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我希望他選年薪百萬。
為什麼?有幾點簡單明了理由。
理由一:選擇年薪百萬是為了拓展孩子的人生格局,擁有更大的人生大舞臺。
理由二:選擇縣城正科級無論在工資所得和發展空間上都會是孩子頂到了天花板。
理由三:選擇年薪百萬就等於為孩子贏得了可以預期的比較高的職業生涯的起點。
理由四:選擇縣城正科級就等於使孩子一眼就望到了自己一輩子最終的結局。
理由五:選擇年薪百萬無疑會使孩子獲得更多由實現財富自由後所衍生的社會和市場溢出效應。
理由六:選擇縣城正科級無疑就會使孩子斷了實現人生更大價值的念想,只能淪落為一個小門小戶的土豪。
綜上所述,客觀地說無論從性價比,還是從個人的人生視野大小的角度上看,讓孩子選擇百萬年薪肯定是要比選擇縣城正科級,更符合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也符合孩子不斷成熟的價值觀。
不用一百萬,超過三十萬分分鐘辭職,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
一個正科級幹部在中西部地區的基準收入大概在12-15萬之間,包括公積金在內。在同等地區屬於中等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小略有優勢。體制單位的收入實際上並不像很多外人想像的那麼美好。按照這個收入水平,一個正科級幹部要實現百萬進帳保守需要九年,到兩百萬大致需要16-18年,三百萬至少25年,差不多到退休年齡了。換言之,一個百萬年薪的人只要保持現有收入水平,只需幹個三年就可以頂一個正科級公務員幹一輩子,三年換一輩子,但凡腦子清醒的都知道怎麼選。
事實上只要有一百萬年薪,全國不分地區幾乎百分之百的公務員都會毫不猶豫辭職。超過五十萬,除了東部發達地區極少數人可能會有猶豫外,其他絕大部分公務員估計都會心動。超過三十萬不到五十萬,對東部發達地區的公務員和事業編吸引力或許不足夠大,但對中西部地區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而言仍然值得一試。只有低於三十萬以下,體制在編人員才會真正有顧慮,特別是到正科以上級別的幹部。
公務員和事業編最大的吸引力不在於工資待遇,而在穩定。企業現在工資高,一旦經營不力或者碰到疫情這樣的天災人禍,很可能斷崖式下降,從山巔降入谷底。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資待遇雖然不高,但勝在足夠穩定,不受其他外在因素影響。而且隨著職務、職級和工齡的提升,細水長流,待遇還會逐年增加,到退休時養老待遇幾乎可以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群體,養老、醫療等方面的保障性比較好。這還不考慮權力、社會地位等優勢的加權。
但不管這些待遇如何好,相對於百萬級別的年薪,公務員和事業編可見的增收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與前者相比毫無競爭力可言。將二者放在一起做選擇,不現實,也沒有意義。
不用100萬,年薪50萬都可以分分鐘就辭職。
縣城正科級,即使是比較發達地區,年綜合收入全部加起來也很難超過20萬元,而如果在中西部地區,那麼可能就會更少了,大概可能在10萬-15萬之間。這樣的收入水平雖然看起來不算高,但是在縣城裡面還是相當不錯的,而且縣城消費不高,房價也不算太高,這些錢足夠買房買車,過上比較幸福的生活了。而且正科級雖然在大城市只能算是比較普通的,但是如果在縣城裡面,從級別上來說,也是相當高了,在縣城裡面可以說也比較受尊重了,級別在那,在縣裡面辦事可能也比較方便。因此,如果僅僅從生活上來說,正科級在縣城裡可能幸福指數是比較高的。
但是如果可以拿到年薪100萬,那就要另當別論了,實際上,只需要50萬年薪,那麼可能很多人就會毫不猶豫就辭職了。年薪100萬是相當高的收入水平了,也是一筆非常大的數了,每年除去個稅,淨收入也可以拿到71萬以上,這樣每年都可以賺到當正科的幾倍收入,而這樣的收入水平如果持續二十年以上,再加上買房子,投資等等方式,基本上就可以積累下來1500萬左右的財富,房產大概800萬,存款700萬,每年利息收入就可以達到25萬左右,這樣基本上就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了,就可以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了。
而如果是中西部幹正科,幹個20年,最多收入大概在300萬左右,而除去必要的花銷,即使是算上買房等理財方式,那麼大概總資產大概也就是300萬左右,這樣的資產水平,雖然在縣城裡面也可以做到有車有房子。但是年薪百萬幹20年的可以達到1500萬以上資產,這樣對比起來差距就比較大了。資產1500萬的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不想幹就可以不工作了,但是如果是幹正科,還是需要繼續努力工作,這樣對比下來,可能幹正科就非常不划算了。
當然了,也有人表示,正科可以升職啊,在縣裡面可以幹到副縣長甚至更高的位置,那不是會更好一些了。但是如果認真分析一下,這些崗位收入水平也都不算高,跟正常的年薪百萬比起來還是差的很遠。而且職位越高,負責的內容越多,身上背的考核指標越多,工作肯定越不好幹,而且萬一出現問題了,還容易受到追責等處理,可以說風險也是比較大的。這樣來說,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如果真的有年薪百萬的好機會,那麼基本上分分鐘就可以辭職走人了。
綜上所述,年薪百萬跟縣城正科二選一的話,不用100萬年薪,50萬年薪就可以分分鐘辭職走人了。
這個我希望他選擇年薪百萬的工作。人們生活中有錢是硬道理,年薪百萬,在企業幹上十年八年掙上千萬元後,可以存入銀行,想幹就繼續幹,不想幹就辭職不幹了,只吃利息就夠了。自己可以買買社保,醫保。每年可以出去旅遊,在家可以幹自己喜歡幹的事情。生活逍遙自在。
當正科級幹部也是很好的工作。但是,當正科級幹部的工資不高,工作很累。因為一個單位的很多事情你要拍板定案,所有的人事安排你要考慮。單位的任務需要完成,上情下達很多關係你要搞好,當一個正科級幹部,會議多,學習多,單位事情多,完不成任務指標壓力山大,可說是身心俱疲,幹部也不是很好當的。有的領導幹部英年早逝,與工作壓力太大是有關係的。
所以,我會支持孩子幹年薪百萬的企業。在年薪百萬的企業肯定也是很累的因為收入與付出是對等的。但是,可以趁年輕在企業幹上十年八年後就不幹了,掙下錢後可以輕鬆自在的生活。比當科級幹部工作輕鬆,掙錢還多的!
謝邀,如果百萬年薪靠技術得來的,有科研創新能力的、家庭條件又一般、官場無人脈資源、情商自己一般的當然選百萬年薪。
反之,家庭條件不錯,有人脈資源、情商高、會領悟領導意思、還年輕有升遷希望的,正科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在中國官場上的人只要不犯錯,既有生
活上的尊嚴,又是一份永久的工作,又能及早得到有利信息的場所。
總之,人總是趨利避短的,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才能算得上是人生的贏家。
我有個高中同學就曾面對過這種選擇,2014年某985大學畢業後,他自己想留在大城市發展,由於他在校期間就開始做項目,做得還不錯,提前就拿到了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offer。但他父母都是我們當地的公務員,就想讓他回老家考公務員,一直給他做工作。最後他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回老家當了公務員。今年初參加同學聚會了解到,他之前一直在縣府辦工作,去年底調到某鎮擔任副鎮長,也算一方小諸侯了。
但對於這個問題怎麼選擇,我想先說說年薪百萬和縣城正科的比較優劣勢。
一、年薪百萬的優劣勢
比較優勢
1.可以在大城市紮根,享受大城市的配套和提供的服務,改變自己及後代的命運;
2.可以給自己好的平臺,成功的機遇更多,事業的前景更好,自我實現的可能更大;
3.可以給家人好的生活,衣食住行更加有品質,比如寬敞的房子、舒適的車子;
4.可以給家人好的保障,從容應對可能的變故,比如突發重大疾患的高額醫療費用;
5.可以給長輩們一些安慰,有面子地活著,比如父母可以像城市退休老人一樣去養老;
6.可以給妻子必要的虛榮,傲嬌地去生活,不必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細節斤斤計較;
7.可以給孩子好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調動各種可利用資源,讓孩子得到更加全面發展;
8.可以給孩子的未來兜底,讓孩子大膽去追夢,在該追夢的年紀不再唯唯諾諾,瞻前顧後。
比較劣勢
1.城市生活成本高,你必須保持充足的收入進帳,應付必要的開支;
2.高薪工作壓力大,你必須不斷學習去適應崗位,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3.周邊人群不熟悉,你必須掌握現代手段解決問題,維護自身的權益。
二、縣城正科的優劣勢
比較優勢
1.在縣城,正科已是大多數體制內人員的職業生涯「天花板」,所以你已是翹楚,政治地位會比較好,能夠受到周邊人們的尊敬;
2.在縣城,正科家屬基本上能夠享受到這個縣最好的資源,比如家屬的醫療、孩子的上學等等,所以你會有一定的成就感;
3.在縣城,大家經常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也就是所謂的熟人社會,作為正科領導的你,包括你的家人,辦什麼事都會比較方便;
4.在縣城,房價、物價相對較低,生活成本不高,正科的收入也是可見範圍內的「高收入」了,你靠工資完全可以過得比較愜意;
5.在體制內工作,只要不犯原則性的問題錯誤,基本上是「旱澇保收」,機遇好、能力強的還有更好的仕途,所以你既有前途、還穩定;
6.在體制內工作,只要你是縣城某局正科領導,而不是縣委、縣府兩辦和鄉鎮正科領導,你的雙休和法定節假日還是有保障的,能夠照顧家裡。
比較劣勢
1.縣級平臺不夠大,縣處級崗位不多,正科已是很多人的「天花板」了,個人仕途發展受限的可能較大,但熬到副縣級退休還是有可能的;
2.縣城資源不優質,不管是教育醫療還是城市服務,家人和孩子能夠享受到的,和大城市比還是有差距的,且這些差距還可能越拉越大;
3.公務員收入不多,包括正科及以上的領導,能夠給家人提供的物質生活條件比較有限,且經不起一些突發變故,容易入不敷出。
年薪百萬、縣城正科,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99.99%的人沒有這種苦惱,也可以說,沒有資格糾結這種問題。這是一個偽命題,至少沒有太大的討論意義。
只有極少數的人,有可能遇到百萬年薪和正科職務的選擇性糾結。這種選擇是單向而不是雙向的,即:確實存在正科跳槽到企業當百萬年薪的高管的情況,但不會存在百萬年薪的高管進入體系內當正科的情況。
縣城裡的正科(假設為公務員,且為正科實職),雖然他能全面駕馭一個大型單位的工作,但也沒有選擇去民企當百萬年薪高管的機會,因為現在幾乎沒有民企去縣城裡挖年薪百萬的高管了。除非有三種極其特殊的情況:
【1】你雖然在縣城裡當正科,但你的老爹是市長,民企挖你去當年薪百萬的高管,目的還是盯著你老爹手裡的資源。
【2】你雖然在縣城裡當正科,但你掌管著特殊的專業、資源或技術,比如,招商局的局長、開發區的主任、某礦產管理單位的高級專家,你的價值超過千萬,才會有民企來挖你去當高管。
【3】你雖然在縣城裡當正科,但你本身就是博士畢業,專業過硬,水平超高,能力超群,你的價值含量遠遠大於百萬年薪,也會有民企來挖你去當高管。
實事求是地講,被民企挖走當百萬年薪高管的概率比中彩票的概率還低。我做HRD這麼多年,只見過一個名校碩士,在基層幹了幾年之後,原來的專業知識就紮實,嫁接了基層經驗之後,專業水平非常高,在一次行業培訓班上被一位民企老闆看中,直接挖走了,據說給了副總裁的職位,年薪120萬。
實事求是地講,縣委書記、縣長、副市長或市裡一些專業部門的正處級負責人,確實會面臨著年薪百萬的誘惑。一些民企老闆會根據他們的水平、人脈和資源,想挖他們去民企當高管。這種案例,你上網一搜還是有的。
當然了,還有一種情況比較多,就是地方正處級及以上的官員被交流到國企任高管,達到年薪百萬的情況並不少見。只是在縣城裡的正科級這一層次上,比較少見。
假設真的遇到了這種選擇,我的看法有三點:
【1】幾乎沒有人能抵擋住年薪百萬的誘惑。
年薪百萬的人在全國有多少呢?年薪百萬,稅前需要170萬左右,才能拿到手百萬。那麼,稅前能拿到170萬元的人,在企業界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自己當老闆,一種是大型企業的副總、總監職級及以上的高管,一種是網際網路或高科技大廠裡的中高層技術專家。
根據統計數據,年入百萬的人,全國只有70萬人,年薪百萬的高管則更少。因為年入百萬並不等於年薪百萬,有的人當網紅、開飯店、租房子、擺地攤,也可能年入百萬,但是,年薪百萬的人,都是屬於金字塔尖上的高級經理人或高級技術專家,這種人不會超過全人口的萬分之三,即:一萬人裡不會超過三人。千萬別刷短視頻太多了,好像到處都是年薪百萬的人。實際上,年薪百萬的人,可謂鳳毛麟角、人中龍鳳。
年薪百萬的高管與縣城裡的正科,完全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主要有三個差距:
一是年薪的五倍到十倍的差距。一般縣城的正科,年薪不會超過15萬;發達地區的達到35萬,折中計算為年薪20萬。兩者是五倍的概念。
二是管理方式不一樣。年薪百萬的高管面對的是全國乃至全球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處理的也是繁雜的市場局面,參加的都是高層次的行業峰會,接觸的都是高層次的精英。縣城裡的正科,每天要處理的都是當地的事務,儘管自己在領域內說一不二,但總歸還是在小地方的圈子裡打轉轉。
三是生活方式不一樣。年薪百萬的高管,一般住在大城市裡,住別墅、開寶馬,都是基本標配。視野開闊,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國留學,回來當精英,是這種家庭的追求方式。縣城裡的正科,雖然在當地有裡有面,但總歸還是生活在小地方的小圈子裡吧。
所以,縣城的正科級人員遇到了這種選擇,幾乎沒人能抵擋年薪百萬的誘惑,因為那是另外一個世界。而且從收入的絕對值上對比,五倍的收入,足以吸引人們跳槽。
【2】高薪與穩定的辯證關係。
很多人會有一種刻板印象,民企高管不穩定,說裁員就裁員,裁員之後,真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虎落平陽被犬欺。年薪百萬,就像井噴,噴完之後,就是一地雞毛。特別是有些網際網路大廠的中高層高管或技術專家,到了35歲就面臨失業,還有漫長的25年職業生涯該怎麼度過呀?甚至網上還有年薪百萬的高管生病被趕出公司的悽涼。年薪百萬,就是一縷青煙啊!
縣城裡的正科級人員,要實權有實權,要資源有資源,如果膽子大,輕輕鬆鬆能年入百萬,在當地住大房子,為了低調開中檔車,應酬不花自己錢,日常的人情往來,禮物堆滿了房間。生活要多安穩就有多安穩,而且還可以穩步上升,直奔縣級、市級。如果當上縣級一把手,給兩個年薪百萬也不換呀。
其實,兩種情況都存在。年薪百萬,這是社會「金字塔」上的頂級人群,有些跌落谷底,人生悽涼,但是,大多數精英也不會淪落到如此境地。年薪百萬的人都會淪落到一地雞毛的境地嗎?這是網上的一個誤區。要知道,能拿到年薪百萬的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術、業務、視野、駕馭等方面的能力是很強的,不至於都會悲慘到去送外賣、跑專車的!
縣城裡的正科級人物,雖然有實權,但也未必都敢伸手去撈錢,如果靠工資收入,也就是一個中上等的生活水平,離開了縣城,也是兩眼一抹黑。縣城裡的同學來求省城、京城同學辦事的人有的是,他們並不是像網上吹得那樣「呼風喚雨」,大多數人都是混得普普通通。
所以,在大城市裡的年薪百萬的高管,對縣城裡的正科級人員,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如果有選擇,還是選大城市裡的年薪百萬吧。
【3】長遠和發展的辯證關係。
以上都是用靜態的眼光來分析問題,如果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呢?一個年薪百萬的職位與一個縣級一把手的職位對比呢?如果與一個副市長的職位想對比呢?大家的立場都會變得一致:縣級一把手和副市級職位,那是遠遠超過年薪百萬的。
如果你是縣城裡的年富力強、年輕有為的正科級,也許只有三十多歲,各方麵條件、素質、能力和貴人資源都具備,提拔為縣級副職、縣級正職甚至是市級職位,前景光明,希望很大。你會跳槽去民企當高管嗎?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明確的選擇。
曾任縣級一把手的陳行甲說道:在縣裡當一把手,每天做的事情,不是掙錢,而是如何拒絕錢。在縣裡當一把手,擁有對當地資源調度的至高權力,造福一方水土,改變家鄉面貌,那種成就感是用千萬億萬金錢買不來的。
所以,年薪百萬是一種商業生活模式,在縣裡當官員是另外一種生活模式,追求的目標不一樣,追求的理想不一樣,追求的事業感、成就感、幸福感也是不一樣的。不能單純地、片面地用年薪的絕對值來對比獲得感、對比成就感、對比幸福感。兩種人生,是不能放在一個維度來選擇的,對於99.99%的人,根本也沒有這種煩惱。
我在體制內工作26年,目前四級調研員,我會選擇年薪百萬,哪怕年薪50萬,我也會放棄四調。我在體制內發展已經沒有空間了,工作沒有存在感,家庭婚姻幸福,孩子上大學未來需要錢。最終如何選擇,還要看選擇人目前的背景、背景、背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從個人前程分析:
為什麼要選擇正科?
坐標沿海城市,如果你年齡不滿30歲,提拔你強勢部門正科,家庭背景強大,不需要你賺錢餬口,那麼你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正科,展現在你眼前的是光明大道,這條路很長很長直達天際。在體制內也是天高任鳥飛,你有本事,可以通過遴選考副處(四調)。我們上級單位的小唐,正科實職兩年(1991年出生),考取了市直部門副處(四調),前途一片大好,有更大的平臺實現為民服務的意願(暫且這麼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所以符合以上要求,建議你果斷選擇正科,畢竟當大官是每個家庭的夢想,父母會為你自豪,真正的光宗耀祖。這不是賺錢幾個錢可以比擬的。
為什麼選擇年薪百萬?
如果你已滿40歲,提拔你為弱勢部門或者鄉鎮街道正科,勸你果斷放棄正科,選擇百萬年薪哪怕30萬或者50萬。40歲已經到了不惑之年,人生走了一半了,也許還有理想抱負,但是更多的是柴米油鹽,即使你家裡不缺錢,但是在體制內走下去沒有任何意義了。不如去體制外,賺取年薪百萬,為自己而活,享受人生,孝敬父母,獲得價值感。
從個人家庭分析:
選擇年薪百萬,三思而後行。
最近看《中國式離婚》,我在思考如果宋建平不離開公立醫院,不去掙高薪,說不定不會離婚。夫妻兩個人開始在一個起跑線上,後來男人奔跑,女人原地踏步,兩個人的距離會越來越大。在體制內的男人總是有所顧忌,一個道德敗壞離婚的男人,在提拔上處於劣勢,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們也不會離婚,也會珍惜家庭。但是如果去了企業,憑本事吃飯的外資企業,就沒有太多倫理約束,再加上掙錢掙得多,很容易思想滑坡,導致家庭出現問題。
以上個人觀點,不當之處,還請友友們多提意見。
當然選擇正科級,年薪百萬又如何,千萬又怎麼樣?誰也阻擋不了我一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
《西紅柿首富》裡,柳建男說的一句話很多,「現在的人心太浮躁,對錢看的太重」,所以他想要傳達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
其實我們一直說的一句話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如果我是一名正科級,意味著我的能力得到了認可,而且對我給予厚望,
那麼我自然不會辜負這樣的期望,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投入到造福一方上去,投入到社會發展的事業上去,儘自己的努力去承擔好自己的責任。
年薪百萬,終究還是為了自己,
但是一名正科級,卻可以為了別人
所以在為了自己和為了別人之間選擇的話,我當然會義無反顧的選擇為了別人
我豈能如此自私,單單為了自己呢?
其實對於基層來說,正科級恐怕真的是意味著責任,在縣級市,正科級往往都是一些部門的一把手,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責任
所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每個月寧願領著幾千塊的工資去「造福一方」,我也不願意拿著年薪百萬。
……
啪……
咦,我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