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開發商建到後面資金鍊最容易斷開,很多開發商從拿地的開始,資金多數都是從銀行貸款的,並非自籌。到預售節點之前,都是總包單位墊的錢,這期間開發商不需要支付一分工程款;
而到了預售節點後,若將房屋進行封頂,可從銀行監管帳戶結算預售房資金50%,但如果開發商這個結算房子賣不動,銷售收入不高,或者資金被挪用了,這時一口氣喘不過來,資金鍊斷掉,就無法進行後面的外牆裝修、機電安裝,包括水電、通風,園林、綠化等等建設。
如此下來,工程也就爛尾了!
一位包工程的朋友告訴我:這三種房千萬別買,特別容易爛尾,因為爛尾樓更賺錢,95%的人,都不知道其中的貓膩。
除了結婚以外,買房絕對是普通人,人生中比較大的一件事情,因為一套房子的背後,都是兩代人奮鬥十幾年才換來的一個家 。
所以很多人買了房子以後,特別害怕買到爛尾樓,在沒有交房之前,整天都是提心弔膽。
因為一旦買到了爛尾樓,不僅房子拿不到手,就連自己首付的錢也退不回來,而且每個月還要還幾千塊錢的銀行房貸,這一還就是20年,所以一個爛尾樓,足夠能毀掉一個家庭。
很多人特別痛恨爛尾樓,為什麼已經建好的房子要爛尾呢?開發商為什麼不能努努力在幹一幹呢?這麼做又是有何目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其中的貓膩。
1、資金斷裂
房地產建設特別複雜,如果在中間出現了一點小差錯,就會導致資金鍊斷裂,房子也會停工,停的時間一久,房子也成了爛尾樓。
首先就是開發商從銀行貸款來購買土地,等拿到土地之後,會以招投標的方式,選擇一家總包建築公司墊資入場。
也就是說總包方,要想拿到這個工程,在前期根本拿不到一分錢,需要墊錢去幫開發商建造房子,除了總包方以外,像材料,設備等各方面的承包商,要想接到這個工程,也是需要拿自己的錢去墊資。
在工程前期一般進度都是比較快的,因為所有的承包方都是為了儘快拿到預售證開盤 ,拿到預售證開盤以後,開發商就能夠賣房子,才能有資金支付一些開銷。
但是賣房子的資金監管比例還是比較高的一般都在60%~70%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開發商賣了一個億的金額,也只有3000萬~4000萬可以使用。
對於開發商和其他的承包商來說,根本就不夠用,唯一的辦法只能提高工程進度,提前將房子封頂,下款的速度和比例才會放大。
之所以有些房子在封頂之後就爛了尾,原因就是出在資金鍊斷裂上。
房子封頂之後,工程的進度也只不過完成50%,如果小區還有精裝修,那麼工程進度也只有40%左右。
再加上小區道路建設,管道建設,綠化建設,門窗,電梯建設,消防等等,這比樓盤主體建設更花錢。
需要的資金可想而知,如果房子賣不動,或者開發商將本來的工程進度款 ,私自挪用去購買其他的地皮,導致不少承包商需要自己墊資,而且又收不到錢。
時間一久,所有的承包商,都會停止墊資,沒有錢,接著往裡面投,那麼工地就會停工,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注入,工地就會出現爛尾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房子已經封頂之後,還會出現爛尾的原因。
2、人為因素
除了房子賣不動,錢被挪用,導致資金斷裂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為因素。
所謂的人為因素,就是開發商故意讓房子變成爛尾樓。
不是沒有資金,而是不想幹,對於有些開發商來說,為了賺錢不擇手段,欺負老百姓不懂法律,跟老百姓玩起了套路。
所謂的套路,其實就是開發商在拿到地以後,就會將這個工程承包給自己的人,等大型設備人工進場開始挖地基的時候,就會不斷的打廣告,以低價預售給老百姓。
減少了很多流程,其中存在不少不合法的行為,但是他並不會跟業主去說,而是邊打廣告,邊賣房邊拿業主的錢去蓋房子。
等快交房的時候,老百姓買的期房,突然被告知交不了房,原因就是開發商被舉報,一些項目不合法,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等調查結束以後,才能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所有賣房的資金都會被監管部門給監管,原本交房的日子也沒有著落。
在這個時候,買期房的業主都會特別著急找開發商解決,一般得到的回覆都是敷衍的幾句話:已經在處理中,有消息第一時間會通知業主。
其實這就是採用一個拖業主的辦法,這一拖就是好幾年的時間 ,在這幾年的時間裡,不管是什麼業主找上門,開發商只會敷衍了事,甚至直接用保安將業主趕出去。
等到所有的業主失去耐心以後,找到記者,準備將事情鬧大,有良心的開發商才會出來承諾將業主買房的錢全部原價退款。
其實這是開發商的一個套路,從一開始資金就沒有被凍結這些業主的錢,而是被開發商,拿去投資其他的項目,因為業主的錢不需要支付利息,而從銀行貸款需要支付高昂的利息。
就算資金真的被凍結,因為剛開始開發商就是出售預售房,屬於邊拿業主的錢邊蓋房子,自己不用出一分錢,就算真的被凍結告上了法院。
也只能當成不良資產凍結進行拍賣,損失的也只是業主的錢。
這還只是一些有良心的開發商做法 ,好歹業主能找到小區管理人,有些開發商更是空手套白狼 。
先是租用一個很大的地皮 ,周圍用鐵板擋起來 ,先把小區的大門蓋好 ,所有的設備 人工 材料,全部都進廠偽裝一種正在施工的假象。
而且花重金,在外面打售房的廣告 ,價錢方面要比周圍還要低 ,等錢賺的差不多的時候,開發商就會連夜撤掉所有的設備 人工 材料 ,卷著這一筆錢跑路 。
買房子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1、不要購買期房
買房子千萬不要買期房,雖然在價格上要低於周邊的房價比較誘人,但是期房就像一種賭博。
不僅有爛尾的風險,而且一旦遇到一些不良開發商,很可能拿著錢跑路,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爛尾的業主,都是因為購買期房所導致的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開發商在建造樓房的時候存在一些不合法的行為,導致資金被監管。
所以千萬不要接觸期房,否則會受到很重的損失。
2、開發商證件是否齊全
房子正在建設,並不代表開發商屬於合法建設,所以在購買房子之前,一定要詢問開發商證件是否齊全,而且要要求查看一下。
所謂的證件,其實就是五證二書,只有五證二書的樓盤,才是符合合法銷售的。
比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工程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住宅質量保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
這些證件缺一不可,否則的話,在建設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爛尾的情況。
寫在最後:
一旦買到爛尾樓,那麼只能自認倒黴,根本沒有任何辦法來解決這一件事情,而且銀行的貸款每個月都要還。
所以在買房子的時候,一定不能只看價格,要看一些相關的證書,做一些調查,最主要的就是千萬別買期房,因為爛尾的風險實在太大。
在恆大苦苦掙扎的表哥告訴我:95%以上的樓盤都是在封頂時爛尾,這背後有著3個不為人知的原因,爛尾樓的產生有3大主要原因,特別是最後一條,一旦中招100%爛尾。
提起爛尾樓,每個人深惡痛絕,畢竟辛辛苦苦攢錢買的房子,本以為可以在城市安個家,結果最後不僅沒有住上房子,反而每個月還要還沉重的房貸,這是比房價下降更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
中國的爛尾樓數量到底有多少?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數字,但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近10年關於爛尾樓的相關文書高達13000篇。
我們假設每篇文書涉及的小區有5棟樓,每棟以11層共44戶計算,那麼在中國至少有大約2860000個家庭深受爛尾樓的傷害。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情,所以爛尾樓離我們每個人並不遙遠,稍不注意就可能深受其害,一輩子的心血毀在一套房子上,悔恨終生。
爛尾樓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按照常理來說,能夠開發房產的公司都絕對是資金雄厚,人脈關係寬廣的大公司,為什麼還會存在這麼多的爛尾樓呢?
如今在恆大地產掙扎的表哥告訴我,爛尾樓的形成沒有表面這麼簡單。
1、樓盤質量不過關
房子是用來給人住的,那麼首先質量肯定要過關,國家為了防止房產公司為了利潤在房屋建造的過程中偷工減料,強制規定商品房建好後必須要經過多部門的驗收才能交付
但即使如此,一些建築公司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會選擇鋌而走險,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這就導致房子很可能出現一些質量缺陷。
如果是小缺陷自然可以通融,但是如果有硬傷,沒有人敢冒著風險驗收通過,必須要進行整改。
而整改肯定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房地產公司自有資金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只能通過銀行貸款,一旦貸款不順就可能導致房子無法整改通過驗收交付,從而成為爛尾樓。
2、擅自改變土地性質,違規開發
前幾年的房地產市場太火爆了,簡直是躺著賺錢,惹得其他行業的老闆蠢蠢欲動,想通過房地產開發分一杯羹。
但住宅用地的低價要遠比工業用地高得多,而低價的拍賣款是沒法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只能通過公司自有資金解決,很多企業根本沒有這麼多的資金,於是想出了一些歪招。
比如拍賣工業用地建造商品房,這不是魔幻,而是現實,我們縣經開區有十幾棟樓房就是這樣建起來的。
這種做法明顯是違規建造,自然無法通過正常的驗收,這種情況下開發商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整改,又不想拆除,最後只能慢慢的變成了爛尾樓。
3、資金鍊斷裂
資金鍊斷裂是爛尾樓形成的主要原因,畢竟如果資金充裕,完全沒有必要通過歪門邪道搞房產開發,正兒八經地賺錢就足夠發家致富了。
(1)攤子鋪得太大。
能搞房地產開發的老闆大多都是雄心勃勃之輩,不會滿足於小打小鬧,但正是因為野心太大。
很多房地產老闆在第一個樓盤上賺錢之後,為了儘快賺錢,大多會將攤子鋪得很大,現金流用到極限,導致企業負債率過高。
比如同時拿幾塊地建房或者搞多元化戰略,但這對資金要求太高了,一旦某一個項目資金出現問題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資金連斷裂形成爛尾樓。
比如表哥告訴我,前幾年恆大地產火起來之後,開始搞多元化戰略,甚至花了40億去推恆大冰泉,也就是礦泉水項目,結果最後慘遭滑鐵盧,成為恆大衰敗的開始。
(2)預售款不理想。
現在的開發商為了儘快回籠資金,大多採用預售期望的方式,畢竟它有大筆的銀行貸款每天都有利息要付,同時還要支付建築、監理等公司的款項。
如果預售情況很好,那自然一些順利,但如果預售遇冷,開發商就不能及時地回籠資金還銀行的貸款和利息。
房地產公司都是重資產、高負債的運行模式,所以一般在很多銀行都有大額貸款,一旦預售遇冷導致無法還銀行貸款,很可能出現貸款預期的現象。
而銀行從來都是錦上添花,千萬別指望他們會雪中送炭,所以出於自身風險考慮,銀行很可能要求開發商提前還款。
而開發商一般本錢並不多,哪裡有錢還這麼多筆貸款,從而導致資金鍊斷裂。一旦資金鍊斷裂,建築公司收不到款自然會停工,從而形成爛尾樓,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3)股東利益衝突
房地產開發需求的資金量太大,都是以億為單位,所以一般都有數位甚至數十位股東,每位股東分管不同的事務,反而可以讓公司運作得更順暢。
但每個人的站位不同,出發點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訴求,時間一長很可能就有利益糾紛,嚴重的話如果引發衝突,部分股東甚至會攜款逃跑,導致資金鍊斷裂。
這種情況下,如果其他股東能及時增資或者找到其他開發商填補空缺,自然是虛驚一場,但假如資金缺口太大或者樓盤預售不理想沒有開發商願意接盤,這樣就可能導致形成爛尾樓。
總的來說爛尾樓的形成最主要的還是資金的問題,無論是開發商、銀行還是老百姓,沒有一個人希望爛尾樓的形成,但現實中很多爛尾樓還是形成了惡性循環,給很多買房者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爛尾樓為什麼大多是在快要建好的時候才爛尾
上文以上說過爛尾樓形成的3種原因,那麼為什麼爛尾樓大多在快要建好的時候才爛尾呢?其實背後有著3大原因:
1、封頂後需要全額支付配套費
商品房在建好封頂之後,接下來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供水、供電、供氣甚至供暖的配套費支出。
那麼這筆費用有多少呢?以一個8萬平方住宅計算,電力配套費用大概在2000萬以上,熱力配套費用在1500萬以上,燃氣和供水的配套費用也在1000萬以上,整個配套費用加起來大概要5000萬以上。
這筆費用看起來似乎不多,但大家要知道這筆費用需要一次性繳納,無法拖欠,這時候進入房產開發後期,開發商的資金往往大多已經支付完工程款,所剩資金已經不多。
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支付,再加上如果預售情況不好或者開發商將資金挪作他用,爛尾自然是無法避免的結局。
2、封頂後開發商才能拿到房款
普通人無論是全款買房還是按揭貸款,買房款並不是直接打到開發商帳戶上,而是留存在房產部門監管帳戶中。
開發商並不能直接拿到預收款,要想拿到這筆錢,必須要滿足很多限制性條件,其中之一就是房子必須要封頂。
所以,開發商前期即使資金緊張,但為了拿到購房者的預收款,也會儘量籌措資金趕工期進度,然而等到封頂拿到預收款之後,開發商的動力要小得多。
即使資金緊張,反正已經拿到所有預收款,即使房子爛尾也和它沒有太大的關係,甚至放任房子爛尾,畢竟有銀行兜底。
3、房子的大額支出在封頂之後
很多人認為房子封頂之後就差不多算建好了,對此我只能說太天真了,因為主樓封頂僅僅相當於完成全部工程的50%,如果是精裝修交付更是只有40%左右。
因為房子封頂之後,後面的外牆保溫、門窗、機電安裝,地面園林綠化等才是燒錢的大頭,更不要提水電煤氣的費用。
而封頂之後,開發商可以拿到監管帳戶的預售款,但如果預售情況不好的話或者開發商將資金挪作他用,會導致沒錢支付後續的這些費用,從而導致爛尾樓的產生。
如何避免買到爛尾樓
爛尾樓太可怕了,自己辛辛苦苦攢錢付了首付,結果不僅房子沒有買到,每個月還要還銀行的房貸,而且這個世界按長達20-30年之久,想想都絕望,我所以買房前,我們一定要擦亮雙眼認真把關。
1、儘量選擇優質開發商
開發商對一個房地產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大的、口碑好的開發商資金更雄厚,人脈更廣,抗風險能力更大,同時即使出現資金鍊問題,為了自己的口碑一般都會避免形成爛尾樓。
而小開發商儘管在價格上更優惠一些,但是抗風險能力太弱了,稍有風吹草動可能就會資金鍊斷裂,從而造成爛尾樓。
所以買房前,儘量先打聽好開發商的實力,選擇更優質的開發商,他們有豐富的處理經驗,知道樓盤在建造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可以在建造的過程中規避問題的產生,即使問題產生,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很強。
2、確認房地產商的「五證
所有買房的人都要記住著5個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和《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開發商缺一不可,否則就是違規開發,大家一定要記得看開發商是否有著5個資質。
同時,大家可以在網上搜該公司的新聞,看是否有太多負面新聞,再加上「爛尾樓」進行搜索,如果可以搜出很多,那麼說明這個開發商有前科,千萬不要選擇這樣的開發商,否則很可能吃大虧。
3、不要選擇一期,最好選擇二期及以後
我們知道新房一期最便宜,因為這時候開發商對整個樓盤的市場還不太確定,加上需要回籠資金,所以一般優惠力度都很大。
而經過一期的經驗之後,開發商資金緩過來了,對二期的林潤自然會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二期價格一般會貴一些。
但我依然建議大家不要圖便宜買一期,因為說白了一期就是小白鼠,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風險性太高了,還是買二期及以後穩妥一些。
假如買到爛尾樓怎麼辦
現實有時候很讓人無奈,假如不幸買到了爛尾樓,我們應該怎麼辦才能挽回損失呢?
1、放平心態
假如不幸買到了爛尾樓,我們一定要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出路,千萬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抱怨,那沒有絲毫用處。
爛尾樓的處理本就是非常棘手的難題,不可能短時間內就解決好,一定要抱著打持久戰的準備。
2、聯合其他業主
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因為你面對的是銀行、開發商等大公司,所以你必須要聯合其他業主一起組團維權,可以到政府相關部門投訴開發商,可以要求政府主導復工,甚至可以聯合業主集體墊資開展自救。
比如昆明市人民西路的人民路壹號廣場項目,2017年因開發商資金鍊斷裂被法院查封,之後58戶業主自籌690萬元自救,最終於2020年房子順利交付。
所以辦法是想出來的,更是幹出來的,只要冷靜下來,人多力量大,總歸會有解決的辦法。
寫在最後
買房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特別是期房,更是蘊含著極大的風險,一旦買到爛尾樓,一輩子的心血都砸在了上面,簡直是生不如死,欲哭無淚,所以小夥伴們買房一定要注意,大家覺得呢?
因為我們國家的政策是樓封頂,就可以把尾款打給開發商了,但是樓封頂之後,還要一大部分資金需要樓層保暖,室內粉刷,簡單裝修,供水供電下水道道接入等等,這些還需要很大一部分資金,所以開發商一但在大樓封頂之後拿到工程款之後,就不想再掏錢幹其他剩下的活了,開發商就跑路成為爛尾樓,這也是在鑽法律監督的空子。
爛尾樓都是在快要建好的時候才爛尾,主要的原因是商品房的預售資金監管不力、預售資金被挪用致使工程款無法支付而最終形成樓盤爛尾。
主體封頂是一個樓盤重要的工程款支付節點
開發商(發包人)與承建商(承包人)籤訂的《工程施工合同書》對工程款的支付都有明確約定。一般約定的內容如下:
1、基礎完成,支付已完工程量的80%;
2、主體封頂後約定日期內支付主體工程量的90%;
3、竣工驗收合格後支付總價的93%;
4、經審計決算後支付總造價的95%左右,剩餘5%左右作為質量保證金,逐項保修期滿後一個月付清。
從上述工程款支付節點來看,一個樓盤主體封頂是工程款結算的重要節點,在這個節點上,承建商通常會要求開發商按照合同要求支付工程款。
若開發商不支付主體封頂的工程款,承建商不會進行後續的裝飾裝修工程,整個工程也就無法通過竣工驗收。
一旦承建商拿不到樓盤封頂的工程款,整個樓盤的工程就會出現停工狀態。開發商長期不支付,承建商就長期停工甚至撤出施工樓盤,最後形成樓盤爛尾。
完善的預售資金監管是樓盤順利完工交付的保障
我們知道,商品房預售資金的監管期限,是從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開始,至項目辦理房地產初始登記並達到購房人可單方辦理房屋轉移登記的條件後止。
在預售資金監管期間,如果監管部門、監管銀行、貸款銀行都嚴格執行預售資金監管制度,則監管帳戶就會留有足夠的預售資金,樓盤根本不會存在拖欠工程款的問題,更不會出現樓盤爛尾的現象。
而現實很多爛尾樓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樓盤的貸款銀行將貸款資金劃入開發商的專用帳戶而不是監管帳戶,二是監管部門、監管銀行對預售資金的監管失職;這兩方面造成預售資金被開發商大量轉移挪用,致使無法按期支付工程款,最後致使樓盤爛尾。
總結
完善的預售資金監管是防止樓盤爛尾的根本,這需要監管部門、監管銀行、貸款銀行三方的通力協作,只有三方嚴守預售資金監管制度,才能維護「保交樓「這根房地產行業的底線。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因為施工方收取的工程費是按階段的。該階段未完成,無法收取工程款。
換句話說,只要某座樓已經開始打地基,開始幹活了,施工方就算知道這座樓爛尾了,也得硬著頭皮繼續幹,把這個框架幹完,這就是一個階段。
工程的階段性,就是不管你幹了60%、70%、80%甚至90%,只要這個階段沒徹底完成,就不給你工錢。
這種結算方式在施工中是很常見的,過去很多,現在也不少。
這種結算方式所預防的是施工方半途撂挑子。
很多工程是絕對不能半途停工的,就算已經進行到90%,停工以後還得從頭再來。
舉個例子,比如頂管。第一隊幹了一小部分,水也打了膨潤土也上了,這時候第一隊不幹了。過段時間之後,第二隊來了,第二隊一般不能接著第一隊的基礎幹,而是要重打鼓另開張,那麼這對甲方來說,這就是成本的損失。
階段性結算,就是為了避免第一隊跑路之後,第二隊從頭再開工。
所以把工程進度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定為第二隊接手後不必重新再幹一遍的點。
工款的結算也是跟著進度走。這個階段沒幹徹底幹完就不結工款。後來,這就形成了建築施工行業的一個慣例。
爛尾樓,其實很多是在剛開始幹的時候就知道已經爛了。
但是,你這個階段沒幹完,你結不了工款啊。那怎麼辦,只能繼續下去,直到某階段徹底完事。
所以,決定爛尾樓「快建完了才爛尾」的,不是甲方,而是施工方。
也因此你可以看到,天下各地的爛尾樓工程進度都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在框架徹底完成後爛尾,就是這個原因了。因為是同行業,雖然地區不同,但對階段劃分基本都一樣。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許多爛尾樓看上去都建的差不多了,主體結構已經完成,只差封頂和裝修了,為什麼突然就會爛尾了呢?
其實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預售」,開發商拿著客戶預售給的錢,一部分用來建房,一部分拿來去買其他的地,在繼續開發新地,錢被分流後,這就導致了工程商拿不到錢,後期工程無法繼續
這就是所謂的「空手套白狼」,開發商用客戶的錢來建房和買地,兩頭通吃,越到後面錢越不夠,這就是導致樓房爛尾的真相
建房的工程款都是分節點付的,並不是一下子全部批下來的,進場的時候付一個節點,正負00一個節點,封頂一個節點,驗收一個節點,質保期一個節點,只要有任何一個節點沒有資金入流,那麼樓房隨時都會被爛尾
在建房前期開放商的資金比較充足,會有較多的資金付給供應商和外包單位,所以前期的工程一般都是能如期進行,但是到了後面,資金被分流後,資金不夠的問題就會立馬凸顯
尤其是到了封頂或者裝修的時候,資金已經大部分被分流出去,沒有了錢給供應商和外包,工程自然就會停下來,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樓房都是在封頂的時候才爛尾的原因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配套費
在樓房主體結構完成即將封頂的時候,開放商除了要面臨一大筆的出讓金之外,同時還要付出很大一筆的配套費
配套費不像別的工程費可以拖欠,比如總包的工程款,工人的工資,供應商的材料費,這些錢都可以拖一下,但是配套費不能拖
在每一座新的樓房即將封頂後,就要準備配套費(配套費就是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這筆費用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就要交付,不然不可能給完工
這筆費用拖欠的話,那麼樓房延期也是一定的,樓蓋好了,也封頂了,但是卻沒水沒電,這就是樓房爛尾的通病
樓房爛尾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開放商手裡的房子已經賣完,收不到新的預售房款來維持後期工程,二是房子賣不出去,土地開發不了,同樣也是沒有新的資金注入後期運作
如果是第一種的話,開放商一般都會選擇停建,用時間來換取空間,把希望寄託於房子的增值,這樣就有希望再把工程繼續開發下去
如果是第二種的話,爛尾的時間可能會短一些,畢竟手裡還有未售要的房源和土地,只要房價上漲,那麼是隨時都有可能把房子繼續開發下去的
這邊教大家一個怎麼避免買到爛尾房的辦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一個「正常」的房子應該是集齊下面五個證的,但凡少一個你都可以選擇不買
【2】:要知道自己是買的哪家公司的房子,在買之前先打聽一下開發商的實力和口碑,一般來說的話,實力越大口碑也就越大
【3】:在工程還沒有開始前,最好不要買預售的房子,如果房子都還沒開始建你就已經給錢了,只能說你太可愛
如果非要買預售的房子,最好是工程完成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這樣爛尾的機率就小一點,不過最好的建議就是買現房,能避免上面說的所有問題
這裡特別說明一下,如果不幸買了爛尾房,你的房貸也是一樣要給的,並不是房子爛尾了房貸就不用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