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如果你只生一個女兒,你認為這是斷了香火,絕後嗎?_只生一個女兒會遺憾嗎

完璧說: 從封建傳統「氏族文化」觀念來看: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確實就是斷了香火,絕了後。 但是,過去那一套「男…

完璧說:

從封建傳統「氏族文化」觀念來看: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確實就是斷了香火,絕了後。

但是,過去那一套「男尊女卑」的傳統文化,只在部分愚昧、落後、封閉的農村地區,還有一定的市場。在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特別是在城市,「男尊女卑」已成過去式了,已經成了令人恥笑的歷史糟粕!

新中國推行男女平等已經七十多年,婦女已經能頂半邊天!女孩有與男孩同等受教育的權利;男女同工同酬;女兒與兒子一樣,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在城市裡,很多做女兒的(包括我),都承擔起了照顧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的義務;並在清明節,為父母、祖父母、及曾祖父母、外公外婆掃墓;在七月半及父母生日,舉行祭祀活動。

在城市裡,有不少隨母姓的孩子。我的二寶就是隨我姓!

這,難道還不是香火傳承?

從遺傳學角度,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攜帶父系和母系的遺傳基因,是父母遺傳基因的整合。X、Y基因,線粒體基因……。

誰,可以說:「自己只是父親的孩子,不是母親的孩子」?

那我們既然也是母親的孩子,母親肯定是外公外婆的孩子,那我們怎麼就不是外公外婆的後代?

女兒是我們的後代,外孫是女兒的後代,代代相傳,怎麼是絕了後?

我們有養老金、有醫保、有存款、有住房,儘量不會成為後代的負擔。只要能在我們年老體弱時,女兒外孫能幫我們用錢就行了!

至於我們百年之後,女兒、外孫能為我們操辦後事,讓我們入土為安,有一兩代後人為我們掃墓,足矣!

也許有人會拿「家譜」來說事。

沒錯,傳統家譜上是只記錄男性後代,只記錄女兒,不記錄外孫。

隨著社會向城鎮化發展,好兒女志在四方,農村逐漸淪為空心村。什么氏族、族譜,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我父系家譜上的記錄裡,最偉大的人竟然是「周文王」。我曾祖父是晚清四品,祖父是文武雙料大學生:燕京大學、保定陸軍學院。

我母系家族,近期最有名的是「晩清四大臣」之一。

是的,我們是以祖上為榮,那是因為他們是偉人、名人、了不起的人。

但延綿幾千年,又有多少人會為後人銘記?會讓後人引以為傲?作為無名之輩,即使是兒孫滿堂,又會有第幾代孫子還記得你?

現實中,有多少人,在老弱病殘之時,就被兒孫盼著早死?

又有多少人,一生的財產和心血,都給了自己的兒孫。但在老弱病殘之時,卻只有女兒在病榻之前?

我還要給男性朋友潑一下冷水哈:

人類社會的起源,是始於母系社會。男人只是「播種」和勞動,生育和養育孩子,全由女人承擔。只知道孩子是哪個女人的,並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

後來建立的「父系社會」,及父權思想,是綁架男人承擔責任,參與到養育後代中來。

雖然孩子隨父姓,但大多數孩子是跟自己的母親最親近。

男人別太執著於「傳宗接代」的思想,不然一輩子太累了,不值得!

男人只是在體力上比女人佔優勢,但這個優勢,已被科技革命所打破,變得不那麼明顯了!

而女人天生具備的「生育優勢」,至少在目前來說,還是男人望塵莫及的。

現在,女人想要孩子,是自己想不想的問題。

而男人想要孩子,是有不有女人願意為你生的問題!

所以,現在的社會,有女兒不會絕後。只有兒子,會不會絕後還很難說,不確定性因素太多!

我的觀點

我家既沒王位可傳承,又沒有百萬家財可繼承,基因也不是特別優秀。我們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員,象沙漠中的一粒沙,大海中的一滴水,象一隻螞蟻一樣討生活。

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自己將去往何處。

生兒育女,是責任,是義務,是精神寄託,也是自己晚年的底氣。

只有珍惜當下,活在當下,知足常樂。

謝謝閱讀!

梅君君619說:

這兩天,小區裡一家正在辦喪事,去世的是位科長,七十多歲,科長兩個兒子,兩個孫女,孫女此時起了孫子的作用,給爺爺打幡、抬湯灌,這在若干年前絕不許孫女幹的事,現在不也成了正常現象了。

香火是個啥?簡單地說,死了有人葬,姓氏有人繼就是香火。

自從實行計劃生育,只生一個女兒的人家太多了。

我也只有一個女兒,這是我還在沒結婚之前就有的心願,那時就憧憬著將來結婚了,一定要生個聰明漂亮的女兒,後來果然如願。

就算不推行計劃生育,我都沒打算生二胎。

一是沒後盾,我那位生了五個兒子的婆婆真心不支持我們生二胎。

二是思想比較淺顯,體驗了做母親的滋味就行了,把女兒培養成為不拖累社會,還能端穩飯碗,有點作用的人就行了。

還真沒思考過香火的問題,也從來沒有認為只生一個女兒就是斷了香火,絕了後。

但凡是個有正常理解能力的人: 「絕後」應該是指沒有子女、如五保戶一類的家庭吧。

其實,姓氏的延續並沒有那麼嚴肅,兒子女兒都可以光榮勝任。

扒拉扒拉咱們的百家姓,哪個姓氏不是經過豐富多彩的故事演變,才成為今天的趙錢孫李的。

甚至,有的人家,為了族譜上自家那支有個男丁扯下去,沒兒子,寧願過繼或買個假子來延續所謂的香火,也不願給流著自己血液的女兒存一席之地,這種沒有血緣的香火承繼,充其量不就是哄人、哄已、哄祖宗嗎?

我老家村裡有戶姓沈的,就把香火看得比全家的命還重要。

在超生年代,連生五個女兒,屋頂都被人砸了個窟窿,還不甘心,打了幾年遊擊,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一家三代寶貝得祖宗似的,忽然在春暖花香的一天夜裡,寶貝兒讓一片被角給捂死了,一家子的悲痛程度可想而知。

痛苦歸痛苦,沒兒子是絕對不行的,在遠房親戚的經手下,老沈家重新有了一個男孩,取名小六。

小六來到這個家庭,得到萬般寵愛,記得小六家門前養了一隻帶崽的山羊,山羊的兩個奶袋,一半小六喝,一半小羊喝。

不應該的是,在小六二三歲時,老沈家把山羊母子賣了,屬於忘恩負義的人家,山羊等於小六的奶娘,對小六有哺乳之恩,小六大了,不用喝它的奶了,也應該把山羊養到老,至自然死亡才對得住良心啊。

小六長到十幾歲時,老沈家才回過味來,和人聊天有意無意就說,小六是小六他爸在外工作時,和哪個哪個女人亂搞結的種,那女人拿了小六爸的一筆補償另嫁他人,小六就被他爸抱回來歸宗了。

村裡誰都明白,沈家給自家兒媳帶的這個綠帽子的故事,無非就是想漂白,他家這個假子的血統是純正的。

在農村生兒子是大事,特別在九十年代以前,一個家庭什麼都可以沒有,不可以沒有兒子,沒兒子門戶單薄,說話沒底氣,容易被欺負,萬一和誰產生個介蒂,揭他是個絕戶頭,能惱死他半條命。

因而,在那時的農村,百分百的家庭是非生兒子不可的,計生只計了城裡有單位有工作的人,獨生子女也只是城裡現象,農村的獨生子女是極少極少的,要有也只有是一個兒子的家庭。

農村對兒子的重視,也並非完全是為了傳遞香火,主要為了撐門抵戶才是真的。

就像小六家,五個粗腰肥臀的姐姐,一看就是一個正門出來的,唯獨小六像根釣魚竿子,明顯的旁門左道。

那麼以小六姐姐們的實力,打起架來一般的男人未必是她們的對手,可撐門抵戶就不會以她們的實力來論,是以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觀念來論的。

小六五個正宗血統的姐姐相繼成了別人家的杈股子,而小六這個異血才是老沈家兩座房屋的正確繼承人。

等到了小六的孫子輩,鄉鄰只知道老沈家的姓沿續下來了,至於沿續者小六的來路,那代人已經不知內裡了。這就是香火。

豌豆印象說: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不是你說的只生了一個女兒,而我有兩個女兒,從延續香火的層面上來說,一個女兒和兩個女兒都是一樣的,等到女兒的下一輩人,就不會再記錄到你的家譜上了,從你這開始分支的一脈,從此就斷了。所以,人家說只有生了男孩才能延續香火,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我認為只生了一個女兒,會逐漸斷了香火,但是不會絕後的。

現在生男生女都一樣,但對於像我這樣的農村人來說,能有一個兒子,是一家人的期盼,因為我是家裡的獨子,也是因為需要傳宗接代。在孩子還沒出生以前,看著周圍的朋友都有兒子,我也特別想要一個兒子。

但是,想要兒子,也不一定能生兒子,結果我老婆真的就生了兩個女兒,曾經我也經歷過很複雜的思想鬥爭,如今我都看開了,也無所謂了。那麼有的人就會反駁了,女兒也會繼承父母的血脈,怎麼就能說斷了呢?其實生女兒也挺好,但是我們也要客觀看待繼承香火的這個問題。

什麼是香火?

香火其實是我們華夏人的父系社會,如果生了兒子就有了香火,如果生了女兒,就是沒有香火的。為什麼呢?因為古代繼承香火,還有繼承家業以及主持祭祀活動等等,都是需要由男人來完成的,而女人沒有這種權利。

生女兒不是斷了香火,香火的本質意義是後來人對先人的思念,對他們的尊敬,其目的就是要後代人不要忘了我們的先賢聖人和我們的列祖列宗,是用來紀念我們的前人的。

為什麼說女兒不能繼承香火,說是絕後呢?

女兒生的孩子,是其丈夫家的血脈。

女兒長大了,肯定是要出嫁的。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女兒一旦出嫁,就是其夫家的人了,她和丈夫生的孩子也隨丈夫的姓氏,繼承了其丈夫的血統,為他們家延續血脈,而對女兒的父親來說,也只是姥爺的關係存在,畢竟不能像親「爺孫」那樣,延續下去。

所以,女兒生的孩子是其夫家的血脈,繼承了其夫家的姓氏,同時也為其夫家延續了香火。

斷香火和絕後,不關乎孩子的性別,但是生女兒將來是會讓香火斷了的。

斷了香火,不是因為我們生了女兒的問題,而是我們所生的女兒,在遙遠的未來,會不會記得自己的家族和自己的先人,如果她們不忘感恩先輩人為家族所做的努力,那她們家的香火就不會斷了。

但是,生了女兒,將來會逐漸斷了自己家的香火,是因為等到她的父母都老了以後,女兒的孩子是不能為自己的爺爺奶奶,甚至前人延續香火了,甚至她的爺爺奶奶,也終將會被她這一代人逐漸淡忘了,從此以後,前人對她們的孩子來說就沒有概念了。

即便如此,也不能因為生了女兒就不好了,斷不斷香火和絕不絕後,那都是後來的事了,只要女兒健康地過一天,她就是自己的後代,而且她的孩子,將來也流著自己的血脈。

所以,雖然女兒以後會斷了香火,但那畢竟都是些虛無縹緲的,現在生男生女都一樣,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怎麼樣都行,沒必要非得掰著字眼過日子,再說百年以後,甚至更久以後的事,誰能預料?

—END—

大家好,我是豌豆說情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圓月出高山說:

關於香火,絕後我想問你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你的爺爺奶奶叫啥名?家住何方?生日為哪天?幹過什麼事?

你的太爺爺呢?

你的曾爺爺呢?

你的高爺爺呢?

回答不上來了吧?

也就是說你根本不知道從哪兒來的?還繼P香火呀?

第二個問題

你都不記得你曾爺爺叫啥?你憑什麼就能肯定你曾孫子就記得你叫啥?

既然幾代後,根本沒人記得你,那絕不絕後的與你有什麼相干?

第三個問題

一個姓李的,是願意認李世民做祖先呢?還是願意認種地的李三做祖先呢?

一個姓趙的,願意認趙匡胤做祖先呢?還是願意認要飯的趙四做祖先?

一個姓劉的,願意認漢武大帝劉徹做祖先呢?還是願意認走卒劉五做祖先?

毫無懸念,都願認牛人做祖先,不會認一個無能之輩做祖先。

那麼你牛就有可能被人認作祖先,你慫,你一死基本無人記得你。

第四個問題

若你孫子移民美國了,中國話都說不全乎了,一口ABCD了,他認定生是美國人,死是美國鬼了。

你還認他是你的後嗎?

他還認你是他的先嗎?

你是能管得了先?還是能管得了後?

第五個問題

你老婆的生日你記得吧?她喜歡吃啥你知道吧?

你女兒多大你記得吧?她愛冰淇淋還是愛花邊裙子你知道吧?

她們的喜怒哀樂都跟你息息相關吧?

你為了不知承了誰的香火,和一個不知誰繼你的後的事,得罪朝夕相處的老婆女兒,你傻不傻?

所以奉勸你,能努力成為牛人更好,不能就好好活在當下,讓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活得開心才是正道。至於香火,絕後這種掌控不了的事還是少傷腦筋為好。

非洲茉莉說:

我今年虛五十五歲,就一個女兒,女兒又生了外孫子,姓女婿的姓,原本我對姓氏也沒有那麼重視,我也照樣愛我的外孫子。

斷不斷香灰?絕不絕後?那得看什麼叫香火?什麼叫絕後?

香火:指子孫祭祖先之事。

絕後:絕嗣,沒有後代。

這個提問讓我想起了每年清明掃墓上墳的事情。

我的父母已經去世多年,每次掃墓時節都是我和兩個姐姐一起去。

父母有子女五人,兩個兒子三個女兒。

掃墓的為什麼就我和兩個姐姐呢?是因為我的一個哥哥在外地,一個哥哥雖然在家,但是身體行動不便。

所以每次去掃墓,我和兩個姐姐一起去,我老公也會去,還有就是我的兩個侄女。

我們家都是女人上場。所以在我的內心裡並不覺得生一個女兒有什麼不好。

至於絕後,更不存在了,女兒就是我的後代,她身上有我的基因,流淌著我的血。

外孫子雖然不和我一個姓氏,但是他是我帶大的,懂事後會和我更親近一些,他身上也帶著我的基因呢!

我是六零後,這代人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

這代人也更加懂得愛護子女,我們只講愛與不愛,不講究姓氏的傳承。

我和親家相處得很好,親家也是沒有雙方老人了,我們家老人還有一個公公。

我們商量好了,等到老人都走了以後,春節我們就結伴去南方過,熱熱鬧鬧地。

無論生男孩還是女孩,只要相處得和諧,人就會越過越多。

我和親家也商量好了,就要這一個外孫子,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一個孩子的身上。

親家兩口子和我的價值觀比較相像,我們老的時候都自願去養老院,死後喜歡海葬。

不用兒孫們掃墓祭祀,也為子女們省心。

新時代,新思維,新觀念。孩子小的時候,傾注全心去愛。孩子大了,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新時代,新觀念,如果在這個時代的人還被老觀念老思維所左右所桎梏,時代的車輪還如何向前呢?

您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漂泊者的故事說:

我就一女兒,女兒也是自己血脈的延續,也是老婆的身體不行,本來是想生兩個但是她體質實在受不了,主要是懷孕期間天天都吐,流口水。看到她實在是難受難熬,在第二個孩子懷上四個月的時候沒辦法就在醫院去打掉了,孩子打掉以後,我老婆很苦悶半年都不想說什麼話,我就開導她有一個女兒也就可以了,不要想那麼多,過好自己,過後慢慢的我老婆也才接受了這個事實。

雖然女兒長大是要嫁人,也有可能要遠離我們,但是只要她過的好也是我們做父母的希望,我不認為女孩就是斷香火,絕後,女兒生了孩子同樣也是自己的後代,人生就短暫的幾十年我們只要過好當下就可以了,有些人認為女兒終究是別家的,我承認這也是個事實,畢竟女兒是要結婚嫁人,生的孩子都和別人姓,那你這一代不是就斷了香火絕後了嗎?

其實女兒的後代隨夫姓,這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所決定的,畢竟幾千年來都是這個樣子,想那麼多幹嘛?女兒是我們的血脈延續,女兒的孩子又是女兒血脈延續,我們的血脈還不是這樣延續下去了,只不過沒有跟著我是一個姓把了,我們將來以後死了什麼也不知道了,塵歸塵,土歸土,上百年以後,不管你是達官貴人平民百姓,都會變成一堆黃土,誰也看不到?

現在是新社會,重男輕女早都應該被拋棄了,女兒也是傳後人,不管你是男孩女孩。只要有一個就不會斷香火,自己的血脈就會傳承下去,像我們這些普通人,也就是把自己該養的人養大,養我的人養老,我們自己就交給時間吧,平平淡淡過一生,人生就那麼短短的幾十年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過好自己的日子,比什麼都重要,只要自己能過得輕鬆開心快樂就可以了,其它的真的沒必要想那麼多,因為這個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

問答天機閣說:

父親總想讓我生一個兒子延續香火,於是我問了父親一個問題,「爸,你有沒有想過,咱們的老祖宗可能根本不是咱們的老祖宗。」

父親懵了,愣愣地看著我,「胡說八道。」

我繼續說:「打個比方,三百年前,有一位楊爺爺唯一的女兒嫁給了劉家,然後又生了一位女兒嫁給了張家,接著又生了一位兒子。兒子娶了老婆又生了一位女兒,女兒嫁給王家繼續生了一位兒子,然後又生女兒嫁給了趙家,然後生了你,你又生了我……爸,那咱的老祖宗是誰?」

父親這次真懵了,皺著眉頭想了很久,告訴我「你有爺爺,我有爺爺,爺爺的爺爺還有爺爺,老爺爺才是老祖宗。」

我說:「那如果咱們的老爺爺是倒插門呢?」

父親:「……那也是祖宗,滾一邊去!」

延續香火傳宗接代,在我看來是一個偽命題。想要弄清楚古人為什麼要延續香火,就要知道延續香火的最初目的是什麼。

香火傳承是中國人的信仰,有著宗教的明顯特徵。古人認為,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但需要有子孫祭拜,才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的舒服。最初的香火祭拜需要由男丁完成。所謂香火,必定有香有火,也就是香燭與黃紙。

這種信仰與認知,與耶穌基督,佛教都很像。前者認為死後去陰間,通過子伺祭拜回歸靈堂,享受後人香火。後者認為人死後可以上天堂,通往極樂世界。因為點燃香火需要男丁完成,所以生育男孩也叫繼承香火。

傳承香火早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核心,與固守的信仰,傳宗接代,拜祭祖先也形成多套特有的模式。根據每個地方的不同,祭拜的方式也不同,但都離不開香燭與黃紙。

如果某個家庭沒有兒子,則會選擇抱養,領養,甚至是鋌而走險用一些非法手段得到一個兒子,用來繼承香火的,也就是讓乾兒子代替乾爹祭拜祖先。

假如張三沒有兒子,用老話來講就是絕後了,列祖列宗沒人祭拜,他張三死後也同樣沒有人祭拜,那麼張三去往另一個世界的時候,根本沒有臉面對祖先,一定會被祖先給打死的。

在古代,徵戰沙場的將軍們,總會想辦法娶妻納妾給自己提前留下香火,一但自己出了意外,還有後人履行自己的責任。

以上,就是傳統的香火傳承的根本宗教觀念,且根深蒂固烙印在每個人的基因裡。

隨著年代悠遠流長與封建迷信的落幕,香火傳承已經不單單是「祭拜祖先」還有血脈傳承。

從有人類以來,大部分時間都是男性主宰社會,這裡沒有貶低女性的意思。因為生存環境惡劣,非男性不能徵服。如打獵,對抗野獸,耕地拉磨,推車趕牛。所有奮鬥的一切,所有積累的財富,總不能便宜別人吧?總要有兒子來繼承才行,完成父親沒有完成的遺志與責任,或者是思想傳承。

封建迷信打破之後,老百姓對於傳承香火血脈仍舊樂此不疲。一是讓家族興旺,二是不被人欺負。

而現在,社會倡導男女平等,女性也能傳後人。可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

每一對父母奮鬥了一生,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又或者說,一位男性所有的拼命與奮鬥,都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與肩膀上的責任。

有兒子的父母,生活雖然辛苦,但他們樂在苦中,為了兒子教育,婚姻,忙前忙後。只有女兒的父母生活壓力就小了很多,明面上輕鬆無壓力,可當他們看著女兒嫁給了別人兒子的時候,都後悔當初沒有生個兒子。

兒子,永遠是每一對夫妻最期望的。女兒雖然也非常重要,但相比於兒子則輕了不少。

有人說:「女兒是別人的,給別人傳宗接代,兒子才是自己的,傳承自己的一切。沒有兒子就等於絕後。」

殊不知,人們之所以認為獨生女屬於絕後,還是受到傳統宗教觀念的影響。這個傳統觀念是什麼,現在好像沒有人去真正的了解。

是祭拜祖先?還是傳承財富與思想?對於現在的夫妻來說,這兩者都不是生兒子的目的。

生兒子,在大部分時候,可以理解為被人高看一眼,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

那麼獨生女的家庭,真的就絕後了嗎?

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的祖先真的是你的祖先嗎?

中古文明五千年,誰能說得準知己祖先是誰呢?到底是姓劉,還是姓王?又或者中間出現過無數的倒插門。

所謂絕後,相當於血脈的消失。

每個人身上具備父母同等比例的基因。血脈又怎會消失?只要你有孩子,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血脈都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那些說獨生女是絕後的人,是無知與愚昧的表現。

現在丁克越來越多,說不定他的兒子選擇了丁克,而你的女兒一直代代延續,到底誰會絕後,跟生男生女沒有關係。

桃鄉林哥說:

香火問題其實是生物學遺傳問題,男人的性染色體是XY,女人的性染色體是XX,如果生男孩,男孩就遺傳父親的Y,母親的X;如果是女孩就父親的X母親的X。兒子再娶妻子,孫子就遺傳兒子的Y,兒媳的X;如果女兒的外孫,就是女兒的X,女婿的X或Y;爺爺的Y就傳沒了。所以男方遺傳不變的性染色體是Y,也就是香火傳承的是Y,多少代Y也是祖上傳下來的。所以Y就代替香火,Y傳沒了,香火也沒有了

胡蘭英說:

就算人家生了一個女兒,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覺得斷了香火。大家也要少說他們家絕後的話。

一個女兒的家庭,有人也把自己年老的父母照顧的很好。

如果女人有名,就是歷經千年,也會有人記住她,比如唐朝的武則天。人家還當了皇帝很多年。

普通人,一輩管一輩吧,或者說管好下一輩吧。有個女兒,當外婆的時候,外孫子或外孫女會記住你。

人死如燈滅,如果自己生的是女兒,就算斷香火也沒有辦法。

世界上那有那麼多十全十美的家庭,生了兒子也生女兒。

現在有些生了兒子的,想在生一個孩子,擔心又是兒子。怕日後負擔太重,把兩個兒子養大,供他們讀書,給他們買車買房,準備婚房,再幫他們養育後代,想想都頭疼。有這種想法的父母,為了自己省心,就不再要二胎了。

現在的中國,男人比女人多幾千萬,有些人一輩子打光棍,還談什麼香火。

有些人分析,男人比女人多幾千萬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計劃生育的時候,有些家庭女人在做B超超的時,如果是男孩子後,就留著,是女孩就做掉。後來就造成了男人比女人多。

那些結婚的男人,有許多是生的後代也是女兒,不管他們生的女兒是一個兩個三個。你跟人家說:你家沒有男孩子,斷了香火,人家肯定不愛聽。

所以我們要記住毛主席的話:「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事,女同志也能辦到。」

就算有些男子漢能辦到的事,有許多女子不能辦到。那我們也要尊敬她們。因為女人很辛苦,為了下一代,吃了許多苦。都說:十月懷胎不易,沒有女人哪來的後代。

許多女子除了生兒育女,還要做家務,上班。她們為了家庭和社會做了很大貢獻。

大家就不要說那些只生一個女兒,斷了香火的話題啦。

阿眉愛吃魚說:

香火個屁。生產力不一樣,社會結構就不一樣。農耕時代生產力弱的時候,需要宗族結社,多生男丁來維持生存。才會產生出香火這種概念。工業時代,即使女性也可以很好的駕馭機械文明。除了需要維持種族繁衍,未必不能脫離男性而獨立存在。香火這種糟粕,只能在那種因為生了個兒子而自覺得意的,狹隘的貧瘠的腦袋裡存在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400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