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儒家為什麼非常在意"道統"?道統是什麼?

劍雨1358說: 不只是儒家注重「道統」。所有的修行流派如:佛家、道家、瑜伽等都注重「道統」。 道統是什麼? …

劍雨1358說:

不只是儒家注重「道統」。所有的修行流派如:佛家、道家、瑜伽等都注重「道統」。

道統是什麼?

「道統」是生命的傳承。生命的傳承就是把你的導師以及導師的導師所有的證悟成就再在你生命中證悟出來(活出來)。這涉及到師徒「心心相印,以心傳心」的深奧內涵。「以心傳心」不受時空的限制。譬如,中國禪宗由初祖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創立,經禪宗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的傳承與發展。

還有一個是「學統」。就是人類知識的傳承。不涉及到生命的傳承。

國粹繁榮絢麗日說:

儒家指由堯、舜、禹而至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的傳承統係為道統。

唐.韓愈《昌黎集》十一.《原道》釋:「斯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宋.朱熹《朱文公集》七六.《中庸章句序》解:「自是以來,聖聖相承,若成湯、文、武之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統之傳。」

其實,「道統」就是聖道承繼的統系。

讀一世界說:

第一部分

  • 「道統」即儒家所追求的聖人之道的傳承統緒;「道統」說是我國古代儒家關於思想傳承系統的學說。

  •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儒學的發展受到佛教和道教的衝擊,一部分人力圖復興儒學,以應付來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戰,唐代的韓愈便是這一思想運動的領導者。

  • 他雖然不是一位傑出的哲學家,但他排斥佛教,反對道教,以振興儒學為己任,他作了《原道》一文,從佛教的「法統」中得到啟示,從而排列了儒家「道統」,使儒家發展成為「道學」。

  • 《原道》雖然不是很好的說理文字,但在儒學發展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二部分

  • 實際上,「道統」說是淵源有自的。

  • 春秋時期,孔子就曾說過:「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論語·堯曰》)這其中已有堯傳舜、舜傳禹的意味。

  • 到戰國時期,孟子發揮了孔子的這種思想,明確指出「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孟子·公孫丑下》),「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孟子·盡心下》)。他自己則自命上承孔子之正統。

  • 漢代的揚雄對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之論提出異議,同時論及儒家聖人的歷史序列,「或聞五百歲而聖人出,有諸?曰:堯舜禹,君臣也,而並;文武周公,父子也,而處;湯孔子,數百歲而生」(《法言·五百》)。

  • 至唐代,韓愈不滿於佛、道在思想領域裡日益擴大的影響,致力於恢復和抬高儒家的正統地位,以便與佛、道二教派相抗衡,就仿照佛教的傳法世系「法統」,在《原道》中首先明確提出了儒家之「道」的傳承系統:「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 他自己則以孟子的繼承人自居,「使其道由愈而粗傳,雖滅死萬萬無恨」,表示要像孟子批判楊墨那樣,擔負起捍衛儒家之「道」的歷史重任,與佛道兩派進行堅決的鬥爭,誓不妥協。

第三部分

  • 韓愈以後,許多儒生都對「道統」說表現了濃厚的興趣。北宋初年的柳開就極力尊韓,認為韓愈是儒學道統的最佳傳人。

  • 以後,「宋初三先生」中的孫復、石介也議論儒學道統,石介認為孫復是儒家道統的又一傳承者。

  • 程顥、程頤兄弟也是如此,程頤認為其兄程顥接續了儒家道統。

  • 南宋朱熹也明確提出「道統」,以概括韓愈關於儒學傳承系統的思想,而把韓愈排斥在外,認為程顥、程頤才是上承孟子的正統思想家。

  • 他說:「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這個道統是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孟子依次相傳,至北宋二程才「實繼孔孟不傳之統」。

  • 他自稱是二程的私淑弟子。其門人黃斡明確了朱熹嗣二程的嫡統。後來《宋史·道學傳》充分肯定了朱熹在儒家道統中的地位。

  • 後來,儒家的「道統」之說受到了反道學思想家的猛烈批判。

  • 雖然如此,為了捍衛儒學,也為了抬高自身學說的價值,標榜自己學說的純粹性,還是不斷地有人申論道統,並力圖將自己排列在正統儒學的序列之中。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說:

韓愈《原道》是這樣寫的;「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傳之孔子,孔子以是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用現代人的理解「道統」就是「道德禮教」,當然是儒家的禮,儒家主張的社會治理規範

而與道統相對應的就是政統,這二種東西就是「王道」與「霸道」,王道就是道德權力,霸道就是皇權,二種治理方式簡稱為「內聖外王」。

道統強調道德在權力運作和個人行為當中的指導性,而政統則注重為維護政治秩序的結構性手段。在現代則變成政府行政因素社會道德因素

這二種治理方式本來是相互獨立存在的,但到了漢朝,董仲舒提出「奉天以制皇權」,企圖通過強化道統力量制約政統,道統的力量沒有得到強化,反倒是道統的力量被政統壓制。也就是說知識分子的去做官了,導致其獨立性喪失。

韓愈的「軻之死不得其傳焉」,也是指知識分子的獨立性喪失了,先秦時代知識分子總體而言是不服務於」統治者「的。到了董仲舒這兒,士人就變成了「學而優則仕」,再往後就成了」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所以韓愈說孟子死後,就沒有人傳承道統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683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