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增加還是減少,而是增加太多了!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個歷史名詞:羈縻政策。
羈縻,簡單解釋就是籠絡和牽制,具體說就是用軍事手段加以壓制,用經濟手段給予撫慰。
羈縻政策在歷史上使用了兩千年,從秦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清,這是中原政權對邊疆區域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常用方式。
需要強調的是,羈縻政策和實際控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
以青藏高原為例,明朝建立後,通過冊封形式搞了烏斯藏都司、朵甘行都司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等機構和相應官職,但是,由於朱元璋的思想始終以恢復大宋江山版圖為主,所以明朝對於青藏高原的態度是臣服即可,不派官不徵稅也不派軍隊駐紮。
明朝中後期,俺答汗等蒙古部落首領先後幾次進軍青藏高原,直到控制了整個青海和西藏,對此明朝的態度依然是不管不問。
因此,明朝對青藏高原的管理就是典型的羈縻政策,當明朝強盛時,對方保持臣服的狀態,雙方相安無事。當明朝衰落時,對方則完全不聽號令。
更糟糕的則是明朝對東北女真各部的羈縻政策,在明朝強盛時尚且安分守己,到了明朝中後期乾脆和明朝為敵,直到最後建立後金和清。
清朝入主中原後,他們對青藏高原的管理一開始也是羈縻政策,從康熙開始,清朝逐漸開始實際控制青藏高原,康熙時先是將康定地區劃入四川,隨後康熙派兵驅逐了盤踞在青藏高原上的準噶爾部,控制了整個高原。
雍正時年羹堯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然後雍正先後設立西寧辦事大臣和駐藏大臣。乾隆時則萬裡調兵從黑龍江流域派索倫兵進藏協同八旗兵,在藏兵協助下擊退了廓爾喀對西藏的入侵並一直打到加德滿都,清朝完成了對青藏高原從上到下的實際控制,真正將青藏高原納入清帝國版圖。
按照現代國家概念,青藏高原對於明朝來說連自治領都不算,而對於清朝來說就是版圖疆域,這就是羈縻政策和實際控制的本質區別。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明朝和清朝在各自鼎盛時的疆域範圍。
除了毫無爭議的漢地十八省區域外,明朝和清朝最大疆域範圍主要區別在於對邊疆的控制。
東北地區
明朝在遼東建立了軍事衛所,以此為基地,對更廣大的遼西、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區域實行羈縻政策。明朝中後期,明朝在關外只剩下遼東,在後金和清的不斷進攻下,明末連遼東都給丟了。
清朝發源於東北,因此他們對東北的控制是最強的,清政府先後在東北設立了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和盛京將軍三大將軍府進行直接管理,清末又設立了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
雖然清朝末年由於不平等條約在東北被割走了上百萬平方公裡土地,但清朝實際控制的東北地區面積依然遠遠大於明朝實際控制的遼東一隅。
從秦漢開始的各封建王朝,只有金國和清朝對東北地區是真正的實際控制,畢竟他們都是從這裡發源的。
北方地區
明朝在北方設立了著名的九邊重鎮,其中除了遼東鎮是防禦東北地區外,其餘八個重鎮基本上都是用來防禦韃靼和瓦剌等蒙古各部的,這就說明,明朝對外蒙古和內蒙古的實際控制幾近於零。
清朝還在皇太極時期就開始了對蒙古各部的徵服,皇太極擊敗林丹汗之後實際控制了內蒙古地區,後來清朝在這裡設立了綏遠將軍府,外蒙古喀爾喀各部表示臣服。
康熙時期,康熙帝擊敗了準噶爾部噶爾丹,實際控制了外蒙古各部,雍正在喀爾喀蒙古設立了烏裡雅蘇臺將軍府,乾隆時期又先後設立了唐努烏梁海、庫倫和科布多辦事大臣對外蒙古進行實際管理和控制。
直到清帝退位,外蒙古依然牢牢留在中華民國的版圖內,論起各封建王朝對外蒙古和內蒙古地區的實際控制,清朝的控制力度無疑是最高的。
西北地區
從西漢開始,中原王朝第一次涉足西域,之後對西域的統治一直延續到唐朝,安史之亂後唐朝設立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先後喪失,西域從此和中原王朝隔絕上千年。
即使到了元朝時期,西域的統治者也不是元朝,而是察合臺汗國。
明朝建立後勢力範圍一度達到嘉峪關西部哈密一帶,明朝在這裡設立了哈密衛等衛所,但很快就喪失了,到了嘉靖帝時期,明朝的控制區域撤回了嘉峪關以東。
清朝對西域的控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康熙帝擊敗了準噶爾部的噶爾丹,雍正繼續康熙的政策始終對準噶爾部進行打擊,乾隆時期則藉助準噶爾部發生內亂時派兵一舉平定西域,並改名為新疆,設立了伊犁將軍府。
清朝末年,新疆遭到了來自中亞勢力的侵略,左宗棠率軍西徵將侵略者驅逐,保住了新疆。
論起對西域也就是新疆的實際控制,清朝和唐朝相比不僅不遜色甚至還要略勝一籌,因為唐朝主要是駐軍管理,清朝則進行了有現代國家概念的統治,軍事、行政、農業、商貿甚至包括教育各領域全都涵蓋,是實打實的實際控制。
西南地區,主要是青藏高原,上文已有不再贅述。
綜合來看,除了漢地十八省之外,清朝在鼎盛時期實際控制的版圖要比明朝的鼎盛時期多出東北、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各個區域,這個面積有多大,一目了然。
最後要看一下的是明朝和清朝滅亡時的版圖。
明朝滅亡的標誌是崇禎帝上吊,隨後清朝大舉入關,李自成大順軍退回陝西,順治進京。
此時的明朝殘餘勢力南明只控制了東南半壁江山,再加上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即使再算上清朝和他們控制的東北、華北和內蒙古,整個華夏版圖對比現在也缺失了近一半,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及甘肅大部分地區都是沒有的。
對於明朝滅亡時的版圖面積,有350萬、400萬和500萬平方公裡幾種算法,一般來說,把南明、大順、大西和清朝控制的華北和遼東全算上,也確實不超過500萬平方公裡。
清朝滅亡的標誌是清帝遜位,隨後中華民國成立,幾乎是無縫銜接。
中華民國的版圖對比現在,最大的變化就是外蒙古還在版圖之內,整個版圖面積達到了1141萬平方公裡。
明末對比清末,500萬對比1141萬,留下的面積當然是增加了,而且是大大增加了。
最後說一句,據說歷史領域也有這個粉那個粉的,還經常爭吵甚至互相攻擊,這很沒有必要。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已經發生過的,不會因為你粉誰,誰的歷史就會改變,我們還是要用客觀的眼光和態度看待歷史。
一句留你是多麼的可笑,無數的革命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土地,滿清沒有給今天留下什麼,反倒是把中國版圖弄的四分五裂,到處都是殖民地,包括號稱中國耶路撒冷的山東都割讓德國了,今天台灣問題滿清也是始作俑者,革命風起雲湧,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沒辦法退位,本來也算完美,和所有的王朝一樣,謝幕,後來滿清韃子餘逆溥儀又投靠日本,成立滿洲國,撕裂中國,如果說退位的時候領土歸零,成立滿洲國後那就是負數了,小編是不是你問的愚蠢,
嚴格來說,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減少了,而且減少很多。雖然明朝比元朝領土小很多,可是明朝沒控制的領土在中國的少數民族控制了,土地還是中國的。而清朝籤約了很多把土地丟給外國的條約,土地真正丟了。而且清朝把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
感謝邀請
筆者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題主,相比明朝,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增加了,而且增加的還不是一星半點,原因如下:
一、從領土面積來看,清朝領土比明朝領土面積更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的鐵蹄踏進中華民族的領土開始,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清政府開始對西方列強進行了一系列割地賠款,這導致在晚清時期,中國的領土面積開始大幅度縮水,即便如此,儘管清政府在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割出去大片的領土,但是,直到1908年,清政府仍然擁有1135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面積,而鼎盛時期的清政府,領土面積更是達到了1316萬平方公裡;反觀明朝,在其最鼎盛時期,其領土面積也只有997萬平方公裡,更別說後來的南明小朝廷了。而且,現如今中國960平方公裡的領土,很大程度上是從清政府手上繼承下來的。
二、清朝對領土的實際控制面積比明朝更為有效
在清朝時期,他們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有一套極為完善的行政體系。比如:清朝在西藏設有駐藏大臣,中央會派官員去西藏負責西藏的具體事物,而且,在清朝時期,西藏達賴喇嘛的冊封都需要經過清朝皇帝的正式承認。不光西藏,清朝在蒙古、新疆等邊疆地區都設有政府管理機構,以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有效控制。反觀明朝,他們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只是降服他們,並沒有設置政府機構來管理他們,對邊疆少數名族的統治,還是由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來管理的,明朝只是名義上這些地區的統治者。
三、新疆和內蒙古問題
在明朝時期,可是沒有現如今完整的內蒙古和新疆的。反觀清朝,在清政府執政時期,他們統一了蒙古各部,在新疆設立伊利將軍管理新疆,即使是在清政府最為軟弱無能的晚清時期,清政府也沒有放棄新疆,派左宗棠去收復新疆,換句話說,沒有清朝,現如今中國的領土面積會大幅度縮水。
綜上訴述,雖然說在清朝末期,清政府割讓給列強大片的中國領土,但是,客觀來說,清政府對中國領土面積的貢獻還是要功大於過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期待您的關注
毫無疑問,現在的疆土是辛亥革命以來千百萬革命人民流血犧牲得來的革命勝利成果 。
清朝統治者可沒那麼好心,他們是怎麼想的 ?
清廷的政策就是「練旗兵以壓漢人」。
醇親王說:「我國之兵為防家賊而已,非為禦侮也 」,這話連外國公使都聽不下去了 。
「防家賊」三字實為清廷全部之心事,是清朝一切政策的中心 。
清朝重臣剛毅(鑲藍旗滿洲)經常跟人說,他的產業可以贈給朋友(洋人) 而不能給家奴 (漢人)。
清朝留下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大爛攤子 ,剛毅們「送」給列強的權利利益還要艱苦鬥爭才能收回,還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犧牲中國人民才能站起來 。
明朝和清朝都是我國古代封建制的大一統王朝,在歷史上都經歷過極其鼎盛的時期。
明朝盛世永樂年間的疆域把屬領算上也有997萬多平方公裡。
根據上面地圖上所標明的色彩。明朝直接控制的範圍為黃色,為本部的京師,山西,山東,陝西,河南,南直隸,浙江,四川……大致範圍為最北到泰寧(今遼寧北部)東北到鴨綠江,最西到瓜州,最南到車裡(今雲南南部)這是明朝真正的國土。除此,包括其所有屬領:即最北一直到黑龍江入海口,長城以北的屬領大寧衛,東勝衛和奧爾多斯(今河奎地區)西北到哈密衛……其疆域還是比較可觀的。
但是,當清朝統治接手時,其土地已所剩無幾。差不多隻剩下南京,北京以及雲南,陝西,江西,廣東等13個省市了。這些土地面積加起來少的可憐,只有不到400萬平方公裡。因為自太祖成祖之後的皇帝不重視疆域的鞏固,特別從明仁宗起放棄了長城以外的一些疆域。以新疆東部的哈密衛來說,一直是斷斷續續統治,到了明世宗嘉靖帝時期竟然是徹底放棄。這就造成了明朝疆域的快速大幅度縮水。
清朝建立於公元1636年——1912年。特別是康雍乾三朝皇帝的統治,使得極盛時期大清朝的版圖包括附屬國的面積是2342萬平方公裡,清王朝本部1453萬平方公裡。這說明清朝時,中國的版圖是很大的。中國疆域的最後形成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95)完成的!
清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裡石塘」萬裡長沙,曾母暗沙(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島礁)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18世紀的清朝以及部分朝貢國緬甸北部,西盡威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北抵外興安嶺,庫頁島,東南包括臺灣,澎湖群島……範圍十分廣大!
一個國家是否強盛,國土面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很明顯是清朝勝於明朝。清朝時期廣闊的疆域奠定了我國近代領土的雛形!
清朝留給了中國什麼領土呢?下圖一目了然又不言而喻。
中國現在的領土是通過幾千年歷史發展,各朝各代不斷開疆拓土奠定的而不是那一個朝代就能完成的。相反到了清朝時期不但沒有開拓過一寸領土,相反還敗光了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不斷進取奠定的領土。
中國領土最早自夏商周開發,秦漢唐開拓,領土範圍已經達到中亞,經過元朝時期整合定形了現代中國版圖,明朝推翻元朝後接管了大部分領土,即便是教科書上沒有劃入明朝領土的蒙古地區,蒙古各部也是在明朝中央政府冊封統治下。清朝偷竊中國後也是在中國固有領土上改朝換代,根本就沒有開拓過一寸領土,中後期還敗光了歷史上各朝各代開拓的領土,不是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中國領土就會被列強瓜分殆盡。中國現在的領土是民國抗日戰爭勝利和後來我黨解放軍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重新收回的被滿清敗給列強的領土。
大明王朝最鼎盛時期嶺土面積也就997萬平方公裡,在明朝萬曆皇帝年間,沙🇷🇺俄政府大尺度的開疆拓土,侵犯了大量的西伯利亞,以及貝加爾湖一代的土地。眀王朝滅亡後,大清帝國掘起,它們東徵西閥,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天下歸心。其時當時的新疆青海西藏不在大廣青王胡制下。經過康雍亁三代的不澥努力,舊士新歸。終於統一了王朝天國氣度。成就了中華牌圖?大清帝國有功於🇨🇳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