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註冊制後散戶會滅絕嗎?_註冊制對散戶是利好還是利空

郭小凡財經說: 一個炒股20多年的粉絲,在股市賺了800萬,他與自己聊過:"沒有T+0的註冊制,沒有做空,沒有…

郭小凡財經說:

一個炒股20多年的粉絲,在股市賺了800萬,他與自己聊過:"沒有T+0的註冊制,沒有做空,沒有退市賠償,很多散戶的宿命就是倒在這個市場"。

一直以來,我深以為然,A股市場,目前的散戶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他們的本金一般不多,持有權重藍籌股,又沒有耐心等待,甚至連參與的門檻都沒有了。只有中小盤題材股可以讓他們博弈,但是,數量太多了,未來,ST,退市,踩坑或是常態……

沒有T+0的註冊制,沒有做空,會如何?

沒有T+0,沒有做空,股價的估值邏輯,會反覆顛覆。我不認為T+0,做空是好事,但是沒有,對於散戶也不利,主力可以做空,大多數散戶不行!而且,目前量化交易明顯,主力T+0玩得很嗨,散戶也可以,但是本金太小,真讓他們持倉滾動,保持動態倉位,頻繁交易,虧損更快。

沒有T+0、做空,主力就會不斷誘多拉升,又砸盤下跌,上演一幕幕A字形下跌。散戶,在這個過程裡面,虧損累累,關鍵是註冊制之後,股票數量太多了,更容易出現這種炒作,資金很容易積聚,因為大多數股票,慢慢邊緣化了。

大家會發現一個事實,就是很多股票,成交量越來越低了,沒有熱點,沒有概念,沒有題材,無人問津了,這些股票裡面,套住了千千萬萬的散戶,未來,他們如何辦?還有很多人守著,等待普漲瘋牛,或者割肉離場?

沒有做空,就會導致估值邏輯出現兩上極端,要麼超跌,要麼超漲,都是大起大落,而散戶,最容易虧損的,就是大起大落,你不知道,機長啥時候就跳傘了。

假如,散戶可以做空,股價就會平穩了,不會出現這種A字形下跌,不過,依舊也沒有用,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炒作,甚至不炒股。

很多散戶的宿命就是倒在這個市場

市場,越成熟,留給散戶的機會就越少。註冊制之後,你們有見過上市後,漲幅幾十倍的股票嗎?10年前,20年前,這種機會很多,哪怕是茅臺,上市也只有20多元,現在,假如還有像茅臺這種優秀的企業上市,不用說,一定是發行價就幾百元了。

註冊制之後,很多股票,上市即巔峰,破發明顯,因為上市公司,不再是稀缺的資源,市場也在優勝劣汰,關鍵是散戶如何識別好壞?

包裝的很精美,很多卻是帶病上市,以後很多炒作邏輯,已經沒辦法玩了,參照創業板。不過,據說主板的註冊制,又與創業板有區別,真不知道如何評價了。

這個市場,無論怎麼改規則,大多數散戶的宿命就是倒在市場,以前的散戶,確實還有機會,未來很少了,量化交易,AI智能,股票數量,都讓博弈的難度幾何倍數增加了。

大多數人,會慢慢退出市場,然後新手不斷的湧入,然後再退出,不過整體是下滑的趨勢了,近幾年都是如此,散戶的數量,並沒有明顯增加,反而是下滑了,00後,95後,更喜歡炒基金。

本章總結

行情,沒有好壞,只有節奏。註冊制,不是洪水猛獸。核心,依舊還是企業的內在估值,創業板的那些核心權重股,註冊制快兩年了,依舊還是老面孔,強者恆強,不會改變。

個人喜歡指數,權重藍籌股,因為有確定性,我不是博弈風格,而是投資風格,業績,邏輯,估值都是自己比較關心的東西,二級市場的波動,反而沒那麼重要,當然關心,但不是建倉,離場的決定因素。

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謝謝點讚、關注,這樣下次就會第一時間收到更新了……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夏夏投資說:

一個炒股20年的老股民,在股市賺了500萬,他說:"沒有T+0的註冊制,很多散戶只能退出!去散戶化會變成現實。"

很多成熟的市場都在使用。A股,只是在走別人以前的路,沒有新鮮事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別人的東西,不一定適合自己,水土不服的事情,一直在上演。

熔斷,就是一個例子,A股市場採用這個方法就是股災了。一旦有新的事物產生,大家都會充滿恐慌,我們的恐慌,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

沒有T+0的註冊制

成熟的市場,T+0、雙向交易、無限漲跌,所以有註冊制,讓市場自己決定,它們的股價,大起大落很平常。幾個交易日上漲幾倍,幾分鐘跌90%,經常出現,他們的市場散戶很少。

不說美股,大家相對熟悉的港股,有多少散戶?除了我們滬股通的玩家,真沒有幾個散戶在參與,成交量幾乎都是機構博弈,未來的A股,不一定會美股化,但是港股化卻是不可避免。

退市,是不可能輕易退市,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那就只能邊緣化,佔個位置,不創造價值。港股,有一半的股票,長期沒有成交量,股價在1元以下。

我們的A股,即使註冊制,也沒有T+0,無限漲跌,屬於四不像,所以沒有參照物,只能自己試驗,何去何從,只能聽天由命了,科創板,創業板,也是參照價值有限。

沒有T+0,日內跌40%以上,也是可以。對於很多打板的玩家,「天地板」就是收割到腰部了,下個交易日大幅低開,本金兩個交易日就腰斬了。

只是「去散戶化」的開始?

註冊制,為什麼要與「去散戶化」聯繫,因為市場會很極端,很多股票會被邊緣化,就像創業板,很多股票都沒有成交量了,決定指數的只是幾個權重股,創業板市值超過500億的股票,只有30隻左右,不到創業板股票數量的零頭。

越來越多的新股上市,這些股票,都是基本面一般的企業,因為有實力的企業,這些年上市了。很少再有行業龍頭,基本面優秀的企業入市了,一個行業裡面的優質企業,畢竟是少數。

所以,註冊制帶來大量的企業,這些企業又是基本面很一般,那麼,對於參與炒作的散戶,就是災難了。這些年,有多少人被創業板新股收割了?上市即巔峰,目前有幾隻股票跌破發行價了,大家有了解嗎?

未來,投資越來越專業,對於沒有任何財務經驗,基本面研究的散戶,靠運氣博弈的難度增加了,5000家,10000家,就是抓鬮,難度也高了。

本文總結

註冊制,可能真的會去散戶化,不是恐嚇。這個市場,基金、機構的規模越來越大,它們都要收割散戶,就是狼越來越多,新入市的散戶,又越來越少了。

所以,我們這些剩下來的散戶,就會被主力反覆收割,精準收割了,最後就是散戶不玩了,機構之間相互博弈。這個客觀規律,不會以誰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改變,適者生存。

謝謝大家點讚、關注、轉發、留言,僅個人復盤觀點整理,不作投資依據。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蒸汽凝結水節能技術說:

t+0也好,註冊制也罷,還有印花稅,都不是A股的根本問題。a股最大的問題就是分紅極少甚至不分紅,關鍵是還給本來就已經富得流油的大股東高位套現,把a股當成造富機器,富人包裝公司的贊助商。

要想a股真正為經濟發展服務,把錢輸送到有需要有價值對經濟發展有貢獻的企業,堵死破爛公司上市衝動的渠道,必須實行一二級市場分開。發行多少股募資多少,就在a股交易多少,其它非公開發行股通通拒絕二級市場交易。

實行強制分紅,強制退市。對募資後規定時間內不能按照招股說明書達到盈利標準的,實行懲罰股權沒收分給二級市場公眾股東。給予一定整改時間,還不能達標者,非公開發行股全部收歸國資無償劃撥給社保基金。

於無聲處沒有雷說:

不會的,放心。不管啥子制,只要是上市公開發售自由買賣就會有大量散戶存在,沒有了散戶還叫股市麼?

而且大量散戶是融資的重要來源,否則幾個大戶把股票分了各佔幾層,賠了共擔,贏利共分得了,股市也沒存在的意義了。

但是,股市是有風險的,入市就要有賠的心裡準備和承受能力。

白貓財眼說:

註冊制會讓散戶炒股越來越難,但這個市場散戶是不會滅絕的。

因為總有人在市場裡賺錢,哪怕越來越少,也還是會有人前赴後繼。

註冊制只是讓公司上市更容易,審核環節變少,雷區就會變多。

之所以說對散戶不利,是因為散戶排雷的能力,遠比專業的投資機構要差。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去散戶化」,它是一個結果,並不是一個目的。

市場引導註冊制,是為了發揮市場的融資作用,讓更多的公司可以上市融資,並不是針對散戶。

中國的企業太多,如果沒有公開市場去扶持,小企業的生存將會越來越難。

但不是所有的企業上市了,就一定有更好的發展。

很多企業一上市就是巔峰,接下來就是一路的套現之旅,最後企業一塌糊塗的退市謝幕了。

這是發展的必然,也是歷史的規律,這也是投資的風險所在。

註冊制之下,必然會有更多的亡魂,倒在一家家垃圾的上市公司上。

專業的投資機構,在買入賣出股票的時候,通常會做很多的調研,儘量避免踩坑。

即便踩雷,佔比也會很低,經得起損失。

而散戶,相對比較冒進,也就成了接盤垃圾股的主力軍。

這就是為什麼總說註冊制會對散戶不利,讓散戶滅絕。

其實,很多成熟的市場早已經實行了註冊制,註冊制也沒有那麼的可怕。

註冊制之下,依舊會有散戶,依舊會有投機,依舊會有很多和現在一樣的情況發生。

環境惡劣了,該生存的還是要生存。

只不過填不飽肚子的人越來越多,飢腸轆轆的投資者會越來越多罷了。

制度的執行是必然,是市場與時俱進的結果。

作為散戶,只能去適應制度,適應環境,要不然就退出市場。

如果還想做股票投資,必須要搞明白註冊制之下,散戶到底該做什麼。

1、考慮是否轉投基金市場。

個人建議大部分散戶,在註冊制之下,都該考慮一下,是否要轉投基金。

這裡說的轉投基金,其實也分兩種。

第一種是場內的指數型基金。

指數基金,是股票的一個合集,它本身是不存在任何暴雷風險的。

行業級的指數基金,其實就是投資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指數基金的成分股,也都是經過嚴格審核的,踩雷概率是很低的。

指數基金偏向於主動管理,也就是投資者決定了買入賣出,和炒股沒什麼兩樣。

只不過把投資標的,從股票變成了基金。

第二種是場外基金。

這類基金就是單純的委託基金公司,基金基金經理去幫你管錢。

可以這麼說,這類基金就是你把錢給別人去操作。

好處是什麼,利用基金公司的投資研究能力,減少踩雷的風險。

基金雖不一定能幫助投資者賺錢,還要收取管理費,但基金踩雷的概率,還真的是比較低的。

對於沒有投資研究能力的散戶而言,買基金可以有效規避風險。

未來在註冊制之下,投資基金未嘗不是一條好的出路。

2、儘量少碰註冊制的股票。

註冊制的股票,對於散戶而言,最好少參與。

不是說這些公司沒有投資機會,而是踩一次雷,損失重大。

這些個股適合那些合格投資者,也就是抗風險能力很強的投資者去參與。

散戶對於這些小的上市公司,認知能力都沒有,光憑一些公開披露的信息去做投資,風險太大。

畢竟哪家公司上市之前,不會進行一下必要的包裝。

尤其是業績方面,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前都會通過財務審計,把業績做的漂亮一點。

一旦上市之後,業績就開始變臉,情況就越來越差,直接暴雷。

市場上,本來優質的股票佔比就低,加上一些不太合規的手段,風險就更大了。

散戶如果分散持倉,那無異於去買基金,如果集中持倉,一旦踩雷,虧損嚴重。

所以,註冊制的股票,儘量少參與,或者說跟著大的投資公司去參與。

選擇那些流通股東中,機構參與度高的。

3、挑選核心藍籌股做投資。

註冊制之下,散戶不是沒法做投資,而是可選擇的投資標的,要轉向藍籌股。

主流的投資方向,其實也會集中到藍籌股上面。

藍籌股不是沒有風險,而是雷區比較少。

大部分藍籌股至少是被市場驗證過的,根基也很穩,不像註冊制的股票,底層是什麼樣,可能只有公司內部才知道,道德風險都很高。

藍籌股本身,其實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穩健為主,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從收益角度來看,藍籌股的核心收益,也趨同於整個大盤的收益,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發展情況。

成熟投資者,配置藍籌股其實是投資股票的重要基礎。

4、純炒作儘量以短期為主。

註冊制之下,不是說不能炒作了,不是說沒法投資題材股了,不是說除了藍籌都要被拋棄了。

而是如果要選擇這類股票,一方面要注意風險,另一方面不要長期持有。

資金博弈的情況,不管是哪個時代都會存在的,註冊制之下也不會例外。

散戶參與任何股票都是可以的,前提是需要明確炒作的風險,同時找對方法。

儘量不要去做任何的潛伏,因為很多時候沒等到風口,雷卻提前引爆了。

5、如果踩雷儘快做好止損。

最後一點,其實是最重要的。

對於踩雷的應對,一定是止損。

對於沒有節操的上市公司,一定要第一時間遠離。

註冊制之下,是魚龍混雜的時代,渾水摸魚的上市公司肯定不少。

設置好止損的原則,做好止損的工作,可以儘量減少萬一踩雷帶來的損失。

散戶對於上市公司不了解,這是正常的,被蒙在鼓裡,也是正常的。

炒股時間長,一定是會碰到雷區的。

應對雷的方式,到底是炸殘一條腿,還是直接炸死一條命,這就尤為重要了。

踩雷不可怕,儘量把損失降到最低就行了。

去散戶化是必然趨勢,因為成熟的市場裡,不成熟的投資者會越來越少。

如果你仔細想明白,就會發現,市場其實並不鼓勵沒有風險意識的大眾入市炒股。

市場引導的依舊是踏踏實實的去勞動創富,而不是在投資市場裡尋找機會。

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才是當下應該做的核心。

亦或者,散戶有信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專業,適應這個市場。

但有一點可以明確,交易市場中,交易的本質沒有變化,投資的本質邏輯也還是那樣,股市就一定會有莊家,有散戶,有主力,有機構,會共存。

環境越來越艱難,這是必然,就好像最近幾年越來越難賺錢是一樣的。

經濟發展越往後,一切都會越困難,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當下這個內卷的時代。

牛背散步說:

無腦,這個有什麼必然關係? 註冊制是股市發展的必由之路,按理說是利好。

只是A股的制度不同於世界其它任何國家,我國的股市以融資圈錢為目的,並且政策限制散戶賺錢。

A股還有很多不公正的制度,比如大漲就停牌,大跌卻不管。股票T+1,期指T+0。大資金可以做空賺錢,散戶則只能被動做多。新股可以大幅溢價發行上市,然後高價讓散戶接盤。 等等! 所以中國股市真正是十人炒股九人虧,內在規則就是合法搶劫。

自由的晚風i0說:

如沒有散戶,機構和上市公司,還有莊家要割誰的韭菜,讓他們互相殘殺,到頭來不是兩敗俱傷嗎。如果散戶是水那機構就是魚,無水那有魚。因為龐大的散戶資金源源不斷,取之不盡,前赴後繼,生生不息,這才是機構樂看意到的。

借雙慧眼說:

我覺得散戶分兩類,炒垃圾股散戶註冊制後基本會被滅絕,買銀行長期持有吃股息的散戶不會被滅絕。

5年後,特別是實行註冊制後,那時的A股就跟現在的港股類似,只是股票數量由5000值增加到7500隻以上,再過10年A股股票數量會超過10000家。雖然股票增加50~100%,但股市新增資金不多,場外資金看到這種趨勢輕易不會入市,即使有少量像養老金這樣的新增資金,也只買股價嚴重低估的銀行股。而那些垃圾股就像過街老鼠,人人避及,也沒人敢接盤垃圾股,因為接了你就賣不出去,最後的結局只能退市。

煮玉米的大柿子說:

不會滅絕,但是數量會急速減少,因為賺錢更難了。

我們先來說一下什麼是註冊制,什麼是審核制。

股票發行註冊制主要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

註冊制的核心是只要證券發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虛假、誤導或者遺漏。這類發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國和日本。這種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最高。

我們國家已經部分實現了註冊制。

核准制是指企業發行股票時,要充分披露企業的真實情況。還要符合相關法律和證券主管部門規定的必要條件。證券主管部門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發行股票申請,有權否決。除了註冊制,要求的正式審查外,證券主管部門還關注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業務性質、資本結構、發展前景。管理人員素質和公司競爭力。從而對公司是否符合發行條件做出判斷。

二者的區別:

簡單來說,審核制對企業的要求高,比如連續盈利,通過審核的企業比較優質,而註冊制的企業只要提交資料沒問題,都可以上市,資質良莠不齊,虧損企業也可以上市。

眾所周知,我國的散戶數量眾多,超過90%,但是穩定賺錢的卻只有10%,這裡面技術、信息來源、對政策的解讀都滯後於機構,所以大多數人虧損。

去散戶化是未來方向,註冊制正在加快這一進程的推進。

參考美國資本市場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美國也曾經是散戶市。1927年~1929年間,道瓊工業指數翻了一倍,股市漲到當時最高,當時散戶持有流通股市值達到90%以上。基本上在2000年後,美國股市去散戶化開始加速,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開始佔據優勢,在2001年達到46%,首次超過散戶(44%)。目前的美國市場以共同基金、退休金、保險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持有市值佔比達90%多。

香港市場從08年散戶佔比25%降到了18年的10%,目前也主要是有機構主導市場。

註冊制的推進必然會推進散戶化,有以下原因:

1.機構研究股票有優勢。一個成熟投資者需要很多的精力研究個股,而個股數量眾多,每個個股的研究都要耗費大量精力,包括散戶的信息渠道和研究能力都有欠缺。而機構在這方面遠強於普通散戶,機構渠道很多,獲得新信息的速度會遠快於散戶。所以很多時候散戶選擇基金參與市場是個明智的選擇。

2.機構是團隊合作的。註冊制加大了新股的大量增加,退市也加快。今年的市場很明顯,新股發行速度大步加速。以前每周只發兩三個個股,現在每周基本上都有十個以上個股發行,速度推得很快。在大量新股上市之後,退市加速必然跟進。而散戶的能力是有限的,容易踩雷。機構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很強大的團隊一起合作,互相分工協作。

3.機構的技術工具更加先進。很多機構開始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各種先進算法,各種新式工具。這些設備不是散戶那麼容易使用的。

4.機構的收益概率遠大於大多數散戶。大多數基金還是比散戶收益要高得多。這個是散戶更加看重的,既然人家收益比你高,何必自己辛苦研究呢?

當然機構再強大,總會有少部分能力強悍的個人散戶出類拔萃,他們能做出強於機構的收益。但是畢竟是極少數。

如果實行了註冊制,那麼也會有相應的退市機制推出,不像現在,一年才退市三五家,而這三五家竟然還有被別人借殼重獲生機的可能。

以後殼資源將不復存在,散戶踩到地雷的可能性更高了!

美國實行註冊制以後,共上市2萬家左右的企業,其中有1萬家已經退市消失了,這概率著實是不低。

總結:註冊制不會讓散戶滅絕,總會有技術強大的小強散戶能生存下來,但是散戶數量會大大降低,普通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定投基金來攤低成本,達到目標浮盈後賣出獲利。

投資有風險!投資有風險!投資有風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7051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