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為什麼感覺江蘇人不怎麼吃鯉魚? _江蘇人喜歡吃魚嗎

漸行漸遠的海視哥說: 我是江蘇南通海安人,在我們這一帶,鯉魚和黑魚是有名的兩大放生魚品種。在菜市場,沒人賣鯉魚…

漸行漸遠的海視哥說:

我是江蘇南通海安人,在我們這一帶,鯉魚和黑魚是有名的兩大放生魚品種。在菜市場,沒人賣鯉魚,在飯店,也不見鯉魚菜品,一句話,本地人把鯉魚排除在飯桌之外,基本不吃鯉魚。

鯉魚是我們這兒最常見的魚類品種之一,常見,卻搬不上餐桌,鯉魚卻是獨一個。真是個奇怪的現象。

聽老人們講,放生是很多人用來消除身上罪孽、減輕精神痛苦的一種民間做法,而相比鳥類、蛇類、龜類來說,魚類是更普遍、最常見的放生生物。

魚類品種眾多,為什麼人們大多會選擇鯉魚或者黑魚來放生呢?

因為鯉魚、黑魚多子,生命力旺盛,有強大的野外生存能力,適宜放生。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鯉魚、黑魚的口感、味道都不太好,鯉魚土腥味特別重,黑魚肉又硬又柴,本地人正常情況下也不食用鯉魚、黑魚,正是放生好品種。

老人們說,選擇了什麼品種的放生魚,以後終生就不能再吃這種魚了。如果說放生鯽魚,那損失就太大了,因為鯽魚是我們本地魚的主打品種,不吃鯽魚就去掉了魚類的半壁江山,所以本地人不會放生鯽魚。鯉魚就不同了,口味本來就不好,吃的人很少,當然是放生的首選品種。

黑魚以前也是放生的主力魚種。不過,以前選擇放生黑魚的人,現在可能都有點後悔了。為什麼?因為酸菜魚的傳入,本地人發現,黑魚也可以做得如此美味的菜品。

在酸菜魚傳入本地以前,我們當地人也是不太喜歡食用黑魚的,刺少肉多是優點,但肉太硬太柴,除了燒湯,正常吃的人也不多,因此也多用來放生。後來,酸菜魚流傳到本地,黑魚的地位空前提升,成了優質魚類,一些以前放生了黑魚的人,看到別人大快朵頤,而自己只能流涎水,卻不能伸筷子。所以現在人們放生就不太會選擇黑魚了,鯉魚因此成了放生的絕對主力魚種。

本地人為什麼不喜歡吃鯉魚呢?

因為我們這兒是出了名的魚米之鄉啊,魚類品種特別豐富多彩,選擇的空間特別大,像什麼青草鰱鯿白條鱖魚昂刺等等,可以選擇的餘地很大,而鯉魚生活在河湖最底層,喜歡在底層泥土中拱食,天然自帶一股土腥味兒,而且肉質比較鬆散,味道不佳,所以鯉魚被冷落就很正常了。久而久之,鯉魚就成了上不了酒席的下等魚了。

因此,在本地的菜市場上,正常攤位是沒有人賣鯉魚的。釣魚人釣到鯉魚,正常也是即釣即放,沒有人會將鯉魚帶回家的。

最近,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鯉魚在本地的行情有見漲的趨勢。

一是有些本地人去外地工作,在當地吃慣了鯉魚,也學到了一些烹製鯉魚的獨特方法,回來後將吃鯉魚的習慣帶回來了。我有一個朋友,做老師的,多年前去雲南支教了6年。從雲南回來後,我發現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從前不吃鯉魚的他,現在卻是特別喜歡吃了。他經常去逛菜市場外邊的小攤販,偶爾碰到有賣鯉魚的,就如獲至寶,三文不值二文的買回來,精心烹製,連稱美味。我也試著跟他吃過幾回,卻感受不到他口中的美味美在何處。嘿嘿,6年的耳濡目染,基因改變了?呵呵,不能理解。

二是外地人到本地打工的人多了,也不同程度地提升了鯉魚的餐桌地位。特別是來自雲南、貴州一帶的打工人,發現我們這兒的人都不吃鯉魚,就特別不能理解。據他們說,在他們當地,鯉魚是名貴好吃的優質品種,因此他們會經常去菜市場碰運氣,如果偶爾遇到有賣鯉魚的,差不多等於不要錢白送的價錢,讓這些外地人好像中了大獎一樣高興。花小錢,吃大餐,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不過總的來說,本地人還是不吃鯉魚的。

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物產,不同的物產造就人們不同的飲食習慣,。物以稀為貴,讓黃河大鯉魚在黃河沿線的內地有了認同感;而到了江蘇等魚米之鄉,河網密布,魚類品種千變萬化,選擇餘地無窮大,鯉魚沒有任何競爭優勢,最終沒有任何江湖地位也是可以理解的!

老林文玩說:

我在江蘇工作四年。江蘇人真的不吃鯉魚。我問當地人為什麼不吃鯉魚。他們說鯉魚太腥不好吃,魚肉又鬆散沒有口感。我作為廚師多年,發現江蘇人根本就不會吃魚。連鯉魚都不能正確的烹調出美味來。有一次我碰到了一條大個的黃金鯉足有兩三斤。一問價才五塊錢。我二話沒說買回來。先在水池中靜養一天,屠宰前用食鹽在大盆中浸泡兩個小時。宰殺後剔除臊筋用鹽、料酒醃製半個小時。然後上火燒制。請當地朋友品嘗,大加稱讚。看來江蘇人真的不會吃魚。

在下窟窿派還不清說:

在江蘇南通工作過一段時間,當時就發現這個問題了,我工作的地方叫如東,那邊河網縱橫,鯉魚鯽魚很多,我們拿著魚竿去釣,一上午就有十幾條收穫,根本吃不完。但是本地飯店很少有鯉魚,大多數都是吃海魚。我感覺是因為江蘇靠海邊,海產品多,所以大家不屑去吃有土腥味的鯉魚吧。

陪我到世界終極說:

說句實在話,你如果將一條鯉魚放在我面前,我還不一定能夠一下子認出來,沒有吃過呀!

江蘇人確實不吃鯉魚,從小到大,飯桌上有鯽魚、黑魚、甲魚、倉鯿魚等等 就從來沒有鯉魚。

要說江蘇人不會吃,那是不可能的。江蘇有天下聞名的淮揚菜,在普通的食材都會弄得繪聲繪色,淮揚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鮮為主料,以頂尖烹藝為支撐,以本味本色為上乘,以妙契眾口為追求,雅俗共賞而不失其大雅,要是想弄個鯉魚宴絕對是個小意思,但就是沒有。

江蘇人不吃鯉魚是有原因的:

1、在物產豐富的江蘇,魚類品種很多,鯉魚上不了桌。

江蘇魚類品種很多,超市裡的淡水魚以鯽魚、鯿魚、昂刺魚、鱖魚、鱸魚為主。淮揚菜系以清淡為主,以淮揚菜系的做法烹飪鯉魚,口感沒有其它的魚好。而在江蘇這樣一個不缺池塘湖泊,不缺魚的地方,很多人喜歡吃嫩嫩的昂刺魚或者是刺少的鱖魚,當然不會去選擇吃鯉魚。

2、鯉魚特腥,肉質老不美味

鯉魚土腥味實在是太重,用江蘇人習慣偏清淡的做法根本掩蓋不了。所以,鯉魚就被排除在外了。還有鯉魚肉質比較老,口感十分差,不像這邊河裡的魚那樣細嫩鮮美。江蘇人吃東西講究少而精,一條鯉魚買回來真是無從下手。

3、傳說鯉魚躍龍門,鯉魚是吉祥之物。

「鯉魚躍龍門」的美好傳說還使人們在鯉魚身上寄託著望子成龍的期盼。鯉魚也是民間吉祥之物,民間吉祥紋圖中有鯉魚,窗花剪紙、建築雕塑、織品花繡和器皿描繪,到處可見鯉魚的形象,以前的年畫上面有個胖娃娃抱著鯉魚,代表著「連年有餘」、「吉慶有餘」、「娃娃抱魚」、「富貴有餘」等等均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麼好的吉祥之物怎麼能夠上桌被吃呢!

不過,江蘇有很多的鯉魚,它們在那裡呢?在公園裡,能看到很多五顏六色的觀賞鯉魚。一方清池,各色的鯉魚活躍其中,悠然自得,晨練的老人坐在池邊悠閒地聊天,觀賞鯉魚,平添生活的趣味。

太陽太大陽了說:

第一、糾正下叫法,請叫南京人、徐州人、蘇州人,或者各縣人,江蘇人沒有太大意義。

第二、江蘇自古魚米之鄉,各種水產好吃的比較多,家常菜鯽魚豆腐湯、紅燒鯽魚、清蒸鱸魚………而且有古詩為證,宋代範仲淹的詩,估計好多人學過: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可見鱸魚當時就是是比較受歡迎的。

另一首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首詩寫的更好,蔞蒿能吃的時候,河豚也能吃,河豚儘管有毒,但味道很好,說明當時的做法也有。

所以打不恰當的比方,在江蘇吃鯉魚,就像明明家裡有別墅,你偏偏要去住茅屋,明明有書法家的作品,你偏偏要掛文盲的塗鴉……

第三、鯉魚很少吃,但不是不吃,有時候有人就喜歡那個味道,故意買大鯉魚吃…

第四、江蘇大部分人不吃鯉魚是事實,蘇北徐州還是有人喜歡吃大鯉魚的,油炸大鯉魚快……

第五、河南黃河大鯉魚是很出名,這是有區域特色的,各地有自己的口味,在長江中下遊,還是不咋吃的……

老夥計610322說:

我們這裡就是江蘇,鯉魚被大家稱之為紅魚,可想而知象徵意義多麼鮮明,以前過大年,每家要購買二條斤把重的小鯉魚,放在盤裡擺在堂屋的八仙桌上。

大新年初一早起床吃「萬萬順」(餃子)之前,先要吃幾口熬好的鯉魚,圖個吉利,正式酒宴上最後一道菜都要上鯉魚,男婚女嫁,還有訂親過禮,逢年過節小夥子到女朋友家送禮物,都是離不開鯉魚。

然而何幾時,人家辦每件大事,都去飯店訂席辦宴,吃鯉魚的習俗被飯店用昂貴的海魚取而代之,被飯店而帶偏,其次現在河魚海魚各類品種豐富,應有盡有,鯉魚肉發柴有股土腥味,而且殺後要抽兩根筋,有些費事,從而飯桌上鯉魚幾乎被淘汰出局,我們這裡鯉魚才3元一斤也賣不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693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