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歷史上最傑出的名將父子是哪兩位?_中國古代有名的父子

李柒夜說: 最傑出的父子名將並不是嶽飛、嶽雲。王翦和王賁,周勃和周亞夫,陸遜和陸抗,拖雷和旭烈兀,才是真正頂尖…

李柒夜說:

最傑出的父子名將並不是嶽飛、嶽雲。王翦和王賁,周勃和周亞夫,陸遜和陸抗,拖雷和旭烈兀,才是真正頂尖的父子名將。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泱泱華夏數千年歷史上,父子同為名將,青史留名的現象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要說哪對父子名將最厲害,先簡單數下從歷朝歷代的父子名將。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風起雲湧,白起、王翦、李牧、廉頗、趙奢、田單、樂毅等名將輩出。

在這一時期,有兩對較為出眾的父子名將。第一對是蒙驁、蒙武、蒙恬祖孫三代,他們為秦朝的一統和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二對是王翦、王賁父子,兩人滅了五國,是秦朝一統天下最大的功臣。

再有一對值得商議的父子名將,趙奢趙括。趙奢絕對是名將,因戰功而被封為馬服君;趙括因紙上談兵而出名,被認為是不懂得變通之人,但也有人認為他能抗武安君白起並不簡單。

兩漢時期

兩漢之時,也不乏父子名將。

在西漢初期時,有周勃、周亞夫。周勃是跟隨劉邦反秦建立漢朝的名將,周亞夫是漢文帝時期平定七王之亂的名將,父子兩人同時位列武廟之中。

再有李廣、李敢兩位西漢的父子名將。李廣以抗擊匈奴而揚名,使得匈奴畏服,被稱之為「飛將軍」;李敢又是一員徵討匈奴的名將因戰功被封為關內侯,要不是被霍去病射殺,後續或許也是前途無量。

東漢末年之時,有孫堅、孫策這對父子名將。歷史上的華雄是孫堅斬殺的,而且他曾大破董卓;孫策平定江東,打下了東吳基業。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更是多有為人熟知的父子名將。

蜀漢有關羽、關平和關興,還有張飛和張苞,都是較為出名的武將。不過,在歷史上張苞、關興並不算出眾的名將。

曹魏武將雖多,但第二代多不太出眾。夏侯淵、夏侯霸是較為出眾的父子名將,夏侯淵擅長千裡奔襲,是曹操麾下名將;夏侯霸是曹魏後期的名將,多曾御蜀,後續歸蜀後又是姜維北伐時的重要武將。

東吳的凌操、凌統是一對父子名將,較為出眾。再有陸遜、陸抗是父子名將,這也是三國之時最出眾的父子名將,兩人都是東吳的頂梁柱,為東吳續了壽命,兩人也是同時位列武廟。

隋唐

隋朝較為短暫,並沒有太過出眾的父子名將,唐朝卻有幾對父子名將。

隋末唐初之時,有程名振、程務挺父子。程名振曾滅亡劉黑闥,也曾以少勝多破遼東;程務挺從小就跟隨父親徵戰,後也參與過攻打西突厥。

唐初之時,還有薛仁貴、薛訥這對父子名將。薛仁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麗,擊破突厥;薛訥是薛仁貴長子,也曾多次擊破吐蕃、突厥,是一代名將。

中唐之時,又有李晟、李愬。李晟屢破吐蕃 ,也曾討伐河朔,平定朱泚,克復京師,被封為西平郡王;李愬是李晟第八子,有雪夜下蔡州的經典戰績。

兩宋

兩宋之時,父子名將就比較多了。

北宋初期,有曹彬、曹瑋是父子名將。曹彬是跟隨趙匡胤的開國功臣,曾滅後蜀、平南唐;曹瑋是曹彬第四子,三都谷之戰大破吐蕃而威震四海。這對父子也是同時位列昭勳閣。

北宋時期還有楊家將、種家軍、折家軍。楊家將有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名將;種家軍開山人是種世衡,第二代是種世衡的八個兒子,種詁、種諤、種診、種誼、種樸都是名將,第三代又有种師道、种師中為名將;折家軍就更厲害了,十代將門,遠超三代。

南宋有嶽飛、嶽雲父子。嶽飛是抗金名將,曾屢屢大敗金軍;嶽雲是嶽飛長子,是歷史上少有的少年將軍,衝鋒陷陣屢有戰功。

元朝

元朝最初之時是蒙古帝國,到忽必烈時建立元朝。

蒙古帝國的父子名將就太多了,黃金家族名將數不勝數。鐵木真是一代天驕,他的四個嫡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也都是名將,再下一代的拔都、旭烈兀等人都是徵戰過世界的軍事統帥。在這些人中,拖雷是成吉思汗諸子中軍事能力是最強的,而旭烈兀又是託雷兒子中軍事能力最強的,都是橫掃歐亞的名將。

再有速不臺家族。速不臺是鐵木真手下重要名將, 他的兒子兀良合臺是蒙哥手下名將,兀良合臺的兒子阿術也是大蒙古國至元朝初年的名將。

明清時期

明朝的朱元璋、朱棣父子就是父子名將,也都是皇帝。

拋開朱元璋、朱棣,明朝後期還有李成梁、李如松父子。李成梁鎮守遼東30年,屢有大捷者,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李如松參與過平定寧夏哱拜之亂,也曾指揮抗倭援朝戰爭。

清朝也有不少父子名將,富察·傅恆、福康安就是一對父子名將。傅恆能文能武,曾指揮平準噶爾、大金川、緬甸戰役;福康安有驅逐廓爾喀的功勞。

最出眾的父子名將

在這麼多的父子名將中,要論最出眾者,還是要數王翦、王賁父子。

在戰國時期,王翦和王賁父子是最出眾的父子名將。王翦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攻破燕國都城薊,掃平三晉地區,又消滅了楚國。王賁也是極其出眾,曾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又水淹大梁,滅亡魏國,再有奪取遼東,滅亡燕國,消滅趙國殘餘勢力,戰功之赫無與倫比。正是因此,王翦被封為武成侯,王賁被封為通武侯。

王家父子被封的侯是武將最高等級。秦朝實行的是二十等爵制,列侯為首。列侯也是最難獲得的爵位,白起的武安君是封君,難度要小很多,還有武信君張儀、嚴君樗裡疾、剛成君蔡澤、昌平君、昌文君等,還有宗室的涇陽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華陽君羋戎、安國君公子柱等。封侯的只有商君商鞅、穰侯魏冉、應侯範雎、文信侯呂不韋、長信侯嫪毐、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賁王賁,而王翦、王賁還是因戰功而封侯的,足以證明他們的戰功。

王翦、王賁父子外,就要數陸遜、陸抗父子,以及周勃、周亞夫父子了。這三對父子都是統帥級別的名將,而且很是出眾。也有人把嶽飛、嶽雲父子歸為最強父子名將,這就有點個人傾向了。

阿珍說史說:

歷史上出現的名將父子不少,青史留名的也有很多,俗話說的將門虎子說的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甚至青出於藍勝於藍也有。名將父子有幾位還出將入相,位極人臣,光宗耀祖。名將的最起碼要是建功立業,抵禦外敵,為國家安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人才有資格。華夏幾千年歷史湧現出的名將如繁星璀璨,但父子同時是青史留名的父子就不多了,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能成為名將實屬不易,屬於創業一代,子孫難有父輩那種能力和功勞,也沒有那種經歷,反倒是兄弟名將更多,因為他們是同一代創業人。

我們來分析一下歷史上最傑出的父子名將是哪兩位:

1、王翦、王賁父子

提到父子名將就必須有王翦父子的份,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華夏,建立第一個大一統思想的國家秦朝。王翦父子滅國最多,六個國家被他父子滅了五個,其中王翦滅了趙國和楚國兩個,王賁青出於藍勝於藍,滅了燕、魏、齊三國。這份功績,在歷史上獨一份,由於王翦智商比較高,懂得伴君如伴虎,更明白急流勇退的道理,所以功成名就之後及時抽身安享晚年去了。這也是為什麼在王翦父子建立如此不世之功後竟然消失在歷史書上的原因。

2、蒙驁、蒙武、蒙恬祖孫三代名將

祖孫三代都是名將的可不多,蒙氏算是頭一份,妥妥的武將世家,足夠光耀門楣。尤其是蒙恬名氣和本事都超越自己的父祖,青出於藍勝於藍。秦始皇把蒙恬當做絕對心腹,把三十萬國家精銳長城兵團交給蒙恬來統帥,可見秦始皇對他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後來又讓長公子扶蘇派到蒙恬軍中去歷練,好讓蒙恬將來繼續輔佐自己的兒子。蒙恬還有「中華第一勇士」美稱,在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值得一提的是蒙恬的弟弟蒙毅是文官,也是秦始皇的心腹,秦始皇甚至開朝會的時候蒙毅還沒來都等他來之後才開會,外出巡視甚至經常讓蒙毅跟自己一起坐一輛車。

3、周勃、周亞夫父子

周勃是追隨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元臣武將,漢朝建立過程當中立下赫赫戰功,能獨當一面的名將。他擊敗章邯,攻佔曲逆、泗水、東海郡等二十二城。誅滅諸呂時他和陳平一文一武,他以太尉的身份振臂一呼士皆右坦,軍中全部支持他,被稱為「安漢三傑」之一。之後被漢文帝封為丞相,最後由於買違禁物品做陪葬品,差點丟了性命,最後在封地安享晚年。

其子周亞夫治軍嚴整,屯兵細柳,連天子馬車都敢攔,被漢文帝誇讚他最會治軍,稱他為真將軍。漢文帝臨終遺言漢景帝,跟他說,將來如果國家有難別忘了周亞夫,他一定能安漢。後來七國之亂爆發,漢景帝著急上火,想起漢文帝遺言,火速召見周亞夫讓他統帥平叛。周亞夫當仁不讓,只用了三個月就平定席捲半壁江山的吳楚七國之亂,可謂是立下奇功。

戰後漢景帝冊封周亞夫為相國,做到了出將入相,不過結局不太好,最後餓死在獄中。父子都是名將,又全都是出將入相的,周勃父子算得上是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一對父子了。

4、李廣、李敢、李陵祖孫三代

比起蒙氏來,李氏也是名將世家,不過他們的功績比不了蒙氏,但也是名氣頗大,兩家都很悲催。蒙氏兄弟都被趙高給殺害了,李氏也被漢武帝族滅了,真是同病相憐。李廣的名氣是最大的,"李廣難封"都成了古代文人感嘆自己生不逢時不被重用的榜樣了。李廣本來有幾次封侯的機會,但是沒把握住機會,導致終身遺憾,最後還貽誤戰機自盡而亡。李敢是李廣的兒子,老子英雄兒好漢,李敢沒有辱沒門風,追隨驃騎將軍霍去病斬將奪旗,立下赫赫戰功,被霍去病向漢武帝舉薦封為關內侯,完成了他父親惦記了一輩子都沒有得到的榮耀。

可惜李敢太暴躁了,竟然襲擊毆打大將軍衛青,這可是殺頭甚至滅族的罪過。衛青人品好不跟他計較,讓瞞著家人不讓身邊人說出去。可最後還是被衛青外甥霍去病知道了,一箭射死李敢,漢武帝也沒說什麼,只能一聲嘆息,畢竟李敢太莽撞,千不該萬不該襲擊大將軍。

李陵是李廣的孫子,可能是李敢的侄子,李陵就比較悲催了,李廣和李敢的死還說得過去,李陵就有點被坑了。他作為將門虎子,有本事,漢武帝同情李廣重用李陵,雖然很爭氣,但也太年少輕狂了,後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作為將門世家,李廣就看不起衛青這個奴隸出身的大將軍,李陵跟他祖父一樣同樣看不起外戚大將軍李廣利。他帶著五千步兵遇到匈奴十萬大軍圍困,最後箭弩用勁不得已投降匈奴。

漢武帝不相信李陵會投降匈奴,派人去查清楚,結果派去的人走到半路又回來了,說李陵投降匈奴了,漢武帝將他家人抓起來。後來誤聽了李陵在給匈奴人練兵,漢武帝一氣之下將其滅族,連整個隴西李氏都以李陵為恥。

5、陸遜、陸抗父子

陸遜在三國歷史上是份量很重的,呂蒙白衣渡江襲荊州就是他出的主意,夷陵之戰火燒劉備連營也是他的主意。東吳四大都督最後一位,後來出將入相,不過最後結局不太好,參與到了爭儲之間去,被孫權一封信罵的他口吐鮮血而亡。

陸抗是陸遜之子,他被稱為東吳最後的萬裡長城,也是東吳最後的名將。陸抗為吳國盡心盡力,絲毫沒有在乎自己父親的冤死,依舊為東吳擋住氣勢洶洶的西晉。他鎮守荊州把荊州打造成銅牆鐵壁,讓西晉沒有任何機會。他的老對手也是莫逆之交,君子之交羊祜毫無辦法,兩人鬥智鬥勇,又英雄惜英雄。羊祜強攻不行,進而採取懷柔政策,慢慢從思想上腐蝕東吳,最後在羊祜和陸抗相繼去世後六年,東吳滅亡,司馬炎統一天下。

6、薛仁貴、薛訥父子

提起薛仁貴那是家喻戶曉,由於《隋唐演義》、《說唐磚》等文學作品的大肆渲染,讓薛仁貴名聲大噪。其實歷史上的薛仁貴比小說裡面的還要精彩,薛仁貴小說裡面的本事在歷史上他全都有,這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小說和歷史差距不大的響噹噹的人物。薛仁貴的功績不用過多介紹,比如:將軍三箭定天山,愛民萬象城,脫帽退萬敵等等都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

比起薛仁貴來他兒子薛訥就不怎麼出名了,其實薛訥就是薛丁山的原型,小說裡面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都是有原型的。薛仁貴攻打遼東,滅鐵勒九姓。薛訥最大的功績就是抵抗西突厥,鎮守邊關守護國土。

其實薛仁的伯樂是唐太宗,他當年徵高句麗的時候發出感嘆:「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可見唐太宗對薛仁貴有多喜歡。不過薛仁貴在唐太宗一朝沒有太大貢獻,畢竟開國名將那麼多,還輪不到薛仁貴。到了唐高宗時期就不一樣了,他打壓世家大族和關隴貴族,提拔重用忠於自己的心腹愛將,薛仁貴就是其中一個。薛仁貴的發跡算是大器晚成,四十多歲才出頭,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當年國都發生大洪水,眼看著皇宮都要淹了,所有人都只顧著逃命,薛仁貴想到皇帝和皇后還困在皇宮,他馬上帶著幾個部下進宮把李治和武則天背出皇宮,安排到山上安全的地方,算是救了皇帝皇后的命。之後李治和武則天一致認為薛仁貴是可靠的人,大加器重,薛仁貴所有的功績都是在唐高宗一朝完成的。

李治武則天夫妻對薛仁貴有感恩之心,對他兒子薛訥也是非常器重,鎮守邊關,抵禦突厥。後來被封為平陽郡公,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羽林衛大將軍,這可是保護皇宮安全的最高軍官,最後享年七十二善終。

7、楊業、楊延昭父子

楊家將的故事跟薛仁貴一樣,都是家喻戶曉的。楊家將天波府,滿門忠烈,滿門帶孝,實在是悲壯。史書上楊家將跟小說還是有差距的,老令公楊業是北宋名將,最後也是戰死沙場。不過潘美背了鍋,被罵了千年。雖然潘美是主帥,但權力在監軍王洗手上,是王洗逼他進攻契丹還不發救兵坑死了楊業,跟楊業一起犧牲的還有他的小兒子。

楊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兒子楊六郎楊延昭,其實楊六郎不是老六,而是老大,之所以叫六郎那是契丹人送給他的。楊延昭子承父業,跟契丹人廝殺,而契丹人始終跨不過他的防線。契丹人認為楊延昭是老天派來對付他們的,他們迷信天象,認為楊延昭是北鬥七星的第六顆星星,所以有楊六郎的稱號。

8、嶽飛、嶽雲父子

提到嶽飛馬上就會想到精忠報國,嶽母刺字,嶽家軍,民族英雄等。還我河山就是在嶽飛統領下嶽家軍的口號,一首《滿江紅》何等豪邁。金國統帥金兀朮在最後只能一聲長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戰場上打不贏嶽家軍,只能出陰招讓秦檜慫恿宋高宗殺死嶽飛才能和談。

嶽飛被奸人害死之後,他長子嶽雲也一起遭難,嶽家軍高層被殺的被殺,策反的策反,最後連嶽家軍都被解散了,將士們的心也寒了。

9、富察傅恆、福康安父子

國家歷史上最低調的名將父子就是他倆了,傅恆出自富察家族,這個家族可不簡單,跟著努爾哈赤起家的。傅恆的姐姐是千古賢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也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作為乾隆的小舅子,富察傅恆一直被寄予厚望,滅大小金川的時候幾乎沒人支持乾隆,唯獨傅恆鐵了心支持乾隆,而且親自統兵打下國土,立下赫赫戰功。從此之後,乾隆越發器重這個大舅子,之後又攻打伊犁,平定準格爾叛亂,二十七歲就做到了領班軍機大臣。

福康安將門虎子,沒有辱沒門風,有著救火隊長的稱號,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福康安的身影。而且福康安還是百戰名將,沒有敗績,南徵北戰,戰無不勝,立下赫赫戰功,其戰功不在傅恆之下。乾隆對他寵愛到無以復加,生前加封皇子才有的榮譽貝子爵位,死後追封為皇子才有的郡王爵位。最後父子二人的畫像都被乾隆放進入功臣閣紫光閣。

以上歷史上最傑出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八對父子,誰又是最傑出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不過他們功績擺在那裡。我個人認為王翦、王賁父子最偉大。因為秦始皇統一華夏,做了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影響了後世兩千多年。王翦父子居功至偉,但秦朝實在是太短暫了,導致他父子倆名氣不大。其次是周勃、周亞夫父子,這父子倆都是大將軍又都是丞相,父子都是出將入相的可沒幾個,屬於鳳毛麟角那種,而且影響力還那麼大,實屬罕見。

各位朋友,有不到之處歡迎留言指正!

侃人物故事說:

王翦,王賁,王離。爺孫三代。

王翦年少的時候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之一。

統一中國後,急流勇退,沒有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憑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後世尊王翦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始祖。

王賁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賁水淹大梁,滅亡魏國。公元前222年,王賁奪取遼東,滅亡燕國,繼而消滅趙國殘餘勢力。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又作武陵侯。公元前219年,隨秦始皇東巡。其後事跡不詳。

王離封武城侯,拜上將軍,參加過秦滅六國之戰,統一後常年跟隨蒙恬抗擊匈奴,率兵戍邊備胡。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與章邯一起統率秦軍與起義軍作戰。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和諸侯聯軍擊破,兩個月後被俘,結局不明。

王離有兩子王元、王威逃亡齊地。王離乃是以後王姓族人發展為大姓的崛起之基,奠定了和成就了後來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兩大千年門閥世家。

急統人士說:

開國第一大將粟裕將軍和他的兒子粟戒生,和平時期的中將,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虎父無犬子!他幾十年的軍旅生漄從抗美援越的南疆再到反蘇修前哨的北疆,再到對越自衛反擊戰,在和平時期經歷了多場戰爭!更在1967年擊落了一部美軍偵察機,榮立三等功!粟裕大將的戰功就大家都比較熟悉!這真是一對傑出的父子名將!是共華國的驕傲!

千裡明月照天涯說:

縱觀幾個年歷史長河,父子皆為名將,歷朝歷代恆有。

秦朝:王翦、王賁

西漢:周勃、周亞夫

三國:陸遜、陸抗

北齊:斛律金、斛律光

唐朝:薛仁貴、薛訥

五代十國:符存審、符彥聊,高行周、高懷德

北宋:曹彬、曹瑋

明朝:張玉、張輔

清朝:傅恆、福康安

以上20人,戰勝攻取,立功立事,皆無愧當世名將之稱。若論最為厲害的父子,當屬周勃、周亞夫父子與陸遜、陸抗父子。二對父子皆進入武廟,歷史上絕無僅有,周、陸二家而己。

wawawa168199說:

歷史上父子名將不少,比較著名的有

秦朝:王翦、王賁;蒙驁、蒙恬

西漢:周勃、周亞夫

三國:陸遜;陸抗

唐朝:薛仁貴、薛訥;李晟;李愬

北宋:曹彬、曹瑋

南宋:嶽飛、嶽雲

蒙元:兀良合臺、阿術

明朝:張玉、張輔;李成梁、李如松

滿清:傅恆、福康安

個人認為最傑出的父子名將當屬蒙元兀良合臺和阿術。。

WILLSON39說:

歷史上的名將父子很多,雖然「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由於時代不同,對敵不同,處境不同,成就不同,宣傳不同,所以還是難以說誰是最傑出的。以成就和對後世的激勵作用而言,以下屈指可數的五隊是我所推崇的:

1、王翦、王賁:王翦、王賁、王離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居功至偉的統帥,六國中他們率軍統一了五國。如果沒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王翦父子的英勇善戰,也許中國還會像歐洲一樣處在各自為政的世界之中,只是因為秦朝歷史短暫,他們的偉大功績被後世有意地忽視了。

2、李淵、李世民:李淵父子可謂是一家英武,而李淵、李世民更有雄才大略,他們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令國人自豪和讓世界仰望的盛世唐朝。

3、楊業、楊延昭:楊家將滿門忠烈,楊業、楊延昭更是保家衛國、長期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歷史名將,是敵人難以攻破的一道「長城」,因受人民喜愛、讓敵人膽寒而成了國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和精神寄託者,故而其故事因有廣泛流傳並被編纂成文學藝術作品。

4、嶽飛、嶽云:是愛國愛民、蔑視奸賊、收拾山河、抵抗侵略、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永遠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精忠報國的楷模。

5、賀龍、賀鵬飛:賀龍一家滿門忠烈,賀龍元帥是南昌起義中銜職最高的軍事指揮官,是湘鄂西根據地和紅二方面軍的創建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賀鵬飛中將曾任總參裝備部部長、海軍副司令,是買進瓦格良號、建立和發展中國航母艦隊、促進中國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首要功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36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