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_蘇聯為什麼被德國吊打

松青說歷史說: 二戰時德國與蘇聯的戰爭到最後雖然蘇聯獲勝,但戰爭初期,由於德軍的閃電戰令蘇軍措手不及,蒙受了巨…

松青說歷史說:

二戰時德國與蘇聯的戰爭到最後雖然蘇聯獲勝,但戰爭初期,由於德軍的閃電戰令蘇軍措手不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首先緣於三十年代的蘇聯國內的政治大清洗,使得一大批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優秀中高層指揮員被處決,軍隊指揮層建設跟不上現實要求,出現了一批不懂實際戰爭的門外漢指揮員接班,導致青黃不接,蘇軍新兵普遍缺乏訓練,武器裝備配置匱乏。領導層對軍隊發展的過度自信和重視不足,國防力量兵力配置不均衡。1941年夏,德軍較之蘇聯紅軍準備更充分、管理更精良、軍種配備比例也更加均衡。導致一旦戰爭來臨,反應慢,致使德軍一路高歌猛進,蘇軍幾天後才反應過來投入戰鬥。

蘇聯工業區主要集中在烏克蘭等歐洲部分地區,導致淪陷領土上集中了蘇聯71%的生鐵、58%的鋼、63%的煤、57%的拖拉機產能。這是國家經濟戰略規劃的不合理造成的。

在排兵布陣過程中,蘇聯軍政領導層常將重點放在增加軍隊數量而非提升質量上,忽略了隊伍的武器、裝備、燃油配置以及人員的培訓。飛行員的飛行時長一個季度只幾小時,嚴重不足。而德國在佔領法國、比利時及荷蘭等發達工業國家之後,軍工產能大增。大力地支持了在蘇的德軍攻勢。

  • 上述錯誤的代價便是蘇聯紅軍在1941年夏季在德軍閃電戰下的全面潰敗,令國家瀕臨危亡。

烏金康珠說:

沒擋住嗎?那怎麼最終德國失敗了?當時蘇聯並不強大而是土地大,前蘇聯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橫跨歐亞那兩。德國的希特勒犯了一個錯誤 忽視一個原因,就是地大天冷,在冬季前未能攻克蘇聯,後續物資上不去,凍死無數,部隊失去戰鬥力,正旅正旅地投降,最終因天氣大敗。蘇聯擋住了德國的進攻,並且打敗了德國,攻入並佔領了其首都。

藍風破曉說:

這說的是二戰蘇德戰爭,確實,蘇聯在前期並沒有擋住德國的進攻,讓德國人節節勝利。

在德軍不斷推進到莫斯科附近時,在史達林的號召下,無數蘇聯青年走上了戰場,用無數人的鮮血,捍衛了蘇聯的尊嚴。從莫斯科戰役開始起,史達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取勝後,蘇聯吹響了大反攻的號角,最終取得了勝利。

問題來了,為什麼蘇德戰爭的早期,蘇聯人抵擋不住德國人的進攻?

早期,蘇聯人沒有做好準備

在一場戰爭前,是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的,無疑,蘇德戰爭前的蘇聯,沒有做好準備。

1、情報很多,矛盾重重。

其實,蘇聯史達林在四月下旬就得到了德國進攻蘇聯的情報了,但史達林不相信那是真的。而且,蘇聯的情報口子來了很多情報,矛盾之處很多,這讓史達林做了判斷,「德國進攻蘇聯」那不是真的。

一個領導人做了錯誤的判斷,危機來臨時,損失就大了去了。

當德國發動三路大軍進攻蘇聯時,蘇聯沒做什麼準備工作,開始倉促應戰。

一個慌慌張張,倉促應戰的軍隊,能打勝仗才是奇蹟。

這事,史達林等人該承擔責任。

2、「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讓蘇聯沒有重視德國。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兩個國家分頭並進,瓜分了波蘭。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英法是盟友,而蘇德也就此抱成了團。

在一般的判斷下,如果德國向蘇聯開戰,那就是完全孤立了,英法蘇就會集體和德國對戰了。不得不佩服小鬍子的勇氣,為了利益,為了永久的未來,兵行險著,撕碎「蘇德互不侵犯協議」,開始了進攻蘇聯的腳步。

但是,在德國單方面撕毀協議前,史達林的判斷是,德國不會撕毀協議,不會進攻蘇聯。

「互不侵犯協議」的存在,麻痺了史達林等人,這也是蘇聯判斷德國不會開炮的原因。

但,協議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遇到希特勒這樣的,只能說蘇聯人想得太簡單了。

因為,蘇聯基本上沒有做什麼準備工作,這就導致了德國的迅速推進。

德國的優勢太大,導致前期對蘇勢如破竹

德國開展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時,相對而言,優勢還是挺多的。

1、德國的裝甲部隊所向披靡。

德國的裝甲部隊很彪悍,能在西歐戰場叱吒風雲,德國靠的就是裝甲部隊的閃擊戰術。

在早期蘇德戰爭中,德國的坦克部隊,繼續發揮突出的作用,這讓蘇聯人應付得很費勁。

一句話,德國的裝甲部隊,優勢明顯,這對於蘇德戰爭影響很大。

2、德國的單兵素質非常不錯。

一戰也好,二戰也罷,論單兵素質,德國無疑是非常強的,這和德國國內的教育,以及德國的容克制度有關係,德國國內的教育體系和文化傳統,讓德國兵源很優質,單兵素質非常強。這可以從二戰的傷亡率看出來。儘管,後來的戰爭中,德國敗了,盟軍勝利了,但論起傷亡率,德國要比對手們更低。

這是德國軍隊的優勢。

3、補給線充分。

蘇德戰爭開始的時候,德國的補給非常充分,畢竟人家是有備而來。

關鍵是,補給線也不算很長,這讓德國人毫無後顧之憂。

對於戰爭,有一句話說的好,會看的看後勤,不會看的看戰略,德國人在早期的後勤那是槓槓的,沒有任何問題,這對德國迅速推進幫助很大。

基於德國軍隊的種種優勢,早期能夠快速推進,也是在情理之中。

德國人的策略更對頭

德國人是 有備而來,而蘇聯人是倉促應對。總體來講,德國人的策略更到位。

1、明斯克戰役

德國各集團軍分三路攻向蘇聯,在明斯克,德國人正面突擊,兩翼合圍,差點就讓紅軍全軍覆沒,蘇聯將軍巴甫洛夫一看情況不對,撤出明斯克,城市拱手讓人。

這戰役,德國是馮博克元帥,而對手是政客出身的巴甫洛夫,兩人能力高下立判。

明斯克戰役,蘇聯陣亡約30萬人,俘虜了50萬人,可謂慘敗。

而不久,史達林直接下命令槍斃了巴甫洛夫等人。

2、斯摩稜斯克戰役

這是繼明斯克戰役後的另一場大戰役,是德國軍隊的繼續東進。

在馮博克的統籌下,在古德裡安等人的努力下,德國歷經兩個月左右,拿下了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聯人陣亡了21萬人,被俘虜了31萬人。

看得出來,德國人確實銳不可擋。

3、基輔戰役。

這場戰役非常有名,這是一場巨大的包圍戰,當德國人對基輔的紅軍即將形成包圍態勢時,當時的總參謀長朱可夫主張放棄基輔,而是保存有生實力,在莫斯科和德國對戰。

但倔強的史達林並沒有聽從這個主張,而是繼續堅持對抗。

最後,德國殲滅蘇聯紅軍20萬左右,俘虜66萬人,僅有15000人逃出了包圍圈,包括了赫魯雪夫等人。

基輔戰役,是德國策略的巨大成功,讓蘇聯人震撼不已,這是德國在蘇德戰爭中一場最輝煌的勝利。

所以,縱觀蘇德戰爭的早期戰役,德國人的策略很成功,導致蘇聯人找不著北。

綜合而言,德國人在早期的蘇德戰爭中能不斷勝利,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蘇聯的準備不足,二是德國相對更有優勢,三是德國人早期的戰術更成功。

島主說事說:

從歷史上看,蘇聯的強大也是因為德國閃擊蘇聯,才使蘇聯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是,這種強大是用蘇德戰爭2700萬人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得來的。

一方面,作為歐洲最早的帝國之一,蘇聯繼承了老沙俄的衣缽,在與英法等傳統帝國的鬥爭中,沙俄作為橫跨亞歐大陸的唯一大國,其與西歐各國有著絕然不同的理念,所以,十月革命的誕生,使新生的蘇聯與其它各國有著不同的生存方式。這種方式促使新生的德國千方百計想將其從地球上毀滅。

另一方面,德國閃擊蘇聯是史達林和蘇軍沒有想到的事情。因為從整體作戰能力和綜合國力來講,德國發動二戰時無法跟蘇聯對抗,這是因為德國先是經過了一戰戰敗的洗禮,無論是戰爭潛力和綜合國力支撐,德國都不可能與蘇聯抗衡,後是蘇聯因為蘇德友好條約對德國失去了警惕,從這個方面講,希特勒德國對蘇聯的進攻是缺乏信用和使用了欺騙戰術。

但是,對於德國閃擊戰的進攻,蘇聯在準備和應對閃擊戰術的戰爭運用上確實存在許多不足。由於蘇德戰爭爆發前,德軍對閃擊戰到底有多大把握還不很清楚,閃擊波蘭和佔領法國才使閃擊戰得到檢驗,但這一點蘇聯是看得清楚明白的,但蘇軍犯了一個致命的失誤,1939年到1940年,因為蘇軍與日本關東軍和對芬蘭軍隊作戰,促使蘇軍對裝甲坦克的使用放在次要位置,客觀上對德軍重用裝甲打擊力量缺乏足夠的認識,這才是德軍閃擊蘇聯開始時,蘇聯沒有擋住閃擊戰進攻的原因。

當蘇軍在1941年下半年付出重大傷亡和損失以後,從中總結出如何應對閃擊戰的辦法,從而在莫斯科戰役中打破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蘇軍才找到了破解德軍閃擊戰的方法,應該說,是蘇軍的持久戰和消耗戰打贏了蘇德戰爭。

歷史神秘人說:

德軍進攻蘇聯,蘇聯被打的大潰敗,毫無還手之力,蘇聯怎麼變得如此不堪呢,這和當時的蘇聯境況有關!

史達林沒有料到希特勒這麼快進攻蘇聯,蘇聯準備不足也就被打的潰敗就很正常了!1939年,蘇德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關係還不錯哦,大家聯合瓜分了波蘭!當然史達林知道希特勒遲早要進攻蘇聯的,史達林認為希特勒應該會在1942年做好進攻蘇聯的準備,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在1941年就執行巴巴羅薩計劃300萬大軍幾路進攻蘇聯,蘇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蘇聯潰敗。蘇聯準備不充分,而德軍確是充分準備,坦克,火炮,車輛數量都比蘇軍多,而德軍的閃電戰完全讓蘇軍嚇懵了,以前可沒有見過這樣的戰鬥啊,人根本打不過鋼鐵巨獸,還沒見面就被幹掉了,蘇軍適應不了這個打法,無法作出反應措施,也就被打的落花流水,倉惶而逃了!

蘇軍的士兵素質和指揮軍官的素養也是遠比不上德軍,史達林的政治大清洗導致大批有經驗的中高層將領被殺,嚴重打擊了士兵的士氣,大大削弱了蘇軍的戰鬥力和指揮能力!補充上來的新兵和新指揮軍官沒有經驗,士兵缺乏訓練,武器裝備也不多,德軍打來了,將領不知怎麼應付,不知怎麼去指揮軍隊,士兵都亂了,沒法打,大家也就逃了,根本沒有紀律可言,這樣的軍隊怎麼打的過德軍呢!德軍的300萬可是訓練有素,經歷過歐洲戰場的洗禮,都是老兵了,士兵的戰鬥力,指揮官的戰術修養都比蘇軍好,何況德軍武器充足,提前做好了萬分準備,自然打的順利啦,蘇軍敗了就很正常了!

當然德軍也是後繼不足啊,蘇聯的冬天真冷啊,德軍適應不了寒冬天氣的作戰,給了蘇軍喘息的機會和時間!蘇軍馬上調兵遣將,把有經驗的部隊集中起來,被關押的老將重新放出來指揮打仗,朱可夫就是其中之一,當然美國對蘇聯的輸血也是起到重要作用的,蘇軍終於重生了,滿血復活,後來的戰爭就是蘇軍追著德軍打了,最後蘇軍和美軍東西夾擊滅掉德國,在易北河勝利會師!

好學柏樹說:

當時的蘇聯沒有德國強大,蘇聯當時與德國籤證了和平友好條約。蘇聯太相信德國了,沒有對德國加以防備。

德國當時發明了很多先進的武器,最典型的就是坦克,和各種槍械都優於其他國家,是當的軍事強國,經濟實力都很強大。工業很發達,當時的蘇聯。就卡秋沙大炮厲害,比德國各方面差遠了。

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依仗強大的工業實力和經濟軍事實力,當時德國有二千多萬軍隊,個個都訓練有素,武器裝備精良,有巨大的國力和威力無比的有生力量。由此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希特勒為首的軸心國結為聯盟,發動了對其他國家的侵略戰爭。侵略軍的鐵騎,橫掃歐洲大部分地區。佔領了32個國家。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2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捲入戰爭。作戰戰區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之東流。是人類歷史最大規模的世界大戰。

德國為首的侵略陣營為什麼失敗,他們佔領的國家太多了,面積太廣了,根本照顧不過來。自己本人口不多,國土又小,資源又缺乏。戰線拉得太大。當時各地的民眾,發起了反侵略遊擊戰,德軍不斷遭到打擊,後勤保障跟不上。最後德軍又集中380多萬軍力,在冬季來臨之際,沒換上冬裝就想拿下莫斯科。被提前到來的大寒潮凍成冰棍,幾百萬大軍崩潰了。最後希特勒自殺了。

二戰後,以美國,蘇聯,英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戰勝了法西斯。

減水書生說:

俄國人好戰但不善戰,但凡碰到硬傢伙,北極熊就只能挨打。

什麼拿破崙折戟於沙俄、什麼希特勒沉沙於蘇聯。但是,德國和法國才多大體量,硬是穿越千裡揍到你家首都。就這幅德行,還怎麼好意思說人家折戟沉沙?

二戰時期,打得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鋼鐵、一個是凝聚。我鋼鐵多、槍炮就多、軍隊就多,然後揍你沒商量。我凝聚強、動員就強、力量就能集中,所以能夠可勁兒造。

蘇聯有鋼鐵,也就是有了工業化。但是,工業化不僅看規模還得看質量。一戰的時候,德國已經是歐洲工業化的明星了。而當時就是一個歐洲世界,所以德國的工業化的水平不知道高出蘇聯幾個數量級。

在1944年1月25日的北部戰線,一個德國坦克中隊3輛虎式坦克就幹掉了41輛蘇軍坦克,而德軍著名坦克車長約翰尼·穆勒,就幹掉了其中25輛坦克。能打出這麼大的差距,不是德國鬼子比蘇聯紅軍強,而是德國工業化的水準跟蘇聯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1942到1944年,德國鋼產量是蘇聯3.09倍、德國的TNT產量是蘇聯純粹自製TNT的3.25倍。至於其他如工具機、汽車以及汽油等工業品產量,德國都是以倍數碾壓蘇聯的。

所以,跟當時的中國和日本比,蘇聯的工業化水準算高的。但,跟同時期的歐洲國家比,特別是德國,蘇聯就是一個菜鳥。甚至,同時期的法國都不比蘇聯差。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歐洲中心時代,這是大勢。為啥鬼子死活幹不動蘇聯,因為蘇聯離世界中心歐洲近,近水樓臺先得月,在工業化水準上,蘇聯是向歐洲看齊的。而鬼子只能在東亞世界跟中國比,然後覺得自己很強。

至於蘇聯的凝聚力,經歷過大清洗運動後,蘇聯黨內就已經把一批精英清洗掉了。同時期的蘇聯士兵除了欺負一下波蘭,也沒幹過什麼大事。而德國軍隊呢?已經把整個歐洲橫掃了,都是閃電戰訓練出來的老兵。所以,蘇聯前期就沒法打,怎麼打怎麼輸。而且從莫斯科到東歐一線,蘇聯根本無險可守,德國坦克如入無人之地,想怎麼碾壓就怎麼碾壓。

但,蘇聯為啥把德國給頂住了,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什麼成為二戰的轉折點?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莫斯科舉行了英美蘇三國代表會議。根據此次會議的協議,美國每個月向蘇聯提供400架飛機、1100輛坦克,以及近乎無限的軍用物資。後期,蘇聯90%的車輛全是美國人提供的。

蘇聯為什麼能把德國給頂了回去?

這就是一場美國人出錢出裝備、蘇聯去死人的戰爭。沒有美國人的援助,蘇聯根本就扛不住希特勒的瘋狂衝擊。但是,還要說一句實話,那就是蘇聯的凝聚力確實足夠強。否則,美國人就是再怎麼出錢、出裝備,也不行。

主要就是蘇聯的意識形態在發揮作用。蘇聯之所以能搞舉國動員,就是因為蘇共。你指望俄羅斯傳統的彌撒亞情結,舉國總動員這種事想也別想。

而希特勒的德國呢?一直到戰敗都沒有搞總動員。但即便是這樣,蘇聯直到柏林之戰,才把雙方的傷亡比控制在一比一。也就是說,在柏林之戰前,蘇聯就是一直靠死人才把德國給頂回去。

所以,為什麼蘇聯強大卻擋不住德國進攻,實際上跟德國比,蘇聯根本就不強大,當然擋不住德國的進攻。而後期之所以把德國給頂了出去,一個是內部的凝聚力足夠強、一個就是美國的援助。沒有美國援助,蘇聯靠自己跟希特勒打,就是怎麼打怎麼死。

文通39說:

德國的國力強於蘇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讓蘇聯沒有重視德國。

史達林不相信,就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迎戰。一個領導人做了錯誤的判斷,危機來時,損失就大了去了。

當德國發動三路大軍進攻蘇聯時,蘇聯沒有做什麼準備工作,開始倉促應戰。一個慌慌張張,倉促應戰的軍隊,能打勝仗才是奇蹟。

還好蒼天兩次幫助蘇聯躲過一劫;一次是芬蘭圍住蘇聯,嚇得蘇聯國人晚上不敢睡覺,但第二天天亮一看,芬蘭軍隊凍死在雪地裡。二次蘇聯與德國交戰,蘇聯處在及及可危的情況下,天氣突變暴雪冷凍,使德國軍隊凍死不少,武器也失靈。

王司徒吃瓜說:

蘇聯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強大」,他們也是練出來的,成長出來的,這需要一個過程。

1939年的蘇聯打個芬蘭都差點屁滾尿流,各種低級錯誤讓人瞅著直捂眼睛,許多士兵只會撅著屁股在雪地裡拱,然後讓芬蘭人一槍一個的打死,被人嘲諷為「軍事素質極低的豬玀」。

甚至有些蘇聯士兵給打喪了膽,晚上連火都不敢生,害怕招來芬蘭人的狙擊,結果天亮一看,他們成片成片的凍死在雪地裡。

如果靠的不是國家還算可以的工業實力,龐大的人口軍力,以及史達林集權下的威勢,這一仗還真的很危險。

也正是蘇芬冬季戰爭,讓德軍看走了眼,得出了「蘇軍不堪一擊,素質極低」的結論,為後來的戰爭壯了膽。

雖然1939年在遠東還有一場「諾門罕戰役」,剛放出來的朱可夫帶著一幫普通毛子把日軍精銳打得滿地抽搐,但習慣看輕東方人的西方硬是忽略了。

實際上當時的蘇聯算不上一個很厲害的國家,但也確實不弱,比沙俄時代強了很多,蘇維埃政府領導下的工業計劃進行的非常迅速,國家整體實力一日千裡,哪怕有不少短板,他們也是當時最具有威懾力的國家之一。

但西方評判一個國家,往往先從你展現的經濟、技術實力著手,繼而才是比較虛無的精神,雖然他們自己也相信精神力量。這就導致了人們對蘇聯比較看輕。

斯拉夫民族有個特性——「窮兵黷武」,也許是自古以來的生存方式所致,他們的特點是,國家可以窮,但武裝必定是放在窮字前面的。

種種原因導致德國看走了眼,從而敢於在沒搞定英國的同時,跑去找蘇聯人開大戰場。

當時的蘇聯也有個核心困境——肅反肅過頭了。

列寧死後,史達林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開始瘋狂的排除異己,掀起了腥風血雨的大清洗運動,一大堆蘇聯的元帥、戰將,以及各級指揮人員、基層戰鬥骨幹都被清洗。

比如圖哈切夫斯基,這位創造了大縱深戰略理論的偉大軍事家,紅色的拿破崙,蘇聯最具才能的指揮家,居然被不聲不響的幹掉了,僅因為德國人的一份反間計。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可能與託洛茨基有染,史達林不想留這個隱患。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蘇軍都是「逢圖必繞」,甚至不敢在戰術要領上表現出圖哈切夫斯基相關的軍事行為,什麼大縱深切割,坦克突擊包抄,側翼遠距離分割,知道能這麼打也不敢玩兒啊。

不然旁邊的政委來一句——這是圖哈切夫斯基的理論,你可就當場跪了。

好麼,這還打個雞!

更大的麻煩在於各級有經驗的骨幹人員的缺失。

蘇軍本來還是支很不錯的強軍,甚至還能與德軍交流作戰,傳授作戰經驗。當年與德國度蜜月的時候,蘇聯可沒少給德軍輸出軍教片。

但慈父大清洗的刷子一揚,蘇軍徹底就垮了,變成了一隻菜鳥軍隊。也因為如此,才有了蘇芬冬季戰爭那豬一樣的表現。

史達林也明白自己的大清洗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蘇軍僅有架子也還是比較厲害的,不然也打不贏冬季戰爭和諾門罕,更吞不掉波羅的海三國。

當時的蘇聯,哪怕再虛,也屬於世界比較強大的國家,甚至是一流行列,否則英、法也不會如此忌憚,非要搞什麼綏靖政策,把瘋狂的德國餵大了禍水東引。

也正因為如此,德國才會選擇與蘇聯結盟,雙方不僅瓜分了波蘭,也完成了一系列的緊密合作。

他們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經貿聯繫的物資火車到巴巴羅薩當天還在跑,軍事交流不亦樂乎,科技成果互相勻著看,甚至還能湊一塊兒研究了TG坦克。

這是雙方抱團取暖的需求,也是雙方麻痺對方的一種做法。

後來蘇聯在邊境擺出個很刺激希特勒的陣型,他們將密密麻麻的大軍都屯在新國界線上。德國將之視為一種威脅,因為希特勒沒辦法忽視蘇聯的影響,更不敢深入的琢磨史達林的想法。

百萬大軍密密麻麻的堆在邊境,連防禦縱深都沒布置幾個,這不是要突擊的節奏啊?當年蘇聯與英國外交上的勾勾搭搭已經不是秘密了。

於是希特勒在階段性結束與英國的的不列顛之戰後,馬上回軍把蘇聯給RUSH了,速度快到史達林都沒反應過來。

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6月22日展開,但它在1940年8月就已經完成了,很顯然希特勒並非善男信女,德國人其實早就對蘇聯留了一手,1939年9月打波蘭,1940年就對盟友出方案,這也是夠狠的。

麻痺大意的蘇聯哪裡想到德軍會來的如此之快?史達林自己還在策劃1942年以後摘桃子呢,結果雲集在邊境的軍隊全給德軍切碎了。

密集堆疊在邊境的蘇軍,沒有什麼完備的永備工事甚至半永備工事,甚至沒有被傳達警惕心,德軍的閃電戰伴隨坦克車輛一衝,他們就給分散撕裂,然後再切成更小的塊兒,直至投降或被圍殲。

閃電戰的特色就在於不給你反應、調整的時間,利用機械化突擊的力量,快速的完成矛頭式穿插和分割,將對手的一切部署、陣地、指揮都變成碎片,繼而在癱瘓中被消滅。

蘇軍戰力低下,骨幹被清洗,對局勢又是一頭霧水,還遭遇了當時最新,最猛烈的打法,怎麼可能不兵敗如山倒呢?

後續蘇軍的指揮人員也沒有弄清局勢,按照巴格拉米揚元帥的回憶錄,當時的蘇軍高級指揮官都不清楚部隊在哪裡,以及自己該幹什麼,人們到處胡亂猜測德軍的位置,不敗才怪了。

所以,對閃電戰一籌莫展的蘇軍,一直到莫斯科保衛戰才真正穩住了陣型,同時他們也從之前的布列斯特等戰鬥中吸收了經驗,總結出德軍閃擊戰無法撞碎更堅硬屏障的弱點。

於是,莫斯科保衛戰中穩住陣腳的蘇軍,迅速發揮出了不一樣的實力,先是以激烈的反突擊,以攻代守擋住了德軍的步伐,繼而又利用漫長的補給線和堅固的防禦體系拖住了德軍的時間,等到一場凍雨降下,德軍這才發現自己已經落進了坑裡。

之後的戰爭,雖然蘇聯的損失相當大,但他們確實在一步步扭轉乾坤,血戰中得到鍛鍊的蘇軍戰士也越來越多,國家的工業力量也徹底的爆發出來。而德軍卻相反,他們的精銳不斷被削減,裝備不斷被打爛,部隊一次次在與蘇軍的碰撞中士氣低迷,再加上其它戰場的失利,焉能不敗?

等到蘇軍1944年初開始十次史達林突擊時,德軍已經在兵強馬壯,洪流一半的蘇軍面前抬不起頭了。1945年初,希特勒好不容易在巴拉頓湖搞了次賭博,結果蘇軍打起那些能在阿登山區蹂躪美英的德軍精銳形同砍瓜切菜,一戰把德軍最後的骨血都吃掉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21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