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一句話,市場永遠和人性背道而馳。
大部分情況下,你永遠是市場的反向指標,因為散戶的交易,夾雜著人性。
散戶強烈看漲,意味著主力有了出貨的機會,你一入場,註定就是接盤。
當散戶按耐不住,意味著主力的洗盤已經到位,你一離場,註定就是大規模的踏空。
沒錯,散戶就是市場裡標準的反向指標,主力就是看著散戶來做局的。
但凡是順應人性的交易舉動,都有大概率會變成反向指標。
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慄,被主力資金盯上的錯覺。
似乎,散戶永遠在主力的股掌之間,無法掙脫束縛。
其實,主力不會盯到某個散戶身上,而是把聚焦在整個散戶群體上。
而散戶的情緒,就是主力收割的標的。
想要在市場上戰勝主力,是不可能的,因為資金不對等。
但想要在情緒上,順應整個市場,其實是做的到的。
也就是說,散戶如果能很好的控制交易情緒,有良好的交易習慣,是會明顯減少反向交易的。
交易市場,是人性的博弈,也是資金的碾壓。
把這句話翻譯過來,意思其實是,這個市場裡散戶不可能贏主力。
因為從資金層面來看,主力對散戶是碾壓的。
也就是說,主力直接決定了股票的漲跌,散戶本身就是一個跟隨者,沒法決定方向。
但股票的漲跌,又取決於散戶的行為。
因為主力要收割散戶,就必須和散戶反向操作,成為散戶的對手盤。
說白了,散戶如果不追漲殺跌,主力拉的再高,都無法順利出貨,都賺不到錢。
散戶如果打死不讓出籌碼,主力拿不到籌碼,玩都玩不起來。
因此,主力和散戶之間,是利用資金的優勢,反覆碾壓式的博弈。
散戶的人心,是不齊的,是沒有辦法同仇敵愾的。
散戶群體的本質,其實就是交易中的人性,這是天性,沒法改變的。
散戶想要擺脫這種被動局面,就必須要克服交易中的人性。
從本質上獨立於整個散戶群體之外,去思考交易的策略。
而不是跟著市場的情緒,隨著整個散戶群體的大流,去做買入和賣出的交易。
說說具體的方法吧,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1、建立交易原則。
炒股無非就是三個步驟,選股,買入和賣出。
散戶之所以經常會被莊家割肉,主要的根源在於沒有交易原則。
選股時隨性,買入時著急,賣出時情緒。
沒什麼原則,一切都根據當時的心情,以及當時的想法來。
這種交易方式最大的缺陷,不是在於容易虧錢,而是在於變化多端,沒有定性。
即便你賺錢了,也無法複製,因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賺的錢。
交易原則,就是通過某種可以量化的方式,把這三個步驟給固定下來,確保可執行性。
建立交易原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從一個雛形,慢慢的細化和修正而來的。
有了交易原則之後,一切的買賣都應當根據原則執行,放棄隨性,盈虧都有據可循。
2、避免情緒交易。
人在情緒化的時候,不要做任何事情,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情緒不僅僅在生活中會把事情搞的一團糟,在交易市場上,更是一把大殺器。
賭徒心理,就是情緒奴役導致的。
人在受到某些刺激的時候,情緒是會混亂的,容易打亂理性的判斷,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就比如想買的股票,突然之間大漲,是很容易追高買入的。
想賣的股票,突然之間漲了,不但不想賣了,還想著多拿一段時間。
類似的情緒,其實背後都是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一旦被情緒支配,交易就會抱著僥倖心理。
有些時候,僥倖心理會讓你賺的更多,這就會讓你更加失去交易的原則,從而被情緒奴役。
情緒化的交易次數多了,虧錢也就成了必然,因為主力就是用情緒的鐮刀來收割的。
3、學會分倉操作。
克服情緒,克服人性,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分倉。
把資金切割成多份,多次買入,多次賣出。
不可能每一次都是情緒上頭的交易,也不可能每一次都是主力資金在刻意調動情緒。
分倉交易,可以有效規避情緒帶來的風險。
分倉意味著可能會降低收益,但同樣意味著會降低情緒化交易。
對於在股市裡還沒有能夠盈利的投資者來說,分倉可以有效的磨練交易技術,增加試錯的機會。
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操作模式。
4、看懂上漲邏輯。
最後一點,就是要明白股票上漲的本質邏輯,到底在哪裡。
你能不能拿住股票,主要看你對於這支股票的分析和判斷了。
短期的交易靠情緒,長期的方向和趨勢,其實就看上漲邏輯。
買入股票本身,一定是看漲的,那為什麼會漲,就很重要。
賣出股票的時候,同樣的道理,為什麼不看漲了,邏輯發生什麼變化沒有。
即便是資金炒作的邏輯,看漲的時候資金要不斷入場,看跌的時候要追蹤到資金跑路。
有邏輯的投資,是不會受到情緒影響的,也很難被主力甩下車。
但是,散戶炒股千萬不要整天想著和主力去鬥爭,因為沒有勝算。
不要陷入一個誤區,就是過度反人性的交易,過度去預判主力的預判。
這種其實很難做到,也非常的累。
散戶要做的,其實是找到主力拉升的階段,在主升浪的時候,分一點肉吃。
看懂趨勢,非常重要,因為主力帶動行情的時候,需要借勢。
說白了,散戶最終能賺到的錢,其實是其他跟風的散戶,投入市場的錢。
你比別人先一步看懂股票要漲的邏輯,先一步買入,等著其他人給你抬轎子就行了。
如果你已經晚來一步,那就要注意風險,不要成為接力棒的最後一個環節。
儘可能的把情緒放下,根據自己的交易原則,做好買入和賣出的動作,就能規避很多的風險。
一個前輩,盈利1000萬元。他用一句話總結:拉升到你亢奮為止,砸盤到你割肉為止。炒股,就是情緒遊戲!
所以,散戶一買就跌,一賣就飛很正常。因為你的情緒和別人一樣,假如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同了,市場就會反向而行。
炒股,就是情緒遊戲!
主力,靠什麼操盤?解決這個問題了,你才明白股價漲跌的本質,短期走勢,與K線,指標,牛市,熊市,業績,基本面都沒多少關係。
主力操盤,一定是最簡單的東西,讓10萬本金,100萬本金,讓男人、女人,高學歷,高智商,低學歷,低智商的人都犯錯,一定不是K線,指標,因為這個東西,不可能讓人人引起共鳴。
越複雜的東西,越不容易引起共鳴,不好操作。那麼,只能是最簡單的東西,那就是人性了,恐慌與貪婪,如影隨形。
很多事情,你知道,但未必可以做到,我老爸隔幾年就說戒菸,有用嗎?很多人,別說戒菸了,連減肥都做不到,控制飲食都難,人性如此。
在股市,主力資金利用情緒,人性來收割你,誰還有還手之力?所以,炒股是反人性,坦白說,你恐慌的時候,別人也恐慌,血濺三尺,熬過去就是春天,哪次都如此,回憶下你割肉的股票,大多數是不是都漲回來了?
讓所有人都情緒失控的東西,一定不是K線,指標,這個東西太複雜了,主力的目標是讓大多數人都底部割肉,頂部接盤,只有情緒可以滿足。
所以,你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回憶一下,哪次割肉,不是惱羞成怒,哪次追漲,不是頭腦發熱,完全就是情緒支配了你的靈魂,而情緒並不受理性控制。
有過心理學基礎的人,應該明白,情緒是由什麼控制,更多的是潛意識,以及身體本能反應。意志這東西,解決了很多事情,電視劇裡面都是假的,對神經的刺激,可以繞過理性。
拉升到你亢奮為止,砸盤到你割肉為止
漲不言頂,跌不言頂,我們可以減少被收割的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閒錢投資,不盯盤。隨便折騰,只需要有個交易體系,交易計劃,你按照邏輯去操作,而不是K線、指標、情緒……
同時,量價關係必須懂,小凡目前只喜歡看裸K,因為它比較乾淨。日常分享的K線都是裸K,細心的朋友可以感受到。
裸K,就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尊重趨勢,一定要學會識別趨勢,雖然不可能精準,但總比什麼都不懂要強。
趨勢,主要就是研究道氏理論,波浪理論這些了,我是認真,實踐過幾年的人,有用,但要會用,又不能依賴,還有很多k線之外的因素,也要綜合考慮。
最後總結
炒股,盈利很難,任何跟你說炒股很容易的人都是別有用心。一個長期盈利的人,一定是敬畏市場,不會說出這種不理性的話。
克服情緒,不是靠意志,沒啥用。你能靠意志減肥,戒菸?只有少數人可以,大多數時候,還是靠約束,起心動念就決定結局了。
在高鐵裡,幾個小時,你不抽菸可以忍,但是在家裡就不行。在公司裡面,按時上班,下班,你能做到,周末就不行,炒股,沒有人管你,給你了無限自由,自然也會讓你成為情緒的奴隸。所以,打造交易體系,就讓炒股,與工作一樣了,就像企業的規章。
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謝謝點讚、關注,這樣下次就會第一時間收到更新了……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我們在看股票選擇目標時,那時的聚精會神,比準備高考臨陣磨槍還要用心,當選到心滿意足時,心裡暗自盤算按照自己目前的資金量,能賺多少錢。豈不知一頓操作猛如虎,跌得像個二百五。
剛進入股市那會,我常常不理解「為什麼我買入股票它就跌,賣出股票它就漲?」難道主力一直盯著我那幾萬塊不放嗎?!真是過分!!!
在股市沉澱時間久了,交易次數多了起來,才慢慢發現,不是主力盯著自己的錢不放,而是自己的操作方法本身就有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買股票是追漲的,而且往往一追就是高位,高位接盤免不了下跌的調整,在下跌的過程中,到了我們忍受不了虧損的零界點,就會賣出股票,而這時候往往是調整的末端,股價再次回升,我們唯有後悔莫及。
國內大部分散戶都在搞短線,股價短線的拉升,需結合利好,只有莊股或者簡訊消息股才會無釐頭拉升。既然是利好的刺激,讓股價拉升,意味著利好兌現,當我們察覺到股票拉升,再去尋找利好,然後覺得邏輯對了,買入股票,這時候就成為了接盤俠,先手早就潛伏好了,待藉助利好拉升股價出貨。
追漲有風險,容易成為接盤俠,但也有做追漲致富的投資者。什麼時候的拉升可以追,什麼時候的拉升不可以追,只有累計成百上千次交易,才能慢慢得到些還未必是正確的經驗。其實,做交易做到最後,發現在股市裡賺錢,不是遍地尋找機會,而是規避風險。唯有經歷過熊市的洗禮,才能真正地建立風險意識,能穩定賺錢的投資者,必然是對風險敬而遠之,寧可錯過機會,也不會直面風險。
所以,我們不想買入股票後股價就下跌,就要在買入前思考「利好是否已經在拉升中兌現了?」「我為什麼要買這隻股票,我能忍受多大幅度的虧損?」「如果買入股票後下跌了怎麼辦?」「這隻股票有什麼潛在的風險?」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再去開倉買入,能避免大部分的衝動交易。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小濤養花知識號:小白讀財經,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其實很正常很普遍。
究竟是為什麼呢?
這種情況大多數都是短線投資者,短期喜歡頻繁操作,特別是很多的短線甚至中線投資者甚至都開始懷疑自己的技術分析方法是不是該堅持或者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操作原則。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因為中國的股市是熊長牛短,一個牛市短則一年半載、長也不會超過兩年,而熊市卻熊途漫漫,五年七年都很正常,而熊市裡大趨勢是往下的,很多的走平甚至反彈都是為了接下來更狠的下跌,趨勢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慢慢熊途裡的買賣宏觀上都是逆勢操作,大概率都是做錯。
有的人會說那我牛市再進去,問題是當你確認牛市來了的時候,往往行情已經走的很高了,甚至到了瘋狂階段,即牛市的尾聲。
為什麼說熊市會讓人絕望,每次反彈感覺具備技術圖形買入點了,一兩個大陰線就可以輕鬆把幾周甚至幾個月形成的支撐線擊穿。價值投資者很多人也會絕望, 通過分析報表看業績企業明明很好怎麼買完就一路下跌,甚至懷疑自己看錯了,企業有什麼隱患自己沒看到,如果公司再出一些哪怕很中性或者一些細微的小問題,這時心理可能也會動搖,覺得企業是不是出問題了,越來越沒底氣。
我就舉幾個例子:
例子1:很多技術投資者認為MACD指標是技術指標之王,很多長線投資者喜歡看月線級別的MACD指標,因為很難有莊家能做出月線級別的圖形,成本太大。一般MACD做出月線金叉成交量放大,意味著股票長線大行情開始起來。以下面圖為例是我隨便找的一個股票,月線級別做出金叉了,隨即行情急轉幾下,月線四五個月後又做出了死叉,即使嚴格按照準確率很高的長線技術圖形,這一來一回也賠了至少30%,這種圖形和股票在2018年比比皆是。長線級別看完,我們再看看中期趨勢比較靠譜的一個技術指標,60日均線俗稱生命線。
你可能會說個股沒有代表性,我舉上證指數很有代表吧,看下例:
例子2:老的技術投資者都知道60日均線是一條生命線,很多股票只要跌破60日均線大概率上漲行情可能就告一段落進入到弱市了,同樣的股票強勢一般伴隨著突破並踩上60日均線,以下圖為例,是上證指數這半年來的走勢,你耐心的等待大底,一共有四次突破60日均線,最後一次也就是年前的這次,前三次你進去沒過幾天就很快跌下去了,把你套了進去。
真理是不怕驗證的,大家可以把自己學習的很多股票投資方法去再各個板塊各個指數上驗證,沒有一個技術圖形或者價值投資可以吃遍所有的行情,如果完全依靠,有的行情會讓你賺的盆板缽滿,遇到一些失靈行情甚至可能會讓你兩本帶利都吐回去。 所以再好的方法也需要打磨,再好的方法也要配合止損和倉位管理,才能在股市裡長期存活,特別是在熊長牛短的中國股市,大部分時間可能都會讓你感覺股市是在捉弄你,是在針對你。祝大家2019發大財。
這是你賣的時候,一種是你買的是走聲浪的股票,你獲利了,其實只是蠅頭小利。對股票認識不夠,一個回調,你賣出後,股票繼續上漲。第二種你買的是底部區域內的個股,你熬不住了,賣出後股票漲起來了。圖一,走主聲浪回調,你賣出後。圖二,繼續上漲。圖三,底部區域,你熬不住了,賣出。圖四,股票漲起來了。個人觀點
哈哈,這種情況我以前也一樣一樣的,被股市整得都怕了,但是一次朋友聚會我擺脫了這個魔咒,現在偶爾也在股市裡會小贏..........記得那是2015年七月初吧,一般老股民都知道那也是一次股市大崩盤,當時在6月份時股市一片向好,我有一個朋友還得意洋洋拿著50萬的裝修費入市,還豪情滿滿的說今年把車錢要賺到手,但到了6月中旬股市開始快速和大幅度的回調,緊接著就進入了熊市,大夥都懵了,到了七月份身邊玩股票的朋友就小聚了一下,主要是想互相安慰哈,我記得很清楚大家都是一張張苦瓜臉,有喝悶酒的有抽喪氣煙的,當時就有一個姓譚的朋友在那慢裡斯條吃著菜喝著酒,就他一個人不言不語也就奇怪,就有人想找平衡問他說,老譚你今年虧了多少啊,這有啥困難就說哈,說不定哥幾個還可以互相幫襯哈,一陣沉默後他說他今年炒股贏了70萬,但是大家第一想法就是這傢伙太能吹了,都是一樣的買股票,而且都是差不多的票,大家都不信吵吵的要看他帳戶,當時他拗不過就給我們看了哈,結果帳戶餘額顯示768901,當看到這一連串數字時十幾人一下子就安靜了,各種表情都凝固在臉上,最多的表情就是詫異和不可思議,當時就有好多人要當場拜師,後來在大家催促下講出了他的交易經驗,他不好意思的笑了哈,說我就是在你們殺跌時買入,在你們買進時我就賣出,其實我就是反其道操作的,但是我們的股票都是大家一起好好研究後買入的,不同的是大家都把節奏搞亂了,每次說好的交易策略,大家都會在確定後,回到家偷偷改掉,我呢因為不是太懂,所以就按照我們主要是你們的說好辦法買,沒有變過...........當時回到家,回想以前的種種,得出失敗原因,沒有按照既定的規則操作,被自己恐懼和貪婪左右,不能追漲殺跌,不然就犯了常識性的錯誤
我買進的股票也一樣跌,但是我買的位置非常低,一般震蕩幾天就會上場,最長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你說股票有莊家肯定有,他們在暗處,我們在明處,他們能看到進出資金,特別是小盤股,他們會千方百計洗你出局,所以你要有自己判斷,各種技巧.操作流程,說來話長.建議散戶買流通性好的.藍籌股.。
股票買了就跌,賣了就漲,經常有人遇到這種問題,是主力就盯著我的這點資金嗎?
答案肯定是否的。
買賣時機不對,如果有時間,建議把交割單列印出來,回翻一下交易記錄,看看買入股票的時候,這個股票的這一輪漲幅是多少,同板塊的漲幅是多少。
一般都是追漲的,這是根源。但並不是所有的追漲都是買入後就跌,除非是盤中急拉的時候進場,否則,即便是高位的股票,也會有緩衝,無非就是第二天衝高沒出或者當天追進來的,沒辦法出。
那如果低位的買了也是跌呢?
如果交易記錄裡出現很多這種情況,那就要看低位的是什麼方向了,比如去年買白馬,今年買新風光,低位也是會跌的,因為短期看是低位,但實際上前面兩年的漲幅早就透支了投資價值,裡面的資金都在出貨,在這個過程裡,任何時候進場都是接盤。
股市沒有萬能的法寶,但是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1、做熱點的股票,買之前要設定好買賣紀律,既然做熱點,就是短線,跌到哪個位置止損,漲到哪個位置止盈,要提前定好,只要不是盤中急拉或者出利好,都要嚴格執行。
2、做低位的股票,基本都是左側的交易思路,既然選擇左側,就要有持久戰的思想準備,也要設好補倉的位置或者減倉的位置,並且嚴格執行。
總結來說,高買低賣是大多數人的通病,紀律是最重要的。
聽股評不如聽海的聲音,看曲線不如看航線。
題主問題,每個股民大都感同身受,深層原因個人認為如下:
1、信息不對稱:大資金、操盤者通常擁有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可以事先獲取重要的內幕信息。一隻股票的實時經營情況、重大題材、重要新聞等會影響價格變動的信息一般投資者是後知後覺,甚至不覺。消息出來的時候莊家已經布局完畢,口袋打開。
2、集中力量:大資金、操盤者往往會聯手合作,集中力量進行買賣,從而對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散戶跟大資金比就像大海和一滴水的強弱關係,浪來了,水滴只能隨波逐流,趕在啟潮之前進入的有可能享受下乘風破浪的快樂,但人性是貪婪、恐懼、逃避的,人類的決策和行為往往受到情緒和認知偏差的影響,當投資者買入某隻股票時,他們往往會對這隻股票產生情感認同和親密感,並產生較高的信心和預期,做不到客觀的分析和預判,所以到了浪潮的波峰,也捨不得賣,這是貪婪;而有時候小波峰之後是小波谷,此時,他們可能會有「逃離遺憾」的想法,擔心到嘴的鴨子又飛了急忙出場,這就是因為恐懼,從而錯過了大波峰。在莊家大資金的絕對力量面前,隨波逐流最後只能被拍死在沙灘上。在信息不對稱、力量不對稱的局勢下,小散唯一能做的是縮小盈利預期,及時止損,即便錯過波峰也比跌落谷底強,即使虧損也留條褲子。
3、操作技巧高超:大資金、操盤者通常具有高超的操作技巧和經驗,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避免被識破。做k線、做指標、放消息,一切能麻痺散戶的手段都窮盡其能,而一般的小散對k線對指標似懂非懂,對各種信息盲目確信,小散就好比拿著一把木鋤頭聽路邊賣礦泉水的人指引去挖金礦,莊家大資金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畫一張大餅給一雙朦朧的眼看,收割、捕獵都是有配套的工具、誘餌和陷阱的。不怕你研究,就怕你不研究。
4、時間窗口短暫:大資金、操盤者操縱股票是非常短期的行為(交易窗口期,潛伏吸籌期間不算),往往只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操作,量化交易、專線等等,風暴來臨之時不會給你思考的時間,前戲做足,逼你骨頭一直、腰板一挺。比手速散戶永遠幹不過幾十年的老司機。散戶能拼的就是耐心和潛伏期,所謂的左側交易原則需要的選股技巧和耐心淘汰了絕大部分人。人性天性是懶惰的,不願去做複雜的選擇題的,是時刻幻想天上掉餡餅的,所以,薦股行業才這麼常年火爆。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股市就是資本市場,交易的本質就是把你的變成我的,而且成本越低越好,沒有善良可言,血流成河、一地雞毛,所有看似免費的善意和幫助都有金錢的目的。
散戶要想靠股市養家餬口,掙點買菜錢,要丟掉幾樣東西:依賴別人的消息、淺嘗即止的所謂K線分析、祈禱運氣來臨和一夜暴富的幻想、毫無計劃的交易行為.....,想清楚並做好下面以前不願做的事,就有可能不虧:認識股市的本質是資本背後人為的操縱,股票是一艘航行在經濟浪潮中的船,大海和船不會騙人,大海有起有伏,各種船有大有小,但是海盜上了船是會偽裝和幹預船的外貌和航線的,海盜上了船會千方百計引你上船,拿走你財富再把你扔下去。要想不被搶,自己去判斷潮汐的漲落,自己去選擇航線正確的船,不貪不慌,拿走船上該得的那份魚,從容上下。聽股評不如聽海的聲音,看曲線不如看航線。
其實道理大家都懂,無非是跟自己的人性搏鬥,能做到的就是贏家。
如果此文對您有點幫助,請順手點個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