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範成金大學畢業後在家啃老十年,可她卻將原因都歸咎於父母身上,對父母非打即罵。
畫面中,範成金正和母親爭吵不休,互不相讓。
母親指責女兒整天在家不做事也不出去上班,什麼都幹不了,10年來一事無成。
可成金卻覺得母親不理解她,只看結果,從不考慮她的想法,比如她喜歡雕刻,母親卻覺得毫無用處。
成金還說母親總是打擊她,經常說一些極端的話刺激她,比如:你將來成事了我給你跪下、你成事了狗都成事了等等。
可母親卻覺得自己沒說錯,如果成金成事了,她也就不說了。
見母親頻頻打斷自己說話,成金很是生氣,她大聲怒吼,仿佛想要將積攢已久的怒氣都釋放出來。
成金大學畢業十年,工作的時間加起來卻不到半年,可提起不出去工作的原因,她卻振振有詞。
成金覺得這都是父母不支持自己,不幫助自己。
她說:「家是個小集體,講團結,一家人要團結友愛,家是愛的港灣,所以我覺得一家人應該團結,應該把力量集中起來向外衝,把事情做好,這個家才能發展好。可他們呢,都是讓我一個了出去,我爸還總說他不管,別找他。我覺得不能這樣,這把我孤立了啊,我單槍匹馬,我能做啥?」
原來,成金表示大學畢業後,工作時發現自己在面對陌生人時就會緊張的講不出話來,這讓她備受打擊
她想要調整心態,可當她將事情告訴父母時,得到的卻是嘲諷和指責,這讓她失望無比。
失去工作後,回到家裡的成金一直在做自我調節,這十年來她給家裡出了很多主意。
在家裡,成金多次想要創業。
成金說,前幾年有人在村口小學旁邊出租商鋪,她覺得村子裡人口不少,買東西卻都要去鎮上趕集,在哪裡開個小超市肯定不錯,但卻不被父母看好。
對於小超市沒開成,成金一直耿耿於懷,她覺得這都怪父母不支持她,她氣憤道:「我媽怎麼說的,她說誰上你這買啊,不都是趕集買去,或到小販那買去。」
成金的母親承認她確實說過這些話,但她表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開超市要拿地蓋房子,不是成金空口白牙一說就有的東西。
母親直言不諱道:「我們親戚六姑爹說,說你不上班做買賣,那你做買賣,你就個人鋪墊,個人打底,比方你店已經鋪張起來了,你差點錢,大家幫你一把,你去幹是可以的。但你一分錢沒有,都空嘴說,別人咋幫你呢?」
母親覺得成金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什麼都靠他們,又什麼都怪他們,事情沒做好又把原因都推到他們身上,這讓他們很無奈。
成金和父母的溝通從來沒有心平氣和,每次都是吵架一般的咄咄逼人。
成金是家裡的小女兒,為了生下這個女兒,成金的父親丟了工作。
這讓父親對成金抱著很大的期望,儘管成金的成績不好,父親仍堅持讓成金復讀,復讀三年,成金也只考上一個專科學校。
所以當成金畢業後不願工作,還將責任都推給他們時,父親既痛心又失望,他們不知道其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成金卻覺得,小時候父母的指責和否認才導致了如今的她。
成金表示,小時候她幫家裡做事,做的不好時父母總是非打即罵,比如煮飯時水放多了,父母就經常說:做飯做成啥,什麼都做不好。
成金憤憤道:「我姐我媽、我爸,任何一個人都是這樣式的,只要是你自己自作主張做的,無論好與壞,都是說你。」
有時,成金花半天畫的一張畫或者研究一天設計的東西,當她興致勃勃的展現到母親的面前時,得到的都是否認和打擊。
母親覺得成金這是浪費時間,做的這些東西毫無意義,毫無用處,還指責成金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父母的否認和打擊讓成金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讓她越來越壓抑,直到徹底失去信心,失去了自我。
對此母親承認,她確實不懂得誇人,作為一個農村的家庭主婦她更不懂女兒做的那些東西,她只知道讓家人吃飽穿暖,孩子好好讀書以後找個好工作。
母親也知道自己一開口就是打擊人的話,可她也不知道其他教育孩子的方式。
母親表示,大女兒她也是一樣教育的,如今卻勤勞乖巧,和小女兒完全不同,這是為何呢?
了解情況後,心理專家做出了分析。
專家表示,成金雖然33歲,但她的心理年齡其實一直停留在十幾二十歲,在這之後她一直沒有成長。
父母的打擊和否認,讓她失去自信,她的想法很多但沒有父母的幫助,沒有他人的肯定,她就不敢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去實現。
簡單地說,成金被束縛住了,束縛在父母的否認中,她覺得自己無法獨立完成一件事,所以她害怕出去工作。
而之所以大女兒沒有變成這樣,是因為大女兒按父母安排的那樣早早嫁人,有了自己的家,成了父母心目中的樣子,她也接受了這一切。
專家覺得,父母不能用33歲成年人的標準要求成金,更不能以之前的方式和成金溝通。
父母應該讓成金從小事做起,讓她有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讓她有被認可的感覺,更關鍵的是,母親不應該總刺激成金,而是應該鼓勵支持她。
而成金,也要學會慢慢成長,學著走出家門,和陌生人溝通交流,擺脫現在的生活狀態。
事情的最後,成金的父母認識到了自己問題,表示以後會和女兒好好溝通,給女兒肯定和支持,讓女兒慢慢獨立,做一個有用的人。
所以,當孩子畢業在家沒工作,脾氣還不好時,作為父母首先應該冷靜下來反省自己。
有人說,人的一生有三個階段:認識到父母是普通人,自己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
作為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當孩子畢業後,父母總覺得孩子就應該馬上出去上班賺錢,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孩子大概率也只是個普通人。
孩子也有煩惱,也有壓力,當他們畢業在家沒工作時,首先肯定是著急的,讀了這麼多年書,他們也想好好工作,報答父母,可現實是殘酷的,工作不是那麼好找的。
所以當孩子在家待業時,作為父母如果提供不了幫助,就做好孩子的後援工作,安慰孩子不要著急,而不應該隨意指責或者打擊孩子。
同時在家裡,可以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活,讓他們也被需要,被認可。
希望父母面對這種情況,能多一點耐心,勿驕勿躁!
現在孩子難管,一味啃父母的大有人在,我兒子今年也快畢業了,一切尚好,能去打工賺學費,對父母的話基本能聽。可是也有缺點,主要就是好上網,致使晚上不睡覺早上起不來,我也很頭痛,說 了也不聽,到是不吵,就是不聽,這事急人。二是吃飯能吃,疫情期間胖了15斤,也是頭痛。我也找方法,感覺是束手無策。只能是不斷的談話,反覆談,只能這樣處理。我感覺對待獨生子女,首先是不要暴力,不要打不要罵,儘量冷處理,溝通是最好的橋梁,最好的手段。別的真沒好辦法!同為父母,與你共勉!
為你的經歷感到悲哀和同情,說一下我小姨和姨父的方法,看他倆如何把家裡啃老好多年的女兒扶上正道,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我小姨和姨父都是當地稅務局的,小姨國稅、姨父地稅。在表妹小升初時,姨父升職到副局長的職位,小姨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女兒和家庭,辦理了內退。
表妹初、高中階段,小姨每天早起做早餐、風雨無阻接送表妹,高中時為了讓表妹晚上能多睡一會,甚至在學校旁租房子三年陪讀,結果表妹高考時只考上了三本。即便如此,小姨和姨父卻很滿足,以為可以好好休息了。
表妹大學時學的經濟學,畢業時卻沒有考取會計證,於是沒有找工作,打著在家安心複習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啃起了老。因為有相應的專業,所以複習了一年順利考取了,於是姨父幫她找了個離家走路10分鐘的單位上班。雖然每月只有1、2K塊錢,但是小姨和姨父覺得女兒可以住在家裡,方便照顧。
上班期間,姨父還是像表妹初中時那樣,每天早上小心翼翼地喊女兒起床,從6點喊到7點,然後在表妹狼吞虎咽吃過早餐後,再送表妹去單位。表妹單位就在姨父稅務局家屬樓的旁邊,但姨父還是堅持送,在他心中,女兒還是那個沒斷奶的小娃娃,捧在手心含在嘴中才放心。
誰知工作了不到一年,表妹就不願意幹了,說工資太低,她要考公務員。小姨和姨父在當地關係網不錯,也非常希望表妹能考到體制內,一勞永逸,所以雙手雙腳贊成。
在家備考公務員階段,表妹晚上打遊戲,白天睡覺,每天中午才起床開始看書。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沒有一次能進入面試階段。姨父在表妹第一年參加公務員考試時,就找好了關係打好了招呼,只要能進面試階段,一準能進他們系統內,剛開始兩年可能在下面鄉鎮鍛鍊兩年,最多幾年內就能想辦法調上來。結果每次查成績都是失望,後來姨父在別人詢問她姑娘成績時,都不好意思了,直接說不知道結果。
表妹在家待了5年多,小姨和姨父都放棄了,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和表妹的現狀,覺得再不給表妹斷奶,一輩子估計就這麼混下去了。
於是開了個家庭會議,詢問表妹想要什麼,以及怎麼計劃自己未來幾十年的。表妹說感覺生活沒勁沒動力,所以混日子也挺好。於是小姨和姨父告訴表妹可以用家裡的存款給表妹在武漢買一套房子,首付7成,剩下每月還款2000多讓表妹自己解決,把房貸這作為表妹奮鬥的動力。剩餘存款是小姨和姨父的養老錢,跟表妹無關。
表妹單純,被姨父一鼓動,覺得能有自己的房子也不錯,還款2000多也是自己可以承受的,所以一口應承下來。其實在她內心還覺得有自己的房子後,就可以擺脫父母的管制,再也沒有人在耳邊嘮叨了。
姨父在武漢看房子期間,讓表妹自己到武漢找工作,他只支付房貸到收房那個月。表妹學歷不高,又在家荒廢了五年多,所以找的工作只有3000多塊錢,房租一除開,每個月連生活費都不夠。但是姨父說到做到,除了房貸,即使女兒月底啃方便麵度日,他也不為所動,衣服和化妝品開支更是不管。
17年收房後,姨父也很少去單位了,他工作幾十年,到50多歲也升不上去了,所以乾脆休假。每年至少有半年的時間跟小姨一起出去遊山玩水,為了激勵表妹自立,他們出去遊玩的時候,經常手機關機(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號碼給家裡緊急聯繫時用,表妹不知道)。冬天在海南和雲南經常小住2-3個月,對於表妹來說,父母那段時間是消失狀態。
有一年冬天,表妹下月10號才發工資,但是2號的時候卡上只剩下2600用於支付銀行的房貸扣款,她不敢隨便用(以為只要逾期房子就會被銀行收走,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找我借了500塊。
就這樣,表妹被房貸追著努力工作,每天睜開眼睛就要算下這個月還剩多少天才能發工資。不知不覺工作了3年多,工資雖然漲到了4000多,還是覺得每月捉襟見肘。於是計劃考中級職稱,連午休時間都用來看書,那叫一個發奮。表妹知道姨父說到做到的性格,加上好多次都聯繫不上小姨,讓她知道父母靠不上了,只能靠自己。
後來在考取職稱的過程中,認識了男友,在同一棟樓上班,兩人相互鼓勵,順利考取了中級會計師,工資也漲到了5000。過年期間,表妹說她下一步要計劃注會了,因為工資還是不夠用。
我為表妹的上進高興,也很佩服姨父在認識到女兒教育出現問題時,當斷則斷的勇氣。他在完全有能力全款買房的情況下,選擇只付七成,算好了每月2000的房貸表妹一定會應承下來;在表妹視頻電話啃方便麵也好、餓肚子也罷,都不為所動,讓表妹自己解決獨立生活時面臨的難題;狠心消失幾個月來躲避表妹沒錢時的窘迫,讓環境和生活逼著表妹不得不成長。
家中有啃老的子女時,父母首先應該反思哪裡出現了問題,分析用什麼方式才能調動子女的積極性和動力,從而共同解決問題。如果不行動,那只能被剝皮蝕骨一直到終了,所以趕緊行動吧,希望我姨父的方法能對您有所啟發!
沒辦法,接著養。
1.不要總拿話磕打她!
2.讓她知道你可以一輩子養她!
3.表示你不在意她待業!
4.讓她知道她是你的小寶貝!
一時的失意和迷茫,更需要家人的愛和不離不棄!
她是有理想的,只是需要比別人多一些時間去適應角色的轉換!
罵你,跟你動刀子,也是你把她逼急了。不要把自己搞得像個外人一樣可惡!
最後,沒事帶她出去散散心!
我也有這樣一個女兒,通過我的努力,終於讓她發生改變,融入了社會,而且現在挺有成就。我女兒從小就很外向,人也長得漂亮,但就是有一點自尊心很強。
自尊心太強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她所學的專業不是太熱門,加上大學也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所以找工作的時候屢屢碰壁,而反觀那些不如她的同學,有的通過關係進了自己父母的單位,有的人能力強,沒幹本專業進了像通信公司這樣的私企,還有的人到了親戚家的公司,最後她什麼工作也沒找到。
畢業就失業,這讓她的內心充滿了落差,她開始覺得我這個當父親的沒用,連自己女兒的工作都解決不了,時常對我冷嘲熱諷,我其實很理解她。
第一,畢業就失業,找不到工作她覺得丟人,覺得自己沒用,在同學之間抬不起頭來,有心理落差。
第二,她覺得她的父母應該像別人的父母一樣有人脈她可以依賴,但她的父母讓她很失望。
可我就是個普通老百姓啊,可能我對她太嬌慣,讓她誤以為父母無所不能,這樣的心理,她沒覺得自己有錯,她之所以這樣都是父母無能造成的結果。所以她對我說話真是非常難聽。我知道一個人不能長久呆在家裡,如果這樣的心理,這樣的狀態,就廢了。
我和她進行了一場坦誠的對話,我對她說,希望我們是以朋友的關係談話,而不是以父母的關係。為了讓大家看明白,我將講話內容歸納了四條
第一、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上班賺錢,把你養大,送你上學,滿足你普通的花錢需求,是希望你學有所成,變得優秀,然後憑自己的能力找個好工作,因為父母知道自己沒本事,知道對你找工作起不了任何作用。現在你沒工作,難受的不只你自己,作為父親我也很自責,現在,你父母就是個普通老百姓,你就是再罵我,這個事實也改變不了。可你想過沒有,你不上班,賺不到錢,等你當了父母不是比我們還沒用嗎。
第二、現在你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只能說明你在大學沒學到可以謀生的技能,但你學習到了文化,有學歷,作為父親我很欣慰。現在的大學生滿地都是,已經沒有了競爭能力,所以大學生就是幹了服務員,也不會有人笑話你,所以要放下自己大學生的驕傲內心,一切從零開始。
第三、找工作就像釣魚一樣,要有耐性,剛畢業的大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入行,要入這個行業,就不要考慮賺錢的多少,也不要管工作的高低貴賤還有是否體面,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為沒有經驗,所以剛上班的幾年是拿體力賺錢,入行幾年,就是用經驗賺錢,但第一步就是先要進入這個行業,而不是挑肥揀瘦。這就想去找別人辦事一樣,別人家的門你都進不了,更別說談事了。
第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找工作容易,送快遞送外賣都可以,有很多研究生都送外賣送快遞了,你這個大學生更可以。如果不想拋頭露面,你擅長寫作,可以搞自媒體,總之只要你積極生活,不管幹什麼工作肯定有工作餓不死。
我覺得子女都是通情達理的,尤其是受過教學的大學生,他們驕傲自尊,但講道理,但是你只要打開她的心結,她會立刻改變,在我和女兒這次溝通後,她改變了許多。她去一個零售連鎖,找了個收銀員的工作開始幹,然後又幹了一年銷售,由於是懂業務,還是學財務出身,工作認真負責,公司的財務總監借調她當了會計。
她一邊工作一邊提高自己,現在還考了會計中級證書,成了一個白領,她現在的成就,真的我感到非常欣慰。所以我覺得你女兒肯定也可以,現在只要打開她的心結就行,用我的方法試下吧。
你教孩子把路越走越窄了!
在我的生活中就遇到過這樣一對母女。就像是題主所說的那樣。
女兒30歲了,還在家裡呆著啃老,父母當然不樂意了,他們也想讓女兒出去工作,自食其力的。但是卻遭到了女兒強烈的反對,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弄得很糟,一個屋簷之下,動菜刀,破口罵的事兒都出現過,在這裡我不想簡單的給人家出主意,讓人家把閨女直接轟大街上去。
因為很明顯,那樣做就是把孩子往死裡逼。我只想先說說,追本溯源,這樣一個畸形的,不能適應社會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這個女孩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一個是醫生,是企業裡的技術幹部,父母都是那種靠大學文憑,掙得到一份`體面工作』的人。這樣的家庭也被稱為知識分子家庭。
但是我個人認為,知識分子家庭,只是說這家的父母知識水平較高,並不證明這家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三觀都正確。
過去有句老話,知書達理!
知道書本知識是一件事,但是通曉道理,則是另外一回事。
有的時候父母不明道理,把孩子教育的脫離現實,長大之後處處碰壁,甚至是無路可走,究其原因,也真不能全怪孩子。
首先,知識分子和那些財產豐厚的有產階層不一樣。知識沒法迭代傳遞,`所謂`985,不過三代'是很普遍的現象。
這一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但是即便是很重視,即便是在北京,海澱,很多學片區裡的學生,也不見得就能考上985,就能上了好專業。
教育是一門藝術,不是技術,既然是藝術,就存在著,像齊白石那樣,以一個木匠出身,就能成為一代畫家的,也存在像盧照鱗那樣名家士子,畫了一輩子畫,也沒太出名的。
教育也是一樣,它必須作用於個人天資,環境影響,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考大學,入名校的機率高。但絕不是100%,所以父母要對孩子早做打算,要把孩子未來的路考慮好,不要讓她無路可走。
什麼叫無路可走?說白了就是一句話:高不成,低不就!
我先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我是學商業的。據我所知,我是第一批商業本科生(之前商業只有專科設置)我們實習的時候,我得了個全優,為什麼呢?不是因為我有多優秀,是因為我去了,許多同學都不愛去的實習單位,西單菜市場。
一個學商業的,在菜市場賣豆製品,這完全是職業對口呀!
那時分一商和二商,菜市場歸二商管,明擺著也是商業範疇啊。但大家都不愛去,好像只有我和另外兩個同學去那裡實習了,那兩個人還都不太高興。
我倒覺得無所謂。
站櫃檯是一件又快樂又輕鬆的工作,我願意和顧客們聊聊天,願意和大爺大媽拉拉家常,而且我還比較勤快的,按領導的指令把什麼醬豆腐,玫瑰豆腐全都翻譯成英文了。分別翻譯成紅白氣死!玫瑰氣死!至於撇了絲,芥末墩,該翻譯成什麼?我還沒想好呢。
後來陰差陽錯,我以實習全優的成績去了中直機關,離開了醬豆腐,臭豆腐櫃檯,進入了科研所,這讓人哭笑不得。
讓我幹前者,我開開心心。讓我幹後者,我快快樂樂。我這個人從思想裡對第三產業,對普通勞動者,非常尊敬。根本沒有什麼隔閡之分。
我不覺得掃大街的低人一等,當保姆的就是老媽子,至於什麼商店的售貨員,上了大學的人,就不應該幹!
這種想法,害人害己。
而我認識的那位知識分子,一家子人都覺得自己是大學問,大聰明,書香滿門,精英八代。
平日裡他們對那些物業掃地的阿姨,剪草坪的大叔,就一臉嫌棄。父母的這種價值觀,會根植於孩子的心裡。她覺得幹這些工作就是低下,就是讓人看不起,就是不體面。
但問題是,一方面,孩子天資平平,費了半天勁,上了個三本。學企管。另一方面,又打心眼裡覺得,所有的體力勞動者都等於人生失敗,等級低下,不體面,遭人白眼。
那你讓孩子怎麼就業?
怎麼立足於社會?
她想成為白領,她想成為精英,沒條件!
幹點服務業,第三產業,工廠工人,超市導購,又覺得沒有面子!
和勞動人民打成一片,就是痛苦萬分,只要沒穿上白襯衫,沒坐在辦公室裡,就是苦B人生!
那麼你讓她把自己安放在,社會的哪個位置上?讓她走哪條路?
你把孩子能走的路,早早地給堵死了呀!
這位30歲,還不願意出去工作的女兒,不是沒有在外面打過工。
當年學校安排實習,直接把他們送到了一家大酒店,在那裡當服務員。
她幹了沒有一個月就哭著回來了,因為領班對她不客氣,因為顧客對她不尊敬。
有一個男顧客指著她的鼻子說:
你,過來,叫你呢?怎麼聽不見?我叫你半天了?你想什麼呢?
姑娘聽了這話,眼淚都下來了!長這麼大,沒人跟她這麼說過話,在社會上怎麼就這麼被人看不起?怎麼就這樣被人隨便呼來喝去?
職場對她來說是泥潭,她掉進去了,弄得渾身又髒又臭,現在還要被摁著腦袋在那裡摩擦,她實在受不了了,穿著工服哭著就跑出了酒店,弄得當班經理非常奇怪,還以為誰欺負她了。
她最後實習成績很差,也算勉強畢業。實習單位不願意接收她,當然她也不想回那兒去。
那幹什麼呢?
姑娘幹過傳銷,開過奶茶店,幹微商,在朋友圈裡幹過代購,做過保險代理人…
但是哪行哪業也不好幹呀,拉下臉來去求人的事兒,她幹不來。憑自身的技術挑起一攤事業,她沒本領!
不是說這個孩子有多無能,我是說她沒法面對自己,就是個普通人,這件事兒。
她沒法承認自己不是個小公主,也不是什麼書香門第的大小姐?
她就是一個扎紮實實的基層勞動人民,她就應當去做一份普普通通的基層工作,但是對於這一點,她實在無法接受。
最痛苦的時候,她甚至想過要輕生。她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兒!
她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所以只能悶在家裡不出門。
而作為父母,這個時候再去讓孩子轉變思想,去接受幹那些在她在看來,很低賤的工作,已經來不及了。
父母和孩子談過好幾次,催過她出去找工作,但是都被拒絕了。
孩子朝他們大吼:我能找到什麼工作?收銀員,工人,服務員,導購就是這些了,這些活兒,怎麼幹呀!
孩子能喊出這句話,家長是有責任的。
這些工作怎麼幹呀?
要是大媽我,一個一個幹唄!
當收銀,我手腳麻利,
當導購,我嘴甜愉快,
理貨多跑腿,工人多幹活,我可以用自己的汗水來換薪酬,我不比那些坐寫字樓的白領差。
我自己看得起我自己,我並不因為我從事什麼行業,就會覺得掉了身價,跌了身份!
那天我還跟這個姑娘說呢:
你看大媽我,八十年代末的大學生,我以前在中直機關,後來身體不好,病休了。之後,我在文玩店站過櫃檯,(那叫坐高兒)我給大富豪看過孩子,我在培訓學校當過講師,我在三本學校幹過輔導,我做過很多職業,我覺得這輩子這樣也挺好的,豐富多彩呀!
我不覺得,我比那些還留在機關裡,最後當上處長司長的同事們差,我也不覺得,我比那些成為大富豪,上了財富榜的同學差。
我就是我。
我對這個社會有貢獻,對自己的家庭能負責,這就是咱成功的一生啊!
其實現在說這樣的話,我覺得都說晚了。姑娘的父母,應該早在孩子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就多和她說說這些話。
年輕人要`入寬門,走上坡'。
入寬門,就是投入到浩浩蕩蕩的勞動大軍裡。
走上坡,就是勇於攀登。在各行各業取得自己的成績。
千萬不要想著`入窄門,走平路'!
想著能夠一畢業,就進入一個什麼很高級的單位,然後平平坦坦地溜達著,就取得了體面的成績。
那是非常小概率的事,有人那樣過一生了,但咱普通老百姓沒這個條件!
這姑娘是讓她父母給耽誤了!
【超姐觀點】子不教父之過!這樣的熊孩子直接趕出去,讓她在外面吃吃苦就懂得感恩了!你的孩子之所以成為這樣跟教育缺失有關,是家長太嬌縱溺愛孩子的結果!
都大學畢業了有手有腳的為什麼不讓她出去工作,讓她自食其力學獨立?你培養孩子長大成人,大學畢業就是為了在家啃老嗎?最主要的是她不僅啃老,還目無尊長、飛揚跋扈,這樣的孩子你養在家幹什麼?假如你掙不到錢,動不了時誰來養她?你們又怎樣養老?
現在你的女兒已經上升到罵你,對你動刀子的地步,這行為那還有一點女孩的樣子?自私自利、粗暴兇狠!你還不忍心管教嗎?再這樣下去她會反了天的!你管教孩子是為孩子負責,是對孩子好,等她醒悟以後會感激你的,不要再繼續害孩子了!
有的父母窮其一生為了孩子,但要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害!給你講講我同事的兒子:
同事是三十多歲才要上孩子,孩子是早產兒,同事覺得孩子能來到這個世界跟她很不容易,加之孩子自幼體弱多病同事對孩子寵上天,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天天捧在手心裡當寶貝。
孩子在這種溺愛的氛圍中長大,從小誰都不能和她家的孩子打架,無論誰對誰錯都是對方的錯,同事全家對孩子更是無條件的寵溺。孩子變的驕縱跋扈,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裡,什麼事都不怕。自己也結交了一幫不良少年當朋友。
一日晚上十一點多同事打電話借錢說她的兒子出事了,開始我還以為是孩子生病住院呢,那時她兒子還不到十四周歲,一個小孩子能出什麼事呢?她在電話那頭哭著說孩子被抓了,在公安局呢!我吃了一驚趕忙穿上衣服趕過去。
原來她的兒子和幾個不良少年在一起玩,大家手裡沒錢去網吧,就想到認識的一個孩子家有錢,他們幾個在那個孩子家附近轉悠,遇到從親戚家回來的男孩,幾個人把男孩圍住,其中一個孩子手裡還有一把水果刀,他們認為這個家境富裕的孩子那天口袋裡還沒有錢,他們幾個只從男孩身上翻出1.5元。幾個孩子搶了錢跑了,男孩回家告訴家長並報警。
這是發生在嚴打期間,四個不懂事的孩子就這樣被關在看守所。幾個孩子的家長託關係打點,每家大概花了十幾萬,孩子沒判刑,在勞改所勞教了半年才出來。
孩子出來同事還不長心,覺得孩子在裡面吃了那麼多的苦,回家就好好補償補償吧!
先是花錢給孩子找了個學校繼續讀書,孩子本就無心學習,在學校還不服從老師的管教,這三年高中下來同事的白髮增添了不少,他的孩子也沒學出成績來,高中畢業上了一個三流的專科混日子。
同事的家庭本就不富裕,孩子這一進一出的花費;高中找學校花費;大專三年……家裡現在還住著以前單位分的舊房子,同事夫妻工資有限掙得錢都花在他兒子的身上了。就這樣的一個家庭環境,同事還捨不得兒子出去工作,開始周圍的朋友還幫著她給孩子找工作,她兒子嫌工作累;嫌工作不是自己所學專業不適合自己;還嫌工作的地方沒有人情味管的太嚴……
東挑西揀的一晃幾年下去,沒有人再熱心幫忙介紹工作了。同事的兒子在一個地方最多工作半年,一般都是一兩個月,後來索性直接宅在家裡不出去,天天在家啃老。
現在三十出頭的孩子整天在家玩遊戲,同事夫妻也退休了,每個月乾巴巴的退休金一家三口維持著生活。有時同事打電話訴苦:都是自己嬌慣孩子的結果,萬一自己那天走了孩子怎麼辦呀!可同事只是思想上認識,行動上依然我行我素的嬌慣著孩子。真不知道他們以後會怎樣……
你如果不想你的女兒步入我同事兒子的後塵,就學會狠心,讓孩子吃苦不是壞事,教育孩子學習傳統美德,懂得尊老愛幼、知道感恩回饋!
現在教育孩子還不晚,不要等到自己老了動不了時再後悔,趕快行動讓孩子找個工作先邁出一步,以後再慢慢的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只有邁出第一步以後才有其它可能,如果還繼續在家啃老,以後會有更大的隱患!
朋友為了孩子,為了自己,好好醒悟,行動吧!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家裡資產至少、至少幾千萬…
這個阿姨已經退休了,她有個兒子,三十幾歲了,自從大學畢業以後,從來都沒出過門,更沒有工作過,每天在家都是打遊戲。她兒子很悶很悶,甚至我們都覺得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可是明明就是大學畢了業的人啊。
知道的人都說,她兒子廢了。舉一個例子,阿姨外出旅遊,她兒子不願意一起去,阿姨就和自己的姐妹一起出去玩,臨走之前給兒子提前親手包好了一冰箱的餛飩,告訴兒子,自己不在家的這段時間,自己餓了就下餛飩吃。
一周之後,阿姨回家了,發現冰箱裡的餛飩一個都沒動。於是問她兒子,為什麼不吃餛飩,她兒子說,因為自己不會下。
她兒子在家啃了一個星期的方便麵。困了就睡,餓了就吃方便麵。也不打電話問問媽媽,也不思考別的問題。
阿姨最近思考的問題就是,如果有一天自己離開了,那就沒有人能照顧兒子了。所以阿姨現在極力給自家兒子找兒媳婦,能伺候兒子一輩子的兒媳婦。
如果你家已經有錢到了這個阿姨家的這種地步,可以伺候你女兒一輩子不愁吃喝,那你想養著她,你就養著她吧,不要刺激她,以免她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
如果不是,在疫情期間只保證她的吃喝,其他的一分錢都不給。不要跟她理論,更不要跟她做無謂的爭吵。
疫情結束以後,給她幾千塊錢,讓她搬出去自己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別回來。
題主說的這事兒聽起來很奇葩,但這卻不是個案,此類事甚多。究其原因,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父母對她自幼嬌慣寵溺,使之在家裡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霸道性格。儘管父母為了她費盡心力,但她確絲毫沒有感恩之心。在她眼裡,父母只不過衣食來源而已,毫無尊重可言。
二,應試教育下的學生,學習壓力大,整天除了讀書寫作業別的什麼也不染指。養成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油子。除了念書,什麼也不想做,什麼也不會做。
三,由於大學不斷擴大招生,大學畢業生滿大街都是。相當多的大學生無業可就。他們因而無助,迷茫,失望,煩躁不安。
四,整天喊著讀書改變命運,可實際上,不少人書確實讀得不少,也讀得很苦。但到最後因為仍不夠優秀,看不到改變命運的路在何方,因而痛苦,失落,彷徨。
五,這些人就起業來,高不著,低不就。像樣的崗位人家看不上他,較差的崗位自己又不想做。雖然招工的崗位也不少,但沒人要他,雖然好多地方工員不足,可他不想去。
這樣的孩子,還真是父母的愁,家庭的孽。
說到題主的女孩兒,還是先不要去理會她,讓她涼涼再說,等她平靜了,再慢慢和她講道理。讓她慢慢認識生存之道的艱難,降低標準,找一個不論工錢多少,適合女孩子幹的活兒就行了。好則是個女孩子,養她二年,找個婆家打發了了事。待她有了自己的家,或許就漸漸懂事理了。
為人父母者,一定不能放鬆對於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要讓子女的成長過程始終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必要時那怕行使一些兒強權,也不能讓其自由生長。
否則,你養大的兒女,可能是為自己增加了一個寃孳!
敢跟父母動刀子,這樣的孩子還值得去供著嗎?說不定那天真要了你的命!對於這種不知感恩只知道索取的孩子就必須給她斷奶,讓他自已找出路來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讓他成長,不然,永遠是個討債鬼讓父母永遠得不到消停,要為他們辛苦一輩子,不光辛苦一輩子。反而越養越成仇人。不過,造成孩子成為這種狀況,和你們的教育方法是分不開的,原因也在父母身上。
我有一個同事的兒子雖說沒有跟父母動刀子。但是,也差不到那裡去,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我的同事身上。他們以前有個兒子,因先天性心臟病不到九歲就死了。兩年後才從悲痛中走出來生了這個兒子,從此他們牢牢地把孩子控制在他們的臂膀之下,怕孩子有個閃失。從孩子上小學到中學,放學後就不弁許出家門,一天死叮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要知道跟別的同學在外邊玩,雖說不捨得打孩子。但是那種祥林嫂似嘮叨都會把孩子逼瘋。
這麼說罷,我這個同事『』愛『』孩子到了極致!自已從來沒買過衣服,就穿孩子不穿的校服或是工作服。當他們的兒子上大學才擺脫了他們的控制,對孩子來說在家跟牢房沒有什麼區別,對父母沒有了愛就是恨。大學畢業後不去找工作,開始自己住進了父母給提前準備的婚房裡!在這婚房裡和女朋友同居,女朋友也不去工作。當他們沒錢時這才回家要錢,而且沒有一絲的笑臉就跟地主要債一般,拿了錢就走連爸媽都不叫。為了省去回家這個環節,說白了就是不想見到父母。(我這同事退休後跑出租,多遠的地方都去,為的是多掙錢)把自已的支付碼貼在車上,把收到的每一筆的費直接掃在他的帳戶上,就這樣他都不敢對兒子說個『』不『』字。
總體來說,對這樣的孩子幹萬別慣著,該斷奶必須斷奶,讓他們自食其力。不然,你這不是愛,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