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老人病危被搶救時病人有多痛苦?

偏癱老陳逆天改命康復中說: 我有過一次被搶救的歷史,早上如廁時候腦梗死突然摔倒,醒來時已經是在輸液,全身到處都…

偏癱老陳逆天改命康復中說:

我有過一次被搶救的歷史,早上如廁時候腦梗死突然摔倒,醒來時已經是在輸液,全身到處都有儀器,一直到出院都沒有感覺到痛苦,只是見到過父親搶救時候的痛苦,父親很早就有嚴重的冠心病,同時還有小腸癌,一次大便時候腫瘤破裂,大出血休克,在醫院搶救時候醫生也很矛盾,冠心病嚴重怕有血栓必須保持血液暢通,而破解的腫瘤處卻需要立即止血,這樣醫生用藥就十分矛盾。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從大腿根開了兩個口子,放兩顆一次性心臟支架,只針對腫瘤進行止血治療,結果就是連續七天父親都是左手輸液右手輸血,雙腿也被捆綁住不能動以免大腿根開口破裂,這個姿勢沒有保持多久,結果是第二天,平時不讓家屬進去的lcu就把我叫進去,父親正在狂躁的喊叫要把管子拔掉,太難受了,這樣還不如讓我死了算了。我只對他說了幾句話老頭子就安靜下來,門外我媽還有你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都在等著你好了回家哪,那怎麼就拔了管等死啊?讓護工和醫生護士多幫你翻身,揉揉胳膊腿,再堅持幾天行嗎?別讓我們現在就哭你。結果就是父親老老實實完成治療出院回家,又活了九年,在兩年前八十三歲壽終正寢。

嶧縣西門裡老李說:

說心裡話,我老嶽母在植物人狀態下躺了兩年,看著她插著鼻伺、吸著氧、還有尿管的樣子,人整個的變了形,讓人感覺都心酸。

老人家最後一次腦梗達75%,已不可能醒來,在ICU搶救時,醫生當時說,可以動手術,拿下一塊頭骨,動完手術幾個月後再給縫上。我們當時就問:能保證醒來吧?

答:無法保證,可能還是一直昏迷。那我們動這手術有啥意思?

每逢我看到電視上有醫生拿著電擊,把病人一擊,全身跟著爆起的鏡頭,還有病房裡插著管呼吸的病人,都讓人感到無比的痛苦。

一親友向我說過這樣一件事。他在省立醫院陪人化療時,同病房有一近60歲的病友,這人經歷過生死關,切身感受最具說服力。

「大哥,我當時在ICU已快要不行了,我覺得正要向奈何橋上走。我說不出來話,但清楚知道老婆哭著讓搶救。我那個難受啊,恨得呀,讓我走不行嗎?我想,如果真活過來,我非殺了她不可」!

題主想想,他如果不是被折磨到了極點,能這樣想嗎?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說:

不是老人病危被搶救時有多痛苦,只要是意識清楚、意識尚存的患者,病重病危時、被搶救時都很痛苦。

早先做冠脈介入手術就是冠脈放支架的時候,在大腿根的股動脈穿刺,沒有血管吻合器,術後需要壓迫6小時,臥床24小時才能下床活動,很多病人就覺得受不了,認為是「上刑」。那還是個微創手術,躺24小時不動都覺得難受得不行,就可想而知病危患者被搶救時的痛苦了。

病危時,身體裡原發疾病的影響、損傷,各種臟器的功能紊亂、身體內環境紊亂,這本身就會極度不適、很痛苦,再加上搶救時施加的各種醫療措施,很多也都是很痛苦的。

不說靜脈穿刺、各種穿刺注射,心電血壓血氧監測身上貼電極、手臂綁袖帶、手指夾指套等,面罩或鼻塞吸氧、或者不能進食鼻飼或者造瘻、尿瀦留導尿等,這些都還不算太痛苦的。氣管插了管或者氣管切開了輔助通氣而意識清楚,難受不說,還無法說話表達;還有突發惡性心律失常,來不及鎮靜就電除顫的,病人意識尚存,電擊那一瞬間很痛苦、很恐懼的;還有,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除了身體痛苦,精神情緒也會受影響。

所以,病重病危患者的性格脾氣也會改變,照顧護理患者就需要更多的耐心細緻和包容。

對於疾病終末期、搶救無望的患者,要很好地權衡利弊,不對患者做無謂的過度治療,而是努力減輕患者的痛苦,送患者走完最後一程。

我愛濟南南說:

老人病危如果到了要搶救的地步,那就是說病情已經非常危險了,可以說,這時候就是在和死神賽跑。

搶救的黃金時間有時候就是幾分鐘甚至幾秒鐘。

對於任何一名醫生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先把你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先救命,再治病,如果命都沒有了,討論老人痛不痛苦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我在搶救室,碰到的大多數要搶救的病人,都是沒有意識的,是感受不到痛苦的。

最常見的搶救就是老人心跳停搏、呼吸停止。我們會第一時間做心肺復甦、呼吸機支持呼吸。如果搶救成功,病人恢復心跳、呼吸,有了意識,有了疼痛反應,我們會給病人止疼,儘量減少病人的痛苦。

如果是急性大面積腦梗、腦出血,很多病人也是沒有意識的,這時最重要的搶救是積極手術,儘量挽救病人的生命。這時候病人大多數也是感受不到痛苦的。

記得有一次我值夜班,120急救車送來一個突然昏迷的病人,血壓高達220mmHg,瞳孔不等大,噴射性嘔吐。我連忙過去查看病人,詢問病史,並指揮護士給老人建立靜脈通道,先把血壓降下來,然後去做腦CT,病人大概率是腦出血了。

但是病人家屬認為老人吐了,首先處理的應該是嘔吐的問題。家屬大發雷霆,大聲斥責我們沒有給老人處理嘔吐物。這就是認識的角度問題,家屬關注的是老人是不是痛苦,是不是舒服,而醫生考慮的是老人得的是什麼病,會不會有生命危險,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如果出現誤診、漏診,作出決策失誤,就會延誤最佳治療時間,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

需要搶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腹痛、急性胸痛的病人,如果在生命體徵平穩、診斷明確的情況下,可以積極止痛,減輕病人的痛苦。

如果老人病情危重,搶救價值不大。或者心跳、呼吸停止過長,在已經很難搶救過來的情況下,家屬也要正確面對死亡,不要再做無謂的有創搶救。這樣做,可以體面地讓老人平靜離開這個世界。做大量的有創治療,不僅不會挽回病人的生命,還會給老人帶來更大的痛苦。

所以說,醫學科普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

清茶285146167說:

平時,我們大多數人都害怕打針、輸液等等,要是再做特殊的檢查、治療,肯定是很害怕、很痛苦。那麼老人病危被搶救時,病人的痛苦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不用想就知道老人有多難受。

老人病情危重的時候,在家裡就沒辦法了。只要家人帶著老人去醫院,做檢查、治療,就需要用一些搶救方法,讓家人不忍直視,主要是不忍心。老人也是很痛苦,老人會發出難受的聲音,或者老人用肢體的動作表現出來。

醫生在給病情危重的老人搶救時,會做無創操作和有創操作,都讓老人很痛苦。

例如會給有的人做除顫處理,用二百多焦爾給老人除顫,老人身體會彈起來,力量很大,怎麼能不痛苦。

還有醫生給嗓子有痰,不會排痰的老人做氣管插管,別人看了都痛苦,病情嚴重的老人本身更加痛苦。平時我們嗓子稍微有點炎症腫一點都感覺不舒服,那麼粗的管插進去,老人肯定難受。

另外,給血管不好的病危老人做血管切開,為了方便輸液救命。雖然打麻藥,當時切開的部位不疼,但是,等著麻藥勁過後,切口是很疼很痛苦的,那是一個小手術呀!怎麼能讓人不痛苦。

在醫院搶救病情嚴重的病人,無論是有創操作,還是無創操作,病人是很痛苦的,都讓人望而生畏。但是為了治病救人,是需要醫生、護士去做的。

當然,如果家人覺得老人年齡大了,病情又很嚴重,例如腦幹出血量很大的老人、外傷手術失敗,搶救過來很有可能是植物人的情況下,家人不想讓老人痛苦,就可以籤字放棄搶救,需要看家人的意願和病情危重的老人的具體狀況而定。

翱翔79400說:

痛苦,是什麼?什麼叫痛?什麼是疼?疼痛與痛若有什麼區別嗎?

我覺得病人是被動身受者,可權衡利弊,必須和必要接受,挽救生命,在所不惜。

有的老人在無生還希望時,是無需搶救,安然而終!是病人的願望,也是親人的臨終關愛。如果病人極其痛苦,是人道憐惜,可循減輕、無痛苦醫技,而終……!

回眸1500說:

老人病危被搶救時真的是痛苦萬分。

因為不配合護士對嘴巴消毒,嘴巴裡面起了很多潰瘍;赤裸裸的躺在病床上,護士不會在意當時有沒有人,會直接掀開被子給插管部位消毒;大小便失禁,隨時會拉一床。

19年年底某天的晚上九點多我八十歲的姥爺因為腦梗住院,我們是第二天一早知道的,趕緊起床去醫院,我姥爺從ICU推出來做檢查的時候大腦還比較清晰,還能和我們對話,當時我們抱著樂觀的態度感覺老爺子應該沒事。

在ICU治療的第二周,醫生說我姥爺大腦被堵的部分已經壞死,縣城小醫院,醫療條件一般,很多藥醫生也不敢用。在ICU裡面插了胃管,尿管,治療了一個月以後,醫生讓轉入普通病房,不是治療好轉,而是情況越來越差了。從ICU出來以後不會說話,大小便失禁,失去了吞咽功能,每天就靠輸營養液,我姥爺從剛進入ICU的140多斤,瘦到了七八十斤。因為失去了吞咽功能,一口痰能把他憋的滿臉通紅,心跳加速到150左右,碎痰機也很難緩解。

因為每天都要輸液,身體都是針孔,為了方便輸液,就在頸動脈那埋了針頭,最後呼吸衰竭,需要切開氣管,舅舅他們拒絕了。

老人如果真的病危,建議讓他們安詳的有尊嚴的走,我經過我姥爺生病以後,真的覺得最後的搶救太痛苦,太沒有尊嚴了。

碧水風荷在天涯說:

回答這個問題本身就很痛苦,作為一個醫生見過太多這樣的患者,有些患者的痛苦,旁人的確很難體會,昏迷的患者,大家也看見過,身上有胃管,尿管,引流管,深靜脈置管等,下著胃管,你可以想像,那種噁心的感覺。去年我一個同學的母親,去世了,我雖然有些悲哀,但更多的是欣慰,去世前,她已經臥床有5年了,有意識,但不能說話,不能吞咽,無法表達她的意思。我以前去去同學家都要去看她,但我真的很同情她,她的靈魂就像被禁錮在殘破的肉體中,難受也沒法表達,沒人知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175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