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供銷社?其實它的全稱是:供銷合作社。
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社會性質屬於公有制,全國人民的商品供應完全靠國營百貨公司,供銷合作社就是國營百貨公司在農村的分支機構。
它負責供應國家所有計劃內的物資(不包括糧油),計劃經濟時代的供銷合作社,對廣大農民的計劃物資供應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它不但供應農民國家計劃內的物資,而且還負責收購農民的副產品(手工產品),它為搞活農村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社會改革開放,銷社的體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農村以發展的環境,供銷合作社在社會改革中,逐步被社會所淘汰。
現在又重新提出供銷合作社這個事情,這是政府的提前布局,對這個布局,普通人現在好像看不懂。
是返璞歸真?還是為什麼事情提前準備?
供銷合作社這個事情肯定會建起來,我們所有人拭目以待就好,胡亂猜想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有時間想著市場上現在有很多東西買不到,只有通過特殊渠道才能買到,如果有了供銷合作社,能買到這些東西,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社會再發展,環境體制在變化,普通人只有跟著這個時代走,適應這個環境才是最好的。
讓你用數字貨幣,就不能用紙幣。很多東西都能改變這個時代,我們普通人只是準備好和沒有準備好的問題!
現在寄一封信或者一個快遞,普通快遞公司一般三天就能到,而走郵政專線,說是安全,彎彎繞繞往往需要十天到半個月。供銷社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他的商品和物流早已被民間經濟所替代,三大通訊運營商和兩桶油實際上就是靠國家給的專營權經營的,國家辦企業只有靠壟斷才能維持,國有企業實際上是與民爭利。
供銷社是在改革開放以前的事了,是計劃經濟時期的集體產物,那個時期幾乎各個生產大隊都有供銷社,供銷社的營業員是上邊調派配備的,是拿工資吃飯,不是拿工分吃飯。供銷社賣的物資,也是由上邊按計劃統一分配調拔下來的。供銷社賣的化肥農藥日用百貨商品的價格,也是由上邊統一規定的,不允許任意漲價跌價惡性競爭。
目前聽說農村要再次恢復供銷社,這是個好消息,這真是大快人心,恢復供銷社以後,所有關係到民生的商品價格就不會大起大落了,過甚的商品和緊缺的商品,國家可以統一調節統一定價,在也不會有人敢哄抬物價了。
謝謝邀請!提到供銷社,年齡大一點兒的人都知道。那是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於物資缺乏,地方政府拿出部分資金,社員入股拿出一點股金,利用這些資金,共同創辦起來的農村商業合作社。在縣城有供銷總社、生產資料公司,各鄉鎮有供銷社的門市,負責生產、生活資料的供給和銷售。
供銷社經營的 生產資料有煤炭、化肥、農藥等,生活資料有煤油、火柴、食鹽、菸酒、布匹等。
因為是供給銷售,一些東西是不能隨便買的,那要憑票購買。如買布做衣服,政府每年每人只發5尺布票,用完了就無法買布了。菸酒是奇缺的,尋常根本買不到。若誰家要辦喜事或者喪事,需要菸酒,怎麼辦?找大隊書記去買,還沒有多大把握,找公社書記,公社書記也犯難。對於公社書記,也算地方政府官員,去找供銷合作社主任,低聲下氣的,才能批准買點兒,將就把人家託辦的事辦了,這個面子是不小的。
在供銷社剛創辦的那幾年, 每年到了年底,凡是入股的社員,還有分紅,供銷社給幾盒火柴、二斤鹽、幾塊糖果什麼的,這些東西都是不要錢的。後來,地方政府周轉的資金多些了,就不鼓勵社員入股了,退股也行。股金少的,不少社員連股金也不要了。
那時,買米買面,也要憑糧食本到糧管所購買,要想多買,必須憑糧票才行;買肉要憑肉票到食品站購買,想多買點兒,有時也行,不過,不是很多,只能給點瘦的,肥的可不行。
八十年代以後,我國的生產、生活資料逐漸豐富了,供銷社也退出歷史舞臺。
今天,供銷社已成為歷史,可是它在那個時代,為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貢獻是非常大的。
謝謝邀請!
供銷社是各級企業(單位)的總稱和簡稱。亦為企事業單位的一種名稱。從計劃經濟時期「供銷社」的內涵與作用(任務)來看、具有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的意思,意在確保人們的物資所需;
供銷社的性質,是由社會主義企業屬性決定的。在生產、生活等物資方面,發揮著「城鄉橋梁和紐帶作用」;還可以理解為,籌措社會所需物資的合作經濟組織,發揮其蓄水池作用,擔負生產、生活之需的重任…。
供銷社的全稱是:供銷合作社。合作的概念是廣義的,可以分為:上下聯合、縱橫合作,或經濟合作、資源合作、物資合作、渠道合作、業務合作;從經營方式與範圍來看,還可以分為,採購合作、運輸合作、生產合作、加工合作、專業技術合作、種植合作、服務合作…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供銷社雖然接納有部分社員股金,但這種股金的佔有率很低,從性質來看,有別於股份制企業,也不屬於資本合作。
加之10年前的自願退股,其所剩餘額極小,在企業自有資金中的份額或比重,就顯得忽略不計。
也可以用中國特色的合作經濟組織,來概括供銷社的稱謂。謝謝您的閱讀!
什麼是供銷社?
答:農村供銷合作社簡稱「供銷社」。它是一個農村合作的經濟組織。
在改革開放以前,計劃經濟年代,在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中,我國農民自願籌資集股金,並由國家扶助起來的社會主義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村社會主義商業的主要形式。它在活躍城鄉經濟、促進商業流通,扶持農業生產合作社,方便農村群眾生活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供銷社其主要任務:根據國家的政策法令,承擔國家計劃經濟產品的購銷任務,供應農業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提供市場信息,組織農民發展各種經營,領導和管理農村市場。
在那時,各鄉鎮都有基層合作社,也叫基層供銷社。供銷社是農民農村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方便群眾購銷,符合經濟核算的原則建立和設置的網點。
在那時農村,供銷社將民間個體商戶全部納歸管理。計劃經濟時期,物資緊缺。如:煤油、火柴、菸酒、糖、食鹽、布匹、化肥等等,一律由供銷社獨家統一供應。棉花和菸葉等至關國計民生產品也由供銷社獨家統一收購。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這期間,由於供銷社在鄉鎮處於獨家經營狀態,是一個非常「吃香」的單位。那時如果在供銷社裡上班,就是一個不錯的工作了。
供銷社在那時,為我國農業農村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建立和運行,私營商業和個體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計劃物資」逐漸放開。首先有了個體糧油店,糧食不再是糧庫一個行業管理了。後來又廢除了布票,布匹和衣服私營店不斷湧現,那國營百貨商店也就下崗解散了……。由於市場激烈的競爭,那供銷社也就失去了優勢。……
現在,據說有的地方又有了供銷社。農村供銷社的回歸,將是一件大好事,也是大勢所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村村都會有供銷社,在信息化管理下,惠農利農的同時,也會給農民帶來更多便利和好處。
什麼叫供銷社,什麼叫三霸五業呢?我們說的三霸是國家必須擁有的基礎,科學技術教育必須領先世界?鋼鐵技術必須領先世界?糧油必須領先世界先進水平?那什麼稱為五業呢?人口業,土地業,種植業,養殖業,收藏保鮮業,這就是五大產業的雄偉目標?供銷合作社是五大產業的收藏保鮮業最後完善結構,最後一道完整的後勤保障機構,實行供銷管理工業化和農業化總體結合部,只有我們有如此條件?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是不能做到的,是永遠不可做得到的?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奮力前行,認識目標完善機制體制改革,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共謀發展!不可肓目無把握地走向極端上的錯誤路線?
供銷社是社會發展中的事業單位,在六十年代,物資緊缺,很多都是國家統一調配,如,煤油,火柴,棉線,布匹等等,人們需要帶著上級發給的供應票去供銷社購買,沒有供應票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有些食品如油條糕點是需要附加糧票才能購買的。
供銷社,不同於現在的小賣部、超市、商場,不能自由進貨(實際也沒有可以進貨的地方。),只能銷售國家供應的商品,供銷社這個名稱就不難理解了。
在建國初期,我們國家在進行農業合作化過程中,由農民自願集資股金,並由國家扶助起來的社會主義合作經濟組織。她是時代的產物,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的主要功能是統購統銷。從農民手中收購農產品,同時向農民銷售生產生活物質、農機化肥等。
一直到改革開放前,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是最基本的物質供應保障部門,農村的主要生產、生活、農資等商品都是供銷社按計劃提供的。我記得從改革開放到九十年代初,我們鄉供銷社依然存在,雖說有好多商品沒按計劃供應了,但當時買化肥都是到供銷社,每個生產小隊統一集中一天,在生產隊長的帶領下,每戶按土地承包的面積有計劃的購買每一種化肥,不象現在自己到農資店,想買多少就買多少,想買什麼品牌就買什麼品牌。
改革開放後,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供銷社也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至今,供銷社也走過了近百年曆程。中央、省(市)、縣依然有供銷社部門機構存在。在農村只是被眾多的農資店商場所取代,這也是市場經濟背景下的產物。
據說現在國家要統一大市場,恢復供銷社了。當然現在的供銷社與以前計劃經濟時代的供銷社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現在要增強重農和鄉村振興力度,建立鄉村農資應急配送機制。對穩經濟保發展有8大需求:1,中國式現代化需求;2,鄉村振興需求;3,全國統一大市場需求;4,國內內循環需求;5,共同富裕需求;6,糧食安全與儲備需求;7,戰時統一調配需求;8,高質量發展保障需求。這說明,恢復供銷社的好處太多了。
(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