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山石窟的鑿刻,歷東魏、北齊、隋朝、唐朝4個朝代400餘年。最初兩窟開鑿時,它的創建者高歡,還是東魏的大丞相。後來高氏一族建立北齊,以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高洋鑿刻了三窟。此後在隋朝建立以前鑿刻一窟,隋朝以後,隋煬帝為晉王時鑿刻一窟。 唐朝時又一共鑿刻了十八窟。
如今,這25個洞窟分布在太原天龍山的東西兩峰,東峰上下兩層共12窟,西峰13窟,大多坐北朝南。它所包含的500餘尊造像,有形象寫實、生活氣息濃鬱的東魏石雕,也有嚴謹、洗鍊、精湛的唐代石雕。
這些雕像以小而精被稱為「天龍山式樣」,但可惜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天龍山石窟遭到了難以置信的盜鑿破壞,大批精品流失國外。天龍山石窟在掠奪和破壞中,成為無頭的石窟,是中國境內摧殘破壞最為嚴重的石窟,現多尊佛像被存於哈佛大學博物館內。
2021年夏,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後,終歸故土。
2021年央視春節晚會上,太原天龍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在海外漂泊百年後,作為「特別嘉賓」驚豔亮相特別節目《國寶回家》。
透過電視屏幕,國寶佛首初露真容,臉龐圓潤,眼睛上挑,嘴角微抿,笑意盈盈,看上去莊重而不失溫暖。
作為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春節聯歡晚會,與全國人民共迎新春、歡慶團圓。
簡短的亮相,讓這尊12月12日12時抵達北京的佛首瞬間上了各大媒體的熱搜榜。
一尊佛首何以如此寶貴?天龍山石窟又是什麼樣的來頭?讓我詳細解說解說吧。
為讓朋友們更好理解天龍山石窟,我先從前兩年的一條網紅公路——山西太原天龍山公路說起吧。
天龍山公路因為有一個「彈簧橋」而被網民稱為最美「網紅路、網紅橋」,當年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
這條網紅公路就是山西太原專為天龍山景區的天龍山石窟及其它景點所修的一條旅遊通道,長有30公裡,起點與終點的高低落差有350米,相當於116層樓的高度。更讓人稱奇的是快到山頂處建有一座三層迴旋高架橋,被人們稱為「彈簧橋」,正是這個獨特的造型,天龍山公路成為了驚豔中外的網紅公路,紅極一時。
現在人們自駕旅遊天龍山石窟及其它景點,這條網紅公路是必經之路。
天龍山景區及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原名方山,海拔1370米,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著名的晉祠西11公裡處。天龍山風光秀麗,山巒起伏,遍山松柏蔥鬱,山頭龍王石洞泉水蕩漾,山前溪澗清流潺潺。歷史上這裡曾是北齊皇帝高洋老父親高歡的避暑宮。由於山上興建有天龍寺,人們就稱方山為天龍山了。
天龍山既是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景區,又是一個自然保護區。其山勢險峻,奇峰兀立,溝壑深邃,山路迴轉,松柏相擁,蔥鬱蒼翠,有蟠龍松、鳳凰松、松抱柏、石上柏、參天松等珍稀古樹,風景十分秀麗,氣候涼爽宜人。是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合的風景名勝地。
天龍山景區的景觀,最著名的就是天龍寺和天龍石窟,除此之外,還有漫山閣、龍潭靈澤、高歡避暑亭、石刻題字、觀音塔等等。
天龍山石窟,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分布在東西兩峰,大小石窟共25窟,現存有大小石佛500餘尊,展現著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三個世紀的藝術傑作。
石窟的最早開鑿者叫高歡(當時的東魏大丞相),他鑿了兩個窟;高歡的兒子當皇帝後,又開鑿了三個窟;後來北齊至隋唐陸續又開鑿20個窟。
這25個石窟綿延一公裡有餘,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的寶庫」,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
但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日本侵略者對石窟進行了瘋狂地掠奪和毀滅性的破壞,石窟中的佛像頭部全部被盜運至日本及其它海外地區。
這次回歸的這尊佛首就是天龍山石窟第八窟中的主尊佛首,這也是該石窟中唯一一座隋代時期開鑿的石窟。
自從2021年回歸佛首在春晚亮相後,大家都期盼著能親眼看看它,終於在天龍山正式亮相,佛首帶給我們的感覺還是很親切的。給您分享一個天龍山自駕遊的攻略吧。
從太原出發,導航「窯頭村」停車場,抵達天龍山,這裡有地下、地上停車場,夏天來得早的話還可以把愛車停在地下停車場呢(停車10元/次)。停好車後免費乘坐景區電瓶車到柳蹠峪(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柳子溝」)遊客中心,可以在網上預訂門票,也可以在遊客中心買票,還可以直接使用「旅遊一卡通」,買票時一定要記得勾選「參觀國寶檔案館」,這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拿著「旅遊一卡通」的朋友在遊客中心激活後就可以刷身份證進入了。
沿著左邊的路往上走,這是一條山水線路,沿途有瀑布、亭閣可以觀賞,正常情況1小時便可到達柳蹠峪(柳子溝)山頂,這裡會有當地村民賣一些零食,但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自己帶一些零食。整個景區一共有三個遊客中心,每個遊客中心都會提供免費熱水。繼續往上走,到交叉路口後往左手邊走,期間會經過蟠龍松、天龍寺,我們先不從這裡進去,繼續沿著左手邊往前走我們就看到了「國寶檔案館」,今年回歸的佛首就在此展出,感受千百年前匠人們的技藝,感受佛首流失又回歸的坎坷經歷。
欣賞完佛首,我們再返回去參觀天龍寺(天龍寺這裡需要再驗門票,所以建議大家一定先看佛首,再去天龍寺)。
繼續遊覽,路左邊幾間寺廟逛完後再到路右邊參觀關帝廟、松風閣等,回到主路上繼續往上走,先到東峰石窟,看完後原路返回到主路,再遊左手邊的西峰石窟,原路返回玩漫山閣、白龍洞、高歡避暑宮,全程大約需要4小時,到達最後一個遊客中心,乘坐前往窯頭村方向的公交車(每人5元,可刷公交卡),經過網紅公路下山,回到窯頭村停車場。
開車回程的路上會經過晉祠,這裡是為紀念唐叔虞而建的一座皇家園林,在這裡欣賞祠內的古建築,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晉祠停車10元/次)
太原天龍山石窟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處古代石窟藝術遺址,位於太原市南郊天龍山北麓。它始建於北魏,歷經北魏、東魏、北齊、隋、唐、遼、金、元、明等時期,歷時數百年。石窟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畫,是中國北方佛教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太原天龍山石窟的幾個特點:
規模宏大:太原天龍山石窟共有12個洞窟,包括1號洞至12號洞和兩個平面佛殿,總面積達9000餘平方米。
藝術價值高:石窟中有數千尊佛像和壁畫,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的第8號洞,是全國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壁畫內容豐富多彩,有生動的人物形象、精美的衣飾、豐富的生活場景等,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建築技術精湛:石窟中的洞窟、佛像和壁畫都是採用精湛的建築技術和雕刻技藝製作而成,展示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藝。
歷史意義重大:太原天龍山石窟歷經多個朝代的修建和擴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也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佛教藝術的重要途徑之一。
綜上所述,太原天龍山石窟作為中國北方佛教石窟藝術的代表之一,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的重要窗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