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在事業單位已經從工勤崗轉到管理崗,但是身份沒有變怎麼辦?_事業工勤崗轉管理崗後的身份認定

窗外有沒有風景說: 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轉崗的有關規定,轉崗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轉崗位不轉身份。一般來說分為兩種…

窗外有沒有風景說:

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轉崗的有關規定,轉崗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轉崗位不轉身份。一般來說分為兩種情況。

1、第一種情況:具有幹部身份的工勤人員由工勤崗轉為管理崗後,其幹部身份不會發生改變。簡單地說就是具有幹部身份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經過一定的程序自工勤崗轉為管理崗後,其幹部身份不會因轉崗而發生改變。

2、第二種情況:具有工人身份的工勤人員由工勤崗轉為管理崗後,其工人身份也不會發生改變。換句話來說就是具有工人身份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經過一定的程序自工勤崗轉為管理崗後,其身份不會由工人身份轉為幹部身份。

那麼,具有工人身份的工勤人員轉為管理崗後,如何改變原工人身份,獲得幹部身份呢?就目前來說,途徑主要有兩條:

一是重新參加高考,考入國家統招學校,並順利畢業後進入事業單位工作,從而獲得幹部身份。

二是重新參加公務員考試,考上公務員。這一途徑不但讓你獲得幹部身份,而且還會讓你從事業編制人員轉為行政編制人員,從而進入公務員隊伍。

一心唯公說:

事業單位根據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事業人員按照身份分為幹部和工人,一般來講,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人員是幹部,工勤崗位是工人。

事業單位實行「全員聘用制」改革,無論身份是幹部,還是工人,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只要符合崗位要求,都可以通過公平公開公正的競聘,在該崗位任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將來,事業單位依然設置三個崗位,但事業人員將不再有幹部工人之分。在那個崗位,承擔那個崗位的職責,享受那個崗位的待遇。

以前,事業單位的工人身份人員,也是可以在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這兩個幹部崗位工作。不過,那時候有相應的政策,比如以工代幹、轉幹、聘幹,通過這些政策轉變身份之後,直接按幹部對待,包括晉升、職稱評定、退休養老等。雖然檔案上的身份依然是工人,但有相應的資料和表格、文件等,證明其已經由工人身份,轉變為幹部身份。現在這些政策都已經廢止,統一實行聘用制。因而檔案中是工人就是工人,是幹部就是幹部,再沒有轉幹或者聘幹的證明材料了。

新的事業單位管理制度,如果是因為機構改革、公選、競聘等合規的程序,工人身份的人員,由原來的工勤崗位轉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就按幹部身份對待,可以晉升管理職級,也可以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執行相應的工資待遇。但人事檔案材料是不會變化的,只會在相應的職稱、工資、晉升材料中體現,卻不會在幹部工人身份證明材料中有變化。個人只需要按崗位要求盡責履職即可,不需要特意關注個人身份。

職言職覺說:

從題主的敘述,基本可以判斷,題主屬於事業編工勤崗,目前已經轉為管理崗,但是比較糾結於自己是工人身份,而不是幹部身份。其實我多次說過,工勤崗轉為管理崗,雖說還是工人身份(不能轉為公務員),但是形式上已經轉了身份,可以享受相應的工資待遇、工作待遇、政治待遇,只要幹滿10年以上,也可以享受退休待遇。

目前,絕大多數地方的事業單位,已經打破了原來的事業單位身份制度,不存在工人和幹部的說法,只有崗位的不同。工作按崗位設置,不按身份來管理,工勤崗可以聘任到管理崗、轉業技術崗,管理崗、轉業技術崗也可以聘任到工勤崗。

雖說是打破了身份,但只限於在事業單位內部聘任轉崗,本質上工勤崗的工人身份始終無法轉變,這就是所謂的轉崗不轉身份。幹部身份的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只要滿足條件,可以轉為公務員,但工勤崗永遠無法轉為公務員(除非通過公務員考試)。這就是題主所糾結的身份問題。

工勤崗轉崗為管理崗後,在職工資待遇會得到提升。工勤崗聘任為管理崗後,按新聘崗位確定其工資待遇;有較高等級崗位受聘到較低等級崗位的人員,原則上按新聘崗位的等級就近就低確定國家規定的工資待遇。

工勤崗轉崗為管理崗後,可以按規定晉升提拔。工勤崗聘任為管理崗後,只要滿足條件,可以晉升為管理崗九級、八級、七級,享受相應的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但是一般不能提拔為單位一把手。

工勤崗轉崗為管理崗後,可以按規定享受退休待遇。工勤崗聘任到管理崗工作滿10年後且在所聘崗位退休(退職)的,可以按所聘崗位辦理退休,享受相應的退休待遇。比如,工勤身份的李強聘任到管理崗9級,爾後晉升為管理崗八級,退休前在管理崗位上工作了10年以上,那麼李強久可以享受管理崗八級(副科級)的退休待遇。

因此,事業單位工勤崗肯定可以轉管理崗。雖說轉崗不轉身份,但可以享受崗位的工資待遇,還可以在管理崗位上提拔晉升,最好的實惠是可以幹滿10年以上,可以享受管理崗的退休待遇。換句話說,事業單位工勤崗轉管理崗,雖然形式上身份不變,但本質上還是轉了身份

z山海說:

國有事業單位,早已打破身份管理,已經不存在國家幹部、工人身份。

一、身份管理的消亡

所謂事業單位的身份管理,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延續幾十年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事業單位的黨政機關、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國家幹部身份,工勤人員具有全民所有制工人身份。

2009年,事業單位進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員勞動合同聘用制」人事制度,人事管理完成「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原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及專業技術人員的國家幹部身份、工勤人員的全民所有制工人身份不再存在

二、建立崗位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立崗位管理制度,全體工作人員都是合同聘用制員工,具體劃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員工。

事業單位原來國家幹部身份的黨務、行政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分別轉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具有全民所有制工人身份的工勤人員,轉為工勤崗位員工。

三、設立轉崗工作制度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時,實行轉崗工作制度,工作人員可以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之間,轉換崗位工作。

*但是,歷史的印跡不易消除,人們仍然習慣稱呼國家公務員,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為「幹部」,視國家公務員及企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為已經不存在的「幹部身份」,「習慣成自然」而使然!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80後小公說:

事業單位工勤人員轉到管理崗後,享受所在崗位相應待遇,並且依據任職年限等條件可以晉升崗位等級,取得一定的發展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不同身份人員在單位內待遇和晉升的公平、公正、公開,為什麼說事業單位現在已不唯身份論就是這個原因,這也是2006年以來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管理後的初衷。

然而,紙面上的不唯身份並不意味著現實的毫無限制。事業工勤人員轉崗後儘管可以享受相應的工資和晉升待遇,但是轉崗不轉身份,工勤人員轉崗後的工人身份對於個人後期的發展仍存在很多限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轉崗限制。事業工勤人員轉管理崗各地都有一定的前置條件。一般來說,轉管理七級必須取得工勤技能一級或二級,並且在崗五年以上,轉管理八級一般要求工勤技能二級或三級五年以上,管理九級要求工勤技能三級或四級五年以上。工勤人員想轉管理崗,首先受到了任職年限和技能等級限制。

第二,晉升限制。現實中工勤人員轉管理崗後在晉升中是有天花板的,正處級單位一般最高轉管理七級,副處最高轉管理八級,科級單位最多轉管理九級,很多地方甚至直接限制只能轉單位中層副職的條件。這意味著工勤人員轉崗包括轉崗後的晉升最多只能到中層,想要進入領導班子是不可能的。工勤人員轉崗後有多大前途,可想而知。

第三,退休限制。工勤人員轉管理崗後可以享受在職待遇,退休後可以按管理崗退休核發待遇嗎?不一定,要看在崗年限。在崗少於一定年限(比如五年或十年,具體看當地政策),最後也只能以工勤崗位等級退休。這是工勤人員轉崗後需要注意的一點。

第四,置換限制。比如碰到機構改革,其他是幹部身份的管理崗位人員可以借政策東風參公,工勤轉崗人員因為是工人身份一般會被排除在外,只能安排到其他事業單位任職,或者以工勤人員留在現單位。同理,其他管理崗位人員符合條件可以調任機關轉公務員,工勤轉崗人員受制於身份,也無法實現這種置換,等等,都是工勤轉崗人員在個人發展中必須面對的現實尷尬。

典姐侃公職說:

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轉崗不轉身份,這是共識。

  • 工勤崗轉管理崗

2014年前後,根據上級文件精神,事業單位的工勤崗可以轉管理崗,只要單位的崗設條件允許,工勤崗事業人員的學歷、崗位級別滿足,經人社局審批後即可辦理。

轉崗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工勤崗事業人員同管理崗事業人員的工資待遇差距較大的問題,並非為了解決工勤崗事業人員的身份問題。

幹部身份的重要性

在事業單位的崗設中,管理崗和專技崗的崗位人員是幹部身份,有職務晉升的可能,或者說,晉升渠道是暢通的。

但是工勤崗則不然。

具體個人身份的認定,可以到人社局檔案科查詢個人人事檔案。

如果個人人事檔案中有「招工」類資料,可以認定為工人身份。

  • 非幹部身份

目前好像沒什麼可以補救的措施,唯一受影響的就是個人晉升之路。

只要工資待遇不下降,生活質量能保障,身份可以不予考慮。

韓得很說:

我來回答你吧,本人1995畢業於本系統技工學校並分配至我父親工作的單位上班並籤訂了勞動合同(這個單位2000年前是中央部委直屬的一個單位,當時人年輕也不知道什麼事業單位、什麼企業這些的,只知道有個單位上班)。2000年後全國類似單位搞屬地化管理,我所在單位劃轉四川省一個局管理,2004年事業單位改革,實行全員聘用以崗定編,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還是個事業單位。由於是技校畢業定了工勤編制,一直工作到2013年開始擔任單位一個下屬二級機構的辦公室主任,但還是工勤崗位。2016年晉升工勤四級崗位,但一直從事管理崗工作,也是從2013年開始我陸陸續續讀了成人大專、本科學歷並通過了二級建造師考試。這期間一直也是從事的管理工作,一直到2021年單位再一次改革,終於轉崗成功,2021年6月單位行文聘專業技術十級並報局人事處備案,今年7月單位人事部門通知要重新填履歷表,之前的職工履歷表變成了幹部履歷表,還填了幹部任免審批表。從我這個來看,應該是轉了身份了吧。

孺子小高說:
  • 單位剛好上個月有一名工人身份的聘用在管理崗上,辦理了退休,女性,年齡55歲,工齡36年,退休工資概算6400元左右。
  • 記得2017年我剛選調到現單位時,她50歲,一般女性工人50歲退休,她正忙著辦理退休手續。到了最後人社局工資科審批時,被告知因為按管理崗發工資十多年了,不能50歲退休,需要到55歲。
  • 根據云人社發〔2009〕207號文件:以工代技、以工代管人員,在專業技術或管理崗位上聘滿十年且執行了所聘崗位相應工資待遇的工人,可以自願選擇按照原聘工人崗位或所聘崗位的退休條件辦理退休,並享受相應的退休待遇;已經達到國家法定的工人退休年齡,但在管理或專業技術崗位連續聘用未滿10年的,崗位薪級工資按工人崗位同等條件人員重新確定後,按工人崗位國家規定的條件退休,並享受相應的退休待遇。
  • 之前我以為她身份已經轉變,畢竟女性工人的身份退休年齡是50歲,在辦理退休的時候,發展人社部門批覆的字號用的是人工的字號,我才知道原來還是身份還是沒有變。
  • 聽說單位其他人也有從工勤崗轉專技崗的。根據文件要求,只要在專技崗或管理連續工作十年以上,那麼退休年齡就和其他人員一樣,這樣工齡就延長,社保繳費年限也就長,退休待遇應該相差不會太大。之前看到一位同事,男性,事業管理七級,工齡43年,薪級43級,退休工資7000餘元;與上月退休的女同事相比,工齡要多7年,薪級高12級,女同事是管理九級,退休工資相差不到1000元。
  • 之前女同事還擔心退休工資與專技崗、管理崗相差太大,批覆後發現區別也不是太大,和在職時每月的實發工資也差不多,當然住房公積金、十三個月工資、獎勵性績效是沒有的了。
  • 以上答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職場不惑說:

事業單位已經實施崗位管理,身份管理逐漸淡化。

至少我們這裡的事業單位已經沒有幹部和工人的區別。

工勤崗轉到管理崗以後,享受的工資待遇就是管理崗的相應級別工資。

如果工資待遇沒有轉過來,那所謂的轉崗就是瞎扯了[捂臉]。

我單位前幾年也有工勤崗轉專技崗位的,在最近的一次檔案登記時,這位轉崗的也填寫的是幹部履歷登記表,而單位的工勤崗則沒有填寫該表。

由此可見,轉崗後身份會跟著轉,而幹部和工人身份在事業單位裡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無論在職、退休的工資待遇都是根據崗位性質和級別定算。

所以題主不用擔心身份的區別,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崗級別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533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