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鹹豐皇帝為什麼即位後只活了11年?_鹹豐為何只活了30歲

噴水的小恐龍說: 一、鹹豐帝身體差:《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文宗體弱,騎術亦嫻,為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群…

噴水的小恐龍說:

一、鹹豐帝身體差:《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文宗體弱,騎術亦嫻,為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群獸之際,墜馬傷股」。鹹豐帝從小身體就比較差,而且還從馬上摔下來過,傷到了大腿,古代那種醫療環境,摔傷不過處理不好很有可能留有殘疾。

二、清朝皇帝喝鹿血:可能是從關外帶來的習慣,清朝的皇帝都喜歡喝鹿血,中醫認為,鹿血可以助陽起萎。其實動物身上有很多病毒,可以和動物和平共處,但是人並沒有此種抗體,很容易致病,就像生牛乳不能喝一樣,其中含有寄生蟲,細菌或病毒都有可能。

三、好色:男人好像沒有幾個不好色的,而且皇帝更是需要子嗣傳位,這方面更為關注。清朝不允許皇帝和妃子過夜,鹹豐打破了這種規定,「羊車望斷又黃昏,懶卸新妝掩苑門。風逗樂聲歌燕喜,不知誰氏已承恩。」每夜都要幾人同眠,正常人也受不了呀。而且鹹豐帝不管民族原因,只要是好看的就往圓明園裡面放,貪好酒色一般都不長命。而且據說鹹豐連男的也不放過。

四、事務繁多:趕到鹹豐當皇帝,天下不太平,外有鴉片戰爭,內有太平天國,老巢都要被攻破了,每天各種不開心的事情纏身,發愁。

五、抽大煙:英國販賣鴉片,就連皇上也抽起來鴉片煙。本來身體就不好,再吸點毒,更不行了,這下喝鹿血也起不來了。

照鹹豐這個作法,繼位後能活11年就不錯了。

翻開歷史書說:

鹹豐帝在晚清的歷史上有著重大的象徵意義,創造了很多的轉折點和記錄,例如:鹹豐帝是大清朝最後一個生孩子的皇帝,後面的同治、光緒、宣統都絕後;鹹豐帝還是大清朝第一個把首都丟了的皇帝;鹹豐帝還是大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等等。

鹹豐帝目前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幹得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娶了一個無比厲害的老婆了。往後統治晚晴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葉赫那拉氏.慈禧就是鹹豐帝一開始的——蘭貴人。

鹹豐帝繼承皇位的時候是二十歲,在當了11年的皇帝之後,於1861年崩於承德避暑山莊,年僅31歲。鹹豐是道光帝的第四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後來大名鼎鼎的弟弟——「鬼子六」恭親王奕訢。

31歲就病逝的鹹豐帝確實不算長壽,他前面的幾位皇帝都活得不算短,例如:康熙皇帝終年69歲,雍正皇帝終年58歲,乾隆皇帝終年89歲,嘉慶皇帝終年61歲,道光皇帝終年69歲;

這樣一看的話,鹹豐帝的壽命僅僅比順治帝和後來的同治帝長一點而已,排名大清朝短命皇帝第三名。

不過說句實在話,鹹豐帝的壽命也還說得過去了,畢竟歷朝歷代好幾百位皇帝加在一起的平均壽命也不到40歲。只是大清朝的皇帝太能活了,屬於歷朝之最——平均壽命達到了53歲左右。

我們先來回答很多網友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道光帝為什麼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恭親王奕訢為皇帝,而是選擇了體弱多病、還是個瘸子的鹹豐呢?

鹹豐帝的父親道光帝的運氣還是不錯的,十歲的時候就受到了他爺爺乾隆的賞識並且還被賞賜了賜黃馬褂以及花翎。

嘉慶四年的時候,道光帝就被嘉慶秘密地立為太子了。(雍正以後都把繼承人秘密地寫好,然後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

1820年,38歲的道光帝即位了。道光帝總體上來說還算是比較靠譜的,不過是運氣有點差而已。道光即位的二十年後就碰到了千年未有之變局、迎來了著名的鴉片戰爭了,其結果就是大清朝戰敗並籤訂了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其實道光帝的子嗣還算是比較不錯的,一共有9個兒子。這個數字也許在大清朝並不算高,可是比後面的皇帝卻強了十萬八千裡路了。

道光帝的前面幾個兒子死得都比較早:大兒子,愛新覺羅·奕緯死於1831年;二兒子,愛新覺羅·奕綱死於1827年;三兒子,愛新覺羅·奕繼死於1829年。

道光帝還沒有死,這幾個兒子先死了,當然就沒有爭奪皇位的可能了。鹹豐是道光帝的第四個兒子、恭親王是道光帝的第六個兒子,皇位爭奪戰也就基本在這兩位身上展開了。

我認為道光帝之所以選擇了幾乎樣樣都不如他弟弟的鹹豐來繼承皇位,大概有三個原因:

一是,鹹豐帝的地位和出身很高。鹹豐是事實上的長子(前面三個哥哥都死了)、鹹豐又是道光帝皇后所生的兒子並且道光帝非常喜歡這位皇后,難免出現愛屋及烏的現象。

二是,鹹豐帝的表演天賦很高,讓道光帝覺得他很「仁孝」。古代不管怎麼立太子、不管如何確認接班者,有一個核心因素就是:接班人一定要仁義、一定要有孝心。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老皇帝死了以後還留下了很多不是太子的兒子以及很多嬪妃等等。何況老皇帝也不喜歡自己的兒子往後來清算自己了。

鹹豐帝在「仁孝」這方面就表現或者說表演還是很到位。例如:有一次道光帝組織各位皇子去打獵,要是按照實際能力來發揮的話,鹹豐那個病怏怏的體質肯定不是老六恭親王的對手了。

可是鹹豐放出了絕招:遲遲不肯射獵、遲遲不願意發箭矢,結果當然是沒法子與恭親王的獵物數量比了。不過鹹豐搞了另外一套說辭,大概意思就是:要愛護小動物了、不忍心獵殺小動物了等等。

道光帝聽了之後大為感動,認為鹹豐帝是無比仁慈之人了。很多人覺得這樣選接班人有點不可理解,我想說的是:古代選接班人真的是很注重仁孝的,主要是老皇帝怕新接班者在自己死後,對自己、對其他兒子和嬪妃下死手。

三是,道光帝有可能覺得恭親王過於優秀、野心過於大了。道光帝自己就是一個平庸之輩,也許他並不想立一個激進的、富有冒險精神的、喜歡亂折騰之人當接班人。

總之一句話,不管道光帝是如何想的,可是他就是把皇帝大位交給了鹹豐了。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鹹豐皇帝為什麼即位以後只活了11年呢?

我還是想說一句,不管是當11年皇帝、還是鹹豐帝只活到了31歲等等。這樣的數據在今天看可能完全不太正常,鹹豐帝那是一個妥妥的短命之人。可是要是放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來看的話——這數據也屬於馬馬虎虎了。

清朝之前的上一個少數民族的朝代是元朝。可是這個朝代僅僅維持了98年左右就沒了。更加誇張的是:在這短短的98年左右的時間裡面,元朝一共產生了11位皇帝、這樣一平均下來,每個皇帝在位也就只有9年的時間而已。

我們還是來具體地分析一下:為啥鹹豐帝僅僅當了11年皇帝就死了呢?

一個皇帝壽命的長短往往跟兩樣東西有關:先天身體素質如何以及後天自己有沒有注意保養、養生的問題了。

據說:乾隆之所以活到了創紀錄的89歲,那是因為乾隆特別注意養生、要放到現在那是個妥妥的「養生專家」了。

我認為鹹豐帝之所以即位以後只活了11年就死了,大概有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鹹豐帝先天身子骨就不行而且還不怎麼愛鍛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鹹豐帝是一個標準的早產兒,差一點就夭折了。別說那時候的早產兒了,就是放到現在那身體也屬於先天不佳的狀態了。

鹹豐帝的騎射水平特別的差,要不是靠著演技演出「仁孝」的戲碼的話,道光帝就差一點選擇恭親王了。

鹹豐少年時期因為騎射技術太爛,曾墜馬摔斷了腿,結果留下終生殘疾,成為瘸子。這樣一來,鹹豐帝往後就屬於嚴重的缺乏鍛鍊了——本來先天就體弱、後天再不鍛鍊的話,身體那肯定就不行了。

第二個原因:鹹豐帝有重大慢性疾病

按照史料的記載:鹹豐帝沒有當上皇帝之前就有咳血的毛病了。一開始好像並不是很嚴重,要是很嚴重的話:估計道光帝也不會選鹹豐繼位了。

可是鹹豐當上皇帝了以後:工作就開始繁重起來、各種壓力也大了起來,這咳血的毛病就越來越嚴重了。

順便說一句:鹹豐帝開始的時候還是表現不錯的,例如: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還重用漢臣曾國藩,積極搞定太平天國運動;另外還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等等。

這也就是說:鹹豐帝在不斷地操勞之下,這身體越來越不行了。現在我們知道了:咳血一般都是肺部有疾病了。試想一下,這種病放到現在都很難徹底治癒、放在清朝那也就只能等死了。

第三個原因:鹹豐帝後期由於壓力過大,變成了比較貪戀美色、貪戀美酒

鹹豐帝雖然在前期也打算勵精圖治一把、打算徹底扭轉大清朝的國運。可是大清朝到了鹹豐帝的時候已經是積重難返、無力回天了。鹹豐帝眼看著自己已經無法扭轉大清朝的國運、特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後,皇家園林圓明園被燒、鹹豐帝也不得不跑路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了。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以後的鹹豐帝開始有點自暴自棄起來了。

於是鹹豐就經常召貌美的嬪妃陪同,一起玩耍、打撲克。還有野史記錄他時常從民間帶走貌美的女子,一同玩樂,鹹豐一生最喜愛的四個漢女子被稱作四春,其中陀羅春原本還是一個尼姑。

俗話說得好:美色是一把刮骨的鋼刀,本來身體就不咋地的鹹豐帝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另外鹹豐帝跟很多皇帝一樣,為了找到所謂的存在感開始積極嘗試各種大補藥起來了。這玩意對身體的傷害我就不細說了,誰吃誰知道。

鹹豐還是一個出名的「酒鬼」,他喝酒非常沒有分寸,往往是一喝就醉,醉了以後還要撒酒瘋。長久的酒精攝入對於他的身體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損耗。

這裡要告訴大家一個史實:烈性酒是從元朝以後才有的,以前的時候喝的都是低度的、類似米酒而已。我個人估計鹹豐帝喝的酒度數不低,沒有52度也最少有38度。

我在這裡順便說一句:很多人說鹹豐帝怕老婆、也就是怕慈禧了。這基本上就屬於胡扯了,慈禧在鹹豐帝面前那是個妥妥的「小綿羊」的狀態。其實要不是有人求情的話,鹹豐帝差一點就學漢武帝來了個「殺母留子」的操作了。

鹹豐帝在美色和美酒的雙重打擊和壓榨之下,想活的長壽那是很難哦!

最後一個原因就更加致命了。由於鹹豐帝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於是乎就愛上了吸食鴉片的活動了。在熱河時期,鹹豐吸食鴉片的頻率達到最高,幾乎每天都在煙霧繚繞當中迷迷糊糊度日。鹹豐帝那小身板哪裡經得起鴉片的侵害。

最後總結一下,鹹豐帝短命的原因就是:

鹹豐帝是早產兒先天身體本來就不好,還有咳血的毛病;他既愛美色、又愛喝酒、還積極地吃補藥、抽鴉片;另外鹹豐帝當了皇帝以後工作壓力、心理壓力也非常的巨大等等。

這些綜合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鹹豐帝僅僅活了31歲、當了11年皇帝就死了——這就算不錯的了。說句實在話:要是我像他這麼整的話,估計還不一定有他活得長哦!

薩沙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有很多,大家也要引以為戒。

第一,天生身子弱,還不注意鍛鍊。

鹹豐是早產兒,生下來就體弱多病,好在沒有夭折。

他小時候就喜靜不喜動,尤其厭惡滿洲貴族經常要做的騎馬、射箭、圍獵、摔跤等體育運動。

他的騎射技術就很差,還差點因此被父親道光嫌棄,丟掉皇位。

另外,鹹豐少年時期因為騎射技術太爛,曾墜馬摔斷了腿,結果留下終生殘疾,成為瘸子。

有了殘疾以後,鹹豐就更不喜歡運動鍛鍊,導致身體很虛。

鹹豐31歲就死了,也是由靜貴妃養大的弟弟奕訢,因為一生酷愛鍛鍊,活到67歲去世,年齡是哥哥的兩倍還多。

第二,患有慢性疾病,久治不愈。

史書記載,鹹豐有咳血的毛病,但並不嚴重。

就是由於不嚴重,道光皇帝也沒太在意,畢竟他的兒子不多,大多病懨懨的,鹹豐已經算好的。

但鹹豐登基以後由於工作操勞,心情抑鬱,加上放縱自己,咳血就越來越嚴重。

今天看來,咳血絕非小事,尤其是像鹹豐這樣常年咳血。

現代醫學認為,咳血絕大部分是因為肺病,比如各種肺部炎症、結核、栓塞甚至腫瘤。

因為鹹豐的肺病不傳染,看來就很有可能是腫瘤之類,放在今天就是非常嚴重的疾病,但古代無法治療。隨著腫瘤越長越大,鹹豐的肺部功能也越來越差,最終31歲暴斃。

第三,心情抑鬱,縱情酒色。

鹹豐其實也是個倒黴蛋,自從1850年成為皇帝以後,國家就沒安穩過一天。

他剛剛上位,1851年太平軍鬧起來,由此鬧了十幾年,導致中國減少了1億人口,滿清幾乎為此垮臺。太平軍北伐部隊,一度都打到北京城附近。

這還不算,北方又有捻軍流竄、西北回亂,中原和西北都亂成一團,南方又有天地會、少數民族武裝等四處起義。

內部的亂局還好說,帝國主義列強有咄咄逼人,不斷惹是生非,最後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佔了北京城,燒了圓明園。

鹹豐從成為皇帝到死,始終處於內憂外患,軍情告急,財政崩潰,內部外部政治鬥爭非常激烈的情況下。

換成任何人,在這種可怕的環境下也難以保證身體健康,整天憂愁、煩悶也會死人的。

鹹豐只能通過飲酒和女色來緩解,卻有沒有自制力。

鹹豐每次飲酒都會喝醉,還經常飲酒,非常傷身體。而且此人酒品非常差,一旦喝醉就撒酒瘋,毒打身邊的太監宮女。就算平時很寵愛的宮女,經常也會被打殘甚至打死。

鹹豐還非常好女色,有很高身份的妃嬪就有18人之多,還有大量地位不高的女人。

鹹豐的縱慾類似於今天的性癮症,幾乎每天都要女人陪睡,少一天都不行。滿清的規定是夜晚皇帝找女人陪睡,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但鹹豐好色到打破規矩,竟然大白天的也讓女人陪睡。

這種日夜縱慾對於一個身體本來就不太好的人來說,等於是自殺行為。

第四,吃補藥,抽大煙。

鹹豐皇帝如此縱慾,很快身體就更虛弱了,才20多歲某些能力就有明顯下降。

為了彌補這點,鹹豐皇帝開始大量吃補藥,尤其喜歡鹿血。《本草綱目》記載:「鹿血主陽痿、補虛、止腰痛。」

《十葉野聞》記載:「禁中蓄媚藥數十種,以此為第一,即閹人服之,亦可驟生人道。與婦人交,藥力弛則復其初。」

我們知道是藥三分毒,尤其是這些壯陽藥物的成分不明,很多直接就是有毒的。

鹹豐這麼年輕成為藥罐子,身體想不壞都難。

另外就是抽大煙,鴉片這種玩意就是毒品,吸毒的人身體能好嗎?

總之,鹹豐天生體弱,還有嚴重慢性病,不注意保養身體又胡來,能夠活到31歲就不錯了。

正說清代十二朝說:

清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差一點趕上元宵節這樣的好日子),道光皇帝駕崩於圓明園(紫禁城規矩太大,大清帝王想要釋放自我,還得是圓明園)。臨終之際,道光帝召集朝廷重臣,開啟立儲密匣,宣布「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虛歲20歲的愛新覺羅·奕詝正式登基,是為鹹豐皇帝(「鹹豐」者,「普遍富足」也,能用這樣的年號,也算是一種追求到極致的諷刺了)。

20歲的鹹豐皇帝,年輕氣盛、意氣風發,決心除弊求治、任賢去邪,以求重振綱紀。該說不說,剛一登基的鹹豐皇帝絕對堪稱「雍正第二」,具備一切成為有為君主的必需條件。清史學者喻大華先生認為這一時期的鹹豐皇帝,在整頓吏治方面,甚至超過了他的高祖父——雍正皇帝;任賢擢才、大膽啟用漢人,甚至一舉改變了清朝實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滿抑漢」的國策。

但是(鹹豐皇帝身上的「但是」很多,要不然,怎麼對得起後世對其「清朝無昏君,如果有,那就只能是鹹豐皇帝」的評價),在繼位的第二年,眼見自己的「拼命努力」無法挽狂瀾於既倒,無法拯救已經破爛不堪的晚清大船,鹹豐皇帝便心灰意冷,放棄了掙扎,正式踏上了成為「昏君」的道路(看來,鹹豐皇帝深知「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清晨(又成功躲過了一個好日子——中元節),年僅31歲的鹹豐皇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圓明園,已經死了兩位皇帝了;避暑山莊也得湊夠兩位才行)。

按說,鹹豐皇帝看清了形勢,及時調整了為君風格,巧妙躲過了雍正皇帝「活活累死」的命運,應該能夠多活幾年才是,可他為何僅僅在位11年,只活到了31歲呢?

難道,鹹豐皇帝最崇拜雍正皇帝,也在繼位之初向上天發起了禱告,不敢超越高祖在位年限?

其實,鹹豐皇帝之所以如此短命,有著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原因:

客觀原因

在諸多野史筆記中,都曾記載了關於鹹豐皇帝「早產」的故事。

道光十一年四月,皇長子奕緯被道光帝一腳踢死(清朝的皇長子,能得善終的屬實不多),再加上皇次子奕綱、皇三子奕繼早夭,此時的道光帝面臨著無子承襲皇位的巨大風險。好在,此時的全貴妃(也就是後來的孝全成皇后,鹹豐帝生母)和祥妃,生產在即,大清江山的未來全都寄托在了這兩位女人的身上。

蛇精臉、大板牙的全貴妃,最得道光帝恩寵,如果再能率先生下皇子,「子憑母貴」,這位皇子成為儲君的概率就會大幅度增加。為了爭寵,更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皇儲,全貴妃便用藥助產,提前生下了皇四子奕詝。

也就是說,鹹豐皇帝其實是一位「早產兒」,身體素質自然差於常人!

當然,這一說法只流傳於民間,並不見於官方記錄(全貴妃如果真提前生產,對不上敬事房的記錄,恐怕也是個麻煩事)。但是(又是一個但是),鹹豐皇帝一生體弱多病,卻是不爭的事實。

先天不足,體弱多病,鹹豐皇帝31歲駕崩,倒也在情理之中。

主觀原因

除了客觀原因以外,鹹豐皇帝自身的「作死」行為,更是導致其早早駕崩的主要原因。

《清朝野史大觀》中,對於放棄努力的鹹豐皇帝有過這樣一句評價:

鹹豐季年,天下糜爛,幾於不可收拾,故文宗以醇酒婦人自戕。

祖宗傳下來的江山,糜爛到如此模樣,鹹豐皇帝心中也不是滋味,想重振朝綱又不見效果,就只能消極度日,甚至打算「醇酒婦人自戕」,爭取早點駕崩以當面向列祖列宗謝罪。

醇酒婦人以自戕,鹹豐皇帝折磨自己的辦法還真是奇特,還真是符合其大清皇帝的氣質!

那麼,鹹豐皇帝都是怎麼「醇酒婦人」的呢?

我們先來看下鹹豐皇帝龐大的後宮隊伍:

根據《清史稿·列傳一·后妃》的記載,鹹豐皇帝一生共擁有18位后妃,其中皇后3位、皇貴妃2位、貴妃2位、妃4位、嬪4位、常在3位。

或許有人會說,封建帝王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再正常不過;而且,就清朝帝王的後宮配置來看,鹹豐皇帝已經屬於勤儉節約、潔身自好的好同志了。但是(又一個但是),鹹豐皇帝可只活到31歲,按照比例來算,他的後宮規模絕對不能算小。

更重要的是,這些后妃還只是有史可查的在編人員,鹹豐皇帝真正的「溫柔鄉」並不在紫禁城裡。

據相關史料記載,鹹豐皇帝在位期間,不常居於紫禁城,而是選擇了沒有敬事房制約、沒有慈安幹涉的圓明園,「每歲以夏幸園中,冬末始還宮」。一年四季,三季住在圓明園,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鹹豐皇帝都在圓明園幹些什麼呢?《圓明園總管世家》有這樣一句記載:

文宗因東南太平軍起,中心憂焦,頗懷信陵君醇酒婦人意,常居園內,命宮監四出覓漢女充下陳。

後宮隊伍再龐大,也有個審美疲勞的時候,按照《宮女往談錄》的說法,「鹹豐帝又是個酒色之徒,施行的是博愛主義」,煩了在編的娘娘們,鹹豐皇帝便命近侍太監遠赴各地,收攬天下絕色。據說,鹹豐朝著名的「四春娘娘」,就是用這種方式匯集於圓明園,日日承寵!

甚至,為了儘快實現自己「醇酒婦人以自戕」的高端追求,鹹豐皇帝還專門對負責「人事招聘」的近侍太監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苟得可人兒,雖倡亦可」(不解釋,請自行領會)。

可就算如此,鹹豐皇帝還是不能滿足,甚至一度追求斷袖之癖,將「男風」引入圓明園。

鹹豐皇帝和「同光十三絕」之一——朱蓮芬(性別男)之間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其時有雛伶朱蓮芬者,貌為諸伶冠,善崑曲,歌喉嬌脆無比,且能作小詩,工楷法。文宗嬖之,不時傳召。

如此折騰之下,本就先天不足的鹹豐皇帝「體多疾,面常黃」,只能「日命取鹿血以進」。

咦,不對啊,不是說好的「醇酒婦人以自戕」嗎,為啥還要用鹿血進補呢?

據時人筆記記載,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鹹豐皇帝攜諸位后妃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的緊急時刻,鹹豐皇帝還沒忘了下令「率鹿以行」,以便支撐自己在避暑山莊的日常所需。

除此之外,這位爺還有兩個對身體傷害極大的壞毛病——抽大煙、貪美酒。如此折騰,鹹豐皇帝還能活到31歲高齡,匪夷所思!

參考文獻:《清史稿·文宗本紀》、《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清朝野史大觀》、《圓明園總管世家》、《宮女往談錄》、《滿清外史》

隨風讀歷史說:

鹹豐帝身上的四個壞習慣,早已註定了他是一個短命的帝王。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鹹豐帝喜好吸食大煙。眾所周知大煙對人體的傷害程度是極大的,常年吸食大煙會讓人的精神萎靡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鹹豐帝由於早產的原因身體素質十分的虛弱,他本是想要通過吸大煙讓自己減輕痛苦,但沒想到卻加速了自己壽命的衰退。

  第二個壞喜歡就是過度的勞累。剛登基的鹹豐帝面對著一大堆國事要處理,身邊又沒有十分值得信賴的人所以只好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本來身體條件就不是很好的他,加上過度的勞累最終使得身體條件每況愈下。

  第三個壞習慣就是喜歡喝酒。鹹豐帝在位時面對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又沒有可以傾訴的人。所以他常常借酒消愁,並且只要喝酒就會喝多。這也是導致他身體欠佳的主要原因。

  第四個壞習慣就是他縱慾過度。鹹豐帝即位後便廣招後宮,而他又總是沉浸在美色中無法自拔。缺乏自律的他總是縱慾過度,從而導致身體條件每況愈下。

  鹹豐帝的這四個壞習慣其實在當今的男性同胞的身上也十分的常見。為了避免出現像鹹豐帝這樣三十歲就英年早逝的現象出現,還是建議男性同胞們對自己的不良習慣進行改正。這樣不僅能夠獲得健康的身體,還能夠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圍爐煮酒話春秋說:

鹹豐帝二十歲繼位,在位十一年,三十一歲就去世了,是清朝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之一,為什麼會這樣呢?

簡單來說,鹹豐帝之所以這麼短命,不僅在於先天不足,身體存在缺陷,後天惡習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01,鹹豐帝的先天不足。

鹹豐帝名叫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據說他的母親全貴妃剛懷上他的時候,祥妃也懷上一個孩子,也就是皇五子奕誴。

在此之前,道光帝其實有過三個孩子,即皇長子奕緯、皇次子奕綱和皇三子奕繼,後二者是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所生,是道光帝的嫡子。

原本,道光帝的接班人,應該在皇次子和皇三子中間產生,但可惜這兩個孩子都在一歲左右就去世了,道光帝無奈之下只得將皇長子奕緯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為此他可謂費盡心血。

奕緯出生於1808年,比皇次子奕綱大十四歲,道光帝為了培養他,就對他非常嚴格,還請來有名的老師教導他,讓他在德智體上全面發展。

但是,由於奕緯在十多年時間裡根本不受重視,嚴重缺乏父親,所以逐漸養成了放蕩不羈、調皮搗蛋的性格,長大後又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一點皇族之人的尊貴和修養都沒有。

即便如此,由於道光帝那時候沒有其他孩子,所以只能將奕緯當做繼承人培養。

不過,或許是因為道光帝對奕緯太過嚴格,導致奕緯產生了逆反心理,並且他認為道光帝對他的突然關愛,反而成為他的負擔,因此想要逃離這種生活。

1831年,也就是道光帝在位的地十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皇長子奕緯突然去世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老師在給奕緯上課,他告訴奕緯,日後要成為明君,現在就必須好好讀書。

當時,奕緯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讀書上,就對老師的話很反感,於是說了一句無心之話,將來我要是當了皇帝,第一個就殺了你!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老師感到很害怕,就將此事稟告給道光帝,道光帝勃然大怒,當即將奕緯召來,痛斥了奕緯一頓,臨了還踢了奕緯幾腳。

沒成想,道光帝最後一腳踢到了奕緯的敏感部位,奕緯當即暈了過去,經過太醫搶救之後,依然沒有效果,最後竟然一命嗚呼了!

奕緯的去世,讓道光帝深感自責,他也感到很難過,當時他已經是年近五十的人了,卻一下子沒了兒子,這對他的打擊很大。

不過,好在那時候全貴妃和祥妃都懷上了孩子,因此道光帝也充滿了期待,希望這兩個妃子至少能給自己生下一個兒子。

按照古代立嫡立長的原則,道光帝前三個兒子都去世了,只要哪位妃子生下皇四子,那這個孩子就是道光帝實際上的庶長子了,未來大概率會成為皇位繼承人,妃子本人也可能成為皇后。

在這種情況下,全貴妃和祥妃都希望自己能搶先生下孩子,為此開始了明爭暗鬥。

不過,生孩子這種事是順其自然的,有人早一點生產,有人晚一點生產,都是正常的,如何才能奪得先機呢?

很顯然,全貴妃的野心更大,眼看就要到預產期了,她的肚子卻沒什麼動靜,而祥妃的反應卻越來越大,或許將更早生產。

為了趕在祥妃之前生下孩子,全貴妃決定兵行險招,他請太醫給自己配藥,最終讓她趕在祥妃之前生下一個孩子,而且是個兒子,也就是皇四子奕詝,而幾天之後祥妃才生下皇五子奕誴。

由於全貴妃是喝藥之後生下奕詝的,這就導致奕詝當一出生,身體素質就比普通孩子要差,這也為他日後短命埋下了伏筆。

當然了,全貴妃喝藥催產之事,史書上沒有記載,是野史當中的記載,我們不能完全相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奕詝的身體素質確實不太好。

奕詝出生之後,就開始頻繁生病,並且病痛的折磨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可以說他就是抱著藥罐子長大的,這樣的人自然是很難長壽的了。

奕詝身體不好,才能也不突出,在道光帝的兒子中並不顯山露水,他之所以能成為皇帝,主要是以下兩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奕詝的母親全貴妃後來成為皇后,他因此成為嫡子,而且全貴妃很早就去世了,道光帝很悲傷,就傾向於立奕詝為皇儲;

另一方面,道光帝晚年雖然喜歡皇七子奕譞,但奕譞鋒芒太甚,不知收斂,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就讓他採取藏拙示孝的策略,最終獲得了道光帝的歡心,被確立為皇儲。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秘立奕詝為皇儲,四年後道光帝去世,奕詝繼位為帝,也就是鹹豐帝。

02,鹹豐帝的後天惡習。

鹹豐帝繼位之初,還是很有雄心壯志的,他改革弊政,勵精圖治,使得清朝蒸蒸日上。

但鹹豐帝也很倒黴,他繼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鹹豐元年(1851年),就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清軍在各個戰場節節敗退,嚴重動搖了清朝的統治根基。

這還沒完,就在清朝陷入內亂之時,西方列強也對清朝虎視眈眈,發起了一系列侵略活動,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再比如庚申之變,等等。

一系列重大事件導致清朝內憂外患,這讓鹹豐帝感到壓力巨大,但他才能平庸,不足以應對危機,為此他逐漸產生了嚴重的厭政情緒,並且他為了緩解壓力,而染上了許多惡習。

那麼,鹹豐帝究竟有哪些惡習呢?

第一,貪戀美色,無法自拔。

清朝末期,鹹豐帝絕對是妃子最多的皇帝之一,他有名份的妃子就多達二十多位,沒有名份的妃子就更多了。

除了後宮的妃子之外,鹹豐帝還從民間選拔了很多美女,其中最有名的是四個漢族女子,她們與懿妃(慈禧太后)一起,被稱之為五春之寵。

這四個漢族女子分別是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羅春,她們個個姿色出眾,深受鹹豐帝的喜愛,鹹豐帝將她們安置在圓明園,一有空就去找她們廝混。

懿妃年輕的時候也長得很美,因此受到鹹豐帝喜愛,除了她之外,後宮得寵的妃子還有麗妃,也因為容貌出眾而得寵。

鹹豐帝有多好色?有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鹹豐帝以狩獵為由逃出北京,來到承德避暑山莊,只留下弟弟恭親王奕訢議和。

來到避暑山莊之後,鹹豐帝就一頭扎進了後宮,每天與妃子們吃喝玩樂,在園中遊玩,完全將國事拋諸腦後。

有這麼多美貌的妃子,鹹豐帝依然不感到滿足,就想再找些新鮮的美女入宮侍奉自己,他聽說山西有個姓曹的寡婦風流姝麗,腳甚纖小,就覺得心痒痒的,當即派人將曹氏接到避暑山莊,日日與之廝混,後來曹氏一度寵冠後宮。

國難當頭,鹹豐帝不理國政,反而沉迷後宮,一方面是因為他好色,另一方面是他想藉此來麻痺自己。

由於長期沉迷女色,又不知節制,所以身體出了問題,要不然他那麼多多妃子,為何只給他生下了區區三個孩子呢?

第二,酗酒無度,喜怒無常。

其實,鹹豐帝當皇子的時候,並不喜歡喝酒,但他成為皇帝之後,壓力實在太大了,就慢慢喜歡上了喝酒,他想用這種方式麻痺自己,讓自己暫時忘卻煩惱。

喜歡喝酒其實也沒什麼,關鍵是鹹豐帝不但酒量差,而且酗酒無度,史書記載他只有喝一杯酒就醉了,但他每次都大量飲酒,酒醉之後就發酒瘋,太監宮女因此遭殃,即便是他喜歡的妃子也經常挨打。

等到鹹豐帝酒醒之後,就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對那些遭殃者厚加賞賜;但等到他再次喝醉酒了,發起酒瘋來,這些人還要再次遭殃。

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倖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有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

可以說,鹹豐帝在位的十一年時間裡,很大一部分時間他要麼在喝酒,要麼在喝酒的路上,他很喜歡被酒精麻醉的感覺,同時也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

尤其當鹹豐帝來到承德避暑山莊之後,酒色在他的生活中幾乎是常態,以至於他的妃子們也不得不陪他喝酒消遣。

第三,違背祖制,吸食鴉片。

早在康熙時期,鴉片就作為藥材引進到清朝了,但由於清廷嚴格控制,因此流入量不大。

但是,從嘉慶、道光時期開始,西方大量向清朝傾銷鴉片,比如英國為了在華銷售鴉片,還發起了兩次鴉片戰爭。

鴉片的危害,就不用我贅述了,億萬中華人民深受其害,許多皇親貴族也未能倖免,清朝皇帝也知道鴉片的危害,就定下一個規矩,皇族之人不許吸食鴉片。

但是,鹹豐帝繼位後不久,就染上了吸鴉片的惡習,這為為何呢?主要在於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鹹豐帝有先天病,長期以來一直咳血,久治不愈,他深受折磨,早在他當皇子的時候就聽說鴉片可以緩解病痛,但由於道光帝管教很嚴,因此他不敢。

等到鹹豐帝繼位了,一些大臣為了巴結他,就引誘他吸食鴉片,他因此染上了這個惡習。

鹹豐帝在吸食鴉片之後,輕症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這只是暫時的,長此以往只會讓症狀加重。

不過,鹹豐帝可不管這些,只要病症加重,他就再次吸食鴉片,結果他就離不開鴉片了,最終造成了惡性循環。

其次,鹹豐帝繼位之後,壓力非常大,為了緩解壓力,他除了沉迷酒色之外,發現鴉片也能讓他得到片刻安寧,因此離不開鴉片。

尤其在鹹豐帝到承德避暑山莊之後,他就越發頻繁地用鴉片來刺激、麻痺自己,可以說完全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再加上酒色無度,導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一年多之後就去世了。

第四,亂吃補藥,損害身體。

由於沉迷酒色和鴉片,導致鹹豐帝二十多歲的時候「能力」就不行了,這讓他十分著急,於是病急亂投醫,吃了一些補藥。

其實,吃補藥這事原本沒什麼毛病,但問題是鹹豐帝亂吃,關於這一點,文獻中是這麼記載的:

禁中蓄媚藥數十種,以此為第一,即閹人服之,亦可驟生人道。與婦人交,藥力弛則復其初。

說鹹豐帝吃了幾十種補藥,為維持自己的「能力」,雖然短期之內是有效果的,但長期來說對身體損害很大。

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是藥三分毒,更何況是同時吃幾十種藥,藥物的副作用,加上藥物之間的不良反應,會導致身體越來越差。

鹹豐帝為了維護自己作為男人的尊嚴,以及確保可以繁衍後代,我們都可以理解,但病急亂投醫就不應該了。

最後說一下鹹豐帝之死,也可以知道他病得有多嚴重。

鹹豐十年(1860年)八月,鹹豐帝來到承德避暑山莊,之後幾乎不怎麼過問國事,而是沉迷於飲酒作樂,哪怕是後來議和達成了,大臣們請他返回北京,他都不願意回去,而是繼續在避暑山莊滯留。

但是,別以為鹹豐帝不問國事,他就過得很輕鬆了,實際上他依然很累,因為他的娛樂項目非常繁多,除了酒色和鴉片之外,他還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聽戲這件事上了。

為了可以聽戲,鹹豐帝將北京的昇平署召到承德來,他上午要聽戲,下午還要聽清唱,每三天還要大演一場,可以說行程滿滿。

那個時候,鹹豐帝身體不好的消息,已經在四處流傳了,甚至北京還不時流傳他已經病故的消息。

為了掩飾鹹豐帝身體不好這件事,大臣肅順極力拖延鹹豐帝返回北京的時間,恭親王奕訢與文祥等人想見鹹豐帝一面,都不被肅順允許。

到了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五日(1861年8月20日),鹹豐帝就突然病重了,一度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清醒之後,已經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於是召見肅順等八大臣,宣布立唯一的兒子載淳為皇太子,肅順的八大臣為顧命大臣。

到了十七日清晨,鹹豐帝就去世了,死時年僅三十一歲。

從生重病到去世,不過三天而已,可見他病得有多重,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因素,由他先天不足造成的身體缺陷,也有他後天染上種種惡習對身體造成的損傷。

如果鹹豐帝繼位之後,能好好保重身體,修身養性的話,我想他不至於只活了三十一歲,並且他的死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後宮,讓慈禧太后得以掌握大權,因而引發了一系列事件,導致皇權自此之後不在皇帝手中,而在慈禧太后手中,直到清朝滅亡。

K大師來了說:

鹹豐打小體質就不好,一次騎馬時還摔跛了一條腿。

當清朝走向沒落時,宮廷道德風氣也日益敗壞。其中的一方面就是:太監、宮女們往往串通一氣,對皇子們、皇帝耍奸使壞。

或當皇子剛剛成年,用身體誘惑或下媚藥;或教唆皇子、皇帝尋花問柳,吸食大煙。總之,欲達到其攀附得利的目的。

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鹹豐帝被他們所坑害。同時,也沒有證據證明鹹豐沒有被他們所坑害。但是,想要這群如吸血蒼蠅般良心壞透了的宮女太監放過鹹豐,那簡直就是蒼天開了眼!可以這麼說,正是在他們的引誘教唆下,鹹豐染上了嫖娼、吸毒、好色無度的毛病。造成鹹豐本就虛弱的體質急劇變差、變壞。

朋友們請看下圖:

道光皇帝及他的兒子鹹豐兩人都是頭大身小瘦弱體質。

也就是說,鹹豐的體質遺傳自其父。這種體質根本經不起放縱。而鹹豐卻縱情聲色,吸毒嫖娼,不倒黴才怪呢。

加上鹹豐即位後,國內外戰亂叢生。相繼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廣東天地會大起義、第二次鴉片戰爭等等。鹹豐為應付上述變亂,日夜憂心操勞。也使得身體狀況進一步變壞變差。

這就是鹹豐即位後只活了十一年的原因。

江湖小曉生說:

鹹豐皇帝,全名愛新覺羅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個兒子。他20歲即位,31歲就去世了。因此爛攤子就落在了他媳婦兒慈禧太后肩頭,這才造成了慈禧獨掌朝政接近半個世紀的局面。

那麼問題來了,拼死拼活爭奪來了皇位,為啥只做了11年就駕崩了呢?是得了什麼疾病嗎?還真的是病重了,但是到底是什麼病,歷史上沒有給出個說法。因此關於他的短命,原因就很多了。

年紀輕輕才31歲就病重,肯定是有什麼原因造成的。那麼鹹豐皇帝為啥會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得了重病呢?我認為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鹹豐皇帝是個超級好色的皇帝。

皇帝都好色,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鹹豐皇帝好色絲毫沒有任何節制,這樣一來問題可就大發了,簡單來說,這哥們是被抽乾了。

我們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對康熙在八大山莊狩獵時的場景還有印象,當時康熙歲數已經很大了,但是由於心情不好,連日都要翻牌子。

翻牌子就是挑一個娘娘侍寢,由於媳婦兒太多,而且還都很美麗,所以只好靠抽獎的方式來做選擇。李德全一個勁兒地勸康熙休息一下,可康熙偏偏還要喝點鹿血繼續翻牌子。

鹿血是關鍵,這玩意兒是清朝皇帝們的法寶。有了它,就好像又回到了身強力壯的那個年代。鹹豐皇帝由於沒有節制,所以身體很快虛弱了下來。

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時刻保持強壯,所以鹹豐特地在紫禁城養了100多隻鹿,每天都要喝鹿血。這玩意兒能當茶喝嗎?

除了喝鹿血,鹹豐還要吃仙丹,以此保證自己的體力。這等於就是在提前透支自己的身體,你說身體能好嗎?

鹹豐五年,鹹豐索性就住進了圓明園,在這兒尋歡作樂了。在圓明園裡,有四位絕色美女,被稱之為四春,分別是:牡丹春、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她們四個負責輪流服侍皇帝,把鹹豐弄得七葷八四,整天迷迷糊糊的。

除了這四春以外,鹹豐還特別喜歡小腳寡婦。曾經特地讓人到民間找了一堆小腳寡婦入宮,其中比較有名的便是山西曹氏,由於腳小,所以深得鹹豐寵愛。

不管是在圓明園,還是後來跑到承德避暑山莊,鹹豐帝一直都帶著這幫女子。所以說鹹豐可謂是片刻不得閒,既然不是仙,那就只能提前升天了。

第二,鹹豐皇帝嗜酒如命。

酒色這兩樣東西,一般都是連在一起的。鹹豐皇帝喜歡女人,自然也同時會愛上喝酒。每次興致上來了,就會摟著美女喝頓小酒。

據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倖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有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

這就是說,鹹豐皇帝非常喜歡喝酒,每次喝醉了就喜歡發火。而且發起火來,總歸會有貼身的宮女們遭殃。

就算有些妃嬪他非常寵愛,在鹹豐喝醉了以後,依舊還是會遭受虐待。等到酒醒了,發現還有沒被他虐待死的,那就多加寵愛,再給點賞賜,以此補償人家受到的苦。

可是沒多久,這哥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甚至認為,有人為了賺這筆錢,故意慫恿鹹豐喝醉了,然後大家再輪流受虐來賺錢。雖然風險很高,但收益也不低。

所以誰說清朝沒有昏庸皇帝的?這不就出現了一位?鹹豐皇帝這麼常年喝下去,肝臟肯定會受到損傷。再加上他好色成性,身體虛弱,不早逝也就奇了怪了。

第三,鹹豐帝本身基因就有問題。

鹹豐帝的父親道光皇帝這一脈,問題不大,因為有乾隆老爺子罩著,壽命不會短到哪裡去。乾隆活了89歲,大一統王朝裡年紀最大的帝王。他兒子嘉慶活了61歲,也算是勉強及格了,至少不是早逝。道光壽命也不短,活了69歲,差點就古來稀了。

因此按道理說,鹹豐的壽命也不應該短。畢竟他的異母弟弟恭親王奕訢還活了66歲呢!問題就出在了鹹豐皇帝生母孝全成皇后身上。

孝全成皇后鈕鈷祿氏1808年出生,1840年就去世了,只活了33歲。如果說這是個意外的話,我們可以看看孝全成皇后的幾個孩子活了多大。

孝全成皇后和道光皇帝,一共有1個兒子2個女兒。其中鹹豐皇帝活了31歲,大女兒端順固倫公主只活了11歲,二女兒壽安固倫公主,也只活了35歲。

也就是說,孝全成皇后的3個孩子,全部都是早逝的命,沒有一個活到40歲的,這難道還是偶然嗎?

再看看鹹豐皇帝的子嗣,他唯一成年的親生兒子載淳,也就是同治皇帝,只活了20歲。還有一個兒子剛出生,當天就去世了。此外鹹豐還有個女兒榮安固倫公主,也只活了19歲。

這還不能證明鹹豐身上攜帶了母親傳給他的短壽基因嗎?這種基因可能就是一種先天性的生理疾病,也或者是容易導致病重的一種因素。否則鹹豐母系傳下來,不可能全部都是短壽的。

總結:鹹豐屬於常年心驚膽戰的那種人。

其實鹹豐也是比較命苦,他登基那會兒,道光給了他一個爛攤子大禮包,除了鴉片戰爭造成的影響沒有消除外,太平天國運動又興起了。

這幫太平軍甚至殺過了長江,直奔京城而來。嚇得鹹豐趕緊跑圓明園找四春們緩解了一下情緒。太平軍還在肆虐,英法聯軍又開始囂張了,一路打進了京城。

而鹹豐自己則帶著一幫小姑娘,裝了好幾車酒,趕著那群鹿,一瘸一拐地跑到了承德避暑山莊,從此不敢再出來。

由此可見,鹹豐自從登基以後,其實一直都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他沉湎於酒色之中,其實是因為他沒有能力處理這些事情。太平軍他搞不定,英法聯軍他更搞不定。

面對喪權辱國的條約,面對喪失土地和百姓的危機,鹹豐無能為力。只好不斷消耗自己的身體了。要我看,讓他弟弟鬼子六恭親王奕訢上臺,要比他強得多。

參考資料:《清史稿》

123456GaaN說:

1861年,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內,31歲的鹹豐走到了他人生的盡頭。這是一位想勵精圖治的皇帝,但也是一個窮途末路的皇帝,內憂外患不斷,盡了最大努力依舊無力回天。

如今,北京還在英法聯軍手裡,南方的「長毛」也鬧得正兇,面對這個篩子般破落的帝國,以及年幼的兒子,他希望能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為帝國和兒子安排一條最穩妥的道路。

以肅順、端華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臨危受命,鹹豐希望他們能夠在兒子成年親政前,為新皇帝管理帝國上下的一切政務。

而為了制約八大臣的權力,鹹豐又給了皇后鈕祜祿氏"御賞"的印章,給了懿貴妃"同道堂"印章,八個顧命大臣負責日常事務,重大問題交給皇后、貴妃審批,形成一個相互制約的模式。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時年26歲的懿貴妃,也就是慈禧想要一家獨大,於是聯合外號鬼子六的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五個顧命大臣革職治罪。自此,慈禧和恭親王竊取了兒子同治帝的實權,成為大清帝國的最高決策者。

鹹豐要是知道自己為兒子辛苦謀劃的一切成果,都被慈禧攪黃了,而且還分權到了最忌諱的鬼子六手裡,估計都會從棺材裡被氣活過來!

鹹豐著實命苦,身為道光的第四子,母親鈕祜祿氏只是一個二等侍衛的女兒,因才貌出眾,很得道光的喜歡,晉封貴妃。生下鹹豐後,孝慎皇后佟佳氏病死,鈕祜祿氏母憑子貴,很快晉封為皇貴妃,次年晉升為皇后。

這樣的一路開掛,除了她本身的才貌優勢之外,鹹豐也是她非常強大的助力。有一些史料顯示,鹹豐可能是早產,因為鈕祜祿氏要趕在其他妃嬪之前生下兒子,所以她下了催產藥,導致鹹豐早產,從小體弱。

當了皇后的鈕祜祿氏因為年歲漸長,容貌不如從前,道光對她的寵愛也不如從前了,心情落寞。估計早產對她的身體也造成了損傷,所以鹹豐10歲的時候,鈕祜祿氏就病逝了。

而10歲的鹹豐就被當時的靜貴妃撫養。靜貴妃生了三個兒子,皇二子、皇三子和皇六子,二子和三子都已經相繼去世了,剩下皇六子奕訢,也就是後來的恭親王、鬼子六。

靜貴妃是一個溫柔的母親,她對鹹豐視如己出,而鹹豐也對皇六子奕訢情同手足。他們一起上書房讀書,因為皇六子奕訢的身體比鹹豐好,所以在學習方面,不論是騎射還是文學,都比鹹豐出眾。

在這樣的情況下,道光對立誰為儲君一時犯了難。幸運的是,鹹豐有個好老師杜受田!

有一回,道光組織皇子們一起圍獵。鋒芒畢露、抓著機會就拼命表現的奕訢,彎弓射箭是滿載而歸。而鹹豐在在杜受田的指點下,卻故意一箭不發。

道光問他何故,鹹豐說:「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道光一聽,這個兒子還挺有帝王風範啊!於是,鹹豐順利坐上了皇位。

可是坐上了皇位後,鹹豐也並不開心。他從道光手裡接過來的是一個殘破的帝國,雖然他是最後一個握有實權的皇帝,他也確實勵精圖治,希望能夠帶領帝國走上輝煌的道路,但是奈何天時地利和自身實力都不允許。

國庫空虛,他有權,但是沒錢。他窮到什麼地步呢?按照皇家傳統,每個皇帝一繼位就要給自己修陵墓,而鹹豐因為拿不出錢,到他去世的時候陵墓都還沒修好。

他確實有改革弊政、重振國風的雄心壯志,一上位就改組軍機處,罷免穆彰阿、耆英,肅清尸位素餐的臃腫官僚機構;嚴厲打擊貪汙腐敗,處理"戊午科場案";大舉提拔漢族士紳官僚,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還下令召回因鴉片戰爭被發配新疆的林則徐。

內患深重,鹹豐嘗試著做些改進式的布局,但是外患緊逼,鹹豐已經無力回天。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下,英法聯軍長驅直入,鹹豐連北京都保不住了,皇家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給洗劫了一遍。

倉皇逃到熱河的鹹豐,因為遭遇到登基以來最大的挫敗,似乎有些接受不了。到了熱河以後,他迷戀上了戲劇,此外還吸食鴉片,靠戲劇和鴉片麻痺自己,逃避現實。

與此同時鹹豐還酗酒,據《清史稿》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喝了酒就打宮女出氣,一國之君淪為酒鬼和癮君子,已經可以預見這個國家的未來了。

原本就因為國事心力交瘁,到了熱河以後又愈加放縱,這對鹹豐原本就不健康的身體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沒多久就病重,直至離世。

他也曾豪情萬丈,也曾意氣風發,只是在現實面前,他萬般無奈,舉全國之力,依舊無法與列強平等對話。他失去了首都北京,失去一國之君的尊嚴,失去了皇家的驕傲,萬念俱灰之下,他終究抵不過現實。

他在圓明園出生,當圓明園被列強燒毀後,他的命也就不久於世了。八國聯軍的那一把火,燒掉了鹹豐的出生地,燒掉了他帝王的尊嚴,也燒掉了他的一切希望。

歷史簡單說說:

鹹豐皇帝,名叫愛新覺羅·奕詝(zhǔ),是道光帝的第四子,生於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其母是孝全成皇后。

道光皇帝在立儲上面,主要是看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奕詝的優勢是年紀比較大,有仁孝,而奕訢的優勢是天資聰穎,文武雙全。奕詝的老師杜受田知道奕詝的能力比不上奕訢,於是主要在仁孝上面做想辦法。

有一次,諸皇子陪同道光帝一同狩獵,奕詝故意不射箭,道光帝就很納悶,就問他為什麼呢?奕詝說:現在是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我不忍心殺生,這樣有違天和。道光帝說:這是真帝該說的話,於是就立奕詝為儲。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道光帝駕崩,二十歲的奕詝繼位,也就是鹹豐帝。鹹豐帝繼位後的很多處事跟之前的雍正帝十分的相似,比如十分的勤政,很多的硃批是由自己親手寫的,而不是由軍機大臣寫的,比如重用漢臣。

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爆發,太平天國連連攻克了漢陽,嶽州,漢口,南京,最後於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定都於南京。鹹豐帝命大江南北各地舉辦團練,其中曾國藩的湘軍尤為重要,太平天國一直打到了1864年。

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後在北塘登岸,後來在八裡橋打敗了僧格林沁,鹹豐帝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市),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十五日,鹹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

鹹豐帝立載淳為太子,也就是鹹豐帝與慈禧的兒子,他也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另外還有一個女兒榮安公主。十七日,鹹豐帝病逝,終年三十一歲,載淳繼位,也就是同治帝。

那為什麼鹹豐帝才三十一歲,在位十一年就死了呢?我覺得有幾個原因,第一,鹹豐帝過於勤政,自然會比較勞累。第二,鹹豐帝時期,碰上了太平天國與英法聯軍,讓鹹豐帝心力交瘁。第三,鹹豐帝是個早產兒,從小體弱多病。第四,鹹豐帝有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37904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