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了一個詞,叫低配版的財務自由,一個以前經常上電視的名人退休了,退休工資一年差不多有20來萬吧!她把這叫做低配版的財務自由。結果引來許許多多低配版的財務不自由人的調侃,說你這還叫低配版,那我們該怎麼存活呀?
前兩天看電視報導說,中國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883元。也就是每天100元再多個幾毛錢,這個話題也引起了網上許多的討論,很多都是帶著明顯的節奏,例如有個評論說中國的總收入只佔gdp百分之46,而美國要佔gdp的百分之80。
這個我就有點不明白了,美國去年的GDP是25萬億,人口三億多,要按80%來算的話,大約人均可支配收入六萬美元,也就是每個人每月有5000美元的收入。
現在是網絡信息化時代,我們也並不是對美國的情況一無所知,雖然不是很具體,但是多少也了解一點。看到過這樣一個美國的視頻,一個美國白人失業了,沒有房子住,只能睡在車裡面。後來又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也只有2000多美元,而且一到月底每天只能吃兩餐飯。
美國還有六七十萬的流浪漢和無家可歸者,他們的生活怎麼樣?那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有些評論裡的水分非常大,我只能給予四個字,純屬胡說。
在那篇評論的留言裡,有人寫過這樣的點評「中國90%的人收入低於36883元」。就這幾個字,居然獲得了八九千的點讚。
給人的感覺好像中國絕大部分的人生活還是十分貧困,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汽車銷量好幾年保持世界第一,既然都是窮人,那麼是誰在買這些汽車?
就像我住的這個平民化的小區,小區裡面包括外面的馬路邊上停滿了小汽車。我們老兩口的退休工資平均下來也就4000多一點,要按他那個說法,那我們是不是有幸的進入了10%的收入人群?
我絕對是屬於底層收入群體,但我生活的很滋潤,一點也沒有感覺到貧困的窘迫。說實在的,我能買得起低配版的轎車,但我養不起,也沒那個必要。
還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女子在視頻裡說,她的退休工資4700元,她去了澳洲,退休工資根本不夠花,我在評論區裡說,不夠花那是肯定的,即使在中國還有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差異和地域上的差異。何況和外國。
如果在我們這個小城市,你每月只花1700元生活,還能存3000元,年年都可以出去旅遊。有人不服氣,說每月四五千的收入只夠生活,哪也去不了。
我告訴他,我從退休就開始出去旅遊,那時工資還沒有現在高,出去最多的時候是2019年,三月份坐飛機去的三亞,五月份乘火車臥鋪,動車去重慶武隆國家地質公園,坐遊輪遊三峽到宜昌遊三遊洞,十月份去廈門鼓浪嶼到南昌再遊廬山。
2020年遊延安,黃河壺口瀑布,2021年去六盤山,平涼崆峒山,去年去新疆可可託海,喀納斯,天山天池,吐魯番火焰山。疫情能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今年還打算去張家界,湖北恩施大峽谷。
如果不相信我說的,可以去微信公眾號查彩色音樂相冊,那裡有我做的作品,都是旅遊拍的照片和視頻,名字叫「大漠孤煙」。
去了這麼多的地方,經濟上憑的是什麼?就憑我倆每年那九萬多的退休工資,我吃的差嗎?一點也不差,肉,奶,蛋想吃就買。家裡冰箱,彩電,空調,大沙發,該有的生活設施都齊全,我去年還存了四萬塊錢。
我就這點退休的死工資,沒有多餘的收入,在全國論起來屬於低收入階層,可我生活的很富足。我們這裡退休的鄰居大部分都跟我的情況差不多,我們出去旅遊也是拉幫結夥的齊上陣。
所以我就不明白網上許多的說法,好像中國絕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貧困中,中國有百分之多少的人在36883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上或之下,我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也是生活用品和食品的巨大消費市場,如果絕大部分的中國人都很窮,那麼這些東西如何出售?
還有一個非常不解的問題,我的這點退休工資在網上都說根本就幹不了啥,也僅夠是低標配的生活,也達不到財務自由,可我就實實在在的幹了這麼多事,也許是地域差異,我們這裡的水,電,燃氣,暖氣費都不算貴,而且還有取暖費補貼。
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只要國家好,生活就會好。
我就是什麼都是冇冇冇冇冇冇,我沒有房,因為離婚叛給了對方,什麼財產都得叛給對方,唯有帶個幾個月大的孩子淨身岀門,至今也買不起房。
嫁岀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娘家的地也不能給我。為了孩子打不上穩定工,孩子長大嫁人,己年老病多,沒社保,也沒低保,過一天算,日求二餐夜求一宿,什麼都是空白。
謝邀;
題主提的問題有點意思,一個"窮"字了得!
你若問我是不是、是個窮人,我回答很簡單。論知識方面我是個窮人,在家庭、事業方面更是碌碌無為。
對於普通人來說,在當今社會一個"窮"字不再是"光榮"的符號。窮,代表著是你不求進取,賴墮、沒有與時俱進和拼搏精神,沒有付出,哪裡來的回報。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活法。總之,說到底;"富也好,窮也好,知足常樂是最好"。
1、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楚「窮人」這個詞所包含的意思:(1)精神,(2)物質,到底是哪個方面的窮人呢?
2、衡量的標準(和什麼時候及什麼人相比)
所以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答案」。
(1)比如到小濤養花知識來的人,大部分都覺得自己精神方面有點「貧窮」,我更是如此,想通過小濤養花知識這個平臺,和友友一起遊弋網絡,在詩詞書畫方面向友友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使自己的精神境界更加豐富多彩。
(2)我們國家從建國時的一窮二白,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個豐衣足食,人給家足的社會主義強國,已經基本脫離了貧困,解決了溫飽問題。至於物質方面,我們是常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根本沒想過和那些什麼富人呀!明星呀等等相比,我們只是希望國家更加強大,只有國強了,民才能安,在我們強大祖國的保護下,我們只想過平淡的生活,從從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足矣!
我是個窮人又如何?
和富人相比,我就是個窮人。
可是我人窮志不短!
在最困難的時刻不求、不借、不貪、不佔。
這是我處亊的四不原則
我是個比較能折騰的人。
開公司辦報紙,賺了錢就投資新項目,擴大經營,想賺更多的錢,向富人階層靠攏。
也許是太自信了,投資自己不熟悉的行業。有關政策一調整,我賠得血本無歸,資金鍊全部斷裂。
有人提議讓我抵押貸款,父母、親友願意資助我度過難關。
我一律謝絕。
我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我要靠自己的力量,東山再起。
首先,我在二手市場賣了我的名牌包、珠寶首飾、進口服飾、辦公家具等物資。
湊了一筆資金,重整兵馬,再入商海,一切從頭再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慢慢有了起色,又擴充招了些新員工,足夠一個加強排的編制。形勢一片大好!
正當我躊躇滿志、再展宏圖之際。新冠疫情襲來,客戶大量流失,公司半歇業,再次處於虧損狀態。
我母親教導我:人生在世,三窮三富過到老。"
所以,勝不驕、敗不餒。富不奢、窮不憂。
疫情時,韜光養晦。疫情後,放馬再博。懷抱著希望,不煩惱不迷惘,迎接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只能這樣了。
l
我是一個窮人,一窮二白家徒四壁空蕩蕩,養活自己都困苦,還要照顧家。經濟權不在我的手裡,只有自己賺的一點錢,慢慢的攢不夠花。有一點錢的時候,花錢如流水,掙錢不夠花。沒有遇到疼你知冷熱的人,問錢要看人眼色,罵罵烈烈的,心裡不好過。努力的活著,中老年打工難離不開家,還有照顧母親老了。沒有人在家照顧不行的,在母親活著的時候盡孝,不悔人生來過。我是一個窮人,有自己的良知,不出賣靈魂給魔鬼,不奉承別人,自己怎麼快樂怎麼活。窮還剩下一點骨氣,自己沒有錢的日子,日子節儉過,只要家人平平安安,平安健康就是福。
我是個窮人,因為我手裡沒有太多的錢買房和買車子。
一輛破自行車也騎了二十幾年了,光車帶就換了5條了。
已經5年沒有買新衣服了,頭上的帽子差不多有三十年了。你說我窮不窮,夠寒酸了吧。
但也是個富人,我活得很樂觀。什麼達官貴人,什麼億元老闆,在我眼裡和普通百姓沒什麼兩樣。
,但我很同情窮人,特別同情窮困撩倒的農村貧困人群。只有他們對我有所需求,我都會盡力而為。
當然,大的問題我解決不了,因為我也是窮人。
但我可以為他們吶喊,幫他們「走後門,」找一找相關部門,讓他們少走一點彎路總是可以的。
我的業餘生活很充實。我愛寫小說,在小濤養花知識已經寫了四部長篇。
我還有三千多朋友,都是網上結識的。天天聊聊天,交流交流感情,挺開心的。
在精神層面,難道說我不是富人嗎?
我從來不追求物質享受,吃好吃壞不講究,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穿好穿賴不講究,只要不露皮膚就行。
友友們,你們說我是窮人還是富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