也會大大增加敵人傷口感染的概率。在古代醫療條件下缺乏治療傷口感染的抗生素,所以糞便以及鐵鏽造成的傷口感染造成的致死率極高。另外戰場上士兵如果在中箭後沒死就必須繼續戰鬥,因此不可能得到第一時間的救治。除了造成敵人傷口感染之外,古人還有一種迷信觀念——糞便是汙濁之物,可以給敵人帶來黴運。鴉片戰爭中清軍就曾向英軍軍艦潑糞便、黑狗血等東西,當然這並沒起任何作用。不過在古代冷兵器戰爭狀態下在箭頭塗糞便倒是可能給敵人造成一些心理陰影,也就是所謂打不死你也噁心死你。
我查閱了不少網絡資料,終未見有關於古代打仗前,士兵會把箭在糞便裡插一下再射擊敵軍的史料記載,但在箭鏃上塗毒射殺敵軍的記載卻是從東漢將領耿恭開始的。據《後漢書·耿弇列傳》記載:東漢將領耿恭在西域守城抵禦北匈奴人進犯時,曾把毒藥塗在箭上,傳話給北匈奴人說:「這是漢朝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於是用硬弓射箭。中箭的北匈奴人,看到傷口處血水沸湧,大為驚慌。當時正好出現狂風暴雨,耿恭軍乘雨攻打北匈奴,殺傷眾多北匈奴人。北匈奴人十分震恐,相互說道:「漢軍有神力,真可怕啊!」於是解圍撤退。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鎮守荊州,北伐曹仁時,曾為流矢射中左臂,後來雖傷口癒合,每到陰雨天氣,臂骨就很疼痛。讓醫者診看,醫者說:「矢鏃有毒,毒入於骨,應該割開臂上傷處,剔去腐肉,刮骨去毒,方能痊癒。」當時關羽就讓屬下將領陪自己一邊飲酒,一邊伸開左臂讓醫者開臂刮骨,血流如注,流滿了接血的盤器,關羽卻始終喝酒吃肉,言笑自若。《三國志》寫於西晉時期,醫者說矢鏃有毒,毒入於骨,可見當時關羽中了毒箭。自從耿恭發明毒箭以後,東漢末年箭鏃塗毒射殺大將已經非常常見。因為「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古人也是很懂的。但用箭先插糞便再射向敵人的記載卻很少見諸史料,不知從何時開始。
不過古代在攻城和守城時,用銅或鐵燒融化的液體打擊敵人卻是有記載的。據《元史》記載,公元1274年,元軍順漢江南下,圍攻沙洋城。攻城前,元軍統帥伯顏三次勸降,但南宋守臣王虎臣、王大用等人不為所動。沒辦法,伯顏只得命令攻城,攻城時,動用了「金汁砲」。《元史》裡這樣說:「日暮風大起,伯顏命順風掣金汁砲,焚其廬舍,煙焰漲天,城遂破。」這裡的「金汁砲」就是攻城用的發石機,將融化的銅或鐵汁液體用陶瓷器裝好,再通過發石機向城上或城內順大風猛擊,銅鐵液汁溫度何等的高,那真是沾上死,挨上亡,不被燒死也成重度燒傷,而且高沸點的液汁打到房屋上自然也會引起熊熊大火,烈焰蔽天日,誰能受得了,因此宋將王虎臣、王大用等最終沒能守住沙洋城,被元軍攻破。
另據《宋史》記載,1130年金軍數萬南下,圍攻楚州,守將趙立堅守楚州40餘日。金兵一度破城門攻入城內,趙立就用銅鐵融化的金汁澆之,金兵立時死了幾百人,不得不退到城外。
至於用箭鏃沾糞便射殺敵人的古史記載很少見,但古人寫的小說中卻有類似反映。在清代錢彩的《說嶽全傳》中,提到金兀朮攻打潞安州時,宋將陸登用糞便攪拌毒藥擊敵守城。書中說:「又在庫內取出數千桶毒藥,調入人糞之內,放在城上鍋內煎熬,放入缸內,專等番兵到城下,將滾糞潑下。若是番兵粘著此糞,即時爛死。」金兀朮的軍師哈密蚩解釋說,這叫滾糞打人,名為臘汁,稍微碰到就會死。從這裡可見,用「屎裡拌毒藥」這種沸燙滾糞打擊敵人,能起到致敵燙傷燙死、毒死和感染而死的作用。
雖然未見史料關於箭鏃沾糞便射殺敵人的記載,但古人也許真的使用過這種方法殺敵。其原因猜測有三:
其一,有打擊敵方士氣的作用。古人都很迷信,認為屎尿汙身是很晦氣的事情,因此不斷有古書記述,一些神奇妖法,都是用汙血糞便潑潵來破除。古代守城,沒有那麼多毒藥,用人畜屎尿攪拌燒沸,裝進一個個缸內或壇內,向攻城者潑潵,能起到燙傷或汙身的作用,讓攻城者晦氣,造成士氣低靡。用沾有糞便的箭鏃射擊敵人,也應有同樣的作用。當發現沾有糞便的箭能致人傷害性更大時,古人也沒想到是什麼細菌感染所致,而會覺得這是糞便汙身帶來的晦氣。
其二,能大量致敵死傷。由於古人還不知細菌感染之事,也從未想過利用細菌感染來致敵損傷,但是從長期的戰爭實踐中也許感到了用沾有糞便的箭射殺敵人,殺死殺傷敵人力度更大。在無意中發現,箭射中要害的人會死,而沾糞便的箭即使沒射中要害也容易死傷致久傷不愈,給醫護人員造成更大壓力,從而給軍隊造成更重打擊。正是這個發現,才讓古人感到了沾糞便的箭鏃更有作用,而糞便又很好能弄到,比毒藥好弄多了,成本低廉,於是就在戰爭中變廢為寶,加以利用。
其三,讓敵方更容易招致疫情。糞便中含有大量病菌,沾有糞便的箭一旦射入士兵身體,雖不中要害,但因古代醫療技術有限,沒有抗生類藥物消炎殺菌,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得破傷風,感冒發燒,更容易招致疫病發生,相互傳染的結果,會招致軍隊戰鬥力下降,有時就會不戰而敗。
現在不少人認為古人很聰明,知道沾有糞便的箭能致敵人傷口細菌感染造成第二次傷害,就大量使用。其實古人並不知道什麼是細菌感染,只是以糞便的汙穢作用給敵人能帶來黴氣,同時這種黴氣能對敵造成更大傷害,因此才加以使用。如果古人知道糞便有病菌感染作用,他們也不會在守城防禦時把糞便液燒沸再用了,那樣豈不將本來有的病菌給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