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外孫女是別人家的後代!不要自作多情!孔子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說的就是道德社會倫理。「女子」就是嫁出去的姑娘和姑娘所生的孩子的合稱,養不住養不熟,都是別人家的人!後來轉變成「外戚」這個稱呼,歷史上外戚造成的家破國亡的事例不勝枚舉!就像現在嫁出去的姑娘和她的兒女們,對娘家沒有任何貢獻付出,也沒有給娘家老人養老送終,自己都有家有業生活富裕,一旦娘家老人去世,紛紛赤膊上陣胡攪蠻纏哭天搶地的強調自己的權利,搶奪娘家人的財產,流氓霸道醜態百出無恥之極!給社會造成極大的混亂!所以孔子說:「唯有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孔聖人說的都是萬古不變的真理!
外孫外孫女是自己的後代,但不算自己的子孫。
我這不是玩文字遊戲,而是準確表達!外孫是我女兒的下一代,所以他們就是我的後代沒有爭議。
但是封蔭及子孫,吾輩的榮光只會蔭及自己的子孫,不會關外孫外玄孫什麼事。我有子有女,培養的時候不分男女等同培養,嫁娶之時除房子外也不會有太大差異。但是留遺產時,會固定資產留子,動產子女平分,並留一份給長孫,傳家物什給兒子,並指定給長孫。
我家族長期存在四代同堂,有時還五代同堂。對這些事情可以看得很清。孫子曾孫玄孫,自然的親近,外孫還親,但是外曾孫就不一樣了。再一個,多代同堂,堂兄弟過布兄弟之間形成的合力,在安身立命上沒多大影響,但是在互相借力向上攀爬時與表兄弟之間那不可同日而語。
這三十年的獨子政策,造成現在內外混淆,但是隨著二孩及部分三孩的出生,可以預見25年後這些爭議這些混淆將自然消解,回歸歷史常規,爭姓招贅一個就好了。
怎麼會不是自己的後代呢?外孫和孫子是一樣的,絕不能厚此薄彼,必須同樣對待。
外孫,外孫女是自己的女兒所生,難道說自己的女兒不是親生女兒嗎?太可笑了。
中國的老年人會有老傳統,認為孫子隨自己的姓,會為自己傳宗接代,女兒是外姓人,外孫也隨別人的姓。
外孫也有百分之五十的血緣,和孫子是一樣的,血濃於水,不是老傳統,老觀念的時代了。
傳統觀念害人害己,封建迷信中毒太深,新社會,新時代,新觀念,如果再出現孫子和外孫,孫女和外孫女的區別和區分,會開成世紀玩笑的。
從遺傳生理學以及從法學的角度來說,自己的外孫、外孫女,當然是屬於自己後代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誰要說外孫、外孫女不是自己的後代,那被傷到心的絕對不只是外孫和外孫女而已。
01
再怎麼說,外孫和外孫女也是自己女兒所生的孩子,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至少有1/4的血脈來經營自己身上,怎麼能不算自己的後代呢?
如果真要這麼說,那女兒是不是自己的後代?如果女兒是自己後代,那女兒的後代為什麼就不是自己的後代了呢?這是完全說不通的。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外孫和外孫女跟自己的孫子、孫女是一樣的,只不過,大家現在從世俗的角度去看,總覺得孫子、孫女才是後代,而外孫、外孫女是別人家的人,不是自己家的後代,這樣想應該是不對的。
02
現在通俗的做法,從家族立族譜的角度來說,外孫和外孫女確實是不寫進族譜的了,那是因為他們會被他們父親所在的家族列進族譜裡面去。所以,母親名下的子女是不列入娘家的族譜中去的。
但這僅僅是一種大家通行的做法而已,根是否屬於後代沒有太大的關係。反過來想,在幾千年前,當社會還是母系氏族的時候,一切都是以女性方面為主的時候,那母親生下的兒女,不也是自己的後代嗎?
所以,咱們還是應該更多地從法學、從生理學、從遺傳學的角度去判定和思考問題為好。否則,說外孫、外孫女不是自己的後代,受到傷害的可能不僅僅是外孫、外孫女了,傷害更大的是自己女兒了。
外孫,外孫女都是自己的女兒生,身上流著和自己一樣的血脈,當然是自己的後代,只不過,他們比孫子,孫女略疏一點,畢竟,外孫,外孫女的父親,是另外一姓人。
但是,後代和後代是有區別的,自己兒子所生的孩子,是延續本家族的正統,而女兒的孩子,即是血脈的一半傳承,所以,親孫子今後會祭拜自己的爺爺奶奶,祖公祖婆,而外孫一般不會祭拜外公外婆。
為什么女兒不能入族譜,就是因為她出嫁了屬於別人的妻子,生出來的娃都是跟夫家姓,在農村,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本村的女兒是招上門女婿,生出來的孩子隨女方姓,那么女兒和孩子是能寫上本村族譜的,但女婿不能。
其實,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都是自己的血脈延續,只不過他們的姓不同,在我國,血脈的傳承是以男人為標準,也就是說,男人娶老婆,夫妻所生的孩子,他的姓氏是隨父親的。
男是陽,女是陰,自古以來都是陰陽結合,也有人說,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天地融為一體,當然,這些都是民間的說法。
按照民族姓氏傳承的慣例,一般來說,家有男丁就算有後,如果只有女兒,在眾人的眼裡,就認為是絕後了。
因此,社會上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源就出在這裡,為了有兒子,很多人都拼了,一胎女,二三胎女,還是要生,生到老也要生一個兒子。
所以,有些女人成了生育的工具,三年懷兩胎,剛斷奶不久,又餵奶,左邊大的,右邊小的,一個女人的青春,都是在生兒育女中度過。
外孫,外孫女永遠是自己的後代,這是鐵的事實,但是,往往外孫,外孫女都是和爺爺奶奶親,和外公外婆並沒有那麼親,即使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在孩子的心裡,永遠是爺爺奶奶親過外公外婆。
其實,也沒必要計較誰親誰不親,只要自己身體健康,活著開心,孩子聰明,學業有成,萬事如意,百年之後,他們拜與不拜也就無所謂了。
嚴格地說外孫外孫女不是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後代,基因的傳承只有父親才能完成,這是毋容置疑的。
現在很多老人把自己外孫外孫女捧上天,視為自己的後代,甚至強勢把TM改為隨母親姓氏,這樣極可能造成以後血緣的混亂,是很有害很拙劣和自作多情的做法。應該而且必須承認外孫外孫女不是你的後代,只是親人。
實際上一個外字,已經把這種關係說的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無需再多說什麼了。
誠然,對自己的外孫外孫女關懷備至,體貼入微,噓寒問暖,不惜代價,是完全應該的,因為女兒是你的後代。
從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風俗,外孫子外孫女,他們生下後,就是跟隨他父親姓,有很少跟母姓的,從姓氏上可以分辨出,姓什麼歸誰家主人,按這個傳統鄉俗習慣,外孫子外孫女算不上你的後代,繼承者,
特殊情況可以收養過門改姓氏,才能算你家後代,生的重孫跟他父親姓氏一樣,這樣適合風俗民意,但要通過法律,到當地民政機關,辦理相關收養關係,把戶口遷移你家名下,
親戚家族認可,社區村委會默認,並在變更土地時,集體分房子,可享受當地優惠政策,按戶口本在冊人員分地,註銷外孫子外孫女在他們家戶籍,註明遷移址地,外公家裡落戶,
儘管男女平等了,但在農村這個舊傳統影響下,還是重男輕女,舊的老習慣依然延續,男的是主人,女子是外人,父母在世女不贍養,死後不葬埋,喪失了父母親財產繼承權,
違背了法律規定男女平等權,農村和城市相比較,是有很大差異區別,一個有退休金儲蓄,房產小車等,一個是窮光蛋,老了還得贍養,死後葬埋花錢消費?,能相提並論嗎?現實就是如此。
首先,我確定的說,女兒的孩子絕對是自己的後代!這與姓氏無關。血緣關係是真實的關係。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不用做親子鑑定,基因遺傳絕對是真的。
但是,你這種問法不對,不能說是外孫子外孫女,也不能說外公外婆。既然有「外」字,那就是外人或外戚,計還談什麼覺得是後代呢?
哈哈,還是姥爺姥姥稱呼好!兒子的孩子和女兒的孩子都是孫子孫女。她們相處就是親兄弟親姐妹。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