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被罷免了大將軍,降級為杭州將軍,這個官職到底有多大權力?

四川達州人說: 杭州將軍是八旗14個駐防將軍之一,浙江福建兩省最高的八旗事務管理人。 乾隆之前為正一品,之後從…

四川達州人說:

杭州將軍是八旗14個駐防將軍之一,浙江福建兩省最高的八旗事務管理人。

乾隆之前為正一品,之後從一品,聯合上奏的時候,列在閩浙總督之前,對兩省的軍、民政都有監督與監視職能。

本管杭州滿城,實際兵力就只能管轄兩省的八旗兵馬4000,下面分為幾個副都統等,分駐要地。

我是趙帥鍋說:

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將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調任為杭州將軍,隨後年羹堯帶著數百車行李和近千人的隨從前往杭州,途中在驛站休息的時候,年羹堯對飯菜不滿意,直接訓斥驛站的官員:「我雖然不是大將軍了,但還是杭州將軍,這飯菜是給一品官準備的嗎?」

其實,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杭州將軍仍然是一個非常高級別的官員。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年羹堯從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調任為杭州將軍,相當於是從一個權勢燻天的封疆大吏變成一個小小的統兵將領,完全是貶謫。

但事實上,杭州將軍的官階,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小,甚至如果單論官職的話,年羹堯還稱得上是高升,而非貶謫。

因為,這杭州將軍,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在杭州統兵的將領,它是駐守在杭州,保衛整個浙江省的駐防將軍,又稱邊防將軍。

大家知道,清朝在全國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裡雅蘇臺。這些將軍統兵駐防的地方大多是戰略位置重要的邊疆和沿海,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各大戍衛軍區。

由於駐防地固定,稱呼這些將軍時一般使用「駐地+將軍」的連稱,比如盛京將軍、伊犁將軍、廣州將軍等,杭州將軍也是如此。

按照清朝官制,駐防將軍的官階為從一品,其職責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軍區司令員,屬於武職中的最高級別,也是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

年羹堯原先的官職,是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其中,太保是正一品的榮譽頭銜,沒有實際權力;川陝總督的官階是正二品,屬於地方文職中的最高級別,掌握一省或者數省的軍政大權,相當於我們現在各省的省委書記。

至於撫遠大將軍,它並不是一個常設官職,一般是皇帝為應付臨時的大型戰事而特意任命,沒有編制也沒有品級。

從這層意義上說,撫遠大將軍就如同是我們抗日戰爭時期各五戰區的總司令一樣,其職位本身並不涉及官品,更多只是帶有榮譽性質。

但如果在戰時,撫遠大將軍卻可以節制和指揮戰區內的所有督撫、駐防將軍和提督等一二品大員。所以從權力上說,撫遠大將軍要高於總督和駐防將軍。但問題是,撫遠大將軍通常在戰事完畢後要交還大將軍印,其職務實際擁有的權力也相應取消,變成一個榮譽頭銜。

當時,在年羹堯被調任杭州將軍時,他所負責的青海戰事,早已經結束,所以他這個撫遠大將軍的頭銜,已經名存實亡;至於太保的頭銜,雍正依舊給他保留在,因此年羹堯就相當於由正二品的川陝總督調任為從一品的杭州將軍,從官階上來說,屬於是升了一級。

不過,杭州將軍實際權力卻並不大,它只能管理所在防區的八旗兵,相當於只負責所轄軍區內的軍事,至於地方上的政治、經濟、人事、治安及軍民等各項事務,他都概不負責。當然,這主要是在和平時期。

如果在戰時,杭州將軍時可以指揮地方上的所有文武官員,並就近調動附近的所有部隊,甚至總督和巡撫都要接受它的號令。

不過在地位上,杭州將軍始終是要高於總督,因為清朝有規定:凡與總督同駐一省者,如會同奏事,以將軍領銜!故杭州將軍實權雖不及川陝總督,但地位高於川陝總督。

當然,因為雍正將年羹堯調任為杭州將軍,是為了讓年羹堯遠離他的老巢,這樣雍正就好更換四川和陝西的官員,從而剪除年羹堯的勢力。也正因為此,年羹堯表面上看起來是升官,但實際卻是貶謫,因為他也無法像其他駐防將軍那樣行使正常權力。

更可怕的是,年羹堯被調職後,內外官員很快明白這是雍正想趁機調查和打擊年羹堯及他的勢力,於是紛紛痛打落水狗,轉而揭發其罪狀。七個月後,年羹堯被削去官職,並被逮捕押送回北京會審,最終被列九十二款大罪,賜其獄中自裁。

楚風說歷史說:

杭州將軍和原來的大將軍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相差太多了,相差的關鍵點在於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奉康熙遺詔,即皇帝位於太和殿,年號雍正。

四皇子胤禛之所以能在「九子奪嫡」中勝出,當然與他本人韜光養晦的計謀和能力有關,但是雍正繼位,也全靠年羹堯和隆科多兩人穩定局勢。

年羹堯負責控制胤禵和穩定西北地區,隆科多則負責穩定京城的局勢,雍正皇帝的這兩個親信,可以說是一外一內,幫助雍正順利繼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尤其是年羹堯,他接手胤禵的權力後,成為新的撫遠大將軍,繼續統帥西部的全部兵馬,平定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為大清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年羹堯的崛起

很多人覺得年羹堯是武將,其實歷史上年大將軍並不是武將出身,他一開始是妥妥的文臣。

年羹堯的父親是年遐齡,是康熙年間的封疆大吏,當過工部侍郎,官至湖廣巡撫。年羹堯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也熱衷於功名,苦讀詩書,並且考中進士。

年羹堯也和大多數進士一樣,先從翰林幹起,先任翰林院檢討,這是個從七品的官,負責修國史。

從翰林院出來,年羹堯還擔任過多地的鄉試主考官,鄉試主考官沒有品級,是個臨時職務,主要負責鄉試的進行。

但是等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堯已經升任四川巡撫,巡撫是從二品官,加兵部侍郎銜可以為正二品,屬於封疆大吏。

這時年羹堯還不到三十歲,因此他對康熙皇帝感激涕零,他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

年羹堯也說到做到了,在四川做了很多興利除弊的工作,還淡泊名利,帶頭不收節禮,得到康熙皇帝的讚賞。

年羹堯不止會治理地方,由於四川和西藏交界,所以年羹堯在應對準噶爾部入侵西藏的抵抗戰爭中有突出表現,並且後來在應對地方土司叛亂,也展現了很高的軍事天份。

康熙皇帝很高興,提拔年羹堯為四川總督(從一品),給他管理軍隊的權力。

等到康熙六十年,年羹堯進京面聖,康熙皇帝再次嘉獎了他,升任川陝總督(從一品)。

年羹堯在青海應對對方土司叛亂中再次立功,成為西部的主要重臣,僅次於皇十四子撫遠大將軍允禵,地位和管理大將軍印的延信差不多。

雍正皇帝繼位後,立馬把手握重權的皇十四子允禵召回京城,由年羹堯負責穩定西部局勢,雍正皇帝靠著年羹堯輕鬆解決了外部的問題,坐穩皇位。

年羹堯也成了雍正皇帝在西部前線的代言人,統帥西部所有的大軍,並且總督和巡撫以下官員都歸年羹堯調遣,實際上就是西部數省的總負責人。

雍正剛繼位不久,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統領各軍,負責平叛。後來,年羹堯果然不負眾望,平定了青海叛亂,雍正皇帝喜出望外,封年羹堯為一等公,年羹堯的父親也為一等公。

從此,年大將軍的威名威震西北,他還參與雲南的政務,年大將軍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雍正剛登基時,也是他和年羹堯的「蜜月期」,這時候的年大將軍可以說是常務副皇帝,權勢比隆科多等人都大,西部省份的總督、巡撫、布政使等重要崗位,基本上都是年羹堯說了算。凡是年羹堯推薦的人員,雍正都沒有意見,直接照準。

有時雍正想把西部省份的巡撫等封疆大吏調任其他省份,也都會諮詢年羹堯的意見,並且讓年羹堯照實說,如果年羹堯不捨得,雍正皇帝的也會尊重年的意見。

對於其他地方的重要崗位和國家政策,雍正也都詢問年羹堯意見,兩人基本上已經超越了君和臣的感覺。

雍正和年羹堯的私交很好,年羹堯的手腕有病,還有年羹堯的家人得病,雍正皇帝都親自詢問,賜給藥品。年羹堯的妹妹嫁給雍正皇帝為妃,雍正在手諭中常常告訴年羹堯的父親以及妹妹的身體狀況,言語中就和家人一樣。

在年羹堯給雍正皇帝的奏摺中,雍正寫出了「朕亦甚想你」這樣的話,也許在雍正眼裡,年羹堯就是自己的好兄弟,他要和年羹堯做一對千古留名的好君臣。

物極必反——年大將軍的凋落

可是沒想到,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從西北回京後,雍正皇帝開始和年羹堯有了嫌隙,原因就是年羹堯憑藉著雍正皇帝對他的寵信,有點太囂張跋扈。

比如年羹堯從西北回京途中,他讓直隸總督和陝西巡撫跪迎,而年羹堯真正的職務就是川陝總督,他和總督、巡撫等人就是平級。

年羹堯只是憑藉皇帝的信任才可以節制西部地區的官員,而直隸總督他根本不是年羹堯的下級,年大將軍讓人家跪迎,太欺負人了。

還有年羹堯進入北京後,郊外迎接的王公以下官員,都是跪下迎接,年羹堯連看他們一眼都不看,這在《雍正王朝》中有所體現。王公下馬問候年羹堯,他也只是點頭示意而已,就連雍正皇帝來了,他也沒有君臣之禮,囂張到了極致。

還有年羹堯給西部將軍報的軍功,雍正皇帝也都一一照準,這樣一來,京城大小官員都吃了年羹堯的氣,紛紛傳言雍正皇帝是聽了年羹堯的請求,才給邊疆將領報了軍功,這讓雍正皇帝很沒有面子。

從歷史上記載,年羹堯和雍正的關係就是在年羹堯第二次回京後急轉直下的,這也說明年羹堯這次回京有過太多的傲慢無禮之處,正所謂功高震主,即使權臣很低調都有可能引起皇帝的猜忌,更別說這樣高調的年大將軍了。

所以,等到年大將軍回西寧後,雍正皇帝給他了一道諭旨,主要內容是:「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這是敲打年羹堯,要擺清自己的位置,不要做得太過分。然後年羹堯的處境開始急轉直下,等到雍正三年,年羹堯和雍正的矛盾開始公開化,很多受過年羹堯欺壓的封疆大吏開始彈劾他。

雍正皇帝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開始把年羹堯的西北親信調往外地,然後解除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和川陝總督,直接調任了杭州將軍。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被調任杭州將軍時,雍正聖旨中還有這樣一段話:

鬼神奪走了你的魂魄,朕本是一片佛心,想啟你天良,從此斂去鋒芒,忠心事主而已。

而你卻喪心病狂 ,倒行逆施 ,孫家成是朝野皆知的忠臣 你為什麼殺了他?

虧你還有臉在奏摺上大放厥詞, 把「朝乾夕惕」四字做「夕惕朝乾」, 以斷不可對君父之言對朕!

你既不許朕「朝乾夕惕」, 則你青海之功朕亦在許與不許之間。

看來, 你當不得一個大字, 著即改授杭州將軍。

朕早有聞言:「帝出三江口, 嘉湖做戰場之語」 朕想, 你若自稱帝, 乃天定數也, 朕亦難挽,

若你不肯為 ,有你統朕此數千兵馬, 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

見諭即行交割印信, 即刻啟程, 欽此!

然後年羹堯乖乖地到杭州上任去了。

那麼年羹堯的這個杭州將軍到底有多大權力?

清朝的杭州將軍就是八旗駐防將軍,清朝入關後,開始派八旗兵駐守在重要城市,用來維護統治,也方便調兵解決地方的戰爭。

而這些駐守全國重要城市的八旗兵會有一個首領,也就是這些八旗兵的總頭,就是駐防將軍,清朝的駐防將軍在乾隆皇帝以前是正一品,乾隆時期改為從一品(部分仍然是正一品),一直到清朝末期,都是從一品。

駐防將軍的品級雖然高,但是他只管八旗兵的訓練問題,八旗兵的兵籍歸八旗都統,八旗的調兵權當然歸兵部,實際上就是歸皇帝。

並且八旗駐防將軍沒有管理地方的權力,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監視地方督撫和綠營兵,防止地方大員沒有人制約而導致造反。

為了讓督撫可以好好地管理地方,八旗駐防將軍是沒有權力插手地方事務的,當然八旗駐防將軍有上奏皇帝的權力,可是八旗駐防將軍沒有地方官員的人事權,權力小於總督。

杭州在清朝也是重要城市,當然八旗兵也有軍隊駐防在這裡,年羹堯的杭州將軍就是杭州八旗駐防軍的總頭。

不過駐防將軍雖然實權不大,可是在浙江省也是封疆大吏,並且駐防將軍和總督聯名上奏時,駐防將軍都會排在總督前面,所以駐防將軍的地位是很高的。

至於管理的人馬,杭州將軍手下差不多也就一萬左右的八旗兵,年羹堯負責這些人的管理和訓練,權力也不算小。

可是杭州將軍對比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那是差得太多了,在西北年羹堯就是土皇帝,總督和巡撫都是他的下級,關鍵重要人事大權都在他手裡,雍正皇帝也信任他,他的權力自然很大。

但是降為杭州將軍的年羹堯就和沒有牙齒的老虎,地方官員都不一定能瞧得起他,都知道雍正皇帝要處治他,所以年羹堯的這個杭州將軍權力很要大打折扣。

可是由於此時年羹堯已經得罪了雍正皇帝,杭州將軍也當不安穩,果然沒過多久,朝中大臣看到了雍正要處理年羹堯的形勢,紛紛開始彈劾年羹堯。

最後雍正皇帝把年羹堯押送京城會審,列舉了幾十條罪名,雍正皇帝念他有功於朝廷,判了他獄中自裁。

年羹堯的哥哥被奪官,兒子年富被處死,其他家人發配邊疆,年大將軍徹底倒臺。

小結:年羹堯從雍正皇帝信任的肱骨之臣,後來變成皇帝清算的對象,這其中年羹堯肯定做了不少讓雍正皇帝反感的事情,比如目中無人、囂張跋扈、無君臣之禮。

而要知道年羹堯並不是一個武將出身,他是進士出身,為什麼會這樣沒腦子呢?其實主要原因是雍正皇帝,雍正一開始太寵信他了,而年羹堯的仕途太過平坦,沒有受過打擊。年大將軍面對雍正皇帝說出「朕很想你」這樣的話,他有點飄飄然了,他認為自己立的功對得起這樣的待遇,他也認為雍正是真的把他當兄弟了,而沒有認清伴君如伴虎的箴言,最後導致了被殺的下場。

年羹堯調任的杭州將軍也算是封疆大吏,雖然杭州將軍不能直接管理地方,權勢不如總督,可是畢竟是一品高官,權力也不小。但是降任杭州將軍的年羹堯當然不能和當初的西部數省總負責人相比,那時候總督和巡撫都歸他節制。

其實不管是杭州將軍也好,撫遠大將軍也好,年羹堯的權勢大小都在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信任他,即使年羹堯當杭州將軍,一樣有很大的權勢,雍正不信任他,封他為王一樣沒有用。

上策視覺說:

謝邀請!上策視覺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駐防將軍

本題所稱的將軍(也就是年羹堯所受封的杭州將軍這一類將軍)全稱是八旗駐防將軍。

滿清入關統治全國後,為防其他各民族(尤其是點人口絕對多數的漢族)造反,將八旗精銳部隊分派到全國各地駐防鎮守,以備一旦地方有事即就近有最可靠的武裝前去鎮壓,這些地方是: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裡雅蘇臺等14個戰略要地。而這些駐防八旗軍的統帥就稱為八旗駐防將軍,並按其駐地冠名加以區別,年羹堯的「杭州將軍」就是駐防杭州。

駐防將軍的品級為正一品,與領侍衛內大臣、太師、大學士等同級別,比地方總督(加銜後為從一品)高一級。因為身份和職責的特殊性,一般都是由滿人貴族擔任。

但駐防將軍品級雖高,職權卻比較小,他們只能管轄駐防的八旗部隊,平時無權管理地方民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監督轄區內的綠營軍,而不能像總督、巡撫一樣上馬管兵、下馬管民。如果地方有重大事件上奏朝廷,需要地方高官聯署籤名的話,駐防將軍的名字是籤在第一位的,後面才依次是總督、巡撫、提督、蕃臺、臬臺等。

接下來談談雍正為什麼貶年羹堯為杭州將軍

年羹堯在率軍平定青海羅布藏丹增叛亂時的官職是撫遠大將軍兼川陝總督,有皇帝特賜代表皇權的尚方寶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這個職位和職權是超品級的。

但後來雍正要收拾年羹堯時,首先就免去他的撫遠大將軍和川陝總督職務,改任杭州將軍。

從杭州將軍這個官職就可看出雍正並不是真心要年羹堯去擔任,而是一個既能便於繼續收拾他,又最為經濟的手段。因為上文已說過,駐防將軍一般由滿人擔任,但年羹堯卻是漢人,首先身份就不匹配了。但年羹堯雖是兩榜進士出身,但卻是雍正在潛邸時的胞衣奴才,等於半個滿人身份。

所以雍正這樣的安排目的一是讓年羹堯相信自己還依然受他信任。二是安定西北將士的軍心,便於年羹堯的繼任者嶽鍾琪順利接班。

果然,雍正在年羹堯趕赴杭州就任的路上一路不斷頒布聖旨將年羹堯不停降職,到達杭州城時年已是一名最低層的城門守衛士兵了!

圍爐煮酒話春秋說:

年羹堯最巔峰的時候,身兼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等數職,不但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員,還是超品的一等公,可謂權勢燻天。

不過,後來雍正帝跟年羹堯鬧翻,將其調任杭州將軍,很多人認為是貶職,其實不是的,因為杭州將軍品級很高,只不過實際權勢不如撫遠大將軍大罷了。

那麼有人就要問了,杭州將軍是個什麼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勢呢?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先得知道年羹堯當撫遠大將軍的時候有多大的權勢。

年羹堯最開始其實是個文官,在翰林院任職過,跟張廷玉是同事,後來外放為地方官,由於政績好,逐漸做到了四川巡撫、四川總督的高官。

康熙六十年,康熙帝任命三十九歲的年羹堯為川陝總督,後來他因為給撫遠大將軍胤禵提供後勤保障有功,而得到了參與軍隊事務的機會。

從那個時候開始,年羹堯就開始逐漸分走了胤禵的軍權,但他當時其實還有另外一層身份,那就是雍正帝的心腹之人。

年羹堯之所以能成為雍正帝的心腹,其實還在於他的身份,他是漢軍鑲白旗人,而雍正帝被封為親王之後,得到了鑲白旗部分佐領,年羹堯恰在其中。

也就是說,年羹堯是雍正帝的包衣奴才,這層身份到任何時候都無法改變,跟雍正帝是天然的同盟關係;再加上後來雍正帝娶了年羹堯的妹妹為次福晉(也就是回來的年貴妃),兩人因此成為郎舅關係,兩人的關係就更加親密了。

雖然,年羹堯一開始跟八爺黨走得很近,但後來雍正帝為了拉他回頭,讓他將家人都送到京城當了人質,他這才轉而支持雍正帝。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去世之後,雍正帝一方面操辦登基事務,另一方面讓年羹堯接管了胤禵的軍權,由於年羹堯表現很好,因此雍正帝繼位之後,就讓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

雍正元年,蒙古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雍正帝讓年羹堯出徵,同時下令他兼管川陝甘雲四省軍政事務,相當於他一個人當了四個省的總督。

並且,雍正帝還將西安八旗兵力交給年羹堯統轄,年羹堯的權勢因此大得超乎想像。

後來,年羹堯平定了叛亂,雍正帝十分高興,封他為一等公爵,讓其參與最高決策,並將很大一部分人事權給了他,年羹堯趁機將心腹之人安排到各地任職,壟斷了多個省的官場。

可以說,當時年羹堯的權勢是非常之大的,他在西寧的時候,要求蒙古王公跪拜,對其他督撫也都是以上級對下級的態度,生殺任免也都是他一人說了算;他入京見雍正帝的時候,許多督撫都跪著迎送,王公貴族給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

甚至在見到雍正帝之後,年羹堯也「無人臣禮」,還對怡親王指三道四。

可以說,由於雍正帝太過放權,導致年羹堯逐漸做大,成為可以左右朝局之人,當時很多人都說他功高震主,但他不聽。

雍正二年年初,年羹堯的權勢達到歷史最巔峰,此時他手握十幾萬精銳軍隊,掌握著四個省份的軍政事務,還是西安八旗駐防軍隊的最高掌管,而且門生故吏及親信遍及北方數省,甚至在朝廷都有他的親信,其權勢之大,沒有幾個人可以與之相比。

如果年羹堯安分守己,倒也罷了,可他胃口特別大,大肆以權謀私,態度還很不好,最終觸碰到了雍正帝的底線,雍正帝決定對他下手。

但是,要扳倒年羹堯談何容易,雍正帝決定釜底抽薪,他對年羹堯的部將及政敵進行拉攏,讓他們揭發年羹堯的罪證。

這其中,有個比較關鍵的人物,正是年羹堯的部下嶽鍾琪,雍正帝為了拉攏嶽鍾琪,說嶽鍾琪的父親嶽升龍是年羹堯害死的,讓嶽鍾琪暗中幫助自己,奪取年羹堯的軍權。

最終,雍正帝在搞定年羹堯的羽翼之後,於雍正二年四月罷免了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及川陝總督之職,改任為杭州將軍。

那麼,杭州將軍究竟有多大權勢呢?

當時,雍正帝擔心打草驚蛇,年羹堯會狗急跳牆,所以該任年羹堯為杭州將軍,給的理由也很充分,他說自己聽到一個讖語,「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他想讓年羹堯去當杭州將軍,驗證一下是否屬實。

杭州將軍,也就是清朝十四個八旗駐防將軍之一,相當於現在的分軍區司令,品級是正一品,比總督品級還高。

品級高,意味著待遇好,因此雍正帝將年羹堯任命為杭州將軍,個人待遇並未減少,但權勢卻大大降低了。

首先,杭州將軍統治的範圍,不過浙江一省而已,這跟他之前一人兼管四省的差距很大。

其次,杭州將軍麾下不過數千八旗兵而已,這跟他之前手握十幾萬精銳將士無法相比。

關於這一點,雍正帝在任命年羹堯為杭州將軍的時候也說了:

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

這句話是結合前文所述的讖語說的,雍正帝的意思是,如果真如讖語所言,年羹堯可以在杭州稱帝的話,那就是天意,雍正帝也認了;但如果年羹堯不願意稱帝,就統帥數千兵力,到三江口駐守去吧。

從雍正帝的話我們可以得知,杭州將軍麾下只有數千人,這點人馬也就只能防守一個城,幹不了太多事情。

第三,杭州將軍只能管理軍務,且是個地方性職務,跟年羹堯之前的權力簡直也沒法比。

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的時候,除了管理十幾萬軍隊,還可以管理四個省的政務,並對蒙古有很大的管轄權,甚至可以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

但是,自從成為杭州將軍之後,他就只能管理幾千兵力的軍務了,浙江的其他事務,他是無法插手的,因為這是浙江巡撫的事情(當時的浙江巡撫不是別人,正是雍正帝的另一親信李衛)。

當然了,以上三點只是明面上的,其實他在其他方面的損失更大,比如個人利益。

清朝歷史上,撫遠大將軍一直都是有皇室成員或者皇親國戚中的重臣擔任的,因為這個職務是專門應對北方戰事所設置的,關乎著國家安慰,擁有極高的權力。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戰事,皇帝一般會給撫遠大將軍許多其他權力,比如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的時候,康熙帝同時還封他為大將軍王(不是王爵),讓他節制文武百官,掌生殺大權,也就是代天子出徵,當時康熙帝在詔書中是這麼說的:

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巨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

年羹堯出任撫遠大將軍的時候,同樣也是如此,雍正帝給了他極大的權限,讓他的職權瞬間就大大超出了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本身的範疇。

我們可以發現,年羹堯當撫遠大將軍的時候,不但要帶兵打仗,還要管理政務,甚至連糧草轉運等事務,都是他負責的。

權力大,意味著地位更高,還可以給他帶去大量的資源,在年羹堯的幾十款大罪當中,有幾款罪比較引人注意,比如貪汙腐敗、非法經營、僭越之罪,等等。

可見,年羹堯有了權力之後,就可以利用職權為自己謀利,除了貪汙腐敗之外,他還通過做生意賺錢,有了錢之後就開始揮霍了,以至於使用了不該用的東西,又犯了僭越之罪。

當然了,撫遠大將軍這個職務給年羹堯帶來的好處,還遠不止於此,我這裡就不贅述了,我來說一下年羹堯去杭州時候的場景,大家就都明白了。

據記載,年羹堯得知自己被任命為杭州將軍之後,很不高興,也不願意赴任,甚至動員西安百姓挽救自己,還跑去找嶽鍾琪,讓嶽鍾琪替自己說情,但終究於事無補。

年羹堯為何不願意赴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他的生財之路就此斷絕了。

雍正二年七月,年羹堯來到了杭州,但如何安置他這個問題,讓當地官員十分為難,當時有個官員給雍正帝寫了個奏摺,說年羹堯帶著上千名隨從來到杭州,攜帶的財寶、物品,需要建造幾百間屋子才放得下。

年羹堯的財寶,需要幾百間屋子才裝得下,這簡直太恐怖了,光靠他的工資及雍正帝的賞賜,有這麼多嗎?

顯然是沒那麼多的,這些都是他當撫遠大將軍時收斂的錢財,但如果他當了杭州將軍,那他的生財之道就徹底斷絕了。

不僅如此,年羹堯成為杭州將軍之後,雖然位居一品,但職權還沒有總督大,那些被他提拔為總督、巡撫和將軍的人,以後還會為他效力嗎?

顯然是不會的,自從年羹堯被調任杭州將軍之後,大家就知道他失寵了,權勢也大為削弱了,於是紛紛上書彈劾他,將他犯的罪告訴雍正帝,正所謂人走茶涼,就是這個道理。

可見,當杭州將軍跟當撫遠大將軍,從掌握的資源上來說,就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年羹堯的個人利益將大大受損。

不過,年羹堯最後連杭州將軍這個職務也沒有守住,雍正帝將他一擼再擼,直到將其處死。

據記載,年羹堯來到杭州之後,依然一副大將軍的樣子,四處吆五喝六,根本不把地方官員放在眼裡。

當地官員當然很不爽了,於是將年羹堯的情況報告給雍正帝,雍正帝此時還未動殺心,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雍正帝不能忍。

清朝時期,官員職務變更,一般要上奏摺謝恩的,年羹堯倒是寫了個奏摺,但他明顯心中有氣,只在奏摺中說了下自己的情況,沒有任何關關於謝恩的話。

這讓雍正帝認為,年羹堯這是不服氣啊,竟然連謝恩的話都不願意說,就感到非常生氣。

事實上,此前幾天,接替年羹堯擔任川陝總督,並接管軍權的嶽鍾琪,也曾將他與年羹堯的談話告訴雍正帝。

那時在年羹堯離任之前,他找嶽鍾琪,讓嶽鍾琪替自己說情,嶽鍾琪當時說:

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不即加罪,調升將軍,從此若能悔罪改過,諸事安靜,自然無事了。

嶽鍾琪認為,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其實是升官(按照官職來說,年羹堯的川陝總督不過是從一品),只要年羹堯老實本分一點,也就沒什麼事了。

但是,年羹堯感到很失望,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還讓嶽鍾琪照顧一下鹽商傅斌(可能與年羹堯有利益往來),又被嶽鍾琪拒絕。

這件事一方面可以看出,年羹堯對雍正帝確實不滿;另一方面,年羹堯在撫遠大將軍任上,有著太多的利益關係,他不願意離任。

雍正帝得知這件事後,本來就很生氣,再加上年羹堯在奏摺中不謝恩,因此以此為藉口,將年羹堯貶為閒散章京,去看守杭州的慶春門,爵位也全部革去。

到了十月,隨著嚴懲年羹堯的呼聲越來越高(年羹堯得罪的人太多,比如怡親王允祥、隆科多),雍正帝最終於當年十月下令將年羹堯抓捕回京,十月底將其賜死。

最後一個問題,既然雍正帝要殺死年羹堯,為何要先將其調任杭州將軍呢?

這其實是一個煙霧彈,為的就是麻痺年羹堯及其黨羽,讓其不但輕舉妄動,畢竟杭州將軍是正一品大官,年羹堯不至於狗急跳牆。

事實上,年羹堯一直不相信雍正帝會殺掉他,因此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才選擇到杭州赴任,甚至在雍正帝派人去抓他,以及對他進行審訊的時候,他也不肯交代,堅持自己無罪,他自認為跟雍正帝是親戚關係,又是大功臣,不至於落得個被殺的下場。

而雍正帝也看透了年羹堯的心思,也做出一副不殺他,只是給他挪挪位置的姿態,試想如果雍正帝一開始就派人抓捕年羹堯,年羹堯會不會反抗呢?

也就是說,任命年羹堯為杭州將軍,只是個緩兵之計,雍正帝的最終目的,還是將年羹堯這個隱患徹底除掉。

總結一下,年羹堯被調為杭州將軍,其實也不算是降職,只不過杭州將軍的權勢跟撫遠大將軍沒法比,這是雍正帝刻意為之的,讓年羹堯沒有拒絕的理由。

試想,如果杭州將軍級別太低,那年羹堯不就是被貶職,那他還會乖乖就範嗎,所以也只有給他升職,雍正帝才能達到目的。

澳古說歷史說: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因居功自傲,又多次藉助掌西北大將軍的權利威逼雍正,最終雍正對年羹堯下手了,先是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並讓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那麼很多人都不知道杭州將軍到底到底是什麼官職?它有多大的權利呢?當然我們需要知道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其實也不算是降級,與年羹堯的官階來說杭州將軍從一品的官位也並不虧待於他,只是相對於撫遠大將軍的權利來說杭州將軍的權利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

杭州將軍的來歷

1645年順治二年清朝已入關二年有餘,隨著清朝入關時間的增長其領土也不斷在擴大。雖然由於清朝因人口不足,很多的地方都是由明朝的降臣或早前就投降的漢臣在管理,不過這並不代表著滿清就放心的將這些地方完全交於這些漢臣管理。滿清雖不能在各地都派駐自己的力量去管轄,但是卻在各處的要地或險地派駐八旗兵來防守,自此滿清八旗駐防各省成為定製,並設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統率所屬八旗兵。

而後在康熙年間隨著全國基本已平定,八旗駐防各地也被固定。清朝在全國各地一共設立了14位將軍,並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裡雅蘇臺等14處要地。而各省的將軍名號就以所在駐地的地名來命名,如在盛京的駐防將軍就稱為「盛京將軍」,在江寧的駐防將軍就稱為「江寧將軍」。而在杭州的駐防將軍就是「杭州將軍」,年羹堯的杭州將軍就是指的在杭州的駐防將軍。

杭州將軍的權利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杭州將軍的權利絕對比不上撫遠大將軍,畢竟撫遠大將軍是戰時清廷所設立的在前線最高的統帥,不但可轄所在戰區的所有官員,包括總督、巡撫、提督和總兵等封疆大吏,並且在戰時還有先斬後奏之權,對於不聽從軍令的任何人都可按軍法處置,甚至是總督和巡撫都可任意處置。而杭州將軍所轄的只是駐紮在杭州防區的八旗兵,且並無權管理當地的軍政事務。

杭州將軍官階為武官從一品,他負責就是所在杭州轄區的所有八旗兵,包括訓練、整備和作戰等,可以說杭州將軍的權力就是指揮和訓練八旗兵,其他的任何事情他一概不管,也不能管。當然杭州將軍還有一個職責就是監視所在轄區的所有綠營兵,如果綠營有異動,杭州將軍可以先下手一步將綠營兵全部控制起來,然後報有皇帝處置。而如果情況緊急甚至可以先斬後奏,直接用軍事行動將這些綠營兵全部誅殺。

此外,在理論上來說杭州將軍的地位要高於閩浙總督。因為在清朝規定只要駐防將軍與總督同駐一省,在需要一起聯合向皇帝奏事之時駐防將軍要排在總督的前面,那麼可知駐防將軍的地位是高於總督的。當然在實際上閩浙總督的權利肯定要大於杭州將軍,畢竟閩浙總督管理的是福建、浙江和臺灣三省的軍民事務,而杭州將軍能管理的只是所在轄區的八旗兵。

那麼綜上所述,其實杭州將軍實際的權利並不大,他只能管理所在防區的八旗兵和監視防區中的綠營,而且也不負責地方上的治安,及參於地方上的軍民事務,但這前提是在和平時期。如果在戰時,那麼杭州將軍的權利就有了可以和總督抗衡的權力,基本上他可以指揮地方上的所有文武官員,並就近調動附近的所有部隊。不過在地位上,杭州將軍始終是要高於總督的,畢竟一般的駐防將軍都是滿人中的勳貴,而總督卻不一定是滿人,大多數情況下皆為漢人。

小島知風說:

雍正三年(1725年)名將年羹堯與雍正君臣失和,被從撫遠大將軍和陝甘總督的職務上改任為杭州將軍,因此都認為年羹堯屬於被雍正貶官了,其實年羹堯出任的杭州將軍從官級上來說實際比他的陝甘總督官級和地位還高,所以年羹堯在當時並不算是被貶官降級,那麼年羹堯出任的杭州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有多大權力呢?

年羹堯被改任為杭州將軍的背景

年羹堯在清朝歷史上絕對算是比較有名的人物,他21歲考中進士,僅在官場九年就獲得康熙青睞,在30歲時被康熙破格提拔為四川巡撫,成為清朝歷史上最年輕的巡撫。

此後康熙又將年羹堯的妹妹親自賜婚給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當側福晉,年羹堯的妹妹年氏成為了雍正的一生摯愛,也就是後來的敦肅皇貴妃年妃,年羹堯與雍正也因姻親關係結合成了政治利益共同體。

雍正繼位之初人心不穩,雍正無人可用,他的同母弟弟康熙第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在西北統軍,但是胤禵也是雍正的皇位競爭對手,因此雍正忌憚胤禵掌控軍權,先是以奔喪名義召胤禵回京,並派貝勒延信代替胤禵成為代理撫遠大將軍,旋即雍正信不過延信,就派了大舅哥年羹堯正是接替胤禵成為撫遠大將軍並加陝甘總督之職,兼管四川、陝西、甘肅西北三省軍政要務。

雍正之所以賦予年羹堯這麼大的權力,主要就在於他繼位之初人心不穩無人可用,而且胤禵之前在康熙晚年赴西藏討伐反叛的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雖然策妄阿拉布坦被胤禵從西藏驅逐出去,但是他還慫恿青海蒙古的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反叛。

很快羅卜藏丹津反叛就把剛剛穩定下來的西北又攪亂了,雍正只得委派大舅哥年羹堯接替胤禵出任撫遠大將軍,由年羹堯負責統率西北大軍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年羹堯成為撫遠大將軍、陝甘總督之後,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平定了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這可以說是解了雍正繼位之初的燃眉之急,因此雍正曾經忘我的對外稱年羹堯為恩人,年羹堯的年大將軍威名也遠震西北。

年羹堯本來就戰功卓著,加之他的妹妹年妃深受雍正喜愛成為貴妃,雍正對年羹堯更是器重和提拔有加,此後年羹堯被雍正晉封為一等公爵位,還給了他父親年遐齡一等公爵位加太傅的榮譽虛職和年羹堯的長子年斌一等子爵位以及年羹堯的次子年富一等男爵位,連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也被升為兩廣總督,可以說年氏家族滿門榮耀,成為雍正時期異軍突起的名門望族。

年羹堯在當時有權任免西北三省巡撫以下任何級別的官員,而且年羹堯還被雍正賦予了可以參議中央朝政之權,權力更是遠高於一般總督之上,年羹堯推舉的官員幾乎雍正連看都不看都會照批,甚至雍正任命官員時還會徵詢年羹堯的意見,雍正想外調川陝甘三省官員時,還會問一問年羹堯舍不捨得放人。

因此年羹堯在當時權力盛極一時,很多官員都爭相巴結賄賂年羹堯謀取官職晉升,而年羹堯也志得意滿,居功自傲,真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肆意利用雍正的信任收受賄賂結交黨羽,而年羹堯當時推舉晉升的官員被時人稱之為「年選」。

年羹堯推薦過的官員包括甘肅巡撫胡啟恆、陝西巡撫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均這類的地方高官,連他的家奴桑成鼎和魏之耀都被年羹堯提拔成了從二品的布政使和副將,可以說年羹堯是完全的結黨營私,任人唯親。

到後來年羹堯已經膨脹到了把自己當成了大清的第二把手,僅次於雍正的人,甚至他已經不把雍正放在眼裡,越發居功自傲,囂張跋扈。

年羹堯贈送給下屬東西時,他的下屬一定要向北跪拜謝恩,情形就如同皇帝賞賜臣子東西一般;各地總督和駐防將軍本來官級地位與年羹堯大致相等,但年羹堯給這些人寫書信時稱之為令諭,拿他們當下屬一樣;年羹堯在西北統軍期間,居然讓康熙的女婿、雍正的妹夫,蒙古札薩克君王阿寶見到他時行君臣跪拜大禮。

雍正後來召年羹堯來京城時,年羹堯更是狂妄無忌,在赴京城途中還讓地方官出迎,陝西巡撫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均兩位與年羹堯官級地位差不多的地方高官居然都要跪迎他,到京城後雍正親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他,在京城高官面前年羹堯更是趾高氣揚,甚至連康熙第八子雍正的另一個政敵弟弟廉親王胤禩主動跟他打招呼,他都不下馬,只是點頭稱是。

而且年羹堯到了雍正面前也是一副居功自傲的態度,真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年羹堯如此囂張跋扈,恃寵而驕的態度讓雍正逐漸對他十分不滿。

後來甚至在民間和朝野之中更是傳聞雍正對於政敵弟弟胤禩的打擊是出於年羹堯指使,幾乎把雍正說成了是年羹堯的傀儡一般,這些都讓雍正既生氣又傷了自尊心,所以雍正想要勵精圖治,絕對無法容忍年羹堯如此結黨營私,專權跋扈。

因此在雍正三年(1725年)年初,雍正就公開表達了對年羹堯的不滿,雍正先是解除了年羹堯陝甘總督的職務,並勒令其交出撫遠大將軍印,隨即將他調任為杭州將軍,將年羹堯調離了他的西北老巢。

隨後雍正開始對年羹堯在西北的黨羽進行清洗,年羹堯在西北提拔的官員幾乎都被雍正治罪罷官,年羹堯的黨羽沒了,年羹堯這個杭州將軍也就成了待宰羔羊,而外界也都看出了雍正要收拾年羹堯的信號,於是朝臣們紛紛上書彈劾年羹堯,就這樣年羹堯在杭州將軍的職位上都沒坐熱就直接被雍正罷官奪爵圈禁到京城了。

其實這時候雍正已經完全可以殺年羹堯了,但是由於雍正非常寵愛年羹堯的妹妹年妃,而當時年妃重病在身,雍正擔心如果將年羹堯殺掉,會刺激到年妃的身體,因此他只是將年羹堯罷官奪爵圈禁起來,直到這一年的年底,年妃因病去世,年羹堯的護身符沒了,雍正立刻對外公布了年羹堯的九十二條大罪,然後念其為國家立下大功的份上,賜其自盡留全屍,年羹堯也在妹妹年妃去世不到半個月之後就自盡了。

杭州將軍有多大權力和地位?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年羹堯是屬於調任杭州將軍,並不算是貶職,雍正讓他出任杭州將軍主要是為了把他調離西北,對他在西北的所作所為進行調查和清理他的西北黨羽。

杭州將軍屬於是清朝的駐防將軍,是清朝駐防八旗最高軍事指揮官,這裡說一說清朝的八旗軍,在清朝入關時共有二十萬八旗軍,入關之後,清初時期的攝政王多爾袞把二十萬八旗軍一分為二,十萬八旗軍駐紮在京城周圍衛戍京畿,稱之為駐京八旗,另外十萬大軍則分駐全國各地,稱之為駐防八旗。

在全國各地的駐防八旗軍隊中,最高軍事長官為將軍,而這些將軍都會常駐在某座城市,因此就以城市名字加將軍名號命名官職,在清朝歷史上共設立十四名八旗駐防將軍,分別是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綏遠城將軍、江寧將軍、福州將軍、杭州將軍、荊州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伊犁將軍、成都將軍、廣州將軍、烏裡雅蘇臺將軍。

這其中除了寧夏將軍和烏裡雅蘇臺將軍為雍正時期設立以及伊犁將軍、成都將軍、綏遠城將軍是乾隆時期所設立之外,其餘的駐防將軍都是清朝入關後就設立的。而杭州將軍就屬於常駐在杭州府,統轄浙江省全省內八旗兵的最高軍事長官。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在赴任杭州將軍途中,曾對沿途驛站的飯菜不滿意,他就直接訓斥驛站的官吏:「我雖然不是大將軍了,但還是杭州將軍,這些飯菜是給一品大員吃的嗎?」

從電視劇中的這段話也能得知杭州將軍是個一品官,確實,歷史上也是如此,在清朝初期滿洲八旗的地方駐防將軍都是正一品的武官,且必須由旗人出任這些職位,官職略高於從一品的統轄綠營漢軍的各省提督之職,到了乾隆中期之後,乾隆為了表現出滿漢一家的統治理念,特意把地方駐防將軍降級成為從一品與各省提督同級的官級。

在清朝總督是地方最高的封疆大吏了,但是總督的官級不過是正二品,不過由於總督屬於文官偏重於治軍,可是清朝的軍職官級比較高,各省提督官級都已經到從一品了,而真正在戰爭時刻,提督也是要受到總督節制,所以清朝通常都會給總督提級,那就是讓總督兼署六部尚書之一或者協辦大學士,這樣總督就達到了從一品,可以指揮提督了。

不過年羹堯卻屬於高配總督,因為年羹堯在總督之職上雍正還給他加了太保的榮譽虛職,而太保雖然是榮譽虛職,官級卻很高,是正一品官級,所以年羹堯這個川陝總督的官級實際為正一品。

年羹堯除了太保、陝甘總督之外,還有撫遠大將軍的名號,撫遠大將軍這名號聽起來很威武,實際上它沒有品級,因為它並不是清朝常設的官職,只有在戰事起來時,皇帝才會授予負責統兵大將撫遠大將軍印,由其統攝前線軍隊代替皇帝徵伐,戰鬥結束後這個官職也就會被撤銷,所以撫遠大將軍也屬於榮譽性職位,而且還沒有品級。

在清朝通常大將軍這個名號皇帝都是戰事一起才授予負責的統帥為大將軍的名號,就像後來接替年羹堯的漢將嶽鍾琪,在後來準噶爾叛亂再起時,嶽鍾琪負責統率西北大軍平叛,雍正就授予他在陝甘總督之職上加寧遠大將軍名號負責平叛,而地方駐防將軍如果被徵調出徵的話,也會被授予大將軍名號,雍正派兩路大軍平叛準噶爾部,一路是嶽鍾琪,一路就是調派了黑龍江將軍傅爾丹,當時雍正就任命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

從這也能看出也就是說總督或者八旗駐防將軍在戰鬥狀態時,都可以被皇帝任命為某某大將軍的名號,而大將軍在戰鬥狀態時權力極大,相當於是代替皇帝徵伐,類似於欽差大臣似的,各省督撫全都要受其節制,但是戰鬥結束,就沒有這份權利了,因此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也只是臨時性質的榮譽官職。

只不過嶽鍾琪也好,傅爾丹也好,以及後來的乾隆時期名將傅恆、阿桂等人也都曾出任大將軍,但是這些大將軍誰也沒有年羹堯這麼囂張跋扈,戰鬥結束後都是主動向皇帝交還大將軍印,而雍正由於對年羹堯的信任和器重,在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他沒有收回年羹堯手中的撫遠大將軍印,這也造成了年羹堯在戰鬥結束後還拿自己當撫遠大將軍,抖大將軍的神威,驕縱自滿,最終給他引來了殺身之禍。

從這些也能看出來年羹堯本身官職為陝甘總督,加上榮譽性官職撫遠大將軍和榮譽性虛職的正一品太保,實際上也是正一品大員,即便後來調任杭州將軍時,雍正收回了撫遠大將軍印,但是年羹堯有太保的榮譽虛職加陝甘總督還是正一品官。

而在雍正時期,杭州將軍也是屬於正一品武官,況且地方八旗駐防將軍的身份地位略高於總督,即便在乾隆之後降級為從一品,但是同一省內的總督和駐防將軍上奏摺時,駐防將軍名位在總督之上,以駐防將軍領銜上奏為主,這也說明了駐防將軍的地位略高於總督,所以年羹堯單從陝甘總督改任杭州將軍來說還算升級了,不過畢竟他有太保的虛職,實際上這就算屬於是平級調任。

只是地方八旗駐防將軍只負責省內的八旗軍務,連綠營漢軍的提督都幹預不了,只有在戰爭時期駐防將軍的權力才會臨時性大增,所以在平時實際權力上杭州將軍的權力遠不如年羹堯先前的陝甘總督之職。

寫在最後

因此年羹堯被雍正改任為杭州將軍算不上降級貶官,相反還算是升職了,只不過杭州將軍的權力遠不及年羹堯之前的撫遠大將軍兼陝甘總督的權力,年羹堯其實等於是被雍正明升暗降了,雍正把他調任杭州將軍,主要就是為了讓他離開他的西北老巢,好方便雍正派人調查他的罪證,以及清理他的黨羽。

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就相當於當代反腐倡廉抓貪官時,將貪官調離所在主管部門,然後再對其在職期間所犯罪行進行調查,相當於調虎離山,所以年羹堯在出任杭州將軍時,就註定了他這支大老虎要被雍正收拾了。

農民工說古道今說:

不僅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被雍正帝貶為了杭州將軍,真實歷史上在年羹堯被徹底「擼了」之前,也的確曾經被清世宗由撫遠大將軍調任杭州將軍。那麼,杭州將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官呢?比撫遠大將軍又如何?

撫遠大將軍非常設官職,無品無級

撫遠大將軍是清王朝歷史上權力含金量極大的一個職務,不僅手握重兵,而且有「臨機專斷」之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先斬後奏」。正是因為權力巨大,清王朝的撫遠大將軍從來都不是一個常設職務,而且無品無級!只有遇到重大戰事時才臨時任命,戰事結束之後職權收回,撫遠大將軍原來幹嘛的還幹嘛去……如清聖祖的二哥裕憲親王福全就曾經出任過撫遠大將軍一職,在與蒙古噶爾丹部的戰事結束之後,他同樣該幹嘛還幹嘛去、還是原來的裕親王……

▲清聖祖二哥——裕憲親王福全畫像

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亦然,雖然擔任著節制三省四地的撫遠大將軍,但年羹堯的實際「行政級別」還是川陝總督的級別。至於實際品級嘛,彼時年羹堯有爵在身,參照公爵品級——超品。如果無爵在身、僅僅是川陝總督,只是文職正二品而已,即便加兵部尚書銜也只是文職從一品……由此可見,品級本身與撫遠大將軍職務並不掛鈎。換言之,如果皇帝一時興起、封一個七品官為撫遠大將軍,那他依舊還是七品官……當然,這樣的情況在現實中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

杭州將軍有品有級

雖然撫遠大將軍無品無級,但杭州將軍卻是有品有級的。清王朝的駐防將軍初為武職正一品,後改為武職從一品並形成定製。杭州將軍作為武職從一品,與有加銜的總督(文職從一品)是「平級」的。當然,清王朝除侍衛外,文職武職之間品級並不互通,因此說平級其實並不完全合適,但大致差不多吧。換言之,清世宗把年羹堯從川陝總督任上調任杭州將軍並不能算是貶值,最起碼也算是「平調」,甚至是「升遷」。

杭州將軍的權力和地位到底如何

雖說從品級上來看,川陝總督調任杭州將軍並不吃虧,甚至清王朝還有規定,駐防將軍與總督並列時,以駐防將軍為尊。但這只是禮儀上的待遇,實際權力方面,駐防將軍要比總督差太遠太遠……

杭州將軍主要負責統一節制駐紮在浙江、福建境內的所有八旗兵,級別雖高,但實際統領的人馬卻只有四千人上下。對比閩浙總督節制的浙江、福建兩省四萬多綠營兵,杭州將軍的人馬少得有些「寒磣」了……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搞清楚,駐防八旗不歸駐地總督、巡撫節制,他們是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的!換言之,閩浙總督雖然有權節制四萬多綠營兵,卻管不到杭州將軍。而且,在與杭州將軍並列時,改必須以杭州將軍為尊!其實也好理解,杭州將軍的作用並不是為了打仗,他的任務其實就是為了監視綠營和總督、巡撫的。從這一點而言,杭州將軍的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愜意的,皇帝遠在北京,身邊的總督、巡撫、提督一個也管不到自己。

如果清世宗是真心讓年羹堯去當杭州將軍,對年羹堯而言倒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結局。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杭州當「山大王」其實還是非常愜意的。只可惜,年羹堯的杭州將軍只是清世宗為了讓他與軍隊脫離而玩出的伎倆罷了。在被調任杭州將軍不久、尚未就職的年羹堯便被清世宗給拿下了,不久之後年羹堯被賜死獄中。一位進士出身的文武全才,就這樣憋屈地死了……

▲年羹堯畫像

江湖小曉生說:

咱們姑且不論杭州將軍的大小,我就想問問,在雍正年間,杭州地區有戰事嗎?需要一個雷厲風行的將軍鎮守此地嗎?我看不需要吧?

由此可見,雍正將年羹堯弄到杭州來擔任杭州將軍,其實本身就是一種貶謫。

雖說年羹堯此前所擔任的川陝總督(陝甘總督),地位還不如杭州將軍,但年羹堯同時擔任撫遠大將軍,這可是一個在前線帶領十多萬大軍的實權將軍。

杭州將軍看似也在浙江地區帶兵,地位在總督之上,可實際權力卻比不上總督。而且浙江無戰事,調任杭州將軍,和養老沒什麼區別。

一、雍正本打算讓年羹堯到浙江養老。

撫遠大將軍是清朝所封的特殊官職,有點兒類似欽差大臣,沒有特定的品級和待遇,但是權力大得驚人。

在年羹堯之前,擔任撫遠大將軍的,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位皇子胤禵。由於胤禵還是個王爺,因此又被大家稱之為大將軍王。

胤禵當年曾經帶領10萬大軍,代替年邁的康熙,遠徵西北,順便安撫住了西藏。他為清朝邊疆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雍正上臺以後,盤踞在青海地區的羅卜藏丹津覺得清廷不公,因此發動了叛亂。當時雍正為了穩住自身大位,早已把大將軍王胤禵給撤了,讓他守皇陵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雍正才將撫遠大將軍的官職給了年羹堯。年羹堯帶著10多萬大軍前往西北平叛,這一去就是1年多時間。

叛亂是被平定了,可年羹堯在西北權力太大,逐漸養出了驕縱的壞毛病。再加上雍正把他捧得太高,直呼年羹堯是自己的恩人,是大清的恩人,結果導致年羹堯把誰都不放在眼裡。

年羹堯回來以後,囂張跋扈,什麼事情都要插手。尤其是人事任免的事情,他把自己所有親信,都安插在了重要的位置,雍正全部照批,當時稱之為「年選」。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年羹堯只是偶爾進京述職,他的主要工作還是在西北。可以說,那時候的年羹堯已經算得上是西北王了,整個大西北就他一個人說了算。

這事兒很快引起了不少朝臣們的不滿,因此彈劾之聲滿天飛,年羹堯很快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功高蓋主的人往往都沒啥好下場,在這種情況下,雍正罷黜了年羹堯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的工作,讓他擔任杭州將軍。

其實這個時候的雍正,已經是頂著很大壓力辦這件事了。畢竟杭州將軍,好歹也是個正一品的封疆大吏,這在外人看起來,根本就不是什麼處罰嘛!由此可見,雍正還是顧念舊情的,他覺得年羹堯的功勞太大,找個地方給他養老算了。

二、杭州將軍是養老的嗎?

清朝為了穩定地方,設立了14位駐防將軍,他們分別是: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綏遠城將軍、江寧將軍、福州將軍、荊州將軍、西安將軍、寧夏將軍、伊犁將軍、成都將軍、烏裡雅蘇臺將軍以及杭州將軍。

這14位將軍,基本上佔據了全國各地,主管各地的軍事。比如說杭州將軍,主管的便是浙江省的軍務。那麼他們的地位和權力如何呢?其實我們只需要和總督比一比就知道了。

清朝除了14位駐防將軍以外,還設立了9大總督,這是大家很熟悉的。他們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陝甘總督。

那麼問題來了,駐防將軍和總督,誰大誰小呢?

首先,駐防將軍是清朝統治者的心腹。

總督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普遍由漢人擔任。但是駐防將軍哪怕是到了清朝末年,也幾乎不讓漢人擔任,至少你也得是個入了旗的人。

在清朝,入旗與否是非常關鍵的,很多重要的官職,只有旗人才能擔任,比如說駐防將軍。他們主抓地方軍事,是清朝統治者的心腹。

至於總督,雖說軍政都抓,可他們相對於駐防將軍來說,那就算是外人了。

其次,駐防將軍的官階,比總督靠前。

在乾隆之前,駐防將軍一直都是正一品的大員,已經升無可升了,要嘉獎只能從待遇上下手了。哪怕是乾隆改革以後,也是從一品的高官。

可總督卻一直都是二品官,只有在加尚書銜或者加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的時候,才能升任從一品的高官。

如果在同一件事上,總督和駐防將軍需要聯名上書的話,那麼駐防將軍的名字一定會排在總督前面。

由此可見,駐防將軍的地位,實際上是要高於地方總督的。

但是呢,總督除了軍事以外,還能管民政。而駐防將軍只管軍事,不管民政。這麼一來總督的實際權力,似乎又比駐防將軍大一些。

舉個例子,如果年羹堯能安安穩穩地擔任杭州將軍的話,那麼當閩浙總督需要跟他聯名上書時,年羹堯的名字肯定是寫在最前面的。但是年羹堯只能管浙江的軍事,他管不了浙江和福建的民政。

由此可見,雖然沒仗可打,但杭州將軍絕對不是個單純養老的地方。只不過是相對於撫遠大將軍、西北王來說,杭州將軍在沒有戰事的浙江,的確有點兒養老的意思。

三、年羹堯的杭州將軍職務,只幹了25天。

年羹堯被任命為杭州將軍以後,彈劾的奏摺蜂擁而至,什麼叫牆倒眾人推?這就很明顯了。大家都擔心年羹堯萬一在杭州將軍的任上,再有什麼作為,將會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

畢竟,杭州將軍可不是一個小官,很多人奮鬥一輩子,也不可能達到這種高度。

雍正三年7月初二,年羹堯終於抵達杭州,開始幹起了杭州將軍的工作。這期間他的工作做派,和當年擔任撫遠大將軍時沒什麼兩樣。尤其是他的排場還是很大,每次出去都有1千多人跟著。

好傢夥,這是被貶謫來的嗎?依我看,年羹堯並沒有從這次的調任中,發現自己已經快倒大黴了。畢竟,杭州將軍也是14位駐防將軍之一,一旦戰事再起,年羹堯隨時會被派去戰場。

但是彈劾年羹堯的奏章實在是太多了,雍正有點兒扛不住了。因此在雍正三年7月27日,年羹堯的杭州將軍職位,又被雍正給罷免了。這活只幹了25天,實在是憋屈死了。

貶成了個啥呢?閒散章京。這是個什麼官呢?其實我們從它的讀音就可以了解到,其實章京是音譯詞,它是根據漢語「將軍」的讀音,音譯成滿語的,後來不知道又被哪位「天才」翻譯成了漢語,就成了章京。

也就是說,章京其實最初就是將軍的意思。閒散章京,也就是個有職無權的閒散將軍。別的不說,軍機處的軍機章京夠牛吧?整天在皇帝眼前晃悠,可它也只有正五品。一般領班軍機章京,才能達到正四品。

由此可見,年羹堯這個閒散章京,純粹就是個打醬油的貨色了。更可悲的是,雍正居然安排年羹堯去看杭州東門的大門。

總結:士可殺不可辱。

很明顯,讓昔日的撫遠大將軍,跑去給杭州看大門,這是對年羹堯人格上最大的侮辱。年羹堯這種人,根本吃不消這一套。

因此那時候的年羹堯,已經抱著必死之心了。沒過多久,雍正連看大門的機會也不給年羹堯,他直接派人把年羹堯抓回了京城,羅列他的若干罪狀,將其賜死。

秋媚讀史說:

《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與《天龍八部》中的丁春秋有許多相似之處:

  • 丁春秋生於儒家發源地山東曲阜,揚名於西域,妄圖在佛門重地少林寺稱霸武林;年羹堯通過儒家的科舉開啟仕途,圍剿了佛家的法倫寺,功成於西北;

  • 丁春秋心性殘忍,欺師滅祖,自創星宿派;年羹堯殺人如麻,兩邊下注,用「年選」自立門戶;

  • 丁春秋敗於中原故地,最後樹倒猢猻散;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舊地重遊,最後牆倒眾人推。

與丁春秋不同的是,年羹堯比白自在還狂,即使星宿隕落,依舊不肯認輸

人在高處時想著登天,在得意時最容易忘形。年羹堯青海一戰定乾坤,就開始得意洋洋,百官跪迎視而不見、朝堂「卸甲」、「三拒」帝王請求,這些事雍正都忍了。

但是,年羹堯不知收斂,竟將雍正派往西北推行「新政」的孫嘉誠給殺了。這步臭棋,不僅得罪了雍正,還得罪整個清流派,也給了八爺黨煽風點火的可趁之機。

雍正忍無可忍,將年羹堯貶為杭州將軍,用意有二:

一、避免大的動蕩,先對其抽絲剝繭,逐步剝奪其權利;同時,治病救人,以觀後效。

在NBA賽場,當一個巨星態度不好並屢教不改時,主帥往往先降低其隊內地位,限制其上場時間。如果態度好轉,積極訓練,將會重新啟用;如果巨星繼續不配合,或降為替補,或不讓上場,或低價甩賣,讓其到處流浪,直至退出江湖,桀驁不馴的阿里納斯、艾弗森就是如此收場。

雍正就如同主帥,年羹堯就像不聽話的巨星。雍正對其先略施懲戒,如果態度好轉,還能繼續讓他上場;死不悔改,直接放棄。

二、讓天下人看看,即使是自己的嫡系,犯了事一樣處置。雍正作為皇帝,想要服眾,就必須賞罰分明。年羹堯已經人神共憤,雍正如果繼續偏袒,那他的所謂的刷新吏治將會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

年羹堯雖被貶,依舊我行我素,牌子照翻不誤,排場絲毫不減。在逞強的同時,明槍暗箭已經對準他。

年羹堯仗著杭州將軍的職位指責招待官員時,其實已經盛名不在

滿清問鼎中原後,將八旗官兵派往各省,鎮守地方,稱為「八旗駐防將軍」,與「駐京八旗軍」形成清朝全國性的八旗駐防軍體系。

駐防八旗軍,是由滿、蒙、感軍八旗中各佐領下抽調,均攜帶家眷。所以,年羹堯拖家帶口沒毛病,問題在於行李過多、隊伍過大,引起別人不滿。

各省八旗軍,一般分為三個層級,最上面就是將軍。年羹堯任職的杭州將軍,負責統領浙江八旗軍。

杭州將軍為從一品武官,與加尚書銜的總督平級別,因其駐守地方,也有守土封疆之責。如果杭州將軍與總督一起給皇帝上奏摺,則將軍的名字位於總督之前。杭州對地方的實權不及總督,但身份更尊貴。

杭州將軍始設於順治年間,駐紮杭州府,下轄杭州府與乍浦,後又不斷增加兵額。到雍正初年,杭州將軍統領的官兵總人數約為一萬人。

在個人待遇方面,杭州將軍每年的正常俸祿加養廉銀,大約一萬五千兩。與當初西北時,統兵二十萬,揮霍錢財無數相比,年羹堯如今的處境可謂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這就如同公司董事會的高管,跟老闆吵架,突然被降職為中層主管。不僅心理有落差,尊嚴受打擊,威信也一去不復返,還能有幾個同事配合?還有多大權力組合資源?還有多少人願意追隨?

人走茶涼是自然規律,在位的年羹堯門庭若市,下落的年羹堯門可羅雀;當初推他的人,如今就是黑他的人;當年被人捧得有多高,如今跌落就有多疼。

雖有從一品的官職在手,還有黃馬褂加身,但朝野上下已經就推倒年羹堯的問題達成共識,他已經成了一隻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所謂杭州將軍,不過是年羹堯走向萬丈深淵的一個過渡性職位而已。

秋媚說:權力的大小並不完全與職位的高低成正比,它取決於形勢、影響力、個人處境等因素。當年羹堯走起下坡路,威嚴受損,形勢不妙時,再高的職位也無權續寫春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655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