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軍官其實也是一個職稱!真正管人的是這種配置「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過去我們就是這個搞得,軍長管師長……
後來我們開始搞授銜,搞了一段時間,又取消,然後又開始了。綬銜分為「將級,校級,尉級,士級…」從陸軍來說基本上按照上面的職位進行配置。以師為例,師長以上通常就是將軍,師長很多時候也是將軍。後來中國將軍實在太多了,在上校軍銜上面加了一個大校軍銜,緩解少將太多。例如駐港部隊某旅旅長就是大校軍銜。
但是這個配置在空軍是不行的。空軍飛行員壓根管不了一個人,大隊長也就只能管理你一個大隊,也就是陸軍班長管的人。難道大隊長讓他當「中士,下士」?按照這個工資發錢?
所以這時候授銜的優點就體現出來了。綬銜相當於我們平時說的「職稱」,只需要考慮入伍年限和職業需求等,而不是管幾個人。一個戰士航校畢業至少三年,這時候同類的陸軍士兵也是軍官了。再加上他的文化水平和職業需要,綬銜要高一點才對,所以起步就是中尉。如果最終成為飛行員,而不是地勤,那麼就是上尉。再過3-4年,能夠駕駛戰機,就是少校起步。這時候已經入伍大約十年以上,一個精英陸軍士兵,爬的快的差不多也是這個軍銜了。
飛行員確實只有軍官,而沒有士兵,這主要因為三個原因,一個是飛行員培訓周期過長,士兵短短數年的服役時限根本不適合這一兵種。第二個說句不好聽的就是飛行員的命更貴,培養成本太高,給軍官待遇是理所當然的。最後一個是因為飛行員都必須進入空軍航空大學這樣的軍校學習,而從這種本科類軍校畢業,按照有關規定,畢業就是軍官,從某種角度講這就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程序而已。
飛行員培訓期有多長?
我軍飛行員培訓一般總結為五個字,叫做「三級五階段」,三級意思就是院校、基地、部隊三級訓練,五階段就是基礎訓練、初教機訓練、高教機訓練、改裝訓練(不同飛機的實行性訓練)、戰術訓練這五個從易到難的升級打怪過程,在最開始,三級五階段完成規定時間為十年,九十年代縮短為七年,2016年後又被進一步壓縮到五年,也就是說從一個飛行學員成長為一名合格飛行員就需要至少五年,後續服役期至少達到20年以上,這麼一個高度職業化的崗位是普通義務兵甚至士官都無法勝任的。
(隨便一個飛行員顏值都秒殺當紅明星)(從飛行學員到特級飛行員難度煉獄級)
培養飛行員的成本有多昂貴?
人們常說,培養一個飛行員的成本幾乎和其所駕駛的飛機等價,我在這裡強調一句,你真的太低估飛行員了。我們不說現在,1986年空軍曾經做過一項成本評估,當時統計的結果是培養一名能作戰的合格殲六飛行員成本為170萬人民幣,殲七200萬,強五240萬,轟六460萬,這換算成現在的價格,幾乎可以在後面直接加個零。而這僅僅是入門,一個飛行員在其二十年以上的服役階段,其消耗的彈藥和油料也是天價,按每年200小時飛行時間計算,現在蘇27飛行員每年光訓練花費都要超過1.3億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其工資、飲食、住宿等等多種保障。
相對於錢來說,人更是彌足珍貴,飛行員這個高技術高強度兵種對於文化和身體要求絕對是全軍最高的。我軍目前飛行學員的選拔主要從高中應屆畢業生、大二學生、應屆大學畢業生中進行,除了要滿足高考成績必須高於一本分數線這個最基本條件外,其對身體的要求更是無比嚴格,幾乎可以說是萬裡挑一,曾經發生過有些飛行員高中定向培養班,文化成績達標的超過三分之二,但是身體檢查最後卻沒有一個合格的情況。而成為了飛行學員後,在三級五階段培訓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不停淘汰的過程,最後從學員成長為飛行員的人簡直就是鳳毛麟角,淘汰率高達80%以上。這樣珍貴的崗位人才,給個軍官崗位一點都不為過。
(空軍招飛體檢)
順理成章的過程
按照有關規定,如果是高中畢業後進入空軍飛行院校學習後畢業,授予軍事學學士學位,中尉軍銜,如果是大學畢業後再進入飛行院校學習,畢業後授予雙學士學位,上尉軍銜。目前我空軍高級軍官80%以上都是飛行員出身,而飛行員在其整個服役生涯中,最高可以晉級到大校軍銜,副師級職位,雖然飛行員都是軍官,但是權利並不大,更多的為了給他們更好的待遇,所以我們也別吐槽了,能成為飛行員的都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空軍飛行員確實都是軍官,沒有士兵。
之所以如此,是飛行員的文憑、培養成本、服役時間、編制特點等幾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如下:
中國空軍飛行員是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的,被授予少尉軍銜。
本科學歷的,被授以中尉軍銜;如果是研究生,則按照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有關規定授予被授上尉軍銜。
獲得博士學位的,授予少校軍銜,可以按照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有關規定授予上尉軍銜。
我們知道陸軍士兵晉升之路是比較漫長的,在和平時期,一個士兵能當排長(少尉或者中尉)就很不錯了;能晉升連長(中尉或者上尉)的機率低得驚人,可謂是百裡挑一。
那麼,為什麼飛行員起點那麼高,一上崗就是軍官?
文化水平高、身體素質好
想成為一名陸軍戰士,高中文化水平就可以了。
要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高考成績必須高於一本分數線。
除了滿足這個基本條件外,其對身體的要求更是無比嚴格,幾乎可以說是千裡挑一。
我軍曾經舉辦過飛行員高中定向培養班,一個班學員30名,文化考試通過之後,身體檢查時卻沒有一個合格。
文化和體檢關過後,並不等於萬事大吉,就可以接受駕駛訓練了。
還要進入空軍航空大學進行深造,也有的會被安排到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等院進行委培。
畢業後考試合格,才能到部隊接受培訓。
成為了飛行學員後,還要過三級五階段培訓,還要經過幾次淘汰。最後從學員成長飛行員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要經過千錘百鍊,淘汰率高達80%。
這樣的崗位人才,跟國寶差不多,給個軍官完全應該。
培養成本高、鍛鍊時間長
飛行員18歲上學,大約4年後畢業,畢業後還要進行為期5年的三階段培訓,方可成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
具體來說,八九十年代,殲-5、殲-6要求50-60小時飛行練習就可以單獨操作飛行。
進入20世紀,飛行練習時間增加到100小時。
不僅如此,還要經過50-100小時的高教或同型教練機帶飛之後才具備單飛的條件。
這樣下來,培養一名飛行員的成本非常高,高得超乎想像。
上世紀八十年代,培養一名成熟的殲六飛行員成本為185萬人民幣,殲七飛行員成本200萬,強五飛行員成本250萬,轟六飛行員450萬。
現在培養一個飛行員的成本,只會提高不會降低。
網傳說,培養一個合格的戰鬥機的飛行員代價,等同於跟他體重一樣的黃金價格,這種說法毫不誇張。
正因為如此,飛行員服役時間比較長,不像陸軍那麼短暫。
戰鬥機的飛行員一般退役年齡在40歲左右;轟炸機飛行員退役時間在50歲左右;主要看個人身體狀況和技術水平。
一般來說,成為一名合格飛行員,年齡在25歲左右,之前已經在部隊服役了5年左右。
也就是說,在正式成為飛行員之前,他們已經得到了充分鍛鍊,已經具備了被授銜的資格。
兵種不一樣,編制人數少
兵種不同,編制人數不同,授銜方式就不一樣。
陸軍一個排,編制有30名士兵。
也就是說,30個人裡面有一個人當排長。
不管大家多優秀,不可能人人排長。
不是排長,就不能是軍官。
比如坦克兵,一輛坦克有3到5人,一輛坦克就是一個作戰單位,一般來說,車長就是軍官。
蘇軍的中坦和重坦,車長都是軍官。
而空軍裡,一架戰機就是一個作戰單位,戰機飛行員多數是單機,最多兩個人。
所以飛行員一般只能是自己指揮自己,所以一個飛行員就是一個指揮員,就是軍官。
也就是說,同樣是中尉,一個陸軍排長可以指揮30名士兵,一名飛行員卻只能指揮一架戰機或者轟炸機。
以此類推,空軍指揮官的級別雖然基本跟陸軍相同,指揮的人數要少得多。
師長一般是大校,團長一般是上校,大隊相當於營級。
一個戰鬥機中隊是4-5架飛機,一個大隊8-10架飛機,一個飛行團3個飛行大隊有24-30架飛機,
一個空軍師兩個飛行團一個地勤保障團,共有作戰飛機48-60架飛機。
就是說,一個空軍師長,所能指揮的人數不過300人左右。
在現實中,師級軍官駕機飛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家指揮的,可都是精兵,戰鬥力以一當十,所以人少一點,就少一點吧。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說自己有足夠的飛行員,同時全球99%的太空人都是飛行員出身,可見飛行員的珍貴程度。
每個飛行員都是國家的寶貝,他們捨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冒著生命危險捍衛著祖國的領空,不論給予多麼優厚的待遇,都是他們應得的。
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相關規定,從軍校畢業的畢業生,踏進部隊那一刻,就被國家授予尉官。
本科生一般定為副連職,授予中尉軍銜;雙學士學位的本科生一般定為正連職,授予中尉軍銜;碩士生一般定為正連職,授予上尉軍銜;博士生一般為正營職,授予少校軍銜。
絕大數飛行員都是在高考前,通過招飛進入空軍院校就讀,經過專業、系統的學習後,再進入部隊的,因此我國飛行員最低都是中尉軍銜。
如果說剛大學畢業就能成軍官是國家規定的,難免會有人感到不服氣,畢竟在軍隊中對軍銜的評定是非常嚴格的,普通士兵想要升一級很難,更何況直接越過義務兵和士官,一步到達尉官了。其中的原因,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成為飛行員的前提條件。
飛行員之所以珍貴,其中一個原因是對身體要求非常嚴格,如身高、體重、血壓、視力、腿長、臂長的要求,此外有色盲、紋身、口吃、暈車甚至牙齒脫落3顆以上的,都不能通過飛行員體檢。
即使體檢合格了,還有和公務員一樣嚴格的政審,主要考查考生平時的表現,報考的動機和態度,以及家屬的情況,如果考生有犯罪前科、有不良信仰、直系親屬在服刑、近親家屬在國外有不良記錄等情況,都不能通過政審。
簡單來講,就是要身體健康、品學兼優,家底清白。就這第一步,就能刷下80%的考生,主要是身體方面達不到飛行員的要求。光是選人這點,飛行員比普通義務兵招募的難度要大的多。
二、恐怖的訓練時長。
最開始我國的預備飛行員從零基礎到單飛,最起碼要10年時間,後來逐步壓縮至7年,再到5年,但這只是理論上的時間,實際上能單獨執行值班任務的飛行員,最起碼都要經過6年的專業訓練。
從高中招收的飛行員,要先參加高考,只有成績不低於當地一本錄取線的人,才有機會進入空軍航空大學,然後接受4年本科學歷教育,
在大學期間,預備飛行員要完成科學文化和航空理論的學習,同時還要接受軍事訓練、政治教育和體育訓練,初步掌握飛行基本駕駛技術。
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飛行訓練基地,進行一年左右的戰鬥技術和戰術訓練,獲得三級飛行員稱號後,再分配到航空作戰部隊,進行大約一年的改裝戰機和特殊的戰術訓練。
總結起來,就是「三級五階段」培訓,三級是院校訓練、基地訓練、部隊訓練;五階段是基礎訓練、初教機訓練、高教機訓練、改裝訓練、戰術訓練。只有全部訓練完成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光榮的空軍飛行員,這個時間歷程一般不少於6年。
三、高昂的訓練成本。
我國比較權威的軍事雜誌《兵工科技》曾發表過一組數據:軍用教練機殲教-7培訓出100個合格的飛行員,要花費24.5億人民幣平均每人2450萬元。蘇-27的費用更是高達1.3億元。
到了2011年,隨著殲-7和殲-8陸續退役,用作訓練的戰鬥機只會更加先進,飛行成本也會隨之升高。
一般來講,從初教到能單獨飛行,起碼要經過200小時的飛行訓練,以我國最先進的殲20為例,在不開超音速巡航的情況下,每小時消耗3.3噸油,約5萬元,再加上人工費用、零件換裝、地面維護費用,每小時飛行成本最低要34萬元。
所以在飛行界有一句話:培養出一個合格的飛行員,其費用是與其體重相當的黃金價值,而且只高不低。
四、漫長的的服役時間。
跟普通義務兵不同,飛行員一踏進部隊,一般情況下,都會服役很長時間,只要身體狀況良好,能繼續執行任務,就可以繼續服役至退休,哪怕在不升官職的情況下,最低也要服役15年。
因為每個飛行員都是軍官,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修正)的相關規定,軍官在未任滿本級任職最低年限的,除組織安排或者經組織批准外,不得退出現役。
而飛行員的晉升速度是很快的,一般四年就能升一級,任職年限也隨之延長,以擔任少校的軍官為例,其任職的最高年齡為45歲,已經接近退休的年齡了。可以說,飛行員基本上一輩子都會待在部隊。
五、飛行員的危險性。
看似風光無限的飛行員,其實是一個高危職業。中國內地領空加上海域領空,起碼上千萬平方公裡,為了捍衛祖國,每一位執行任務的飛行員都冒著極大的危險。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後,犧牲的空軍飛行員超過1710人,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有不少飛行員為戰機研發和捍衛祖國領空而犧牲。
特別中國擁有兩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和「山東艦」後,艦載機飛行員的危險性呈幾何性增大。有軍事專家說過,艦載機飛行員的危險程度,是太空人的5倍,是普通飛行員的20倍。
有美國媒體曾報導過,美國1948-1998年間因著艦事故,損失的飛行員將近1200名!我們中國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具體數量沒有公布,但想必也是不少的。
除開一畢業就是軍官外,飛行員其它的福利待遇。
飛行員雖說是軍官,但並沒有實際權利,他們的軍銜主要是保證其待遇,畢竟能成為飛行員的人非常少,而且冒著生命危險保衛祖國,國家也儘量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
大致上來講,有以下幾方面:
①大學期間免除全部費用,享受學員津貼。
②從大學開學之日起到退役,都享受部隊最高級別的四類灶。
③畢業後享受飛行專業學科崗位津貼、飛行等級津貼、飛行任務津貼和飛行小時補助金,平均月薪在10000~25000元左右。
④配偶可選擇隨軍,優先安排工作、分配住房。
⑤子女優先錄入空軍院校。
⑥每年一個月的健康療養假期。
⑦良好的晉升空間,80%的空軍將軍都曾是飛行員。
⑧停飛後,會有50-80萬的停飛補貼,享受退休金待遇。
寫在最後:
每個飛行員為了祖國的安穩,人們的幸福,都在背後冒著生命危險默默奉獻著,這群時刻守衛著中國的最可愛的人,值得我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飛行員和其他兵種不同。
大家知道訓練1名戰鬥機飛行員,要花費多少時間多少錢嗎?
以美軍為例,即便你已經是1名合格的現役飛行員,成為戰鬥機飛行員要整整5年的時間。
就算訓練完畢進入軍隊,一般還要經過3年的磨合期才能成為正式的飛行員。
也就是說,單單訓練戰鬥機飛行員就要8年時間。前提是,已經是1名合格的現役飛行員,不是什麼都不會的菜鳥。
那麼,要花多少錢?
我們也不要老是說美國,說說我國。
很久以前,我們培養飛行員花費就非常高昂。
資料寫道:據我國1986年數據統計,當時培養一名殲-8飛行員的成本為287萬元人民幣,而培養一名轟-6飛行員的成本則高達465萬元,在那個人均月收入數百元的年代,287萬元人民幣可以換算57公斤黃金,465萬元可以換算為93公斤黃金,與飛行員的體重幾乎相等。
現代花費就更大!
我國飛行員培養是三級五階段,三級分別是院校訓練、基地訓練以及部隊訓練,五階段分別為基礎訓練、初教機訓練、高教機訓練、改裝訓練以及戰術訓練。從不間斷地培養一名新手飛行員開始,能夠駕駛三代機就需要耗費長達5年的時間。
估算一下,我國戰鬥機飛行員基礎訓練要1000個小時,我國公布的數字是每小時花費2。5萬人民幣。
這樣,我國戰鬥機飛行員訓練費用就是2500萬人民幣。
這不含戰機的折磨損耗費用!
而現代化戰機都是天價,而飛行壽命是固定的。
外媒統計,我國目前在戰術訓練階段所使用的戰機主要為殲-11以及蘇-30,這兩款戰機飛行一小時需要消耗最低30-40萬人民幣。
以國際成熟三代機飛行員1000小時的標準來看,這個階段至少需要消耗5000多萬人民幣。
累加一下,培養1名戰鬥機飛行員,最低要7500萬人民幣起步。
這還不算飛行員自身的待遇,以及其他各種費用。
有人認為1億培養一個戰鬥機飛行員,這也不是危言聳聽。
大家算算看,1名戰鬥機飛行員培養如此誇張,當然不可能是普通士兵了,畢業就是軍官。
八一飛行員的女英雄餘旭犧牲時,是空軍上尉軍銜。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哥們不是幾乎,只要是成為飛行員,這都是軍官,士官是絕對沒有的。
為什麼呢?
有三個原因
頭一個,就這飛行員培訓周期忒長了,長的都讓人有點絕望。
怎麼個長法呢?您這如果通過一系列的考核,終於有資格當飛行員了,這可不像陸軍一樣發一支槍,經過三五個月的訓練,您這就可以抱著槍對著靶子突突了。
您這先得去院校這嘎達從無到有系統的學習一下,這理論上有了,這才能去基地,這基地中一個大戳子敲本本上合格了,您這才能去部隊。
您以為去部隊這就完事,就是飛行員了,不能夠啊,您接著訓練。
綜合起來是五個階段,基礎訓練,初教機訓練,高教機訓練,改裝訓練,再來一組戰術訓練。
得嘞,這一系列的訓練敲定之後,您這才合格了,一個小本本上就承認您是一個合格的飛行員了。
就這段您要是能夠抗下來,擱過去十年時間這就沒了,現在雖然被壓縮了,但那也得五年。
哥們五年啊!這比大學都多一年。
那麼為啥這麼繁瑣呢?這咋說呢?戰機啊!這可是高科技產品,您沒兩下理論基礎,機艙裡一大坨的按鈕,您都不知道怎麼按下去,這可不是汽車,一個方向盤,一個掛擋,再來個油門剎車啥的,光記住眼跟前的物件就得一段時間。
按照航校的說法,這飛行員離地三尺高,這就全靠飛行員自己了,別人也幫不上忙。
所以這就是個職業化的崗位,按照要求,您一出來至少就得服役二十年,才能退伍。
第二個,您以為是個人就能上去當飛行員?這可比當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還要繁瑣。
俺記得,當年俺上高中的時候,學校裡來招飛的。像俺這樣一副深度近視眼鏡掛鼻梁上的,也別想了,瞅咱這張臉人家連個表格都不會發一張。
咱不行,但其他人可以,所以三十幾號人咋咋呼呼的就去了,到最後結果一出來,全傻眼了,就沒有一個通過的。
據回來的人說,就這體檢分三級,先在區裡邊檢,然後是縣裡邊,接著是市裡邊,俺們這是市不知道能不能省一級,但不管省不省的,俺們學校這三十個第一級就沒有過,全部擼了下來。
什麼胳膊長,腿長這都有要求,您這身上有傷口,太大了這都不成。據說還脫了衣服檢,讓一幫半大小夥子害臊了好長時間,不知道真的假的。
就這淘汰率太高了,俺們這裡直接就是百分之百的掛掉了,當然這數據放大了的說淘汰率應該是在80%。
所以選出一個具有飛行員資格的很難,總結倆字——金貴。
第三,培養出一個合格的飛行員太貴了。
按照當時體檢時候,小夥伴回來的說法,一個飛行員培養出來這就得在二百萬到三百萬的樣子,才能出來。
當時俺還挺驚訝的,但現在知道這比針尖還真,您這一個飛行員出來,這就相當於等體積的黃金價格,最簡單的轟六這要是培養出來,據說就得460萬。
這要是現在,估計這數字也得翻一翻吧!太貴了。
有人說一架飛機好幾個億,但要是出現了要保飛機還是要保飛行員的時候,大多數的回答是保飛行員,培養一個飛行員出來不容易啊!
所以要培養一個飛行員出來,這德智體美勞都要過關才成。畢竟一架飛機就是一個國家的高科技的一個綜合體現,一點岔子都不能出。
當年的王偉,咱到現在都沒有找到,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讚呦!
明確地說,不是幾乎,而是百分之百,所有飛行員全是軍官。
不僅如此,在空軍部隊,絕大多數的將軍,都曾是飛行員出身。
空軍飛行員,是軍隊裡貢獻最大、待遇最高、升職最快同樣也是最為危險的兵種,是真正的天之驕子。
曾經有人說,國家培養一名飛行員所花費的成本,相當於與飛行員體重等重的黃金的價格。這話說起來有點誇張,但實際情況或許相差不大。
飛行員的選拔只從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錄取,不像其他專業的軍官,還有士兵報考、部隊提幹、地方特招等途徑。
一名飛行員從報名開始,參加考試再到體檢、政審、入學培養等,一路下來花銷就非常大。
但這還不是主要的開支,最主要的是招飛的時候都是海選,被選上後還會實行終身淘汰制,被淘汰的比例相當之大,比如某年從各地高中共招收兩千名飛行學員,參與選拔報考的,估計會超過兩萬人,也就是說這兩萬人都會進行體檢、政審等程序。
兩萬人的成本花銷最終落在這兩千人頭上。但這兩千名已經進入飛行學院的準學員,並不是都能成為飛行員,在飛行院校學習的幾年時間裡,如果身體、學習等不符合要求,隨時都會淘汰出飛行員隊伍。
這兩千人中,最終真正能開上飛機成為飛行員的,不會超過兩百人。從最初的兩萬人到最終的兩百人,一共花了多少成本?可想而知。
正因為國家培養一名飛行員非常難得,所以有這樣一種說法:寧願損失一架飛機,都不願意損失一名飛行員。要知道,前些年的一些進口戰機,動轍三、五億人民幣,所以,飛行員的身價,可想而知。
為什麼飛行員中沒有士兵?
一、飛行員培養周期長
從上面一段話,大家就應該知道了,培養飛行員的成本非常高,培養周期也特別長,而從目前現行的兵役制度來講,士兵的服役年限分別為兩年、五年、八年、十二年等,相對於軍官制度來說,服役年限短,培養的周期不宜過長。
二、兵員素質
大部分的士兵是從地方應徵,在文化水平及身體素質方面,相對來說要雜亂一些。而從地方高中畢業生中招收的飛行學員,是直接錄入飛行院校培養的,相對來說可塑性高得多。而飛行院校屬於軍校,畢業出來當然要授予相應的軍官軍銜。
由於飛行員職業的特殊性,越來越成為地方高中生的理想追求,所以每年高考的時候,報考飛行員的學生越來越多。
軍隊有句話:「三個農民養個陸軍,三個陸軍養個海軍,三個海軍養個空軍,三個空軍工程師,養個空軍飛行員」,從這句話就大概知道飛行員沒有士兵、士官的原因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飛行員的珍貴和稀缺,當年中國想讓錢學森回國,給美國無法抗拒的籌碼,用15名頂級飛行員換回錢學森,美國知道培養一名飛行員花費的時間、精力太多了,更加不用說頂級飛行員了。
任何一個國家的飛行員都分為軍航系統和民航系統,軍航飛行員又分為空軍系統的航空兵和海軍系統的航空兵,但是不管是空軍還是海航的航空兵,都是軍隊系統的航空兵,他們都是軍隊的飛行員,而且都是軍官。
空軍和海航都有自己的飛行隊伍,這些飛行員都是由軍官組成,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軍隊幹部,幾乎沒有士官和士兵擔任飛行員。
為什麼飛行員都是軍官,沒有士兵
第一、選拔嚴格
空軍飛行員選拔標準是非常的嚴格,僅在初試的時候,就有70%的人被淘汰,飛行員的選拔標準在陸軍各項基礎身體素質的標準之上,特別是對視力有非常高的要求。
飛行員的選拔中,會設有專門空軍C字表,相比較E字表,C字表檢測結果不容易受到主觀推斷的影響,這種測試更為準確。
只有雙眼裸眼視力達到1.0以上才可以,其中轟炸機等特殊機型要求0.8以上,而且有眼屈光正手術或者角膜塑形治療史,都會被直接淘汰。
飛行員選拔過程中,要求身高、體重方面也比較嚴格,要求男性身高165到185釐米,將身高減去110就可以得到標準體重,可以允許體重在標準體重的80%~130%的範圍內。
如果有結核、腫瘤、癲癇等病史,或者有家族病史也直接被淘汰,在高空高速等特殊環境下,如果存在身體隱患也被淘汰。
除了對身體的要求嚴格之外,對飛行員的文化水平也非常高,如果想考軍校,高考成績要達到一本以上,這條標準可以排除報名80%左右。
第二、飛行員培養周期長
軍隊培養飛行員的飛行學院,在招收飛行學員時,會有非常嚴格的把控,主要分為三類。
1、第一種是從高中畢業生選拔學員到學院進行培訓。
2、第二種是從重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選拔學員到學院來培訓。
3、第三種是通過高考考上軍校接受培訓。
這三種途徑雖然不一樣,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把地方優秀青年人才選拔到軍隊飛行崗位上,後面到飛行學院進行培訓。
飛行員的「三級五階段」
飛行員培訓分為「三級五階段」,三級是:院校、基地、部隊,而五階段分別為:基礎訓練、教初機訓練、高教機訓練、改裝訓練、戰術訓練。
這五個等級從易到難,以前的「三級五階段」完成需要10年,直到2016年後,才縮減到5年,飛行員的壓力更加大,本來10年要學的東西,要5年完成。
一般通過選拔之後就成為飛行員,開始在指定的院校接受訓練,訓練有三個等級,第一級訓練是飛行學院的訓練,學院會根據不同機型的訓練要求進行培訓。
分別培養殲機飛行員、轟炸機飛行員、運輸機飛行員和空中領航員,除了學習飛行技能以外,還要學習航空理論、空氣動力學、航空氣象學、飛機製造等課程。
從飛行學院畢業之後,飛行學員進入航空兵訓練基地,進行第二等級的訓練,這個地方主要進行改裝訓練,是飛行員與航空兵部隊銜接的階段,主要進行作戰飛機的理論和駕駛、戰鬥技術改裝等訓練。
第三等級是飛行員會被安排進到航空兵部隊進行戰術訓練階段,這個階段要進行戰術訓練,結合作戰任務,重點進行戰鬥技術和戰鬥應用訓練,提高執行任務能力,這些訓練要求每個飛行員都要掌握先進飛機的戰鬥技術,完成作戰任務。
完成上面這些訓練,至少要花費5年的時間等,「三級五階段」相當於「三年高考,五年模擬」,學生畢業之後,直接被授予中尉副連以上。
本科學歷畢業是中尉副連級,研究生畢業是上尉正連級,博士畢業是少校副營級,想要成為飛行員,就要上空軍航空大學,從而這裡畢業,都是軍官,所以飛行員沒有士兵和士官。
第三、飛行員需要很高文化
不僅空軍航空大學是這樣,很多的國防大學也是這樣,現在是21世紀技術主導的時代,現代化戰爭已經轉向信息化戰爭,技術人才對軍隊而言非常的重要。
飛行員是一個高度職業化的崗位,不僅要掌握很多理論知識,在實際操作時也不能有誤差。
現在的戰鬥機座艙都是各種精密儀器設備的合成,每一個按鈕如何使用,有什麼作用?不同顯示屏的數字,代表什麼意思?遇到緊急情況該怎麼操控飛機,在和敵軍空中格鬥時如何幹掉敵人。
這些實際操作讓普通的士兵或者士官去解決,非常不現實,相對來說,他們的文化綜合素養不支持他們去操控現代化戰鬥機,只能軍官來完成。
飛機的很多理論知識基本都是涉及非常深奧的理工科知識,和簡單的詩歌不同,特別是數學和物理等方面的知識,你讓一個士官或者士兵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無異於天方夜譚,所以說只有軍官才有本事去熟練掌握這些理論知識。
第四、飛行員訓練消耗昂貴資金
在1986年,空軍做的成本評估中講到:培養一名合格的殲6飛行員,成本為170萬人民幣,殲7成本為200萬,轟炸機6成本為460萬。
如果按照現在的價格來說,飛行員的價值超過一架飛機之上,這還只是訓練方面,因為飛行員最少服役20年,飛行過程中,消耗的彈藥和燃油都是天價。
從選拔的飛行學院到成為軍隊的飛行員,這個培訓過程非常的漫長,而且培訓成本也非常的高,現在培養一名合格的三代機飛行員,成本不低於一個億。
按照現在每年200小時的飛行時間來計算,現在的蘇27飛行員,每年要花費1.3億人民幣,而且還不包括飛行員的工資、飲食、住宿等保障。
飛行員除了軍銜高之外,夥食、住房以及其他政策待遇都是全軍最高,飛行員的夥食和潛艇兵的夥食是全軍最好,單位會給飛行員分配住房。
飛行員家屬沒有工作時,部隊也會安排,飛行員妻子可以特招入伍當文職軍官,飛行員子女上學享有優惠政策,在考軍校時,也會有政策傾斜,飛行員除了正常帶薪之外,每個月還有一個月的療養假期。
為了保障飛行員的利益,每個飛行員都有飛行小時補貼,直升機飛行員每小時補貼60~300,轟炸機600,戰鬥機最高每小時900左右。
飛行員每個月的收入大概在1萬~2.5萬左右,年收入通常超過12萬,再加上部隊會安排飛行員家屬就業,所以一名飛行員家庭基本不用考慮錢的問題。
每個月還有1110元的夥食補貼,到停飛年限,還有50~80萬的飛行補貼金和退休金,一群人退役後也能衣食無憂。
所以軍隊就有的一句俗語:三個農民養個陸軍,三個陸軍養個海軍,三個海軍養個空軍,三個空軍工程師養個空軍飛行員。
第五、飛行員面臨的危險性
飛行員的生命非常的珍貴,但作為一個高危職業,在飛機失事事故中,成功生還的機率不到50%。
飛行員在高空千米以上執行任務,很多情況下,還會翻過高山叢林等特殊地段,作戰環境非常的複雜,一旦遭遇事故很難拖撐。
2001年中美撞擊事故中,美國偵察機與我國王偉少校駕駛的殲811戰鬥機相撞,導致我國戰機墜毀,飛行員王偉少校跳傘下落後情況不明,隨後被我國政府確認犧牲,年僅32歲。
就是這樣一位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在面對突發情況時,第一時間選擇跳傘,仍然有可能犧牲,更不用說遇到戰爭時,第一時間衝向前線,會面臨怎樣的死亡危險?
不少戰鬥機飛行員,如果執行長飛行任務,因為戰鬥機空間非常小,而且不能離開位置,所以他們在飛機上,都是就地解決大小便。
剛剛開始的時候,小便都是用尿袋、瓶子,大便無法解決,只能強忍著,實在忍不住,只能下飛機後,地勤工作人員去清理。
後來科技不斷進步,有了尿不溼,但是尿不溼會增加襠部重量,後來美國發明了一種可攜式的飛行附件"AMED"裝置,可以男女通用,不但可以解決小號,大號都可以包攬了,因為它有抽吸功能,讓飛行員飛行更加舒服。
為什麼太空人,基本都是飛行員出身
飛行員相對於普通人在載人航空上更有優勢,首先飛行員具有成熟的戰鬥機價值經驗,很多飛船上的儀錶盤和戰鬥機上都差不多,第二是飛行員具有更強大的身體素質,能夠承受強大的加速度,能夠適應極端的太空環境。
早期的太空人都是空軍飛行員,比如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駕駛東方1號飛向太空,這次的載人航天很「幸運」的成功,之所以說幸運,是因為東方1號飛船在實驗階段,事故率高達50%左右。
意味著發射兩次飛船,就有一次出現故障,所以當時執行飛行任務是九死一生,只有隨時做好犧牲準備的軍人,才有勇氣實行這樣的任務,東方1號返回地球時,加加林時期採用高空跳傘的方式返回,普通的科研人員根本不可能做到。
2003年,我國神舟5號發射,飛船在上升階段,楊利偉遭受恐怖的26秒共振,楊利偉回憶當時的場景,他表示感覺五臟六腑都要炸了,而且返回落地時,由於飛船的衝擊力太大,楊利偉被耳麥劃傷。
中國首次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意義重大,為後來的神舟系列做出巨大貢獻,當時楊利偉可以說,用生命換來今天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如今中國神舟12都發射了,從當初的「拖拉機」,到如今的「跑車」,見證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
楊利偉從2003年後,再也沒有重返太空,不是他的身體不行了,而是他從太空回來之後,開始負責太空人的選拔和訓練,神舟6號太空人的選拔中,楊利偉是教官。
2010年中國第二批太空人選拔完成,太空人都是從空軍殲、強擊機飛行員選拔,這樣可以節約成本,而且培訓周期大大縮短。
飛行員依靠什麼晉升
空軍飛行員的晉升機制和普通士兵不同,他們更為快速,首先是因為飛行員需要常年的培訓和相對較高的起點,空軍飛行員這一兵種數量相較於其他兵種更少,相當於中國部隊中的「國寶」。
飛行員的稀缺性只排在一級軍士長,中國一級軍士長不足20名,所有軍官看到他們都得敬禮,他們的軍齡都超過30年,而且有特殊的技能,雖然不是軍官,但是非常令人尊重,比如前段時間遼寧艦首位退役一級軍士長~劉德波。
飛行員想要熟悉駕駛飛機,付出的努力遠比普通士兵的訓練要多得多,所以這樣的競爭機制更是對空軍飛行員自身努力的一種回報。
飛行員是一種高風險職業,作業地點是高達幾千米的天空,一旦出現意外,非常容易造成機毀人亡的局面。
這就代表即使在平時的訓練中,他們受到的威脅也要比普通士兵要高出很多,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雖然面臨的風險更高,但相較於普通士兵而言,有更多爭取戰功的機會,所以軍銜比較高。
現在是和平年代,不同的士兵想立戰功真的不容易,所以軍銜一直提不上來,最後就退役轉業了。
不同的飛機型號,在操作方面也有不少的差距,而飛行員士兵大部分都要掌握至少兩種飛機的駕駛技術,這樣高強度的訓練,使他們的服役時間比較長,有更長的服役時間,就有更高軍銜,這也是空軍飛行員軍銜較高的原因之一,軍銜都是靠不斷飛出來的。
我國空軍軍官八成以上都是飛行員出身,而且最高能晉升到大校副師級,空軍飛行員雖然軍銜比較高,但是權利比較小,不像陸軍的副師級,管著一大幫人。
寫到最後:飛行員都是軍官,沒有士兵和士官,因為在選拔的時候已經決定好了,只要你進入空軍大學,畢業之後至少副連級軍官,所以飛行員根本不會有士兵。
士兵想做飛行員,那麼你得考軍校,通過統考進入軍校,當你軍校畢業之後,你也是軍官。
過去培養一名飛行員真的花費太多的金錢、精力了,所以當初我們用韓戰中抓到15名飛行員換會錢學森,讓美國很快達成交易,這筆交易可以說是共贏。
美國接回自己的15名頂級飛行員,而我們接回錢老,錢老回到祖國之後,帶領中國發明飛彈、氫彈、人造衛星、洲際飛彈,錢老不僅是一名技術型科學家,還是偉大的戰略科學家
大多數軍隊的飛行員都是軍官,只有美國陸軍陸航部隊的飛行員可由士官擔任,俄羅斯空軍的飛行員有一部分是準尉。這是因為飛行員非常寶貴,如今要培養一名飛行員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一般來說,培養出一個合格飛行員所花費的成本等於和飛行員體重相等的黃金的價格。
一旦培養出合格的飛行員,軍隊會給予飛行員軍官身份和非常高的待遇標準,足以滿足飛行員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水平支出,解決了飛行員的後顧之憂,飛行員也就可以專心在軍隊飛行,不會考慮轉民航等問題。一名飛行學員在飛行學院畢業後就會被任命為飛行軍官,授予中尉軍銜,在後續服役中最高可以升至副師職。
以海軍飛行學員為例,飛行學員會在海軍航空大學接受全日制的本科學歷教育,在接受本科基礎教育的同時接受教練機飛行訓練。部分優秀的飛行學員還可以成為「雙學籍」飛行學員,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軍隊聯合培養。
在第四個學年結束後,合格的飛行學員將會取得本科學歷,成為副連職軍官,授予海軍中尉軍銜,此時他們每月的基本工資約為6200元,這還不包括其他補貼。然後這些飛行員將會繼續在高級教練機上接受訓練,取得任職培訓合格證書。完成培訓後,此時他們的職務等級可晉升為正連職。
飛行員在畢業後會按照飛行員的職務、級別、軍銜發相應標準的工資,除了這些基本工資,飛行員還享受飛行專業崗位津貼、飛行員等級津貼、飛行任務津貼和飛行小時補助金等補貼。一般來說,一名飛行員總月收入在10000-25000元左右,年收入通常超過12萬。加上部隊會安排飛行員家屬就業,所以一個飛行員家庭基本不需要考慮錢的問題。此外,飛行員停飛後也會有50~80萬元的停飛補助金和退休金,飛行員退役後也能衣食無憂。
除了軍銜高,飛行員的夥食、住房以及其他政治待遇均是全軍最高的,例如飛行員的夥食和潛艇兵的夥食是全軍最好的、單位會給飛行員分配住房、飛行員家屬沒有工作時部隊也會安排、飛行員妻子可以特招入伍當文職軍官、飛行員子女上學享有優惠政策,在考軍校時會有政策傾斜、飛行員除了正常的帶薪休假,每年還有一個月的療養假期。
飛行員被譽「空中雄鷹」和「藍天嬌子」,是一項帶有極具挑戰性和高風險性的任務。在世間,有人羨慕他們的高收入,以偏代全,而無視他們的奉獻和犧牲精神,以培訓費用為例,每個飛行員至少要經過1000飛行小時的訓練,每小時的費用是多少,換算下來至少1個億,服役15年,每年以200個飛行小時計,每小時成本40萬元,僅以飛行費用,在北上廣深買豪宅云云,不能說不對,但認識膚淺,而且是有害的。
今天的問題,高度職業化的飛行員,清一色的軍官,而非士兵,可以說問到了點子上。以軍官的身份出現,可不僅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軍官與士官的要求不同,更便於納入管理體系,有利維護隊伍穩定。
我們的飛行員,經過多年訓練,無論從品格還是技術素質,個個都是寶貝,是地方航空部門求之不得的人才。到空軍挖人才的說法,在地方傳唱多年,當然挖是挖不來的,我軍飛行員以部隊需要為需要,也正因為他們對祖國的無限忠誠,才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飛行員隊伍。當他們一次次走過我們的視野,投來的全是敬佩的目光。
作為精英中的精英,不是軍官,還能是什麼,他們衛護祖國天空的安寧,人們聞而起敬的同時,也自在內心呼喚,他們當享受更高的待遇。
我們還是拿豪宅的說法來說吧, 殲擊機飛行員,按照我軍條例規定,飛行不得照過48歲,就是運輸機亦不得超過57歲,可以說他們把畢生的時光都獻給了我們的藍天事業,可是他們的待遇雖高一點,但要在北上廣深置辦一套豪宅的可能性,小而又小,可以說微乎其微。要比西方發達國家的待遇小得多,就是比地方飛行員,也要差得多。幹最危險的活,奉獻的只有忠誠,這才是人們向他們從內心敬佩的真正原因呀。
今年上演《我和我的祖國》,那個「給我來個8」的女飛行員,贏得的感動,讓人不得不為他們的勇敢起而敬。在他們炫酷的背後,是無限的付出和犧牲,正是這份精神支撐起了祖國天空的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