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叔聊車,與您一起!
也不知道題主購車預算大概多少,這樣吧,我就從我自己所知道的旅行車都介紹一下(不完善的地方還請各位輕噴及補充),所介紹車型具體參數就不作解釋了,題主可自行跟進車型去了解,希望能對你購車有所幫助:
一:國產
1.寶駿310W,官方售價區間為4.28--6.98萬元
2.駿派CX65,官方售價區間為6.89--7.69萬元
3.榮威Ei5,官方售價區間為21.38--22.38萬元
4.沃爾沃V60,官方售價區間為28.99--58.99萬元
5.沃爾沃V90,官方售價區間44.68--59.48萬元
二:美系
1.閱朗,官方售價區間為11.99--14.79萬元
三:英系
1.捷豹XF(實際股東是阿三),官方售價區間為46.8--69.8萬元
四:德系
1.蔚領,官方售價區間為11.69--16.29萬元
2.明銳,官方售價區間為12.49--15.19萬元
3.蔚攬,官方售價區間為25.08--40.28萬元
4.奔馳C級,官方售價區間為36.68--53.88萬元
5.奧迪A4 allroad,官方售價區間39.59--43.65萬元
6.奧迪A6/RS6,官方售價區間為42.98--55.98萬元/139.1萬元
所以,預算在10萬內,則考慮310W;10-20萬,則考慮蔚領和閱朗以及明銳;20-40萬,則考慮C級和A4以及V60;40萬以上的預算就考慮A6和V90了。
以上介紹均為在售車型,我印象中馬6也有一款旅行車,現在停產就沒介紹了,若不完善的,還請大佬補充。
若對你購車有幫助,還希望點個關注。
作為一個旅行車車主,我很高興能回答這樣的問題。不過題主沒有給出自己的預算範圍,我也不知道你中意什麼價位的車型,只能泛泛地從60萬內的合資/進口車型裡幫你推薦3款:斯柯達明銳旅行版、大眾蔚攬和奧迪A6旅行版
PS:一汽大眾的中國特供車蔚領和上汽大眾的中國特供車朗行本質上是寶來和朗逸的兩廂版,屬於偽旅行車,在此就不推薦了哈。
-
斯柯達全新明銳旅行版(指導價12.49萬-17.49萬)
國產明銳旅行版用的是海外Scout跨界風格,離地間隙增加了10mm,並配有原色塑料輪拱和側裙。
高配版有全LED大燈
明銳旅行版於17年8月22日上市,定位為緊湊級旅行車,現有3種動力8個配置可選,指導價12.49萬-17.49萬。其中1.6L自吸3款,1.2T+7DSG兩款,1.4T高功率(150馬力)+7DSG兩款。這車和高爾夫家族同樣出自大眾MQB平臺,車身尺寸為4687*1814*1509mm(含行李架),軸距2686mm, 車身比高爾夫旅行版長了12公分,視覺上看起來很大。這車是目前旅行車裡唯一國產的全球版車型,也是目前門檻最低的旅行車。
缺點是減配太嚴重,仍然配備機械手剎(好像是國內MQB平臺車型裡唯一用機械手剎的)、全系沒有前雷達、頂配副駕仍是手動座椅、後排座椅放倒後不能和後備廂地板全平、後懸掛結構從海外版的多連杆簡配成扭力梁,還有個可靠性需要點RP的DQ200 7速乾式雙離合。
目前明銳旅行版在北京地區有2萬元左右的優惠,比去年底的15000元優惠有所增加,但因為18年小排量車購置稅不再享受75折優惠,其實購車總價背著抱著一般沉。頂配落地總價大概十七八萬元。
2.進口大眾蔚攬(指導價26.48萬-43.08萬)
這車定位中級旅行車,車身尺寸4767*1832*1491mm,軸距2791mm,比國產邁騰短了80mm。雖然指導價看起來高高在上,但目前北京地區的380TSI舒行版(2.0T低配)有七八萬的優惠,實際裸車價也就是22-23萬左右,落地不過26萬。後備廂容積高達650升,放倒後排擴展到1780升,寬*高*深達到1000mm*700mm*1980mm,堪稱越級的尺寸。論配置也不輸中低配的國產邁騰,目前在進口旅行車裡是空間最大、年代最新、價格最便宜的。
提車後我自己改了隨動LED大燈
蔚攬提供了3種動力系統,1.4T高功率版(150馬力)配DQ200 7速乾式雙離合,220馬力的2.0T發動機(第三代EA888)配DQ250 6速溼式DSG(前驅)或DQ500 7速溼式DSG(四驅)。2.0T車型標配DCC動態底盤+5種駕駛模式、XDS電子差速鎖、原廠導航 全尺寸備胎、後視鏡照地燈、自動大燈(帶離回家功能)、前排座椅加熱、主駕駛12向調節、雨量感應雨刷、三區自動空調、內外後視鏡均自動防眩目、外後視鏡倒車自動下翻+鎖車自動摺疊、彩屏行車電腦 8寸中控屏幕。然而對於最低配的舒行版來說,電動座椅、LED大燈、倒車影像、無鑰匙進入、定速巡航等實用性配置一個沒有,輪胎規格只有215/55 R17,還是透著一股乞丐版的特色。另外,溼式雙離合耐用性雖然遠遠好於乾式,不過頓挫依然會有。
3.奧迪A6 Avant/Allroad(指導價45.98萬-59.98萬)
Allroad定位全路況,比Avant版本離地間隙更高,還增加了原色塑料側裙和輪拱。
可恥地盜用汽車之家幾張圖
三廂版A6L一直是國內C級車的代表,但國內引入它的旅行版和Allroad全路況跨界旅行版時,已經到了這一代A6到了生命中後期,因此優惠不小。全系提供3種動力,每種動力只有一款車,分別是35TFSI Avant時尚型(1.8T前驅)、40TFSI Avant quattro運動型(2.0T高功率四驅)和Allroad quattro(3.0T高功率四驅)。3款車標配倒車影像、定速巡航、電尾門、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導航+車聯網、座椅記憶、全LED大燈。對於旅行車最看重的後備廂空間,A6旅行版也非常寬敞,雖然官方容積參數不如蔚攬,只有565升-1680升,但實際放倒後排的寬*高*深為1155*720*1980mm,比蔚攬更大。
在目前北京地區的優惠下,A6旅行車的2.0T四驅落地價50w出頭,和3.0T Allroad裸車價相當。答主認為,2.0T和3.0T版本都是旅行車裡比較划算的。尤其是後者——3.0L、333馬力、V6機械增壓,動力強大卻不暴躁,NVH比四缸機有質的提升。我開過兩次,深有體會,想重點著墨一下。
動力表現
-
紅綠燈起步,1/3油門深度,雖然變速箱1800轉就升檔,但加速過程氣定神閒,大約10秒就加速到70km/h的城市道路限速,實際加速能力明顯強於主觀感受。相比之下,只有四缸的蔚攬加速顯得比較狂躁。
-
進入高速從60-130km/h中途急加速,動力強大而且綿綿不絕,而且沒有渦輪增壓那種扭矩暴增被人猛踹一腳的感覺;
-
掛上S檔,油門異常靈敏,發動機出力明顯更加生猛,變速箱響應很快,5000轉以上沒有渦輪機那種明顯的扭矩衰減;
-
大排量機械增壓的特性、255mm的胎寬再加上四驅系統的幫忙,前後輪動力分配合理,地板油起步又快又穩,沒有輪胎打滑和變速箱闖動。
平順性
六缸發動機有做工衝程疊加效應,震動和噪音方面確實有著四缸機無法比擬的物理優勢,再加上它C級車的定位,點火啟動明顯比四缸車安靜、平穩得多。高轉聲浪也比較細膩耐聽,沒有四缸機那麼強的顆粒感。同樣是雙離合變速箱,但A6 Allroad的兩次短途駕駛過程中基本沒感受到頓挫上,說明它的頓挫程度和頓挫工況都明顯比蔚攬小。
觀察轉速表發現,變速箱在D檔模式下升檔積極,而且不愛降檔,大致有這麼幾點感受:
-
原地起步松剎車的瞬間感覺不到半聯動的抖動和頓挫(蔚攬的雙離合就做不到這一點)。
-
只要不把車完全剎停,基本都是2檔起步。
-
減速過程中(不管是滑行減速還是剎車減速),基本都在前一個檔位轉速跌到1000轉以下才降擋,因此降擋後的轉速往往不超過1300轉,也就規避了頓挫。
-
D檔油門不超過1/3的狀態減速後再加速,變速箱更喜歡從1100轉硬往上拔,但這個過程既不抖也不肉,沒有拖檔感,發動機出力依然是平順從容,估計是大排量機械增壓的功勞。而掛大眾標的DSG車型這麼幹,車身就會有明顯的激震,動力也比較拖沓。
-
手動模式升檔操作有大概0.5-1秒的延遲,換擋速度也比較慢。
結合這種動力表現來看,答主覺得3.0 Allroad quattro更加實惠,落地56-58萬,就買到了高功率3.0 V6機械增壓、空氣懸掛、更高的底盤,既有轎車的動力性、操控性、舒適性和靜謐性,又有不輸城市SUV的裝載力和通過性。好看、能跑、能裝,甚至還能輕度越野。而且作為進口車,它比國產A6L同動力的50TFSI還便宜幾萬,雖然配置上差一些,但這個差距遠遠不如3.0排量帶來的進口稅費高。
作為一名a6 allroad車主,看到這個問題,不得不說兩句。其實關注旅行車很久了,2012年對買車有剛需,陸續深度研究了高旅(對1.4t發動機不滿意),邁旅(價格虛高),奔c200旅(沒現車),無奈之下提了c200頂配。2016年,在苦苦等不到v90的情況下(還好沒等下去),喜提allroad。對於這輛車,我認為基本是家用性價比之王,dream car。首先空間足夠,後座放倒後基本上宜家的中小型家具都可以放入,其次動力足夠(可以說是溢出了),3.0t機械增壓發動機配合7速變速箱堪稱經典,跑過一次北京-壩上百公裡油耗7.2。第三多功能,除了拉人拉貨兩相宜之外,5檔空懸基本可以適應所有的鋪裝和絕大多數非鋪裝路面。除此以外,陡坡緩降功能也讓人心裡非常踏實。對於一般人而言,那些馬力,扭矩,接近離去角的數字並不重要,因此不再贅述。不得不提的兩個缺點:1.後排空間稍小,靠背角度不可調,如果前排是大胖子那後排只能安排纖細的人坐一坐,成年人最多只能坐四人。2.和c200的harman/kardon比,音響太一般,以至於我不得不自己升級了一套音響。總而言之,此車瑕不掩瑜,是一輛可以開十年的好車。
對於70後的人來說,如果有喜歡旅行轎車的,桑塔納旅行版絕對是記憶猶新的,這車也可以說是目前甚至將來國內曾經保有量最大的旅行轎車,沒有之一。
15年前記得旅遊衛視的酷車地帶的記者採訪中國搖滾教父崔健,問他最喜歡什麼車,崔健脫口而出的就是桑旅,對於走南闖北帶著自己裝備的音樂人來說看中的肯定就是它的實用性。
我開過一段時間這個當時被戲虐的稱為大屁股桑旅的車子,空間和實用型絕對沒得說,十多年前如果4個人開這個車帶上自己的遠行的行李去旅行是件很愜意的事情,平時在市區它的承載和多功能性也是非常突出的,印象這車平均油耗在9個多,比當時另一款熱門的切諾基使用成本要低一些,但只要不越野,實用性更好。如果不是國II的車型被限制了,相信即便這車停產十年依然會有一定的保有量,現在依然有一些人因為情懷收藏並改裝這款車,可以算是旅行車家族的經典製作了。
廣州標緻可能對現在的人來說印象已經非常模糊了,但上世紀80年代末這車也是非常火的,藉助標緻在拉力賽場的運動基因,這車的廣告都帶有拉力和越野的味道。的確,對於當時中國還沒有高速,很多地方路況很差,標緻503皮卡,504轎車和505旅行版都是來自同一平臺,採用非承載車身,後輪驅動,較高的離地間隙使得它的實用和通過能力都非常出色。
說完歷史,前幾年在做進口大眾駕控教練的時候對於我來說實用性兼顧性能的最佳選擇非大眾R36莫屬。不僅有著旅行車的實用性,無論在場地還是賽道中它的操控性能都讓人非常滿意。350Nm的發動機扭矩也是當時DSG變速箱所能承受的上限了。
至於這車的耐用性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無奈價格太貴,超過50萬了,購買這個價位車型的用戶很少會去選擇它,所以停產也並不奇怪。
這些車型都有它們的亮點或光輝的歲月,雖然都已經停產,但存留下來的成色不錯的都是有升值潛力和收藏價值的。
我們買車的時候不是買轎車就是買SUV,要麼就是買越野車,似乎對旅行車一點也不感冒,在國內旅行車也是特別冷門的一個分類。
關於旅行車,我想最深的印象,很多人肯定是知道最早的桑塔納旅行版,也成為桑旅,板桑。
我上面的這一張圖片就是改裝的一輛桑塔納的旅行滿載二手車市場一個朋友在出售的一輛車,看來你有情還還是化油器的老車。
後來大眾的汽車出現了一些蔚攬和蔚領等等這些車型,但是整體的價位都是比較偏高的,這裡還有一輛車比較引人注目的就是明銳的旅行版,個人是比較推薦的。
明銳的旅行版最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1年,他當時在歐洲就奠定了非常深厚的用戶基礎,在瑞典,瑞士,義大利,德國市場佔有率第一位。和奧迪a4l的Allroad系列差不多,明銳的旅行版有一個越野的包圍,離地間隙也有12釐米,可以說是比較均衡比較多功能型的一輛汽車。
他的發動機是EA211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和大眾的雙離合進行匹配,再大眾的高爾夫,朗逸,速騰都出現過。他的平臺也是採用了大眾的mqb的平臺,還有1.4t和1.6的發動機,都是大眾比較熟悉的動力組合。
最後如果是預算有限的話,還是買純進口的版本,就是看自己錢多錢少了!
你好 我是石門車談~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專注日系德系車型,有問必答!!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令您滿意,解決了您的問題,點讚加關注,就是對我最好的支持!謝謝!!
旅行車很不錯,擁有SUV的後備箱空間,轎車般的操控,雖然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旅行車價格並不低,但是也有一部分車型優惠完之後也有不錯的性價比。
斯柯達:斯柯達明銳-旅行版,指導價格13-16萬元
這也是我們目前新車價格能夠買到的最便宜的旅行車了,雖然說尺寸只是緊湊型旅行車的尺寸,但是該有的它一樣不少!
雖然說旅行車非常不錯,實用性也很高,但是我只像你推薦這款車的旅行車版本,因為其他車型真的是價格高的太離譜了,與性價比根本不搭邊,如果買的話,可能更多的是情懷,或者你也可以考慮購買三廂車的掀背版本,也是不錯的實用性也很棒,像大眾的CC,或者斯柯達速派的掀背車版本,都是很不錯的,而且價格也便宜。
以上內容是小編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不同意見的朋友們在下方留言點讚關注,說說你對這個問題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