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六七十年代,國人看的"小人書"有哪些?為什麼那時很受歡迎?_70年代80年代小人書

自媒體東亮說: 六七十年代,沒有電視,看電影一個月能看到兩三場就不錯了。小人書就是青少年及兒童心愛物品了。 那…

自媒體東亮說:

六七十年代,沒有電視,看電影一個月能看到兩三場就不錯了。小人書就是青少年及兒童心愛物品了。

那時小人書大部分是手工畫的,線條流暢,通俗易懂,十分受小朋友歡迎,還一種是電影照印刷成書的,略微貴些,那時小人書每本售價8分到2角5分之間,市新華書店售賣,我們家附近商店也售賣(每月只擺幾本新發行的),我攢到零錢就買小人書,很喜歡看。

當時小人書品種非常多,雞毛信,半夜雞叫,小兵張嘎,雷鋒,愚公移山,白求恩在中國,張思德,白毛女,地道戰,地雷戰,西箱記,小英雄雨來,鐵道衛士等等。

另外,還有成套的連環畫冊小人書,如:西遊記,連心鎖,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封神榜,楊家將,嶽飛傳等,這些書是小朋友精神食糧,我們小夥伴誰有小人書都互相交換看,市裡熱鬧街有鄰時花錢看的,看一本2分錢,書攤跟前總是蹲著五六個人看。

那個年代小人書帶給人們精神食糧,教人學習英雄事跡,給人正能量。到了八十年代,小人書逐漸淡出了人們視線。

識事知理說:

七十年代還很小,依稀記得小人書很多,像巜劉文學》《智取威虎山》《雞毛信》《青松嶺》等等很多英雄題材,愛國題材,古典文學應有盡有,內容翔實,圖文並茂,攜帶方便,雅俗共賞,自歌舞廳在街上泛濫後,這種很有趣味的讀物終被牒片丶隨身聽等電子產品替換,再也不見了蹤跡,學生及所有青年們的頭腦被這歌星,那影星佔據,小人書的消失實在是損失了一筆可觀的精神財富。

白水清茶197014說:

謝謝邀請。我是70年出生的,我父親就是村裡有名的「書迷」,受父親影響,從小就喜歡看書,尤其是喜歡連環畫。六十年代國人喜歡看那些連環畫我現在記不太清楚了,但70年代後,國人最愛看的連環畫,當時我記憶中最受歡迎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西遊記》、《楊家將》等,以及一些抗美援朝題材的連環畫。我現在還記著有一本抗美援朝的連環畫叫《激戰松骨峰》,這是我印象中描繪抗美援朝最好的連環畫,而且我至今能記憶深刻,就是感覺這本連環畫畫的特別好,尤其是描繪打仗的情節和中國人民支援軍的英雄氣概至今難忘。當年為這本連環畫我的好多同學都找我,願意和我交換連環畫看,我還為此驕傲了好長時間。這本連環畫當年是在趙縣新華書店買的,記著是一次縣城過廟會,父親給購買的。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新時代已經到來,願祖國越來越好,歷史不會忘記,「只有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才是任何時候的保證。

為什麼那時候連環畫受歡迎,其實,我個人感覺最關鍵一點還是當時國人,尤其是孩子們業餘時間沒有更多的娛樂項目,只有連環畫既能開拓學習視野,也能愉悅無聊心情,更多的是通過一本本小小連環畫能學到好多歷史知識,歷史上好多經典典故或有趣故事我大部分是從連環畫上先知道的,如:桃園三結義、白蛇傳、三打白骨精等,現在這些中華傳統民俗故事許多90後、00後還真一知半解。

不要忘記歷史,也不要忘記曾帶給我們快樂的連環畫。

瓜種瓜貨說:

1.那時候小人書還是很多的。我記得小時候的夏天,撿很多蟬兌的殼去賣,得到的錢買了兩本小人書,一本書名叫《礦山哨兵》,還有一本叫《戰鬥的堡壘》。都是寫的抓獲破壞革命生產的「反動地主」、「壞分子」的故事的。因為是第一次擁有自己的小人書,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名字依然記得很清晰。

2.那時候的小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幾本小人書,大家會相互交換著看。破損、缺頁也捨不得丟掉。有一陣《嶽飛傳》、《楊家將》系列的小人書很流行,男孩子們會照著小人書在作業本上描畫嶽飛、楊宗保等人物造型。

3.農村集鎮趕集的時候,有兩種攤位比較受歡迎:一個是看西洋鏡的,另一個就是小人書攤。記得好像一分錢可以看一本小人書。

4.記得我小時候也存了不少小人書,不過大約在小學五年級左右,因為太過沉迷於小人書,被父親一氣之下全塞進灶膛裡當柴火燒掉了。[捂臉][捂臉][捂臉]

5.原來的「小人書」都稱為「連環畫」了,而且還有收藏價值,有的據說還價格不菲。每每想到我那些被燒掉的小人書,不免陣陣肝疼。[大笑][大笑][大笑]

享受人生苦辣酸甜說:

六七十年代,國家經濟還很落後,各種通訊,廣播,電視等也落後,有很多人,電話都沒用過,電視是何物,都不知道。各種娛樂設施都十分有限。平民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除了球類,棋牌類外,看報看故事書,小人書,連環畫冊,是主要的樂事。

當時故事書價格很貴的,(幾元一本)小人書比較起來,還是便宜的幾角錢一本,連環冊就貴了,當時小學生也很少人能買新的。基本上都是同學之間,相互借著傳閱。哪個男同學書包裡,都裝有幾本,課間躲在旮旯裡偷看,還生怕老師發現。另外,街角有擺小人書地攤,門類齊全,看一本1分錢。

那個年代,書店是小人書的世界,種類繁多,銀幕上有的電影,流行的小說,廣播劇,小人書基本都有,

從古代戰爭故事,《西廂記》《紅樓夢》《嶽飛傳》《楊家將》《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連環畫冊,到國內戰爭,《三毛流浪記》《平原槍聲》抗日戰爭,《鐵道遊擊隊》《烈火金剛》抗美援朝戰爭故事,《羅盛教》《邱少雲》等英雄人物,到科學知識,《十萬個為什麼》神話故事《西遊記》等等都很齊全。有很多現在記憶有限,都忘記了。從單本到連環套本,樣樣都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度了吧。現在原版收藏的連環畫冊,價格也不低。

小人書,價格低廉,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大人小孩,都十分喜歡,愛不釋手。

那個年代的小學生,有很多知識,是從小人書學到的。從小人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終身受益。

真誠不評事說:

謝邀!

我是58年生,63年自然災害,國民都比較窮,我們那時沒有固定娛樂場所,割草剜菜之餘,拾眼窩,別死貓,打蘇,推鐵環,捉迷藏,難得看一場露天電影,春節有文藝宣傳隊,大人晚上到生產隊上燈課,象我們上學讀書的只有語文算術,三年級後寫作文,業餘時間,有一本小人書傳閱那都是十分得意的事情,小人書就是連環畫冊,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雞毛信,在敵後,戰長沙,生死戀,車水馬龍,仙人島,排球女將,定四川…

特別最喜歡看的是:閃閃紅星,黃繼光,白求恩在中國,金光大道,豔陽天…

後來就有了收音機錄音機唱片機小人書逐漸不見了蹤影。

小人書的消失,對我們那年代出生的人來說確實感覺是個很大的精神損失。

範從開說:

六七十年代,國人看的「小人書」都是宣傳英雄事跡,以及古典小說的,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電視機,也沒有現在的手機,休閒時間看一本「小人書」真的很開心。我在上小學時,有時候與發小到鎮上去玩,都會想方設法省下一二分錢,去看一本「小人書」,當時看的「小人書」有《地道戰》、《錢道遊擊隊》等等。回到學校還能同學講講「小人書」裡的情節,現在雖然老人,但回憶回憶少年時看「小人書」的情景,仍然是滿滿的都是幸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6819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