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五虎將:楊勇、陳錫聯、秦基偉、周希漢、王近山
一、楊勇——最能打仗的政委
楊勇是政委出身,紅軍時代擔任過團政委、師政委,參與了著名的婁山關戰役、巧渡金沙江。
抗戰時期楊勇參加了平型關戰鬥、汾離公路伏擊戰,後開創了魯西南抗日根據地。
1944年,楊勇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時,曾創下連續拔除日偽據點200多處、殲滅偽軍萬餘人的紀錄;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中野1縱隊司令員,在鄆城戰鬥中,1縱以極快的速度殲敵,並又創下一個紀錄——一次消滅敵軍1個師又2個旅。
在挺進大別山的最後一戰高山鋪戰役中,楊勇一次就生擒9000多人,史料上說這一仗「對劉鄧野戰軍在大別山站穩腳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49年2月楊勇出任二野第5兵團司令員,並指揮所部參加了渡江戰役、西南戰役,特別是為和平解放貴州立下了大功;
1953年7月,時任志願軍司令員的楊勇指揮了著名的金城戰役,此役志願軍殲敵5.3萬人,為抗美援朝的停戰談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55年楊勇被授予上將軍銜、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與傳統印象中的「政委管生活」不同的是,楊勇不僅能指揮千軍萬馬作戰,還擅長做思想工作,更可貴的是他的槍法和武術都是一流,曾經用精湛的射擊和中國功夫震撼了驕傲的蒙哥馬利元帥。
二、陳錫聯——「小鋼炮」
和楊勇一樣,陳錫聯也是政工幹部出身,而且少年成名——16歲當連指導員、18歲當團政委、20歲當師政委,是我軍最年輕的高級幹部之一。
紅軍時代的陳錫聯主要在四方面軍作戰,打的著名戰役有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反六路圍攻作戰等等。
陳錫聯名動全國,靠的是1937年10月的夜襲陽明堡戰役,此一戰八路軍769團炸毀日軍飛機24架、消滅100多敵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戰場的忻口會戰,而指揮這場夜襲行動的,就是年僅22歲的團長陳錫聯。
此後陳錫聯率部參加了神頭嶺、響堂鋪、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等著名戰役,一時名聲大噪。
1947年豫北戰役中,擔任中野3縱隊司令員的陳錫聯打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硬仗——以避其鋒芒、誘敵深入的戰法,全殲了第2快速縱隊(裝甲部隊),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殲滅一個機械化旅的範例。
此後陳錫聯又打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並解放了重慶,他擔任了解放後的第一任重慶市長。
解放後,我軍的炮兵隊伍要走向正規化,但一時間選不出合適的炮兵司令員,毛主席風趣地說:陳錫聯外號叫小鋼炮,那就讓他去當炮兵司令員吧!
事實證明毛主席果然沒有看錯,陳錫聯在炮兵初創階段做了大量工作,到50年代末,炮兵的訓練、科研、編制基本完善,並在1958年的炮擊金門戰鬥中露了臉。
此後陳錫聯先後在瀋陽和北京軍區任職,並在毛主席病重期間一度成為葉帥的得力助手,為我國和我軍的建設立下了大功。
三、秦基偉——「千歲軍長」
秦基偉1914年出生於湖北紅安縣,13歲參加紅軍後,擔任過總部手槍連戰士、警衛團長等職務,專門負責保衛徐向前的安全。
他少年勇猛、經常赤膊上陣與敵廝殺,因此得了個「秦大刀」的綽號。
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秦基偉不是特別出彩,因為他手下的129師太行縱隊、後來的中野9縱,是地方武裝升級而來的部隊,鄧政委曾經明確說過:9縱是個敲邊鼓的角色。
全國解放後,秦基偉擔任了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本來上級已經定下了計劃:15軍改編為雲南邊防公安部隊,秦基偉擔任雲南省公安軍司令(相當於公安廳長)。
但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二野的10、11軍剛裁撤,13、14軍又忙著剿匪,只有12軍和15軍能拉到朝鮮去幹仗。
秦基偉自己也沒料到,自己這個「配角」,居然能在朝鮮戰場上震驚世界…
1952年10月,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秦基偉統一指揮12、15兩軍,與瘋狂的美帝血戰43天,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
190多萬發炮彈的狂轟濫炸下,15軍戰士被分成若干小組,以連排為單位與敵人展開了空前激烈的戰鬥;
平均每秒有6發炮彈爆炸、敵軍平均每天衝鋒20多次,15軍的戰士們寸步不讓,硬是在「細菌都活不下去」的上甘嶺,守住了陣地;
許多戰士在坑道裡堅守近40天,耳朵被炮彈震聾、內臟被震得吐血,但只要有敵人上來,他們就拿起武器與之搏鬥;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我軍要組建空降部隊,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點名要15軍,說:上甘嶺後,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個15軍!
四、周希漢——軍中趙子龍
周希漢1913年出生於湖北麻城,15歲參加革命,一直在紅四方面軍任職。
周希漢的紅軍生涯並不出彩,僅擔任了作戰科長、教導營長等職務。
在抗戰中,周希漢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他與傳奇的陳賡大將搭檔,出任了386旅參謀長一職,並參加了七亙村伏擊戰、神頭嶺伏擊戰、晉東南反「九路圍攻」等著名戰鬥,參與領導開闢和發展了太嶽抗日根據地。
有趣的是,386旅旅長陳賡腿有殘疾,政委王新亭高度近視,參謀長周希漢身材瘦削,時人稱386旅是「三子部隊」——一個瘸子、一個瞎子和一個瘦子。
解放戰爭時期,周希漢繼續在陳賡麾下任職,他率領著4縱13旅(後改為4兵團13軍)參加了挺進豫西、破擊平漢、解放洛陽、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滇南戰役等,一路上所向披靡,解放了上百座城市,13軍也成為了二野,乃至全軍的主力部隊。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周希漢破了一項記錄——生擒了61名國軍將軍。
建國後,周希漢走向了更大的舞臺——組織上任命他為海軍副司令,主管尖端武器研發工作。
我們熟知的核潛艇、飛彈驅逐艦等武器,都是在周希漢將軍的關懷下發展起來的。
60年代外賓來訪,周總理說:這位是海軍專家周希漢,「希漢」在中文裡就是「少有的英雄」的意思。
五、王近山——「王瘋子」
王近山是《亮劍》中李雲龍的主要原型之一,是一位十分傳奇的將軍。
王近山少年成名,1935年長徵途中,一、四方面軍會師時,年僅20歲的王近山就已經是紅93師師長了。
至於說「王瘋子」這個綽號的來歷,要追溯到1931年的一場戰鬥了:
那年16歲的王近山在一次戰鬥中與敵人肉搏,不知道是心急還是沒了力氣,連續三刀都沒砍到敵人,他急的一個「餓虎撲食」,抱著敵人就滾下了懸崖…
同志們都以為他和敵人同歸於盡了,但沒想到王近山只是頭上擦破了皮,完好無損地回來了。
從那以後,「王瘋子」的名字就傳開了,大家都知道四方面軍、129師、二野有個聽見槍響就渾身興奮的「瘋子」。
後來鄧政委說:我看那不是瘋,那是革命英雄主義!
在解放戰爭中,王近山擔任中野頭等主力——第6縱隊的司令員,他永遠都在打最難、最苦、最硬的仗,6縱是中野當之無愧的「開路先鋒」。
抗美援朝戰爭中,王近山率領第3兵團入朝參戰,參與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兩次獲得朝鮮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將軍銜,中野司令員劉伯承曾說:一人投命,足懼萬夫。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點瘋勁,沒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
第二野戰軍戰功赫赫,名將輩出。據統計開國將帥一共247名來自第二野戰軍,其中包括:一位元帥(劉伯承),兩位大將(陳賡、王樹聲),九位開國上將(李達、楊勇、陳錫聯、陳再道、王宏坤、謝富治、蘇振華、郭天民和閻紅顏),還有王近山、秦基偉、張國華、周希漢等中將和少將。
綜合戰績、名氣、職務、貢獻等因素考慮,二野的5虎將是:陳賡大將、陳錫聯上將、楊勇上將、王近山中將、周希漢中將。當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歡迎討論,不喜勿噴。現簡要介紹一下:
△陳賡大將,湖南湘鄉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哈軍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陳錫聯上將,湖北紅安人。1929年參加紅軍。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楊勇上將,湖南瀏陽人。1930年參加紅軍。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二野第5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
△王近山中將,湖北紅安人。1930年參加紅軍。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兼第12軍軍長。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周希漢中將,湖北麻城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第10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13軍軍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解放軍第四兵團十三軍軍長、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參謀長等職。
二野劉鄧大軍麾下人才濟濟,猛將如雲,除了陳賡大將之外,如果說是二野的五虎將,肯定少不了陳錫聯,楊勇,王近山,周希漢。但是這時候的陳錫聯上將已經是二野第三兵團司令員了,陳賡大將是第四兵團司令員,楊勇上將是第五兵團司令員。顯然這裡問的是九個軍長躋身於二野五虎將的都有誰,那麼首先得先弄清楚,二野的九個軍長分別是誰。
第二野戰軍在1949年整編為9個軍,9名軍長分別是:
杜義德、王近山、周希漢、李成芳、曾紹山、尹先炳、秦基偉、王秉璋、張國華。
好了,那麼二野九個軍長中躋身五虎將的分別是王近山中將和周希漢中將。如果說陳賡大將除外的五虎將,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把秦基偉中將加上去,因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秦基偉中將在上甘嶺戰役打的太出彩了,如果說梁興初中將的 38軍是「萬歲軍」,那麼秦基偉中將的15軍至少也得是「千歲軍」。
我認為除了陳賡大將另外還有陳錫聯上將、楊勇上將、王近山中將、周希漢中將都是實至名歸的。
他們無論從戰績、名氣、當時職務,都是能擔得起「二野五虎將」盛名的。
陳庚:他是黃埔畢業,參加過北伐戰爭,還曾救過蔣介石的命,在上海白色恐怖時期,發揮了巨大作用,抗日戰爭中386旅戰績卓越,解放後他又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後建立哈軍工立下了汗馬功勞。
陳錫聯:抗戰中他帶人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成為抗戰傳奇,解放戰爭中他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也是他活捉東陵大盜孫殿英。
楊勇:他參加過長徵,參加過平型關戰役,建立了魯西根據地,解放後擔任了抗美援朝志願軍司令員。
王近山:他一直是陳賡大將的得力幹將,神頭嶺、響堂鋪、晉東南反「九路圍攻」,他都是主角。後來他又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指揮的上甘嶺戰役,打出了志願軍的威名。
周希漢:他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百團大戰,他打垮了國軍的精銳黃維兵團。在解放戰爭中,周希漢直接指揮部隊共斃俘國軍將領64名,可謂是戰功赫赫。
二野出色的戰將眾多,這五位虎將,他們不一定功戰功最卓著,也並不一定軍事才能最優秀,但是他們是二野最有代表性的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