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人到了老年,錢放在哪裡最安全?_老人錢存在哪裡最合適

親吻生活一愛欣說: 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性,看似簡單,問題也不大,實際上卻是很有學問的,我也在經常考慮這一問題。 …

親吻生活一愛欣說:

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性,看似簡單,問題也不大,實際上卻是很有學問的,我也在經常考慮這一問題。

有的人要說了,你有多少錢啊,怎麼就放著不安全了呢?其實大多數老年人辛辛苦苦了一輩子,培育及供養孩子讀書、傾其所有讓他們成家,也積攢不下幾個錢,大抵也就是個養老和「救命錢」吧。

然而有的時候人又是在變化中的,當你年老患有某些疾病,發現自己已無法「支配」和認知這些東西的時候,也許辛辛苦苦積攢的這錢被自己輕易地送人了。

人老了,要看多老。

在60-70歲的時候,我認為錢大部分放在銀行裡會比較好,可以定期2-3年,身體健康就定期3-5年,留出一部分來生活應急,比如看病、人情隨禮、消費等。

到了70歲以上就要給自己做好人生最後「周密的計劃」了,過去人到70古來稀,如今雖然這個年齡雖然很平常,卻也是生老病死的關鍵時期,很多人患有老年慢病,人生變數太多,這時最好銀行存款時間相對短一些,1-2年或者最多3年比較好,此時急用時錢時可以憑身份證隨時取出來。

總之,錢放在自己的手裡才「最安全」,不要過早地交給兒女。

如果孩子品質不錯、有孝心,不看重父母的財產而是看重親情和養育之恩,我覺得在自己年老時是可以把存款數目、銀行及密碼告訴孩子的,但所有權一定要掌控在自己手裡,否則沒有了主動權就會失去人生最後的尊嚴,你所有的養老計劃也都會「泡湯」。

我認識一個人,她老伴去世,就是過早地把自己的養老金和銀行卡給了兒子和媳婦保管,平時還幫他們帶孩子,可後來發現自己這麼做太不值了。

有一次,她患病告訴兒子自己最近一階段不能帶孫子了,結果兒子兒媳不是關心她的病情,而是表現出來些許不滿意,說找人看孩子很貴還不放心。

事已至此,她才發現自己「多麼傻」,好幾次想要回自己的養老金銀行卡,話到嘴邊總是又咽下,不過最後還是要了回來,沒想到銀行卡裡的餘額沒多少了,還徹底得罪了兒子和兒媳。

人老了,可以通過很多事情品味出身邊誰可靠還是不可靠,對於總是覬覦父母財產、看重金錢的兒孫,一定要捂住自己的「老本兒」。

如果自己在晚年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清醒的時候最好把財產交給值得自己信任的人來打理,如果這個人不是自己的孩子,應該公正一下這錢的數量和用途。

題主問:人到了老年,錢放在哪裡最安全?

我的回答是:放在自己的「腰包裡」最安全。這個「腰包」要分為三個地方:國有銀行定期、家中備用現金、一部分放在微信及銀行卡裡隨時消費。要做好自己生活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計劃和安排,要留出來「救命錢」及自己身後所用的費用,在恰當的時候告知孩子,但不能隨意支取。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老去,當你不能再創造人生價值的時候,積攢的那點養老錢會保證自己優雅、有尊嚴地老去,其中「掌控權」很重要,不能提前給了最不該給的人,當自己到了真正需要金錢的時候才發現一無所有就難堪了。

圖片來源小濤養花知識免費正版圖庫

我是藍月說:

我母親這次大病,才覺得錢最好還是直接放在家裡某個地方最安全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陪母親去四師醫院住院的前一天,她給父親交代:有個兩萬的支票到期了,讓父親去取一下,害怕後面轉院要用錢的。

老父親謹遵母親的指示,提前一個星期就預約了。該到老父親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和母親的身份證去取錢時,銀行工作人員卻不給取,說是因為沒有密碼,所以不給取,必須本人去取才可以。

老父親一再解釋說:以前你們說老年人記不住密碼,沒讓設密碼,現在老伴在市上住院又回不來。不管父親如何解釋,銀行就是不給取。

老父親也倔,整整一天在銀行和他們理論。第二天,老父親又去銀行還是取不上。沒辦法,老父親帶著銀行的兩個工作人員去市上醫院拍照證明。

折騰來折騰去,可憐我母親當時心梗就犯了,銀行的工作人員也嚇壞了。和母親同病房的阿姨都生氣了,覺得他們太過分了,對他們說:你們也太夠嗆了,這錢本來就是人家存的,到期了,人家都住院了,就委派老公去取,兩個人的身份證都在,居然都取不上。你們這是負責任嗎?我也是無語地看著他們忙乎著拍照上傳,一會兒又說不清楚,又重新折騰再拍再籤字畫押。

二位老人存錢,都沒有密碼,他們說以前是可以取的。不知道現在怎麼會搞成這樣?

經過這一次,誰還敢去存錢。人如果死了,還真取不出來呢!怪不得有這樣的事情曾經發生呢!

母親說從此以後她不存錢了,也不要利息了,她盡力花錢,沒花完的就用塑膠袋裝錢,密封好放在家裡得了,這樣最安全,以後有多少直接分給子女得了,免得到銀行,最後總是出現讓人想不到的事。

我覺得這樣也蠻好。母親說以前的老鄰居就是這樣的,過世以後,子女就在家裡某個地方找到了父母的錢財,然後子女都平分了。

現在銀行為了拉顧客,想盡各種辦法讓老人們去存錢,天天搞什麼活動,送一些雞蛋,送一壺清油的,各個銀行還互相拆臺。當時我們發生這樣的事時,就有別的銀行對我說存他們銀行不會發生這樣的事,這真是不良競爭。

錢存銀行固然會有一點利息,但是等到取錢時,真的是太難了。如果沒有密碼,存錢的兩口子要籤字畫押,還要拍照取證。即使有密碼,也得帶上雙方的身份證,最好還是要讓你本人去取。

有個千萬富翁突然要換銀行存錢,結果行長都出動給千萬富翁送禮,就是為了留住這樣的大客戶。

這真是存錢容易,取錢難啊!銀行的存在,如果不能方便民眾,不能很好地服務群眾,也難怪有一些銀行會倒閉呢!

朋友們:這是教訓!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待這樣的問題?你們碰到過這樣的事嗎?其實,我做夢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儲蓄迦說:

朋友們好,這個問題還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因人而異。但總體上講,對於老年人來講,錢放在自己手裡最安全。

首先,老年人對錢的需求是非常直觀迫切的。

1,進入老年,賺錢的能力下降抗風險的能力下降。賠不起損失不起。

2,進入老年,隨時有可能用錢,無錢寸步難行。人生4個階段:初生,成長,成熟,老年。

辛苦一生到了老年, 正是安享夕陽紅的時候,享受一生成果。

但,難免會有疾病,難免身體會有不適,行動不便,這些都需要開支實實在在的錢。

3,社會發展,子女生活艱辛,現在年輕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又需要負債買房,沒有什麼多餘的閒錢。再加上現在很多進入老年的都是獨生子女戶,一對小夫妻養兩個孩子還有4個老人,雖然他們很有孝心,但是如果老人沒有錢,也很難安度晚年。

小結:這就是事實現實。

其次,來分享,老年人錢放在自己手裡的方法,更安心。

1,儘量堅持穩健和謹慎性的儲蓄。存款,國債,開放式貨幣基金,保險理財(中短期不超過5年)這些產品,受法律保護,風險等級在pl一級極低風險至pl二級低風險之間,間距一定流動性,本金安全性高。適合老年人存錢儲蓄提升保障。同時持有一定的活期存款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2,堅持多元化適當的分散風險。不要把資金集中在一種產品上可以組合起來,以防萬一。同時存款,也要結合存款保險制度,分散風險。同一人同一銀行,最高存款本息合計,不要超過50萬元,可以得到全面的保障。

3,有能力,儘量自己保存資金和房子,不要急著過戶,

或者散財,千金散去容易再想回來就難了。金錢用時方恨少。這樣就能動態的保護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小結:這樣存款儲蓄和管理財富,老年人生活更穩一些。

綜上所述:人到了老年錢放自己手裡更安全。同時優選產品,分是適當分散風險更穩一些。

另外就是切記一點不要急著散財,自己有一個房子有一個住處,更心安理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的晚年平穩了,子女也是一種福分,也是對子女最大的幫襯。

濟生真人說:

錢,實在太吸引人!!!

多少人嘔心瀝血,流血流汗,作奸犯科,奸淫擄掠,貪贓枉法,喪盡天良,出賣血體等,都是為了錢。

掙的多了,也是頭痛的。

放那裡安全?這些迷人的東西?

毛巾包的,枕頭壓的,放入籠的,埋地下的,存銀行的,所有的途徑都有人用。

目的只有一條,防止被人知道,怕人搶奪。

老了,省吃儉用之後剩下的那些救命錢,如何保管才放心?實在令人頭疼。

如果只是三、五千元,放那裡也不太怕,雖然丟失後會心疼,但家人補回來後再安慰下,也會舒心地接受。

如果太多,幾十萬?幾百萬?

這麼個量,太大了。

枕頭放不下,如何處理?敢交給兒孫?他們不肯交岀來怎麼辦?

還是埋地下安全!!!

紅葉的日常生活說:

我來說說一些老人喜歡把錢放在家裡,都到處藏。

1.把錢用塑膠袋包著,放在面鬥裡,麵粉不吃完是想不起來的。

2.把錢放在沙發靠背裡,時間長了,沙發舊了,連錢一起扔了。

3.把錢放在舊鞋堆裡,有時忘了,連鞋帶錢都扔了。

4.把錢放在空油桶裡,時間長了,誰也找不著。

5.把錢藏到糧食裡。

老人藏錢的本事,年輕人比不上。

老人如果歲數大了,最好提前做好打算。

1.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找個善良有愛心的親戚,到公證處公證,幫忙管理錢財,直到養老送終後,剩下的都歸親戚所有。

2.不孝順的兒女,老人只能找社區幫忙想辦法管理錢財,還能幫忙養老送終的,最後剩下的錢財歸社區處理。

3.實在不放心,只能放在家裡,自己做好規劃,剩下的錢最後歸兒女。無兒無女的剩下的錢還是捐給社會吧!

4.老人還可以找民政局,想辦法給自己管理錢財。

5.兒女孝順的,兒女幫忙管理。

6.頭腦清醒,腿腳靈便,自己還是放銀行存著,最放心。

淺觀世界深娛說說:

家裡有個親戚,82歲,有存款30幾萬,每個月生活費只有200元,非常可憐。

前兩年,在她老伴過世之後,她的銀行卡就被媳婦收走了,說她年紀太大了,取錢不方便,也不安全,媳婦會給她保管,並且每月去銀行取錢給她花。

但是呢,實際上她媳婦每個月就給她200塊生活費,而且這是老人僅有的可用生活費,平時買菜燒飯都是自己解決,一把年紀了還種蔬菜。

她有三個兒女,另外兩個女兒敢怒不敢言,因為老人是跟兒子一起住的,還好女兒都嫁的不遠,平時還能接濟下老母親,你說活成這樣悲哀不,風燭殘年還有一大筆養老錢,卻不能用!

所以,我覺得,年紀大了錢就沒必要放銀行了,或者只放一部分,大部分的現金還是放在身邊比較好,老年人自己支配自己的養老錢,不用讓子女知道,自己藏在衣服裡也好,柜子裡,或者床底,隨便哪裡都行,只要等臨死了告訴子女還有多少錢,你們拿去分吧,不要貪圖那些利息費了。

當然,上面說的媳婦也是個例,但是實際上,這樣的子女還真不少,平時不怎麼管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但是卻把經濟大權抓得牢牢的。你身邊有這樣的事情嗎?

幽黙老人說:

人老了如果行動不便了,再多的錢也花不了,不管是取現金還是刷卡或是微信支付,都成了年輕人和健康人的事。所以,人老了只有把錢交給孝順的兒女和家人,能按照你的意圖幫你花是最好的。人老了如果把錢看的比命還要緊,誰都不放心、誰也不想給,到頭來你不行了才說把錢給誰,小心人家說"爸我們不要你的錢,你把你的錢留著吧」。最後把錢留給兒女還落不下好。

親切蛋糕G5說:

這個問題的回答也要分情況:

一種是老年身體健康,記憶力好,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做。這時候的錢就完全由自己掌控。

一部分用於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費,人老了就不要太節約,剩下的日子不是太多了,該花的錢就去花,吃好穿好還要玩好,乘走得動,抓緊時間外出旅遊,多看看這個世界的風景,提高生活質量。

一部分補貼兒女,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如換房、小孩上學,有的生了二胎,肯定經濟困難會多一些,根據自己的養老金多少,能幫助多少就幫助多少。

最後多下來的一部分就按一到三年的定期存在銀行,最好用紙質本本的存冊,簡單明了。這是你最後的救命線,一定要保管好。會用手機支付的,就用不要把現金存放家裡了,免得忘記了存放的地方,隨著舊物件扔了。銀行卡綁定手機,收支情況變動隨時都有信息提醒,非常明了。如果擔心銀行存款的密碼忘了,可以寫下存放在手機或家裡的某個地方,密碼設置要簡單易記,老兩口相互常提醒。實在不行,就把密碼告訴你信得過的兒女。存款數目可以先不告許兒女,省得他們老惦記,而自己用錢倒要受到監督了。

等到年齡更大,身體也不健康,行動不便了,腦子也會變得糊塗。這時候的錢最好與兒女說清楚,自己要留多少錢放身邊,隨時可用;還有多少錢由兒女代保管,以防不測,用作救命和後事的操辦,最好公證一下,最後剩下的錢如何分配。因為既考慮到自己的支配,又考慮了兒女也能得到好處。聰明的兒女會很高興地為你保管好應有的錢財。你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

不到之處,請大家多多指教![握手][握手][作揖][作揖][玫瑰][玫瑰][玫瑰]

安寧河畔的陽光說: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親生兒子不如近身錢」,雖然不一定全對,但這是經過生活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代表性。

從我身邊曹老太太的經歷說起,曹老太太是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前些年老伴走後,她就一個人住。但是她考慮到自己年齡大了,家務活都力不從心,就提出想去兒子家養老,這時的曹老太本以為兒子會同意,但是兒子不表態,兒媳婦卻說,他們家不方便老人來住,主要是曹老太的孫子馬上要高考了,家裡房間也不夠住。

曹老太悲從中來,想起兩個老人的錢全部用來貼補兒子家了,臨到自己幹不動了,連一個陪伴都換不來。最後,曹老太還是自己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兒子想起就去看她一次,有時一個月也不去看她一次。

也許曹老太的經歷並不能代表所有人,但也並不是個例。如果曹老太有很多錢,完全可以僱人照顧自己,也不怕兒孫不來孝敬自己,但問題是一點養老錢平時都花在兒孫那裡了,真到了自己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自己又沒有錢。

所以,老年人,不到失去自理能力,就不要輕易地交出自己的錢,把錢放在自己名下的銀行帳戶。真到了需要兒孫照顧的那天,有錢和沒錢,是有區別的,這是人性,不要輕易地去考驗人性,哪怕是自己的兒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630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