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問答集合

農業停滯不前、土地拋荒,人員外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_如何解決耕地拋荒

靜水流深ywc說: 客觀的說,還是教育,醫療和住房的事,農村與城市差距越來越大,但社會信息共知度沒有差距。農村…

靜水流深ywc說:

客觀的說,還是教育,醫療和住房的事,農村與城市差距越來越大,但社會信息共知度沒有差距。農村家庭孩子也不多,望子成龍的願望非常強烈,父母為後代拋棄家業,外出發展打拼紮根。造成農村老家成了雞肋,成為有感情沒激情的現狀。

好學的輪船bc說:

偉大領袖毛主席涗"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平公正為人民。

農業為什麼停滯不前丶土地拋荒,人員外流,是什麼原因造成。

①公平公正善待農民,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從1986開始吧,農民上繳國家公糧三提五統到2006止,工人有工資上激,農民有什麼工資?上繳公糧三提五統都不算,拿什麼繳?

②必須善待農民,2006年以前出生都要示為上繳養老保險,比喻2003年上繳三年,2004年上繳二年,2005上繳一年,雖然是兒童但是父母,哥嫂等…示上繳。

強化農村建設,文教衛生不能優先於城市,嚴厲打擊買房賣房妙房,房產稅要加大加重收起,人平多少平方,超過重重收起房產稅。

遺產稅,那些以美國為首西方人,民主,自由都收起遺產稅,為什麼我們中國就不可以收起?可以捐贈養老院,福利院搶險救災,大力提倡"雷鋒"精神,加大扶持獎勵、見義勇為事例。對於那些碰瓷的人,不管它是1萬歲都得追責,1.2.3監護人都得追責,當今社會成了什麼樣子?人病了,沒有人敢救,老人倒了沒有人敢扶?

天地間正氣何在?

必須要高舉毛澤東思想!還人間正道!

喜歡嘮嗑的鄉鎮幹部說:

我是一名鄉鎮幹部,父母也在農村,我來談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農業停滯不前,土地拋荒,人員外流,這樣的描述簡直是胡說八道。

曬一曬我國農業的成績單

我國是不是停滯不前,嘴說不算,拿證據說話。

①世界耕地面積前五排名:美國158萬公頃,印度156萬公頃,中國127萬公頃,俄羅斯121萬公頃,巴西56萬公頃。

②世界糧食總產量前五排名:中國6.8億噸,美國5.7億噸,印度3.2億噸,俄羅斯1.3億噸,巴西1.2億噸。

③中國水果產量在世界佔比:2000年全球水果產量為4.7億噸,中國為1.3億噸,佔了全球的27%,2010年全球的水果總產量為6.1億噸,中國為2億噸,佔比為三分之一,2019年,中國水果產量為2.7億噸,約佔二分之一。

④中國蔬菜產量在世界佔比:2018年,中國主要蔬菜產量世界佔比為59%。

⑤其它農產品:水產世界佔比52%,年出欄生豬7億頭,雞鴨100億隻。

這難道就是中國農業停滯不前?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成績這麼好,為什麼每年還要進口一億多噸的糧食。你可以拿計算器計算一下,以耕地面積第一的美國為例,如果要達到上面這些產量,還需要增加多少耕地?

有多少土地拋荒?你家拋荒了嗎?

誰說的土地拋荒,有根據嗎?實際調查過嗎?

土地拋荒的根據無外乎就是種地不賺錢,所以現在的年輕人不願種地,也不會種地,所以土地拋荒了。

農村實際狀況是這樣嗎?

沒錯,如果把種子、化肥農藥、機耕、勞動力等計算在內,農業確實不賺錢。年輕人寧願土地拋荒也不願種地。

但你有沒有想過,農村那些五六十歲甚至年紀更大一些的農民在幹什麼,他們即使有力氣也無工可打,沒人敢用。土地便成了他們唯一的工地。在這片工地上,採摘一斤花椒人工費兩元,他們只種自己能照看過來的兩三畝,不計算勞動力,自己給自己打工。流轉土地規模經營大概率可能會賠錢,但這些農村老人經營自己的幾畝地不會賠錢,雖然他們一天的勞動力可能只值三五十元。

我的父母也在農村,都七十多快八十歲了,我一直勸他們把地承包出去,可老人不幹。理由是現在也不用自己下地,收種基本都是花錢別人幹,自己只是站在地頭監督把活幹好。其實算下來,收入和把地承包出去差不了多少。但在父母的心裡,自己即使只是站在地頭,也是勞動。

我最後不勸了,只要父母還能走到地頭,就一直讓他們走下去。

咱們的很多人總是人云亦云,總是想當然的去推理。

我就想問一句,如果你是生活在農村,你的父母還健在,你家的土地拋荒了嗎?當然了,你不能把季節性休耕算成拋荒。

人員外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農業停滯造成的嗎?

現在是工業社會,個別發達國家甚至已經變成了金融社會。農業產生的價值在24小時不停的機器面前簡直就不堪一擊。

三十年前高中歷史課本上有一句話:人類近三十年創造的價值,超過了以往歷史價值的總和。

美國農業在GDP中的佔比是1%,農業人口300萬也基本是總人口的1%。做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人均一畝多地,我們需要多少農業勞動力和農業人口,三億夠不夠?現實是我們遠遠不止三億吧。

不要把農村勞動力外流歸結為農業停滯。

總之,農村勞動力外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們的農業非旦沒有停滯,而且並繼續是世界最大糧食、果蔬生產國。

淮北日月升說:

農業停滯不前、土地拋荒,人員外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現在分田到戶,農民可以說是自由職業者,種或是不種,農民有自主權,這是原因之一。

第二、近幾年農副產品價格波動較大,自然災害又比較頻繁,種田的比較效益有限。例如北方地區,每畝地種一季夏糧、一季秋糧,大體上收入兩千元左右,扣去成本費用,每畝盈利也就是千元左右,一個家庭也就是五六畝地,一年收入幾千元,這點收入想解決一家幾口的花銷是不現實的。這是原因之二。

第三、城裡的工廠和其他區域需要大量的農村勞力,收入逐年增高,吸引大量農民進城務工,例如在建築工地勞動,一天收入三百元左右,比較起來要明顯高於種田收入,這是原因之三。

第四、農村無論在教育、醫療、購物等各方面發展有限,甚至有不少農村學校被撤併,醫院規模在萎縮,為了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有不少農民逐步搬遷到城裡。這是原因之四。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信今後黨和政府會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扶助農村的發展,這樣的話,會有更多的農民紮根農村謀求發展。

青山綠水17696說:

一,分田到戶單幹,農民可自由選擇比較利益好的去做;二,農產品價格低,化肥農藥等價格上漲幅度大,靠農業難以維持生存所需;三,城市大發展,大量需要農民工,農民有爭錢過日子的去處了;四,農村教育、醫療等條件相當地方沒有改善,有退化之現象;五,指導思想城鄉發展嚴重失衡等多種因素造成。振興鄉村戰略提出,有望好轉,改變面貌。

好學沉思說:

混淆是非。

國家在發展,在進步,農業同其他行業一樣,在同步發展進步。怎麼會是停滯不前?

土地不會拋荒,不允許拋荒,拋荒的土地村集體可以收回,國家制定了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現有拋荒的是少量山區零星小塊地,缺水缺陽光的薄田瘦土,沒有面積較大的土地被拋荒,農作物種植具有季節性,土地也有休耕期,並不是365天土地裡都生長著植物。

外行人不懂就不要亂說話。

人源外流,外出打工掙錢,是農民致富的一條門路,中國人多地少,5.3億農村勞力只有19億畝多耕地,農民一年365天只能耕種兩三畝地,效率太低,浪費勞力資源。

難道就守著人均一畝三分地嗎?

人員外流是把農民從土地裡轉移出來,從事第二、三產業。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方式。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風趣張峰說:

不整虛頭巴腦的噱頭直接上乾貨。

1,農業停滯不前,國家給農業農村每年投入和補貼上萬億元的資金,使大量資金看好農村湧入農村,大面積承包農村土地,資本是逐利的那裡有利那裡就會湧入資本,如果是農業停滯不前,我國糧食8年連續穩定增產,我國國人的飯碗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這不都是農業作出的貢獻嗎?

說農業停滯不前這種觀點我不認同。

2,士地拋荒這塊,我種了大半輩子地,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從村隊集體到包產到戶,村隊之間、村民之間經常為地邊地角爭的大打出手,甚至吃官司弄出人命來了,農民把地看的比自己的命還金貴,巴掌大點地方都要開出來種上,那有讓閒著拋荒的地。

我走過大半個中國農村土地拋荒這事我也不讓同。

3,人員外流,這是我國人多地少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我國人均耕地大概1,4畝,我們新疆地廣人稀,人均耕能達到5-7畝不等,一家也就是個30-50畝地,根據現在的農業機械化水準,一個村的地一個人就能種下來,地少勞動力多造成了農業消化不掉這麼多的勞動力,剩餘的勞動力閒著沒事幹,只能外出打工,掙點現錢補貼家用。

這就是農村人員大量外流,創造了中國奇蹟春運潮的原因。

山澗小溪113A說:

(原創)謝邀!先說農業停滯不前。這一問題,這一情況,在我這裡(邯鄲西南部一帶農村)是基本不存在的。不僅不存在,而且還有農業科技不斷發展,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現實存在。如今的村民種地,徹底告別了過去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手工作業時代。

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水平,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帶來的糧食產量的不斷提高,小麥、玉米平均畝產量較上世紀八十年代,整整翻了一番還多。

農業停滯不前,不存在。

再說土地拋荒。從我村說起,上世紀六十年代時,小村2400畝耕地,近八十戶人家,300口人,人均耕地達3畝。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上升到200多戶人家,人口發展為近1000口,加上修路、修渠、修小水庫佔地,耕地減少為大約2000畝,人均實有耕地1.9畝上下(1988年第二次調整責任田畝數)。

人口的增長和發展,使得村民人均佔有土地畝數明顯減少,讓村民更加珍惜、珍愛土地,每家每戶的耕地無不種的盡邊盡堰,以求糧食產量。

為了增加村裡的耕地面積和畝數,今年春天,村委響應號召,在老村原址上拓荒開墾,增加集體土地近70畝。由此可見,土地拋荒,在這裡也不存在。

三說人員外流。進入2000年,特別是2010年之後,伴隨著城鎮化建設、工業化水平的快速發展和提高,小村人員外出務工,進城市搞建設,進工廠忙創業,成為不爭的事實,成為新一代小村年輕一代勤勞致富,追夢小康的一大亮點和新的風景線。

其間小村也有考上大學,畢業之後選擇在城市擇業的不少優秀青年男女。2000年至2021年,小村先後考上985本科大學1名,211本科大學3名,碩士研究生1名,專科大學20多名。畢業之後都選擇在城市或企業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力展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國家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還有3名參軍入伍,把青春獻給軍隊建設的優秀青年。

不少年輕一代,外出工作了,家裡耕地依然有人種,多是依法依規流轉給在村裡種田的親友。

綜上所述:前兩個問題,在我生活的小村一帶,不存在,也看不到。人員外流現象和問題,那是時代發展中的一種必然現象。追夢小康,實現理想,展現新一代青年自身價值,是人員外流的一個主因。新一代青年,英俊帥哥,妙齡女郎,誰不願追夢遠大理想?

2022年12月18日

為我而來說:

滌蕩靈魂的洗禮——紅色南街村

每個共產黨員都舉手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為人民的幸福而奮鬥就是共產主義事業。

望著毛主席像,他說:「我要一輩子讀他的書,聽他的話,向他學習,象他那樣思想、工作、生活、為人民服務。」

他的口頭禪是:「不圖個人半塊磚,甘為集體造金山。平生不做損公事,腰別扁擔胸懷寬。」

他的名言是:「富裕不等於幸福,幸福包含著富裕。」

他的警言是:「把金錢、名利和地位看重了,就等於給自己背上包袱,戴上枷鎖。」

他說得最多的話是:「一名共產黨員,不能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實際做的另一套。」

摘自南街村班長——王宏斌講話

南街村位於河南省臨潁縣城南隅,緊靠107國道,西臨京廣鐵路,東臨京珠高速公路。全村有回、漢兩個民族,共848戶,3180口人,1000畝耕地,總面積1.78平方公裡。

進入南街村,看到的不是村,而是一座生機盎然的現代化綠色小城市,令我們十分驚訝。我們從入住的南街村賓館就能看見東方紅廣場:一座毛主席漢白玉雕像巍然屹立,雕像後依次聳立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四位偉人巨幅畫像。

每天早六時十五分,東方紅廣場準時響起《東方紅》;中午準時播出《大海航行靠舵手》;晚上則準時響起《社會主義好》。天天如此,天天紅色。

作為全國聞名的紅色億元村,南街村確實富裕起來了,以王宏斌為班長的南街村幹部並沒有「多撈多得」。他們堅持巴黎公社原則,幹部工資不超過工人平均工資,只拿「二百五」。全村實行工資佔30%、供應佔70%的分配製度。

  現在的南街村已落實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硬指標:實現了幼者有其學、勞者有其酬、病者有其醫、老者有其養、居者有其屋。南街村人人享有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這體現在:孩子從上幼兒園一直到大學畢業,學費及每月的基本生活費全部由村裡負擔。畢業後進入國企、研究院所科研機構或考上公務員(村民形象地說你是國家的人,在為國家做貢獻)你在村裡的全部待遇依然保留。

村民們的醫療、防疫、無論大病小病全部由村裡支付,無論你是普通員工還是中層幹部,到全國任何一家大醫院看病,全程配備車輛和司機,不分級別,一視同仁,先到村裡拿錢看病,實報實銷;老年人到康壽樂園養老一律免費,可隨進隨出;青年人結婚、老年人病故均由村裡出面辦理並負擔費用。

南街村在堅持集體主義的原則下,全村幾近實現了共同富裕,經濟平穩發展,社會和諧,人們安居樂業。南街村成功的關鍵是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堅持集體主義,堅持所有事關集體、企業及群眾關心的大事小事全部透明公開,事實證明,只要堅持班子無私心,個人無私利,一個好帶頭人,加上所有項目公開透明,並接受群眾全員監督,就能剎住貪婪的私心,遏制個人私慾的膨脹。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晚上在東方紅廣場隨機訪問了幾位村民,他們給我們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南街村全體村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全部採用供應制,不用自己花錢,那問題來了,你今天多拿兩袋面,明天他多拿兩桶油,怎麼樣能遏制住呢?所以他們採取了全員公示制度,大家一看你張家兩口人怎麼可能一個月吃三袋面。李家五口人,一個月再怎麼吃也不可能吃五桶油。出現這樣的情況,村裡既不罰,也不通報,只是公示出來,讓全體群眾共同監督。而村裡解決這些問題的原則就是只公示,不懲罰。允許人們犯錯誤,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同志。

正是這樣的制度和原則,讓一開始不自覺的人慢慢變成了自覺,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次兩次多拿可以,但你總不能次次都多拿吧,最後大家形成統一的共識,吃多少用多少就拿多少。正是這樣實實在在的各種大小制度和透明公開,使民生、工作、治安、社會福利等一系列政策得以很好執行和落實,也使得南街村村民從以前自有的私心變成了大家一心為集體的公心,當然,班子必須帶頭,而且班子執行的政策和村民是一樣的。習近平在歷次黨的工作會議中也指出,中國的問題,關鍵在黨,關鍵在幹部,關鍵在少數人。只要這些關鍵人走對了路,心向黨,那麼,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就能儘早實現。

南街村所有的居民住宅樓都是集體財產,村民具有永久居住權。居住的時間按家庭的變化和人口的增減而動態變化,搬家時你只需帶走你的個人日用品和被褥即可。

居民樓都是六層,只有兩個標準:一是三室一廳92平方米;二是二室一廳75平方米。建築、裝修、家具、冰箱、電視機、中央空調、天然氣、抽油煙機、爐灶等全部由村裡統一免費配置。冬天有暖氣,全天24小時熱水。這樣的居住條件對於一線城市來說,也並非易事,更何況是農村呢。正常生活中的米、面、肉、蛋、油全部按需分配。

為保證南街人副食充足、安全衛生、優質低價,南街村辦起了大型現代化系列養殖,自給自足,不必擔心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南街村民樓家家戶戶都不裝護欄、不裝防盜門,給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安全感。

南康村走社會主義道路,走集體主義道路的發展模式,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新農村建設和扶貧攻堅中,這種模式無疑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式。當然,關於這種發展模式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論,到底是發展了還是落後了,是進步還是退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人們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們這次去參觀南街村,一是聽他們的村民如何說,也聽外村的人怎麼說,二是看,不僅把村內認真的轉了兩遍,也沿著村外轉了兩圈,可以實事求是的說,村內和村外,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南街村之所以能取得令人驚羨的準共產主義輝煌成就,一是因為她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公有化道路,二是因為她的帶頭人是貨真價實的共產黨員,三是班子帶頭人有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甘願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而自己分文不取,四是所有政策措施福利全部公示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願人們能從這幾點出發,去對照思考當下中國的一切!

在文章的最後,發一張我媽去南街村旅遊的照片,她是有著近七十年黨齡的中共黨員。

以此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

波行說:

這是社會發展中很焦點的問題,原因,也許在土地公有制,財產私有製造成,土地使用固定不變,財產私有在市場動態環境下,跟隨利益流動,那裡容易掙錢走向那裡,這是市場經濟的取向,而土地所有權公有,最終決定權不在使用人手中,其本質是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套用生產關係,也許叫主與僱的關係,這個關係過去沒產生,就是私有制,地主和農民,收穫一定上繳所得,這是硬性,而公有制,一切收穫歸公,再行分配,不勞不得,權利和義務也是硬性。

而當下,這種硬性的變動態,所有與使用分離,這就是矛盾了,這個矛盾在理論上也許叫生產力同生產關係的矛盾,而如何解決,就是如何改革的社會發展方向性的問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瓦要問答網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vawelsh.com/archives/2237

作者: 瓦要問答

返回顶部