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雄信被斬殺後,秦瓊能做的只有痛哭一回。
寧學桃園三結義,莫學瓦崗一爐香。
在綠林之中,歃血盟誓要點三把半香。第一把香敬左伯桃和羊角哀,捨命全交仁義香;第二把敬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死生不棄忠義香;第三把香敬梁山一百單八將,共創大業俠義香;最後半把香卻是敬瓦崗結義,叫作有仁無義香。
有仁無義香敬的也不是瓦崗四十六友,而是敬其中的秦叔寶和單雄信。當初單雄信被唐朝擒拿後,誓死不降而被斬殺,秦瓊安葬了他並痛哭了一回,這半把香就是敬的秦瓊這一哭。
實質上,在瓦崗四十六友中單雄信與秦瓊最是交好,而單雄信被殺後,秦瓊也不算對得起他。
單雄信和秦瓊的交情
在隋朝之時,秦瓊還是山東的一個捕快,官職卑微。不過,秦瓊因本事高強,性情豪爽,濟困扶危,有著「小孟嘗」的賢名,也是江湖上響噹噹的好漢,很多人都仰慕他的大名。
有一次,秦瓊和樊虎受命押解盜犯去潞州府。因為路途之上與樊虎分開,秦瓊又沒帶盤纏,住在客棧受盡了店小二的白眼和擠兌,窮途之下只得去當鐧賣馬。
經人指點之下,秦瓊帶著馬去了潞州府二賢莊。這裡正是大隋綠林七省總瓢把子單雄信的家,秦瓊也多曾聽聞他的名聲,知道他好結交英雄。但是,秦瓊看自己衣衫襤褸,也不好意思對單雄信說出真名。
其實單雄信也是對秦瓊慕名已久,想要結識。這次初相見,因秦瓊沒有說出真名,單雄信交臂失知音。後來,經王伯當點明,單雄信大是懊悔,急忙去尋找秦瓊。只是秦瓊擔心單雄信找來,已經離去了。
要說這次潞州之行,秦瓊也是倒黴。還沒走多遠,秦瓊又病倒了,無奈之下進了東嶽廟。正巧的是,秦瓊又遇見了單雄信。單雄信再見秦瓊,很是欣喜,將他帶到了二賢莊,悉心照料。按照秦瓊所說就是「若沒有單二哥,已死多時了」。
自結識秦瓊,單雄信可謂盡了無比的情義。在秦瓊離去之時,單雄信怕他不接受自己的厚贈,暗中讓人打了一副鎦金鞍轡並踏鐙,又把三百六十兩銀子做成銀板放在鋪蓋中,明面上又贈潞綢十疋,白銀五十兩做路費。雖然這番花費害的秦瓊被當成響馬發配幽州,但單雄信的情義之厚可見一斑,而且在秦瓊發配幽州之時,單雄信又是花費千金各處打點,費盡了心力。
後續之時,單雄信屢屢給秦瓊的家中送去金銀。等到秦瓊母親過壽時,單雄信更是傳下號箭通知綠林好漢前去拜壽。
也是這次拜壽,有了賈柳樓四十六友結義。不過,這次結義本就是看著秦瓊的面子,羅成等官府中人和單雄信為首的綠林中人很是不合,尤其是單雄信和羅成之間矛盾重重,還在程咬金的挑撥下打了一架。
在瓦崗之時,賈柳樓兄弟之間還算不錯。等李密當了老大,以玉璽換取蕭妃引發眾人不滿,單雄信孤身離去前往洛陽,並受到王世充的重用,還將妹子嫁給了他。
不久之後,瓦崗徹底散夥。徐茂公、魏徵等一部分人投了唐朝,秦瓊、羅成、程咬金則去了洛陽找單雄信。單雄信大喜,專門為三人修建了三賢館,供他們逍遙快活。
到尉遲恭出世後,徐茂公前來洛陽請將。秦瓊、程咬金知道王世充不能成大器,跟隨徐茂公離去,在城門口時吩咐軍士請單雄信前來告別。
單雄信聽聞連忙前來,他也知道兩人必是去投唐,但還是讓人斟酒前來告別。程咬金就是個渾人,大大咧咧地道誰要吃你的酒。單雄信也不理會程咬金,敬了秦瓊三杯酒,又與他對拜四拜相別。
這也是單雄信和秦瓊最後一次飲酒。再次相見之時,已是唐朝攻打王世充之時,秦瓊和程咬金又誆走了洛陽的羅成,單雄信親眼目睹。
到這時,單雄信心裡已經有幾分怨秦瓊了。再見秦瓊之時,單雄信也是大怒罵道「黃臉賊,俺來與你拼命!」秦瓊深受單雄信之恩,不敢動手而去。只是,洛陽畢竟大勢已去,單雄信來了個孤身踹唐營,被尉遲恭生擒活拿。
李世民對單雄信還是很敬重的,勸他歸降。但是,當年李淵曾射死單雄忠,單雄信誓死不投唐。徐茂公知道單雄信不會投降的,建議道若是不從,只得斬首。最終,單雄信在刑場大罵徐茂公、羅成,被羅成一劍砍成兩段。
單雄信被殺以後,秦瓊是怎麼做的?
在單雄信被擒拿時,秦瓊被調到了紅桃山。聽聞單雄信被擒,秦瓊飛馬前來,想要救下他,但到來時已經人頭落地。秦瓊抱著單雄信的首級痛哭,又請求秦王將單雄信進行安葬。
等到洛陽被破後,單雄信的妻子拔劍自刎而死。秦瓊不勝傷感,將單雄信夫妻合葬,並建了一座報恩祠,以報答當年單雄信當年的潞州之恩。
秦瓊為單雄信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到《羅通掃北》之時,又有了個單雄信的兒子單天常,是在磨盤山落草,被羅通擒拿後當了掃北先鋒,但很快就被鐵雷銀牙給打死了。由此可見,單天常過的也不好,也沒得到秦瓊的資助。
瓦崗的結義太過無情,縱使秦瓊也虧欠了單雄信太多,他自己也說救不得他實是忘恩負義。最終,在單雄信死後,秦瓊能做的也只有一哭了。也是這一哭,後世綠林中人敬了瓦崗半把香。
也難怪後人有說: 走遍天下遊遍洲,人心怎比水長流。都說桃園三結義,哪個相交到白頭。
很多人都這樣說過:單雄信被殺以後,秦瓊無動於衷,完全忘記了單雄信生前對他的好,秦瓊根本就不配一個「義」字!
其實這樣說是誤會秦瓊秦叔寶了。
單雄信死後,秦瓊的所作所為都對得起單二爺,絕對夠朋友!
下面咱們就簡單說一說單雄信死後,秦瓊是怎麼做的。
話說羅成掛帥,大破洛陽城,一日鎖五龍,生擒了單雄信。
由於單雄信誓死不降唐,最終被斬首。
就在單雄信被殺的第二天,秦瓊秦叔寶回營了。
那位說了,秦瓊幹什麼去了,是不是知道單雄信要被殺,故意躲出去了?
還真不是。是因為前些日子攻打洛陽的時候,秦瓊受了傷,故此才把帥印交給羅成,他回太原府養傷去了。現如今他的傷養好了,這才回營。
也是該著,單雄信昨天剛被殺,秦叔寶今天就回來了。
秦瓊剛進唐營,就見轅門之外的百尺杆上掛著一個鬥大的人頭。
秦瓊甩臉一看,死者非是別人,正是與自己交情最好的五弟單雄信。
霎時之間,秦瓊如身墜冰窟,如五雷轟頂,只覺得眼前一黑,「撲通」一聲摔落於馬下,當場就昏死了過去。
秦瓊這一昏迷,可嚇壞了他的兩名馬童。
馬前徐黑虎,馬後薛萬龍,這哥倆兒趕緊把秦瓊抱在懷裡,不住地拍打前胸後背。好一會兒,秦瓊才醒轉過來。
秦瓊強忍悲痛,讓徐黑虎取下了單雄信的人頭。
秦瓊把單雄信的人頭抱在懷裡,只覺得一顆心就像被撕碎了一般。
突然之間,秦瓊往地上一跪,是放聲大哭。哭得是肝腸寸斷,幾次昏厥。
這段故事就叫做「叔寶哭雄信」,又叫「秦瓊哭單通」。
很多評書藝人都說過這段「叔寶哭雄信」,我認為當屬青年評書演員王玥波說得最好。
洋洋灑灑幾千字,王玥波一氣呵成,把秦瓊的悲傷之情敘說的是淋漓盡致。您哪位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聽一聽。
借用王玥波的一段話,秦瓊這一哭:
好一似湘妃哭舜帝,好一似文王哭太公;好一似伯牙哭子期,好一似包胥哭秦庭;好一似諸葛亮哭的本是周公瑾,好一似那孟姜女哭倒萬裡錦長城。只哭得歸林倦鳥驚飛起,只哭得下山的猛虎隱身形;只哭得落花紛紛隨流水,只哭得星月無光月不明;只哭得山河黯淡無顏色,只哭得大地蒼茫都被人蒙;只哭得氣喘籲籲如酒醉,只哭得腳步轉移就辨不出個南北與西東!
秦瓊哭罷多時,猛然間站起身來,把單雄信的人頭交給徐黑虎,自己大踏步來到了中軍大帳。
但見大帳之內將帥俱在,正中間的帥位上坐著元帥羅成,上首坐著秦王李世民,下首坐著軍師徐茂公。程咬金、尉遲恭、齊國遠、李如輝等等眾將分站於兩側。
秦瓊這一進來,眾人他面色鐵青,一雙眼睛紅的怕人,大家一個個面面相覷,誰也沒有說話。
其實剛才秦瓊在外面嚎啕大哭,這些人早就知道了,值班的軍兵能不報告嗎?
只是大傢伙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因此誰也沒敢出去勸解。
現在秦瓊進來了,不敢面對也得面對了。
只見李世民趕緊站起身來,說道:「原來是秦元帥回來了,不知元帥的傷可曾痊癒,小王著實掛念啊。」
秦瓊躬身一禮,道:「多謝千歲掛懷,微臣的傷已然痊癒,只是微臣還有一事不明,想要當面請教。」
李世民道:「元帥有話,但講無妨。」
秦瓊冷聲道:「敢問千歲,單雄信是如何死的?」
李世民長嘆一聲,說道:「元帥有所不知,那單雄信兩次踏我唐營,打死軍兵無數,羅元帥無奈,這才生擒於他。哪知那單雄信不僅不肯歸降,還破口大罵,小王迫不得已,才讓羅元帥下令,斬殺於他。敢問元帥,莫非小王這樣做錯了嗎?」
秦瓊道:「那單雄信馬踏唐營,傷我軍兵,堅守洛陽,誓死不降,千歲為了一統天下,殺他自然沒錯。但是,單雄信這麼做是有原因的。他因哥哥之死,不肯歸降,為了報王世充知遇之恩,堅守洛陽,難道說他就錯了嗎?」
李世民張口結舌,道:「這個……這個……,那麼事已至此,元帥想要小王怎麼辦?」
秦瓊淡淡道:「微臣豈敢要求千歲?只是單雄信與我情同手足,如今雄信已死,微臣萬念俱灰,已不能再扶保千歲共創大業。微臣別無所求,只求辭去官職,護送單雄信的靈柩回山西,從此耕田種地,了此殘生。」
說著話,秦瓊伸手摘下自己的帥字金盔,放在了李世民的面前,扭頭就走。
秦瓊心說:「李世民,你背著我不知道,斬殺了雄信,實在是可惱又可恨。從今以後,二爺我不跟著你幹了,你愛咋咋地。你殺了雄信,我豈能再扶保於你?」
李世民一看秦瓊要辭職,可真著急了,因為打天下他還指著秦瓊呢。他趕緊叫道:「元帥請留步!秦王兄請留步!……」
秦瓊充耳不聞,邁大步走出了中軍大帳。
秦瓊多高的威望,他這一走,昔日賈柳樓那幫弟兄們也開始跟著起鬨。
什麼程咬金啊,尤俊達啊,齊國遠啊,李如輝啊,金城啊,牛蓋啊,樊虎啊,連明啊,等等眾人,都紛紛辭職。
這個說:「千歲,我家還有高堂老母要侍奉,要辭官回鄉。」
那個說:「千歲,我身染重病不能再徵戰沙場,要辭官休養。」
李世民一聽,理由,全都是理由!秦瓊不走你們啥事兒也沒有,秦瓊一走,你們這事兒那事兒就來了。什麼侍奉老母,什麼回家養病,都不存在,這分明就是要拆我李世民的臺。你們都走了,剩下我一個光杆司令還怎麼打天下?
最後還是程咬金把李世民給偷偷叫到一邊,說道:「千歲,您還看不出來嗎?秦二哥在,眾將在,秦二哥走,眾將走,要想眾將齊心保唐,秦二哥說什麼也不能走。」
李世民道:「是啊,程王兄所言極是,可小王怎麼才能夠留下秦王兄呢?」
程咬金道:「秦二哥為什麼要走,就是因為單老五。千歲若想留下秦二哥,還得從單老五身上下功夫。」
李世民道:「可是單將軍已死,莫非小王還能讓他起死回生不成?」
程咬金道:「起死回生自然是不可能了,但千歲可以這麼這麼辦。」說著程咬金就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訴了李世民。
最後老程說道:「千歲,你只有這麼做,才有可能拉回秦二哥的心,不知千歲意下如何?」
李世民連連點頭,說道:「好好好,小王同意,此事就交給程王兄了。」
程咬金哈哈一笑,道:「得令!」
說完,老程騎上大肚子蟈蟈紅,打馬如飛,出了唐營。
那位說程咬金幹什麼去了?追秦瓊去了。
此時的秦瓊已然護送著單雄信的靈柩出了唐營二十多裡地,正往前走,程咬金趕來了。
程咬金就問:「二哥,你真要辭官不做,護送老五的靈柩回山西潞州天堂縣八裡二賢莊不成?」
秦瓊道:「我意已決,難道還有假不成?」
程咬金道:「二哥啊,我好糊塗的二哥,你這一走,只顧著單老五這個死人了,莫非他的孩子你就不管了不成?」
程咬金此話一出,秦瓊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顫聲道:「咬金,你說什麼,雄信哪來的孩子?」
程咬金道:「二哥,你還不知道吧?老五的媳婦兒玉花公主已然身懷六甲,孩子馬上就要出生了。」
秦瓊聞聽此言,真如同滿天烏雲之中照進了一道陽光,心裡頓時就敞亮多了。
只見秦瓊熱淚盈眶,雙手合十不住地禱告:「蒼天有眼,五弟有後啦!」
程咬金道:「是啊,眼看老五就要有孩子了,二哥你可不能辭官不做啊。」
秦瓊道:「雄信有後,自然是天大的喜事,但跟我辭官不辭官有什麼關係?我不做大唐朝的官,照樣能替雄信把孩子養大,照樣能保他們母子衣食無憂。」
程咬金道:「是啊,這話雖然不假,但二哥你仔細想過沒有?你要是在大唐為帥,看在你的面子上,天下間誰敢小瞧老五的孩子,那不是活得不耐煩了嗎?但你要是辭官不做了,就是一個平頭百姓,能給老五的孩子帶來什麼好處?常言道,母憑子貴,子仗父威。雖說孩子的父親不在了,但有你這個做大元帥的伯父,那孩子也能得享富貴啊。你要是辭官不做了,孩子自然也能養大,但卻要吃苦受累了。」
秦瓊聽了程咬金這番話,一時沉默不語。
程咬金又道:「二哥,秦王可說了,只要你能繼續留在唐營為帥,日後五弟妹不管生下男孩兒還是女孩兒,秦王都封為太平侯,山西潞州天堂縣一縣的稅收都用來供養他們母子,朝廷絕不索取半文。二哥啊,人家秦王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夠可以了,莫非你還真要他李世民給單老五抵命不成?」
秦瓊看著程咬金,說道:「四弟,你實話實說,秦王千歲真是這麼說的?」
程咬金把胸脯子一拍,道:「二哥,兄弟我還能騙你不成?我要是有半句虛言,天打五雷轟!」
秦瓊把牙一咬,道:「也罷!為了雄信的孩子,我就繼續留在唐營為帥。你回去給千歲復命吧,我先護送雄信的靈柩回鄉,等把所有的後事安排好了以後,我自會回來。」
程咬金見秦瓊同意了,撥轉馬頭,回去向李世民復命去了。
那位說了,日後單雄信的妻子玉花公主給單雄信生下孩子了嗎?
當然生了!
就在單雄信下葬後不久,玉花公主生下一個男孩兒,取名單羽,字表天長。
李世民沒有失信,還真就封了單羽單天長為太平侯。
那單天長長大以後,胯下一匹烏龍駒,掌中一條金釘棗陽槊,一身本領超過了當年的單雄信。
至於單天長和大唐朝的恩怨情仇,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單雄信被殺以後,秦瓊秦叔寶的表現有目共睹,絕不是一個無情無義之人!
秦瓊只是料理了單雄信的後事,其他的好像沒有怎麼上心,單雄信的兒子單天長流落江湖數載那些賈柳樓的叔叔伯伯幾乎沒有人問過,在此其間也就是魯國公程咬金經常幫助單天長,並認單天長為義子視如己出。後來單天長佔領棋盤山任總轄大塞主,落草為寇。數年後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徵被困牧羊城,程咬金闖營回去搬兵路過棋盤山被單天長給抓了,單天長並沒有難為程咬金,只是把程咬金軟禁,四十六友中單天長只認程咬金就很說明問題了。
隋唐演義中,單雄信被殺,秦瓊等瓦崗寨英雄都非常悲痛,李世民執意如此,誰也沒有辦法。秦瓊等人能做的,也就只能照顧好單雄信的家人,以盡朋友之義了。
單雄信為了給哥哥報仇,不肯投唐,選擇了王世充,也就為自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單雄信也是隋唐演義裡的一條好漢,為什麼沒有和秦瓊、徐茂公等人一起去投奔李世民呢?哥哥為李淵所害是一個原因,主要的也是他做了錯事,心中有愧。
當初翟讓為瓦崗山寨之主,單雄信是翟讓手下猛將,深得翟讓信任,單雄信為瓦崗騎兵部隊的首領。後來李密來到瓦崗,李密雄才大略,在他的帶領下瓦崗發展的紅紅火火,成了當時實力最強的一支義軍。
翟讓主動讓賢,李密成為山寨之主。翟讓原來的一些弟兄卻大為不滿,有幾個大將明顯不服李密,後來翟讓也感到主動讓位有點衝動,想重新當一把手。
瓦崗無形中成為了兩股力量,後來李密聽從手下人勸告,先下手為強,來了一個鴻門宴,把翟讓給殺了,雖然採取了一些手段安撫翟讓的手下,卻為以後的瓦崗起義失敗埋下了種子。
李密和王世充決戰的時候,單雄信按兵不動,要知道他帶領的可是瓦崗的精銳——騎兵部隊。所以瓦崗在關鍵的一戰中一敗塗地,可以說單雄信是負主要責任的,他出賣了瓦崗的弟兄,從那時起,他就已經和瓦崗的弟兄徹底決裂了。
後來瓦崗寨秦瓊、徐茂公、程咬金等人投唐時,他只能選擇王世充。李世民戰敗王世充,單雄信作為王世充手下的主要大將,也就只能被殺了。雖然秦瓊等人也為他向李世民求情,但李世民明白,單雄信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自己數次差點死在單雄信手裡,單雄信是不會為他所用的。另外,他也明白單雄信早已做了吃裡扒外的事情,在瓦崗寨英雄的眼裡,早已成了不義之人,這樣的人,以後還如何和瓦崗舊人相處?
所以單雄信被殺,秦瓊只是念在曾經相交一場的份上,盡朋友的情誼罷了,心裡也認為他該死。
單雄信之死讓無數隋唐書友「意難平」,因而衍生出「寧學桃園三結義,不拜瓦崗一爐香」之語。而關於單雄信視作知己好友的秦瓊,評價卻兩極分化。有人說秦瓊義薄雲天,是個響噹噹的漢子;有人卻說秦瓊沽名釣譽,是個虛偽小人。
秦叔寶其人
秦瓊是北齊大將秦彝之子,父親被楊林所殺,母親帶其出逃,虧了程咬金母子相救。後母子二人在老家人秦安的保護下在歷城定居,秦瓊也從秦安處學會了家傳的「秦家鐧法」。
一晃二十餘年,秦瓊已長大成人,雖然只在歷城做個馬快,卻威震黑白兩道,人們稱他交友似孟嘗,孝母賽專諸。秦瓊交友也很廣,「同事」樊虎;開店的賈順甫、柳周臣;佔山為王的王伯當均是其至交好友。
就書中對他的介紹而言,這個人很不錯,有本事、重義氣、名氣大、人脈廣。但是這樣的「個人簡歷」總是讓我莫名想起《水滸傳》中的宋江,那麼秦瓊到底是個宋江式的人物,還是真的如他名聲一般名副其實呢?我們往後看。
秦瓊的處世之道
秦瓊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真假,面子工夫做得特別到位,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加上自身的天生人格魅力,所以很多人對他都有一見如故的感覺。連楊林、羅藝這樣的老油條都對他極為欣賞,其實就武藝而言,秦瓊和楊林、羅藝、羅成這些人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以這二位的眼界,根本不至於對秦瓊另外相看,但偏偏一見面就喜歡得不得了,可見秦瓊自身的親和力無與倫比,當然了,我們也可以理解成主角光環。
兩個老王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草莽英雄了,所以如果置身於書中,站在「當局者」的角度看,秦瓊絕對是一等一的英雄豪傑。
不過秦瓊內心並不是太陽光,有些事做得也不怎麼地道。比如程咬金母子對他們一家有活命之恩,但是秦瓊與程咬金成年相遇後,除了一開始客氣,後面並沒有多照顧這個發小,更提不到報恩。對待羅成更是如此,在北平府傳槍遞鐧時,兄弟倆對天起誓不藏私,結果羅成留了回馬槍,秦瓊留了撒手鐧。羅成這個人一貫陰狠,不好交,加上那時候年幼(十四歲)以及與秦瓊認識的時間短,所以做出這種事不奇怪。但是秦瓊可是名滿天下的小孟嘗,給人的印象是心胸坦蕩,結果做的事和羅成一樣,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另外還有一件事,秦瓊曾經誤打誤撞救過李淵一家的性命,李淵為此特意給秦瓊建造廟宇雕塑供奉。所以在李元霸四明山救駕鎮壓十八路反王時,不敢傷了秦瓊。這是還秦瓊的人情,但是秦瓊心中卻想著既然李元霸畏手畏腳,不如趁機會將他一槍刺死!所以步步緊逼。
這兩件事不能說秦瓊是個壞人,畢竟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只不過他的人設立得太高,所以這樣做讓人感覺落差感很大,嚴重點說多少有些名不副實。
秦瓊與單雄信
說回到正題,秦瓊與單雄信其實是兩股道上的人,秦瓊是馬快,幹的是捕盜捉賊。而單通是綠林總瓢把子,幹的卻是打家劫舍的勾當。但是這二位卻因為王伯當的緣故神交已久。這裡必須說明一點,秦瓊與王伯當結交在前,做馬快在後,不能因為二人關係好說秦瓊左右逢源,黑白通吃。
秦瓊去潞州公幹,結果患了重病,又因為和樊虎沒交代清楚,以致兩人沒碰上頭,最終沒了盤纏,不得已下當街賣馬,結果正好遇見了單雄信。因為二人素未謀面,再加上如今秦瓊重病面容憔悴,所以單通沒認出秦瓊。秦瓊又不好意思與單通相見,於是拿了銀子賣了馬,趕忙結算了店錢,離開了潞州,途中遇到了王伯當,略微說了事情經過,趕忙又起身。但是他大病未愈,走到一處道觀便暈了過去。
王伯當聽說此事,去二賢莊大笑著調侃了單雄信一通,意思就是你日夜要見秦叔寶,結果當面還認不出來。單通悔得腸子都青了,剛要起身尋找,不想家僕來報,說大老爺單道被唐國公李淵射死,於是乎單雄信顧不得其他,只能拜託王伯當幫忙尋找,並為自己帶話給秦瓊,將來必定登門賠罪。
可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單雄信為哥哥做法事,來到了好友魏徵、徐茂公的道觀,而秦瓊恰恰就是昏倒在這。兩人終究還是相見了。
後面的事很多朋友都知道,單雄信將秦瓊接回家中,請名醫診治,從鬼門關把秦瓊拉了回來。之後秦瓊被發配北平,單通又暗中派人為秦瓊修葺宅院,送金銀給秦瓊的妻子,以奉養老母。同時在秦母大壽時又傳下綠林令件,命天下綠林好漢齊聚山東為秦瓊之母過壽……以此種種,數不勝數。
此後秦瓊一直以恩人視單雄信,即便在賈柳店結拜之後,年長的徐茂公、魏徵、秦瓊等人依舊以「單二哥」稱呼單通,就是因為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受過單雄信的恩惠,敬佩他的為人。在羅成與單雄信發生矛盾之後,秦瓊也是勸慰單通,痛罵羅成。
看起來一切都好,但是也恰恰說明了單雄信其實由始至終也沒有走進秦瓊的內心,兩人的相交是不對等的,在單通面前,秦瓊永遠處於較低的姿態,因為他的命是人家救的,所以硬氣不起來。即便單通從來沒拿這個說過事。而罵羅成也恰恰說明了羅成其實才是自己人,就像自家孩子和朋友的孩子發生矛盾,多數家長都會責怪自家孩子,但是你說親,肯定還是和自家的親,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人情世故。所以歸根結底,秦瓊對單雄信還是沒有走出他的一貫作風,就是面子功夫十足,實際東西什麼也沒有。
反目
在李密入主瓦崗後不久,瓦崗解體,徐茂公、魏徵投了唐,單雄信因為和李淵有仇,所以投了王世充,七彪、八猛、十二騎中出走的將士基本都去投奔了徐茂公。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對李淵有恩,若是去了必定高官得坐、駿馬得騎的秦瓊卻帶著程咬金和羅成去洛陽投奔了單雄信,這讓單雄信多少有些「受寵若驚」。
其實單通去洛陽之時就已經想明白,自己和曾經的兄弟勢必要走上不同的路。於公雙方是敵對勢力,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於私大家依舊是兄弟。不能說你和李淵有仇,就讓所有人都放棄前途和你去投前景遠不如李淵的王世充。這也是秦瓊等人到來後單雄信大喜過望,感動得無以復加的原因所在。理解歸理解,但誰不希望和兄弟在一起?秦瓊如此做,等於為了義氣放棄了前程,讓單雄信如何不感動?即便是秦瓊等人沒有出仕,但單通和王世充還是好吃好喝地伺候著,甚至專門建造了「三賢館」供三人居住。
可是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當徐茂公潛入洛陽後,只憑寥寥幾句話就讓秦瓊和程咬金頭也不回地跟著他投了唐,甚至留下了重病的羅成。單雄信猜到二人有可能去投唐,他只是想從兄弟嘴裡問一句實話,結果秦瓊百般抵賴,程咬金冷言冷語。單雄信眼看著二人走得遠了,樹後面轉出了徐茂公,仨人一塊進唐營去了。
這樣子一來,事情的性質就變了。單雄信本來已經做好「孤獨」的準備,結果秦瓊給了他希望,隨後又親手把這份希望打碎,這實在太過殘忍。而單雄信最後只是想要「兄弟」的一句實話,卻沒有得到,這也成了兄弟反目的導火索。而之後單雄信追殺李世民被徐茂公所阻,二人割袍斷義,對單雄信來說,這一斷不僅斷了他和徐茂公的多年交情,也斷了他與瓦崗兄弟之間的情分。
正是因為單通最重視秦瓊,所以被他傷得往往也最深,以致後來幾次見面自覺理虧的秦瓊依舊單二哥長,單二哥短,但是單雄信回應的只有三個字——黃臉賊!
單通之死與秦瓊的作為
程咬金和秦叔寶走了,但是洛陽還有羅成。單雄信請太醫治好了羅成的病,羅成也立誓踏平唐營回報單通,結果唐鄭交鋒就打了兩場,羅成就帶著家眷倒戈,這也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眼見五王聯軍節節敗退,心知大勢已去的單雄信心灰意冷下哭別嬌妻,單騎踩唐營,這時缺德的徐茂公放著與瓦崗無舊的尉遲恭不用,卻點將一直與單雄信面和心不和的羅成。羅成不出意外地將單雄信生擒,使得二人徹底撕破了臉面。而後,單雄信誓死不降,李世民問計於徐茂公,得到的答案是只能處斬,而羅成又成了監斬官。
刑場之上,單雄信與昔日兄弟正式決裂,只喝了程咬金一人的「送行酒」,之後因羅成上前催促,惹得單通破口大罵,結果被盛怒的羅成親自動手,一劍砍成兩段。
此時的秦叔寶在紅桃山公幹,聽聞擒了單雄信飛馬來救,趕到時,單雄信頭已落地。
再說叔寶在紅桃山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面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大哭道:「我那雄信兄啊!我秦瓊受你大恩,不曾報得,今日不能救你,真乃忘恩負義。日後九泉之下怎好見你?雄信兄,我只好來世相報了!」跪在地下,哭個不住。眾將勸了半日,方才住哭。即忙進營,哭訴秦王道:「臣受單雄信大恩,欲把屍首安葬,以報昔日之恩。」秦王允奏。
秦瓊大哭了一場,為單雄信建了一座報恩祠,他沒有質問徐茂公為何不勸一勸而是建議處斬,也沒有責罵表弟羅成為何親手斬殺對他們有恩的單雄信。其實我們都明白,這些話即便說了,也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即便是秦瓊在,一切也難以有什麼改變。從這個角度講,秦瓊是理智且冷靜的,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理智和冷靜是否也是對涼薄的一種詮釋呢?
大哭一場,建廟立祠,在別人看來秦瓊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極限,無愧為義薄雲天的「小孟嘗」,然而這些到底是為了追憶單通,還是做給活人看的,恐怕只有秦瓊自己知道了。
總體來說,秦瓊是一個面面俱到的人,建立的完美人設「經久不衰」,然而實際上,他並沒有展現出來的那樣完美,骨子裡與普通人無異。
所以,沽名釣譽還是面面俱到,終究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突然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別有用心啊,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民族英雄好漢,被別有用心的人一個一個的提出來開始疑問質問,用意何在,花木蘭,嶽飛,諸葛亮,林衝,秦瓊,把最近幾年的類似事件全部連接起來想一想,分明是隱藏的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