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武松打虎在山東,李逵殺虎在山東,宋朝時,山東一帶老虎會這麼多嗎?

澹奕說: 清朝時期,川渝地區猛虎泛濫成災,雍正三年,有猛虎闖入北京城年羹堯舊宅當中。 直到1957年,北京昌平…

澹奕說:

清朝時期,川渝地區猛虎泛濫成災,雍正三年,有猛虎闖入北京城年羹堯舊宅當中。

直到1957年,北京昌平十三陵一帶,仍舊還有老虎出沒的相關記錄。

在古代,老虎的分布範圍要比現在廣泛得多,《水滸傳》當中李逵曾在沂州,也就是如今山東西南部的臨沂打老虎,武松打虎也發生在附近,這並非虛構。

武松打虎發生地山東聊城,根據當地的地方志《兗州府志》,聊城最後一次出現老虎是在明朝萬曆年間,而李逵打虎所在的臨沂,最後一次有老虎出現的記錄是在康熙十三年。

也就是說,在明清以前,中國大部分地方,不僅是南方與東北,華北地區也有很多老虎。

可能今天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但實際上就曾發生過的事情:建國後的五六十年代,湖南地區曾一度陷入「虎災」,當地經常出現猛虎傷人的事情。

明末清初,經歷戰亂之後的川渝地區,猛虎成群結隊,多得讓人害怕。

清代的史料描述四川虎患:大抵蜀人死於賊者十之八,死於飢者十之二,僅存者死於虎口。

康熙年間為了填補川渝人口,當地大規模招徠外來人口,康熙二十一年,四川榮昌知縣張懋前往當地就任,結果榮昌縣城空無一人,卻有諸多猛虎出沒。

張懋跟七個隨從一共八個人,其中五個命喪虎口。

哪怕是到了近代時期,川渝地區仍舊分布著大量的老虎,北洋時代經常有老虎闖入重慶與成都等地城區的記載,甚至有軍閥將捕捉的老虎做成宴席的。

老虎大致上分成九個亞種,咱們國家主要分布著東北虎、華南虎與孟加拉虎。

從兩漢時期,長安與洛陽等城市,就經常出現猛虎,如今的河南,也就是中原的核心地區,這裡人口繁多經濟發達,按理來說不是老虎的理想棲息地。

但是實際上,直到南宋時期,河南地區仍舊還有猛虎傷人的事情發生。

金宣宗時期,汴梁闖入猛虎,金宣宗親自下令捕殺,而河南隔壁的山東,因為山林密集,老虎的分布情況絲毫不比河南差多少。

山東境內,尤其是西南地區,直到明清時期仍舊還有老虎,這是很正常的。

山東西南地區原本就屬於山區,當地在古代人口不是很多,密集的山林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自然給老虎的生存繁衍創造了條件,當地有許多老虎也說得過去。

老虎是一種廣泛分布在北溫帶與熱帶的動物,現在的西伯利亞與東南亞地區,都分布著虎,當年乾旱的大西北與中亞地區,同樣也分布著裏海虎。

因此,這種適應力非常強大的動物,唯一能夠威脅到它們生存的,只有人類的活動。

兩宋以後,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加上高產農作物的引進與推廣,我國古代的人口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歲月,人口的大量增加,也導致老虎的生存空間被擠壓。

宋朝時期,山東境內是個比較特殊的地方,這裡處於南北對峙之地,戰亂頻仍,元末明初山東等地的人口一度凋零,因此明朝大規模遷移外來人口進行補充。

可再怎麼厲害的老虎,終究也扛不住人口的大規模擴張與傷害。

明清時期,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老虎在我國的分布已經大為減少,主要分布於東北與南方,建國後初期大規模的打虎行動,使得如今的野生虎種群越來越危險。

西嶺散人說:

老虎,曾經廣泛分布在中國,包括已經滅絕的新疆虎,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僅在中國西南邊境分布的孟加拉虎,少量分布在中國東北的西伯利亞虎。這其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就是中國的特有虎種華南虎。


《水滸傳》裡面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武松打虎,除了武松打虎,還有李逵殺虎,解珍、解寶兄弟獵虎。《西遊記》裡,唐僧最初的坐騎白馬,就是被老虎吃掉了。古代的打虎英雄也不止武松一個,北宋大文豪司馬光在他的筆記《涑水記聞》裡曾記錄過順陽縣孔縣令持箭射虎,虎口奪吏的英勇事跡。元朝正定縣人張萬戶「平生射虎數十」,經常對老虎一箭封喉,人稱「殺虎張」。明朝萬曆年間江蘇鎮江還出了個殺虎女英雄徐氏,手持剛叉刺瞎虎眼。

中國古代關於獵虎、殺虎的事跡記錄很多。這是因為古代老虎數量太多,「虎滿為患」。山東虎患,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錄,孔子一日路過泰山腳下,見一婦在墓前哭泣,他的弟子子路上前詢問,農婦答曰: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再問為何不搬走,婦人又答曰:無暴政。孔子感慨萬千,說出了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苛政猛於虎!

泰山,乃五嶽之首,又稱「太嶽」,最高海拔雖只有1500多米,但畢竟也是崇山連綿,草木旺盛,老虎出沒並不稀奇,從婦人所言「昔者、又、今」可知她三個至親之人不是在同一個時間死於虎抓之下,可見山東之虎患,其實是古已有之。

在古代中國,華南虎的分布最廣,數量也最多,幾乎所有的虎患,都是指的華南虎。山東地區的虎患,可能在北宋和北宋以前較多,元明清之後,隨著山東人口的激增,虎患趨於減少,但其他省份可就沒這麼幸運了。根據統計,從北魏到元朝末年今千年的時間裡,全國共發生虎患16起,南方僅6起,這可能跟當時南方人煙稀少有關。可到了明清時期,南方的虎患卻曾爆發性增長,達到了驚人的514起。即便到了晚清、民國、建國初期,南方依然是虎患重災區,福建、江西、湖南、貴州等受虎患最嚴重的省份更是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滅虎行動。

《水滸傳》裡面雖然多次記載了打虎事跡,但事實上山東的虎患相比南方,還算是比較輕的。山東開發的早,齊魯大地,自古人文鼎盛,春秋戰國時期即有齊、魯這樣的大國,人口多,與老虎接觸的機會也多。但是山東山地的佔比不大,只佔總面積的14.59%,不像南方一些多山的省份,老虎數量多,「蔚然成患」。

自明清起,山東的虎患趨於絕跡,這是因為山東的人口已經嚴重擠壓了老虎的生存空間。華南虎逐漸從山東退出,南方因為山地多,且森林覆蓋率高,老虎繁衍迅速,與人類的接觸更頻繁,經常下山獵殺牛羊牲畜,虎患比過去更嚴重。建國初期,全國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滅虎行動,華南虎此後竟至野外滅絕。而山東,早在清初老虎便已經基本絕跡了。

海屹詩文精選說:

有趣的問題,這是為了塑造好漢!不是山東虎多,是水泊梁山在山東。【原創首發】

中國人對老虎的情感是複雜的,以懼怕為主甚至因懼怕而頂禮膜拜。雲從龍、風從虎,在中國的詞語中常將虎與龍搭配在一起的。龍爭虎鬥、虎嘯龍吟、龍潭虎穴、虎踞龍蟠、降龍伏虎、臥虎藏龍、生龍活虎、龍騰虎躍等等,眾多詞語表明虎在中國人心目中是與圖騰龍一樣如神一般的存在,龍是皇族專用,虎則比喻非皇族英雄。

一、打虎成了施耐庵塑造梁山好漢絕佳素材。

正是因為老虎讓人懼怕,愈是談虎色變,愈是令人津津樂道,這是人類的本性。無論虎口脫險,還是打虎上山均可以發揮無盡的想像,擁有任意揮灑的空間,是塑造好漢不可多得的素材。

《水滸傳》景陽崗這裡還有的一條不為人注意暗線,就是打虎賞金。武松打虎,當地衙門賞了一千,還是當地大戶湊集的。武松當場便分給了眾人,一是表明武松大義不愛財,二是表明「苛政猛於虎」,貪官汙吏橫行(武二爺的賞金已被剋扣);三是引出當地豪強為富不仁,胡作非為。打虎賞錢就算層層剝皮也仍很可觀,有學者研究過,武松當時的賞金相當於現在二三十萬咧。《水滸傳》中李逵曾殺四隻虎賞金可就更多了,本想去謀賞錢的,可惜自己有命案在身,賞金沒拿到還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二、北宋人根本不用去動物園,到處有虎患。

文化璀璨的宋代,抑武崇文。加上唐末安史之亂,五代十國,宋初欲收復燕雲十六州,戰爭不斷,人口呈下降趨勢。那個年代生態環境較好,影響老虎生存環境因素主要是人口與耕地。宋朝中後期,隨著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人地矛盾開始加劇。大家不要被《清明上河圖》的繁榮盛況所迷惑,當時也就是除了首都開封以外,各地均有老虎的記載,並且很多地方都發生了虎患。不敢說虎豹橫行,但也危害鄉裡,防範豺狼虎豹,是當時人們的必備技能。宋代有專業的打虎隊,政府還特地號召各地組織鄉勇,群防群治。打虎的賞金還很豐厚,虎五千,豹二千,很多人因此都以打虎豹為榮為生。

所以宋代老虎多也不假,對打虎英雄(可能是武松的原型)也有詳細記載。但是之所以看起來山東虎多,主要是《水滸傳》太有名了,並且好漢們都要上梁山呀,所以去梁山路上的老虎就悲劇了。

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鄪國小永說:

謝邀回答,作為山東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要說現在,山東是沒有老虎的,人口太多,老虎的生存對自然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再說了,山東也沒有那麼多的人跡罕至的森林供老虎休養生息,但這並不意味著古代山東沒有老虎。所以《水滸傳》打虎事件的真實性,我們無從確切得知,姑且相信那時候的山東地界有老虎。

李逵是在沂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境內的一座山嶺殺死了四隻老虎,而武松是在景陽岡就是現在的山東省聊城陽穀縣城東16公裡張秋鎮打死一隻老虎,兩個地方相隔很遠,那麼如此說來,在山東境內可能存在著很多老虎,那麼這些老虎是東北虎?還是華南虎?

李逵殺虎

之所以研究這些老虎到底屬於哪一種老虎,是因為武松曾經赤手空拳打死過一隻吊睛白額大蟲,我們都知道,現存於世的幾種老虎,在體型和兇猛程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境內生存或生存過三種老虎,一種是現在已經瀕臨滅絕的東北虎,一種是早已經滅絕的生活於新疆地區的新疆虎和剛剛滅絕的生活於中國華南地區的華南虎,那麼,生活於山東的老虎哪一種呢?

東北虎

《水滸傳》的故事發生於北宋年間,而根據史料記載,當時中國境內三種老虎都還存在,而這三種老虎以東北虎體型最大,平均個體體重在300公斤,比人要大得多,而華南虎要遠小於東北虎,雄虎個體體重在150-225公斤,而雌虎在125公斤左右,新疆虎要大於華南虎小於東北虎,從體重上看,任何一種老虎,常人都是難以赤手空拳打死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只能是個頭比較小的老虎,在這裡華南虎是最合適的,否則以一個人的力量打死300公斤的東北虎那是絕對不太可能的,再說山東對於東北虎生長環境來說,過於炎熱,所以不可能是東北虎。而新疆虎位於遙遠的西北地區,是不太可能跨越戈壁沙漠來到東部沿海地區的,那麼,古代山東的老虎只能是華南虎。

華南虎

另有一項數據表明,華南虎並不僅僅分布於中國的華南,在華東、華中、西南地區也有廣泛分布,因此,北宋年間在山東的確有老虎的可能,而且這種老虎是華南虎無疑,那麼相比較而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提高。

說到這裡,我更為人類失去華南虎這樣一種最威猛的同伴而深感惋惜,想想北宋距今一千多年的時間,生活在中國境內的三種老虎已經僅剩存東北虎,這不得不說是我們的一大損失,保護珍貴野生動物,人人有責,不要讓我們的後代對生活的地方是否存在過某種美麗的生物而心存質疑。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說:

先說一件真事。在二十年前,曾有報導,河南孟州,有一位打虎🐯英雄名滿天下。(當時報紙上有刊登報導的文章和圖片)。此人乃河南省政協委員何廣位,一生中曾徒手打死或者活捉7隻老虎,230多隻豹子及八千多隻野狼🐺的傳奇人物。

何老英雄自幼食量極大,是常人的5~10倍。少時入江湖習武賣藝,青年長成後力大無窮,武藝高強。以入山林打獵為生。且其打獵與眾不同。什麼武器也不用,全憑赤手空拳,而且大多是活捉。無論虎🐯、豹、豺狼🐺,均是用拳頭將其打昏,然後捆綁了裝入麻袋帶回。據說,全國各地的公園、動物園中的虎豹有一半是他捉來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全國自然災害期間,陝西省鬧狼🐺災,當地政府請他前往滅災,他隻身一人進入山群,找到狼🐺群,直撲頭狼🐺,將數隻頭狼🐺打昏綁縛後,其他的狼一轟而散!

古代春秋時,有魯國(即今山東)卞邑大夫卞莊子,𡿨亦作管莊子、卞嚴子〉,以勇力馳名,嘗欲刺虎🐯,管豎子告誡他說:"兩虎🐯方食牛,牛🐂甘必鬥,鬥者大者傷,小者亡,從傷而刺,一舉必有兩獲。"卞莊子照著他的話辦,果擒獲兩虎🐯。

後來齊國欲伐魯,只因懼怕卞莊子所以遲遲不敢出兵。有一次卞莊子在戰鬥中受圍困,其殺敵數十人後因身體不支而亡。

綜上,豫魯等地雖處平原地區,但過去的年代人煙稀少,故有虎豹豺狼出沒也是現實存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在我們鄭州西郊自來水廠附近的山溝裡,就經常有狼、狐狸等野生動物出沒

所以涗,巜水滸傳》中武松打虎應該是真實的,並且還有李逵殺四虎、解珍解寶因打虎而逼上梁山的故事發生!

俞遠通說:

別說宋朝那麼遠,就提提解放以前,現在的城市地面,有多少是荒無人煙?沒人管,樹木叢生百裡成大片,狼蟲虎豹滋生山林間,中國地理大山多,老虎人稱山代王,山代王沒有天敵,飽吃生肉飲山泉,生活很悠閒,工作就是生殖和繁衍,當時虎成患,武松打虎人稱讚,李逵殺虎美名傳!他們都是英雄,除害為的百姓保平安。現如今,社會大發展,世道大改變,人多了,虎少了,為了地球生態大家園,保護野生動物,列入法律條款,老虎在一級名單,如果有誰傷害虎,學武松的英雄?學李逵的大膽?哎呀,恐怕得住監,嘗嘗味道不錯的牢飯!

陸識步說:

武松在景陽岡打虎,景陽岡在山東聊城陽穀縣張秋鎮內。李逵在山東臨沂市沂水縣殺的四虎。解珍和解寶在山東登州城外捕虎。似乎,水滸裡打虎殺虎,多半在山東。

為何虎患出沒,以山東為主?歷史考究起來,北宋年間,山東是不是虎患之地?這裡,且聽我細細道來。

武松和李逵殺的吊睛白額大蟲,是哪種虎?兩人所在之地,其實在老虎活動範圍內

水滸裡所描述的大蟲,都有個明顯的特徵:吊睛白額大蟲。吊睛是老虎的的眼睛向上斜翹,白額是老虎額頭是白色的花紋,大蟲是古代對動物的稱呼,不是單指昆蟲綱的動物。

《搜神記》有云:「扶南王範尋養虎於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另外,古時對動物泛稱蟲類。比如: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

在中國,老虎主要是東北虎、華南虎居多。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一帶,黃河中下遊地區,是華南虎的經常出沒的地方。所以武松和李逵見到的,就是華南虎。



諸位知道,山東聊城到沂水,大約380公裡左右。而虎的活動範圍較大,一般在100 - 400平方公裡,最大的可達900平方公裡以上。老虎是山地林棲動物,無固定巢穴。只要有山林,長途跋涉覓食很正常。

既然說到老虎活動範圍廣,那武松在景陽岡見到老虎,李逵在沂嶺見到老虎,正是老虎活動範圍之內,所以並不奇怪。

老虎傷人,從古至今,並不鮮見。古時捕獵工具簡陋,只能捕捉一些攻擊性不甚強的野獸。倘若碰到老虎之類的猛禽,便束手無策。又加上虎患不斷,人畜被攻擊傷害。所以老虎被視作自然災害不為過。

在宋代,的確虎災頻發,山東只是虎災一部分而已

在歷代,虎災的相關記載其實很多,攻擊人畜的事件頻發。各地經常記載:虎災連年,群虎遍擾,傷及死者近數百人。

《宋史》卷66《五行四》共計「虎患」11例,其中10例在南方,也是江南6例,湖北2例;蜀地1例;廣西1例。虎被打死5例,最多打死數量達到30隻。歐陽修也不禁感嘆曰:「猛虎白日行,心閒貌揚揚。當路擇人肉,羆豬不形相。」

因為老虎的活動範圍偏廣,宋代虎患集中在長江流域上遊、中遊和下遊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帶,經常出現老虎的蹤影。

程民生的《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列舉了宋代發生的數十起虎患,並認為:在宋代,老虎遍布絕大多數地區,除京師開封府以外,各路均有分布,連平原乃至城鎮都有老虎活動。人地矛盾的加劇,使虎患時有發生。

所以,山東出現虎患,實際只是側面地反映宋代某個城鎮出現的狀況。其實,很多地方,都有虎災。



虎患的發生,人們也就產生了對老虎的敬畏,也希望老虎與人類能達到和諧共處的願景。古人很多時候,對付不了天災人禍,便按宿命論來總結經驗。說什麼「是天地間所有之物,有此物則有此理。」,什麼「人不怕虎者,虎不奈得其人何,是有此理。」那都是無奈之言,為自己無法擺脫虎災找個心理慰籍而已。

水滸裡,施耐庵也曾寫過一句:大蟲不吃伏肉。說的意思是:強者不會欺負懾服在腳下的弱者。

這裡一句話,是把大蟲視為強者,當你無法徵服它,便只能臣服於它的腳下。

施耐庵為何要寫武松打虎,李逵殺虎?





無非是在自然環境下,無法徵服的猛獸,只能通過小說的描述,試圖去表達自己的願望,人能勝天,哪怕是老虎,人類徒手或靠自身力量也能徵服。

雖然,那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想法而已。

雨燕江南1966說: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學作品和現實有著本質的區別。下面我嘗試回答。

第一,古代的山東是有老虎出沒的說法可以肯定。山東屬於平原地區,除了泰山,山並不多。但是在古代,由於人煙稀少,森林不少,這就給老虎等野獸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北宋年間,山東的人口密度遠遠大於其他省份,老虎逐漸減少,雖然在原始森林偶有老虎出沒,但很少,也不像水滸傳裡說說的「大蟲」傷人之說。至於《水滸傳》中所描述的武松打虎和李逵殺虎都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是作者創作需要罷了,這在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無需贅言。

第二,山東有老虎有據可查。蒲松齡在他的《聊齋志異》裡有不少描述,其中講到宋真宗天禧年間,有武臣前往京東赴任,在齊州(今山東濟南)北部的路途中碰到了老虎:「時河水漸退,葭莢阻深。武臣以橐駝十數頭負橐篋,冒暑宵徵。有虎蹲於道右,駝既見,鳴且逐之。虎大怖駭,棄三子而走,役卒獲其子而鬻之。」齊州北部是平原地帶,只是由於黃河泛濫,形成大面積的蘆葦蕩,遂成為老虎的棲息地。至於泰山,歷來就有老虎盤踞,宋代依然如故。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準備到泰山封禪派宦官前往探路,回來報告說:「泰山素多虎,自興功以來,雖屢見,未嘗傷人,悉相率入徂徠山眾皆異之。」隨詔王欽若「就嶽祠祭謝,仍禁其傷捕」

第三,山東老虎自民國以後基本滅絕。《山東史志》與《泰山志》中鮮有關於民國時期老虎的描述。而《水滸傳》描述的景陽岡在現實中只不過是個小土丘,並非什麼高山,而小土丘是不可能有老虎存在的。即便是真實存在的水泊梁山,也是沒有老虎存在的。至於李逵殺虎更是無從考證,我們權且把它作為故事來閱讀吧。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是需要加以甄別的,對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可以忽略,不必斤斤計較,甚至打破沙罐(甕)問到底。最好的辦法是,閱讀文學作品,特別是古代名著,不要把虛構的故事情節搬到現實中來,那是毫無價值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1192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