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繪時光21說: 一、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從字面意思上說,評價一個人是不是淫,要看有無實際行動,如果…

繪時光21說:

一、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從字面意思上說,評價一個人是不是淫,要看有無實際行動,如果說把心中有色的意念也歸為淫,那世界上沒有不淫的人了。通俗地說,有色心、有色膽並具體實施了才叫好色或淫。只有色心,沒有色膽,更無具體行為,不能算是色狼。

愛美之心,心裡渴望與心儀異性(非婚姻、戀愛)在一起,是人之常情,但只有這種想法,沒有實踐,沒有突破道德底線,就不能算是淫或色。

二、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關於這句話,從字面上意思是這樣的,行孝關鍵看有沒有孝心,有一份孝心就非常好了,受條件局限,在具體行動上,不一定能達到孝子的標準。如果按每 一件事都合乎孝的標準來考核子女,恐怕一萬年也出不了一個孝子。

總之,這兩句話可以幫助我們在評價他人時,做出公正、寬容的評價,要定性一個淫,要從嚴,有行動、有後果;要定性一個孝,則從寬,只要有孝心就可以了。同時,這句話也是很好價值導向的意義,引導我們在性這個敏感領域,一定要守住底線、不越紅線;在孝這個領域,要盡力而為,雖然做不到事事盡孝,但不忘孝心。

有書共讀說: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圍爐夜話》。

原文是""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有書君覺得如果只是心裡對異性有性、欲的渴求,但行動上並未超越法理與道德的界線,就不能算淫,必然社會上就沒有好人了。

對於孝順父母的事,根據需要從心裡順應父母就是孝順,不然歷史上就難有孝順的人了。

1、""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孔子說""食色、性也"",人人都有""好色""之心,這本來是人類最正常不過的本能和需求,但是如果過分追求、不加克制,""性""便成了""淫""。

""淫""字不只是淫蕩,而是邪念或者說邪淫。除了""淫亂""、""淫蕩"",還代表著過分的貪慾,是導致萬惡之源。

""萬惡淫為首""中的""淫""是人們過分追求個人慾望的結果,是對色、錢財、權勢、名利過分貪婪的欲望。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裡都有不為人知的願望和臆想。只要沒付諸到行動上,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就沒人知道也沒人追究。

如果把人們內心對性的嚮往當做淫,那這個世界真的沒有完人了。應當說,雖然人人心中嚮往性,但只要遵守法規和社會道德,不亂來,而是通過正常的婚姻形式獲得性,就不能算是淫,也完全可以是好人。

想入非非,有色心無色膽,這類人不在少數,能以此論淫?

人的惡行是要從""心意""上杜絕,我們為人處世難免會有邪念產生,但是看一個人行為的善惡,要看他做了什麼,不能看他內心想什麼。

王陽明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嘴上說的和行動上肯定更不一樣。

所以淫要論事,不論心。

2、""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談論孝道,則應該看一個人是否有孝心,是否有盡孝的念頭,這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去計較一個人究竟做了多少孝順的事情。

因為假如以一個人做了多少孝敬的事情來評判此人是否孝順,那麼可以說全天下就沒有一個人真正是孝子了。

畢竟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一個人應該做多少孝順的事情才算孝子。可以一生每時每刻都做孝順的事情,你也可以隔一段時間做孝順的事情,孝子的關鍵在於盡心盡力。

活著就盡孝,能夠想著父母的處境艱難也是孝,但不能只是想,能做的就儘量做到。死了孝不是孝,是做給別人看的,對於過世了的人沒有什麼意義。

為保家衛國你得去當兵,你為了求學你到異地去,為了謀生你到他鄉,有的甚至到國外,儘管你內心很想孝順父母,但身在他鄉異國,真的很難照勵到父母。

因而只要心中有孝,由於客觀原因,無法盡到孝的責任,明理的父母一般是不會責備,也不能把你稱為不孝。不然這個世界上,不孝之人也太多了。

人們只要心存孝道,但由於客觀原因使得人沒能在孝順父母上做到位,不能說是不孝之人。

所以孝要論心,不論事。

3、避惡要拒行,盡孝要盡心

生而為人,都有七情六慾。曾國藩對自己的不良習慣提出""三戒"",其中之一就是戒色。

談論淫慾之事,只能就事論事,看人的表現。沒必要去議論某個人是否有淫慾之念;若真的要談論人之淫慾之念,那麼全天下沒有人是完全沒有淫慾之念的,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點色心。

不是一念不善即是惡行,重要的是從心裡去除惡念,阻斷惡意,不要做出惡的行為。

評判一個人行事風格,評判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應該用他做的事情來評判,而不能用自己的感覺來評判。

比如張扣扣殺人案,許多人認為他是孝子,報的是殺母之仇,有孝心值得同情,應該輕判。他內心想報仇是可以的,他可以通過奮發圖強,努力拼搏過上好日子來彌補自己失去了母親的痛苦。

但不能拼著自己的生命去剝奪別人的生命,「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發生了復仇殺人的行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讓自己照顧不了老父親是為不孝。

一個人對父母是否盡孝,不能只看他的行為,而要看他是否發自內心。人的物質條件不同,盡孝的方式也不一樣。

說為孝要論心不論跡,生而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對於父母的所有想法都贊同,但只要做到順從父母心意,並能為善去惡就是孝。

盡孝是看父母的需要,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孝順父母。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意,儘量做得讓能夠讓自己的父母順心。

貧窮的父母,金錢為孝;孤獨的父母,陪伴為孝;病弱的父母,照顧為孝;憂慮的父母,安慰為孝;暴躁的父母,理解為孝;嘮叨的父母,聆聽為孝。

大家都是盡孝,能根據父母的需求給以最需要的,是不留遺憾的盡孝。如果貧窮,能讓父母安心,讓父母知道再苦再累也想著他們,這就是孝。

身為老人也要懂得多體諒孩子:""心無惡念便善良,知恩有報是孝子。""

止淫、行孝,一個論事,一個論心。所以,做人做事,對得起自己良心,盡心盡力就好。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懂得克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放縱自己的貪慾,就是值得人們尊重的人。

有書君認為對不同的事情進行不同的評價,我們給出的判斷標準不同,進行判斷的方法可以不同。

所以生活中大家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學會變通,不要固執己見、一概而論。最好能用恕己之心恕人,多多寬容別人,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謝小樓說:

中國有很多很有智慧的俗語,比如:」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這四句語言樸實,卻直擊人性的幽微之處。

一、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

所謂「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就是說,要判定一個人是不是淫邪之人,要看他是不是做過淫邪之事,而不是看他是不是起過淫邪之念。

食色性也,男人看到美女,都免不了多看兩眼,現在,女人看到帥哥同樣花痴,這是人的本能,如果說這樣的就是淫邪之人,那天底下大多數人都是淫邪之人了。

所以說,淫字不能論心,只能論事,一個人看到美女,忍不住想多看幾眼,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人若是不僅心動,還行動,對美女行非禮之舉,此淫徒無疑。

二、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反過來,一個人是不是孝順的人,就要看他心,而不是盯著他做的每一件事。

古人孝順二字常連在一起,看一個人孝不孝,就是看他能不能順從父母的心意,但是,再孝的人,也免不了有頂撞父母的時候,沒有人能事事都順從別人的心意。

所以,要看一個人孝不孝,要看他的心,看他的心底是不是真的愛父母,敬父母,而不是看他有沒有跟父母吵過架,看他是不是事事都順著父母。

這四句古話,是非常有智慧的,讀懂這四句話,告訴我們對人性要多一點寬容,沒有人的人是純淨無雜質的,也沒有人能事事做得圓滿,只有對人性多一點寬容,我們才能更通達的面對人生。

北京汪再興說:

大概就齊了

謝邀!「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沒有生僻字,語法也不複雜,雖是古文,但也近大白話,已經很明白了,不是很難理解的。但題主還要提出該怎麼理解,我想的話,應該是不能單從字面上理解,而更多的是想強調凡事不必太較真,大概齊,差不多就行了,不要過多的去糾結心、事的統一。

一方面,很多事是論事不論心的,只要結果好,心裡亂亂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知道,人的心,海底針,人的心理活動是世界上最為複雜的。對一件事,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連瞄一眼,心裡可能都有一萬隻草的馬奔騰而過。如果凡事都剝開心,看其心理活動,即使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那也是沒法看的。就像對待淫字,人雖然為人,但首先是動物,具有動物的本來屬性。食色性也。如果要論心的話,每一個人都有過動物的本能想法,那是很正常的。完全沒有本能性,心裡完全沒有過想法,而是所謂的完人——即性價值取向快要完蛋了的人,那才是不正常的。可以說,千載而下,完全不好色,這樣的人是沒有的。對此,大概齊,差不多,就好了。好比坐懷不亂,雖然有動物的坐懷,但只要能做到人的不亂,那就非常地可以了。

另一方面,很多事是論心不論事,只要出發點是好的,結果不怎麼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對待孝字,雖「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但孝並不是動物的本能屬性,而是抽象了的社會道德規範。我國雖然有二十四孝這些學習的榜樣,但不同的人具體要做到什麼程度才是真正的孝,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量化的指標。即使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量化的指標,因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也不可能全部都達到。大同只是個追求的理想,存異才是合理的現實。所以,要論孝,只要人有盡孝的心、情、義就可以了,不必要求每時都陪著老人,每頓都給老人餵飯,每天都給老人20000元生活費這些這樣或那樣的具體要求。如果非要這樣要求的話,人類五十萬年的歷史,就沒有出過孝子。

總之,凡事看主流,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從好的方面去支持就行了。只有大概齊,差不多,人才容易做到,人人也才能活得開心。

老高侃百態說:

晉朝有個叫王祥的人,母親早逝,繼母對他很不好,非打即罵,有一年冬天繼母病了,想吃魚,王祥跑到河邊一看,河水都凍上了。

他一咬牙,脫了個光膀子,躺在冰上,用體溫感動鯉魚,兩尾金色鯉魚自己跳到他身上口吐人言:「太感動了,您把我們拎回去燉了吧。」

這就是「孝字論心不論事」的一則小故事,但故事畢竟只是個故事,是人們的美好想像,現實中即使有人想要效仿王祥,去臥冰求鯉,結果只有凍感冒了。

那麼,「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該如何理解呢?

其實這句話出自一本《圍爐夜話》,是清代古人閒著沒事,坐在一起聊天聊出來的一句話,而這群人聊著聊著感覺自己說的都是至理名言,因此決定把他們說的話記下來,因此就誕生了一本民間諺語集《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中大都是用很短的一段話甚至一句話,講明白一個道理,相當於現代雞湯文的鼻祖。

不過,「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也並不是這群人創造的諺語,而是他們從明朝時期的《增廣賢文》上抄襲的。

《增廣賢文》的原話是這樣的:「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首先來看前半句:「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

儒家《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孝的觀念不止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

究竟什麼是百善孝為先呢?

《韓詩外傳》卷九中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說的是有一次孔子出行,聽到有人哭得十分悲傷,孔子說:「快,快,前面有賢人。」走近一看是皋魚。

皋魚身披粗布抱著鐮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先生家是不是有喪事?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

皋魚哭著說道:

我有三個過失,

年少時出去求學,週遊諸侯國,沒有照顧到親人,這是過失之一;

自視清高,不願為君主效力,沒有成就,這是過失之二;

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繫,這是過失之三。

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

過去了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後想見而見不到的,是親人。就讓我從此離別人世吧。

說完以後,皋魚也就與世長辭了。

孔子心中感慨萬千,於是對弟子們說:「大家要引以為戒,這件事足以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於是,有許多弟子辭行回家贍養雙親去了。

而孔子宣揚的是儒家孝道,他認為人善不善只要看這個人孝不孝敬父母就知道了,因此才有了「百善孝為先」這句話。

而「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解釋這句話之前,先來看一個故事。

《搜神記》中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話說東漢時期有個名叫郭巨的人,為人憨厚,對父母是百依百順,很少孝敬。

郭巨家裡兄弟三人,父親死後分家,兩個哥哥把家產一分為二,並然後語重心長地對郭巨說:「咱家最重要的資產,咱媽就歸你奉養了。」

郭巨把母親接到自己家,無怨無悔地養著老媽,那時候郭巨日子過得不富裕,他和妻子靠給鄰居做些靈活維持生計。

後來他妻子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家裡就更不夠吃了,孩子三歲那年,郭巨為了讓老媽多吃一口飯,和妻子商量把自己三歲的歲的孩子埋了,這樣家裡少一口人吃飯母親就能吃飽了。

埋孩子這事兒不敢讓老太太知道,他於是抱著孩子跑到荒郊野外挖坑,沒挖多久,挖出來一個瓦罐,裡面裝滿黃金,還有一張紙條:孝子郭巨,黃金一釜,以用賜汝。

這幸好是神話故事,要不然郭巨年幼的孩子就慘死在自己父親手中了。

而這個故事就解釋了「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這句話的意思,郭巨想要將孩子埋了,初心就是為了讓自己的老母親有飯吃,從這一點來看,能說他不孝嗎?

可是郭巨生活貧苦,為了養活老母親,不惜傷害自己的孩子,初衷是為了保住母親的生命,但真要論起來的話,傷害自己的孩子來養活老人,這是孝嗎?

假如郭巨家庭富裕,他絕對不會想到用孩子的命換老母親的命,這也是「論跡寒門無孝子」真正想表達的含義。

這句話放在當下也是一樣的,假如一個窮苦家人的老人生病了,每天需要1萬塊錢治療費,子女砸鍋賣鐵想盡一切辦法,最後不得不放棄治療,老人依依不捨的離開,這種情況不能說子女不孝嗎?

當然不能,因為子女已經用盡了所有的辦法,最終是在沒轍的情況下才含恨放棄,就是因為沒有經濟條件而已,也就是古話中的「寒門」。

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人想要孝順,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而這種孝心是不能依據他做的事來判定,而是要看他是否用心了,如果要按照子女做的事來判斷是不是真孝順的話,那麼窮苦家的孩子也就沒有孝子一說了。

再來看後半句:「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萬惡淫為首」這句話,書面解釋這裡的「淫」是「過多、過分」的意思,但古人可沒這麼文雅,因此,這裡的「淫」我認為就是我們想的那種意思。

古人認為一旦貪戀美色,人就會失去理智,做出休妻、賭博、不孝之事,因此「淫」被認為是萬惡之首,說的就是很多人為了美色做一些打家劫舍的勾當。

而「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這句話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說的是一個人是不是壞人,只能通過這個人的行為來判斷。

怎麼理解呢?

以潘金蓮和西門慶為例,話說西門慶在大街上遊玩,路過武大郎家的時候,潘金蓮剛好往樓下潑洗澡水,而洗澡水剛好潑在了西門慶身上。

此時,西門慶被潘金蓮的美色所迷惑,內心就像有十萬隻螞蟻在爬一樣,但是他隨後故作紳士的轉身離開,而他的內心此時已經有很多想法。

這個時候,我們雖然知道西門慶迷戀上了潘金蓮的美色,而且內心也很邪惡,但是他只是在內心想,並沒有實際行動,因此這中情況下還不能說西門慶是壞人。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男人走在大街上,看到穿得比較少的女人,都會忍不住多看兩眼,並且在內心滋生了幾萬條邪惡的想法,但是這種行為僅限於此,而且有這種想法的人幾乎包含所有人,這種情況古人認為是正常的表現。

而西門慶在得知潘金蓮已婚的情況下,依然委託王婆誘引潘金蓮,然後做出了對武大郎不敬的事情,這種情況才能認定西門慶是個壞人。

也就是說,一個人是不是壞人,不是看其內心有沒有邪惡的想法,因為正常人看到吸引自己的異性都會產生遐想,這是人之本性,如果連內心都不能滋生想法的話,那麼從古至今都沒有這樣的人存在。

因此,只能通過一個人的行為才能判斷是不是惡人,這句話雖然出自古代,但當今依然適用。

最後: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

1、判斷一個人的好與壞,不能通過內心的想法來斷定,而是要通著這個人的行為,如果這個人心裡有萬千邪惡的想法,但是身體一動不動,那麼這個人也不能稱為壞人。

反之,哪怕一個人心裡沒有任何邪惡的想法,但是卻經常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壞人。

2、判斷一個人孝不孝,不能通過行動來斷定,而是要理解這個人的內心,如果這個人打心裡疼愛、孝敬自己的父母,但迫於其他原因導致父母的不幸,那麼這個人也不能認定為不孝。

反之,一個人整天給父母大魚大肉地吃,但是老人的身體根本不能吸收這麼多營養的東西,最終導致不幸,這種人雖然看似很孝敬,實則就是一個不孝的人。

舉個更簡單的例子,借用現代的一句話:如果父母生病 ,一個兒子有100塊錢,他願意拿99元給父母看病,這就是孝。

反之,如果父母生病 ,一個兒子有1000萬元,他只願意拿100萬給父母看病,這種就被認定為不孝。

當然,古話並一定適用於任何年代,我們作為現代人,傳承古人智慧和知識的同時,也要有一雙明辨是非的眼睛,不要盲目地跟隨,畢竟時代進步的同時,環境也改變了。

適合我們的,才是對的。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春日之虎說: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品評家王永彬的《圍爐夜話》。這《圍爐夜話》,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三大奇書。

《圍爐夜話》就是一堆文人在明月下坐在屋子裡,圍在火爐傍,談論著世間之事,成就的一部作品。文人騷客多散漫,有時聊出的話題,是以所謂的傳統且正統的觀念所不同的,但有的卻也道出了世間的真實。

幾千年以來,傳統社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這自有光輝燦爛的一面,但由於舊時統治者的需要,也發展了一些可稱為是糟粕的禮教。比如千古流傳一句話「萬惡淫為首」,比如「存天理,滅人慾」,這些極端之學說,摧殘了自然之人性,具體到社會中,竟然讓婦女纏起小腳,說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對人性的扭曲。

在這樣的背景下,《圍爐夜話》提出「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倫事萬年無孝心」,是對一些舊的觀念的一種批判,也道出了千百年來社會生活的真實情況。

那位少年不善鍾情,那位少女不善懷春。對於愛情,對於異性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可以明確的指出,對於性的追求,是每一位正常人的本性,也正因如此,人類社會才能繁榮發展下去。

但人是處於社會之中,人的行為是不可任意而為之的,不然人只能停留於原始狀態之中,對於性的需求,早已正確而固定於婚姻形式之中。

話轉回來,在論「淫」字時,在品評人們對「淫」的行為時,不可認為只有絕了情慾才是高尚的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情未必真豪傑。人人心中都有情慾,只要不濫情,沿著正確而有利於的社會進步的道德規範而去做事,就是真正的高尚的人。這裡需要指明一點,對於一些陳舊的糟粕性的觀念,該摒棄就要摒棄。現在在一些地方,在某些人群中,一些女人甘願做起了男人的金絲鳥,這是對婦女解放運動的叛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少數人又回到了舊時的狀態。

「百事孝為先」,「孝」道是優良傳統,「孝」是美德。但父母的恩德,誰又敢言能夠完全報答!父母給以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做為兒女長大後,理應孝順父母,可人處於社會中,要謀生要生存,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人們為生活而奔忙,天南海北,能天天守著父母的是少數,就是過去的英雄豪傑們,要報效囯家,要追求「忠義」,天天守著父母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有人感言「忠孝自古兩難全」。生活使得人們,能完全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難以圓夢。因而在論「孝」時,以生活中人對父母報答的實際程度上去評判一個人,自古也難之。所以《圍爐夜話》言之「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做為人之子,心中要常存孝心,要盡力去報答父母,因為父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只要盡心盡力了,人們也無需去苛求之。

世間之事就是這樣,人們在追求完美,可天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世間那有十全十美之事呢。

乘午說: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這話該怎樣理解?

淫字與佛字有直接聯繫,佛說事大諧空,無色無物。

佛是息欲淨心潔體,生命體自我約束關閉色相意識的情慾,心忍止死如山川自然宇宙成一體,羽化為仙而永恆。

生命體的意識世界與自然世界等同,是解放性的形形色色物相,人體遊歷於意識色相中,生理上自然存在情慾的貪淫,這種無度的淫為,脫離了生命意義的善,結成惡果,轉化成死。

人生是一個由生到死的輪迴,為了避免輪迴,佛法普度眾生,教育人忍耐苦修而自守。

人在意識意志上是有限度的,很難超越極限,既然做不了苦行僧,只能遵守行事的道,來制約內心意識情慾的貪淫惡。因此,貪淫惡的結果,是看行為事實,在人的內心裡,善意良心抑制情慾,情慾之火燃起時,貪淫的惡就付予行為的事實。

所以,淫之惡論事實行為,人的內心是解放性的本能欲淫貪念心態,人能做的只能用善良的愛來約制行為做事,儘可能避免情慾貪淫的惡。

孝字與道字聯繫在一起,道法自然,自然生情,情來之善良,良心帶有恩愛,愛即是道。

道重靜,靜能意念純一,純一才能一心,一心才能盡孝,盡孝才可表達真愛的道,便成為道德。

道德是發起內心裡,不道德,則失去良善,如果喪失了良心,不能盡孝,做點孝事,只是虛假的遮人眼目,是虛偽裝象,不是來自內心的真愛孝道。

孝是愛的牽絆,是心的思念情懷,喪失了孝道,就丟掉了善愛,就失去了自我的人性,沒有人性的野獸,就無法來衡量它有多少孝心。

所以,人的孝是不看做的孝順事,而是知道你有沒有孝順心。

生活歷史雜談說: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淫」字,從字面的意思有四種解釋:1:過多,過甚 。2:不正當的男女關係。3:放縱。4:心亂,迷惑。從這些解釋中我們不難與另一個字聯繫起來那就是「色」,因色而淫,因色而亂,其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眾生萬物,皆有美醜之分,更何況人本就是視覺動物,「好顏色」是人之本能,不過萬事有度,過猶不及,不過界,不越線,在道德,法律允許範圍之內就可以了,否則真的「無完人」。

「孝」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行為,心之所向才能化為行動,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條件孝敬父母就行,一個窮小子不可能給自己的父母,穿錦衣,置豪宅,他可能給予的僅僅是一日三餐的溫飽,對父母的噓寒問暖,這能說不「孝」嗎?一個富有的人對父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不管不問,能說是「孝」嗎?

古代的「二十四孝」宣揚的就是這種「孝心」精神,而不是行為!

三笑一好說:

感謝悟空邀請!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要正確理解這句話,首先要弄明白,淫、孝、心、事這四個字的基本字義

1、淫:(1)過多,過堪,如淫辭,淫雨,淫威等。

(2)涉及男女兩性(多指不正當的)交媾的行為,思想等。如姦淫,淫婦,淫僧,淫賊,淫亂,淫穢,淫猥,等。

淫是貶意的。

2、孝:孝字由耂(lαo)和子分上下兩部分構成,耂是父母,子是子女。子女幫父母扶住拐杖,且把父母尊為上,視父母為天,這就是孝的含義。

孝是葆意的

3、心不是指心臟,而是指思維,意思,想法。

4、事指行動,作為,事實。

好了,現在我們來理解前半句,淫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完人,我理解為,不論你的貪慾過多,過堪,對男女的不正當的兩性關係,你心裡是如何想的,但只要沒有去做成事實,你就是個好人,這就是論事不論心,對於論心千古無完人的說法,我認為這個"完人″說的有點絕對化,完人什麼意思?完美無缺的人,世界上有嗎?肯定找不到。為什麼,根據辨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的觀點,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按優缺點的比例分為好人和壞人,現在的貪官對於金錢美女貪慾過堪,如果沒有事實具在,他們都是好官,是貪官是好官只有論事,根據淫的字義,把"貪官」這個名字改為"淫官″更為貼切。

對於下半句,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我的理解是,孝敬父母的心人皆有之,

現在,很多年青人,除了逢年過節給父母買禮物,給大筆錢,平時與父母基本沒有多少交流,父母辛苦一生,將兒女養大,我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想對父母盡孝道,但是總是不知道怎麼去做。

也許下面這段話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貧窮的父母,金錢為孝。

孤獨的父母,陪伴為孝。

病弱的父母,照顧為孝。

憂慮的父母,安慰為孝。

暴躁的父母,理解為孝。

嘮叨的父母,聆聽為孝,

父母為兒女付出所有,請滿他們晚年的期待!

不才講史說:

淫字論事不論心,論心千古無故人。

食色性也,這個世上的人民除了吃喝外,就是性了。但是,對於性世人都是有道德上面的約束的。

不能說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就不管不顧,把這個人給睡了,若是這樣的話,那天下豈不是就要大亂了。

所以,我們作為世上的人類,還是要講基本的行為準則的,尤其是男女之間的的事情上。

淫字論事不論心,就是說一個人若是做了姦淫的事情,和別人發生了不正常的男女關係,那麼他就是姦淫小人一個。

不論是男是女,只要發生了不正常的關係,就是姦淫小人,他們就會受到世人的批判的。這時候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畢竟他們已經做出了不可告人的苟且之事。

這就是所謂的淫字論事不論心。

論心千古無故人,就是說一個人只是單純的在心裡喜歡一個人,這個是正常的一個行為,就像我們走在大街上喜歡看美女喜歡美女,喜歡看帥哥喜歡帥哥一樣。我們可能會喜歡很多個美女和帥哥,但是,我們並沒沒有發生實質性的關係。

這個就是正常的一種心理,若是把這個心理當作是淫亂的話,那麼歷史上恐怕就都是奸邪小人了吧。

所以,在面對美女和帥哥的時候,想想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不管不顧,動手動腳。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

關於孝順老人這件事,我們是要平自己的良心去做的,不能憑說你做過什麼事情,沒做過什麼事情,就給你定論,說你是孝子或者是不孝子了。

比如說你在有人監督的時候,表現的對老人很孝順,在沒人的時候,卻背地后里孽待老人。這就是大不孝,是發自內心的不孝了。

所以說看一個人是不是孝順,並不是看這個人到底做過或者沒有做過什麼事情,而是發自自己內心當中的真實的想法。

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萬年無孝子,就是這樣的一個千古名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1839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