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沒必要。40+女性,在已經取得副高並獲得聘任的情況下,即便是不能雙肩挑,即使以後能夠落實管理崗職員等級晉升,非常不建議轉崗管理八級,擔任實職副科。無論從經濟待遇、發展空間,還是責任壓力等方面都是很不划算的。
客觀上講,在一個小縣城當中,別說事業單位,就是行政單位的規格也才是正科,事業單位即便經歷改革,多數也是股級單位,副科級別的純事業單位也是很少的,正科級別的參公事業單位倒是有,正科級別的純事業單位在縣裡相對而言絕對屬於鳳毛麟角。照此來說,能夠轉崗實職事業副科,也就是管理八級,很有可能是事業單位的一把手或者班子成員,在權力和地位上不是專技人員可以比擬的,確實存在這樣的現實問題。
從發展空間上看,會受到制約。要知道在縣城當中,能夠在40+的年齡取得副高職稱並獲得聘任資格,絕對屬於人中龍鳳了。副高職稱雖然是專技人員等級,理論上對應的可是副處級別的工資待遇。而且毫不誇張地講,某種程度上,副高職稱在縣裡屬於稀缺資源,多數縣級事業單位專技人員,能夠在退休前評聘中級職稱,就算是相當可以了。而現在40+的女性不僅評上還能聘上,不得不說這在縣級事業單位中,絕對屬於相當優秀的人員了,下一步努努力評聘正高職稱也是非常有希望的。在縣一級,這也算是行業領域內的高層次人才,專家級人員了,在縣城個人所在領域內也是非常具有權威的。而事業副科很有可能會是個人管理崗位終點站,即使有職員等級晉升,能晉升為七級職員都已經頂格了。
從經濟待遇上看,屬於吃大虧。副高級職稱由低到高,細分為專業技術七級、專業技術六級和專業技術五級。副高級的起點薪級為16級1003元,當然40+的年齡註定了薪級不會是區區16級,假如為20級1283元。以副高級最低崗位等級,專技7級為例,崗位工資為2740元。而如果轉崗管理八級,也就是事業單位實職副科,在薪級工資不變的情況下,管理八級的崗位工資僅為1960元。僅基本工資一項每個月就要少780元,如果再加上績效工資,以及其他獎勵性工資,僅在中西部不發達的五六線縣城,每年工資少則少拿15000元,多則少拿25000元。如果在東部和南方地區,這個工資差額將會更大。
從責任壓力上看,非常不划算。在縣級事業單位中,不管是正科級事業單位的實職副科,還是副科級事業單位的一把手,從幹部管理權限的角度來看,都屬於縣管幹部,某種程度上都是妥妥地實權派,在各地分管領域內和單位內部,都具有很大的話事權。但是,權責都是一體的,權力地位上升的同時,也意味著責任壓力變得越來越重、越來越大,受到的監督和制約也會越來越嚴、越來越多。而且事業副科,事實上管理的觸角相對比較窄,和行政公務員機關不可同日而語。而作為專技人員,又是副高職稱,完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加大專業技術的研究,發表更多的學術論文,少去了很多事務性工作的煩惱,同時又提升了個人的專業水平不是很好嘛?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女性人員,獲得副高級職稱評聘,按照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按照自願原則是可以延長到60周歲退休的。而一旦轉崗管理崗實職副科,在無法獲得雙肩挑的情況下,只能按照管理崗人員執行,女性幹部身份只能是55周歲退休。平白少領了5年在職工資,而且退休養老金也會少一大截,怎麼看都是個賠本買賣。如果不是個人對權力和地位過分的追求和迷戀,想不通有什麼理由非要轉崗實職副科。還是踏踏實實在專業領域深耕,未來成為一名行業領域專家豈不是更好嗎?
放棄副高,轉任實職的事業單位副科級領導,無論從責任、壓力、收入等多個方面考慮,都不是明智的選擇。
一、副高職稱在事業單位內已經屬於高層次
在事業單位,職稱序列分為:助理職稱、中級職稱、副高職稱、正高職稱。其中,正高職稱是最近幾年內剛剛大範圍明確,之前只在部分職稱系列存在所謂的類似「成績優異的高級工程師」之類。能夠取得專技副高資格並獲聘任,已經屬於相當不錯了。要知道,在縣城內的事業單位,由於自身單位規格比較低,所以對於高級職稱的比例、職數都有很大限制。
以題主現在的40+年紀,如果自身條件過硬,在退休前甚至可以設想參評正高。可以這麼說,現在40多歲的副高職稱,正處於正常的職業生涯上升軌道。
二、副高級比實職副科的待遇要高出不少
這裡,我只簡單列舉一下最新的崗位工資,便可以「以小見大」,知曉二者的差距。
1、副高級職稱的崗位工資,分為五級、六級、七級三個檔位。分別為:五級3420、六級2950、七級2740。
2、實職副科的基本工資,也就是管理八級職員的崗位工資,是1960。
二者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即使是副高的最低一檔七級2740,也比管理八級職員高出足足780元。
如果再算上薪級工資、各類津補貼、公積金、績效獎等,總的薪酬收入差距會更大,保守來說一年差4、5萬。
三、實職副科的責任與壓力更大
縣直事業單位的規格是正科級或者副科級,如果成為實職副科,那最低也是單位的副職領導,屬於班子成員之一,納入縣委管理範圍。
能夠成為領導,這當然是好事,也是眾多體制內人員的人生價值追求。擔任領導,意味著能夠「發號施令」,能夠展現自身的管理能力。反過來說,這也意味著自身的壓力和責任更大。
重要的一點是:事業單位的實職副科,在單位影響力、資源配置度等方面,距離行政單位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根據題主的情況,作為40+的女性,與其擔任事業單位副科,不如呆在原單位,安心地搞一些科研,沒事多發表幾篇論文,平時還能照顧到家庭和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縣城雖小,晉升正科可能非常大,晉升副處的空間很小,以前有人統計過,晉升到副處人不到7%,實行了職級並存後,比例稍微大了一點,但是依然有人數限制。在沒有背景情況下,不建議你放棄副高職稱待遇,四十多歲,到退休還有十多年,如果再勤奮努力一點進入正高也是有可能的,如果進入正高,就拿四檔工資,遠遠高於副處,即使你是副高七檔,副高任職滿15年,在退休時候也會把調到5檔工資,從工資待遇方面來講,
一個女同志副高工資遠遠高於實職副科,就算一個男人,如果過了50歲,就是給一個實職正科的崗位,都沒必要去。
假如你能力強,有一定背景,不怕勾心鬥角,能較好地維護人脈關係,在今後十多年內,能保證晉升的順順利利。在一定前提下,你是可以選擇實職副科,一年內轉為公務員編制,二年內轉為實職正科,7年到10年內能走副處,在退休能享受正處待遇,公務員到了副處以上級別,無論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都好於副高職稱。其它好處不言而喻。現實證明很多女士走到副處級以上,付出代價確實很大,比例也相對比較小。官路不好走。
如果是我,已經取得副高職稱,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我不會放棄副高職稱而去選擇實職副科的。當然,如果有其他利好,比如職務晉升暢通能實現個人訴求或者人脈實力強勁可保證實現幾次晉升,也或者調轉為公務員,倒也未嘗不可。
首先,副高職稱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按照事業單位崗位等級設置,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1至7級,其中,正高級崗位包括1至4級,副高級崗位包括5至7級,並且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是1:3:6。在事業單位副高職稱已經屬於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對應的工資待遇也是副處級水平,層次已經很高了,特別這還是在政府機構規格只是正處級的普通縣城,工資待遇水平實在是已近巔峰的存在。以提問人現在的年紀,如果沒有明確條件限制,甚至可以在一段時間後參評正高職稱,享受正處級工資待遇水平。所以,副高職稱的職業上升空間和工資待遇比副科職務要好的多,怎麼會想放棄副高職稱而去擔任一個副科職務,感覺得不償失。
其次,實職副科具有自身的特色。一般縣直事業單位的規格是正科級,副科實職已經屬於領導班子成員,算是縣管幹部,在單位中算是決策者,能夠發號施令,而且在管理和處理問題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和決定權,也更容易受到縣直其他部門和單位下級幹部的認可和尊敬,運作和協調一些公事或者是私事也更容易實現目標,在小縣城還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如果有機會調轉為公務員,擔任行政單位副職甚至是正職,那自身社會價值會進一步提升,個人成就感和滿足感以及自身在縣城的影響力比副高職稱會高很多。從這一點看,嘗試擔任實職副科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再次,權衡利弊,謹慎選擇。作為副高職稱雖然工資待遇高,但是屬於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環境相對單純,個人自身社會價值和影響力主要表現在某一專業領域的貢獻,在社會角色中並不是管理者,也不會具有一定的話語權,更不會有決策權和決定權;作為縣直單位副科實職,隨著國家對幹部素質和工作實績要求的不斷提高,雖然具有事務的決定權,但有多大權利就有多大的責任和壓力,作為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確實是有一定難度。況且提問人已經40+,已經不再年輕,將來仕途發展能到什麼程度不得而知,是不是就止步於副科,這需要你自己全面的考慮清楚,衡量利弊做出選擇。(當然如果家庭背景實力強勁,晉升無壓力,可忽略)
不願意。副高級職稱和副科級職務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不但含金量不一樣,退休後待遇也不一樣。
副高級職稱
副高級職稱是得到國家認可的專業技術職稱,不但有職業資格證書還有地方人事部門備案,走到哪裡都不可能被廢掉(除非造假)。
在一個小縣城能熬到副高級,說明文化水平高、技術過硬、專業知識較強,是單位技術上的領軍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放棄副高級職稱等於放棄自己的前途,一般人都不可能輕言放棄。
副科級職務
副科級只是行政職務,它不受學歷制約,不用論資排輩,只要群眾基礎好,工作努力認真,能得到領導賞識,都有可能被提拔聘用。
副科級職務只局限在本單位,出了單位門,就沒人承認。
況且現在都實行的是職務聘任制,今天聘你是副科級你就是,明天免職了,立即什麼都不是,含有很多人為因素和不確定因素。
副科級不屬於職稱,沒有證書、沒有終身制,只是短暫的行政職務。
在工資待遇上,副高級職稱比副科級職務也要高一些。
退休待遇
副科級人員隨著退休,職務自然而然被取消,和其他職工一樣拿著退休金,沒有任何職務特殊補貼。
而副高級職稱是終身制,不論什麼時候,有副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誰都抹殺不了。因為在職時工資高,退休後也會比副科級退休金高。
根據國家退休政策,副高級每月有職稱補貼,這是副科級退休人員所沒法比的。
不論是小縣城還是大城市,放棄副高級職稱,而去當一個行政副科級都不是明智之舉,只能說目光短淺,圖眼前的一點利益。
縣城事業單位中,如果無法「雙肩挑」,放棄副高級職稱任實職副科,即使考慮性別、年齡、仕途抱負等因素,估計大部分人也不會這麼做,理由如下:
一、職務晉升太難了。在縣城事業單位,大多數的副科級幹部雖說工作壓力、強度小,但難以晉升為正科級,且事業幹部不能實行公務員的職級並行制度,晉升的天花板太低;
二、薪資待遇差別太大。副高級職稱工資待遇基本等同於副縣極幹部,副科級幹部甚至比同資歷中級職稱專技幹部工資低一點。
三、車補是繞不過的話題。很多地區,在縣直事業單位,只有副科級以上幹部才享受車補待遇,科級以下事業幹部不享受車補。副科級幹部加上600元/月的車補,薪資雖不及副高職稱專技幹部,但差距縮小了,心理上能自我安慰!
不建議放棄副高。我自身就是身處小縣城在36歲那年放棄副高,任實職副科。2年後我果斷辭去副科實職,回到事業編制副高身份。又過了6年評上正高。女同志還是走技術路線單純,工資待遇也高。走管理路線壓力大,晉升空間有限,操心也多,每天都如履薄冰。
肯定不願意轉副科實職,誰轉誰吃虧,誰轉誰後悔。如果不是「雙肩挑」「兩條腿」,肯定會失去副高級職稱,以副科實職核定工資待遇,不僅在職工資降低了,晉升正高級職稱或者副高職級(從副高7級晉升6級、5級)的機會也沒了,以後的退休金還會大幅度降低。
一、論在職工資待遇,副高級職稱在職工資比管理崗副科級和正科級高很多
以我們城市為例。
(一)副高級職稱工資待遇。
①副高7級。每月打卡工資5500元,雙邊公積金2000元,年終績效為15000元,算上所有項目,全年收入為10.5萬元。
②副高6級。每月打卡工資5900元,雙邊公積金2150元,年終績效為17000元,全年收入為11.36萬元。
③副高5級。每月打卡工資6400元,雙邊公積金2300元,年終績效為20000元,全年收入為12.44萬元。
(二)管理崗工資待遇。
①管理崗副科級(8級)。每月打卡工資4800元,雙邊公積金1600元,年終績效為15000元(實職獎金與副高級職稱相當,畢竟是領導),算上所有項目,全年收入為9.2萬元。
②管理崗正科級(7級)。每月打卡工資5450元,全年收入為11萬元。
③管理崗副處級(6級)。每月打卡工資6000元,全年收入為11.7萬元。
綜上可知,副高級職稱工資待遇高於管理崗副科級、正科級,甚至比管理崗副處級還高。在職工資待遇排序為:
副高5級>管理崗副處級(6級)>副高6級>副高7級>理崗正科級(7級)>理崗副科級(8級)
二、論晉升空間,副高級職稱比管理崗副科級還略佔優勢
(一)副高級職稱還有上升空間。一方面,副高級職稱與正高級的比例大概為1:4.5,雖然不是人人都可以聘任為正高級職稱,但這個比例也不算低,按照正常的退休和人員流動,至少有一半的人可以聘任為正高級。另一方面,即使聘任不了正高級,也可以從副高7級晉升為副高6級、5級。無論是聘任正高級,還是晉升副高5級,都可以提升工資待遇,而且幅度還不小。
(二)管理崗副科級幾乎沒有上升空間。縣城的事業單位級別,絕大多數級別都是副科級,極少極少部分才是正科級,這就意味著想從副科級提拔為正科級,難度比較大,這個概率不會超過10%。因此,副高級職稱轉了副科級實職後,大概率會以副科級原地踏步、終此一生。雖然縣以下事業單位,很快會實行管理崗職級並行政策,但也有比例限制,退休前只能會晉升為管理崗正科級(7級)。
三、論權力責任,副高級職稱比管理崗副科級要小很多
(一)副高級職稱沒有什麼權力責任。專業技術崗,只要幹好本職工作,做好崗位上的技術和研究工作即可,幾乎不用參與單位行政工作,朝九晚五,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不用承擔更多的責任,當然也沒有什麼權力。
(二)管理崗副科級權力責任較大。縣城管理崗副科級屬於領導幹部,負責整個單位的人事工作、財務工作、人員調配、後勤工作等,手中握有單位重大事項的決策權和決定權,權力比較大,當然責任也比較大。
四、論退休金,副高級職稱在職工資比管理崗副科級和正科級高很多
以我們城市為例。
(一)副高級職稱退休金。
①副高7級。每月退休金大概5100元。
②副高6級。每月退休金大概5500元。
③副高5級。每月退休金大概6000元。
(二)管理崗退休金。
①管理崗副科級(8級)。每月退休金大概4500元。
②管理崗正科級(7級)。每月退休金大概5000元。
③管理崗副處級(6級)。每月退休金大概5500元。
綜上可知,副高級職稱退休金高於管理崗副科級、正科級。退休金排序與在職工資待遇一樣:
副高5級>管理崗副處級(6級)>副高6級>副高7級>理崗正科級(7級)>理崗副科級(8級)
我一向認為並建議大家,在小縣城,能走專技崗的職稱路線,儘量不要走管理崗路線,因為管理崗晉升空間窄、渠道少,縣城大概率以副科級終此一生,直到退休。而專技崗走職稱路線,80%以上都可以聘任為副高級職稱,享受實打實的副處級待遇。評上職稱後,不僅大幅度提升在職工資,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也提高了,退休金自然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