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可分為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還有高血壓。
1、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為主,是由於給心肌供應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動脈血管變窄或閉塞,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臨床上可分為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纖維化和心性猝死。
2、腦血管病是在腦動脈硬化基礎上,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腦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俗稱為腦中風,是目前造成人類死亡和致殘的主要疾病。
3、高血壓:高血壓病人由於長期持續地血壓升高,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質量,更為嚴重的,它是造成心、腦腎等重要器官損害的罪魁禍首。
心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在當下很普遍,也很常見,其危害相信大家也都熟知。小易也希望大家提高疾病預防的意識,同時養成居家檢測腦健康的習慣,家中必備免煩腦™預警頭環。只有早檢測、早發現、勤監測、早預警,才能疾病突發時不至於擔心與恐懼。
您好,您這個問題很多人也很關心,胡大一教授也曾解答過。
嚴格地說,心腦血管病是泛指由於各種原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液粘稠,吸菸等導致的心臟和腦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首先,從部位上講是指心臟和腦的病,不是其他臟器的病。
其次,心臟和腦的病是由於血管堵了(缺血)或者血管破了(出血)導致的,所以稱為心腦血管病。
具體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腦梗塞,腦出血等。
嚴格說來,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病因,不是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病目前是我國第一位的死因,因此預防心腦血管病對於提升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壽命至關重要。
歡迎關注 康壽研習社,博士醫生的健康科普,以分享實用健康知識為最大的快樂!
心腦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具體如下:
1、心血管疾病:包括有冠心病,冠心病又分為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隱匿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心絞痛又分為穩定性心絞痛和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有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
2、腦血管疾病:有腦梗死、短暫腦缺血發作、腦出血、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
心腦血管疾病指由於心臟或腦部的血管出現動脈硬化導致的疾病,所以心腦血管疾病的本質與動脈硬化有關,動脈硬化又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有關。
因此為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需要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是生活方式不良所導致,因此需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
心腦血管病包括哪些?
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和腦血管的疾病,還可是全身性血管病變或系統性血管病變在心臟和腦部的表現。
1.心血管病常見的有: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退行性心臟瓣膜病、主動脈夾層、周圍血管疾病等。
2.腦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病,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慢性腦缺血;出血性腦血管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硬膜下出血;頭頸部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或閉塞;高血壓腦病;顱內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腦血管炎;其他腦血管疾病,如煙霧病;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無急性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症狀的腦血管病;腦卒中後遺症;血管性認知障礙;腦卒中後情感障礙。
本內容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心內科 主任醫師 郭素坤審核
心腦血管包括哪些疾病。包括1,頭腦痛,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症,老年性疝呆症,眩暈症,休克,腦出血,中風後遺症。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病。心肌梗死,動脈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癩瘸等等。總之,心腦血管病最新血壓升高。腦出血,供參考。
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腦出血等疾病。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由於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病變從而導致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缺氧誘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2.高血壓:當血管中的血液流動過快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過大,長期持續高於正常值,從而引起高血壓,還會誘發心力衰竭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疾病。
3.腦出血:由於外傷或者是高血壓並發動脈硬化,導致腦部動脈破裂引起的腦內出血,會出現頭疼或走路困難等症狀。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改善飲食習慣,應吃低鹽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不要吃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適當進行運動。
心腦血管病,包括的疾病很多了,我們舉個臨床特別常見的,就像心梗,腦梗,腦缺血發作,心絞痛,冠狀動脈的一個供血不足,都是心腦血管病,對於老年人來講,最常見的這些心腦血管病的原因,就是由於動脈粥狀硬化而引起來的,它的危險因素就是,最常見就是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抽菸,酗酒,糖尿病,還有一些家族的心腦血管病病史的一個病人,還有一些地域像寒冷,都可以出現心腦血管病,這是老年人,年輕人常見的心腦血管病,就有一些像腦血管方面,就是動靜脈畸形、動靜脈漏,繼發的腦血管病或者是有一些外傷性的動脈瘤以後引起來的,等等。
提示:心腦血管病包括的疾病很多,臨床特別常見的,像心梗、腦梗、腦缺血發作、心絞痛、冠狀動脈的供血不足等等,都是心腦血管病。
感謝提問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變或系統性血管病變在心臟和腦部的表現。
1.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症狀有:心悸、氣短、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胸骨後的壓迫性或緊縮性疼痛、胸悶不適、水腫、發紺、暈厥、咳嗽咯血、虛弱、噯氣、上腹痛、噁心、嘔吐;左後背痛、左手臂痛等。
2.腦血管疾病
可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或者交叉性癱瘓、交叉性感覺障礙、外眼肌麻痺、眼球震顫、吞咽困難、共濟失調、眩暈等;或肢體無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覺障礙;單側肢體運動不靈活;語言障礙,說話不利索;記憶力下降;看物體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轉動不靈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調,站立不穩;意識障礙;頭痛或者噁心嘔吐;頭暈、耳鳴等。
其病因主要有4個方面: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性小動脈硬化、動脈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壓等血流動力學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變學異常;④白血病、貧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關危險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可使動脈血管壁增厚或變硬,管腔變細,進而影響心臟和腦部供血。高血壓可使心臟負荷加重,易發生左心室肥大,進一步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當血壓驟升時,腦血管容易破裂發生腦出血;或已硬化的腦部小動脈形成一種慄粒大小的微動脈瘤,當血液波動時微動脈流破裂而造成腦出血;或高血壓加快動脈硬化過程,動脈內皮細胞受到損傷,血小板易在傷處聚集,又容易形成血栓,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梗死。
2.血液黏稠
現代生活節奏緊張,家庭、事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情緒也愈來愈不穩定;同時,過量飲酒、攝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運動,加之生活環境的汙染,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急劇下降,攝入體內的負離子也就不足,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血液流速會減慢,血黏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腦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時預防、調理,將會引發冠心病、高血壓、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
3.吸菸
吸菸者比不吸菸者發病率高得多,在每天吸菸20支以上的人中,冠心病的發病率為不吸菸者的3.5倍,冠心病、腦血管病的死亡率為不吸菸者的6倍,蛛網膜下腔出血多3~5.7倍。在腦梗死的危險因素中,吸菸佔第一位。菸鹼可促使血漿中的腎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內皮細胞收縮,引起血液黏滯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非正常代謝
血管組織和人體的其他組織一樣在一定周期內完成新陳代謝。在血管壁平滑肌細胞代謝的過程,若新的細胞組織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就容易使血管舒縮不暢,就像是一條破爛不堪的舊管道,隨時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時也受神經系統的支配,因此神經系統不正常也能夠導致供血的紊亂。所以心腦血管疾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5.酗酒
酒精攝入量對於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劑量相關性。每天酒精攝入大於50克者,發生心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長期大量飲酒可使血液中血小板增加,進而導致血流調節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壓、高血脂,使心腦血管病更容易發生。小量飲酒有益,大量飲酒有害。
6.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臟病或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糖尿病病情進展,會逐漸出現各類心腦血管併發症,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腦梗、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等。
7.其他
如肥胖、胰島素抵抗、年齡增長、性別(男性發病高於女性)、種族、遺傳等都是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素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大類,具體如下:
一、心血管疾病:包括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還有腦血管病以及其它循環系統的疾病,但不包括先天性心臟病。
1、風溼性的心臟病包括風溼性的心臟炎,以及風溼熱所引起的各種瓣膜病,主要包括主動脈瓣的狹窄與關閉不全,二尖瓣的狹窄與關閉不全。
2、缺血性心臟病主要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其中包括慢性心肌缺血症候群和急性冠脈症候群,急性冠脈症候群又包含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二、腦血管疾病:有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出血性的腦血管疾病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實質出血,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包括腦血栓形成栓塞腦梗死、腔隙性腦梗死和短暫的腦缺血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