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明教創始人,外號"山中老人"的霍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_安徽霍山道士搜庫視頻

李柒夜說: 山中老人是明教的教主,住在崑崙絕域大光明宮,以殺手震懾於西域諸國。 崑崙雪山飛鳥難度,人跡絕蹤。不…

李柒夜說:

山中老人是明教的教主,住在崑崙絕域大光明宮,以殺手震懾於西域諸國。

崑崙雪山飛鳥難度,人跡絕蹤。不過,西域之中有傳說,在那絕無人跡的雪域極高之處,在那萬丈絕壁之上,卻是有著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宮殿——大光明宮

大光明宮就是明教總壇,而他的主人就是明教教主——山中老人。山中老人這個名字是個代號,是因為他住在崑崙雪山之中,明教歷任教主也都是被稱為山中老人。

山中老人是明教的教主,也是個讓西域諸國聞聲戰慄的名字。這是因為山中老人身負聖火令上的絕世武功,是邪派絕世高手。當然,更重要的是,山中老人掌控著一批批令人聞風喪膽的殺手。

修羅場的殺手

大光明宮的殺手是世間最一流的,是明教層層訓練而來的。明教訓練殺手的手段是極其殘酷的,那個訓練場地就叫作修羅場

在修羅場中,殺手又被分成三界:六畜界、生死界和光明界。

六畜界是殺手的起步地,裡面是大量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明教從各地搜羅而來的,他們沒有學過任何武藝。因此,這一界的殺手數量是極其龐大的,一次訓練就多達千人。

六畜界人數雖多,但十之八九都是殺手中的「廢物」。在這一界中一個規則就是優勝劣汰,主要就是為了淘汰不適合者。這個淘汰率是極其驚人的,不僅每次雙雙對決要分出生死,而且為了提高質量,鼓勵隨時暗殺身旁之人,這裡的命就如牲畜一樣。

等到一年的淘汰之後,一千人只有二十多人活下來而已。這些倖存者經歷六畜界這個殘酷的地獄,才算過了殺手的門檻,進入生死界。

到達生死界後,就開始學習武藝。這些殺手也會有生死對決,而優異者會被賞賜護身的天蠶衣,並開始由長老傳授聖火令上的精妙武功。

等經過生死界後,殘存的殺手已經是極其厲害的殺戮武器了。不過,修羅場裡殺手的最高境界是大光明界,超出六畜與生死兩界,得大光明。這時的那一千人,已經剩下了十個孩子,但都是大光明宮頂尖的殺手精英。

到達光明界後,又有星聖女負責講授武學。同時,這些殺手已經開始執行各種任務。在一次又一次的血腥殺戮中,殺手們的刺殺技巧更加精湛,已是一流的殺手。

殺手光擁有高超的本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完全的效忠。

光明界還有個日聖女,就是專門負責給殺手宣傳教義的,也就是所謂的「洗 腦」。這是光明界殺手每天必備的功課,日聖女每天不厭其煩的重複講述教義。還有就是告訴這些殺手,明教教主是唯一的主宰,只要把生命和心靈完全奉獻,死後就能進入天國樂園,可以得享無邊無際的快樂。

為了讓這些殺手們信任,日聖女還描述著天國樂園的景象。當然,只描述還不足以取信於人。日聖女還特別恩賜殺手們特製的酒,說喝下去就能看到天國。

果然,殺手們喝下酒後,就進入了極樂世界。只是一個恍惚,已經不是嚴酷寒冷的崑崙雪域了,而是繁花似錦的極樂世界。

這是真正的極樂世界,是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中到處是寶石花朵、珍禽異獸,到處流淌著美酒、醇奶、甜蜜,還有美麗的各族少女和英俊的童子,在微笑著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

這就仿佛是一個美夢,最美好的一切在這裡都有,讓在生死邊緣徘徊的殺手沉迷。只是醒來後還是自己寒冷的小屋,強烈的反差讓這些殺手很是失落,無比嚮往那極樂淨土。日聖女就會適時的出現,告訴這些殺手,只要為明教盡力,死後就能進入這個極樂之地,永遠享受快樂。

其後,日聖女會故技重施,反覆幾次讓殺手們進入極樂淨土。這徹底讓殺手們臣服,完全跪在了山中老人的座前,樂意將靈魂獻給他。

以後得刺殺之路,就順利成章了。只要山中老人一句話,這些殺手就會當成神諭,不惜拼死完成任務,就算失敗也是毫不猶豫的自盡。因此,這些死士一般的殺手刺殺成功率非常高。

這也是山中老人最大的依仗,他憑藉這些忠誠而強大的殺戮力量震懾著西域小國。但凡有哪國不敬,山中老人便立刻派出刺客刺殺該國的國君,取下國君首級。諸國畏懼於明教的死士刺客,從不敢違背山中老人的意願。因此,山中老人在西域名聲很是響亮。

實際上,哪有什麼極樂淨土,只不過是明教的一個手段而已。

極樂淨土是大光明宮的一個秘密所在,就是以殺手們獲取的大量資金打造的,裡面極其奢華。這個秘密所在只有明教高層知道,殺手們能進去是喝了加入迷藥的酒被抬入裡面的,享受到天國之樂。

山中老人也是個有野心的人,一直覬覦敦煌之地。最終之時,山中老人與同名的邪派高手西南拜月教大祭司決戰,被大祭司打死。不過,大祭司也在不久之後去世。

這是滄月小說中的山中老人,但與真實的山中老人多有相似之處。至於金庸小說中,山中老人是乾坤大挪移與聖火令神功創始人,據描述:

他於未曾創教立派之時,慣常在波斯沙漠中打劫行商,見有商隊遠遠行來,便坐地捶胸,呼天搶地的哭號,眾行商自必過去探問。他突然間踢起飛沙,迷住眾商眼目,立即長刀疾刺,頃刻間使數十行商血染黃沙,屍橫大漠,實是一招極陰毒的手法。

這裡的山中老人靠暗殺和劫掠起家,與實際並無一點相似之處。真實的山中老人建立的阿薩辛派確實曾劫掠蒙古行商,但卻是第一任山中老人死後很多年的事了。

真實的山中老人

山中老人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本名叫做哈桑·本·薩巴赫,是突厥籍的波斯人,也是阿薩辛派(暗殺派)的創始人。

薩巴赫是個宗教學者,在早年間遊歷于波斯各地,進行宣傳教義。後來因為受挫,薩巴赫買下了厄爾布爾士山脈的阿拉穆特堡。

阿拉穆特堡在現在的伊朗境內,位於3000米高峰之上,也叫做「鷹巢」。自此,鷹巢成為了阿薩辛派的主城,薩巴赫在此招攬了一大批的追隨者。

與小說中不同的是,薩巴赫並不是武功高手。不過,薩巴赫聰明穎悟,精通幾何、算術、天文學,而且他是個忠誠的信徒,統治鷹堡35年間嚴格實施伊斯蘭教法,他的一個兒子就是因為飲酒被處死的。另外,據說薩巴赫只走出自己居住的房子兩次,平常都是在房中閱讀書籍,撰寫教義。因為薩巴赫常年在山中城堡,所以被稱為山中老人。

與上面小說描述相同的是,薩巴赫的阿薩辛派確實是以刺殺為主。薩巴赫建立有一支專業的刺客團隊,名叫「菲達伊」,意思為「奉獻生命的人」。

這些刺客的訓練方式也是如同上面所說一樣,先從各地搜羅幼童,傳授各種本領,再為他們洗腦。據古蘭經所說,鷹堡之中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宮殿,薩巴赫再以特製的迷藥和美女為誘惑手段,讓這些少年為教派捨生而死。因此,阿薩辛派的殺手都是悍不畏死地執行任務,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

在那些年間,阿薩辛派橫行無忌。自命為總傳道師的薩巴赫號令手下傳道,向周邊各國索要保護費。如有拒絕者,阿薩辛派就派出刺客,進行恐嚇刺殺行動,無數顯貴將領都在他們的利刃下倒斃。各國畏懼阿薩辛派的刺客,不得不繳納保護費,就連當時強大的德意志皇帝也不得不低頭。山中老人這個名字,足以令西方人感到恐懼。

薩巴赫死後,他的繼承者也被稱為「山中老人」,在鷹巢中盤踞長達186年。各國雖然憎恨阿薩辛派,但他們高居於鷹巢,又有無處不在的刺客,也不敢剿滅他們,任他們橫行於中東。

不過,阿薩辛派惹上了不該惹的敵人——大蒙古帝國。阿薩辛派常常劫掠勒索蒙古商隊,讓大汗蒙哥很是反感,開始以強硬的手段對待他們。

阿薩辛派強橫慣了,看蒙古帝國不僅不繳納保護費,還敢對付自己,那還了得。於是,阿薩辛派又使出了慣用的刺殺手段去刺殺蒙哥汗。阿薩辛派的刺客雖然厲害,但蒙古帝國可不是吃素的,派出的刺客根本沒能得手。這也惹怒了蒙哥,一怒之下讓弟弟旭烈兀去掃平阿薩辛派。

旭烈兀是黃金家族的軍事家,蒙古鐵騎橫掃千軍,阿薩辛派這個小小的刺客團體他們根本沒難以抵抗。雖然鷹巢在高峰之上,讓各國都束手無策,但是蒙古鐵騎什麼樣的強敵沒遇見過,旭烈兀下令架炮轟擊,直接掃平了鷹巢,並進行了屠城。雖然阿薩辛派還有一些人在外,但惡名昭彰的山中老人已經成為過去。

閏土讀文史說:

歷史上的「山中老人」霍山並不是明教的創始人,而是伊斯蘭教尼扎裡耶派的創始人,也被後世稱為恐怖主義的鼻祖。

一,歷史上的明教

而明教則是波斯薩珊王朝時代一個叫摩尼的人所創立,在唐朝時傳入中國。歷朝統治者都對其採取鎮壓的態度,逐漸轉為一種民間秘密宗教。

摩尼教在傳播過程中吸收了佛道儒各家的部分思想,又與白蓮教互相融合,成為許多起義者用來組織起義的宗教工具。因為摩尼教教義中有「明王出世」的預言,故此又稱明教。明教教徒吃素食,有人便稱其「吃菜事摩」,後來統治者乾脆稱其為「魔教」。

從唐代後期開始至元年農民大起義,都有明教教眾的身影。反元的紅巾軍中就有許多人信奉明教,而曾臣屬於「小明王」韓林兒的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後,為自己開創的政權定國號「大明」。

明史專家吳晗根據這些歷史提出大明國號源於明教的說法,金庸承襲了這個說法,並將其寫入《倚天屠龍記》中。

二,金庸筆下的「山中老人」

金庸善於將情節曲折的故事放在波瀾壯闊的真實歷史背景中,穿插各種真實的歷史事件,往往能起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格調與藝術性。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曾借謝遜和黛綺絲之口向讀者訴說了「山中老人」霍山的故事:

謝遜道:「波斯大哲野芒設帳授徒。門下有三個傑出弟子:峨默長於文學,尼若牟擅於政事,霍山武功精強。三人意氣相投,相互誓約,他年禍福與共,富貴不忘。後來尼若牟青雲得志,做到教王的首相。他兩個舊友前來投奔,尼若牟請於教王,授了霍山官職。峨默不願居官,只求一年筆金,以便靜居研究天文歷數,飲酒吟詩。尼若牟一一依從,相待甚厚。

不料霍山雄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陰謀叛變,事敗後結黨據山,成為威震天下的一個宗派首領。該派專以殺人為務,名為伊斯美良派,當十字軍之時,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無不驚心色變。其時西域各國君王喪生於「山中老人」手下者不計其數。」

韓夫人言道:「極西海外有一大國,叫做英格蘭,該國國王愛德華得罪了山中老人,被他遣人行刺。國王身中毒刃,幸得王后捨身救夫,吸去傷口中毒液,國王方得不死。霍山不顧舊日恩義,更遣人刺殺波斯首相尼若牟。首相臨死時口吟峨默詩句,便是這兩句『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了。」

——第三十回《東西永隔如參商》

文中的哲人野芒指的是波斯哲學家伊瑪·莫瓦法克

峨默是波斯大詩人、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今譯歐瑪爾·哈亞姆

尼若牟今譯扎木·穆樂克,塞爾柱王朝的宰相;

霍山即哈桑·本·薩巴,伊斯蘭教中什葉派的創始人。

在真實的歷史中,他們都是伊斯蘭教的信徒,並非明教教徒。而金庸先生採用的名字都是民國時期的舊譯名。

三,歷史上的霍山創教

霍山生于波斯庫姆地區,他年輕時學習了伊斯蘭教的經書教義,同時又精通數學和天文學。他皈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分支——伊斯瑪儀派,由於精通經文和教義,霍山也是該派著名的達伊(傳道士)。

1076年,伊斯瑪儀派總傳教士伊本·阿塔什派霍山到埃及法蒂瑪王朝(綠衣大食)的都城開羅布道。

在開羅,霍山與布道總會取得了聯繫,經過多年講學布道,逐漸成為該派的最高長老。他宣稱自己是真神安拉賦予無上權威的伊瑪目(領導者)在人間的代理人「霍加」(證明者),所有教眾都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他。

取得了教眾的信服後,霍山派傳道士來到裏海南部的阿里木特堡附近村莊宣傳教義,將該地的村民吸收為教徒。隨後霍山來到這裡,用三千金第納爾(貨幣名稱)買下了這座建在峽谷環繞的山頂城堡,由於只有一條崎嶇小路可以通向山頂,故此稱為「鷹堡」。

霍山搬入城堡後,在其中開闢果園,花圃,又接通水源,形成了一個與外界隔絕的世界。

隨著勢力的逐漸強大,霍山的徒眾們又攻佔了塞爾柱王朝在厄爾布尼士山脈中的數百個要塞,建立起一個組織嚴密的伊斯瑪儀派國家。霍山則一心布道招收門徒,進一步發展勢力,他常年居住鷹堡,幾乎不曾走出堡壘。故被人們稱為「山中老人」。

正統的伊斯蘭信徒則指責霍山及其徒眾是「異端偽學」,其發音傳入中國被翻譯為"木刺夷」。

1094年,伊斯瑪儀派的最高首領——法蒂瑪王朝哈裡發(國王)穆斯坦斯爾去世,臨終他指定長子尼扎爾繼任,但大臣們卻將尼扎爾趕走,改由其弟繼任。

尼扎爾逃到亞歷山大起兵爭位,結果戰敗身死。霍山得知後宣布自己的門徒效忠於尼扎爾及其後裔,與法蒂瑪王朝王朝的伊斯瑪儀派分裂,創立了獨立的尼扎裡耶派。

四,恐怖主義鼻祖

霍山後半生一直在「鷹堡」中研究教義和戒律條文,要求教徒們嚴格遵守,凡是觸犯教條的人都將被嚴厲懲處。他的兒子因為違背經文偷偷喝酒,也被他無情地處死。同時,他組建了軍事武裝,稱為「菲達伊」(死士)。

為了讓教徒絕對忠心並服從自己,霍山在鷹堡中建造了一個花園,裡面有許多美女,美酒以及各種稀有的寶物。下屬能絕對服從並完成自己指派的任務,就送入花園內盡情享受,反之則被殘忍地處決。

年幼的孩子從小就被嚴格訓練,並被灌輸絕對服從領袖的極端思想,做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種做法被後來的所有恐怖主義分子所承襲,故此霍山也被稱為「恐怖主義鼻祖」,歐洲人稱其為「阿薩辛派」,意即「暗殺者」。

阿薩辛派將暗殺作為清除敵人的主要手段,塞爾柱王朝的首相扎木·穆樂克斥責霍山創立的派別是異端邪說,並派軍徵討他們佔據的的軍事據點,卻被霍山的信徒刺殺在車廂中。扎木·穆樂克就是小說中的尼若牟。

1095年,基督徒組成的十字軍向地中海進發,與伊斯蘭教徒爭奪耶路撒冷,持續兩個世紀之久的宗教戰爭開始了。

阿薩辛派也趁著中東的混亂大肆擴張勢力,發展徒眾。一些統治者和貴族們也開始信奉霍山的教派,利用阿薩辛派刺殺政敵。

1124年,霍山病逝,但是他創立的恐怖教派仍在擴張和發展。1126年,大馬士革的貴族宣布承認阿薩辛派,並讓該派徒眾守衛阻擋十字軍的巴尼亞斯要塞。

在此後的歲月中,穆斯林與基督徒中很多的權貴都命喪在阿薩辛派之手,在教派的內部,各地的首領們因為利益也互派殺手,整個歐洲提起阿薩辛派無不色變。

五,阿薩辛派的覆滅

阿薩辛派令歐洲人聞風色變的同時,也得罪了東方的蒙古帝國,終於招來了滅頂之災。

1235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和蒙哥等王公貴族率大軍向西徵伐,這是蒙古帝國第二次大規模西徵。

蒙古軍到達波斯境內的加茲溫城時,城主舍斯丁穿著鎖子甲去參拜蒙古諸王。蒙哥詢問為何穿鎖子甲來,舍斯丁回答說:「懼怕『菲達伊』的刺殺。」隨後向蒙哥講述了阿薩辛派殘忍的刺殺手段和他們的各種暴行。蒙哥聽罷怒不可遏,從此就跟阿薩辛派槓上了。

而霍山的徒子徒孫們絲毫不把蒙古人放在眼裡,他們居然揚言:要派四十名『菲達伊』混入蒙古帝國的都城哈拉和林,取蒙哥的性命。

這種行為徹底激怒了蒙哥,1251年,蒙哥繼位成為大汗。之後,他命三弟旭烈兀統帥大軍發動第三次西徵,並囑咐一定要消滅可惡的『木刺夷』。

1252年7月,蒙古大軍向西進發。在強悍的蒙古西徵大軍面前,震懾歐洲兩百多年的阿薩辛派變得不堪一擊。

1256年,蒙古軍踏平了不少阿薩辛派建立的堡壘和據點。首領魯昆丁率領教眾投降,解除武裝後,旭烈兀下令無論男女老幼一律斬殺。他們營造的堡壘則被全部摧毀,霍山曾居住的阿里木特堡也被夷為平地。

從此,霍山創立的尼扎裡耶派就此成為了歷史名詞。

總結:

霍山和他創立的恐怖暗殺教派,在歐洲影響很大,其故事也流傳甚廣。被許多文學家寫入其作品中。而當代歐洲的學者仍將蒙古西徵時消滅阿薩辛派的行動稱為是「為當時治安和文明所做的極大貢獻。」

金庸先生學識淵博,在創作《倚天屠龍記》時,為了增加故事的傳奇性,將霍山等人改成了明教教徒,把這個暗殺主義的鼻祖改寫成一位明教絕頂高手。這當然是一種文學創作,與真實的歷史已經完全不同了。

一直奔跑的小樓說:

「山中老人」霍山本名哈桑,乃是波斯塞爾柱王朝一代大哲野芒門下弟子,師兄弟共有三人,霍山不念舊日恩義,竟將其師兄派人刺殺。

霍山私慾膨脹,嗜殺成性,其所創的波斯明教在西域也是臭名昭著。

哈桑自幼天資聰穎、悟性非凡,發小尼若牟將其推薦到師父野芒門下,哈桑遂成為野芒門下二弟子,野芒後又收峨默為徒,師兄三人意氣相投,相互誓約,禍福與共,富貴不忘。

大師兄尼若牟有驚天緯世治國之才,哈桑喜好武學,成為了武學高手,師弟峨默行文縱橫恣肆,深耕於詩詞歌賦。

尼若牟年紀最長,首先出師,將其所學效力於塞爾柱王朝,因其擅於政事,故而仕途一路飛黃騰達,待到哈桑、峨默出師時,已官至首相,權傾朝野、顯赫無比。

尼若牟見哈桑、峨默前來投奔,問兩人有何需求,哈桑貪慕權貴,要求入仕,而峨默則無心仕途,只要有筆錢財能供其研究詩詞歌賦便可,尼若牟一一答應。

尼若牟一番思慮之後,為避任人唯親之嫌疑,任命哈桑為一普通官員。

不料哈桑雄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為官不久後便辭官而去,創建了波斯明教。

為壯大幫派,哈桑竟殺人越貨,奪取財物。起初,哈桑埋伏於沙漠水源之地,見路經此地的商隊便假裝嚎啕大哭,等其過來詢問事由之時,趁機斬殺,殺人越貨,因其行蹤不定,誰也奈何不了。

哈桑以阿拉木圖崇山峻岭中的「鷹堡」為基地,廣招門徒,不久便遍布了塞爾柱王朝的廣袤北疆,一個強大的幫派就此誕生。

由於人們不知這個幫派具體位置,也不知首領為何人,只知位於山中,於是稱其為山中老人霍山。

當十字軍東徵之時,西域各國君王命喪霍山手下者不計其數,人們提及山中老人之名,無不心驚色變。

極西海外有一大國,名曰英格蘭,其金雀花王朝國王愛德華一世(電影《勇敢的心》裡面的「長腿愛德華」),因其武功高強,身手不凡,有「世界之矛」的稱號,引得波斯明教不服,被霍山遣人行刺。

愛德華身中毒刃,不用麻醉,剜肉療傷,後得王后捨身救夫,吸去傷口中的毒液,國王才方得不死。

極西另一大國法蘭西,該國國王菲利浦不慎得罪山中老人,也被其遣人行刺。(山中老人謀刺菲利浦一說,在法國傳言很廣,《基督山伯爵》中也引用了這一故事)。

波斯明教的倒行逆施,給塞爾柱王朝帶來極大的威脅,於是尼若牟派遣軍隊前去剿滅。

霍山不念舊日恩義,竟遣人刺殺了首相尼若牟,峨默聽聞到尼若牟去世的噩耗後,不敢相信刺殺者竟是昔日相互誓約的同窗好友霍山所為,於是寫下了「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的詩句來緬懷。

霍山臨終前,將自己武學精要刻在波斯明教鎮教聖物聖火令十二枚中的六枚之上,剩下六枚刻上了波斯明教三大令、五小令教規,並規定見聖火令如見教主。

聖火令由白金玄鐵所鑄,質地堅硬無比,通體似透明非透明,令質映光,隱隱似有火焰飛騰,顏色變幻,故曰:聖火令。

乾坤大挪移之功法也就是來源於此六枚聖火令。

霍山死後,繼任者繼續使用著「山中老人」的稱號。

後忽必烈的哥哥旭烈兀西徵中亞,十萬蒙古鐵騎挺進波斯,波斯明教的最後一位山中老人魯肯丁率眾出堡投降,以期得到免死,不想旭烈兀食言,解除武裝後,點清人數,格殺勿論,並搗毀了「鷹堡」。

魯肯丁也在朝覲忽必烈的路上被殺,至此橫行近兩百年的波斯明教煙消雲散。

大蝦風輕揚說: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憐我世人,憂患實多。」在《倚天屠龍記》光明頂之戰中,面對六大派的聯手圍攻,光明頂上明教的楊逍等眾高手皆傷於成昆之手,眼見就要全軍覆沒,全體明教中人盤膝坐於地上,比劃火焰之形,齊聲念誦這句話,當時看得人是熱血沸騰。

通過金庸先生之手,我們知道了真實歷史上曾存在的明教。那麼曾創下聖火令神功的波斯山中老人霍山,就是明教的創始人嗎?明教的鎮教神功乾坤大挪移是否也是出自山中老人霍山之手?

倚天原著中,在張無忌和風雲三使爭鬥時,曾提過風雲三使所使用的武功聖火令神功就是創自山中老人霍山。而關於乾坤大挪移神功,則是另有說法。

張無忌定了定神,說道:「這一干人似乎學過挪移乾坤之術,偏又學得不像,當真難以對付。」謝遜道:「本教的乾坤大挪移心法本是源于波斯。但數百年前傳入中土之後,波斯本國反而失傳,他們所留存的,據黛綺絲說只是些不三不四的皮毛,因此才派她到光明頂來,想偷回心法。」

《倚天屠龍記》第30章 東西永隔如參商

如果乾坤大挪移真是霍山所創,書中大可順帶提一句,而不是只說源于波斯。猜測這門神功可能是波斯明教中天賦過人的前輩所創。這門神功創出以後,因為威力甚大,才成了波斯明教總教的鎮教神功。

山中老人霍山原名為哈桑·本·薩巴赫,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至於山中老人霍山是否就是波斯明教的創始人,金庸在倚天原著中並未提到過,只說霍山在未曾創建教派時,曾在波斯沙漠中殺人越貨,後來創建了阿薩辛派,是伊斯蘭教派的一個分支。 金庸也曾在射鵰英雄傳卷一成吉思汗家族史的注釋中對此有詳細地描述。

倚天原著中也曾提到明教是源于波斯,原名拜火教,自唐朝時期就傳入了中原,後來改名為摩尼教。北宋時期的方臘起義就曾用摩尼教的名義。這和山中老人霍山所創的教派不是一個體系,完全是兩碼事,井水不犯河水。

山中老人霍山所創的教派,可能因為霍山早期的曾做過沙匪,在沙漠之中劫殺行商的個人經歷,行事頗為極端,擅長以暗殺的方式對付對手。明教的行事風格雖然也不太正規,被人稱為魔教,但還是有極大的不同的。這個教派後來被蒙元稱之為「木剌夷」,在第二次西徵中被滅。

至於為何最後山中老人霍山所創的聖火令神功成為了明教的武功,我想最大的可能只是金庸先生在創作倚天這本書時,借鑑了拜火教和山中老人霍山的傳說作為背景,進行了一定的藝術加工,這就像朱元璋也成了明教洪水旗下的一名壇主一樣。

如果硬要較真怎麼來的,我想這可能和霍山和拜火教都是源于波斯有關。就像獅子吼神功和七傷拳,原本一門是少林的神功,一門是崆峒派的絕學,結果因為謝遜要找成昆報仇,為了提高實力,就將這兩門武功搶到手中。霍山的武功可能在波斯非常出名,最後落到了拜火教手中,刻在了聖火令上,成為了波斯明教十二寶樹王和風雲三使的必學功夫。

鄔磊說:

霍山並非波斯明教創始人,而是創建了恐怖組織阿薩辛派,這也是後世伊斯蘭蓋達組織的鼻祖!乾坤大挪移神功也並非霍山創造,乾功博大精深光明正大,與霍山的陰毒武功並非同一路數,乾功應該是波斯明教另外不世出的大高手所創。但無可否認霍山確是當時武功絕頂的大宗師、大高手,要不然不可能創建出雄鎮阿拉伯世界三世的恐怖教派!霍山及其門下跟波斯明教有一定的淵源,霍山去世後第三世,阿薩辛派遣人行刺蒙古大汗,觸怒了蒙古人,大汗蒙哥委命弟弟旭烈兀統領大軍,發動第三次西徵,目的除了徵服阿拉伯世界,也順道消滅阿薩辛派。於是阿薩辛派被滅,霍山的畢生武功精要流落到波斯明教手中,被鐫刻於明教聖火令之上!

史海鉤沉者小王說:

明教從波斯摩尼教流傳而來,摩尼教創始人是摩尼,乾坤大挪移是護教神功、由教主研習。霍山只是「聖火令」武功的創始者,「聖火令」流傳到摩尼教後,讓摩尼教人武功大增。

魔教亦稱摩尼教

在小說中,張無忌到楊逍處,與其交談教務之事時,順手取過楊逍案頭的一本書。這本書是《明教流傳中土記》,是光明左使楊逍撰寫。

在書中,楊逍指出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朝武則天時期的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傳入中土。當時摩尼教的拂多誕持「三宗經」來朝,中國人才開始研習這個經典。

這裡的拂多誕並不是人名,而是摩尼教內教職人員的一種稱呼,屬於教內第二個等級的人員,整個摩尼教會總部只有72人;第一等級是慕闍,共有12人。

唐大曆三年(公元768年)6月29日,那一年杜甫57歲。長安、洛陽兩地開始興建寺院——「大雲光明寺」。隨後,太原、荊州、揚州、洪州、越州等重鎮,均建有大雲光明寺,摩尼教在唐朝也稱明教。

843年,唐武宗李炎推行「滅佛」政策,朝廷下令滅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為求生存轉入地下發展,行事顯得更加詭秘。加上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

可見摩尼教的創始人是摩尼。

霍山與「聖火令」

「中山老人」霍山小說裡是依斯美良派創始人,也是波斯大賢者野芒的三個傑出弟子之一。

這三個傑出弟子分別是峨默、尼若牟、霍山。尼若牟精於政務,做到波斯首相一職,霍山精於武功、前往投靠混了一官半職。結果野心勃勃、企圖造反叛變,不料失敗逃亡。

霍山糾集黨羽在一處山頭成立宗派,也就是依斯美良派。專門以刺殺謀生,西域各國君主死在他手上的不計其數。

此人因為武功詭異,將畢生武功精要鑄刻在六枚「聖火令」上。然後流傳到中原,成為了中土明教教主的令符,那時明教教主還懂得波斯文,能習得上面的武功。

可是時間一久,後代的教主不懂波斯文,導致武功失傳。直到南宋時期,聖火令被丐幫中人奪走,輾轉到波斯商賈手中,又再次流入波斯摩尼教。摩尼教人鑽研上面記錄的波斯文字,致使教中人員武功陡進。

乾坤大挪移

乾坤大挪移是摩尼教的護教神功,只有教主才能學習。而摩尼教的教主又規定教主必須處女擔任,中間幾任女教主資質平庸,神功無法流傳,到南宋時期,只剩下一成水準。

後來,「聖火令」流到摩尼教後,摩尼教人將聖火令中記載的武功,與乾坤大挪移相結合,演變出一門新的古怪奇詭功夫。

由此,霍山是「聖火令」上記載武功的創始人,而不是乾坤大挪移。

所以,霍山不過是一個縱橫西域一帶、專接刺殺任務的宗派首領,因其鑄刻在聖火令上的武功過於奇詭,而被摩尼教人所研習,用來新創武功絕學。乾坤大挪移是摩尼教的自有絕學,創始人是摩尼。

文史兄弟說:

《倚天屠龍記》中最大的幫派就是明教,明教教徒遍布天下,但並非是中原的人建立起來的,而是外號『山中老人』霍山建立起來的。那麼這位霍山究竟是什麼人物?他為什麼能夠建立明教,據《倚天屠龍記》中的記載,他還是神功乾坤大挪移的創始者!我們僅通過《倚天屠龍記》和金庸先生的其他小說來談談,不涉及歷史上真正出名的霍山(霍山真實歷史是存在的,並且是專門搞恐怖主義的人,歷史形象非常差。)或者其他非金庸小說的文學作品人物。

一:《倚天屠龍記》中原文說明

我們先看原文中的霍山描寫:

謝遜道:「波斯大哲野芒設帳授徒。門下有三個傑出弟子:峨默長於文學,尼若牟擅於政事,霍山武功精強。不料霍山雄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陰謀叛變,事敗後結黨據山,成為威震天下的一個宗派首領。

該派專以殺人為務,名為伊斯美良派。

這裡寫的非常清楚,霍山是波斯大哲野芒的徒弟,並且他非常有野心,不甘心寄人籬下,於是開始陰謀造反叛亂,後面變成了伊斯美良派。也就是明教的前身!

二:明教傳入中土

霍山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人,並且在歐洲和中亞都能夠雄踞一方,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他將明教的勢力開始滲透到崑崙山,然後慢慢滲透到中原。所以中原的明教就是霍山波斯明教的一個分教,並且慢慢地傳給了陽頂天。陽頂天還學習了明教的至高心法神功乾坤大挪移,並且還將中原的明教發揚光大!

三:山中老人並非只指霍山!

霍山的時代還算是比較久遠的,明教的教徒是從元朝還沒有統一中原的時候就開始有了苗頭,所以傳承了好幾代。山中老人霍山是初代,還有其他的明教教主,但他們都叫山中老人,山中老人是一種代號!另外霍山留下來的兩個神功乾坤大挪移和聖火令武功都是一代傳一代傳下來的,最後張無忌身兼兩大神功,成為了明教教主中武功最強者。

綜上所述,明教的開創者霍山在《倚天屠龍記》中是一位沒有出場過的人物,但他的兩大神功乾坤大挪移和聖火令武功卻影響深遠。他有點像《天龍八部》中的六脈神劍的創始人段思平和鬥轉星移的創始人慕容龍城。

參考文獻《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

用戶敘事雜談煙火人間說:

" 山中老人"是當時一個讓世界為之驚恐的暗殺組織阿薩辛派創使人哈桑.伊本.薩巴赫的號稱。其父薩巴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知識淵博。哈桑在父親的傳授下很快就輕出於藍,出任了波斯國王的財務總管,但他為了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背叛了波斯國王,捲走了王國的大量財產逃到開羅所。

拿錢跑路當然有人要追殺他,為了躲避追殺,山中老人四處尋找可以避禍的根據地,由於"山中老人"學知豐富,口舌如簧這其間大収信徒,所以身邊很快聚集了大量信徒。1090年,哈桑來到阿爾博茨山的一個城堡,迫使城堡主人把城堡賣給他,他給城堡重新命名為"阿拉穆特"(現今伊朗西北卡茲維城附近)城堡易守難攻,又經過加固更是望而怯步了。哈桑開始大搞暗殺,因每次殺手受遣外出時要吸時"大麻煙,"被歐洲人傳為"阿薩 辛派"

隨著勢力的擴大,暗殺的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所以"阿薩辛刺客團"就成了西方文化中刺客的代名詞,影響直到今日。

1256年,蒙古旭烈兀大軍渡過阿姆河,逼近阿拉穆特堡,同年12月開門投降。末代"山中老人"和哈桑創建的阿薩辛刺客團歷史終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483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