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嶽飛比作劉裕,那麼你的要求明顯是太高了,嶽飛從各個方面上來說都與宋武帝相差太遠,兩個人無論是從軍事上、政治上都是雲泥之別,劉裕的能力能把嶽飛從北京甩到紐約,嶽飛如果擁兵自立對比對比桓玄都已經往高了說了。
再說嶽飛有沒有這個能力擁兵自重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嶽飛的軍隊屬於中央的禁軍,這就意味著嶽飛的所有補給都必須依靠中央的支持,嶽飛作為一個軍事方面的最高首長在缺少糧草的供應之後很難攏住手下的士兵。
即便嶽飛佔據鄂州,也不能實現糧草的自給,從桓玄到左良玉,但凡有打算在湖北割據的第一件事做的都是下江東清君側,只有掌握了長江中下遊平原這個大糧倉,才能夠保證南北形成有效的對峙,而且南方的軍隊基本上都是被北方的軍隊所擊潰。
總之嶽飛割據湖北不會成功,歷史上比肩劉裕的人屈指可數,諸如嶽飛這樣的武將多如牛毛。
嶽家軍是建立在朝廷全力輸血,後勤最優先供給兩湖戰場。結果淮西危急,嶽擁兵不救。不但如此,還稱病不出,公然叫板朝廷。中興四將,三個都對他寒心。就這zz水平,別跟劉裕比了,比陳友諒都差老遠!還想擁兵自立?真要扯旗造反,不到半年就得全軍覆滅。
嶽飛軍事水平一流,政治水平不及格,經常犯極其低級的錯誤,否則以宋朝對大臣一貫寬容的傳統,即便趙構再混蛋,也不至於落到風波亭的結局。
劉裕作為開國之君,文韜武略在歷史上都是排得上號的人物,特別是軍事指揮以及自身武力值是可以位列歷史前幾位的絕頂人物。
嶽飛與劉裕比,除了軍事武力方面可能可以一較長短外,其他能力不是一個數量級,差得太遠了。
首先嶽飛和劉裕的軍事水平都是一流的,兩人都是軍事家,劉裕還是政治家改革家,兩人政治上差距太大了。東晉沒有劉裕早就滅亡了,是劉裕為東晉續命20年,所以劉裕稱帝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下面文臣武將反對的很少。
劉裕在朝中的地位是無人能憾動的,猶如三國的曹操。而嶽飛受制於皇帝,秦檜,張浚,自己說了不算。再看看劉裕下面的大將~王鎮惡,檀道濟,毛祖德,朱齡石兄弟,沈田子兄弟,王仲元兄弟等都是當世名將,卻幹願跟著劉老闆打工。
自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劉裕對內平定孫恩起義,消滅桓楚、西蜀及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反抗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鐵騎,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憑藉著巨大的軍功,得以總攬東晉軍政大權,官拜相國、揚州牧,封宋王。
另外劉對門閥士族打壓,讓更多寒門走入仕途,也進行了從上到下一系列改革,讓東晉面貌一新,充滿了生命力。
不會的。只所以出現擁兵自立,可能跟所處的環境有關,象嶽飛這樣的人,相對於有社會汙泥濁水的人來說,品德,鶴立雞群,不容置疑。成龍演的那個電影,劍花煙雨江南,自比騾子,說騾子有什麼不好,就知道幹活,又不害人。就說光明磊落的人,都有一種特質,落落大方,不是小肚雞腸。既然有精忠報國之志,從品行來看,是條漢子,擁兵自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自立為王,不相信!沒那個想法![耶][打臉][靈光一閃]
嶽飛已經算是擁兵自立了,但與劉裕不可同日而語。
南宋是在北宋滅亡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趙構擁有皇子身份,但並沒有自己的文武班底,建立南宋政權的難度只是比草創皇帝好些,但也是異常艱難。南宋政權建立的過程,也就是趙構打造執政班底的過程,其中嶽飛就是趙構一手提拔的軍事將領,是非常受信任、寄予厚望的武將。
嶽飛的戰區主要在湖北湖南,最重要的戰績是鎮壓了鐘相楊么的洞庭湖農民軍,嶽飛由此實力膨脹,成為擁兵十萬的地方大員。30歲成為節度使,嶽飛曾自比與開國皇帝趙匡胤一樣,30歲封節度。嶽飛在湖北招降納叛,軍隊號稱嶽家軍。嶽飛主政一方,訓練軍隊,主持中線北伐,試圖恢復中原。
嶽飛代表著從北方淪陷地區流亡南方的軍民,這些人渴望首富故土,回到家鄉,所以嶽飛秣馬厲兵,日夜不停的操練精兵。嶽飛的存在,金國侵略者如芒在背,包括朝廷,都不能無視。
但對金軍的實力,趙構有深刻認識的,在金軍搜山檢海捉趙構時,金軍如同入無人之境,趙構主要靠逃得快才沒被捉住。對於宋軍,並沒有哪個將領、哪支軍隊能夠抵禦住金軍,黃天蕩韓世忠也只是阻擋了一陣金軍的歸途,趙構對宋軍是極其失望的。
宋金雙方經過多年的折衝,宋軍戰鬥力逐漸增強,而金軍老兵基本被打光,實力下降。趙構也希望與金軍好好較量一番,消除宋軍的「恐金症」,正好金軍從淮西入侵南宋,由此爆發了淮西大戰。
此戰趙構下了血本,不僅張浚、劉琦等名將參加,連中軍(御林軍)的楊沂中都派出去了,還傳命嶽飛馳援淮西。但此戰宋軍先勝後敗,楊沂中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而嶽飛則一直沒投入戰場,援助淮西不力也是風波亭的主要罪證之一,楊沂中甚至希望親自監斬嶽飛。
戰後,趙構痛定思痛,開始整頓這些已經有割據意識的軍中大佬。將張浚、嶽飛、韓世忠都升到中央擔任樞密(國防部正副部長),而風波亭的冤獄,核心在於嶽飛是否繼續遠程操縱部隊,尋求重返軍隊,趙構要防範的正是這些軍隊大佬擁兵自立。
軍隊與地方結合,軍政一體,必然會形成地方利益,成為有政治訴求的團體,即便是在國土淪喪、國家滅亡之極也是如此。朝廷不作為,兵強馬壯者為之,能者居之,自古亦然。
嶽飛的實力較劉裕還有很大差距,政治手腕也差很多,趙構和秦檜輕而易舉就解決了嶽飛問題,軍隊也保持了穩定,這也說明了嶽飛的「無私」。但嶽飛能不能成為劉裕,完全看形勢發展需要,不完全看嶽飛是否忠心,是否無私,形勢到了,嶽飛也不能改變。忠臣趙匡胤黃袍加身,也是形勢發展的結果,怪不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