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山本五十六真那麼牛逼,可以改寫太平洋戰爭的話,那麼他在世的時候日軍為何節節敗退?從慘敗中途島到瓜島日軍地獄,可以說山本五十六的確很有能力,在日本海軍中他的確算得了頂尖,但他無力改變戰局,他發起珍珠港事件的戰爭目的,他自己也很清楚,就是通過重創或者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尤其是八艘戰列艦和幾艘航母,讓美軍半年甚至一年內無力幹涉日軍在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侵略。
二戰主要參戰國鋼產量
至於戰勝美國,說實在的即便山本五十六也不看好日軍,即便真的在珍珠港或者中途島全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炸毀了珍珠港上的美國物資和修理船廠意義也不大。失去了這些,美軍一年內無力幹預日軍,日軍可以攻佔西太平洋甚至南太平洋,但這也就是極限。
二戰主要參戰國煤炭產量
美國的工業實力和石油產量,作為日本資深美國通,山本在留學美國和擔任日本駐美國武官期間,已經知道的很清楚,美國在20世紀初期已經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珍珠港事變前更是唯一一個gdp和工業總產值過一千億美元的國家。
二戰主要參戰國石油產量
美國的鋼產量和煤炭產量大概都是日本的近十倍,石油產量更是日本的幾百倍。至於造艦能力方面,日本在珍珠港事變後製造了大小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美國製造了一百多艘航母,其中24艘重型的艦隊航母、10艘輕型航母、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55艘驅逐艦、498艘護衛艦、203艘潛艇,空軍也很過分了,美軍二戰生產了三十萬架飛機,培養飛行員數十萬,堆也能堆死日本。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的座機被瓜島起飛的美軍航空中隊攔截並擊落,山本五十六當場殞命!
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偷襲美國太平洋珍珠港。在太平洋戰爭中,日本人的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事實上,非常尷尬的是,山本五十六直接參與指揮的戰役(及戰鬥),除奇襲珍珠港外,無一勝績;很多時候,他更像日本媒體渲染出來的一枚精神支柱。
太平洋戰爭一旦開打,拼的是技術和資源。資源上,美日幾乎沒有可比性。這也是為什麼山本五十六一開始總是抱著避免開戰或以戰求和的態度。即使是在經歷了十年經濟危機的疲軟期,美國的鋼產量依舊是日本的5倍,而鋼產量絕對是戰爭潛力的歷史指標。1941年~1945年,日本一共生產了航母1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63艘、潛艇147艘。而在同一時期的美國共生產了航母131艘、戰列艦10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僅從數量上,美日就完全沒有可比性!更不要說太平洋戰場上的飛機了!整個戰爭期間,日本最高年產量2.8萬架,而美國參戰後最後一年的產量也有4.7萬架,而同年的日本僅有0.8萬架。
一場曠日持久,賭上了兩國國運的戰爭,結局很難被一個人或一場戰役左右,即便是山本五十六活著,面對比日本強大數倍的美軍,除了拼去一腔信念,也只能得個以卵擊石的結果了!
實質上,在瓜島戰役結束後,山本五十六就已經將日本海軍的家底敗光了。他死後幾任聯合艦隊司令都是在收拾山本五十六留下的爛攤子,根本沒有山本五十六時期那種取得勝利的機會。所以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的結局,其實在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就已經註定了!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一個能打的將軍,也是日本難得見過世面的將軍,如果他在的話,應該不會同意後來的一些送死的操作,比如神風敢死隊,拿種那頭懟軍艦的操作。但是他死不死跟日本輸不輸關係不大,就像一個1米4 的人跟2米的壯漢打架,那1米4的人功夫再高,也是打不過2米高的壯漢。日本的敗局在1941年12月7日轟炸珍珠港那天就定了,但是吧,山本五十六沒死的話,日本輸得可能不那麼慘。
(1)山本五十六是誰?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軍神級別的人物,這哥們在日本、乃至於國際上都是一號了不起的人物,大家看看他的履歷就知道了。山本五十六1916年畢業於日本的海軍大學校,這間學校出來基本就是日本的人上人了,大家看看日本片《啊!海軍》就知道了,日本海軍過的日子簡直是神仙日子,就連日本的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磚頭都是從英國進口的。
後來日本送山本五十六到美國的知名大學哈佛大學去抓學習,一學就是四年,後來乾脆讓這哥們去當日本駐美武官,所以他對美國的了解還是比較到位的,所以他後來一直不想跟美國人打,因為他知道實在打不過,不過他說了也不算就是了。這哥們回到日本老家之後就得到了不斷的提拔,當過第一航空隊的司令、海軍航空本部的部長和海軍次官,基本上是日本的高層,但他離最高層還有點小遠。到最後他最讓人熟知的崗位還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
(2)山本五十六有什麼特點?
山本五十六這個有什麼特點呢?第一個是有遠見,第二個是會打仗。先說第一個有遠見,最主要還是因為日本跟美國比起來實在太差了,山本五十六在美國留學的時候被美國的富裕震驚到了,第一點就是美國的砂糖居然不要配給,底特律的煙囪跟日本的樹一樣多。所以日本高層一個個要「消滅米英鬼畜」的時候都沒有看經濟學,而山本五十六卻可以看到,所以他比一般日本高層更具有視野。
再說第二個會打仗,他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的經典操作是轟炸珍珠港,這個操作起碼是海軍戰爭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傑作,堪稱第一次航母艦載機大規模投入使用的典範。打得美軍一時人心惶惶,畢竟那時候的美國佬橫習慣了,只有他打別人,沒有別人敢打他的。
所以山本五十六是個人才嘛?毫無疑問是的,甚至在美國那邊也算人才,不過吧,這哥們沒有左右戰局的實力,就像有梅西的球隊也不是每場比賽都贏,甚至不乏被大規模血洗的時候。
(3)日本一開始就敗局已定
美國佬沒想到的是日本人居然吃了熊心豹子膽,來咬他的軍火商。大家要知道一點,日本發動侵華的前期離不開美國人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賣了一堆貨給日本,陶行知從美國走的就對他的美國朋友一頓吐槽。不過日本獨佔整個中國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後來美國人也翻臉了,要開始制裁日本,簡單的說不打算賣貨給日本了,日本人這下難受了,就決定繼續來一場「皇國興廢,在此一戰」,這是二戰前日本的經典操作。
當美國正式入場的時候,一切戰術都是虛無的,因為美國的生產能力充分碾壓了日本的生產能力,日本打沉的美國船遠遠沒有美國新船生產的速度快,而日本的船沉了就很難再補充。經過半年,日本初期的優勢就沒了。過了一年,日本就開始難受了。過了2年,日本就開始準備本土玉碎了。這一場太平洋戰爭,雙方實力實在差太多,根本不是一個山本五十六能夠拯救回來的。
我是藍白旗幟,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
山本五十六雖然是日本海軍中最有能力的將領之一,但遠談不上可以憑一己之力更改戰爭走勢,除了最初奇襲珍珠港取得大勝外,中途島海戰、瓜島爭奪戰都是由山本五十六親自指揮的,卻都遭遇了嚴重的失敗,這還是日本海軍佔據一定優勢或者說至少雙方在均勢的條件下。再之後日本海軍已經明顯居於劣勢,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劣勢越來越大,山本五十六沒有能力更改太平洋戰爭的結局,而且他也並非是一位天才的海軍指揮官。
山本五十六雖然非常重視航空母艦搭載的海軍航空兵的發展,組建了以航空母艦為主的機動部隊,極大了提升了日本海軍的作戰能力,而正是基於他的戰術革新才取得了奇襲珍珠港的勝利,奠定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初期的絕對優勢。但是山本五十六並沒有完全擯棄傳統的以戰列艦為主的艦隊決戰模式,即便航空母艦在珍珠港戰役、珊瑚海海戰中大放異彩後,山本五十六還是堅持著艦隊決戰的作戰思想,將以航空母艦為主的機動部隊作為前衛部隊使用,而以戰列艦為主的主力艦隊則在後方準備實施最後的決戰。同一時期,美國海軍則進行了徹底的革新,組建了以航空母艦、戰列艦混合編組的特混艦隊,戰列艦完全處於輔助航空母艦作戰的地位,為航母提供偵查以及防空等掩護作戰。
中途島海戰可以視作一場體現山本五十六真正海戰指揮能力的戰役,這場由聯合艦隊司令部策劃的大規模進攻戰役可以說漏洞百出,這場進攻行動是由山本五十六一力促成的,而且是突然提出的,進而導致準備工作過於倉促,原計劃的由水上飛機對珍珠港實施偵查的K作戰由於無法為其提供海上加油而取消,故而無法確定美國航母是否出海迎戰;由潛艇構築的散開警戒線也由於到達時間太晚,等到展開時美國艦隊已經越過了潛艇散開線,這都導致日本海軍失去了最關鍵的美國航母的相關情報,導致日本機動部隊做出了致命的錯誤決定。加上日本聯合艦隊錯誤的戰術布置,使得聯合艦隊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遭遇了嚴重的失敗,這讓日本海軍初期建立起來的海上優勢徹底喪失,山本五十六在珍珠港的勝利被中途島海戰的失敗所抵消。
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已經不再佔據明顯的優勢了,而且鑑於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日本海軍合理的戰略應該是轉入守勢,通過艦隊、設施完備的基地以及和陸軍之間相互的配合來擊敗來襲的美國艦隊。而瓜島處於日本戰線的最遠端,附近的基地都是臨時建立的,並不完備,在這裡選擇決戰對於日本無疑是出於絕對的劣勢的,而美國卻可以充分利用近在咫尺的澳大利亞作為後勤基地,其結果就是日本的增援總是晚於也少於美國,山本五十六原意是想和美國在瓜島展開航空決戰,挫敗美國的反攻,卻沒能料到轉變為一場慘烈的航空消耗戰,使得日本海軍航空兵主力消耗殆盡,等到後來在其他有利的地域實施作戰時,日本海軍已經失去了實施決戰的能力,故而也就一再失敗。實質上在,在瓜島戰役結束後,山本五十六就已經將日本海軍的家底敗光了,他死後幾任聯合艦隊司令都是在收拾他留下的爛攤子,根本沒有山本五十六時期那種取得勝利的機會,所以日本海軍成也山本五十六,敗也山本五十六,太平洋戰爭的結局在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已經註定了。
#原創#
日本與美國比國力
兩國不可同日而語
山本五十六曾擔任日本駐美大使館武官
心知肚明
日本戰勝不了美國
日本軍部決定南下政策後
山本五十六隻能照辦
他夢想釆取突然襲擊
徹底消滅美太平洋艦隊
然後老美放軟手段
與日本講和
日本見好就收
若戰爭拖入長期化
日本恐有亡國之禍
山本五十六生性好賭
此時
一賭太平洋艦隊完玩
二賭老美願意講和
於是令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殊港
將太平洋艦隊的重裝甲主力戰艦打得體無完膚
然而珍珠港
重要油料庫
重要的修船基地
最最重要的美航母
沒有損失
太平洋艦隊核心戰力猶在
此後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
與山本五十六統領的聯合艦隊
在中途島附近海域發生大海戰
日軍四艘主力航母葬身海底
太平洋上的海軍優勢
一下子倒向美軍
接著數次海上遭遇戰
日軍連連不順
山本五十六雖然首戰告捷
但是戰爭走向與其原先的豪賭相背離
美國的戰爭潛力爆發
日軍必然戰敗
山本五十六心知肚明
唯有一死替軍國主義殉葬
別無出路
山本五十六視察部隊的絕秘電報被美軍破譯
美軍大批戰機迎候他的機隊
其座機被擊落
掉入一荒島
日軍搜救隊發現山本的座機
進入搜索
看見他軍服整齊端坐而亡
足見他抱著必死之心
早早追尋鬼魂而去
故,山本回天無力
早些歸天反而能為其挽回一點臉面
#凌遠長著#
說的好像山本五十六在死之前不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一樣。
山本五十六在美日沒有開戰的情況下通過違反戰爭規則獲得了偷襲珍珠港的勝利,勝利就可以封神了嗎?
其次偷襲珍珠港後美軍元氣大傷,而持有對美「早期決戰論」的山本五十六接連發動的對美攻勢,企圖徹底消滅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勢力。然而在正面作戰上卻接連失敗,最終在中途島、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慘敗,導致日本海軍元氣大傷。
而山本五十六的死,也是因為接連的慘敗導致日軍士氣低落,而被迫前往前線鼓勵士氣,給了美軍以斬首行動的機會。
當然,當時的戰爭規則是不允許對敵方實現斬首行動的。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守規矩者最終會為不守規矩買單。
戰爭取決於強大的軍事工業能力,既使山本五十六還活,也改變不了當時美國航母的下餃子啊!換言之,日本的工業實力不允許他能夠和美國正面鋼,進行一場全面戰爭!但是日本海軍不會那麼快就被打垮,應該能再拖一年半載。但不會更久的!因為當時美國海軍是依託強大的工業實力航母被擊沉或擊壞可以迅速補充和搶修,而日本則沒有這個實力!
不可能改寫!
山本君對美開戰的底氣是在1941年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擁有的航母數量是十,而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航母數量只有七。山本君把寶全壓在了航空母艦這款可以超視距作戰的大型水面艦艇上,曾經在一次日本聯合艦隊內部演習中,由小澤治三郎帶領的航母艦隊通過艦載機重創了戰列艦編隊,這讓山本五十六喜出望外。他曾經跟小澤治三郎探討,如果我們在美國夏威夷搞一下子會怎麼樣?於是乎,針對美國珍珠港的偷襲計劃至少在開戰半年以前就被山本五十六制定出來了。
可是山本五十六不是個土老帽,他清楚的認識到日本是沒辦法跟美國長期抗衡的。因為美國的石油製造水平是日本的至少五倍,汽車是日本的八十倍,飛機能夠達到一百一十倍。美國的白砂糖在民間都不限量供應,美國民間還有一大批的航空俱樂部、射擊俱樂部儲備了無數的戰爭人才,甚至美國的女孩子可以讀大學,這都是日本可望不可即的東西。山本五十六曾向日本的海務大臣永野修身大將斷言,皇國對美開戰並無取勝的可能。永野修身是個老帽,問山本五十六就算不能取勝,那可以堅持多長時間。山本五十六想了想:最多堅持半年。於是永野修身一拍大腿,半年足夠消滅美國了!再於是乎,日本對美國開戰就徹底取代了對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別看山本五十六極力反對對美國開戰,但是大本營定調了的事,山本五十六執行起來還是非常賣力氣的。因此就有了後來珍珠港三百五十四架艦載機偷襲珍珠港的一幕,山本五十六可以說是一戰封神。
可是到了半年以後,日本聯合艦隊在一個叫Midway(中途島)的地方被美國打了個打敗,五艘航母沉了四艘,死了三千多空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還死了一批指揮經驗豐富的軍官,其中就包括日本人認為可以作為山本五十六繼任者的山口多聞少將。
航母沉了可以再造,但是人沒了可沒辦法短期內再培養出來。以當時日本國力,大和級戰列艦造了三艘,除了大和號和武藏號以外,剩下的一艘被改裝成了航母。可是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連改裝在內一共就造了大型戰艦十一艘,反過來看美國,連同租借給英國其它盟國的航母,一共造了一百一十艘。量你日本聯合艦隊再精明能幹,你幹沉我一艘我造出來兩艘接著跟你幹。除非日本海軍個個都是燕雙鷹,否則日本人憑什麼贏得這場戰爭?
到後來,山本五十六去到拉包爾要塞的聯合艦隊海軍基地指揮了一號作戰行動,他的手下虛報戰功,讓山本五十六認為美軍在索羅門群島的主力被重創,山本君聽從手下參謀的建議去視察前線並慰問前線將士,這就為美國人刺殺山本五十六留下了禍根。
此外,一封日本海軍內部的秘密電報徹底出賣了他們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電報內容是這麼說的:4月13日,日軍發出的密碼電報詳細描述了山本五十六的行動路線:6時,山本乘一架中型攻擊機離開臘包爾,6架「零」式戰鬥機護航。8時,上將抵達巴拉拉伊,乘驅潛艦前往肖特蘭,然後前往布因做短暫停留,15時40分,他將從布因飛回臘包爾。
軍事主官的行動都是絕密,但是日本人腦子抽風把這份電報寫的特別詳細,不光日本人看到了,美國人也看到了。
於是尼米茲將軍同樣收到了這位死對頭的行動計劃,尼米茲將軍一開始認為堂堂海軍搞暗殺有點不合適,另一方面尼米茲害怕山本五十六一旦被殺,日本海軍再選出一個比他還能打的司令官這不是給自己培養對手嘛!但是經過尼米茲跟他手下參謀人員一頓分析,他們認為山本五十六在日本人眼中是當之無愧的神一樣的人物,地位在日本國內僅次於日本天皇。而且尼米茲分析日本海軍內部人員名單,並沒有發現可以繼任山本五十六的人員中有比他更出色的,所以尼米茲決定幹掉這個老對頭,徹底報了珍珠港一箭之仇,同時打垮日本海軍的士氣。
復仇行動開始了!山本君果然守約,在布幹維爾島被美國海軍派出的十六架P38戰鬥機發現了,山本君的座機被擊中墜毀在了布幹維爾島上,山本五十六本人身亡。
就山本五十六這個人來說,他極具個人魅力!敢想敢幹,還敢於背鍋的長官是真不多。山本五十六最崇拜的人是贏得日俄海戰的東鄉平八郎,其實尼米茲也崇拜東鄉。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軍內部不可多得的超級人才,是他改變了二戰海戰的格局,曾經英國皇家海軍坎寧安上將利用老式劍魚飛機襲擊了義大利軍港,這一舉動被山本五十六牢牢記在心上,坎寧安只用了二十多架飛機,而山本五十六直接出動三百五十四架飛機去炸珍珠港。從這次偷襲行動以後,戰列艦跟它的大炮再也沒有用武之地了,航母取代了它的位置成為了現代戰爭的海上霸主。
然而山本五十六的魅力不只是作戰方面,生活中他也是一個極具個人魅力的一個人。他喜歡賭博,擅長賭博,而且願賭服輸。曾經他跟朋友打賭輸了三千日圓,當時他的工資只有二十幾日圓,愣是分期還款還清了賭債。他曾放出豪言,如果天皇讓他去國外賭博而不是在國內訓練,他能在一年之內為日本贏回一艘航母。
在行伍生涯中,山本五十六重用了一大批有作為有見識的青年軍官,讓原本靠資歷升職的日本海軍有了新鮮動力。在日本國內,山本五十六備受青年人的追捧,無數人把奉為日本活著的戰神。可就這樣一位戰神卻沒能活到戰爭最後,如果他沒有遇刺的話,也許戰爭不會那麼殘忍的結束。
因為山本五十六從心裡還是拒絕與美國開戰的,他的想法是通過高密度的進攻來迫使美國就範,承認日本在太平洋上的主導地位,從而跟日本籤訂和平協議,體面的結束這場戰爭。可是仗打到了瓜島戰役結束,山本五十六已經意識到了戰爭已經不再受自己的控制了。但是日本人渴望勝利,不惜虛報戰功,山本五十六作為海軍司令官沒能在一號作戰結束以後複查戰場確認戰果,忽視了這一細節讓他也成為了虛報戰功的報應之所在。其實山本五十六死不死都不影響聯合艦隊最終覆滅的結果,因為日本跟美國的實力差的太遠。美國人的戰術就是沒有戰術,一線平推的打法讓日本人見識到了精神原子彈是不能對抗鋼鐵的。
日本海軍中,有很多高級軍官包括山本五十六都有過別國的留學、駐外經驗,他們認識過什麼叫真正的強大,否則一開始山本五十六不可能跟永野修身說那樣長他人志氣的話。如果山本不死,可能美國真的會在拉包爾要塞戰役結束以後跟日本停戰,因為聯合艦隊的底牌已經打光了!再這樣繼續下去,就是做無意義的犧牲。
可是歷史上的日本軍部是受日本陸軍控制的,這幫陸軍土包子除了叫囂著讓士兵去送死以外沒有任何真正有見識的想法。戰爭如果不是為了贏得利益和對手的尊重,那就毫無意義。山本死後,日本海軍開始了神風特攻計劃以及玉碎一億的本土防禦任務,在今天來看,這都是反人類行為。年輕的士兵不應該被軍官連哄帶騙的去送死,更不應該以這種自殺的方式去進行所謂的特攻。有的人還以為神風特攻打出了日本人的精神,那麼請問到今天還在進行這種行為的人哪一個不被世人唾棄?像那些穿著自殺背心去當人肉炸彈的人,他們不可悲嗎?不可恨嗎?山本死去意義,對美國人來說少了一個強悍的對手,卻也失去了一個相對理智的人去結束這場戰爭。但是對日本人來說,山本死去以後,再沒有一個人能讓他們像個人一樣去戰鬥,無數的年輕士兵駕駛飛機去撞美國軍艦,收效甚微。氣的美國人把這種自殺飛機稱作八格彈,意為有人駕駛的巡航飛彈。如果山本在的話,他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日本年輕人尊重他愛戴他的原因是這位司令長官對待他的士兵是對待人的方式,而不是把他們當做戰爭資源可以隨意揮霍,日本海軍受到西方世界的影響最多,他們篤信戰爭的藝術,卻也遵從戰爭的規則。至少在二戰中,山本五十六帶領的日本海軍沒有像陸軍一樣去虐殺戰俘、搶劫平民、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因此山本五十六還是可以被認可的,像隆美爾那樣成為世界戰爭史中閃耀的明星。
不可能改寫!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特別是全面戰爭,歸根到底要看綜合實力,誰的國力更強大,誰就會笑到最後,中間一時的勝負,並不能改寫最終的結果。二戰時,日本固然強大,但總體實力與美國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其實,在太平洋戰爭之初,日本對美國的優勢,完全是靠偷襲珍珠港這種不光彩的手段得來的。如果美國太平洋艦隊沒有在珍珠港被偷襲,而是在戰爭開始時擺好陣勢正面對決,日本會敗得更快。軍事人才對戰爭的勝負與戰局的走向當然是有影響的。但這個因素只能居於國力之下。就好比當年迦太基和羅馬的戰爭,迦太基方面縱然有漢尼拔這樣的軍事天才,但因為國力不濟,最終還是失敗了。
迫移局面是西洋棋術語,指輪到該棋手面臨任何走法都可能導致局面變差,卻不得不走的情況。
當時的日本就面臨著這種局面,想維持和擴大戰爭,戰略資源被美國禁運或控制;想對美發動戰爭,勝負難以預料或者乾脆說勝算非常渺茫。但賭徒心理導致日本最終偷襲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可以說不偷襲珍珠港日本失敗慢一點,偷襲珍珠港日本失敗快一點。
山本五十六死與否,決定不了戰爭大勢,也改寫不了太平洋戰爭結局,但他的死可以打擊日本高層及國民的戰爭意志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