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50和55歲退休金差別大不大?可以詳細一點講述一下嗎?_50歲退休和55歲退休的工資差多少

陳早華123說: 50和55歲退休金差別大不大?這個要看你在什麼行業,如果你在公務事業單位上班差別就有點大。 …

陳早華123說:

50和55歲退休金差別大不大?這個要看你在什麼行業,如果你在公務事業單位上班差別就有點大。

我講個真實的例子,我們學校五年前退休的小學高級老師,他還當過中小學校長,他現在的養老金是5020元,而去年退休的一個普通老師,他的養老金有6300多元,他比早5年退休的老校長養老金多了1300多元。他除了養老金多,他還補發了4萬多元,而5年前退休的老校長還只補3500O多元,除了養老金及補發工資多,另外還有同樣多的績效補貼。

同樣我也是比他早退5年,我是副高退休的,如果用老辦法計算養老金,我的養老金應該比他中級退休要多一點,現在我不但沒有比他多,反而比他少拿了幾百元養老金。

現在相差5年退休為什麼養老金會相差1300多元呢?這就是2015年並軌之後才出現的,多上一年班,多繳一年費,養老金要多2百多元,並軌前多一年工齡只能多一級薪級工資只有40元左右,現在多一年教齡多一級薪級工資有1百多元,加上繳一年費多2百多,多一年教齡就要多三百多元養老金,雖然你早退也每年漲了1百多元,但他還是比你多了2百多元/月。同時5年前我們這裡小學高級只有十級,近5年小學高級才有了九級八級,他在這五年內正好進了二級,由十級進到了八級,這裡有多加了四百多元,因此,他遲退休5年多了1300多元養老金。

通過這個例子,我也改變了觀念,以前我總認為中人的養老金不會比老人養老金多,現在我真實看到了中人比同職級的老人或相差幾年工齡的中人也會多1千多元養老金的現象,同時還會出現工齡長的中級職稱養老金比高級職稱養老金還更多的現象。

大海高玲說:

一問一答實話實說。

我在圖書工作是幹部編制,55歲退休。

工人編制是50歲退休,這五年差別就大了, 和我同一天報到的知青,有的是女工人編制50歲退休,我晚退了五年趕上 在職職工漲工資,這差別就是幾百元呢。

有一位男知青工人60歲退休,上了大學評上了高級工程師,比同一天招工來的50歲女知青,多十年工齡,比我多五年工齡,我上大學評的是圖書館館員中級職稱,人家是工人評的是高職,工資比我多1千多元,比50歲退休的,多出2千多元。

高級麵條lH說:

現在退休屬於過渡期內的中人,根據我國2014年10月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的養老金計算辦法,鼓勵多繳多得,長繳多得。50歲和55歲退休,相差5年時間,其待遇一定是有較大差別。但不知道是什麼性質類別的工作單位,因具體情況不同,具體差別也會有所不同。具體差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在職與退休之間待遇的差別。

在職待遇肯定比退休待遇高。不管工作單位是什麼性質類別,最明顯的是住房公積金這一塊,退休後就不能享受了。如果是機關事業單位,那就更明顯了。如年終考核獎、績效工資、車補(公務員)等等,退休後就都不能享受了。同時,在職期間工資的調整幅度要遠遠大於退休養老金調整的幅度。這樣五年算下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二、退休養老金有較大差別。

根據我國現行養老金計算辦法,影響基本養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社平工資、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個人平均化繳費指數和個人帳戶繳存餘額等。

因50歲退休與55歲退休,時間相差五年。這樣,晚退比早退,一是作為計算養老金基數的社平工資會有較大幅度提高。二是實際繳費年限多五年。三是個人帳戶繳費數額會有較大增多。同時,在計算養老金個人帳戶每月計發數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要少。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繳存餘額/計發月數。四是中人在過渡期內退休養老金,是在老辦法計算的基礎上,每晚退一年再增發新老辦法差額的10%,晚退五年就多增發50%(必須是均在過渡期內)。另外,職(企)業年金個人帳戶繳存額同樣也是有較大增加。所以,由於這些因素的差別,其養老金就一定會有較大差別。

總之,50歲退休和55歲退休,不管是在在職與退休之間經濟收入方面,還是在退休待遇方面,早退與晚退都會有較大差別。

清爽河流YL說:

差別大,50歲退休和55歲退休工資差別大,55歲退休相對於50歲來說,多交了5年養老保險金,同時也影響著養老保險金的計算,計算因素的變化是會影響養老金的待遇。

1、計發月數不同,5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95個月,55歲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是170個月,在計算個人帳戶養老金時,計發月數越多,養老金就會越低,相反,養老金就會越高,所以相對來說,55歲退休的個人帳戶養老金會高一點。

2、繳費年限不同,50歲退休和55歲退休,繳費年限相差5年,養老金的待遇相差也是比較大的,如果在5年內按照100%的檔次繳費,55歲退休的養老金每月分別會高出個500元左右的樣子。

3、養老金計發基數不同,因為50歲退休和55歲退休,中間有5年的時間差,5年時間內會讓退休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有較大的差距,後面退休的計發基數會更高,因此遲一點退休的養老金會更高些。

風累了雨碎了說:

不管什麼單位退休,50歲和55歲退休相差5年,都會有以下3個因素因為這5年時間的改變, 而影響養老金的差別。

計發月數

50歲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是195個月,55歲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是170個月,計發月數相差較大,而在計算個人帳戶養老金時,計發月數越多,養老金就會越低,反之,養老金就會越高,所以55歲退休,個人帳戶養老金會高一些。

比如50歲退休個人帳戶是6萬,55歲退休多交5年養老金,一年個人帳戶大概入8000千,5年就是4萬,一起帳戶上就有10萬,對比下:

2017個人養老金:

60000/195=307.7元

2022個人養老金:

100000/170=588.2元

繳費年限

50歲退休和55歲退休,繳費年限能相差5年,養老金的待遇相差也是比較大的,這5年如果按照60%、100%或者300%的檔次繳費,55歲退休的基礎養老金每月會分別高出300元、500元和800元左右。

養老金的計發基數

50歲退休和55歲退休,在退休時間上會差5年,5年時間會讓退休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有較大的差距,比如2017年退休和2022年退休,各地養老金計發基數相差了近一倍,所以55歲退休的基礎養老金會高很多。

以北京為例,2017年養老金計發基數為7706元,2022年計發基數11082元,增長44%,

假如2017年退休工齡是30年,繳費指數為100%,

2017年退休的基礎養老金:

7706(1+1)/2*30*1%=2311.8元

2022年退休的基礎養老金:

11082(1+1)/2*35*1%=3878.7元

基礎養老金5年相差=3878.7-2311.8=1566.9元

從這三個因素看,退休相差5歲,退休金差別2000元上下還是挺大的。

當然提前5年退休也不是沒有好處:

首先你不用為工作身心勞累5年,有了5年的自由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還可以再找份事情幹。

再說你不用工作提前拿了5年退休工資。

雖然提前退休五年,我國養老金每年都在上調,差不多每年5%的上漲,雖然沒有2022年退休時的工資高,但相比當時的退休工資,差距也在縮小。

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各自都有利與弊,沒有一定的好與不好,看自己的情況選擇都是正確的。

吳玉寧好說:

退休年齡的不同,造成養老金有很大差距。

一是每個人越是臨近退休的時候,按照規定自己和單位繳納社保基金越多。

二是養老金的改革就是為了破除平均主義大鍋飯,實行多交多得的原則。

三是如果你從二十歲參加工作,開始繳納社保基金,從開始每月繳納數量很少到按年逐漸增多,可能你五十歲的時候個人帳戶餘額有10萬元,你五十五歲的時候個人帳戶餘額13萬元,社保基金你的個人帳戶相當於你的個人存款,帳戶餘額多養老金就多!簡單預測如果你五十歲退休,你的養老金會比你五十五歲退休少四分之一,甚至可能少三分之一。

大灣區民生說:

50歲退休和55歲退休,退休金差異

退休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 個人帳戶養老金 + 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

= P × (1 + i)÷ 2 × n × 1%

P:退休上年度當地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i:本人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繳費指數=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社會平均工資)

n:本人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

舉個例子,算一下:

假如,本人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6000元,本人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為0.6(60%)。
若本人累計繳費了22年,基礎養老金
= 6000 × (1 + 0.6)÷ 2 × 22 × 1%
= 1056(元)
若繳費年限延長5年,也就是繳費27年,基礎養老金
= 6000 × (1 + 0.6)÷ 2 × 27× 1%
= 1296(元)

2、個人帳戶養老金

養老金個人帳

=個人帳戶儲存額 ÷ 計發月數(根據平均壽命計算,50歲退休按195個月,55歲退休按170個月)

舉個例子,算一下:

假設從工作開始,就按照6000的基數交養老保險,一直不變(這裡主要考慮5年的繳費年限變量)
50歲退休=649元/月
6000×8%(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例)×12個月×22年÷195

55歲退休=914元元
6000×8%(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例)×12個月×27年÷170

綜上所述,55歲退休比50歲退休,養老金每個月多505元。

差額實在很小,所以除非你的繳費基數高+工資高,這部分差額才能越來越大,不然沒有必要延遲退休。

真正的差距是晚退休的工資,所以如果可以退休返聘,一邊領取退休金,一邊領工資,當然更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618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