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舍的花錢,而是你有錢花嗎?
年前家裡大掃除,收拾出幾年都沒穿過的衣服,鞋子,一看感覺自己挺富有,長靴是TaTa,短靴是天美意,外套是衣戀小熊的,哪一件的價格都過千。
按理來說,收入比以前越來越高,但是卻越來越不捨得花錢,現在衣服鞋子都是網購,以舒適物美價廉為主,問問身邊的同事朋友都存在這種情況,當然土豪除外。
說說我的情況,身處二線城市兩套房子的房貸,孩子用不了幾年還要結婚用錢。
然而突發的一件事更讓我感到錢真不能亂花,去年1月份我媽突然腦中風,120送到醫院搶救立即手術,押金就需要交10萬元,事發突然我們幾個人才湊齊了住院費用,經過搶救,人總算救過來了,之後直接轉入了急診Icu,一天的費用是6000元,過後轉入普通病房,後續轉到康復科做康復,前後3個月時間醫藥費加上護工費差不多花了30萬,幸虧有醫保報銷負擔才輕點,這樣自己也拿了不少。
所以你說有錢能全花了嗎?如果沒錢醫院立馬停藥,在醫院錢真跟紙一樣,而且不能討價還價。
現在我們看著自己掙得也不少,但還是不舍的花,相信每一個普通老百姓都一樣,房貸,孩子的教育,醫療養老,壓力真的特別大,所以大家有錢都存起來,不消費也在情理之中。
我現在就人到中年了,確實越來越捨不得花錢,看來我也符合題主所說的這種心理。有時想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不妨總結幾點原因。
第一,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勤儉持家過日子。遠且不說,就在最近幾年,先是父母有病幾住院,後又有嶽母也住了院。每次在醫院裡辦住院手續,以及出院結算時,看著帳單子,心裡想著怎樣多掙錢,才能讓老人晚年的保障。而孩子也一天天長大,上了高中將來還要讀大學,以及戀愛結婚成家等。這些事情都不由自主捂緊錢袋子,不敢隨意胡亂消費。
第二,歲月不饒人,眼瞅著就要步入老年人行列,養老也是大問題。人到中年,已經沒有多少創業的激情,原有的工作也就那麼疲沓地幹著。掐指算算,再有十多年,就小入老年人行列,如果現在不攢錢,將來養老都是問題。算來算去,還是節約鬧革命吧,至少給夫妻倆將來有一個晚年的保障。
第三,越來越不願意出去應酬,實則是為了少些花銷。年輕時愛熱鬧,經常三五好友相約,一起喝喝酒,出去玩玩兒。而人近中年後,反而不願意出去應酬,大抵是熱鬧夠了,想清靜一些。但這背後的潛意識是儘可能少為應酬而開支,就是這樣的經濟帳,一算也就更捨不得大手大腳花了。
第四,物價越來越高,理財利率越來越低,節省開支最穩妥。如果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現在的物價真是不低呢,而理財這塊隨著國家對金融的管控越來越嚴格,靠理財多增加家庭收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因此,想到不遠的將來,還是能省則省吧。真應了那句話-省出來的就算是掙的了吧。
綜合以上幾點,相信有很多中年人和我有相信的心理吧。我們都是普通人,只能過屬於普通人的日子,何況節約是美德呢。
工作壓力大於天!
社會壓力大於天!
家庭壓力大於天!
健康壓力大於天!
人到中年:被各種各樣的壓力包圍,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凡事必須未雨綢繆,花錢更是精打細算!對於錢:給人別人花掉那是應該的,自己多花一分都是奢侈都是浪費!!
工作壓力大於天!
人到中年,就業壓力越來越嚴重,相信沒有誰對自己的工作方面是輕鬆的!
無論任何工作,都需要樹立終生學習理念,生怕自己的不努力,被別人取代。
那麼對於沒穩定工作的更難了,經常是因為年齡問題,失去工作機會!被招聘工作的單位拒絕!
所以在工作中就算賺到了,誰敢大手大腳花錢,萬一賺不到錢了,要怎麼辦呢?
萬一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呢,手頭裡僅有的一點點錢誰不是一分錢掰兩半花啊!
社會壓力大於天!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幾乎每天都是遊走在各個人情世故來往之中,各種開銷可想而知!去一趟飯店請客吃飯,去一趟溫泉度假村,去一趟酒吧歌廳娛樂場所,這些哪場下來都得千把百元啊!
到了升學宴高峰期,婚禮高峰期,那幾乎更是花掉整月的經濟開銷。!
不參與嗎?說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脫離社會!參與吧:那真是花錢如流水,那叫燒心燒肝啊!哎!無奈啊!
輪到自己還捨得花錢嗎?那就得勒緊褲腰帶過活,上頓蘿蔔白菜,下頓白菜蘿蔔!那還敢捨得花錢啊,都是在外面人模人樣,回家狗模狗樣啊!
家庭壓力大於天!
成年人往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誰敢不勤儉持家過日子!
家有學生的:各種學費補課費不算,現在的孩子虛榮心太強,各個攀比心嚴重,別的同學好吃的,好穿的。我也要有!不能落下!
家有老人的:天天好吃好喝不算,各種營養保健補品不算,還得隨時備足準備生病的錢!有很多老人去醫院那是長跑趟,有病治病,沒病防病!
成年人苦點,累點沒關係,只要家裡老的小的平安快樂就好!
還要教各種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保險,車險!甚至還有房貸!
總之家庭開銷龐大,成年人還有誰敢捨得花錢啊!無奈啊!
健康壓力大於天!
歲月不饒人,步入中年行列,身體每況俞下,家庭的責任,社會的壓力,歲月的摧殘導致身體不自覺的會出現各種問題!今天頭痛了,明天頭暈了,後天腰酸背痛了!每天除了賺錢養家,還得各種小心翼翼保養身體,生怕自己倒下!假如病到了:孩子老人誰照顧!
不敢買什麼補品,不敢去什麼健身房!越省錢越好!所以都是採取既省錢有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過活:晨跑,走圈越來越受到中年人的追捧!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成年人的日子沒有太容易的,為了能讓這個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年人只有自己勒緊褲腰帶,捨不得亂花一分!
我今年39歲,算是青年還是中年?應該算是中年吧,女兒剛剛四歲,我是一個全職媽媽,老公收入還算是可以吧,一年40-50w,在一個準二線城市。以前老公收入還沒這麼高的時候,我花錢都是大手大腳的,可這兩年,真的是越來越不捨得花錢了,有時候給自己買箱奶都要糾結半天。
我和老公都是農村出來的,可我家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好一些,另外我也可能是受我媽媽的影響,花錢從來都是大手大腳的。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一個月才一千來塊錢,那時候我就捨得花兩三千塊錢買一件衣服,用的護膚品也都是一些國際大牌。而老公和我恰恰相反,我老公是個非常節儉的人,沒錢的時候節儉,有錢的時候還是節儉。他夏天身上穿的T恤衫沒有超過五十塊錢的,就連冬天穿的外套也沒有超過二百塊錢的,有幾件稍微貴點的衣服都是我給他買的。即便鞋穿得稍微貴點,也沒有超過五百塊錢一雙的。
我和老公現在住的房子、開的車,都是老公婚後一點點拼出來的。我們結婚後六年才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那時候老公工資也沒有現在這麼高,我和老公的工資一年加起來也不超過20萬,可那時候我花錢卻一點都不心疼。雖然做不到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也不會買什麼奢侈品,可至少在飲食和穿衣上從來不會虧待了自己。
那時候看著老公買什麼東西都是摳摳索索的我還嘲笑他,告訴他錢不是省出來的,是掙出來的。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的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不捨得花錢的呢?好像是從我公公得了癌症開始的。
我和老公要孩子比較晚,雖然我今年已經39歲了,可我們女兒今年剛剛四歲,也就是說,閨女出生的那年,我已經35歲了,而我老公比我還要大一歲。女兒剛兩歲的那年,我的公公檢查出來得了肺癌。公公婆婆都是農民,想得比較開,一輩子都沒有太為難自己、讓自己太操勞,這也是我們買房的時候他們一分錢都幫不上忙的主要原因。別人為了多掙點錢都種一些經濟作物,可我公婆為了省事,一年到頭就只種小麥和玉米,別人在地裡勞作的時候,他們老兩口就在家裡睡大覺。他們就老公這一個兒子,婆婆也是到了三十多歲才生的老公。
公公檢查出來得了癌症後,第一時間給老公打了電話,問老公我們手裡有多少錢,夠不夠給他治病的。那時候我們雖然已經買完房子好幾年了,可剛剛二十多萬買了一輛車,手裡一共還有十來萬塊錢。老公給公公說,不管花多少錢,他都會給公公治。公公雖然最後還是去世了,可前前後後也花了我們將近二十萬。公公去世的時候,我們手裡一分錢都沒有不說,還欠了朋友五萬。而那一年,因為老公忙於照顧公公,工作上也沒怎麼顧得上,年底連獎金都沒發,而我們主要靠的就是老公的獎金。
即便這樣,我還是沒有不捨得花錢,是老公的一句話,突然讓我有了危機意識。公公去世後不久,老公有一天坐在沙發上發呆,我問他在想什麼,他說他在想我們女兒。他說,等我們女兒長大後,我和他至少也要六十多歲了,到時候如果我們生病了,手裡有點錢還好,手裡沒錢的話只能拖累我們的女兒。
我當時心裡咯噔了一下:自從生了孩子後,我就一直在家做全職媽媽,沒有一分錢的收入,我們全家老小都指望老公一個人,女兒今年剛剛四歲,而老公已經四十歲了,老公過了四十歲不管是身體還是工作上可能就要走下坡路了,他現在一年還能賺四五十萬,如果哪天他突然被公司辭退了,他再去哪裡找個這麼高薪的工作維持我們現有的生活水平?另外,老公如果身體一直健健康康的還好,一旦哪天他倒下了,我和女兒還能指望誰?還有我婆婆和我父母,他們也都得指望我們……
我那天躺在床上,輾轉反側,一直在想這些問題。從那天之後,我就越來越不捨得花錢了,心裡只有一個念頭:趁著老公還能掙錢,我們手裡一定要多攢點錢。
我的轉變真的很大,護膚品都換成了國產的,之前幾萬塊錢買了一塊手錶也不捨得戴了,把它摘下來保存好,想的是以後如果缺錢了說不定它還能換點錢,買衣服也開始買一些地攤貨了。以前女兒喝什麼樣的牛奶我就跟著喝什麼樣的牛奶,可現在不捨得喝女兒的牛奶了不說,連兩塊錢一包的普通牛奶都不捨得買給自己喝了。也不去超市買菜了,經常去菜市場和人家討價還價,稍微貴一點的水果都不會買,或者少買點給女兒吃。老公都說我的轉變有點讓他吃驚,還告訴我不必如此,可我想的是,現在年輕,節儉一點沒關係,總比年紀大了再連口飯都吃不上強。
我連在女兒身上都節儉了很多,以前每年一到換季就給女兒買很多衣服、鞋,有的衣服就放在衣櫥裡連一次都沒穿過,今年基本上沒怎麼給女兒買衣服,都是穿的以前的。現在我覺得節儉一點挺好的,有的人比我們家收入高得多,可人家比我們還要節儉,我覺得我應該向這種人學習。
為什麼人到中年,越來越不捨得花錢?因為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依靠我們,從而讓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危機意識也越來越強,而受年齡限制,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有限,除了靠省、靠節儉,別無他法。
回答了:為什麼人到中年,越來越不捨得花錢?人生要經歷過才知道:分幾個階段,首先由父輩們給予一段過程的消費。二、從步入社會自己掙錢消費。三、從中年到老年一段的消費。總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消費。
一、父輩們給予的消費:父輩們是世界上最無私的奉獻者,總是最捨得為子女們最好的消費的,那怕是自己捨不得都要給子女們的消費滿足和盡責。這就是偉大的父母恩。
二、從步入社會自己掙錢消費:步入社會後掙了錢還不知道怎樣消費,消費概念還不是很明朗,不知怎樣合理的經濟消費,更不會懂得理財消費。是一個蒙懂的過程中消費。
三、從中年到老年一段的消費:是人生中最具有艱難的一段,上有父輩,下有子女,其中還抱括自己的消費,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要具備擔當的艱難過程,需要理智有計劃的消費過程,中國人的消費就是到了老的時候還要給子女消費,這也形成了一種自然規律了。
之所以就是這種理念給人們造成了有錢捨不得花,總是為了家人們轉,這就是中華民族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優良品質和有擔當的最無私的奉獻精神,這就是偉大的華人。
~~人生美景
因為經過幾十年的買買買,啥都不應該缺了,回頭看看家裡那些落灰又捨不得扔的東西,都是當年用血汗錢搬回來的破爛垃圾。吃一塹長一智,開始總結反省自己花錢的方式,慢慢學會理性消費,把錢花在刀刃上,而不是亂買亂揮霍,糟蹋錢。這是一種智慧的積累,是成熟的表現。
圖片來自網絡
我姐比我大兩歲,這些年她買衣服鞋子買掉了兩個一線城市的房子,一條毛褲一千八,她買兩條。上次搬家,她一共扔掉二十箱衣服。我爸今天和我說,她現在還有另外二十個紙箱的衣服,打開一看,裡面的衣服大部分連吊牌都沒摘。按我爸的說法,她的衣服夠她穿十輩子的,可怕吧?
相比較她而言,我就比較摳門,我現在還在穿十幾年前的衣服,冬靴是十年前買的達芙妮,現在穿出去還有英國人追著我問在哪裡買的。😂
從我自己的花錢經歷,加上我看到其他人的購物習慣,我發現大部分的錢其實都沒有必要花,所以我現在基本不買衣服。一年買幾件都嫌多,佔地方又分散我的注意力。人的大腦存儲信息非常有限,東西多了也記不住了,經常堆在柜子裡很久,猛然翻出來,還覺得怎麼我有這樣的一件衣服?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我再也不囤貨,買什麼都用完再買新的。現在物質極大豐富了,批量生產,便宜貨多得是,那些搞活動多買些的行為就是佔了小便宜吃大虧。為什麼呢?錢是可以產生價值的,放在銀行每分每秒都產生利息,你拿來買貨物了,啥利益也產生不了,還佔用了自己的生存空間。
相信我,用完了再買,永遠不會吃虧買貴,搞不好還更便宜了。
我仔細觀察那些比我有錢的人和花錢更任性的人的生活水平。其實無非就是家裡房子大一點,可以放東西的地方多一點,衣服包包牌子大一些,開的車排量大一些。可是我一個人只需要睡一張床,1.5米寬夠我在上面舒舒服服地四仰八叉。車子排量大一些,具體好處我不懂,反正我知道就是保險費和油費多,汙染環境,還要交養路費。至於衣服包包牌子大,我用不上。我在英國生活,一般休閒娛樂就是花園裡鋤地,廚房裡烤麵包,出門買菜,把包往購物車一扔,沒人關注你包上的logo。
再後來,我發現,只要身材好,隨便穿牛仔褲白T恤都好看,披個麻袋上街,人家還覺得是有個性。身材發福了,把貴婦級衣服穿身上,也穿出村姑的風味。所以呢,不如少吃點,多動點,瘦下來。身材好,說明有時間健身,懂得營養學,那才是成功躺贏的標誌。
本圖中作者的褲子、衣服、自行車都是十年前的,繼續使用。
總之,中年的我不再亂花錢,量入為出地生活,不是因為錢越來越少,反而在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的情況下,經過生活長期積累,看清了花錢是提高不了生活品質的。真正的精緻來自於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內在的品味和精神狀態,這些不是簡單花錢就能辦到的。
每一分錢都應該有它自己的價值和作用,節儉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美德。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可以追求的東西很多,儘量少佔用和浪費資源,多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學會用最少的錢,辦最有必要的事情。精打細算的人生,肯定比大手大腳來得從容。
我要把自己買的衣服都穿破再扔也不現實,但是我可以做到少買不買。前面說到我姐買東西大手大腳的事兒,你問我她真的提升穿衣品味了嗎?我告訴你,沒有!她的苦惱是衣服很多,但永遠不知道怎麼搭配,而且早上一般都因為找不到想穿的衣服糾結,連早餐都顧不上吃就出門了。
物繁累及人,你說買買買真的能提升生活品質嗎?
人到中年,越來越不捨得花錢,在中國是一個普遍現象,說白了,捨不得花錢的原因是因為你有了危機感,所以只要你心存危機感,無論是青少年、中年還是老年都不捨得花錢;為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怕了,不敢象有錢人家的孩子那樣肆意揮霍,他會想到明天後天或更遠。
我今年55歲,屬於中老年人了,人家都說我摳,是「鐵雞公」。其實,我何曾不想過花錢大方點,自己喜歡的該買就買,但真真到要給錢的時侯,想想也就算了吧,不是剛需的東西還是能省就省點吧,正因為這樣,所以每次想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總是買不成。
爆點不怕大家笑話的料,我一雙幾塊錢的拖鞋要穿2~3年,後跟有一截沒有了還捨不得丟;另外,20多年前的衣服現在還在穿,我想應該沒有幾個人能這樣做的了。
為什麼我會如此「摳門」,不敢花錢呢?這得從我的家庭情況說起。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父親由於有門出色的蔑工手藝,所以在當時來說家庭經濟條件還算上乘,由於那時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於是我家一共就有了9姊妹,人多了花銷就大,日子也就過得緊巴,所以從小就養成了不敢花錢的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該結婚生子時侯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那個年代,在我們那裡的傳統習慣是結婚後馬上就得分家,分家時家庭條件好的就算父母不分點錢給你,最起碼不會分到欠帳;家庭條件不好的不但沒有錢給,反而還分一筆欠帳給你,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沒錢花,就是有點錢有誰敢隨心所欲地亂花。
有人說處在那個時代摳門一點,不敢亂花錢是形勢所逼,那麼,現在的中年人為什麼照樣越來越不捨得花錢嗎?憑著過來人的經歷和對現狀的觀察,我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前無支撐依靠,後有追兵不舍,讓中年人不捨得花錢
人處在中年是一個非常尷尬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年人肩上的擔子重了,膽子也越來越少;這個時期的中年人,父母己經慢慢老去,即使自己再困難,父母也有心無力,幫不到你,己經再無依靠之所,而後面小的也窮追不捨,一天天長大,花銷也隨之越來越大,小到穿衣吃飯,大到上學讀書結婚,那一樣不要操心花錢;這個時期的中年人不但不敢大手大腳亂花錢,反而得拼命掙錢,不敢病,不敢倒,真真是如履薄冰,連累都不敢喊一聲。
二、車貸房貸兩座大山,讓中年人不捨得花錢
有人說不買車不買房不行嗎?還真是不行,不是說現在的中年人趕時髦,確實是形勢所逼。
先說房貸,城市人就不說了,我想說農村人的房貸,按理農村人有宅基地,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子大概就30來萬塊錢也就差不多了,按現在的情況看大部分人都能承受得了,為什麼農村人還有房貸之說呢?主要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和城鎮化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離開了農村進入城市,買房就成了剛需。還有部分人雖然不願離開農村,但由於現在農村的學校越來越少,小孩上學必須得去城市,並且還要有城市房產這個條件,為了後代的有利成長,不得不選擇在城市買房,而高居不下的房價不得不讓你省吃儉用,因此花錢也就得小心翼翼,能省則省。
其次說說車貸,現在農村除了留守老人和兒童外,很少看到中輕年人,他們為了生活都在外面打拼,隨著快節奏生活的盛行,人們都不敢怠慢,害怕丟掉了那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特別是中年人危機感更是強烈,恨不得把一天的時間當兩天用,為了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買車就是成了一種需求,但很多人是不會存下一筆專款錢買車的,沒錢怎麼辦?就只好貸款,然後慢慢還。當然買車的原因因人而異,有些是為顯擺出風頭的也有。
三、為了今後的晚年生活,讓中年人不捨得花錢。
人一旦到了中年,不知不覺很快就會步入老年,如何過好晚年生活是避不開的話題。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大部分人能維持好自己的生活己經是很不錯了,如果現在的中年人還秉持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想到老了的時候盼著兒女來養活,可能就有點不現實。那怎麼辦,辦法有兩個,一就是趁自己能做能動,拼命工作賺錢,為老了以後的生活做點貯備,二就是靠省吃儉用節餘些錢。所以,處在中年的人也就不捨得花錢了。
總結:安穩的生活,往往都是節制出來的,需要分毫的錢來保駕護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摳」一點,過節制的生活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可以讓我們能在這個世界上,不害怕未知的風吹雨打,做到未雨綢繆。
碼字不易,喜歡就點讚關注並轉發,謝了。
我爸媽都是1973年出生的,如今已經邁入了中年人的行列,除了體能、記憶力、反應力和健康程度方面的下降,我爸媽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其中「捨不得花錢」就是變化比較大的一項。
用我爸的一句話來說:誰不願意花錢啊,總要為孩子考慮才會捨不得花錢。
我爸媽現在已經產生了「中年危機」,工作上的力不從心、晚年生活的保障等等,都是在我爸媽進入中年階段以後重點考慮的問題,心情變得非常不好。
我爸媽除了對工作精力和晚年生活的擔憂以外,還非常怕以後會拖累我,所以他們現在非常捨不得花錢,打算攢些錢以後住養老院,生病了也能自己拿錢看病,因為他們年輕時過得就非常艱難,不忍心讓我也過他們年輕時的生活。
其實照顧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我爸媽之所以有「不想拖累我」的想法,還因為他們多少有點比較古板的思想,怕我婆家跟我老公會因此對我不好,感覺娶了一個「拖油瓶」回家,那樣我會在婆家抬不起頭。
父母的想法雖然有些古板,但他們都是為了我好,雖然我婆家人根本不會有那種「拖油瓶」想法,我老公跟我也從來沒把父母分彼此,可我爸媽依舊覺得不給孩子添亂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
我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假,但作為老人,就算不給兒女留多少東西,也不能給兒女留下羅亂啊,那樣還不如不生孩子。」
我爸說:「我們現在給你多攢一分,你以後就能少給我們花一分,爸媽盡力多給你攢點,以後你的日子也好過一些。」
我一直不知道怎麼來形容父母對我的愛,直到我爸媽進入中年,開始捨不得花錢,處處都為我的將來考慮,並且告訴我原因以後,我的腦海裡才出現了「奉獻」這兩個字,父母對孩子的愛,真的是無條件的奉獻,其中不摻雜任何個人利益。
我老姨家的妹妹,她姑姑和姑父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小孩,兩個人不用為了孩子考慮,收入還不及我父母,可人家的生活質量卻比我爸媽高了很多很多。
10年前兩人放棄了要孩子的想法,賣掉了家裡的房子,住進了一個公寓,兩個人每個月都攢一些養老錢,剩下的全部花掉,一年至少出去旅遊兩次,吃的、穿的、用的都非常講究,雖然那種丁克生活我不理解,但人家活的確實快樂。
我笑著逗我爸媽說:你們不求回報的付出,就不怕我以後不給你們養老嗎?
我爸笑著回應我說:「自己的孩子啥樣,做父母的能不知道嗎?咱家沒有那不養父母的人,你以後不給我們養老,這事兒打死我我都不信。」
我媽笑著說:「生孩子又不是為了給自己養老的,孩子是用來愛,用來心疼的,我從來都沒指望你來給我們養老,不給我們倆惹事都已經燒高香了。」
我爸媽的回應很樸實,意思卻很明了,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而是一個擁有獨立思想和行為能力的個體,生孩子是為自己創造一個骨肉至親,而不是用來給自己養老的工具,也不會用利益來交換孩子的孝順。
看著我爸媽為了不給我添亂,越來越捨不得花錢,買菜為了一斤便宜兩毛錢都能多走出10分鐘的路程,我心裡又甜又酸,只能多給父母一些關懷,心裡才能好受一些,在這裡我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開心快樂,幸福安康。
麗姐做完美容往外走的時候,遇到了美容院的女老闆。「麗姐,你可有點對自己不太好了。
原來除了美容,還做做身體保養啥的。現在怎麼連保養卡也不續費了?」女老闆雖然面帶微笑,但是話裡話外表現出的是對麗姐消費減檔的不滿。
是啊,人到中年的麗姐,現在花起錢來,越來越有點捨不得了。
其實,這也是中年人的一種普遍現象。中年人掌握著家裡的財政大權,卻越來越捨不得花錢了。
這是為什麼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掙錢越來越難了。
人到中年,其實大部分人都有了一定的積蓄。如果是工薪階層,可能是幾十年下來聚沙成塔的積累。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也是起早貪黑掙來的血汗錢。
掙錢本來就不容易,這也是經歷半生風雨的中年人的共識。
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開始出現各種小毛病。尤其是那些自由職業者,已經沒有了年輕時飽滿的精力與工作激情。
這種情況下,掙錢的能力越來越差,家庭收入也銳減。甚至有的家庭由於出現意外狀況,就早早處於「坐吃山空」的地步了。
既然「開源」的門路不多,那就只好「節流」了。
老孟兩口子原來在菜市場賣菜,夫妻兩個起早貪黑,經營了十多年,也掙下了一些家產。
可是,最近老孟媳婦由於積勞成疾,身體出現了各種小毛病,甚至年前還由於不明原因的高燒,住進了北京的醫院。
後來身體雖無大礙,但是買賣是做不成了。老孟媳婦原來愛買買買的習慣也收斂不少。「再也掙不了錢了,省著點花吧!」老孟媳婦說。
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人生在世,哪一樣不用花錢呢?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付出的都是真金白銀。一年下來,人吃馬嚼的平常消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何況,人到中年,本來就是多事之秋。作為家庭頂梁柱,有多少事情等著中年人去處理。
人到中年,上邊有老人要養老。雖然人們都有醫療保險,但是如果老人住院了,首先你得先把醫藥費墊付出來吧?再者,像床位費、護理費等,是沒辦法報銷的。
還有一些進口藥物,報銷的比例還是很小的。為人子女,不留點錢給父母養老,行嗎?
中國普遍的家庭,是不虧待孩子。
本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原則,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報各種特長班。
到了小學、中學,還要上各種補習班。上了大學,沒有收入,凡事也靠父母。
大學畢業以後,要是個男孩,還要準備婚房、彩禮……哪一樣不要父母操心?不想著攢點錢,行嗎?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雖然國家明令禁止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尤其是一些非公職人員,更是不怕這些規定。這樣,各項人情的支出仍然沒有減少。
今天老張的嶽母去世了,明天老李家搬家,後天老王的兒子要結婚……而且現在各種紅白事隨份子的錢,也是水漲船高。
有書君生活在一個小縣城,像有些人調動單位比較多的,認識的人也多。一年下來,光份子錢都能隨到兩、三萬塊錢!
真是傷不起!可是,這些「人情禮」,你不隨,行嗎?
再有,我們內心的那點攀比虛榮心,對於房子、車子這些代表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門面」的大件,也是不甘落人後面。同屋的小A換了個大房子,你住著60多平米的小蝸居,想換房子的心也是蠢蠢欲動;朋友的車子從大眾POLO換成了BMW5系,你再看看跟隨自己七、八年的現代,怎麼看怎麼覺得不順眼……房子、車子,換?還是不換?想換的話,就得攢錢,同時要放棄一些不太必要的花費。
原來,由於贍養老人、養育孩子、隨份子、「撐門面」等等,中年人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了。
中年人,當初都是嚴格遵守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都是生了一個孩子。
眼看著自己七十來歲的父母生了病,幾個孩子輪流照顧,還忙得焦頭爛額。
再想想自己,就一個孩子,將來怎麼辦?靠孩子?孩子將來會不會在自己身邊?
TA有沒有精力照顧自己?如果進養老院的話,自己有沒有能力負擔得起?因此,總得給自己留點養老錢吧。於是一個聲音總在提醒自己:省著點!省著點!
消費越來越理性了。
中年人由於心智的成熟,凡事有了自己的思考與認知。不再盲目跟風消費、衝動消費,而是希望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買東西,開始考慮性價比。
朋友陳菲想買輛車。本來家裡有兩套房子,還有100多萬的存款,但是她還是選擇買了一輛20萬左右的車子。
她說,車子就是個代步的工具。如果一輛車開20年報廢的話,加上保險、加油、修理等各項費用,一天就合50多塊錢。
如果買再貴的,就不划算了。餘下來的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不是更好嗎?
還有一些平常的消費,比如雙十一等,中年女人不再為了所謂的打折屯更多的東西,也不再只是為了圖便宜衝動地買一些不太實用的東西。
其實,一個人花錢的方式,也是一個人成熟與否的標誌。
人到中年,對人生有了一定的認知。知道掙錢越來越不容易,反而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
尤其是考慮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都覺得花錢還是要謀劃一下。還有,中年人不再盲目、衝動消費,而是儘量把錢都花在刀刃上。
可不,中年人花錢真的不再大手大腳,而是越來越捨不得花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讚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還不到中年,我幾天越來越覺得花錢花的力不從心。
剛畢業的時候,自己賺錢,一個月拿個四五千,交了五險一金就剩下四千多,再加上房租,但是也能每個月瀟瀟灑灑,偶爾小資去逛下商場,朋友聚會吃個精美的菜餚,畢竟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也不用擔心什麼以後,對於化妝品,衣服之類的需求也不是特別多。也沒想著買房買車,就感覺這樣的生活就很好,自由有方便。
可是隨著生活經歷的增多,突然發現租房真的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房子就會一直漂泊,房東什麼時候想趕你就趕走你,什麼時候想漲價,也是一句話的事情,那麼,買房這件事就變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還有隨著年紀的增長,職位的增長,雖然工資有所提高,但是需求也越來越多,比如精緻的妝容,撐得起臺面的衣服,甚至還需要一臺能提高你身價的車子,這些東西放在一起,你的工資看著增高了,但其實你能自由花的錢卻越來越少,甚至捉襟見肘。
還有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去醫院檢查,醫藥費的錢,還有自己機能越來越下降的機能,你會發現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可是你能依靠的的人卻越來越少。
再加上人到中年,肯定要結婚,生子,育兒,都是一大筆花銷,而且下一代的教育花費也是越來越高,物價越來越貴,所以只能從自己有限的工資裡面,以及節省,讓自己的妻兒,父母可能生活的更好一點,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有一點抵抗能力。
奉勸各位還年輕的小夥伴,攢錢要趁早,理財更要趁早,要不然遲早稱為一個扣扣搜搜,連辭職都不敢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