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底線是什麼?_俄羅斯發動核戰爭

戰略轟炸機1000說: 感覺俄羅斯這仗打得太吃力!俄羅斯好像完全不具有體系化、信息化的現代軍事實力。它的裝備似…

戰略轟炸機1000說:

感覺俄羅斯這仗打得太吃力!俄羅斯好像完全不具有體系化、信息化的現代軍事實力。它的裝備似乎全是單件,不配套,不成體系,不存在裝備的互補、配合。比如坦克,它的生存率完全在於能否得到超級戰場感知的配合,必須得到來自天上的偵測和查打一體無人機或蜂群的配合。但俄軍的坦克好像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戰法,孤零零地突向敵方,然後被單兵飛彈或巡飛彈摧毀!俄軍甚至用飛彈打無人機,真搞不懂這是什麼戰法!看來,光靠核武器嚇唬人是不行的。還是要從戰爭手段的體系化、信息化入手建設軍隊才更重要。『

歷史日知錄說:

沒有底線,所謂的底線「最終解釋權」在普京的手裡,但他的手下人並不想跟普京一起死。

所以,就算普京下達了使用核武器的命令,他手下的人是否會執行命令,也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在最接近人類核大戰的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中,蘇聯一艘攜帶核魚雷的潛艇,艇長對形勢誤判,要求發射核魚雷,但副艇長拒絕執行命令,從而拯救了全人類。這說明,就算是俄羅斯內部肯定也有強烈反對使用核武器的力量。

筆者認為,以下3種情況,普京會動使用核武器的想法,畢竟他已經72歲的人了:

情況1:2014年被俄羅斯吞併的克裡米亞半島,守不住的時候,可能會使用核武器。如果克裡米亞半島俄軍失守,那麼「特別軍事行動」是徹底的失敗,普京無法對國內交代,2024年是俄羅斯大選年,如果失守,普京肯定會下臺,如果下臺,那麼意味著他很可能被清算;

情況2:俄羅斯本土受到大規模攻擊,包括莫斯科等大城市遭受到襲擊。

其實現在俄羅斯本土隔三差五也受到攻擊,只不過是小規模的。比如俄羅斯本土縱深700公裡的恩格斯軍用機場在12月5號被烏軍使用自殺式無人機襲擊了,在12月26日,又是恩格斯軍用機場再次被烏軍自殺式無人機襲擊。

這可是俄羅斯本土縱深700公裡,莫斯科是肯定在打擊範圍內的。如果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遭受到大規模的攻擊,那麼普京會有動用核武器的想法

情況3:北約正式參戰,俄羅斯一國是不可能抵擋住北約集團32個國家的群毆的。在這個時候,普京會有動用核武器的想法的。

而且動用核武器,又分動用「戰略核武器」還是「戰術核武器」。

「戰略核武器」就是能滅國的那種,比如「撒旦」重型洲際飛彈、「薩爾馬特」重型洲際飛彈、潛艇「北風之神」發射的空射核武器等,當量是150萬噸TNT以上,那人類文明就會毀於一旦

「戰術核武器」是在戰術層面使用的,當量要小很多,大多數在2-8萬噸TNT之間,但仍然可以導致核輻射等次生災害。

筆者認為,普京最有可能動用的就是「戰術核武器」,比如俄軍在節節敗退,無法守住本土的時候,很可能在俄烏邊境試爆一枚戰術核武器。

現在俄羅斯和北約比的就是心理,看誰先慫。

追夢人緣說:

有句大俗話說得好:人怕逼,馬怕騎。大駱駝急了還咬人呢。

俄羅斯地大物博,軍力強大,民風彪悍。雖說這些年來經濟的發展不是很快,但俄羅斯從來沒有在世界軍事強國中掉隊。

普京總統在今年二月發動對烏克蘭的打擊,目的就是打破北約和美帝對俄羅斯步步進逼和圍剿。

如今俄烏戰爭戰至今日,打成了膠著狀態。儘管澤連斯基有北約和美帝的支持,但澤連斯基憑藉什麼來維持這場戰爭的呢?回答就是:他靠是西方的施捨和不斷的向西方「要小錢兒」般的乞求來維持這場戰爭。這不,在俄烏戰爭戰況剛剛對烏有了一點起色之後,又急扯白臉去美國人那裡討錢要武器去了。

但美國人的錢,是大風颳來的麼?總能這樣成百上億,沒完沒了的大把的撒美元,這樣消耗下去麼?我看是不能。目前這場戰爭,已經不是單純的俄烏之間的對抗,而是俄與西方世界之間的直接對抗。

但是不能忘記的是,打了二十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侵略阿富汗的戰爭,美國人最終什麼也沒得到。二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共消耗了美國2.3萬億美元戰爭費用,以死亡2500美國軍人的生命為代價,最後實在耗不下去了,才在去年緊急撤出阿富汗,狼狽逃出了阿富汗。

而今天的俄烏戰爭,在美英等國的極力拱火下,希望將烏克蘭變成俄軍的「沼澤」,消耗俄國力,最終拖垮俄羅斯。但還是不能忘記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新生的俄羅斯已經被西方世界的欺騙「消耗」過一次了,俄羅斯人早以看透了西方世界的本質,但它還能再「消耗」一次俄羅斯麼?未必能得逞。

俄烏戰爭即使是打成今年這樣,普京總統考慮動用核武器的前提條件,依然是原來的既定方針:外部勢力對俄羅斯國家安全生存構成了重大威脅,俄方才會考慮使用核武器。

回到眼下的俄烏戰爭,實質上也是一場局部的戰爭。而且是兩個鄰國的戰爭。一場戰爭,從古至今,雙方其中的一方,僅靠別人的施捨來維持戰爭,而不是靠自身的力量,能取勝的戰例並不多。特別是北約國家和美國人的日子並不好過。

這樣一來,就不用提及俄羅斯這個有著龐大版圖的軍事強國,在對烏作戰使用不使用核武器的問題了。

俄烏戰爭,俄羅斯只使用常規武器,足矣!而且不怕打持久戰!因為它有著龐大的戰爭機器做它的後盾。而烏軍沒有。

不信,我們就拭目以待。

但和美帝及北約發生了戰爭,俄羅斯使用不使用核武器,普京總統從來就沒有打過保票。

度度狼gg說:

你總得知道,所謂的核武器其實分為兩類,那就是「戰術核武器」「戰略核武器」,區分主要體現在TNT當量、運載工具的射程以及作戰目的等幾方面。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沒有使用「戰略核武器」的可能,所以大家普遍擔心的問題,其實是普京是否會有一天,下令動用「戰術核武器」,因為這玩意兒足以改變整個戰爭局勢。

關於兩類核武器的當量區分,一般界定在「10萬噸TNT」以下,換句話說,低於這個當量的比如幾百、幾千、幾萬噸級的各類「蛋蛋」,無論採用何種運載方式,都可劃為戰術核武器。之前的蘇聯劃分得更細,還有「戰役戰術級」核武器的說法,大抵是幾萬噸級被視為「戰役級」,幾千噸級被視為「戰術級」。

至於戰略核武器就很容易理解了,超過10萬噸級並且沒有上限的大型「蛋蛋」,通通歸入此類,比如威力達到數十萬噸、數百萬噸、甚至上千萬噸TNT當量的。1945年廣島上空爆炸的那顆「小男孩」,當量在15000噸左右,殺傷效果已經有目共睹,在今天基本可以劃入「戰術核武器」範疇了。

如今的美俄兩國核武庫中,美國擁有約6000件戰略核武器,以及1670枚至3300枚的戰術核武器;俄羅斯擁有約5500件戰略核武器,以及3000枚到4000枚戰術核武器。戰略核武器是用來互相威懾的,必須得有,但是許多年後也未必用得上。

其中戰術核武器,又被稱為擁核大國的「外科手術刀」,尤其是1000噸到數千噸的小當量核武器,再配合以高精度的運載工具,非常適用於對特定的目標發動外科手術式打擊,既達到了戰役戰術目的,又可以把核武爆炸帶來的附加傷害降到最低,比如核汙染等等。

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發生後,戰場上吃了虧的蘇聯人惱羞成怒,格列奇科元帥、崔可夫元帥等軍方強硬派,大肆叫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當時,蘇軍確有動用遠東地區中程彈道飛彈的念頭,對我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當然,蘇聯人如果想冒天下之大不韙,動用核武器(不論大小)投入作戰,是必須跟另外一個核大國通氣的。蘇聯當時秘密跟美國聯繫,試探性的提出,美蘇能否聯合起來,對核武器研發尚處初級階段的我國,共同實施有限程度的核打擊。

而美國人認真研究後認為,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並且將開啟隨便動用核武器的」潘多拉魔盒「,於是通過非官方渠道,把這個事情給捅了出來,再於是有了我們的「換家戰術」,那就是準備跟蘇修死磕到底了。再再後來,美方正式對蘇聯提出了相關警告,於是這臺所謂的「手術」泡湯了。

詳細講述這段歷史,是因為跟目前的俄烏戰爭形勢有些相像,儘管俄羅斯多次聲稱,在必要的時候會使用核武器,但那僅僅是一種自保式的威脅,它必須要同時考慮到美國的態度,甚至還要包括我國的態度,因為「醫生」不僅僅是俄羅斯一個,胡亂進行手術可能會遭到同行的報復。

任何一個有核國家,在準備動用戰術核武器之前,必須考慮的有四個因素:實力因素、道義因素、政治因素和軍事因素,作為世界核力量的兩強之一,俄羅斯的實力因素絕對沒有問題,就算跟美國爆發核戰爭,也是同歸於盡而不會單方面吃大虧。

烏克蘭畢竟是個已經自廢武功的無核國家,也沒有繼續研發核武器的舉動,所以在道義上說,俄對烏動用戰術核武器是站不住腳的,這是基本的國際共識。否則海灣戰爭中,美國也就無需糾集幾十萬聯軍,再動用大批地面部隊推翻薩達姆了,扔幾顆小當量中程飛彈就行了唄,省錢省力。

政治因素就比較複雜了,目前的俄烏戰爭,已經不僅僅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的火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深度插手其中,提供大批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力撐演員斯基不倒,否則以烏克蘭的自身軍力,恐怕早就被揍趴下了。

當然,這場戰爭畢竟還是在烏克蘭境內進行,這個國家已經是千瘡百孔,而俄羅斯本土安然無虞;同時,兵力佔優的俄軍短時間內也不會崩潰,普京在軍事上還沒有到「圖窮匕現」的程度。

所以儘管俄羅斯有這個實力,然就道義、政治和軍事這三個因素來說,普京目前輕易不會破罐破摔,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可能性極低。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著重說明,通過拜登在基輔玩快閃的事件,足以證明美俄之間是有末日熱線的,所謂的「末日」,其實就是雙方不得不動用核武器的時間點。換句話說,雙方都不想走到那無可挽回的一步,既然如此,俄羅斯一定會給白宮劃出「真正的紅線」。

當然就是別逼普京動用核武的底線,綜合目前的政治表演和戰場實際,底線應當包括如下三條:

第一、無論俄烏戰爭戰場形勢如何、最終結果如何,俄羅斯本土不能遭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襲擊,它包括飛彈武器、生化武器等等方面,因為這必然威脅到了俄國的整體安全和普京的統治地位,在內部矛盾已經比較尖銳的情況下,外部強力打擊會有顛覆性的後果。

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真就是「沒有了俄羅斯,這個世界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俄方領導層會使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當然包括戰術核武器。

注意我們說的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常規武器下小打小鬧不在此列,比如前幾天已經發生了武裝分子襲擊俄羅斯村莊的事件,俄方顯然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應。

第二、北約軍事力量「赤膊上陣」的情況發生,也一定是俄方的底線。俄烏戰爭爆發一年來,美國和北約其他國家提供了幾千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源源不斷地給烏克蘭軍隊輸血,還在北約國家的土地上,訓練和裝備烏軍的後備部隊,尤其是與烏克蘭相近的波蘭等國家,表現的最為積極。

其中也有一些國家的武裝分子,以「僱傭兵」的形式前往戰場,配合烏軍作戰,然而一年以來,還沒有美國或者北約國家的任何一支正規軍,真正地踏上俄烏戰場,哪怕一個排一個連都沒有。這就充分說明,美西方一定知道俄羅斯的底線所在,輕易也不敢玩火,那樣戰爭性質就變了。

第三、這個可能性不大,但普京也不可不防,那就是烏克蘭企圖重新擁核,或者企圖弄來中程彈道飛彈,如此也將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本土安全,是俄方無法忍受的。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原點,不就是烏克蘭越來越靠近北約,有可能接受北約的飛彈部署嗎?烏克蘭果真有這個舉動,後果不堪設想。

總體來看,俄烏戰爭目前的形勢還算「基本可控」,俄羅斯軍隊並沒有完全放開手腳,否則西方軍援咋進來的?戰場上也沒有發生大面積人道主義災難,想來是作為交換條件,美西方通過「末日熱線」也給普京劃了紅線。

同樣,在美國的「領導」之下,烏克蘭和身後的北約諸國,目前也沒有出現踐踏俄羅斯底線的行為,於是常規戰爭繼續,血仍在流。

然而戰爭是一頭猛獸,很多時候會因為意外情況和偶然事件,逐漸升級或者失控,所以未來俄羅斯究竟是否會動用戰術核武器,任何一個軍事專家都不敢定論,至多是分析分析然後基本靠猜。

最後補充一句,即便戰場上真正出現戰術型核武器,其附加危害也是有限的,不會出現地球重回石器時代的情況,畢竟這不是一場「俄美戰爭」。

冬青裡的駱駝草說:

當俄烏戰爭久拖不決,俄羅斯的經濟及軍事力量消耗已盡而又得不到世界上其他友好國家和同盟的政治聲援,經濟支持,軍事援助,俄羅斯不能以一己之力對付並戰勝以美英為首的霸權主義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正如普京所講「當俄羅斯都不存在了,還要世界幹什麼?」這就是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最後底線。

事實也是這個樣子的,2023年的1月4日,普京已經下令俄海軍首艘裝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鋯石」海基高超音速巡航飛彈的護衛艦「戈爾什科夫元帥」號開始遠航並進入戰鬥值勤狀態。這就已經向全世界特別是美英等國家亮明了俄羅斯與普京對待俄烏戰爭的態度,俄羅斯勢在必得,一定要取得俄烏戰爭的勝利,任何反俄勢力如不改變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企圖繼續利用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分裂和摧毀俄羅斯,都必將會受到俄羅斯堅定不移的反擊與毀滅。

一鯨落萬物生1314(提問者)說:

俄烏戰場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轉折,現在美國提供的愛國者飛彈馬上也要到烏克蘭。俄羅斯已經成為被動的一方,是議和回家練兵,還是硬挺拼了老命,需要普京給出決定,感覺如果烏打入克裡米亞或俄本土,俄應該會使用戰術核武器。這時美國是開啟核戰還是只恢復戰前形態,也要決斷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223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