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民營企業都是因為我們經歷的三年"疫"情引發的不可彌補的遺憾所至!使得我們自下而上的產業鏈崩潰的原因!這就是說在今後的日子,裡需要認真地重新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使得大家都能增強互信才能夠產生有效的發展經濟的底氣。
法無規定即可為,有的企業明明是地方引進的,開業時還有領導去剪裁,可一旦有新的提法和規定,馬上和人家疏遠起來,更有甚者,按新規定處理過去的事情,這種情況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民營企業發展之難,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繁多的檢查、失約的承諾、無情的擠佔、大眾的仇視。確實,民企的生存環境不好,是民間投資積極性不高、民營企業退出的主要原因。要引起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多重原因,一國內大環境不好,二地方沒錢折騰,三環保折騰,四老齡化用工難,五國外外貿不好,六建築行業走下坡房地產退幕,七城鎮化推進,原先的鄉鎮需要的產品退出,八內循環,九產業結構調整,十疫情消費,生產,復工等等出現挑戰,十一,消費,物價,教育,消費需求改變,消費需求上漲。
我自己也有切身體會09年開廠,銷售還不錯。10年後一年差不多一個多億銷售額。12年8月就進了看守所。不過運氣好,14年平反拿了國,家,賠,償。只是工廠資產什麼毛也每一根了。當然比起太子奶的@李途純大哥,我運氣又不知道好哪裡去了。
出來以後回廣東繼續創業,目前靠老用戶推薦多,生意又好起來,
所以國內創業的,沒什麼後臺生意千萬不要做大。
最後送國內創業者十六個字:積善行德,謹言慎行,努力掙錢,儘早滾蛋
民營企業退場的根本原因,還是大的形勢和氣候所決定的。
目前,國際變局,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少困難,但它不會動搖民企發展的信心。
近年來,以司馬為代表的一種勢力,在網上興風作浪,掀起一股強大的「反資本,反資本家,反剝削,仇視民營企業」的輿論逆流,毒害人心,產生了極其嚴重的社會影響。儘管國家一再糾正,但病毒已經蔓延,讓民營企業家看到了一種動向,產生了後顧之憂,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前途有所顧忌,信心動搖。他們或出走,或退隱,或止步,開始思考新的生路。
司馬之流所鼓吹的極端言論和惡意攻意,有著深厚的意識源頭和社會基礎。它的要害就是文革回潮,否定改革開放,反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當然,他自己懷有險惡的個人目的,但所起的作用卻是嚴重而深遠的。
現在,需要的是正本清源,痛擊邪惡勢力,重振民營企業的信心,再展宏圖。
其實不光是民營企業大佬退場,很多民營企業的小佬也都在退場。
一葉落而知秋,一層秋雨一層涼。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從4年前的民營企業離場論,到很多人大喊消滅民營企業,到很多人要痛殺資本家,到一些人呼籲打土豪分田地。種種跡象表明,對民營企業的偏見不是暫時的,也不是一少部分人,而是長期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有偏見。
對民營企業的偏見有幾種說法,一是民營企業賺的太多,員工賺的太少;二是民營企業沒有社會責任感,對社會貢獻太小;三是民營企業賺錢不擇手段,缺乏社會良知;四是民營企業國內賺錢,國外消費;五是民營企業幹的都是雞毛蒜皮的事,對國家貢獻不夠等等。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站不住腳的,往往以偏概全,吹毛求疵,不值一駁。一個國家的興衰,人民的富裕度和參與度是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沒有民營企業的參與,整個經濟生態是很脆弱,經濟結構是變形的。
一條河流生態的形成,是需要大魚小魚小蝦微生物的,有美有醜,有有經濟價值的,有沒有經濟價值的。這些都是生態鏈的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能說鯉魚好看,這條河就全部是鯉魚,小魚小蝦都不能存在 。
有的人說了民營企業要都像華為,有多少我都不反對,這是典型的生態控制論,是不懂經濟的。
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經濟效益,與世界經濟交融互動,解決廣泛的就業,都是離不開民營企業的。
民營企業如何才能持續投入,不斷發展呢?民營企業賺了錢後如何才能留在國內,不轉移到國外呢?民營企業家賺錢了還是不是人民?這是一個系統的問題。
社會環境,尤其網絡環境對企業家的生存構成了重要威脅,司馬南的極左言論得到一幫極左勢力的支持,披著紅色外衣,偽裝革命,持續不間斷地向被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表彰的國家級優秀企業家馬雲,柳傳志等人發起誣陷性攻擊,並且將他們敵對化,號召民眾打倒,而官媒至今也沒有發表過反擊文章,這對企業家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如果我是企業家也會不如早點退出第一線,去過安穩的隱居生活。
民營企業之難是業外人士無法想像的!1.土地,申請工業用地產值1億以下的政府根本不理你。2.畝產論英雄政策,畝產稅收5萬以下的,政府會變著法讓你清退。3.用工,人才招不起,年輕人眼高手低留不住,農民工老年化嚴重,超齡政策不允許,而且嚴重缺乏信任,工資遲一天都會罷工鬧事!4.監管,環保、安全、工商、稅務、規劃等,每個部門都帶著政策來,稍不配合就不要想有好日子過。政府的各種考核,都會傳遞在企業層面,地方政府的壓力就是強加在企業的壓力。5.融資,金融部門從來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6.業務,民企多數是加工或做配套,本來就是掙點小利,接單、回款那件事不求人不花錢的,原來從市場個體戶採購一些便宜點原材料,可能還有些微利,現在稅務嚴管只能從正規公司進貨,怎麼做都是虧本買賣。
總之,形勢變了,人們心態也變了,社會看法也變了,現在朋友聚會說自己辦企業是一件丟面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